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压力来源及影响.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805999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97.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讲压力来源及影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第四讲压力来源及影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四讲压力来源及影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第四讲压力来源及影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第四讲压力来源及影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四讲压力来源及影响.docx

《第四讲压力来源及影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讲压力来源及影响.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四讲压力来源及影响.docx

第四讲压力来源及影响

第四讲压力:

来源及影响

压力的基本概念、类型及其与疾病之间的关系

第一节压力及压力源

  压力研究大师汉斯·塞尔耶曾说过:

压力就像相对论一样,是一个广为人知,但却很少有人彻底了解的科学概念。

一、压力(Stress)的概念

(一)物质力量的观点:

使人感到紧张的事件或环境刺激

(二)心理学的观点:

紧张或唤醒的一种内部心理状态

(三)生理学的观点:

人体对需要或伤害侵入的一种生理反应

(四)综合的观点:

压力是刺激,也是反应,且不止于此。

它是一个过程,是个体对被判断为挑战性或威胁性事件的知觉和反应

二、压力的来源:

(一)压力源的概念

日常所说的压力,往往是指客观存在威胁或挑战,我们将此称为压力源。

压力源是引发反应的实际事件。

(二)压力源的类型

对于压力源有一些角度不同的类型划分:

1、有三种主要的压力源:

身体的生理适应机制,环境刺激和我们的思想。

(1)先天的生理性的压力反应本身构成了压力的一个来源。

遭遇压力时,身体的调整中心发出信息以调动全身的能量来直面压力,或逃避压力,可以称之为战反应和逃反应。

反应包括一系列的变化:

瞳孔放大,听觉敏锐,肌肉紧张,心率加快等等,这些身体的自然反应可以使人们能够更加有力地应对压力情景,但同时产生紧张感,在体内形成对个体的压力;

(2)压力的第二个来源是来自于环境。

环境里各种不可控制和难以控制的事件,或者各种突发事件是压力的主要来源。

每个人都会遭遇到大大小小许多压力源,作为学生,考试,论文,面试,找工作,交往冲突、社会关系等等,其中都可能蕴涵着压力导火线;

物理环境压力源:

噪音、拥挤、自然灾害

(3)压力的第三个来源是我们自己的思想。

实际上,压力不仅仅来自压力源,当我们想象或预期一种威胁情景时也会带来压力感,而且对压力情景的评价会造成不同的压力。

它与现实的压力情景给我们造成的压力水平是差不多的。

2、压力源的种类:

生物性压力源、心理性压力源、社会文化性压力源。

(1)生物性压力源:

是借助于人的肉体直接发生刺激作用的刺激物,包括各种物理、化学刺激在内的生物性刺激,如使机体不适的温度、强烈的噪音、病菌、病毒的侵害等。

这类压力源作用的特点一般是首先引起生理反应,然后随着人们对生理反应的认识评价和归因过程,才会导致压力状态和心理反应。

(2)心理性压力源:

主要来源于日常生活现实中经常发生的动机冲突、挫折情境、人际关系失调及预期的或回忆性的紧张状态。

A、动机冲突: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两个以上所欲求的而又不可能达到或不能全部达到的目标而使萌发的动机不能实现或不能全部实现,从而引起心理失衡,成为造成压力状态的心理根源。

动机冲突的种类:

a.双趋式冲突:

指个体活动中同时并存着两个具有同样吸引力的目标而发生两个同样强度的动机。

但由于条件限制,无法同时获取两个目的,就是所谓“二者不可兼得”,在心理上产生难以做出取舍时的双趋冲突情境。

b.双避式冲突:

指个体同时遇到两个对自身不利的、具有威胁性的事物都想避开,但欲避其一,却无法避其二,即“前有悬崖,后有追兵”,做出选择时便会产生这种冲突。

c.趋避式冲突情境:

指个体对于同一目标同时存在有利一面和不利一面,决断时要考虑利害得失。

d.双重趋避式冲突:

指两个目标同时具有好与恶的倾向。

B、挫折情境:

指人在为了满足需要,达到某种目标的过程中受到了难以逾越的障碍,致使目标无法达到、需要不能满足,同时产生紧张情绪体验,从而造成压力状态的心理根源。

C、人际关系失调:

是指社会生活中,人与人的相互关系不能协调一致,形成矛盾冲突,从而影响到人的心理平衡和情绪稳定。

(3)社会文化性压力源:

社会文化因素是造成人的压力状态的最普遍最重要的压力源。

尤其是急剧的社会文化的大变动,如战争、“十年文革”。

3、压力源的特征

当事件具有以下的三个特征时,容易产生压力感:

(1)不可控性:

一个人越是觉得一件事情无法控制,就越有可能将此事件视为压力。

亲人死亡,交通事故,失业,这些事件之所以会给我们造成压力,是因为我们不能控制它们,也没有办法防止它的发生。

(2)不确定性:

确定性是就能否预见事情的未来发展而言的。

能够预期压力事件的发生——甚至在个体无法控制时——也常常能降低压力的程度。

一些严重的疾病因为治疗结果的无法确定,常常给病人及其家属带来很大的压力。

一些工作也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比如那些需要常年在海上漂泊的海员,时时要承担一定的风险,这样的职业对于工作者本人,其家人都是很大的压力。

(3)挑战极限:

一些情景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控制或预期的,但是可能仍然被看作是压力。

因为有些事情即使投入全力也感到难以对付,这就是考验我们的极限,包括能力的、知识的或是体力的极限,而且可能挑战到我们的自我概念。

比如,蹬山、攀岩、蹦极运动,又如重要的考试,不仅对生理和智力是一种挑战,而且可能威胁到自我信念。

但是,这种挑战所带来的压力感往往是积极的,具有促进性,因为它可能使个体对自己产生新的认识。

第二节压力研究:

巨砾模式—细砾模式

巨砾模式和细砾模式是压力研究的两条途径

一、巨砾模式:

(一)观点:

⏹巨大的压力与疾病发生率升高相关

⏹不管良性还是恶性,压力同样需要付出努力来适应,就会增加躯体负担

(二)相关研究:

霍尔姆斯和瑞赫1967年开始的研究,编制了《社会再适应评定量表》(SRRS)。

量表按照压力性生活事件影响的严重程度,顺次列举了43种主要的生活事件,并给出了它们各自的严重性评分,称“生活变动单位”(LCU),结果是“配偶死亡”最严重,排在首位,LCU为100。

他们的研究还发现,假如一个人在一年之中的变动单位总和在150以下,来年则可健康安泰;总和在150~300之间,有50%的可能性在来年生病;超过300单位则有70%的可能性在来年生病。

小资料:

生活的突然变动是造成压力的主要来源之一,这些变动是我们比较难以处理的,所以有时候会造成我们身体的不适或者疾病。

即使有些本来给人带来快乐的事件,例如结婚,因为会使个体习惯了的生活产生很大的变化,必须去适应新的环境要求,所以仍然是有压力的。

特别对于一些不善于应变的人来说,生活中的变动可能使他们感受到非常大的压力。

霍尔姆斯(HomesT.H.)及其同事认为,了解个体在某一阶段经历的生活变化数量,可以判断其经受压力的程度。

他们在研究基础上发展了一个评价再适应的量表。

社会再适应评价量表

事件

压力评价

事件

压力评价

配偶死亡

离婚

分居

入狱

亲人去世

受伤或患病

结婚

失业

婚姻调解

退休

亲人的健康变化

怀孕

性困难

业务调整

经济状态变化

好友去世

工作变化

与配偶争论次数的变化

抵押超过10000美圆

取消抵押或贷款

增添新家庭成员

100

73

65

63

63

53

50

47

45

45

44

40

39

39

38

37

36

35

31

30

30

工作责任变化

孩子离开家

与姻亲发生摩擦

杰出的工作成绩

配偶开始或停止工作

开始或停止学业

生活条件变化

改变个体习惯

与老板发生摩擦

工作时间或条件变化

搬家

转学

娱乐活动变化

教会活动变化

社会活动变化

抵押或贷款低于10000美圆

睡眠习惯变化

家庭聚会次数变化

饮食习惯变化

度假

轻度违法

29

29

29

28

26

26

25

24

23

20

20

20

19

19

18

17

16

15

15

13

11

转引自MorrisC.G.,ContemporaryPsychologyandEffectiveBehavior,HarperCollinsPublishers,1990,p.84.

二、细砾模式:

(一)观点:

●理查德·S·拉扎鲁斯及其研究小组提出

●压力是小烦恼的累积

●区分正性事件(振奋)和负性事件(烦恼),假设负性事件会使人的精力和体力消耗,到一定程度会导致健康问题,而正性事件与较好的健康状况相关(两模式的重要差异)

(二)相关研究

●开发了《激战和振奋量表》(HasslesandUpliftsScale),包括117个事件,从小愉快到大问题(Kanner,Coyne,Schaefer,&Lazarus,1981)

小资料:

一项针对中年人的研究中最经常出现的10种激战和振奋及其所占时间的比率

激战

9个月中所占时间的比率

振奋

9个月中所占时间的比率

1、关注体重

52.4

1、与配偶或恋人相处融洽

76.3

2、家人的健康

48.1

2、与朋友相处融洽

74.4

3、日用品涨价

43.7

3、完成一项任务

73.3

4、家庭生活费

42.8

4、感觉健康

72.7

5、要做的事太多

38.6

5、睡眠充足

69.7

6、东西放错地方或是丢失

38.1

6、外出就餐

68.4

7、维护庭院或家庭以外生活费用

38.1

7、履行职责

68.1

8、财产、投资或税费

37.6

8、拜访、打电话或写信给某人

67.7

9、犯罪

37.1

9、和家人在一起

66.7

10、外表

35.9

10、天伦之乐

65.5

三、巨砾模式和细砾模式的相互作用:

⏹灾难性事件对某些人来说足以引起压力反应

⏹对某些人来说短时间里小烦恼的积累也可以引发压力反应

⏹烦恼可能是压断驼背的最后一根稻草

第三节压力与疾病的关系

一、压力反应

压力反应引起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变化,因此压力会造成对生理心理的一系列影响。

如果压力情景持续的时间很长,而个体又没有有效的应对措施时,会引起广泛的生理心理失调,影响人的健康。

(一)压力引起的生理反应

在遭遇到压力的同时,身体会自动为应对紧急状况作出准备。

这时候,肝脏释放出糖份以供给肌肉活动的能量,大量脂肪和蛋白质因为有了荷尔蒙的释放可以随时转换成蛋白质,身体的新陈代谢为生理所需要的额外的能量作出准备。

心率,血压,以及呼吸系统都大大加快和升高,肌肉紧张。

同时一些不必要的活动,例如,消化过程大大缩短,唾液和黏液不再分泌,从而使呼吸更加畅通。

因此。

对压力反应的早期信号是口干舌燥。

身体的天然镇痛剂隐藏起来,体表的毛细血管的血流量降低以避免受伤;脾释放出大量的红血球以帮助氧气的运输,骨髓产生更多的白细胞以防止感染。

不少身体疾病曾经被认为纯粹是生理性的,现在看来,这些疾病实际上直接或间接地产生于长期或强烈的压力。

下列症状往往是压力所致:

1.肠胃反应:

诸如消化性溃疡、溃疡性大肠炎、过敏性内脏综合症

2.呼吸道反应:

包括哮喘、支气管痉挛、换气过度

3.肌肉骨骼反应:

包括背痛、肌肉抽筋、磨牙

4.皮肤反应:

包括荨麻疹、发痒和过度出汗

5.心血管反应:

包括周期性偏头痛、头痛、高血压、心动过速

6.免疫反应:

包括风湿性关节炎、全身性红斑狼疮、慢性活动性肝炎

(二)压力引起的心理反应

压力同样也会给人们心理上带来一定的影响,影响的程度视个体知觉到压力水平的高低而定。

一般说来,适度的压力水平具有促进性,强烈的压力则对人产生不利影响。

短期的压力可能干扰一个人对事情的正确判断,降低生活的乐趣,破坏人的积极性等等;长期的压力会引起焦虑、抑郁、敌对,一些人通过酗酒、吸烟等行为来排解压力,结果造成身心反应的恶性循环。

压力引起的心理反应主要是情绪反应,压力情景所引起的情绪反应的范围很广,当应对很吃力但能够解决时会产生兴奋的情绪,如果不能解决问题,则会产生各种情绪,如焦虑、愤怒、沮丧、抑郁等。

如果压力情景一直持续,可能会在几种情绪之间不断转换,直到能够成功地应对压力情景为止。

1.焦虑

对压力源最普遍的反应是焦虑。

焦虑是一种刺激源范围很广的不愉快情绪,有人甚至认为苦恼、忧虑、紧张、恐惧等都是不同程度的焦虑,与不同的压力水平相关。

一般将焦虑用于称呼那种害怕没有具体危险刺激的情绪,如果引起反应的是具体存在的危险,这种情绪就是害怕。

也就是说,焦虑具有某种预感,是对潜在威胁的情绪反应。

当人们感到存在着不安全、受伤害和失败的可能性时,就会产生焦虑。

实际上,害怕和焦虑往往同时产生。

2.愤怒

对压力情景的另一种普遍的反应是愤怒,愤怒是在感到挫折和妨碍时常有的反应。

愤怒具有双重作用,一方面,可能愤怒有助于产生建构性的行为,比如,在遇到社会不公平和不公正现象,感到正义和人的尊严受挫时会产生愤怒。

这时的愤怒情绪会让其他人明白一些问题,并且促使人投入变革性活动。

另一方面,愤怒可能产生破坏性的攻击,容易伤害别人的身体和感情。

儿童在遭遇挫折的时候,常会生气并表现出攻击性行为。

但攻击性并非是对挫折的一种必然反应,而只是反应的一种形式,这个时候最可取的方法是向他人表白。

表白是谨慎的但是很强硬;它合情合理。

也有一些人在受挫后愤怒之极一味发泄,对所有人报以敌意,甚至恶意攻击无辜者。

这就会触犯刑法酿下大过。

3.悲伤、抑郁和孤寂(loneliness)

在失去了亲友时,普遍的反应是悲伤,在动物里也可以观察到如此反应。

在失去重要的关系或快乐的来源时人们一般会产生抑郁,比如从领导岗位上退下、下岗、失恋、竞争失败等情景下,一般使人抑郁。

有些人年老退休时也会为离开长期习惯了的工作状态而不适应。

长期或强烈的抑郁会导致绝望,使人失去生活的乐趣和信念。

当个体失去了人际的情感交流和关照时会觉得孤寂。

比如儿童被忙于工作的父母孤零零地撇在家里,学生被班级同学所忽视,老人被冷落在家中,都会感到非常孤寂。

心情孤寂的人即使待在人群里也仍然感到孤寂。

4.认知损伤

除了以上的情绪反应以外,人们在面临严重的压力时常常出现认知损伤。

它的表现是:

难以集中注意力,很难合逻辑地组织自己的思维。

所以他们完成认知任务,尤其是复杂思维任务的成绩会大大下降。

认知损伤可能有两种原因:

其一,高水平的唤醒状态可能干扰一个人对信息的加工。

所以在面临压力时,越是焦虑、愤怒或沮丧,就越有可能出现认知损伤;其二,面临压力时心烦意乱导致思维混乱。

因为在面临压力时,头脑里会顾虑行为资源的不足,还要担心行为的结果,有时还会因为不能成功应付而自责。

比如考试容易焦虑的学生,既担心自己复习不充分,又担心失败的情形。

由于这些消极思想塞满了脑子,就很容易分心,致使跟不上课程的进展,或者忽视、误解题目所提供的一些明显信息。

一旦焦虑持续,就可能很难回想起自己本来已经掌握的知识。

二、压力的致病机制:

研究表明,大约25%的健康问题是由压力引起的。

那么压力的致病机制是什么?

为什么压力会引起疾病?

这就要从免疫系统说起。

免疫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监督系统,它通过隔离和破坏细菌、病毒以及其他外来生物体来达到保护机体的目的。

当外来生物体侵入机体时,免疫系统产生大量抗体来攻击或破坏它们。

皮肤、腹膜等是免疫系统的第一道屏障,发炎就是抗体作用的结果。

如果第一道屏障的抵御失败,体液免疫系统,如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以及巨噬细胞,介入进来保护机体。

压力产生时,能量大量向肌肉和大脑分散,为应对做出准备,从而使运作免疫系统所需要的能量减少,也就压制了免疫系统的正常工作,提高了机体被细菌感染的危险。

如果个体处于间歇的压力情景中,机体的状况就会好得多。

压力导致的身心失调不仅给人们带来不适之感,而且会危及人的生命。

据美国联邦疾病调查中心统计,在死亡的前10位起因中,50%的死亡可以追溯到压力和不良的生活适应风格。

其中大约20%在死亡之前24小时内感受到严重的心理压力。

三、压力与疾病间的关系

(一)应激会使许多疾病(esp.受免疫系统控制的疾病)发生的危险性增加

(二)不确定性:

应激结果并不特定

♦许多中介因素影响(eg.家长的教养方式、生活压力的突发性或持久性)

♦不同因素与疾病的不同阶段(前兆、突发、发展)联系在一起

四、压力生活事件与疾病关系间的调节因素:

(一)与压力事件本身有关的因素:

1、压力事件本身的强度:

压力事件的强度与事件信息量大小有关。

2、压力事件作用时间长短:

即使压力时间强度很小但如果持续作用的时间长,由于积累的作用也可能要造成压力状态。

3、事件发生的方式:

突如其来、不曾预料到的外界因素,刺激效应最大;反复出现、事先已有预料、作好了精神准备或自己已能应付的外界刺激压力较小。

(二)与压力承担者有关的因素:

1、个人资源:

♦应对技术:

信息寻求、停止活动、内部心理活动、寻求他人帮助

♦社会能力

♦个性品质:

内控(自己能控制自己的生活)

2、社会资源:

♦金钱、时间、特别是社会支持网络

五、相关理论

(一)塞尔耶的“总体适应综合征”(GeneralAdaptationSyndrome,GAS)理论

加拿大生理学家塞尔耶(HansSelye)

1、主要观点:

⏹所有生物有机体都有一个先天驱动力,以保持体内的平衡状态

⏹维护内部平衡状态是一种终生的任务,每天需要为此消耗能量;压力只是打破内部平衡的环境需求的一种类型

⏹压力是躯体为应对被施加的需求而进行的非特异性努力,压力无论好坏都对躯体提出需求

⏹对需求的适应有一些阶段:

警觉反应阶段、抵抗阶段、精疲力竭阶段

⏹通过这些阶段的时间长短和进程快慢取决于:

压力源的严重程度及持续时间、机体应对反应的成功与否

2、GAS三个阶段:

第一,警觉阶段。

无论急性、慢性,被判断为压力马上产生防御反应。

这一阶段又按生理反应的不同分为两个时期:

一为震撼期,由刺激的突然出现产生情绪震撼,随后人的体温与血压均下降,肌肉松弛,缺乏适应能力;如果压力的情境持续下去,即出现第二反应,即反击期,肾上腺分泌增加,继而全身生理功能增强,大量葡萄糖和氧气供应躯体肌肉、心脏、大脑,导致肠胃失调、血压升高,进入抗御阶段;

第二,抗御阶段。

适应而后抵抗压力。

此阶段机体集中全身的精力应付目前的压力,抵制生理或心理的紊乱;系列复杂神经生理变化,为身体提供更多应对能量(蛋白质)。

出现更多严重的身体症状(溃疡、动脉粥样硬化);

第三,衰竭阶段。

机体的能量是有限的,如果压力情境一直持续下去,个体的适应能力就会下降,直至精疲力竭,陷入崩溃状态。

激素、钾等微量元素耗尽,细胞死亡。

一般说来,那些自我弹性能力比较强的人在第一和第二阶段持续的时间比较长,而那些自我弹性能力比较弱的人则很快就到达最后阶段。

如果威胁很快地消除的话,我们的身体状态就很快地恢复正常。

但是如果压力情景不能很快恢复正常而持续下去的话,身体就会出现一系列内部反应以避免长期的压力。

对动物的实验室研究表明:

持续处于压力情景中,身体会出现许多变化:

肾上腺素分泌增多,淋巴结萎缩,胃出现溃疡。

这些变化使组织抵抗其他压力的能力下降,包括感染和易致病因素等。

(二)素质-压力互动模式:

  首先由保尔·米勒提出解释精神分裂症。

  区分两种因素:

⏹易感因素:

来自遗传,由一些特质组成,决定了肌体强弱,反应敏感性(表达的生理反应),并对环境压力产生耐受阈值的网状效应(对疾病的易感性和对压力源的耐受力)

⏹促发因素:

环境压力源。

种类(生物的——细菌、病毒、工业毒素、心理社会的——不公)、程度及持续时间(轻微短暂——约会前发现没带钱、强烈持久——失业)不同。

  认为压力反应是机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一个人的脆弱点是否出现取决于压力源是否超过了承受力

(三)Lazarus等的交互作用模式/关系模型(Transactional/relationalmodel):

1、地位:

RichardLazarus(理查德·S·拉扎鲁斯)等(1993;1978)

将stress描述为过程的最有影响的模型

2、观点:

1)压力的过程论:

压力既不是环境刺激,也不是个人的性格,更不仅仅是一种反应,而是在需求与不以疯狂或死亡为代价的处理需求的能力(理性的应对这些需求)之间的联系

2)相互作用:

当我们将环境事件和人作为不同实体分别考察的时候,我们不能充分理解stress

我们需要视其为相互影响的双方来一道考虑,每个人都必须不断适应日常挑战

同一刺激不同人/同一人在不同场合对同一刺激,反应不同

当应激源超过特定个体应对时所能调动的个人和社会资源的时候,压力过程就被启动了(Steptoe,1997)

压力因个体资源强弱而异

3)认知评价:

个体对潜在应激源的认知评价促使个体与其环境的互动

情境或事件是否威胁到个体的健康

是否有充足的个体资源应对需求

处理情境或事件的个人策略是否奏效

初级评估:

这事会给我带来麻烦么?

事件的意义(无关的、积极的、威胁性的)

二级评估:

我该如何应对?

估计自己的应对能力

认知重估:

当有新信息的时候

可能降低也可能提升压力

3、寓意

环境或事件的压力性并非是固有的

评估、体验

认知评估极易受心情、健康和动机状态改变的影响

平日堵车和考试快迟到了

无论是真实体验还是仅凭想象,产生的身体应激反应都是相同的

临床心理学家认为,有些慢性抑郁的人是因为反复重放压力事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