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史概要.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810271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48.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文学史概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中国文学史概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中国文学史概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中国文学史概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中国文学史概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文学史概要.docx

《中国文学史概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文学史概要.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文学史概要.docx

中国文学史概要

传奇小说。

瞿佑《剪灯新话》、李昌祺《剪灯馀话》、邵景詹《觅灯因话》(合称“三灯”)

《三国志演义》

一、成书过程、作者、版本

1、成书过程和创作方法

(1)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三国史著和故事记载

陈寿《三国志》、裴松之的注

(2)隋唐时期民间伎艺中及流传的“三国”故事

隋代水上杂戏曹操谯水击蛟、刘备马跃檀溪。

李商隐《骄儿诗》出现张飞、邓艾。

(3)宋元时期话本、戏曲中的“三国”故事

宋代的“说三分”、现存早期的三国讲史话本有元代的《三国志平话》、金元时期的戏剧作品。

(4)世代累计完成于文人作者的创作方法

2、《三国志演义》作者罗贯中

罗贯中(约1315——1385),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祖籍东原(今山东东平),流寓杭州。

3、《三国志演义》的版本

现存最早的刊本是明嘉靖本,书名一般题为《三国志通俗演义》。

清康熙年间,毛纶、毛宗岗父子对回目和正文进行了较大的修改、增删,并作了详细的评点。

是后来最流行的本子。

二、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

1、在一定程度上宣扬了正统观念,如称刘备为皇叔,汉室出身成为“拥刘”的根据之一,相反视曹操夺天下为汉贼,这是封建“家天下”思想的影响,具有局限性。

2、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的民族的爱国思想。

受宋元时期北方少数民族侵扰,宋元时代的许多文学作品将“汉家政权”视为“汉族政权”的象征,拥护“刘汉”,反映了人们维护汉族政权的愿望。

3、拥刘反曹思想倾向也反映了作者歌颂“仁政”,反对暴政的思想,表现了作者“明君贤相良将”的政治理想。

三、类型化人物形象

1、刘备是一个明君的形象。

政治理想:

报效国家、安定百姓。

德操言行的核心:

仁德。

宽厚爱民,携民渡江。

爱惜贤才,礼贤下士。

放徐庶归曹;三顾茅庐;尊敬诸葛,敬重赵云,与关、张情同手足。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云:

“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

”。

祭刘表墓、摔孩子。

2、诸葛亮诸葛亮不仅是贤相,而且是作为知识分子完美形象塑造的。

具有经天纬地之才,知识渊博,才华出众,精通军事、政治,通晓天文、地理。

隆中献策、火烧博望坡、舌战群儒、智激周瑜、草船借箭、借东风、空城计等。

对刘备、刘禅两代君主的忠诚。

“六出祈山”,“七擒孟获”等,

对事业的执着。

3、关羽关羽形象最为突出的特征,是忠义和勇武。

忠义:

“约法三章”、“封金挂印”、“过五关斩六将”、“义释华容道”、败走麦城视死如归。

勇武:

“温酒斩华雄”,写他于敌阵取上将之首如探囊取物;“过五关斩六将”,“刮骨疗毒”,“单刀赴会”。

高傲:

败走麦城。

4、曹操曹操是一个“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艺术典型。

曹操的性格多疑、诡诈和残忍。

如误杀吕伯奢、兴师徐州、借头示众、梦中杀人等。

曹操还有政治家的雄才大略。

如首先发难讨伐董卓,“青梅煮酒论英雄”,官渡之战听取许攸建议.劫烧乌巢军粮,等等。

曹操善于用人,“文有谋臣,武有猛将”,善于用兵,精通兵法。

5、“类型化”人物塑造方法

☆人物出场,先概括人物特点,并使之定型。

☆通过生动的情节塑造人物。

☆在对比中突出人物性格。

☆勾勒写意突出人物神韵。

如刘备:

“生得身长七尺五寸,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面若冠玉,唇若涂脂。

”关羽:

“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

张飞:

“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

”诸葛亮:

“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

四、“七实三虚”的题材内容

1、主要人物已非历史本来面目

曹操——历史上的杰出政治家、军事家,成为一代“奸雄”。

诸葛亮——历史著作中行为谨慎的大臣,成为忠臣与智者的化身。

关羽——三国时期的名将,作者更为突出了他的神勇和义气。

2、重铸历史事件的几种方法

(1)张冠李戴移花接木:

如“怒鞭督邮”本是刘备,移到张飞身上。

“草船借箭”由孙权变成孔明。

(2)添枝加叶妙笔生花:

如“关羽降曹”、“三顾茅庐”、“赤壁之战”等,都在原有的史实上增饰了情节。

(3)于史无征采自民间:

“桃园三结义’’,“关张古城会”,“蒋干中计”,“华容道放曹操”,等等。

五、结构严密布局精巧

故事总起:

汉王朝灭亡(董卓废立——曹丕篡汉)

魏(黄初改元——司马受禅)

故事主线:

魏蜀吴的兴衰蜀(成都称帝——绵竹出降)

吴(孙坚匿玺——孙皓衔璧)

故事结局:

晋国统一天下

作者还运用前后照应,埋设伏线等手法,使情节贯通,结构严密。

单体式结构。

1、“犯中求避”充分写出战争个性

“犯中求避”为毛宗岗语,“犯”指情节的相犯相似,“避”指情节的相避不同,即在相似的情节中写出战争的不同个性。

如书中官渡、赤壁、彝陵三大战争既有情节上的相似,如均为以少胜多,都用火攻等。

不同之处,主要在于把写人与写战争结合起来,由于统帅性格各异,因而各具特色。

再者,就是战略战术运用的不同。

2、全景式的战争描写

政治斗争、外交斗争与战争结合。

赤壁之战。

3、张弛结合的战争描写

既有紧张激烈的描写,同时穿插轻松的笔墨。

德抬棺决战,夏侯惇拔矢啖睛。

葛亮弹琴退仲达,观鱼平五路。

蒋干中计。

七、平易浅近的文言

《三国志通俗演义》用比较平易浅近的文言进行创作,具有简洁、明快、而又通俗的特点。

明代蒋大器曰:

“文不甚深,言不甚俗”。

这可能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作者常需在书中直接引用史料,如用纯粹的白话就难以谐调;一是带些文言成分,给人的感觉会多些历史感。

这种语言简洁而不失流畅。

是一种适宜历史演义体的语体风格。

《水浒传》

一、成书过程、作者、版本

1、《水浒传》作者

有施作罗编、罗贯中创作、施耐庵创作、施作罗续4种说法。

目前学者一般认同施作罗编之说。

2、《水浒传》的版本

《水浒传》的版本系统有繁本、简本两大系统。

简本是繁本的节本,而不是由简本发展为繁本。

繁本:

100回、120回、70回

简本:

103回、110回、115回、124回、120回和不分卷本

二、思想内容

1、真实再现了宋江领导农民起义发生、发展、兴旺、失败的全过程。

个人反抗:

鲁智深、林冲、武松等。

联合反抗:

智取生辰纲、清风寨报仇。

形成强大农民起义队伍后的反抗斗争:

宋江上山后提出“替天行道”的纲领、三打祝家庄、踏平曾头市、两赢童贯、三败高俅。

2、广泛深刻地揭示了农民起义的原因:

官逼民反。

暴露了上自朝廷、下至地方的贪官酷吏、恶霸豪绅的丑恶行径。

揭示了农民起义的社会政治根源,即“乱自上作”

高俅的形象具有典型意义。

描写了社会底层、社会中上层人物逼上梁山的过程。

林冲的形象具有典型意义。

3、热情歌颂了农民起义英雄

农民起义英雄多为忠义之士,如宋江的忠、义、孝。

李逵、鲁智深、武松皆为义士。

其他如林冲、杨志等诸多中上层军官都有报效朝廷之心。

4、写出了下层民众的社会理想

政治上要求平等,以兄弟相称等,经济上要求平均,财物平分等。

5、写出了农民起义的悲剧结局。

“接受招安”、“功成被害”。

三、人物分析

基本上也是以某种道德观念为内涵。

1、宋江

忠:

忠诚朝廷。

不肯落草为寇。

愚忠断送了农民起义军。

但也有一定的反皇帝意识。

义:

相互扶助之“义”,对落难之人和起义的弟兄慷慨解囊;知己相酬之“义”,私放晁盖等;维护社会正义,替天性道。

孝:

冒着被官府捉拿的危险,为父亲奔丧。

怒杀阎婆惜有游民习气。

2、鲁智深

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维护社会正义。

拳打镇关西,大闹野猪林。

率性而为。

酒肉不避,但济世助人。

与禅宗的流行有关。

大闹五台山。

有造反精神,反对招安。

3、武松

知恩图报。

知己相酬,维护社会正义。

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

有时滥杀无辜。

4、李逵

知己相酬,平时对宋江言听计从,最终被宋江毒死。

造反精神最强,强烈反对招安。

同情下层人民,杀李鬼一节。

为人坦率、真诚。

时常滥杀无辜。

四、艺术特色

1、人物塑造方法

(1)突出人物的传奇性

不同于常人的出身或身份;不同于现实中普通人的传奇化人生经历,具有“奇”、“险”的特点;通过传奇性的情节塑造人物形象,以夸张渲染见长,表现其非凡的本领、力量、智慧,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刚烈的性情和超人的胆量,由此与现实中的普通人拉开了一定的距离。

传奇性英雄人物也有凡人的特点。

(2)同中求异塑造人物形象

金圣叹评点《水浒传》:

“《水浒传》只是写人粗卤处,便有许多写法。

如鲁达粗卤是性急,史进粗卤是少年任气,李逵粗卤是蛮,武松粗卤是豪杰不受羁靮,阮小七粗卤是悲愤无说处,焦挺粗卤是气质不好。

“《水浒传》写一百八个性格,真是一百八样。

(3)有的人物的性格是发展变化的。

林冲、杨志。

2、曲折紧张的情节

(1)矛盾冲突激烈

(2)张弛有致

(3)犯中见避

林冲买宝刀和杨志卖宝刀;鲁智深拳打镇关西与武松醉打蒋门神;武松杀嫂、宋江杀惜、杨雄杀妻;武松打虎、李逵杀虎、二解射虎。

3、联缀式结构

71回前也称连环列传体

王进→史进→鲁智深→林冲→杨志→晁盖、吴用、三阮、公孙胜、刘唐→宋江→武松→宋江……

71回后以时间为序,将事件串联起来

两赢童贯→三败高太尉→受招安→征辽→征方腊→衣锦还乡→神聚蓼儿洼

4、生动而纯熟的白话语言

写景、叙事生动传神

(野猪林)“早望见前面烟笼雾锁,一座猛恶林子。

人物语言的个性化

柴进:

“端的想杀柴进,天幸今日甚风吹得到此,大慰平生渴仰之念,多幸!

多幸!

”李逵:

“这黑汉子是谁?

”鲁智深:

“久闻哥哥大名,无缘不曾拜会,今日且喜认得阿哥。

人物语言口语化,充满生活气息

潘金莲:

“我是一个不戴头巾的男子汉,叮叮哨哨响的婆娘!

拳头上立得人,胳膊上行得人,……有甚么篱笆不牢,犬儿钻得入来!

你胡言乱语,一句句都要下落,丢下砖头瓦儿,一个个要着地。

语言精心锤炼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描写史进、李忠、鲁智深拿还银两的动作分别用了“取出”、“摸出”、“丢还”三词。

鲁智深打店小二:

“揸开五指,去那店小二脸上只一拳”。

郑屠被鲁智深打死:

“只见郑屠挺在地上。

《金瓶梅》

一、《金瓶梅》是一部什么样的书

1、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小说

《金瓶梅》的成书,与“四大奇书”中的另外三种不同,并没有经过一个世代积累的过程。

书中一些借用或者说是“镶嵌”的内容不是《金瓶梅》的雏形作品,也不能证明此前曾经有过一部雏形作品。

因此,《金瓶梅》是文人第一部独立创作的长篇白话小说。

2、《金瓶梅》的版本

(1)今见最早的刊本是明代万历丁巳(1617)年署刊的《新刻金瓶梅词话》,人称“词话本”或“万历本”。

(2)明代崇祯年间有《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问世,人称“崇祯本”。

一般认为此本是词话本的评改本。

(3)清代康熙年间,张竹坡以崇祯本为底本,将正文的个别文字修改后另作详细评点,以《张竹坡批评金瓶梅第一奇书》之名行世,人称“第一奇书本”或“张评本”。

(4)1926年,存宝斋排印的《真本金瓶梅》(后改称《古本金瓶梅》)出版。

此书将张评本中的秽笔全部删改,第一次以“洁本”的面貌问世。

3、世情小说的开山之作

世情小说,也有人称为人情小说,它是以世态人情作为自己的描摹对象,真实地反映社会、家庭、爱情生活。

《金瓶梅》开长篇世情小说的先河。

它有自己的题材特点和审美风格。

与历史小说相比,它反映的是现实社会;与神魔小说相比,它反映的是人世。

5、《金瓶梅》的思想内容与时代思潮

(1)心学思潮对于作者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的影响

由社会本位和道德本位向个体本位和人性本位的转变。

(2)由歌颂理想到暴露生活和人性“丑”的转变

以家庭为中心,广泛而较为深刻地暴露了社会和人性的丑恶,不加讳饰。

这是现实生活在作品中的反映,也是作者的真实感受和思想认识。

反映了心学思潮影响文学创作,强调个人真实感情的抒发和个人真实感受的表露。

(3)作者对人的欲望的矛盾态度

一方面作者对于“好货”、“好色”基本持肯定态度,也即对人的情感欲望诸如情欲、物欲、食欲和权利欲,持肯定乃至欣赏的态度。

另一方面关注放纵欲望,对于社会秩序和人的生命的危害。

作者不仅关注社会问题,而且关注个体生命存在。

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心学思潮对于人的自我价值的肯定和张扬以及对个体生命的关注。

二、《金瓶梅》的人物分析

1、西门庆

身份:

富商,兼具官僚(理刑千户)、恶霸。

经营多种商业活动。

放官吏债与解当铺,贩盐,纳香蜡、收古器、卖生药,绒线铺、缎子铺、绸绢铺,贩棉布。

精明能干。

反映了晚明时期商业状况。

欲望的享乐者和道德纲纪的破坏者。

对金钱、女色、权势,具有强烈欲望。

这种行为既具有率性而为的时代特色,冲击了道德纲纪,但是也危害了社会,毁灭了自我。

2、潘金莲

潘金莲的性格特征:

为了满足个人的利益、欲望和意愿,奋力拼争,不择手段。

作者对潘金莲的性格进行了多侧面的描写。

诸如淫荡、嫉妒、残忍、精明、争强好胜、精力充沛、风趣幽默等。

3、李瓶儿

性格前后矛盾:

嫁给西门庆之前,性格泼辣、凶悍、狠毒。

嫁给西门庆后,性格温柔、善良、宽容。

性格前后矛盾的原因:

李瓶儿性格变化的根本原因是情欲的满足。

她为了满足个人的欲望,而不断寻找、追求,这方面其性格实质与潘金莲是相通的。

4、庞春梅

人生截然相反的两个阶段:

人生的第一个阶段为西门庆家婢女;人生第二个阶段先为周守备的宠妾,不久升为夫人。

人生不同阶段的不合时宜的性格及成因:

当婢女时本应安分恭顺,她却自尊自傲;贵为夫人时却轻浮放荡。

表明庞春梅努力追求个人欲望的满足,以及维护个人的尊严。

三、《金瓶梅》的艺术特色

1、以现实生活为题材内容

(1)写日常琐事

张竹坡:

“读之,似有一人亲曾执笔在清河县前西门家里,大大小小,前前后后,碟儿碗儿,一一记之。

似真有其事”。

《博平县志》:

“以欢宴放饮为豁达,以珍味艳色为盛礼。

(2)以家庭生活联系天下家国

张竹坡:

“《金瓶梅》因西门庆一份人家,写好几份人家。

如武大一家,花子虚一家,乔大户一家,陈洪一家,吴大舅(吴大妗子)一家,张大户一家,王招宣一家,应伯爵一家,周守备一家,何千户一家,夏提刑一家,……凡这几家,大约清和县官员大户,屈指已遍,而因一人而写及全县。

”“今止言一家,不及天下国家,何以见怨之深而不能忘哉?

鲁迅:

“著此一家,即骂尽诸色”。

2、《金瓶梅》的人物塑造方法

(1)人物形象的非道德倾向

主要人物的言行皆违背道德,其他人物也有类似行为。

(2)注重表现人的欲望

表现物欲、情欲、权欲及其他欲望

(3)多元、立体化的人物性格

西门庆对李瓶儿的真情;潘金莲性格的多侧面刻画;李瓶儿、庞春梅前后矛盾的性格

(4)生活经历、生存环境对于人物性格形成的作用

潘金莲性格的形成

3、单体式网状结构

《金瓶梅》的情节的外在故事方面来看,是单体式结构。

也即全书是由几个主要角色贯穿始终,书中的小故事是大故事的有机组成部分。

从情节的内在线索看,《金瓶梅》网状结构。

既按照故事的发展以时间为序直线推进,也在直线推进中,作横向穿插,以拓展空间,形成纵横交错的网状结构。

如书中第14回至第19回。

(张竹坡:

“趁窝和泥”。

4、语言的口语化、俚俗化

叙述语言生动形象淋漓酣畅。

西门庆令李铭近前,赏酒与他吃,教小玉拿团靶勾头鸡膆壶,满斟窝儿酒,倾在银法郎桃儿锺儿内。

那李铭跪在地下,满饮酒三杯。

西门庆又在桌上拿了一碟鼓蓬蓬白面蒸饼,一碗韭菜酸笋蛤蜊汤,一盘子肥肥的大片水晶鹅,一碟香喷喷晒干的巴子肉,一碟子柳蒸的勒鮝鱼,一碟奶罐子酪酥伴鸽子雏,用盘子托着与李铭。

那李铭走到下边,三扒两咽,吞到肚内,舔的盘儿干干净净,用绢儿把嘴儿抹了,走到上边,把身子直竖竖的靠着槅子站立。

人物语言生动活泼妙趣横生

最出色的是善骂的潘金莲和善捧的应伯爵。

如官哥儿死后,潘金莲幸灾乐祸,五个比喻兼四个歇后语像连珠弹一样射出,泼妇性格跃然纸上:

“贼淫妇!

我只说你日头常晌午,却怎的今日也有错了的时节?

你斑鸠跌了弹——也嘴答谷了!

春凳折了靠背——没的倚了!

王婆子卖了磨——推不的了!

老鸨死了粉头——没指望了!

却怎的也和我一般?

"

《金瓶梅》在小说史上的地位

★第一部文人独创小说

其成书没有经过一个世代积累的过程。

★第一部以日常生活为题材的小说

标志着小说创作进入了一个更加贴近现实、面向人生的新阶段。

★第一部以暴露为主的小说

★第一部用方言写作的小说

三言二拍

一、冯梦龙文学主张

主情:

“天地若无情,不生一切物。

”以理顺情与以理抗情有所不同。

尚真:

“但有假诗文,无假山歌。

”“借男女之真情,发名教之伪药。

适俗:

“唐人选言,入于文心,宋人通俗,谐于里耳。

强调文学的教化作用:

“我欲立情教,教诲诸众生。

”“虽日诵《孝经》《论语》,其感人未必如是之捷且深。

二、“三言”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1、“三言”的思想内容

(1)对人的情感、欲望和尊严的肯定

《玉堂春落难逢夫》王景隆、苏三,《唐解元一笑姻缘》;《蒋兴哥重会珍珠衫》王三巧,《乔太守乱点鸳鸯谱》孙玉郎、刘慧娘,“情在理中”,相悦为婚,礼以义起。

”;《卖油郎独占花魁》莘瑶琴、秦重,《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李甲、孙富。

(2)赞赏女性的才智

《苏小妹三难新郎》秦观,《沈小霞相会出师表》闻淑女。

《赵春儿重旺曹家庄》曹呆子。

(3)重商意识

商人地位的提高《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商人的美好品德《施润泽滩阙遇友》,《刘小官雌雄兄弟》刘德、刘方、刘奇,《徐老仆义愤成家》阿寄。

(4)揭露社会黑暗

《沈小霞相会出师表》严嵩父子、沈炼;《一文钱小隙造奇冤》;《老门生三世报恩》鲜于同、蒯遇时。

2、“三言”的艺术特色

(1)情节曲折设置悬念和巧合

情节曲折:

《一文钱小隙造奇冤》

杨氏自缢——

(1)白铁移尸——王公、王小二移尸扔到河里——朱常诈尸诬陷赵完——赵寿杀死丁文、田婆(3)——王小二打死王公(4)——王小二(5)——白铁(6)——孙氏(7)——朱常、卜才(9)——赵完、赵寿、赵一郎、爱大儿(13)

悬念:

《滕大尹鬼断家私》

倪太守,善继,梅氏、善述。

行乐图之谜,鬼断家私之谜。

巧合:

《十五贯戏言成巧祸》

刘官人、王氏、陈二姐、崔宁。

离奇与真实相结合,偶然之中见必然。

(2)刻划人物手法丰富心理描写尤为突出

人物肖像、行动、对话、心理描写兼具。

间接心理描写《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直接心理描写《蒋兴哥重会珍珠衫》《施润泽滩阙遇友》

(3)雅俗相间文白相杂的语言

三、凌濛初与“二拍”

1、作者文学主张

发愤著书:

“聊舒胸中磊块。

教与娱:

“始以游戏为快意耳。

“意存劝戒”,“主于劝戒”。

奇与常:

“必拍案曰:

‘奇哉所闻乎!

’”“耳目前怪怪奇奇,当亦无所不有。

俗与雅:

“而翼飞胫走,较捻髭呕血笔冢砚穿者,售不售反宵壤隔也。

“颇存雅道,时著良规,一破今时陋习。

真与赝:

“其事之真与饰,名之实与赝,各个参半。

2、“二拍”的思想内容

(1)追求爱情婚姻自由

《通闺闼(闱)坚心灯火》,罗惜惜、张幼谦。

《李将军错认舅》,刘翠翠、金定。

《同窗友认假作真》,闻蜚娥、杜子中、魏撰之。

(2)肯定人的情欲宽容失节女性

肯定人的情欲《闻人生野战翠浮庵》闻人生、静观。

为情而失身:

《两错认莫大姐私奔》

宽容被拐骗、被奸骗、被抢劫的失身的女性。

《姚滴珠避羞惹羞》《酒下酒赵尼媪迷花》《李将军错认舅》。

(3)推崇商人与商业活动

《叠居奇程客得助》,程宰。

《转运汉遇巧洞庭红》,文若虚。

(4)反映了物欲横流道德沦丧的社会现实

《张溜儿熟布迷魂局》,陆蕙娘、沈灿若。

《赵六老舔犊丧残生》,赵聪、殷氏。

3、“二拍”的艺术特色

(1)奇巧的故事情节

奇特:

《襄敏公元宵失子》,襄敏公、南陔

巧合:

《转运汉遇巧洞庭红》

误会:

《同窗友认假作真》,闻蜚娥(俊卿)、杜子中、魏撰之、景小姐。

《错调情贾母詈女》,孙小官、贾闰娘。

(2)“话本体制”的进一步规范

A、题目的讲究单句变双句,双句变对偶。

B、篇首诗(“诗云”、“诗曰”、“词云”、赞曰),篇尾诗(“有诗为证”、“诗云”、“正是”)的安排

C、头回的设置一至三个故事

(3)雅俗兼具的语言

汤显祖与《牡丹亭》

一、汤显祖与“临川四梦”

1、汤显祖的生平

汤显祖,字义仍,号若士,又号清远道人,江西临川人。

晚年主要用于戏剧创作。

汤显祖的思想比较复杂。

儒、道、佛对他均有影响。

汤显祖的老师罗汝芳是王艮的三传弟子。

汤显祖与晚明思想界人称“二大教主”的著名禅僧达观与李贽都有交往。

大体可以归纳为尊情、抑理、尚奇。

尊情:

强调“世总为情”,“至情”.

抑理:

把“情”与“理”放在对立地位上,“第云理之所必无,安知情之所必有邪!

尚奇:

强调发扬作者的个性与才能。

“士奇则心灵,心灵则能飞动。

在文学创作上,偏重主观想象的浪漫主义倾向。

他强调“凡文以意趣神色为主”。

汤显祖的文学思想反映了心学思潮的影响。

一是将人追求幸福的权利置于既有社会规范之上,在文学创作中表现为人性解放的精神。

二是强调作家的主观能动创造。

3、临川四梦

(1)临川四梦:

汤显祖的传奇戏,《紫钗记》、《南柯记》、《邯郸记》、《牡丹亭》。

(2)临川四梦故事情节和思想内容

《紫钗记》:

源于唐传奇《霍小玉传》。

李益、霍小玉的爱情故事。

故事情节的改动,反映了重情的思想观念。

《南柯记》:

源于唐传奇《南柯太守传》。

淳于棼在大槐安国的梦境。

功名、情感皆为梦幻。

《邯郸记》源于唐传奇《枕中记》。

卢生黄粱梦醒。

通过梦境揭示了社会现实问题。

(3)梦幻意识与梦幻表现手法的作用

☆梦幻意识的思想基础是佛、道“空”、“虚”的思想观念,表现了对现实世界的否定。

☆通过梦幻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

☆在梦幻的情境中表现人物性格。

二、杜丽娘的形象

杜丽娘是一个无情世界中的有情形象。

她的爱情生长在不允许生长的环境中。

《游园》《惊梦》是对传统礼教的大胆挑战。

《寻梦》反映了杜丽娘在现实中追寻美好爱情的徒然,使其为情而死,但又一往情深。

《冥誓》《回生》杜丽娘终与柳梦梅结合,是其叛逆性格的升华。

杜丽娘死而复生后,历经劫难的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