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821751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2.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政府工作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政府工作报告.docx

《政府工作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府工作报告.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政府工作报告.docx

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3月6日在县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上

新县人民政府县长 杨明忠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0年及“十一五”工作回顾

2010年,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四个重在”,团结一心,真抓实干,较好地完成了县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2010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59.6亿元,同比增长11.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3387万元,同比增长13.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924元,同比增长10.7%;农民人均纯收入5340元,同比增长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2.2亿元,同比增长20.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7亿元,同比增长18.8%。

全年争取项目226个,到位资金6.4亿元,同比增长4%。

全社会用电量1.65亿度,同比增长30%;工业用电量5533万度,同比增长60.9%。

金融运行平稳,全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49.6亿元,比年初增长21.4%;贷款余额19.8亿元,比年初增长25.3%。

——工业经济不断壮大。

积极开展大招商活动,认真落实招商引资行动计划和奖惩措施,成立招商分队,开展定点、定向招商,全年签约项目31个,总投资25.27亿元;落地项目25个,总投资22.49亿元,到位资金8.27亿元,其中,投资额在亿元以上的项目8个。

成立县产业集聚区管委会,完成产业集聚区总体规划和环境评审论证工作,进入省重点产业集聚区行列,集聚区建成区面积达2.5平方公里,入驻企业43家,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5亿元、税收6500万元、利润7000万元。

改造升级骨干企业,羚锐公司年产5000万贴芬太尼透皮贴片和联苯乙酸贴片项目完成临床试验,联苯乙酸凝胶项目产品即将投放市场,“羚锐”跻身中国最有价值品牌500强和中药企业现代品牌十强;新林公司连续五年荣获中国茶叶行业百强企业,“新林玉露”茶通过国家有机食品认证;安太公司被评为河南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羚锐生物药业、巨力、绿源等骨干企业也取得较大发展。

福新特钢、宾利皮业、欧洲湾服饰等项目陆续建成投产。

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62家,实现增加值13.8亿元,同比增长21.2%。

——文化旅游持续发展。

整合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机构,成立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组建县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广播电视信息网络公司,完成县歌舞团、电影公司、广电服务部等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在全省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上作典型发言,是全省唯一的县。

高标准编制将军山修建性规划;投资1500万元,建设将军山登山步道3000余米,完善护栏、环卫等配套设施,启动将军广场区域拆迁改造;实施将军故里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建成红四方面军将士纪念馆并对外开放,完成红色首府景区综合改造,对鄂豫皖苏维埃政府税务总局旧址进行维修并重新布展,加快将帅馆陈展布展;博物馆、烈士纪念馆、许世友将军故里、鄂豫皖分局旧址等红色景区均实行免费开放。

推进大别山植物博览园建设,完成香山湖水上乐园一期工程拦水坝建设,香山疗养院重新启用。

建成鑫海湾、中华园等宾馆酒店5家,新建农家饭庄36家,新增旅游商品生产企业、购物商场6家。

实施“农家乐示范工程”,举办首届“豫风楚韵”农家厨师大比武活动。

建成新县文化旅游网站,在北京设立旅游咨询服务中心,与郑州大学联合举办“红色文化映郑大”系列活动。

全年接待游客数量增幅较大,旅游相关收入3.96亿元,同比增长23.5%。

建成大别山文化艺术交流中心,新建4个乡镇综合文化站、30个村级文化大院,民间艺术团体发展到36个,县歌舞团全年演出108场次,搜集整理新县民歌360余首,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全国首个“民歌采风基地”在新县挂牌,新县民歌走进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湖南卫视,顺利通过省级文化建设先进县复检。

——农村改革扎实推进。

全县粮、油产量分别达1.2亿公斤、2649万公斤,实现大灾之年稳产丰收。

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全县规模养殖户达387家,新建蔬菜大棚620亩、茶叶基地3.3万亩,“将军红”红茶获国家特级优质奖,我县被评为全国重点产茶县和全国特色产茶县;成功争取全国首批油茶产业发展项目,启动1万亩油茶基地建设。

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快农村产权流转,建成千亩以上土地流转精品示范园10个,培育了以浒湾乡游围孜村、陈店乡梅花店村等为代表的特色农业示范园区。

壮大合作组织,成立了县农业专业合作社联合总社,组建茶叶、油茶、农机等专业合作社联合社5个,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达211家,其中省、市级示范社13家。

培育产业龙头,新发展省级龙头企业2家,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县通过复核验收。

推进金融创新,争取国家扶贫互助资金试点村25个,发展农村资金互助社48家,被评为全省扶贫开发工作优秀县。

在全市率先启动“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暨财政奖补试点工作,在全省此项工作会议上作了典型发言,得到国务院农村综改办的充分肯定。

——涉外劳务稳步发展。

积极争取涉外职业技术学院专科办学资质,信阳涉外职业技术学院获省政府批准筹建。

强力推进学院筹建步伐,新征建设用地350亩,投资5000多万元,全面实施学院二期工程建设,新建办公楼、实训楼3.5万平方米。

加强学院师资队伍建设,解决财政全供教师编制50名,与郑州大学、河南职业技术学院等省内高校达成合作共建协议。

抓住后金融危机国际劳务市场复苏有利时机,积极与商务部、省商务厅等专业网站对接,重启韩国雇佣制劳务派遣项目,面向全省组织1060人参加中韩雇佣制首次韩语水平考试,合格率居全国第一。

依托“阳光工程”、“雨露计划”,加强劳务培训,全年培训农村劳动力1万多人次,县对外劳务合作管理局全年向国外派出劳务680人。

积极引导回归创业,建立返乡创业联席会议制度,全县回国劳务人员累计投资5亿多元,创办建筑、建材、餐饮等企业和经济实体3270个。

——城镇建管成效明显。

完成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和全县村庄布局规划,乡镇总体规划通过省级验收。

强化城区规划建设监管,依法打击城区乱挖山体、乱搭滥建行为,查处违法违规建筑83处,拆除违章建筑及棚点19处。

加快艾洼、健康谷、康畈等区域开发建设,艾洼区域完成拆迁2.9万平方米,新建房屋21万平方米,艾洼区域改造建设中“提升价值、共享权益、保障民生”的模式,被中国人民大学陶然教授以《征地拆迁“新县模式”值得借鉴》为题撰文推介后,被搜狐、腾讯、中华地产网转载,引起较大反响;投资1200多万元,完成向阳东路、首府农贸市场区域改造,完善红星亭、健身公园等基础设施;实施东城北路、叶林滨河路硬化工程,加快望城路一期工程建设;新铺城区供水管网34千米,改建公厕24所。

完善城区绿化、亮化设施,加强集贸市场、背街小巷等综合治理,整体搬迁首府农贸市场,城区环境进一步优化,全县城镇化率达39.7%。

投资1.13亿元,完成长洲河、金兰等13座重点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实施国土整理806公顷,新建改建公路102公里,解决3.4万人安全饮水问题,新增农村沼气用户1080户,建成各类专业及综合市场70余个、标准化供销连锁网络店425个。

全面推进新农村示范村建设,成功探索出艾洼“以城带村”、方湾“产城结合”等农村新型社区建设模式。

深化六城联创活动,县城创建继续走在全市前列,实现四连冠;全县创建省、市级生态文明村31个,省、市级卫生村62个,吴陈河镇成功创建全市首个国家卫生乡镇,国家卫生县城顺利通过复检,在全省率先创建成为省级生态县,省政府专项奖励100万元,被评为全国首批、全市唯一的国家绿色能源示范县。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扎实推进“两基”工作,公开选聘特岗教师180名,全县高考本科进线1719人,重点进线232人,投入资金1632万元,实施21个校舍安全工程项目,顺利通过省职教攻坚验收。

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园2000亩,引进高产新品种8个。

启动2.58万平方米的县人民医院综合病房楼建设项目,完成3000户农村卫生改厕任务,狠抓村卫生室投入使用管理工作,苏河镇文昌村卫生室管理模式在全市推广。

实施流动人口双向管理,连续三年保持省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称号。

顺利开展新县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全面启动县长质量奖评选工作,羚锐公司荣获首届市长质量奖。

认真开展气象监测预报工作,为全县工农业生产、防汛抗旱、森林防火等方面提供了有效服务。

加强保障体系建设,新建改建乡镇敬老院5所,五保集中供养率45.3%,新农合参合率96.1%,各类保障资金及时足额兑现。

成功争取全国第二批新农保试点县,参保农民20.4万人,参保率达95%,为3.6万名60周岁以上农村老人发放养老金697万元,全县28万农民基本实现老有所养。

成立县红十字会,接受援助物资价值101万元,成功争取全省唯一一家“博爱卫生院”援建项目。

全年募集慈善捐款156.5万元,发放救助款物60余万元。

切实抓好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全年下拨各类救灾款568万元,保证灾民得到妥善安置。

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改造、修缮农村危房2000户,建成廉租房240套1.2万平方米,发放租赁补贴176万元,完成艾洼、红星街棚户区改造2万余平方米。

——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得到加强。

扎实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成功创建省级文明单位2个、市级文明单位10个。

加快建设法治政府,积极推进依法治县进程。

强化行政审批工作,全年办理行政服务事项55874件。

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批评、意见和政协委员提案272件。

深入开展“双拥”活动,巩固发展军政军民团结。

认真落实县级领导轮流接访制度,县长热线受理电话、信件等11319次,较好地解决了一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扎实推进平安建设,全县191个行政村开通“平安互助网”,深入开展食用油市场专项整治,全年未发生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全市道路交通安全现场会在我县召开,并介绍经验,我县被公安部、交通运输部等六部委联合表彰为全国平安畅通县。

统计、编制、物价、供销、物流、盐业、保险、民族宗教、邮政、史志、档案、保密、消防、住房公积金等工作也都取得了新成绩。

各位代表,2010年各项任务的圆满完成,标志着“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发展目标胜利实现。

——这五年是我县经济持续发展,综合实力显著提升的五年。

全县生产总值五年净增30.9亿元,年均增长12.9%;人均生产总值五年净增7891元,年均增长13.8%;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五年净增7221万元,年均增长16.8%;固定资产投资五年净增56.3亿元,年均增长35.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五年净增12.96亿元,年均增长18.7%;金融机构年末存款余额五年净增31亿元,年均增长21.7%;贷款余额五年净增9.8亿元,年均增长16.4%;社会用电量五年净增近亿度。

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县城、国家园林县城、全国平安畅通县、全国外派劳务基地县、国家绿色能源示范县和省级生态县等荣誉。

——这五年是我县经济结构日趋优化,特色产业蓬勃发展的五年。

坚持工业强县战略,累计投资1.5亿元,建设以羚锐、康畈和九龙岭三个产业分区组成的产业集聚区,成功引进福新特钢、宾利皮业、欧洲湾服饰等一批工业项目,羚锐、新林、巨力、安太等骨干企业不断壮大,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十五”末的20家发展到62家,工业增加值增长4.4倍。

坚持生态立县战略,大力推广超级杂交稻、地膜花生等优质品种,茶叶、山野菜、中药材、大棚蔬菜等特色种植初具规模,淮南猪、土鸡等生态养殖蓬勃发展;全县林业总产值达13.9亿元,林木覆盖率74.4%。

坚持旅游兴县战略,紧扣“让将军之光永远辉煌新县”主题,完善提升许世友将军故里、红色首府、金兰山、香山湖等一批景区,成功创建国家4A级景区1个、3A级景区5个,打造出“红色首府、将军故里、绿海新县”旅游品牌,游客接待人数逐年攀升,旅游相关收入是“十五”末的2.6倍。

坚持劳务富民战略,五年累计向国外输出劳务5232人、创外汇2.68亿美元,分别年均增长2.8%、3%,保持全省涉外劳务第一县荣誉。

四大支柱产业竞相发展,三次产业结构日趋合理,二、三产业占GDP的比重达76%。

——这五年是我县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乡面貌明显改观的五年。

坚持老城改造与新区开发并重,县城叶林、红星街、艾洼等区域改造建设顺利推进,叶林大桥、解放桥拓宽改造、西山大道、金河桥、橡胶坝等重点工程相继建成,县城垃圾处理场和污水处理厂建成运营,主要街道美化、亮化、绿化工程和背街小巷治理较好完成,县城建成区面积扩大到15平方公里,五年净增4.5平方公里,城镇化率提高5.3个百分点,高于全市3.8个百分点。

大广高速穿境而过,投资5亿多元新建改建各类公路820公里,实现村村通水泥(油)路目标;新增沼气用户1.5万户,解决11万多人的安全饮水问题;“户户通电”工程全面完成,广播电视实现三级联网,程控电话进村入户,移动通信覆盖城乡,网络宽带到达乡镇,集镇商贸繁荣,乡村环境优美,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极大改善,在全省率先实现所有乡镇均为省级及以上生态乡镇和卫生乡镇,新农村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这五年是我县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群众得实惠最多的五年。

基本消除中小学危房,新建县高中分校和县第三中学,完成县一中、城关一小、中心幼儿园整体搬迁,提前普及高中教育。

文化、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乡镇文化站、农家书屋建设稳步推进,新县被确定为河南省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

15个乡镇卫生院得到改建,全县169所村级标准化卫生室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助体系不断完善,卫生保障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实施积极就业政策,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保持在较低水平,医疗、养老、失业、救助等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五年净增6220元,年均增长14%,超预期目标6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五年净增2435元,年均增长12.2%,超预期目标2.2个百分点。

“十一五”取得的辉煌成绩,书写了我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崭新一页,标志着我县进入了蓄势崛起的新阶段,为新县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奠定了良好基础。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和县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人大、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团结奋斗的结果,也是中纪委、监察部等上级领导支持的结果。

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职工,向驻军指导员和武警官兵、公安干警以及社会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

向所有关心和支持新县建设和发展的中纪委监察部、新县籍老首长等上级领导以及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成绩来之不易,我们务必倍加珍惜;发展永无止境,我们务必保持清醒。

当前,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仍然面临较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结构性矛盾仍较突出,三次产业之间、三大需求之间结构还不协调,城乡之间、乡镇之间发展还不平衡,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依然较多;县域经济总量小,工业基础较为薄弱,大项目特别是战略支撑产业项目较少,财政收支矛盾仍较突出,自我发展能力还不强;以文化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发展仍较缓慢,景区深度开发不够,配套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三产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尚未充分发挥;改善民生的任务依然艰巨,农民持续增收难度不断加大,一些弱势群体生活仍较困难,各种利益诉求和社会矛盾逐步增多,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任务较为繁重等,这些问题,我们要冷静分析,逐步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二、“十二五”发展的总体思路和重点任务

“十二五”时期是我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根据县委“十二五”规划建议,今后五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富民强县为中心任务,坚持“四个重在”,积极投身中原经济区建设,持续发展工业经济、旅游经济、生态经济和劳务经济,扎实推进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和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努力改善民生,加快魅力新县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经济发展明显加快。

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力争位于全市前列,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

——经济结构明显优化。

产业结构、城乡结构、要素投入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经济增长的科技含量、居民消费率和服务业比重提高,城镇化率在全市保持领先水平,城乡区域发展的协调性增强。

全面完成节能减排任务,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提升。

——居民生活明显改善。

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明显增加,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

——社会建设明显加强。

就业岗位持续增加,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公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不断提高,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民主法治和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社会和谐稳定。

——改革开放明显推进。

政府职能转变、要素市场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开放型经济快速发展,进出口总额和实际利用外资大幅增长。

实现上述目标,要重点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坚持以加快发展为主题,紧紧扭住发展不放松,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扩大内需的战略方针,着力破解消费需求扩大、投资稳定增长的障碍,建立消费投资协调发展的长效机制,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局面。

(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抢抓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机遇,发挥优势,改革创新,整体推进,夯实农业基础,强化工业支撑,引领三产升级,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主动作为。

坚持把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作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以技术引进和项目引进为着力点,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努力构建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

(三)不断深化改革开放。

坚定不移地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建立健全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最大限度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坚持把对外开放作为加快发展的重要举措,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促调整。

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

积极融入武汉经济圈,主动接受辐射,承接产业转移。

(四)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建立健全统筹城乡的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提高保障水平。

提高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创新社会管理模式,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人民群众过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新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及说明已印发大会,请一并审议。

各位代表,“十二五”发展蓝图令人憧憬、催人奋进。

我们坚信,有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有全县36万人民不怕困难、团结拼搏的优良传统,逢先必争、逢一必夺的坚强意志,“十二五”的宏伟目标一定能够实现,魅力新县建设一定会更加辉煌,新县人民的生活一定会更加幸福安康!

三、2011年的工作安排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也是实施“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经济社会工作责任重大,意义深远。

根据“十二五”规划建议和县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2011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

——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2%;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2%;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

——外贸出口总额增长30%;

——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长30%;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

——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5%;

——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3.5‰以内;

——城镇登记失业率低于4.5%;节能减排完成市定目标。

实现今年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深化农村改革,服务“三农”发展

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工作重点,扎实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

一是加大扶贫开发力度。

积极向上争取各项扶贫开发政策,巩固扶贫开发成果。

加快扶贫开发和农业开发步伐,扎实做好“整村推进”工作,力争完成10个“整村推进”项目,实施扶贫搬迁项目,改造中低产田5000亩,有效解决3000名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

二是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

大力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促进农业结构优化升级。

积极推进“菜篮子”工程,加大蔬菜种植和畜禽养殖两大产业发展力度,提高以奖代补标准,切实解决城镇居民“菜篮子”问题。

继续发展茶产业,扩大茶叶基地规模,大力开发“将军红”等茶叶新品种。

严格耕地保护,实施年度投资3900万元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积极争取新县草地保护建设工程项目,扎实推进退耕还林及后续产业、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油茶基地、林业生态省项目等林业工程建设,强化林政管理队伍建设,硬起手腕狠抓林政资源管理,严禁乱砍滥伐,保护古树名木,认真落实森林防火责任制,加强松材线虫病防治,保护野生动物,巩固生态建设成果。

强化环境保护,全面推进生态体系建设,积极争创国家生态县。

三是加强农村服务体系建设。

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建立防汛抗旱预警体系,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积极争取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项目和中小河流治理项目,抓好潢河城关段河道治理项目,解决2万人安全饮水问题。

加强对资金互助社的日常监管,加大涉农信贷投放力度。

强化引导,新发展15个产权清晰、管理规范、经营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社员增收明显的示范性合作社。

积极推行农村“六大员”制度,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

支持开展农业保险,增强农业生产抵御自然灾害风险的能力。

整合各类支农惠农资金,优先投放示范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以示范村建设引领农村改革综合试验区建设。

四是有序转移农村劳动力。

认真做好农民工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切实维护好农民工合法权益。

大力发展涉外劳务,认真抓好中韩雇佣制项目工作,争取今年正式实施。

继续实施阳光工程,加强涉外劳务培训,积极推进信阳涉外职业技术学院二期工程建设,力争全年培训储备劳务人员2000人以上。

充分发挥驻外机构的窗口作用和前沿优势,搜集国外用工信息,吸引国外更多的用工单位来我县招工。

加强与国内外的公司合作,积极开拓国际劳务市场,提高新县涉外劳务竞争力。

(二)坚持兴工强县,壮大县域实力

继续集全县之力,建好产业集聚区,大办工业,办大工业。

一是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

继续按照“四集一转”和统筹协调、运作高效的要求,进一步理顺县产业集聚区管理体制,建立投融资机构,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实施标准化厂房及配套建设,征用储备一批工业用地,增强产业集聚区的自我发展和积累能力。

充分发挥产业集聚区招商平台作用,重点引进一批“两高两低”的工业项目,壮大县域经济实力,为加快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二是大力扶持工业企业发展。

重点扶持创新能力强、市场前景好的工业企业,围绕医药、农副产品深加工等优势产业,引进新技术,实施技术改造,提升产业层次,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加快羚锐公司橡胶膏剂生产激光技术综合应用示范项目和通络祛痛膏品种二次开发研究及产业化项目建设,大力支持羚锐公司向规模化、集团化、集约化发展。

加快年度投资6000万元的宾利皮业年产200万套高档汽车真皮座椅套、投资1亿元的大别山风力发电、投资4000万元的华隆茶业、投资1亿元的福新特钢二期等工业项目建设;完成康之源科技、绿野农特产、福山源饮品、新丰高科技、天利包装二期项目,争取2011年正式投产;尽快开工建设中睿兴科技年产1亿支电位器、金泰安科技精密测量仪器、优美特食品和年产2800万件塑胶玩具项目,提高工业在县域经济中的比重。

三是优化企业发展环境。

继续落实县级领导联系企业和工业项目制度,进一步健全融资服务、困难企业帮扶等长效机制,推动企业服务工作常态化、制度化。

建立健全信用担保、资源配置、要素保障等工业发展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制度规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