研究混凝土抗冻耐久性综述.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830466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9.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研究混凝土抗冻耐久性综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研究混凝土抗冻耐久性综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研究混凝土抗冻耐久性综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研究混凝土抗冻耐久性综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研究混凝土抗冻耐久性综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研究混凝土抗冻耐久性综述.docx

《研究混凝土抗冻耐久性综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研究混凝土抗冻耐久性综述.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研究混凝土抗冻耐久性综述.docx

研究混凝土抗冻耐久性综述

 

郑州交通职业学院

 

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

研究混凝土抗冻耐久性综述

 

所属系别:

交通工程系

专业: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撰写日期:

2011年4月

摘要

本文主要对我国北方寒冷地区混凝土抗冻耐久性做了研究,由于北方寒冷的天气,是混凝土一些特性降低的主要因素,主要是其抗冻耐久性,因此,对混凝土的抗冻耐久性研究具有很大的意义。

一方面,研究了影响其抗冻耐久性的因素,可以有效的延长混凝土的使用寿命,降低中途养护与维修的代价,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研究其抗冻耐久性,可以更好的控制施工方案,不会因求快而忽略质量问题,造成今后不可预测的严重后果。

本文主要综合诸多因素对混凝土的抗冻耐久性做了分析,如原材料的选择、温度、外加剂、配合比等因素的影响。

对其抗冻耐久性的研究,延长了我国高速公路使用寿命,尤其在寒冷地区,提高了路的整体质量,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进一步加快我国高速公路的发展。

今后我国还要对高强混凝土的技术进行研究,更好的促进我国这方面不足,实现研究混凝土抗冻耐久性的价值所在!

 关键词:

混凝土,抗冻耐久性,经济效益 ,技术,外加剂

 

Abstract

ThispaperfocusesontheconcreteintheFrostincoldareasexamined,duetothecoldweatherintheNorth,concretetoreducesomeofthecharacteristicsofthemainfactors,mainlytheFrost,frostonconcretewithalotofsense.Ontheonehand,lookedatitfromFrost,caneffectivelyextendtheservicelifeofconcrete,toreducemaintenanceandrepairofthehalf-wayhouseprice,createbettereconomicefficiency;ontheotherhand,theFrost,youcanbettercontrolofconstructionplan,doesnotgetfasterattheexpenseofqualityproblems,resultinginthefuturetounpredictableconsequences,thisarticleisprimarilycomprehensivevoltagecompositionconcreteFrostmadeanalysis,suchasthechoiceofrawmaterials,temperature,admixture’action,combinedwithotherfactors.OnthefrostofexpresswaysinChina,extendedservicelife,especiallyincoldareas,toimprovetheoverallqualityoftiltintothe,createabettereconomicbenefit,tofurtherspeedupthedevelopmentofexpresswaysinChina.Chinaalsoonhigh-strengthconcretetechnologyforbetterpromotesthisinadequacy,therealizationofconcretevalueoffrost!

KeyWords:

waterblockingmaterial,theFrost,economicresults,technique,admixture

 

目录

1引言1

2混凝土的耐久性1

2.1影响耐久性的因素1

2.1.1碳化对混凝土结构性能的影响1

2.1.2混凝土的冻融破坏1

2.1.3侵蚀性介质的腐蚀2

2.1.4碱集料反应2

2.2混凝土耐久性提高的制约因素2

2.3提高耐久性措施2

2.3.1选择性能良好的外加剂2

2.3.2掺入高效活性矿物掺料3

2.3.3消除混凝土自身的结构破坏因素3

2.3.4保证混凝土的强度3

3混凝土的抗冻性3

3.1影响因素4

3.1.1含气量4

3.1.2水灰比4

3.1.3混凝土的饱水状态5

3.1.4水泥品种及集料质量5

3.1.5外加剂的影响6

3.2提高混凝土抗冻性的措施6

3.2.1掺用引气剂或减水剂及引气型减水剂6

3.2.2严格控制水灰比,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6

3.2.3加强早期养护或掺入防冻剂防止混凝土早期受冻6

3.2.4选用合适的原材料水泥品种6

3.2.5提高混凝土强度6

4温度对混凝土抗冻耐久性的影响7

5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及发展趋势8

5.1国内外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进展8

5.2关注混凝土早期收缩开裂的控制9

5.3中等强度等级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和应用9

5.4高性能混凝土用化学外加剂快速发展10

5.5高性能混凝土技术在大量工程中的应用10

6结语12

参考文献13

致谢14

1引言

对混凝土抗冻耐久性的研究,尤其在寒冷的地区是十分必要地,随着科技的进步,对混凝土有了更高的要求,国内外都重视了对其抗冻耐久性的研究,本文主要对影响其抗冻耐久性的因素做了详细的分析及解决措施。

当前许多混凝土结构,特别是处于恶劣环境条件下的基础设施建筑工程项目,由于混凝土抗冻耐久性的不足,导致结构性能劣化,安全性能降低,造成大量的项目远远达不到预期的使用寿命或预期的使用功能。

有的项目在使用过程中不得不投入大量资金经常进行维修,有的甚至发生结构坍塌事故,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不良的社会影响,所以对混凝土抗冻耐久的研究很有必要!

我国应该寻找自己的不足,向国外学习先进的技术,对混凝土抗冻耐久性有更好的了解,为今后我国高速公路的又好又快发展做好充分的准备!

2混凝土的耐久性

混凝土耐久性是指结构在规定的使用年限内,在各种环境条件作用下,不需要额外的费用加固处理而保持其安全性、正常使用和可接受的外观能力。

耐久性对工程量浩大的混凝土工程来说意义非常重要,若耐久性不足,将会产生极严重的后果,甚至对未来社会造成极为沉重的负担。

[1]

2.1影响耐久性的因素

2.1.1碳化对混凝土结构性能的影响

混凝土的碳化又称为混凝土的中性化,几乎所有混凝土表面都处在碳化过程中。

碳化本身对混凝土并无破坏作用,其主要危害是由于混凝土碱性降低。

使钢筋表面在高碱环境下形成的对钢筋起保护作用的致密氧化膜遭到破坏,在一定条件下使钢筋产生锈蚀,钢筋一旦生锈,其生成物与混凝土的粘结力降低,同时因为铁锈的膨胀压力会使混凝土保护层产生龟裂,通过这些裂缝又迅速加快混凝土的碳化和钢筋锈蚀的速度。

钢筋锈蚀引起钢筋截面减小、力学性能降低,构件刚度、承载力逐渐下降,导致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降低。

另外,碳化作用会增加混凝土的收缩,引起混凝土表面产生拉应力而出现微细裂缝,从而降低混凝土的抗拉、抗折强度及抗渗能力,从而影响混凝土结构的适用性和安全性。

[2]

2.1.2混凝土的冻融破坏

硬化后的混凝土内部有较多毛细孔,在潮湿、浸水条件下,毛细孔处于饱水状态,此时混凝土在负温环境下受冻时,其内部毛细孔中处于游离状态的水结冰,产生体积膨胀;另外,毛细孔处于过冷状态的水分,也将向毛细孔中冰的界面渗透而在毛细孔中产生渗透压力,毛细孔中膨胀压力和渗透压力共同作用下混凝土内部将产生损伤和裂缝,多次反复损伤导致裂缝越来越宽,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引起结构的破坏。

2.1.3侵蚀性介质的腐蚀

在各种侵蚀性介质如酸、碱溶液等作用的环境下,侵蚀性介质对混凝土产生腐蚀,最终可能导致结构破坏,应注意其对混凝土的影响。

2.1.4碱集料反应

混凝土碱集料反应被许多专家学者称为混凝土的“癌症”。

碱集料反应是指混凝土集料中某些活性矿物与混凝土微孔中的碱溶液产生的化学反应。

碱主要来源于水泥熟料、外加剂。

碱集料反应产生的碱一硅酸盐等凝胶遇水膨胀,将在混凝土内部产生较大的膨胀应力,从而引起混凝土开裂。

混凝土集料在混凝土中呈均匀分布,故裂缝首先在混凝土表面无序大量地产生,随后将加速其他因素的破坏作用从而使混凝土耐久性迅速降低。

2.2混凝土耐久性提高的制约因素

目前,阻碍高性能混凝土广泛应用的主要原因是短期经济利益问题。

由于原材料中的超塑化剂和超细磨的细掺料价格较高,加上混凝土生产、施工和养护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要求较严格也会增加一些费用,使得高性能混凝土比常规混凝土的单价稍高,因此往往不易被用户接受。

采用耐腐蚀合金钢或不锈钢筋是解决钢筋锈蚀的最彻底方法。

由于混凝土中掺加较多的粉煤灰、细磨矿渣或硅灰后,混凝土的凝结硬化速度减缓,早期强度低,这阻碍了国内大量建筑工程所要求的“速度”。

其实,大量建筑工程事故和质量隐患许多都是不合理地追求施工工期而“赶”出来的。

这需要我们对建筑工程管理体制和急功近利的做法进行反思。

其实混凝土材料费用在工程总造价中所占的比例并不大,混凝土材料和施工所增加的费用很容易被其他方面的效益所补偿。

提高混凝土耐久性所带来的安全使用期的延长,尤其是在不利环境下,其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以及环境效益等会大大超过建造初期所增加的费用。

2.3提高耐久性措施

2.3.1选择性能良好的外加剂

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减少混凝土的渗透性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抗侵蚀能力。

混凝土的渗透性控制着水及侵蚀性液体或气体渗入的速率,同时,也能抑制水泥浆体中的毛细传递作用,因此,渗透性与混凝土的耐久性有着密切的关系,大幅度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是改善其耐久性的关键。

使用高效减水剂和引气剂,可以较大地提高混凝土的抗渗透性;恰当地使用一些养护剂、阻锈剂等,也可以改善和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

[2]

2.3.2掺入高效活性矿物掺料

普通水泥混凝土的水泥石中水化物稳定性的不足,是混凝土不能超耐久的另一主要因素。

在普通混凝土中掺入活性矿物的目的,在于改善混凝土中水泥石的胶凝物质的组成。

活性矿物掺料中含有大量活性Si02及活性Al203,它们能和波特兰水泥水化过程中产生的游离石灰及高碱性水化矽酸钙产生二次反应,生成强度更高、稳定性更好的低碱性水化矽酸钙,从而达到改善水化胶凝物质的组成,消除游离石灰的目的,使水泥石结构更为致密,并阻断可能形成的渗透路。

此外,还能改善集料与水泥石的界面结构和界面区性能。

对增进混凝土的耐久性及强度都有本质性的贡献。

2.3.3消除混凝土自身的结构破坏因素

除了环境因素引起的混凝土结构破坏以外,混凝土本身的一些物理化学因素,也可能引起混凝土结构的严重破坏,致使混凝土失效。

例如,混凝土的化学收缩和干缩过大引起的开裂;水化性过热过高引起的温度裂缝;硫酸铝的延迟生成以及混凝土的碱骨料反应等。

因此,要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就必须减小或消除这些结构破坏因素。

2.3.4保证混凝土的强度

尽管强度与耐久性是不同概念,但又密切相关,它们之间的本质联系是基于混凝土的内部结构,都与水灰比这个因素直接相关。

在混凝土能充分密实条件下,随着水灰比的降低,混凝土的孔隙率降低,混凝土的强度不断提高。

与此同时随着孔隙率降低,混凝土的抗渗性提高,因而各种耐久性指标也随之提高。

在现在的高性能混凝土中,除掺入高效减水剂外,还掺入了活性矿物材料,它们不但增加了混凝土的致密性,而且也降低或消除了游离氧化钙的含量。

在大幅度提高混凝土强度的同时,也大幅度地提高了混凝土的耐久性。

此外,在排除内部破坏因素的条件下,随着混凝土强度的提高,其抵抗环境侵蚀破坏的能力也会增强。

[3]

3混凝土的抗冻性

混凝土的抗冻性是混凝土受到的物理作用(干湿变化、温度变化、冻融变化等)的一方面,是反映混凝土耐久性的重要指标之一。

伴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突飞猛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我国的公路交通事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公路建设开创了崭新的局面。

由于水泥混凝土路面具有强度高、稳定性好、耐久性好、造价适当、养护维修费用小及利于夜间行车等优点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我国的道路建设中。

水泥混凝土能否在设计年限内正常使用,取决于其耐久性能的优劣,而北方地区的混凝土的抗冻能力将直接影响整个路面结构的耐久性。

[5]

3.1影响因素

3.1.1含气量

含气量也是影响混凝土抗冻性的主要因素,尤其是加入引气剂形成的微小气孔对提高混凝土抗冻性更为重要。

为使混凝土具有较好的抗冻性,其最佳含气量约为5%~6%。

加气的混凝土不仅从耐久性的观点看是有益的,而且从改善和易性的观点看也是有利的。

混凝土中加气与偶然截留的空气不同,加气的气泡直径的数量级为0.05mm,而偶然截留的空气一般都形成大得多的气泡。

加气在水泥浆中形成彼此分离的孔隙,因此不会形成连通的透水孔道,这样就不会增加混凝土的渗透性。

这些互不连通的微细气孔在混凝土受冻初期能使毛细孔中的静水压力减小,即起到减压作用。

在混凝土受冻结冰过程中,这些孔隙可阻止或抑制水泥浆中微小冰体的生成。

为使混凝土具有较好的抗冻性,还必须保证气孔在砂浆中分布均匀。

[4]

含气量测定是混凝土是否具有抗冻融性能的“传感器”。

含气量增加,平均孔隙间距减小。

在最佳含气量条件下,孔隙间距将会防止冻融造成的压力过大。

研究表明,混凝土中含气量合适,抗冻性可大大地提高。

滑模混凝土的含气量在4%左右时,抗冻标号可达500次左右冻融循环,达到超抗冻性混凝土要求。

若要求粉煤灰的混凝土达到4%含气量,应视粉煤灰掺量成倍增大引气剂量。

此时粉煤灰混凝土的抗冻性也能达到300次以上冻融循环,能达到高抗冻性的要求。

为满足混凝土抗冻性和抗盐性要求,各国都提出了适宜含气量的推荐值,一般均在3%~6%之间,集料的最大粒径增大,含气量小。

根据混凝土抗冻性机理研究得到的最大气泡间距系数应为0.25mm,对应的最小拐点(临界)含气量3%。

引气剂质量较好,气泡越小,表面积越大,临界含气量有减小趋势。

实验表明,当混凝土含气量超过6%后,抗冻性不再提高。

3.1.2水灰比

水灰比大小是影响混凝土各种性能(强度、耐久性等)的重要因素。

在同样良好成型条件下,水灰比不同,混凝土密实程度、孔隙结构也不同。

由于多余的游离分子在混凝上硬化过程中逐渐蒸发掉,形成大量开口孔隙,毛细孔又不能完全被水泥水化生成物填满,直至相互连通,形成毛细孔连通体系,具有这种孔隙结构的混凝土渗透性、吸水性都很大,最容易使混凝土受冻破坏。

因此我们在考虑引气剂同时,必须考虑水灰比,在含气量相同时,气泡的半径随水灰比的降低而减少,孔隙结构得到改善,提高了混凝土的抗冻性。

当龄期和养护温度一定时,混凝上的强度取决于水灰比和密实度。

在水泥水化过程中,水灰比对硬化水泥浆的孔隙率有直接的影响,而孔隙率的改变又影响了混凝土的密实度,从而影响混凝土的孔隙体积。

此时,孔隙体积的增加是由于混凝土毛细孔径变大且连通,从而减少了起缓冲冻胀压力的储备孔,致使混凝土受冻后产生较大的膨胀压力。

特别是承受反复的冻融循环后,混凝土将遭受严重的结构性破坏。

因此,为提高混凝土的抗冻性,必须严格控制水灰比。

从提高混凝土材料抗冻性而言,主要有两个技术手段:

一是提供冻胀破坏的缓冲空腔,加引气剂就是最重要的基本手段;二是增强材料本身的冻胀抵抗力,控制较小水灰比和较高的抗压强度。

3.1.3混凝土的饱水状态

混凝土的冻害与其饱水程度有关。

一般认为含水量小于孔隙总体积的91.7%就不会产生冻结膨胀压力,在混凝土完全保水状态下,其冻结膨胀压力最大。

混凝土的饱水状态主要与混凝土结构的部位及其所处的自然环境有关。

在大气中使用的混凝土结构,其含水量均达不到该值的极限,而处于潮湿环境的混凝土,其含水量要明显增大。

最不利的部位是水位变化区,此处的混凝上经常处于干湿交替变化的条件下,受冻时极易破坏。

此外由于混凝土表层的含水率通常大于其内部的含水率,且受冻时表层的温度均低于其内部的温度,所以冻害往往是由表层开始逐步深入发展的。

3.1.4水泥品种及集料质量

混凝土的抗冻性随水泥活性增高而提高。

普通硅酸盆水泥混凝土的抗冻性优于混合水泥混凝土的抗冻性,这是由于混合水泥需大量水所致。

集料对混凝上抗冻性影响主要体现在集料吸水量的影响及集料本身抗冻性的影响。

一般碎石及卵石都能满足混凝土抗冻性的要求,对在严寒地区或经常处于潮湿或干湿交替作用状态下的室外混凝土,则应注意优选集料。

冻结破坏的程度和范围取决于石料的密度。

因此,为了保证抗冻性,必须改变混凝土的宏观结构。

其原则是:

应用小碎石混凝土。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完全不用大石料,向耐久的细粒式宏观结构过渡。

为了提高耐久性,应选用抗折强度较高的混凝土。

3.1.5外加剂的影响

引气剂、减水剂、纤维等外加剂均能提高混凝土的抗冻性。

引气剂能增加混凝土的含气量且使气泡均匀分布;减水剂则能降低混凝土的水灰比,从而减少孔隙率;纤维能提高混凝上的抗拉伸能力,最终都能提高混凝土的抗冻性。

3.2提高混凝土抗冻性的措施

3.2.1掺用引气剂或减水剂及引气型减水剂

引气剂、减水剂及引气型减水剂等外加剂均能提高混凝土的抗冻性。

由于在混凝土中引入空气泡会使混凝土抗压强度下降,但引入合适级配及合适尺寸的微小气泡,可使混凝土的抗折强度提高,这对于道路混凝土是十分有利的,引气剂能增加混凝土的含气量且使气泡均匀分布。

而减水剂则能降低混凝土的水灰比,从而减少孔隙率,最终能提高混凝土的抗冻性。

所以掺引气剂是提高混凝土抗冻性的主要措施。

[9]

3.2.2严格控制水灰比,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

如上所述,水灰比是影响混凝土密实性的主要因素。

因此,为了提高混凝土的抗冻性也必须从降低水灰比入手,当前最为有效的方法是掺减水剂,特别是高效减水剂。

许多研究成果及生产实践表明,掺入水泥重量0.5%~1.5%的高效减水剂可以减少用水量15%~25%,使混凝土强度提高20%~50%,抗冻性也能相应提高。

[7]

3.2.3加强早期养护或掺入防冻剂防止混凝土早期受冻

混凝土早期冻害直接影响混凝土的正常硬化及强度增长,因而冬季施工时必须对混凝土加强早期养护或适当加入早强剂或防冻剂,严防混凝土早期受冻。

[8]

3.2.4选用合适的原材料水泥品种

对抗冻性有影响,主要是因为其中熟料部分的相对体积不同和硬化速度的变化。

其它条件相同时,纯熟料硅酸盐水泥混凝土,通常比掺矿物混合料的硅酸盐水泥,特别是火山灰质水泥和矿渣水泥混凝土的抗冻性好。

实践及试验表明,对有抗冻要求的混凝土应优先选择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

3.2.5提高混凝土强度

混凝土抗冻性与强度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

提高混凝土的强度是保证高抗冻性的基础,但另一方面,强度愈高,往往干缩也较大,同时较脆易裂,所以应保证有合理的混凝土强度。

一般而言,混凝土强度与水灰比、集料品种、集灰比、水泥性质及养护过程等因素有关。

综上所述,北方地区的路桥工程,一定要将混凝土的抗冻性能作为控制指标。

另外,混凝土只有在饱水时才会因受冻破坏,因此只要把混凝土内的饱水度控制在很低的水平上,混凝土的冻剥蚀破坏就可大大地降低。

因而,从结构设计阶段起就考虑快速排除路面融化水的问题,将更有利于延长混凝土结构的使用寿命。

[10]

4温度对混凝土抗冻耐久性的影响

暖施工时的效果。

混凝土的冻融破坏是我国建筑物老化病害的主要问题之一,严重影响了建筑物的长期使用和安全运行,为使这些工程继续发挥作用和效益,各部门每年都耗费巨额的维修费用,混凝土在现代工程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

而在今天,混凝土的裂缝较为普遍,在桥梁工程中裂缝几乎无所不在。

尽管我们在施工中采取各种措施,小心谨慎,但裂缝仍然时有出现。

究其原因,我们对混凝土温度应力的变化注意不够是其中之一。

由于受工期制约,许多工程的混凝土冬季施工是不可避免的。

国内外对混凝土冬季施工理论和方法的探索研究认为,当环境温度降到4℃时,只要采用适当的施工方法,避免新浇混凝土早期浸冻,使外露混凝土与冬季气温保持较小温差,也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混凝土拌和物浇灌后之所以能逐渐凝结和硬化,直至获得最终强度,是由于水泥水化作用的结果。

而水泥水化作用的速度除与混凝土本身组成材料和配合比有关外,主要是随着温度的高低而变化的。

当温度升高时,水化作用加快,强度增长也较快;而当温度降低到0℃时,存在于混凝土中的水有一部分开始结冰,逐渐由液相(水)变为固相(水)。

这时参与水泥水化作用的水减少了,因此,水化作用减慢,强度增长相应较慢。

温度继续下降,当存在于混凝土中的水完全变成冰,也就是完全由液相变为固相时,水泥水化作用基本停止,此时强度就不再增长。

水变成冰后,体积约增大9%,同时产生约2500千克每平方厘米的冰胀应力。

这个应力值常常大于水泥石内部形成的初期强度值,使混凝土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即旱期受冻破坏)而降低强度。

此外,当水变成冰后,还会在骨料和钢筋表面上产生颗粒较大的冰凌,减弱水泥浆与骨料和钢筋的粘结力,从而影响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当冰凌融化后,又会在混凝土内部形成各种各样的空隙,而降低混凝土的密实性和耐久性。

[6]

由此可见,在冬季混凝土施工中,水的形态变化是影响混凝土强度增长的关键。

混凝土在冻结前有一段预养期,可以增加其内部液相,减少固相,加速水泥的水化作用。

试验研究还表明,混凝土受冻前预养期愈长,强度损失愈小。

在冬季混凝土施工中,主要解决三个问题:

一是如何确定混凝土最短的养护龄期;二是如何防止混凝土早期冻害;三是如何保证混凝土后期强度和耐久性满足要求。

所以,施工时应把重点放在如何解决以上三个问题上,确保混凝土的整体性能。

5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及发展趋势

高性能混凝土(HighPerformanceConcrete,HPC)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一些发达国家基于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提出的一种全新概念的混凝土。

它以耐久性为首要设计指标,这种混凝土有可能为基础设施工程提供100年以上的使用寿命。

区别于传统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由于具有高耐久性、高工作性、高强度和高体积稳定性等许多优良特性,被认为是目前全世界性能最为全面的混凝土,至今已在不少重要工程中被采用,特别是在桥梁、高层建筑、海港建筑等工程中显示出其独特的优越性,在工程安全使用期、经济合理性、环境条件的适应性等方面产生了明显的效益,因此被各国学者所接受,被认为是今后混凝土技术的发展方向。

 

5.1国内外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进展

1990年5月,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所和美国混凝土协会在马里兰州盖瑟斯堡召开的会议上首先正式提出“高性能混凝土”这一名词。

实际上,此前的一些重要工程中已采用了高工作性和高耐久性的高强混凝土。

日本、欧洲、美国、加拿大都认为高性能混凝土是一种跨世纪的新材料,在严酷环境中使用高性能混凝土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这些国家在高强高性能混凝土配制方法、耐久性能检验方法和提高混凝土耐久性技术途径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在桥梁、码头等易腐蚀结构中成功地应用了外掺活性掺合料的高性能混凝土。

中国对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基本与国际同步。

自上世纪90年代初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高性能混凝土研究开始,在多个国家大型科研项目的支持下,我国在高性能混凝土新材料研发、耐久性控制、设计和施工技术等方面取得突破:

开发了多品种的工业废渣掺合料,通过物理活化和化学活化解决早期活性、抗裂、收缩等问题,并大量应用;从控制各种原材料的氯离子和含碱量入手控制混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