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专业农户的商品生产与市场效益.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80415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4.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汉代专业农户的商品生产与市场效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汉代专业农户的商品生产与市场效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汉代专业农户的商品生产与市场效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汉代专业农户的商品生产与市场效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汉代专业农户的商品生产与市场效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汉代专业农户的商品生产与市场效益.docx

《汉代专业农户的商品生产与市场效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代专业农户的商品生产与市场效益.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汉代专业农户的商品生产与市场效益.docx

汉代专业农户的商品生产与市场效益

汉代专业农户的商品生产与市场效益

  【英文标题】CommodityproductionandmarketbenefitofspecializedpeasanthouseholdsinHanDynasty【内容提要】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汉代在畜牧业、渔业、林业和园圃业等领域中,都出现了专业户。

他们所进行的商品化生产,由于规模大、数量多,具有较高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故市场经济效益好,可与“千户侯等”。

【英文摘要】Therewerehouseholdsarisinginthefieldoflivestockhusbandry,fishery,forestry,gardenhusbandryetcinHanDynastywithdevelopmentofcommodity householdswhoworkedonthecommodityproductionhadgotagoodmarketbenefitandanequalpositionwith“themarquiswhoholdingonethousandhouses”becausethecommodityproductionwaslargeinscale,muchinquantityandthemenhadgoodskillsofproductionandhighlevelofmanagement.【关键词】汉代/专业农户/商品生产/市场效益HanDynasty/specializedpeasanthouseholds/commodityproduction/marketbenefit研究商品经济,应当重视商品生产的考察。

所谓商品生产,就其本来意义而言是指:

“物品生产出来不仅是为了供生产者使用,而且也是为了交换的目的。

就是说是作为商品,而并不是作为使用价值来生产的。

”商品生产有不同的历史形态,有不同的门类分工和数量特征。

秦汉时期,自然经济虽然在总体上具有强大的地位,但随着社会分工的扩展,生产力的提高,产业结构的调整,在农业领域中,越来越多的产品进入流通过程与市场发生联系。

本文仅就从事畜牧业、渔业、林业、园圃业等方面的专业农户之商品生产及其利润率、或市场营销后的经济效益作些初步探讨。

一畜牧业在古代农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秦汉时期,西部、北部边郡,地广民稀,水草丰美,具有发展畜牧业的良好条件。

如《史记·货殖列传》说:

“龙门、碣石北,多马、牛、羊。

”“天水、陇西、北地、上郡与关中同俗,然西有羌中之利,北有戎翟之畜,畜牧为天下饶。

”《汉书·地理志》亦说:

“自武威以西……地广民稀,水草宜畜牧,故凉州之畜为天下饶。

”汉代在西、北地区,除大量官营畜牧业外,也有民间的私营畜牧业。

随着畜牧业基地扩大,畜牧经济普遍发展,当时有些地方涌现出了以畜牧经营为主的个体专业大户,如据记载:

“乌氏倮畜牧,及众,斥卖,求奇缯物,间献遗戎王。

戎王倍其偿,与之畜,畜至用谷量马牛。

”“班壹避坠于楼烦,致马牛羊数千群……故北多以‘壹’为字者。

”“已致马千匹,牛倍之,羊万头,粟以万钟计。

”“卜式者,河南人也……式入山牧十余岁,羊致千余头,买田宅。

”“因地处田牧,至有牛马羊数千头,谷数万斛。

”汉代畜牧业户生产有几个特点:

首先,地区分布不断扩大,由西北逐渐向中原延伸。

受周代以来的长期影响,使中原的一些地方亦开始发展畜牧业。

如史称:

冀州“畜宜牛羊”,豫州、兖州“畜宜六扰。

”即适合于马、牛、羊、猪、犬、鸡等六畜的牧养。

二是畜牧生产的品种、类别有发展。

除马匹之外,还有牛、羊、驴、骡等。

驴、骡是秦代之前中原所没有的品种,被视为“奇畜”。

西汉中期后,乃“骡、驴、馲驼,衔尾而入,騨騱騵马,尽为我畜”。

再者,当时畜牧专业户生产的规模大,数量多。

有的“畜至谷量牛马”,有的“马牛羊数千群”,有的“马牛羊数千头”。

汉武帝太初年间,为征伐大宛,发兵六万人出敦煌,“并有牛十万,马三万匹,驴、骡、橐以万数”。

这众多的牲畜,除官养的之外,有不少当是来自民间的私养。

还有一点,就是专业户经营的目的明确,它不是生产自给,而是为了出卖,通过交换获利。

如乌氏倮,擅长“畜牧”,将其牲畜“斥卖”之,购“求奇缯物”,乘间以献戎王。

卜式畜养“羊致数千头”后,再“买田宅”。

可见,他们的畜牧经营是一种商品生产。

当时有“马侩”“牛侩”等畜牧经纪人,也说明畜牧的商品化走向业已明显。

马牛在畜牧类中有特殊地位和重要的经济价值。

史称:

“马者,甲兵之本,国之大用。

”“牛乃耕农之本,百姓所仰,为用最大,国家之为强弱也。

”又云:

“匹马,匹牛,居则以耕,出则以战。

”当时,由于边郡长期战争,发展骑兵需要马匹;驾车运输和使用犁耕需要“服牛”;而祭祀肉食需要用羊。

所以马、牛、羊等成为汉代的大宗商品,买卖现象极为普通。

如据《汉简》记载:

“元延二年七月乙酉,居延令尚丞忠,移过所县道河津关遣亭长王丰以诏书买骑马酒泉”;“□书曰:

大昌里男子张宗责居延甲渠收虏隧长赵宣马钱凡四千九百二十”;“已校左部中曲候令史黄赏以私财买马一匹”;“建设丞行为郡买马”;“□昭三年三月中卖牛一肩水金关□”;“出二百五十买羊一”。

从《居延汉简》所见,当时市场上“买马”、“买骑马”、“买牛”、“买马牛”、“买羊”的记载不少,说明买卖频繁。

汉代,有关马牛等畜牧的市场价格记载不一,往往因时因地各异。

就总体而言是边郡价格低于内地。

边郡马价,据《居延汉简甲乙篇》记有“用马五直二万”,“□□其平宗马直七千”。

《流沙坠简》有“一马直九千”者。

是知,每匹马在4000至9000之间。

而内地马价,在战乱或灾荒年间,乃暴涨至一匹数万到数十万钱,甚至“马一匹值百金”,事见《史记·平准书》、《汉书·武帝记》、《后汉书·杜林传》、《后汉书·灵帝记》等文献记载。

牛的价格,一般比马价较低。

《居延汉简》记有“用牛二,直五千”,“服牛二,六千”。

每头2500至3000钱。

而《九章算术》记的牛价,乃分别为1200、1800、3700钱。

羊价,据《居延汉简》记有:

“羊二头,直五百”,“出羊一头大母子种从君巨买贾泉九百”,“出羊一头大母勒君兄买泉千”,“出二百五十买羊一”。

《九章算术》:

“羊一直金二十一分之二十”,“羊价五百”,“羊价一百五十”等,每头分别为250、500、150钱。

从马牛羊的价格观之,各地相差悬殊较大。

为便于衡量畜牧专业户的经济效益,现依中等价格计算,假若马一匹为7000钱,牛一头为3000钱,羊一头250钱。

则有“马千匹,牛倍之,羊万头”的桥姚,共计收入可达1650余万钱。

其资产多到惊人!

至于有“马牛羊数千群”的班壹和“畜至用谷量马牛”的乌氏倮,其畜牧出售后,获利当更为可观。

此外,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做了另一种测估方法。

他说,拥有“陆地牧马二百蹄”、“牛蹄角千”、“千足羊”者,“与千户侯等”,即除去成本百万,年利收入20万钱。

在其中的价格测算上,虽然和我们上面列举的例证略有不同,但这同样说明畜牧专业户的马牛羊,通过市场经销扣除畜牧税后,仍有很大的经济效益,即投资100万能获利润20万钱。

二渔业是古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秦汉时期,在我国的东南沿海、江南、巴蜀和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有丰富的渔业资源。

《汉书·地理志》说:

“上谷至辽东……有渔盐枣栗之饶”,“齐地……通渔盐之利”。

《盐铁论·通有》:

江汉地区有“三江五湖之利”和“云梦之饶”。

不仅自然水域中有大量的鱼类,而且人工养鱼也比较发达,当时利用蓄水陂塘养鱼的情况日益增多。

例如:

汉襄阳侯习郁,“依范蠡养鱼法作大陂”,陂中“常出名鱼”。

东汉邓晨任汝南太守时,复兴鸿隙陂,“起塘四百余里,数年而立”,使“鱼稻之饶,流衍他郡”。

和帝永元中,豫章太守张躬筑塘以通南路,兼遏赣江洪水,结果“鱼甚肥美”。

此外,利用稻田养鱼的情况,在四川画像砖石中也有充分的反映。

随着渔业生产的发展,汉代除官营之外,民间养殖、捕捞、及贩卖鱼类的专业户渐为常见。

如据记载:

“水居千石鱼陂”。

注引《正义》曰:

“言陂泽养鱼,一岁收得千石鱼卖也。

”“楚越之地……通鱼盐之货,其民多贾。

”“甲渠令史华商,尉史周育当为候粟君载鱼之觻得卖。

”汉代专业渔户的生产有突破性进展。

当时渔业产地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江汉、巴蜀、中原等地区,而边郡屯田区随着水利的兴修也有一定发展,说明渔业分布地区较广。

其时,渔业生产技术已有进步,渔民逐渐积累了一些渔业生产的知识。

汉代文献中有不少关于鱼类生活习性的记载。

《史记·乐书》:

“水烦则鱼鳖不大”。

《货殖列传》:

“渊深而鱼生之”。

《论衡·龙虚篇》说:

“鱼食于浊游于清”。

同书《答佞篇》:

“鱼鳖匿渊,捕鱼者知其源”。

《盐铁论·轻重篇》也说:

“水有猵而池鱼劳”。

不仅对鱼类的生活环境和活动规律有一定的了解,而且对保护鱼类的自然资源十分重视。

政府也采用过相应的政策措施。

如《秦律·田律》规定:

“春二月……毋……毒鱼鳖”。

《盐铁论》说:

“鸟兽鱼鳖不中杀不食”。

强调注意渔期和不得滥捕的重要性。

同时,渔业生产工具和渔法方面也有新的进步。

如《淮南子·说林训》中有“钓者静之,罛者扣之,罩者抑之,罾者举之,为之异,得鱼一也”的记载。

由于善于养殖和捕捞渔法多样,故生产规模大,鱼类品种不断增多。

如据汉人许慎《说文解字》所记的鱼类名称多达七、八十种。

其中包括鲋、鲅、鮊、鲐、鲖、鲛、鲜、鲤、鲡、鲩、鲯、鳏、鳐、鳗、鳙、鲧、鳜、鳝、鳞、鲍、鲰等等。

这些鱼类,有的产自沿海的会稽、齐鲁、乐浪等地;有的产自内地的江河、湖泊及陂塘之中,来源广泛。

汉代专业渔户的经营方式,有的只搞鱼类的商品生产,他们“不窥市井,不行异邑,坐而待收”。

有的乃实行产、销兼营,或将产品长途贩运。

如前引甲渠令史华商、尉史周育当为候粟君载鱼5000枚运往觻得出卖,就是例证。

候粟君的5000头鱼,在运行前的估价是“四十万钱”,折算每头80钱,而到了觻得后实际只卖了32万钱,其中还包括有一头黑牛的价钱。

若除去牛钱,则鱼尚未卖到20万钱,大约每头40钱。

这表明经营鱼产品,有时未能达到预期目的,但通常仍获利较大。

鱼类自来为人们所喜食。

由于专业渔户的产品源源不断地投向市场,鱼类成为交易的重要商品,民间鱼食比较普遍。

如《史记·货殖列传》云:

巴蜀、江南等地,“民食鱼稻”、“饭稻羹鱼”。

《汉书·五行志》:

“吴地以船为家,以鱼为食”。

《盐铁论·通有篇》也说:

“莱黄之鲐,不可胜食”,“江湖之鱼……不可胜食”。

西北地区虽然江河湖泊较少,但边郡吏卒及平民也常食鱼,如据《居延汉简》:

“鲍鱼百头”;“出鱼三十枚直百赢”;“□余五千头宫得鱼千头在吴夫子含□□复之海上不能鱼”,“□□卤备几千头鱼千□食相□□。

”可见在边郡,鱼产品的消费量也很大。

汉代各种鱼类的价格,文献记载甚为疏落,难于分类一一列举,这里只能就现有资料说明大概。

据《陶朱公养鱼经》云:

“夫治生之道,水畜第一,水畜所谓鱼池也。

以六亩地为池……求怀子鲤鱼长三尺者二十头,牡鲤鱼长三尺者四头……至来年二月,得鲤鱼长一尺者十万五千枚,三尺者四万五千枚,二尺者万枚,枚直五十,得钱一百二五万……王乃于后苑治池,一年得钱三十余万。

”这“枚直五十”钱,似乎只是大小鲤鱼之平均价,未明每斤市价多少?

所以还是不太精确,这只能当作参考系数。

但《史记·货殖列传》说的相对具体一些,其中讲到:

“通邑大都……鲐鮆千斤,鲰千石鲍千钧”,可比“千乘之家”。

即一年利润在20万以上。

《正义》云:

“鲐鮆以斤论,鲍鲰以千钧论,乃其九倍多。

故知鲐是大好者,鲍是杂者也。

”名贵之鲐鮆以斤论,千斤的总值是120万,一斤则1200钱,其价甚高。

而“杂小鱼”,鲍鱼即咸鱼,以千钧论,千钧总值120万,每钧1200钱,每斤40钱,其价较低。

依此推算,“水居千石鱼陂”,若每年千石鱼塘收贵价鱼类167斤,或贱价鱼类167钧,乃可获取纯利20万钱。

所以,除特殊情况外,此等专业渔户的资产雄厚,其经济实力可以和封君比富。

由于渔业生产获利甚丰,故到西汉中期,统治政权为扩大财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