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晋江市永县第一中学高二历史月考期中试题 文.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7813 上传时间:2022-09-3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67.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晋江市永县第一中学高二历史月考期中试题 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福建省晋江市永县第一中学高二历史月考期中试题 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福建省晋江市永县第一中学高二历史月考期中试题 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福建省晋江市永县第一中学高二历史月考期中试题 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福建省晋江市永县第一中学高二历史月考期中试题 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省晋江市永县第一中学高二历史月考期中试题 文.docx

《福建省晋江市永县第一中学高二历史月考期中试题 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晋江市永县第一中学高二历史月考期中试题 文.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福建省晋江市永县第一中学高二历史月考期中试题 文.docx

福建省晋江市永县第一中学高二历史月考期中试题文

福建省晋江市永春县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11月月考(期中)试题文

时间:

90分钟总分:

100分

一、选择题(24题,48分)

1.以“人”“言”构形“信”字在商周时期并未出现,到春

秋才产生。

于此相应,对于“信”这个概念也是从记载春秋历

史的《左传》一书开始,该书共有24处记载了诸侯、卿大夫

等遵守承诺、盟誓的事例。

人言为信在稳定秩序方面的作用越

来越突出,上述史实的背景是()

A.注重道德规范的儒家思想被统治者接受   B.王室衰微,礼崩乐坏

C.成熟的文字在春秋时期出现        D.《左传》作者发明了“信”字

2.儒家“尊王”、“忠君”及“三纲”思想的精神实质,从来都不是让人们无条件地服从

君权,或无止境地强化王室权威,而是敏感于地方势力的膨胀,以及诸侯兴起、地方权力

过大破坏天下安宁的教训。

从儒家思想演变的进程看,最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孔子提出“仁者爱人”、“克己复礼”B.孟子主张“民贵君轻”

C.董仲舒倡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墨子主张“非攻”“兼爱”

3.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

这表明了儒者()

A.不能适应现实政治 B.反对进行社会变革

C.理想化的政治诉求 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

4.史学家指出,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有极其重要者四事”:

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族之传承,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

这应是指哪一时期(  )

A.商周时期    B.春秋战国时期C.秦汉时期D.隋唐时期

5.公元1181年,朱熹请陆九渊登白鹿洞书院讲习。

陆九渊讲《论语》“君子喻于义,小

人喻于利”一章,听者感动不已,至有泣下者,朱熹也当即离座向众人说:

“熹当与诸生共守,以无忘陆先生之训”陆九渊的讲习最能感动朱熹和众学生的应当是(  )

A.格物致知B.发明本心C.伦理纲常D.经世致用

6.《史记·商君列传》中关于商鞅说服秦孝公变法记载:

“吾说公以帝道,其志不开悟矣。

……“吾说公以王道而也。

”……“吾说公以霸道,其意欲用之矣。

”其中关于“帝道、王道、霸道”对应的思想分别是(  )

A.法家、道家、儒家  B.道家、儒家、法家

C.墨家、法家、道家D.儒家、法家、墨家

7.董仲舒认为:

“(人)性比于禾,善比于米,米出禾中而禾未可全为米也;善出性中,

而性未可全为善也……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

对这一言论最准确的理解是(  )

A.在荀子人性论的基础上创立“天人合一”思想

B.在孟子人性论的基础上创立“君权神授”思想

C.与程朱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主张如出一辙

D.排斥其他学说,树立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8.佛教主张出家,本有悖于孝亲的儒家伦理,但是东晋高僧慧远却提出了“忠孝之意,表于经文”的论断。

这说明(

A.佛教

开始动摇儒家正统地位B.儒佛两家思想主张相互对立.

C.佛教传入后出现本土化趋势D.佛教进一步发展了儒家思想

9.葛荣晋在《宋明理学与近代新学之间的桥梁——明清实学》中指出:

“实学思潮是从

宋明理学中分化出一股新的社会进步思潮,是儒学发展到明清之际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化形

态。

”文中的“实学思潮”(  )

①继承和发展了战国时期的“民本”思想②深入批判了封建制度

③提出了“经世致用”主张④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0.宋明理学家

普遍倡导“存天理,灭人欲”的修养论,“格物”、“格心”的认识论,“成

贤成圣”的境界论,“齐家平天下”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  )

A.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         B.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

C.规范社会秩序,维护封建统治     D.树立宋明理学的独尊地位

11.某古代科技书籍记载:

“别有一种玉米,或称玉麦,或称玉蜀秫,盖亦从他方得种。

”这本书最有可能是()

A.《齐民要术》B.《授时历》C.《农书》D.《农政全书》

12.李约瑟在《中国科技史》中提道:

“他们固然没有把个人与社会分开,也没有把社会

与整个自然界分开。

可是他们向来主张,研究人类的唯一适当对象就是人本身。

因此,在

整个中国历史上,儒家反对对自然进行科学的探索,并反对对技术作科学的解释与推广。

对这段话最准确的理解是(  )

A.研究人类唯有研究人本身

B.个人与社会、社会与自然界是分不开的

C.中国古代较注重人的研究,不重视科技的研究与推广,影响了科技的发展

D.人与自然界是无法分开的,对人本身的研究,就是对自然界的研究

13.下表是《中国的世界记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数据,由此可以得出()

类别

数学

天文历

法气象

地学

化学

农学

机械

水利

轻工

兵器

项数

22

25

25

9

25

7

7

8

9

A.儒家思想重人伦轻科技B.科举制度推动科技发展

C.中国古代科技领先世界D.中国古代科技为农业服务

14.乾隆年间的《四库全书总目》说:

“欧罗巴人天人推算之密,工匠制作之巧,实愈前古,其议论夸诈迂怪,亦为异端之尤。

国朝节取其技能,禁传其学术,具存深意矣。

”由此可见()

A.民族危机加剧是产生这种观点的历史背景

B.认同西方文化价值并主张全面向西方学习

C.对西学采取选择性的价值认同与认异态度

D.是天朝上国狭隘观念在文化上的集中体现

15.李贽在《史纲评要》中说:

“(李斯建议焚书的上书

)大是英雄之言,然下手太毒矣。

战国横议之后,势必至此。

自是儒生千古一劫,埋怨不得李丞相、秦始皇也。

”下列对此信

息的解读,与李贽本意相符的是(  )

A.政治统一必然要求思想统一B.统治者实施新政必须要坚决

C.儒家思想并非万世不变之理D.专制集权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16.历史学家王国维在证明《史记·殷本纪》时总结研究方法说:

“吾辈生于今日,幸于纸

上之材料外,更得地下之新材料……此二重证据法,唯在今日始得为之。

”此处“纸上之材

料”与“地下之新材料”分别指的是(  )

A.神话传说与出土文物B.古代书籍与竹木简牍

C.文献记录与甲骨文字D.历史典籍与碑刻史料

17.元代堪称中国戏曲黄金时代,后人评价元杂剧“文而不晦”“俗而不俚”“明白如话”,

这主要肯定元杂剧的艺术风格是(  )

A.以市民自然本色为主流B.以文人雅士抒情写意为主流

C.体现凝重与沉郁的特征D.体现浪漫主义风格

18.《说文解字·序》载:

“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八曰隶书”。

《汉书·艺文

志》亦载:

“是时始建隶书矣,起于官狱多事,苟趋省易,施之于徒隶也。

”以上材料反映了

()

A.隶书是秦代八大篆书字体之一B.隶书是在楷书基础上发展而来

C.隶书是汉代狱官为书写方便而创D.隶书的创制与抄录公文狱事有关

19.“伏如虎跃,起如龙跳,顿如山峙,控如泉流”是对哪一位书法家的评价()

A.张旭B.王羲之C.柳公权D.苏轼

20.费正清在《中国:

传统与变迁》中说:

“(宋元时期)由于所有的官员和富商也住在城市里……高雅文化自然因此也大大都市民化了,其口味与心态都具有市民化的特征”。

下列文化成就不能体现这一特征的是()

A.柳永的词雅俗并陈,适应娱乐场所的需要

B.关汉卿的《窦娥冤》大量使用白话、方言

C.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的市井生活

D.辛弃疾的作品表达他恢复中原的雄心和壮志未酬的悲愤

21.清代有学者说:

“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

”这表明(   )

A.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   B.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

C.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   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

22.苏格拉底认为,天上和地上各种事物的生存、发展和毁灭都是神安排的,神是世界的主

宰。

他反对研究自然界,认为那是亵渎神灵的。

他提倡人们认识做人的道理,过有道德的生

活。

这主要反映了苏格拉底(  )

A.反对研究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B.蔑视雅典城邦制度和法律权威

C.承认神灵的权威,反对发现“自我”D.反对智者学派忽视道德追求功利的主张

23.古希腊哲学家安提丰(公元前426年—公元前373年)说:

“因为法律的规定是任意的

(人为的),而自然的指示则是必然的。

此外,法律的规定是人们约定的结果,并非产生于自

身(自然的产物);而自然的指示则与生俱来(源于自身),并非人们之间约定的产物。

”在

他看来(  )

A.人应该无条件服从法律B.法律制度与人性相违背

C.法律制度源于人的契约D.所有人都应当是平等的

24.黑格尔说:

“在苏格拉底那里,我们也发现人是尺度,不过是作为思维的人。

”黑格尔

这里所指的苏格拉底的观点是(  )

A.“人生而平等”B.“认识你自己”

C.“知识即美德”D.“人是万物的尺度”

二、材料解析题(共52分)

2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5分)

材料一 宋朝是一个科技进步的时代……但宋朝的经济不能用以改革社会,是导致发明不能作有系统增进的一大主因。

从西方的经验看来,必须商业的影响力远超过农业生产的影响时,上述的突破才能发现。

中国在现代历史初期,谈不上符合所需要的准备程度。

宋朝的商业……平铺在亿万农民头上,就为效至微了。

……这种种条件都无助于开展各种发明以推广其成果之用心设计。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二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

“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

材料三 某校教师研习李贽思想的学习笔记

生活在明朝中后期的李贽对正统的思想进行了大胆的挑战。

他认为: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①,也就是说,“理”就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②。

他在批判理学家的“天理”“道心”的同时宣称“自私”是人的天性,他说:

“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

③”他所宣扬的自私在当时的背景下,显然具有反对“灭人欲”的维护个人利益的合理价值④。

他是独具个性的思想家,他的观点具有浓

厚的反正统意识,开启了明清之际思想的活跃局面⑤。

材料四 某校教师研习城市发展史的学习笔记

明代中叶以后,手工业和商业繁盛,推动了工商业城市的兴盛,都市中的一些富商往往衣服屋宇,穷极华靡,金钱珠宝,视为泥沙⑥。

伴随商业的发展,苏州等地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的现象,这表明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至清朝苏州已经是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⑦。

与之相随的是,市民阶层进一步壮大,社会生活亦趋复杂丰富。

材料五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曹雪芹

请回答:

(1)材料一的作者为什么认为宋代难以“开展各种发明以推广其成果”?

(4分)

(2)结合宋代在科技、思想、文学艺术等某一方面的新变化论证材料二的观点。

(3分)

(3)结合材料三,明代中叶以后中国传统文化表现出的具有近代意义的思想文化倾向是什么?

结合材料四,分析其出现的主要原因。

(5分)

(4)材料三和材料四作为历史叙述,是史料、史料解释、历史评价和历史描述的综合运用。

请选出与上述四种叙述类型相对应的带有下划线的文字序号。

(7分)

⑸依据材料五和所学知识概述明清小说的特色,并指出其与明清社会变迁的联系。

(6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

材料有学者认为:

“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