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第一中学届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822163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74.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第一中学届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重庆市第一中学届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重庆市第一中学届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重庆市第一中学届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重庆市第一中学届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重庆市第一中学届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

《重庆市第一中学届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第一中学届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重庆市第一中学届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x

重庆市第一中学届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重庆市第一中学【最新】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材料中属于复合材料的是()

A.不锈钢B.陶瓷C.玻璃钢D.水泥

2.下列选项中物质的名称、俗名、化学式一致的是()

A.二氧化碳冰CO2B.氢氧化钙熟石灰Ca(OH)2

C.氧化钙石灰石CaOD.氢氧化钠烧碱Na2O

3.下列各组物质中,按酸、碱、盐、氧化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A.HNO3、CaO、MgCl2、SB.NaHCO3、KOH、NaCl、Zn

C.HCl、KOH、NH4Cl、COD.H2SO4、NaOH、KCl、O2

4.小强发现外公家的庄稼生长不茂盛,叶色发黄,茎杆较细,还出现倒伏现象,他建议外公施一种复合肥料,这种复合肥料是()

A.CO(NH2)2B.KClC.Ca3(PO4)2D.KNO3

5.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

滴加酚酞溶液B.

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C.

称量氢氧化钠固体D.

稀释浓硫酸

6.下列做法中,利用中和反应的是()

A.实验室用浓硫酸做干燥剂

B.用碳酸氢钠和柠檬酸等原料自制汽水

C.用熟石灰处理硫酸厂废水中含有的硫酸

D.用熟石灰与硫酸铜溶液来配制农药波尔多液

7.盛有下列物质的烧杯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质量会变大的是()

A.浓盐酸B.氯化钠C.石灰石D.浓硫酸

8.三瓶无色液体分别是稀硫酸、石灰水和蒸馏水,提供的试剂有:

①酚酞试液②碳酸钠溶液③紫色石蕊溶液,只用一种试剂就能将它们鉴别出来,则该试剂是()

A.只有①B.只有②C.①或②D.②或③

9.某化学反应可表示为:

A+B→C+D,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A为酸,C为水,则B一定为碱

B.若A为锌粒,C为氢气,则B一定为稀硫酸

C.若A为一氧化碳,C为金属,则D一定为CO2

D.若A为CO2,C为H2O,则B一定为NaOH

10.化学兴趣小组在家中进行化学实验,按图甲连接好线路发现灯泡不亮,按图乙连接好线路发现灯泡亮,由此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固体都不导电

B.液体都能导电

C.NaCl固体中含有自由移动的

D.NaCl在水中能解离出自由移动的

11.下列反应方程式正确的是()

A.Ba(OH)2+CuSO4=Cu(OH)2↓+BaSO4↓B.2Fe+6HCl=2FeCl3+H2↑

C.CaCO3+BaCl2=BaCO3↓+CaCl2D.KNO3+NaCl=KCl+NaNO3

1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白色污染”指的是塑料导致的污染B.铵态氮肥不能和碱性物质混合施用

C.氯化铵和磷矿粉可以从外观上区分D.钙和锌都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13.下列物质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NaClNa2CO3HClB.CuSO4KNO3NaCl

C.BaCl2NaOHK2CO3D.KOHNa2SO4MgCl2

14.下列除去杂质(括号内为杂质)的方法中,错误的是()

A.FeCl2溶液(CuCl2)——过量铁粉、过滤

B.CH4(H2O)——通过盛浓硫酸的洗气瓶

C.CaCl2溶液(HCl)——过量CaCO3、过滤

D.HCl(H2SO4)——过量BaCl2溶液、过滤

15.某同学就测定Na2CO3和NaCl固体混合物中NaCl的质量分数,分别取mg样品,按下列方案进行试验,合理的是()

A.与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用排水法收集到VmL气体

B.与足量BaCl2溶液充分反应,将沉淀过滤、洗涤、干燥,得到m1g固体

C.与足量AgNO3溶液充分反应,将沉淀过滤、洗涤、干操,得到m2g固体

D.与足量浓盐酸充分反应,逸出的气体用NaOH固体充分吸收,固体质量增加m3g

16.往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直至过量,根据实验实施绘制如图所示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至b段有蓝色沉淀生成

B.d点溶质种类为三种

C.c至d段,溶液pH不断减少

D.c点所含的溶质种类最少

二、填空题

17.某方便面的营养成分表如下:

(1)方便面中含有的营养素有_____种,为了保证各营养素的均衡摄入,在吃方便面的同时,还应该吃一些_____(填物质名称);

(2)方便面中使用的食盐往往是加碘食盐,人体缺乏碘元素会引起的疾病是_____(填选项);

A夜盲症B甲状腺肿大

C佝偻病D发育迟缓

(3)淀粉在人体内可以转化成葡萄糖,其转化过程需要_____(填名称)催化;

(4)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人每天食用食盐不超过6克,摄入100g的方便面,相当于食用NaCl的质量为_____g(保留到0.1g)。

18.社会发展让人们的出行更加方便,汽车逐渐走进寻常百姓家。

请根据要求回答有关问题:

(1)上图汽车的部件中,主要由有机合成材料制成的是_____(填序号);

(2)橡胶轮胎报废后,可回收熔化制成橡胶跑道,体现的是_____(填序号);

A热固性B热塑性C可燃性D稳定性

(3)车内坐垫的材质是棉花还是合成纤维,可以采用的鉴别方法是_____;

(4)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导致环境问题。

车用乙醇汽油的推广,减少有害气体排放。

乙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19.将稀盐酸慢慢滴入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用温度计测出烧杯中溶液的温度,溶液温度随加入稀盐酸的质量而变化如图所示:

(1)从A到B过程中,烧杯中溶液的pH值逐渐_____(填“变大”或“变小”);

(2)B点表示的含义是_____,此时溶液的pH=_____;

(3)验证C点处溶液的酸碱性,可以选择的试剂有_________(填序号)。

A酚酞BCuO粉末CAgNO3溶液D大理石EMgSO4溶液

三、推断题

20.A、B、C、D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表示互相反应,“→”表示转化,请根据叙述回答问题(反应条件和部分生成物省略):

(1)若A为红棕色固体,C为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D为胃酸的主要成分,则A是______(填化学式),C和D反应的方程式为:

_________;

(2)若A为难溶于水的白色固体,B为人体代谢产生的气体,则D的物质类别是_____(填“酸”、“碱”、“盐”或“氧化物”),B→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

四、流程题

21.肼(N2H4)是氮元素和氢元素形成的一种化合物,易溶于水。

工业上利用尿素法生产肼,同时得到副产品碳酸钠晶体,其工艺流程如下:

(1)实验过程中,制肼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CO(NH2)2+NaClO+2NaOH═N2H4+Na2CO3+H2O+_____(填化学式);

(2)实验室配制30%烧碱溶液,所需的玻璃仪器有_____(填序号);

A漏斗B烧杯C烧瓶D量筒E玻璃棒

(3)在实验室中,从不饱和的碳酸钠母液的溶液中分离出碳酸钠晶体,可以采用的操作依次为_____(填序号)和过滤;过滤时,若液面高于滤纸边缘,会导致得到的碳酸钠晶体质量_______(填“偏高”或“偏低”)。

A蒸馏B蒸发C灼烧D过滤E冷却结晶

五、实验题

22.为了证明酸碱中和反应有水生成,重庆一中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查询资料)

①无水乙酸(CH3COOH)是一种液态的有机酸,能与碱发生反应;

②无水硫酸铜是白色固体粉末,遇水变成蓝色;取甲、乙、丙三只洁净的试管,分别加入不同试剂,如图所示:

(1)该实验过程中无水硫酸铜的作用相当于_____(填序号);

A催化剂B指示剂C反应物D生成物

(2)同学讨论后一致认为实验装置还需要改进,应该在试管上方加橡皮塞,其理由是___,若不加橡皮塞,则需要增加“丁”试管,其探究实验的方法是_____;

(3)改进后,若试管_____(填试管序号)中固体变蓝,表明无水乙酸和NaOH固体反应产生水,方程式为CH3COOH+NaOH=CH3COONa+H2O。

无水乙酸也能与水垢(主要为CaCO3)反应,请写出方程式______。

六、科学探究题

23.干燥剂“碱石灰”是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在空气中容易变质。

某研究小组对一只干燥管里的碱石灰样品的成分进行实验探究。

(提出猜想)猜想Ⅰ:

没有变质,只含有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猜想Ⅱ:

已经变质,可能情况未知;猜想Ⅲ:

完全变质,且只含有碳酸钙和碳酸钠;

(实验探究)

(1)取样品,加入几滴清水,试管外壁不发烫;

(2)取样品,加入足量清水和几滴酚酞溶液,充分搅拌并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红色滤液;

(分析过程)

根据实验

(1)说明猜想_____(填“Ⅰ”、“Ⅱ”或“Ⅲ”)不成立。

根据实验

(2)甲同学认为猜想Ⅲ成立,乙同学不同意,他认为碱石灰样品中不一定含有碳酸钙,可能含有氢氧化钙,他的理由是_________(请写化学方程式)。

为进一步确定猜想,他们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分析

①取红色滤液,通入一定_____量的CO2气体

若产生_______

滤液中含有Ca(OH)2

②取红色滤液,加入过量的_____溶液

若产生白色沉淀,溶液仍然呈红色

滤液中含有_______

若产生白色沉淀,溶液呈无色

滤液中只含Na2CO3

(实验结论)甲、乙同学完成设计的实验方案后,证明了猜想Ⅱ成立。

(实验反思)根据上述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填序号)。

A过滤后得到的红色滤液中的溶质只有3种可能的组合

B表格中的方案①,若通入的CO2适量,溶液可能由红色变成无色

C实验证明了原碱石灰样品中一定不含CaCO3

D根据实验可知,碱石灰样品的变质情况有2种可能性

七、计算题

24.BaCl2是一种重金属盐,其水溶液具有很强的毒性。

若误服了BaCl2溶液可立即服用MgSO4溶液解毒。

为测定某BaCl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现取100克BaCl2溶液,不断加入MgSO4溶液,反应过程中溶液总质量与加入MgSO4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

(1)P点时溶液中的溶质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生成沉淀的最大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_克;

(3)试计算原溶液中BaCl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解析】

【分析】

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性质的材料,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在宏观上组成具有新性能的材料。

【详解】

A、不锈钢是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故A不正确;

B、陶瓷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B不正确;

C、玻璃钢是由玻璃与树脂混合而成的,前者是无机非金属材料,后者是有机高分子合成材料,玻璃钢是复合材料,故C正确;

D、水泥是粉状硬性无机胶凝材料,故D不正确。

故选C。

【点睛】

材料分为无机材料、有机材料和新材料;无机材料分为金属材料和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材料分为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和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新材料分为纳米材料、复合材料和导电塑料。

2.B

【分析】

固体二氧化碳俗称干冰,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氧化钙俗称生石灰,氢氧化钠俗称烧碱。

【详解】

A、固体二氧化碳俗称干冰,其化学式为CO2,故A不正确;

B、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化学式为Ca(OH)2,故B正确;

C、氧化钙俗称生石灰,化学式为CaO,故C不正确;

D、氢氧化钠俗称烧碱,化学式为

,故D不正确。

故选B。

【点睛】

熟记物质的化学式及俗称。

3.C

【分析】

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并且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酸是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碱是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盐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详解】

A、HNO3是酸,CaO属于氧化物,MgCl2属于盐,S属于单质,故A不正确;

B、NaHCO3属于盐,KOH属于碱,NaCl属于盐,Zn属于单质,故B不正确;

C、HCl属于酸,KOH属于碱,NH4Cl属于盐,CO属于氧化物,故C正确;

D、H2SO4属于酸,NaOH属于碱,KCl属于盐,O2属于单质,故D不正确。

故选C。

【点睛】

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4.D

【解析】

【分析】

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氮肥能使农作物枝叶繁茂,夜叶色浓绿,还能提高产量,钾肥能使农作物抗倒伏、抗病虫害。

【详解】

小强发现外公家的庄稼生长不茂盛,叶色发黄,茎杆较细,还出现倒伏现象,应建议外公施既含氮又含钾的复合肥,氮肥能使农作物枝叶繁茂,夜叶色浓绿,还能提高产量,钾肥能使农作物抗倒伏、抗病虫害,故选D。

【点睛】

植物倒伏说明缺钾元素,叶片发黄说明缺氮元素。

5.B

【分析】

胶头滴管要竖直,并且不能接触试管壁,氢氧化钠会有腐蚀性,下面不能用垫纸,稀释浓硫酸要酸进水,pH试纸测定溶液酸碱性,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试纸上。

【详解】

A、胶头滴管使用要竖直,胶头滴管不能伸入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故A不正确;

B、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取一片pH试纸放在玻璃片或白瓷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故B正确;

C、氢氧化钠易潮解,下面不能用垫纸,应用放在小烧杯等玻璃容器内称量,故C不正确;

D、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故D不正确。

故选B。

【点睛】

浓硫酸稀释一定要酸到进水里面,不能水倒进酸里面。

6.C

【分析】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和脱水性;中和反应是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详解】

A、实验室用浓硫酸做干燥剂,是利用浓硫酸的吸水性,故A不正确;

B、碳酸氢钠是盐,碳酸氢钠和柠檬酸的反应不属于中和反应,故B不正确;

C、用熟石灰处理硫酸厂废水中含有的硫酸是氢氧化钙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水,故C正确;

D、用熟石灰与硫酸铜溶液来配制农药波尔多液,是碱和盐的反应,故D不正确。

故选C。

【点睛】

浓硫酸吸水性是物理变化,脱水性是化学变化。

7.D

【解析】

【分析】

物质敞口放在空气中,判断其质量变大还是减轻,看物质和空气中的成分反应或把空气中的成分吸收。

【详解】

A、浓盐酸具有挥发性,烧杯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质量会变轻,故A不正确;

B、氯化钠放置在空气中质量不变,故B不正确;

C、石灰石放置在空气中质量不变,故C不正确;

D、浓硫酸放置在空气中,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质量会增加,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

物质的烧杯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主要看物质和空气中的成分是否反应。

8.D

【分析】

石灰水呈碱性,能使紫色石蕊变蓝,能使酚酞变红,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稀硫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变红,使酚酞不变色,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蒸馏水呈中性,不能使指示剂变色,不与碳酸钠反应。

【详解】

①稀硫酸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石灰水使酚酞变红色,蒸馏水不能使酚酞变色,故①不可以鉴别;

②碳酸钠溶液与稀硫酸反应放出二氧化碳气体,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碳酸钙沉淀,与蒸馏水不反应,故②可以鉴别;

③紫色石蕊溶液遇稀硫酸变红,遇石灰水变蓝,遇蒸馏水不变色,故③可以鉴别;故选D。

【点睛】

鉴别物质要注意指示剂颜色的变化,做到区分物质,看是否发生反应,生成气体、沉淀。

9.C

【分析】

由题意可知,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也是两种,满足这样的反应的有酸碱反应、置换反应、金属氧化物和酸反应、非金属氧化物和碱反应,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等。

【详解】

A、若A为酸,C为水,则B可以是碱,也可以是金属氧化物,故A不正确;

B、若A为锌粒,C为氢气,则B可以是盐酸、硫酸等,故B不正确;

C、若A为一氧化碳,C为金属,则D一定为CO2,故C正确;

D、若A为CO2,C为H2O,则B可以是氢氧化钠,也可以是氢氧化钙,故D不正确。

故选C。

【点睛】

熟记常见反应方程式及化学反应公式,达到学以致用。

10.D

【分析】

电解质是在熔融状态或水溶液中能导电的化合物,非电解质是在熔融状态或水溶液中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详解】

电解质是在熔融状态或水溶液中能导电的化合物,非电解质是在熔融状态或水溶液中不能导电的化合物,物质要能导电,必须有自由移动的离子,NaCl固体中没有自由移动的

,NaCl在水中能解离出自由移动的

,故选D。

【点睛】

物质要能导电,必须有自由移动的离子。

11.A

【分析】

化学方程式书写规则:

符合客观事实、注意反应条件、沉淀符号、气标符号、配平。

【详解】

A、氢氧化钡和硫酸铜生成氢氧化铜和硫酸钡,化学方程式为Ba(OH)2+CuSO4=Cu(OH)2↓+BaSO4↓,故A正确;

B、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而不是氯化铁,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Fe+2HCl=FeCl2+H2↑,故B不正确;

C、CaCO3和BaCl2不发生反应,故C不正确;

D、KNO3和NaCl不发生反应,故D不正确。

故选A。

【点睛】

书写化学方程式要符合客观事实,切忌编造。

12.D

【分析】

铵态氮肥不能和碱性物质混合施用是因为铵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降低肥效。

【详解】

钙是人体所需的常量元素,锌都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故选D。

【点睛】

“白色污染”指的是塑料导致的污染,铵态氮肥不能和碱性物质混合施用是因为铵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氨气,降低肥效。

13.B

【分析】

由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在溶液中会发生电离,物质要大量共存,则离子间不能发生反应,即生成气体、生成沉淀、生成水等。

【详解】

A、Na2CO3和HCl会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大量共存,故A不正确;

B、CuSO4、KNO3、NaCl三者之间不能发生反应,能大量共存,故B正确;

C、BaCl2、K2CO3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钾,不能大量共存,故C不正确;

D、Na2SO4、MgCl2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镁沉淀和氯化钠,不能大量共存,故D不正确。

故选B。

【点睛】

判断物质在溶液中能否大量共存,看其能否发生反应。

14.D

【分析】

除杂思路:

除去杂质,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过量的铁粉能将氯化铜中的铜置换出来,甲烷中的水可以用浓硫酸干燥,盐酸和碳酸钙发生反应,硫酸会和氯化钡发生反应。

【详解】

A、过量的铁粉和氯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氯化亚铁,过滤后就只剩氯化亚铁,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甲烷中混有水,浓硫酸可以吸水,甲烷和浓硫酸不反应,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碳酸钙能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过滤掉多余的碳酸钙,则就将盐酸分离出来了,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硫酸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由于氯化钡溶液过量,故引入了氯化钡溶液,故D不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在除杂的时候要注意加入的物质的量,除杂不能引入新的杂质,并且不能和原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15.B

【详解】

A、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故用排水法收集的气体的体积会小于实际生成的气体的体积,错误;

B、与足量BaCl2溶液充分反应,将沉淀过滤、洗涤、干燥,得到m1g固体是碳酸钡,根据碳酸钡的质量确定氯化钡质量,进而确定氯化钠的质量,能测定氯化钠的质量分数,正确;

C、碳酸钠和氯化钠都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沉淀,错误;

D、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氯化氢也能与氢氧化钠反应,错误。

故选B。

16.D

【解析】

试题分析:

向一定量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直至过量,此过程在氢氧化钠先和硫酸反应,然后和硫酸铜反应。

A、a至b段是氢氧化钠中和硫酸,没有蓝色沉淀生成,故说法错误;B、d点时氢氧化钠过量,此时对应溶液中的溶质有硫酸钠、氢氧化钠,溶质种类为两种,故说法错误;C、c至d段,氢氧化钠过量,溶液中氢氧化钠增多,碱性变大,pH变大,故说法错误;D、c点时硫酸铜恰好完全反应,此时对应溶液中的溶质只有硫酸钠,溶质种类最少,故说法正确。

故选D。

考点:

碱的化学性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17.四水果或蔬菜B淀粉酶6.4

【分析】

由方便的营养成分表可以看出,方便面的营养素成分有:

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钠四种,人体缺碘会患甲状腺肿大,淀粉转化成葡萄糖需要淀粉酶的催化作用。

【详解】

(1)方便面中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钠,脂肪属于油脂,碳水化合物即糖类,钠属于无机盐,故含有的营养素有四种,为了保证各营养素的均衡摄入,在吃方便面的同时,还应该吃一些水果或蔬菜补充维生素。

(2)方便面中使用的食盐往往是加碘食盐,人体缺乏碘元素会引起的疾病是甲状腺肿大,俗称大脖子病,故选B。

(3)淀粉在人体内可以转化成葡萄糖,其转化过程需要淀粉酶的催化。

(4)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人每天食用食盐不超过6克,摄入100g的方便面,相当于食用NaCl的质量为:

食用NaCl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方便面中钠为2530mg=2.53g,2.53g÷39.3%≈6.4g。

【点睛】

读懂营养表中的信息,进行简单的计算。

18.①④B点燃闻气味

【解析】

【分析】

有机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鉴别棉花和合成纤维,用点燃的方法,有刺激性气味的是合成纤维;乙醇在氧气中点燃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详解】

(1)上图汽车的部件中,主要由有机合成材料制成的是橡胶轮胎、塑料保险杠,故选①④。

(2)橡胶轮胎报废后,可回收熔化制成橡胶跑道,表面橡胶轮胎在,用完之后还可以被塑造,故为热塑性,故选B。

(3)车内坐垫的材质是棉花还是合成纤维,可以采用的鉴别方法是用点燃的方法,闻气味,有刺激性气味的是合成纤维。

(4)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导致环境问题。

车用乙醇汽油的推广,减少有害气体排放。

乙醇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是

【点睛】

乙醇燃烧无污染气体产生,为清洁燃料,有机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鉴别棉花和合成纤维,用点燃的方法,有刺激性气味的是合成纤维;乙醇在氧气中点燃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19.减小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7BCD

【分析】

根据图像可以判断反应是放热的,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随着稀盐酸的滴加,溶液的碱性减弱,当氢氧化钠和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不再放热,这是溶液温度最高,随着稀盐酸的加入,溶液逐渐成酸性。

【详解】

(1)从A到B过程中,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随着稀盐酸的滴加,溶液的碱性减弱,烧杯中溶液的pH值逐渐减小。

(2)当氢氧化钠和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不再放热,这是溶液温度最高,B点表示的含义是氢氧化钠和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此时溶液的pH=7。

(3)C处的溶质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天文地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