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潮》教案设计.docx
《《观潮》教案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观潮》教案设计.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观潮》教案设计
封面
作者:
PanHongliang
仅供个人学习
1观潮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教学应该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中,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注重情感体验,提高感受和理解的能力,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健康的审美情趣。
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读自悟能力,所以教学中意在突出体现让学生自读、自悟,自己体会文章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另外,由于学生没有实景观赏经验,难以想象出文章描写的画面,所以在教学中要利用多媒体课件和有感情地朗读,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大潮由风平浪静到奔腾咆哮再到恢复平静的动态变化,感受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
积累优美词语、精彩句段,是本课教学的重要教学策略。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
搜集整理钱塘江大潮的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
(1)自学生字词,熟读课文,找出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变化的语句;
(2)搜集反映钱塘江大潮的文章和图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注:
本书“上课解决方案”中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见前面的“课文备课方案”。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初读课文
1.谈话引题:
同学们,你们看过海水涨潮吗?
(出示海水涨潮的课件,播放一段钱塘江大潮的视频资料。
引导学生描述钱塘江大潮气势宏伟,令人震撼的景象。
)(出示课件)教师介绍:
钱塘江是浙江省最大的河流,它位于浙江省北部,全长605千米,流域面积4.88万平方千米,是我国东南沿海的一条著名河流。
2.师:
看了这潮水,听了这潮声你觉得钱塘江大潮怎么样?
请你介绍或者展示自己搜集到的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资料。
那么,在作者眼里的钱塘江大潮又是怎样的呢?
通过预习,请你在文中找出一个你认为最能体现钱塘江特点的词语。
(学生把词写在黑板上:
天下奇观)
3.(课件出示“观”)设疑:
什么是天下奇观?
“观潮”中的“观”与“天下奇观”中的“观”意思一样吗?
(“观潮”中的“观”是看的意思,“天下奇观”中的“观”是景象的意思,在这里是指潮来时的景象。
)为什么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奇观”?
快去读读课文吧。
设计意图:
利用多媒体课件,通过观看钱塘江大潮的视频资料,旨在让学生在视觉与听觉的冲击下激发学习兴趣,勾起学生想去观潮的强烈欲望,自然把学生带入了文本中,身临其境地感受大潮的壮观,使学生产生积极阅读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说说自己读懂的内容:
这篇课文介绍了农历八月十八钱塘江大潮涌来时的雄伟壮观、惊心动魄的景象。
2.检查预习情况,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师纠正读音。
(课件出示生字词)
多音字“颤动”的“颤”在本文中读“chàn”,不读“zhàn”;“闷雷”的“闷”在文中读“mèn”;“薄雾”的“薄”在文中读“bó”;“镇、罩、逐、涨”为翘舌音,注意读准确。
4.小组交流理解词语。
(课件出示)重点解决:
“水天相接、横贯、浩浩荡荡、山崩地裂、人声鼎沸、若隐若现、漫天卷地、奇观、屹立、笼罩、齐头并进、人山人海”等词语。
5.反馈交流,教师重点检查“观潮、屹立、人声鼎沸、蒙蒙的薄雾、昂首东望、山崩地裂、恢复、颤动”等词的读写。
6.找出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课件出示词语)
横卧:
横向躺着。
原是表示人的动作的词语,课文里用来描述钱塘江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样子,这里把钱塘江比作人。
横贯:
(山脉、河流、道路等)横着通过去。
课文里是说大潮滚滚而来,横着漫过整个江面。
浩浩荡荡:
课文里是指大潮滚滚而来,水势很大的样子。
山崩地裂:
山倒塌,地裂开。
形容声音极大。
人声鼎沸:
人群发出的声音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形容人声嘈杂喧闹。
若隐若现:
形容隐隐约约。
这里指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又看不见。
漫天卷地:
本课指远远看去,潮水像连着天地翻滚过来。
形容水势大,来势猛。
齐头并进:
不分先后地一齐前进或同时进行。
7.指导难写、易错的字:
“昂”的左下方不要加撇;“若”的下半部不要错写成“古”;“罩”的上半部是“罒”,不要写成“日”。
8.(课件出示问题)默读课文,想一想: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
9.交流读文收获,教师相机板书:
(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
10.师生共同梳理出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自然段):
总写了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奇观。
第二部分(2自然段):
潮来前的景色和人们的表现。
第三部分(3、4自然段):
潮来时的壮观景象。
第四部分(5自然段):
大潮离去时的景象。
11.分组读全文,边读边想象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
设计意图: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小组合作读文,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感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理清文章结构,教会学生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是教学重点。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设疑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观潮》。
(板书课题)我们虽然没有亲自欣赏钱塘江大潮的壮观,但是通过阅读和展开想象,我们一定能感受到大自然创造的奇异景象。
2.(课件出示问题)请大家回忆,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了解到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
学生汇报:
作者是按“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
(教师相机板书:
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
设计意图:
回顾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顺序把握文章脉络。
二、精读课文,品文赏潮
(课件出示自学提示)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用笔圈画出自己最喜欢的景象。
2.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将全班同学分为三组:
喜欢“潮来前”景象的分为一组;喜欢“潮来时”景象的分为一组;喜欢“潮头过后”景象的分为一组。
)教师巡视指导,了解学生情况。
3.各小组按“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顺序汇报。
潮来前:
生1(预设):
我们小组通过读第2自然段,体会“潮来前”钱塘江面的景象及观潮人的心情,并把描写潮来前景象的重点词语画了出来。
(如:
薄雾 笼罩 宽阔 若隐若现)
生2(预设):
我通过品读这些词语,我有这样的感受:
江面很宽,薄薄的云雾笼罩着,非常壮观和美丽。
(教师随机板书:
横卧 薄雾笼罩 若隐若现)
生3(预设):
我找到了一句话:
“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
”我们小组从这里体会到了潮来前江面上的平静。
(出示课件)
生4(预设):
我通过朗读“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这个句子之后,体会到了观潮人的急切心情。
4.教师小结:
潮来前,作者通过对观潮人群急切心情的描写,从侧面突出了一个“奇”字。
(出示课件)潮来前的景象,结合课件内容有感情地朗读第2自然段。
潮来时:
生1(预设):
我们组通过仔细读课文的第3、4自然段,找出了体现潮来时的特点的语句。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课件出示)
生2(预设):
我还知道在这个场景描写中,作者运用了一连串的比喻,把大潮来时的形状、颜色、声音描写得生动形象,震撼人心。
生3(预设):
老师,我还知道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写潮来时的景象的。
师:
了不起!
能具体说说吗?
生(预设):
作者是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来写潮来时的景象的。
远:
抓住潮的声、形来写潮刚来时的景象:
隆隆的响声,像闷雷滚动;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
潮虽远,但气势已现。
近:
抓住潮的形、声、色写出了潮的气势宏伟:
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写出了潮水由远及近的变化。
(看文中插图)“白浪翻滚”“白色战马”写出了潮水的浪头之高,气势越来越大:
形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声如山崩地裂。
(看视频资料)(教师随机板书:
万马齐奔 山崩地裂 气势雄伟)
5.今天,我们学习的这两个自然段,词语非常丰富,你们想不想把它们积累起来?
老师说意思,同学们对词语,看谁对的又准又快。
(人声鼎沸、山崩地裂……)
6.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潮来时的气势。
先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练读,再进行赛读,最后齐读。
(读整段时注意读出潮水形、声的变化,气势由小到大。
)
7.(课件出示优美的轻音乐)指导学生背诵。
根据课文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景象练习背自己喜欢的句子。
潮头过后:
生(预设):
我们组从课文的第5自然段体会到了钱塘潮的气势雄伟壮观。
8.抓住要点,师适时点拨:
“霎时”说明时间短暂;“潮头奔腾西去”,说明潮水退却之快。
余波涌来,也使江面风号浪吼。
平静后,江水已涨了两丈来高,从这些都可以看出潮来之猛,气势之大。
(请看课件:
潮退后的图片。
)
9.指导学生朗读。
(适时板书:
漫天卷地 风号浪吼 余波汹涌)现在,你们知道为什么人们称钱塘江大潮为“天下奇观”了吗?
学生谈自己的想法。
设计意图:
让学生自主阅读、自己注解、圈点词句、自我评价,直接在阅读材料留下思索的痕迹,打上认知的烙印,这种学习方法可以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的习惯,还可以发展他们的思维,提高习作水平。
三、创设情境,深化主题
1.学完课文,同学们对钱塘江大潮有了较深入的了解。
(课件出示:
课文回顾)如果你是小导游,你怎样向不了解钱塘江大潮的游客介绍钱塘江大潮呢?
2.请同学们一边观看播放的钱塘江大潮的视频资料,一边编导游词,可以加上自己搜集的材料内容,经过整理后向同学们介绍。
可以同桌之间交流。
3.请几名同学说说导游词。
生1(预设):
亲爱的游客们,您好!
欢迎您加入“钱塘江大潮”旅游团,我是您的导游,大家叫我姜导游就可以了!
今天是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
你们能来到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观潮,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呀!
所以一定要把握好机会哦!
生2(预设):
亲爱的游客们,你们知道吗?
钱塘江秋潮,比其他地方的秋潮更壮观,这和当地的特殊地形有关。
钱塘江入海的地方叫杭州湾,外宽内窄,呈喇叭形,东面的湾口宽达一百千米,而西面的海宁市盐官镇附近,却只有三千米。
涨潮时,海潮从湾口涌入,向西奔涌而来,受两旁渐狭江岸的约束,水面越来越窄,涌潮后推前阻,越来越高,形成了汹涌澎湃的壮观景象。
潮来了!
快去看吧!
注意安全哦!
生3(预设):
亲爱的游客们,大家好!
钱塘江大潮,白天有白天波澜壮阔的气势,晚上有晚上的诗情画意,看潮是一种乐趣,听潮是一种遐想。
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我说也说不尽,还请大家去细细观赏,但游玩时不要下堤,不要乱扔垃圾。
很高兴成为大家的导游,祝大家旅行愉快!
4.小结:
听了同学们的介绍,我们仿佛真的来到了钱塘江边观赏了一次大潮,钱塘江大潮以它的壮丽、雄奇令我们叹为观止,真不愧为“天下奇观”,名不虚传!
设计意图:
这个环节充分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结合课文内容和视频以及自己搜集的一些资料来编写导游词,提高了学生的综合、整理、写作能力。
四、拓展延伸:
(课件出示有关钱塘潮的著名诗句)
1.一千里色中秋月,十万军声半夜潮。
——李廓《忆钱塘》
2.千里波涛滚滚来,雪花飞向钓鱼台。
人山纷赞阵容阔,铁马从容杀敌回。
——毛泽东《七绝·观潮》
3.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横。
——(宋)范仲淹《和运使舍人观潮》
4.天地黯惨忽异色,波涛万顷堆琉璃。
——(唐)杜甫《渼陂行》
5.海阔天空浪若雷,钱塘潮涌自天来。
——(明)王在晋《望江台》
小结:
希望同学们课后能背熟第3、4自然段,并且继续搜集一些描写钱塘江大潮的著名诗句并把这些诗句背诵积累下来,好吗?
下课!
设计意图:
课后对学生的背诵积累提出要求,让学生拓宽学习语文的视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整堂课的教学,以学生的“读”为主线,学生通过读理解课文,感悟语言文字的优美和大潮的雄伟壮观。
如在读、议、品的环节里,始终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线,学生喜欢哪个场景便汇报哪个场景的学习收获,打破了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听的模式,而改为学生学,老师导,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教师主导性。
2.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读写结合。
多处动笔,渗透“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整堂课下来,教学目标基本上都达成了,突破了难点,培养了学生的语感。
3.学生通过重点词句朗读,深入体会语言文字表达情感的能力训练还是不够,有些学生还不能够通过读文,感受“奇观”,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版权申明
本文部分内容,包括文字、图片、以及设计等在网上搜集整理。
版权为潘宏亮个人所有
Thisarticleincludessomeparts,includingtext,pictures,anddesign.CopyrightisPanHongliang'spersonalownership.
用户可将本文的内容或服务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时应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的规定,不得侵犯本网站及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利。
除此以外,将本文任何内容或服务用于其他用途时,须征得本人及相关权利人的书面许可,并支付报酬。
Usersmayusethecontentsorservicesofthisarticleforpersonalstudy,researchorappreciation,andothernon-commercialornon-profitpurposes,butatthesametime,theyshallabidebytheprovisionsofcopyrightlawandotherrelevantlaws,andshallnotinfringeuponthelegitimaterightsofthiswebsiteanditsrelevantobligees.Inaddition,whenanycontentorserviceofthisarticleisusedforotherpurposes,writtenpermissionandremunerationshallbeobtainedfromthepersonconcernedandtherelevantobligee.
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必须是以新闻性或资料性公共免费信息为使用目的的合理、善意引用,不得对本文内容原意进行曲解、修改,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Reproductionorquotationofthecontentofthisarticlemustbereasonableandgood-faithcitationfortheuseofnewsorinformativepublicfreeinformation.Itshallnotmisinterpretormodifytheoriginalintentionofthecontentofthisarticle,andshallbearlegalliabilitysuchascopy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