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高考总复习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后限时自测必修三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生态系统的结构.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820848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86.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后限时自测必修三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生态系统的结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后限时自测必修三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生态系统的结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后限时自测必修三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生态系统的结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后限时自测必修三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生态系统的结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后限时自测必修三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生态系统的结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后限时自测必修三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生态系统的结构.docx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后限时自测必修三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生态系统的结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高考总复习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后限时自测必修三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生态系统的结构.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后限时自测必修三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生态系统的结构.docx

新课标高考总复习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后限时自测必修三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生态系统的结构

课后限时自测(三十一) 生态系统的结构

(时间:

60分 满分:

100分)

(对应学生用书第301页)

 

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60分)

1.(2014·安徽省示范高三测试)下图表示四类生物细胞的部分结构。

以下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Ⅰ一定不是第一营养级

B.Ⅱ、Ⅲ是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成分

C.Ⅳ能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

D.Ⅰ、Ⅱ、Ⅲ、Ⅳ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解析] Ⅰ、Ⅱ、Ⅲ、Ⅳ依次表示动物、高等植物、蓝藻、低等植物,它们无法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答案] D

2.在下图所示的食物网中,由于某种原因蚱蜢大量减少时,蚯蚓数量将会发生的变化是(  )

A.增多        B.减少

C.基本不变D.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少

[解析] 在该食物网中,蚱蜢大量减少,必然导致蜥蜴与蛇因食源短缺而数量减少。

鹰作为该食物网中的最高级消费者,由于失去了部分原有的营养来源,于是鹰将增加对兔和相思鸟的捕食,这样将导致蚯蚓的天敌——相思鸟数量下降,从而使蚯蚓数量增多。

[答案] A

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以及生物圈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的能量仅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流动,因为食物链仅由这两种成分构成

B.细菌不都属于分解者,某些细菌是生产者或消费者

C.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形成的特殊圈层,是生物的总和

D.自养型生物都可以将光能转化成有机物中的能量

[解析] 生态系统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等多种成分,生态系统中的能量依次从第一营养级向后一营养级单向流动,A错误;细菌不都属于分解者,某些细菌如硝化细菌是生产者,根瘤菌是消费者,B正确;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和,C错误;自养型生物如硝化细菌是将化学能转化成有机物中的能量,而不是光能,D错误。

[答案] B

4.在辽阔的蒙古大草原上发生着如图所示的捕食关系,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猫头鹰与食虫鸟的种间关系为捕食和竞争

B.草原生物群落只有水平结构无垂直结构

C.除了图中所示成分外,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还缺少的是分解者

D.若猫头鹰的能量1/2来自兔,1/2来自食虫鸟,则增重1克,至少需要消耗草75克

[解析] 猫头鹰和食虫鸟只有捕食关系无竞争关系,A错;草原生物群落既有水平结构也有垂直结构,B错;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C错;根据0.5÷(20%)2+0.5÷(20%)3=75(克),D正确。

[答案] D

5.(2015·山东兖州摸底)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四种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和丙所包含的所有种群构成生物群落

B.乙不一定是原核生物

C.丁的CO2含量减少,将导致臭氧层破坏

D.丙1同化量越大,丙2的同化量越小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判断甲、乙、丙、丁所代表的生态系统成分分别是什么。

由图分析可知,甲为生产者,乙为分解者,丙为消费者,丁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一个生物群落应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有些真核生物也是分解者,如蚯蚓;臭氧层的破坏是由氟氯烃的大量排放所致;一般来说丙1同化量越大,丙2的同化量越大。

[答案] B

6.(2014·南京模拟)如图是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示意图,下列关于该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从能量流动的特点来看,E捕食生物B和D最为经济

B.生物G是一种杂食动物,它占有3个不同的营养级

C.生物H占有3个不同营养级,它的数量较其他生物更为稳定

D.G和E的关系是捕食和竞争

[解析] 图中A、B为生产者。

从能量流动特点来看,某捕食者所捕食的生物营养级别越低就越经济,因此E捕食A和B最经济;G占有第二、四、六3个营养级,因此属于杂食动物;H的营养级别较高,数量较少,而且食物单一,其数量变动往往较大;G和E之间只有竞争关系,无捕食关系。

[答案] B

7.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的复杂营养关系构成了食物网。

如图所示是一个陆地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结构模式图。

下列各项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有2个,是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B.若丙种群数量下降20%,辛种群数量不会发生明显变化

C.在该食物网中辛占有3个营养级

D.只在丁和辛、丙和乙之间既存在竞争关系又存在捕食关系

[解析] 由图可知:

除丁和辛、丙和乙之间存在竞争关系和捕食关系外,乙和丁之间也存在竞争关系和捕食关系。

[答案] D

8.(2015·大庆模拟)有关下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①图中只有2条食物链

②细菌与狐之间既是捕食关系又是竞争关系

③细菌占有第二、三、四、五4个营养级

④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草固定太阳能开始的

A.①②③B.②③

C.②③④D.③④

[解析] 读图知:

图中的食物链为:

草→兔→狐;草→昆虫→鸡→狐,细菌为分解者,狐的粪便、尸体等被细菌分解,二者不存在捕食、竞争关系;草为生产者,能量的流动起点是从草固定太阳能开始的。

[答案] B

9.下列有关食物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复杂,个体数量越庞大,食物链就越多

B.沿着食物链的方向,动物个体越来越大

C.食物链的环节数是无限的

D.生态系统中引入的生物种类越多,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高

[解析] 生物种类越多,个体数量越庞大,则生物种群个体间营养结构也越复杂,食物链就越多,沿食物链方向,能量越来越少,个体数量减少,动物个体不一定越来越大,由于能量在传递过程逐级递减,因此食物链一般不超过5个营养级;由于外来物种的入侵,会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降低。

[答案] A

10.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示的各种成分在生态学上可以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B.图示的绿色植物和各种动物在生态学上可以构成一个生物群落

C.细菌与蝉之间的关系属于竞争

D.蛇属于三级消费者

[解析] 分析图可知,图示的各种成分既有生物,也有生物生活的无机环境,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群落应指该地区所有生物的总和;在这个图中细菌是分解者,不参与构成食物链,不能与蝉构成竞争关系;在这个生态系统中蛇处于第五营养级,是四级消费者。

[答案] A

11.(2014·北京顺义一模)如图是某岛屿居民与该岛上的植物、兔、鼠、鼬和鹰构成的食物网,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全部生物构成群落

B.鹰与鼬的种间关系为竞争与捕食

C.能量在该食物网中按箭头方向流动

D.植物在不同的食物链中都属于同一营养级

[解析] 构成群落的生物不仅包括动植物,还包括土壤中的微生物。

[答案] A

12.(2015·北京东城二模)如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图中“→”表示碳的流动方向。

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碳元素以二氧化碳形式从D传到A和F

B.D→A→B→E构成了一条食物链

C.图中包含了7条食物链

D.B和F之间的关系为竞争和捕食

[解析] 分析图可知,C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D是生产者,A、B、E是消费者,F是分解者,D→A→B→E构成了一条食物链,B正确;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以CO2形式循环,在生物群落中以含碳有机物形式传递,故碳从D传递到A是以含碳有机物形式,A错误;食物链中不含有分解者,图中有一条食物链,C错误;F是分解者,B和F之间没有捕食关系和竞争关系,D错误。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13.(13分)(2014·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三联考)如图为一个简单的草原生态系统食物网,请回答:

(1)该生态系统中共有________条食物链。

(2)猫头鹰占有________个营养级,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3)既是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又含有最多能量的生物是________。

(4)某种原因使蛇大量减少,但猫头鹰的数量却变化不大,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环保工作者欲调查该生态系统中蛇的数量,可采用________法。

[解析] 

(1)由图可知有5条食物链。

分别为:

①植物→鼠→猫头鹰。

②植物→鼠→蛇→猫头鹰。

③植物→昆虫→鸟→猫头鹰。

④植物→鸟→猫头鹰。

⑤植物→昆虫→蟾蜍→蛇→猫头鹰。

(2)由上述5条食物链可知猫头鹰占第三、第四和第五三个营养级。

(3)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即植物。

(4)由于猫头鹰有多个食物来源,当食物网中的一条食物链中断时,能量可沿其他食物链传递至最高营养级。

(5)可通过标志重捕法调查蛇的数量。

[答案] 

(1)5 

(2)3 第三、第四、第五营养级 (3)植物 (4)当食物网中的一条食物链中断时,能量可沿其他食物链传递至最高营养级 (5)标志重捕

14.(14分)(2015·四川资阳高三二诊)研究人员在对某湖泊生态系统研究后,绘制了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图甲)和碳循环示意图(图乙),图中A、B、C、D表示生态系统的相关成分。

请据图回答问题:

甲            乙   

(1)湖泊中,鲢鱼与河蚌的关系是________。

(2)某个季节,由于光照减弱,导致鲢鱼向上层转移。

此现象表明,环境因素的改变,可使生物群落的________结构发生改变。

(3)自2008年以来,该地区为了增加耕地面积,开始有计划地对湖泊进行填埋,此举造成了生态系统的________稳定性降低。

(4)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与乙图相比较,甲图中没有的是________(填字母)。

(5)水蚤吃藻类,而河蚌吃小球藻和水蚤,则河蚌属于第________营养级;水蚤的粪便能被细菌和真菌分解,这种情况下,细菌和真菌的能量来源于第________营养级。

[解析] 

(1)由图分析,湖泊中鲢鱼与河蚌的关系是竞争,它们有共同的食物水蚤。

(2)光照导致植物垂直分层,进而导致动物在结构上也具有分层现象。

(3)由题意分析,对湖泊进行填埋,破坏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降低了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4)甲图中小球藻是生产者,其余4种是消费者;乙图A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B是生产者,C是消费者,D是分解者,所以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与乙图相比较,甲图中没有的是AD。

(5)图甲中河蚌属于第二和第三营养级;细菌和真菌分解水蚤的粪便,这种情况下细菌和真菌的能量来源于第一营养级。

[答案] 

(1)竞争 

(2)垂直(答“空间”也给分) (3)抵抗力 (4)AD(答全才给分) (5)二和第三(答全才给分) 一

15.(13分)(2014·四川高考)将某稻田等分为互不干扰的若干小区,均种上水稻苗(28株/m2)和3种杂草(均为1株/m2),随机向不同小区引入不同密度的福寿螺(取食水生植物)。

一段时间后,测得各物种日均密度增长率如下图所示。

(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用样方法调查水花生种群密度时,常用的取样方法有________。

(2)稻田生态系统中的福寿螺属于________,它和鸭舌草之间构成________关系。

(3)实验期间,中密度处理小区福寿螺种群的出生率________死亡率,高密度处理小区的水花生种群数量呈________型增长。

(4)若实验结束后停止人工管理,低密度处理小区将经历________演替,时间足够长,最可能演替为以________为主的水生植物群落。

(5)若实验结束后除去福寿螺和杂草,该生态系统的________稳定性将降低。

[解析] 

(1)根据题意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小区引入的福寿螺的密度;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常用的取样方法有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

(2)根据题干信息可知,稻田生态系统中的福寿螺以水生植物为食,属于初级消费者,它与鸭舌草(生产者)之间是捕食关系。

(3)由坐标图中数据可知,中密度处理小区的福寿螺日均密度增长率大于0,说明种群数量是增长的,故出生率大于死亡率;高密度处理小区的水花生日均密度增长率大于0,说明种群数量是增长的,但由于实际环境条件(如捕食者福寿螺、竞争者水稻等)的限制,其种群数量应该呈S型增长。

(4)若实验结束后停止人工管理,低密度处理小区还处于群落未成熟阶段,将会经历类似弃耕农田的次生演替过程;由坐标图中数据可知,无论引入的福寿螺密度如何,狐尾草的日均密度增长率都是最大的,所以时间足够长的话,最可能演替为以狐尾草为主的水生植物群落。

(5)如果实验结束后将福寿螺与杂草除去,该生态系统的成分和结构将趋于简单化,其自我调节能力会减弱,抵抗力稳定性将降低。

[答案] 

(1)福寿螺的密度 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

(2)消费者 捕食 (3)大于 S (4)次生 狐尾草 (5)抵抗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教育学心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