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金相组织汇总.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81407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29.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见金相组织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常见金相组织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常见金相组织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常见金相组织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常见金相组织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常见金相组织汇总.docx

《常见金相组织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见金相组织汇总.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常见金相组织汇总.docx

常见金相组织汇总

1工业纯铁退火铁素体白色等轴多边形晶粒为铁素体,深色线为晶界。

220钢退火低碳钢平衡组织白色晶粒为铁素体,深色块状为珠光体,高倍可见珠光体中的层状结构。

345钢退火中碳钢平衡组织同上,但珠光体增多。

465钢退火高碳钢平衡组织占大部分的深色组织为珠光体,白色为铁素体。

5T8钢退火共析钢平衡组织组织全部为层状珠光体,它是铁素体和渗碳体的共析组织。

6T12钢退火过共析钢平衡组织基体为层状珠光体,晶界上的白色为二次渗碳体。

7亚共晶白口铁铸态变态莱氏体+珠光体基体为黑白相间分布的变态莱氏体,黑色树枝状为初晶奥氏体转变成的珠光体。

8共晶白口铁铸态变态莱氏体白色为渗碳体(包括共晶渗碳体和二次渗碳体),黑色圆粒及条状为珠光体。

9过共晶白口铁铸态变态莱氏体+渗碳体基体为黑白相间分布的变态莱氏体,白色板条状为一渗碳体

10T8钢正火索氏体索氏体是细珠光体,片层间距小

11T8钢快冷正火屈氏体屈氏体为极细珠光体,光学显微镜下难以分辨其层状结构,灰白色块状、针状为淬火马氏体。

1265Mn等温淬火上贝氏体羽毛球为上贝氏体,基体为索氏体或淬火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

1365Mn等温淬火下贝氏体黑色针状为下贝氏体,白色基体为淬火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

1420钢淬火低碳马氏体成束的板条状为低碳马氏体

15T12淬火高碳马氏体深色针片状组织为马氏体,白色为残余奥氏体

1645钢淬火中碳马氏体黑色针叶状互成120度夹角的针状马氏体,其余为板条状马氏体

17T10钢球化退火球化体基体为铁素体,白色颗粒状为渗碳体。

18T12正火正火组织白色呈针状、细网络状分布的为渗碳体,其余为片层状珠光体。

1915钢渗碳后退火渗碳组织表层为过共析组织(网状渗碳体+珠光体),由表向内含碳量逐渐减少,铁素体增多。

2045钢渗硼渗硼组织表层为硼化物层(呈锯齿状)和过渡层,心部为45钢基体组织。

2140Cr软氮化软氮化组织表层为白亮色的氮化合物和含氮的扩散层,心部为40Cr基体组织

22高速钢铸态共晶莱氏体+屈氏体+马氏体骨骼状组织为共晶莱氏体,基体为黑色屈氏体组织,白色小块为马氏体及残余奥氏体

23高速钢淬火马氏体+残余奥氏体+碳化物大颗粒为共晶碳化物,小颗粒为二次碳化物,其余为马氏体以及残余奥氏体

24高速钢淬火及回火回火马氏体+碳化物黑色基体为回火马氏体,白色颗粒状为碳化物

25高速钢退火球化珠光体白色球状为碳化物,基体为珠光体

26不锈钢固溶处理奥氏体部分的奥氏体晶粒有孪晶面

2720钢铸态低碳铸钢组织白色网状、针状、块状组织为铁素体,黑色部分为珠光体

28T8钢退火脱碳表层脱碳组织表层脱碳后这亚共析钢,黑色为珠光体,白色为铁素体,心部为粗片状珠光体。

2945钢锻造后退火带状组织白色晶粒为铁素体,黑色条状为珠光体,呈明显的带状分布

30铁基含油轴承粉末冶金珠光体+铁素体+含油孔黑色指纹状为珠光体,少量白色块状为铁素体,分散的小黑点为疏松的含油孔

31灰口铸铁铸态片状石墨黑色片状组织为石墨,基体未腐蚀

32可锻铸铁可锻化退火团絮状石墨团絮状黑色组织为石墨,基体未腐蚀

33球墨铸铁退火球状石墨+铁素体白色晶粒为铁素体,黑色球状为石墨

34球墨铸铁正火球状石墨+珠光体层状组织为珠光体,灰色球状为石墨。

35铸铝未变质初生硅晶粒+共晶体浅多边形晶粒为初晶硅,其余为白色α固溶体和灰色针状硅的共晶组织

36H68黄铜退火单相黄铜组织为α相,部分晶粒内有退火孪晶

37H62黄铜铸态双相黄铜组织白色为α相,黑色为β相(CUZN基固溶体)

38锡基轴承合金铸造α相+β相+ε相黑色基体为α固溶体,白色针状及颗粒状为ε相(Cu6Sn5),白色块为β相(SnSb)

39锌基合金铸造初晶α+共晶体基体为Zn,粗大黑色块状为初晶α固溶体,树枝状为共晶组织

4045钢低碳焊条电弧焊接魏氏体+索氏体或珠光体+铁素体柱状晶组织为焊缝区,魏氏组织为过热区,其余为索氏体、珠光体、铁素体。

41T12钢过烧珠光体+碳化物试样加热,温度过高晶粗大,晶界氧化,部分晶界熔化成裂纹

42高磷铸铁铸造珠光体+石墨及磷共晶指纹状为珠光体,粗大黑色条为石墨,白色呈花斑状,其上有黑色小点的为磷化合物共晶

43球墨铸铁铸态球状石墨+珠光体+铁素体白色晶粒为铁素体,层状组织为珠光体,黑色球状为石墨

44铝青铜铸态α相+共析体+FeAL3白色为α相,晶界处暗色组织为共析体(α+γ2),晶内暗色为FeAL3(试样未腐蚀的照片)

45铸铝变质处理初晶α固溶体+共晶体白色树枝状或颗粒状为初晶α固溶体,其余为白色α固溶体和灰色针状硅的共晶组织

序号

材料

状态

组织说明

1

工业纯铁

退火

F.白色等轴晶为F晶粒,黑色网络为晶粒之间的边界,即晶界。

晶界原子排列不规则,自由能高,易浸蚀,形成凹槽,故呈黑色。

其上有黑色小点的氧化物。

2

20钢

退火

F+P。

白色晶粒为F,黑色块状为片状P。

放大倍数低,P的层片结构未显示出来。

20钢含碳量低,F占76%,P占24%,所以显示出了黑色网络的F晶界。

3

45钢

退火

F+P。

白色晶粒为F,黑色块状为片状P。

P的层片结构,亦未明显显示。

45钢含碳量比20钢多,F下降到42.7%,P增到57.3%

4

65钢

退火

F+P。

白色基体为片状P。

白色呈网络状分布的为F。

P片层结构亦未明显显示。

65钢含碳量接近共析成分,基体组织中的P明显增加,已达84%,F量相应减少。

F仅为16%。

5

T8钢

退火

片状P。

P是F与Fe3C相同排列的机械混合物。

F为白色,Fe3C为黑色,两者呈片状相间排列,形如指纹。

它是高温A进行共析反应的产物。

有的试样含碳量偏下限,会有少量的F出现。

当物镜的鉴别能力小于Fe3C片层厚度,Fe3C呈黑色片条状。

当物镜的鉴别能力大于Fe3C片层厚度,则白色Fe3C条片会明显显示出来。

6

T12钢

退火

P+Fe3CII。

黑白相间的层片状基体为P。

晶界上的白色网络为Fe3CII。

T12为过共析钢,共析反应前,Fe3CII首先沿A晶界呈网络状析出。

嗣后,随着温度的下降到共析温度,发生共析反应,剩余A全部转变为片条状P。

网状Fe3CII可采用正火处理清除。

7

T12钢

退火

P+Fe3CII。

用碱性苦味酸钠溶液浸蚀。

Fe3C染成黑色,F仍保留白色。

故黑色网络为Fe3CII,余为P。

浸蚀浅,层片状P未显示呈灰白色。

8

亚共晶生铁

铸态

P+Fe3CII+Ld`。

斑点状基体为共晶Ld`,黑色人枝晶为P,系初生A转变产物,故成大块黑色。

Fe3CII与Ld`中的Fe3C连成一片,均成白色,不能分辨。

它随着生铁中含碳量增加,P量减少,Ld`增多。

9

共晶生铁

铸态

共晶Ld`是由P+Fe3CII+Fe3C组成。

P由共晶A进行共析转变而来,组织细小,成圆粒及长条分布在渗碳体基体上,为黑色。

Fe3CII共晶Fe3C均为白色,连成一起,无法分辨。

其P与Fe3C的相对含量为:

Fe3C60%,P40%。

10

过共晶生铁

铸态

Fe3CI+Ld`。

由于Fe3CI首先结晶出来,结晶过程中不断成长,故呈白亮色粗大的板条状,而Ld`认为黑白相间的斑点状。

金相图谱

二、“C”曲线组织

序号

材料

状态

组织说明

11

T8

正火

S。

细层片状F与Fe3C的机械混合物。

光学显微镜放大倍数小于600X,层状分辨不清,有如天空中黑淡的云彩。

只有放大到1500X以上,才能分辨其P的层片状特征。

12

T8

等温淬火

T.T是淬火时A分解成极细片状的F与Fe3C的机械混合物,光学显微镜倍数低,无法分辨T的层片结构而呈墨菊状黑色团状。

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放大10000X以上,才能显示片层状特征。

T是淬火而得的组织,总会保留部分淬火M,由于侵蚀浅,M形态未显示,与Ar同为白色。

13

T8

等温淬火

B上+M+A残。

B上是由成束的大致平行排列的条状F与分布在F条间的断续Fe3C组成的非常层状组织。

在光学金相显微镜下,成束的F条向A晶内伸展,具有羽毛特征。

F与Fe3C两相分辨不清而成黑色,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放大8000X以上,才能分辨出两相。

14

T8

等温淬火

B下+M+A残。

B下是呈扁片状的过饱和F与分布在F内的短针状Fe3C的两相混合物。

它比淬火M易受浸蚀,在光学显微镜下成黑色针状或竹叶状,只有在电子显微镜放大8000X以上,才能分辨F内的Fe3C。

其中白色部分为淬火M和A残。

15

20

淬火

板条M。

尺寸大致相同的条状M,定向平行排列,呈现黑白差的M束.束与束之间位向差较大,一个A晶内可形成几个不同取相的M束.板条M之所以呈现黑白差,因低碳钢的MS点高,先形成的M受自回火程度重,呈黑色,后形成的M自回火轻而呈白色。

16

T8

淬火

片状M+Ar。

高碳M呈片状,片间互成一定的角度。

在一个A晶内,第一片形成的M较粗大,往往贯穿整个A晶粒,将A晶粒加以分割,以后形成的M针,则被受其限制而逐渐变的细小,故片状M,在同视场中有长短粗细之分。

淬火M本为白色针状,Ar为浅灰色。

由于制样过程中在成回火,故马氏体呈浅黑色针状。

17

45钢

正火

F+S。

白色条块状为F。

沿晶界析出;黑色块状为S。

正火冷却块,F得不到充分析出,含量少,进行共析反应的A增多,析出的P多而细。

45钢正火可以改善铸造或锻造后的组织,细化A晶粒,组织均匀化,提高钢的强度、硬度和韧度。

18

45钢

油淬

M+T。

沿晶界分布的黑色团块为T,白色为淬火M。

油淬冷速慢,45钢淬透性不够,不能全部获得M,会析出少部分T。

T易浸蚀,稍浸蚀即成黑色,淬火M难浸蚀而呈白色。

19

45#钢

860℃水淬

中碳M。

M成板条和针状混合分布。

板条M较多,针状M的针叶两端较为园钝。

45#钢的MS较高,先形成的M产生自回火,呈黑色,未自行回火的M呈白色。

因而形成衬度。

20

45钢

860℃水淬低温回火

回火中碳M。

在200℃以内回火,M内的Fe3C析出,使M呈深黑色。

极少量Ar完全转变。

21

45钢

860℃水淬中温回火

回火T。

回火T是从M分解出的F基体上分布极细粒状Fe3C的混合物组织。

中温回火,促使M中析出的碳化物向针叶边缘集聚。

呈极细颗粒状,在光学显微镜下不能分辨而呈黑色。

而M的中心出现贫碳而呈白色。

所以白色F片条状说明仍稍保持M位向。

黑色的碳化物,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分辨渗碳体质点,并可看出回火T仍然保存有针状M的位向。

22

45钢

860℃水淬高温回火

回火S。

回火S是F基体上分布细粒状Fe3C的混合物。

回火温度增高,Fe3C颗粒长大,其颗粒比回火T粗,但光学显微镜下仍不能分辨Fe3C颗粒。

淬火得到的M通过高温回火,促使M中析出的碳化物向针叶边缘聚集,致使其易浸蚀呈黑色,而M中心贫碳呈灰白色。

23

45钢

780℃水淬

亚温淬火组织F+M。

由于加热温度低于AC3,保留了部分F,加热组织A+F。

淬火后,A转变为M,呈黑色,F不变,为白色。

所以亚温淬火组织为黑色的M基体上,分布着白色块状F。

24

45钢

1100℃水淬

过热淬水组织M粗。

由于加热温度过高,A晶粒迅速长大,淬火后获得成排分布的粗大的中碳M。

不同的晶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