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与裴秀才迪书1.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803458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5.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1.docx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中与裴秀才迪书1.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1.docx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1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课文研讨

  一、整体把握

  王维于天宝三载(744)在蓝田购买了辋川别业。

每到休假之时,他便来到那里,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这时朝政由奸相李林甫把持,有才能和敢于直言谏诤的人,纷纷受到压制、打击。

在这种情况下,王维早年经国济民的心志开始冷淡下来,他要在山水之间寻求宁静、安逸的生活环境,以洁身自好,躲避政治风险。

  王维的辋川别业地处陕西蓝田南八里的峣山之口,辋谷水出峣山口北流入灞水。

辋川别业傍山临水,风景非常优美。

裴迪曾是辋川别业的常客,是王维寄情山水的同道。

他们经常一起“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品尝山林隐逸生活的乐趣。

这一年的腊月末,裴迪在自己家中温习经书,准备去应科举考试。

王维居住在辋川别业颇有孤独之感,便写了这一封信给裴迪,约请他明年春天来这里与他同游。

  这封信可分为三段。

既叙朋友情谊,又写自然景物,流利酣畅、挥洒自如。

第1段概述自己出游的经历。

虽然时值腊月末尾,但风景仍可观,气候尚适宜。

只是因为裴迪正在温经,准备应试,不便相扰,所以只好独自入山游玩。

在感配寺稍事休息,与山僧在一起吃过斋饭后,便踏上旅途了。

这一段写得干净利落,只交代了裴迪不能同游的原因和自己独自出游的寂寥心情。

正因在山上索然无味,才无事可叙,几笔带过。

  第2段写旅途的经历。

作者在旅途上有了新的发现,这使他很兴奋!

所以他才用重彩浓墨比较详细地记叙、描绘了一路上的所见所闻。

当北行涉过水色深沉的灞河时,已经是明朗的月亮照耀城郭的时分了。

登上华子冈,只见辋水的细波密纹随月光上下浮动。

山上的灯火,透过树林明灭可见。

从深巷传来如豹吼一样的犬吠声,村中夜间舂米声和稀疏的钟声此起彼伏,一并作响。

这时作者见到了月光下的水波、灯火,听到了犬吠、夜舂和疏钟。

切实的所见所闻,使得他的叙述极其真实、细腻,使读者感到景如己见,声如己闻。

下面写到中途休息时,在他自己独坐,童仆无声的情况下,不由得又从眼前的孤寂想起了好友裴迪。

他回想起往日与裴迪携手赋诗,在小径散步和面对清流的惬意,更产生了无限的相思之情。

  第3段,正因思念之切,才引出这段热情相邀的文字。

作者惟恐裴迪不来,才极力铺叙辋川春日景色之美。

下面展开的是一幅辋川春日美景图。

初春草木萌芽吐绿,远山清晰可见,水中小鱼轻轻地跃出水面,白鸥展开双翅往来飞翔,绿草地被露水润湿,山鸡在麦田里啼叫。

山青、树绿、草润、鱼跃、鸥翔、雉鸣,众多物品都在预报着春天的即将来临。

作者说:

这样美丽、迷人季节的到来,已为时不远了!

你能前来与我同游吗?

他相信这一切对裴迪是具有极强的吸引力的。

他又补充说:

只有你这样对春天有悟性的、不俗之人我才愿相约。

这里的春天太有趣了,你可不要错过时机呀!

在这一段里,作者从风景的优美到二人的志趣相投全都说到了,在如此热情的邀请下,裴迪岂有不来之理!

  二、问题探究

  1作为一篇书信,本文在内容上有什么体现?

  书信是直接与接受者对话的,其所叙之事、所写之景、所抒之情都应与收信人有密切关联。

作者正是做到了以二人相处的往事,以二人共赏的风景和二人相同的志趣,来吸引、说服对方。

在这封信中,虽然写景占有很大的比重,但是叙友情却是贯穿始终的线索。

像第1段记独游的索然无味,第2段对往昔的回忆,第3段向裴迪发出的热情邀请,总是在不断地向裴迪表达自己对好友的思念之情。

  本文的写作特点是什么?

  全文文字凝练、朴素,句法上以四字句为主,犹如四言诗。

中间也配以散行,使文句在整饬中又多变化。

其写景部分,形象鲜明、生动,声韵和谐。

王维的书信可以说是书中有画,书亦如诗。

作者的思想、性格、审美趣味已尽在其中了。

  3作为一封书信,为什么把主要篇幅放在景物描写上?

  作者为何在这短短篇幅中,浓墨重彩地描写冬日景色,遥想描绘春天的美景,这与本文的写作意图有关,这封信既是用来叙述朋友情谊,同时也是与友人相约共赏,向友人发出邀请。

作者把冬景写得诗情画意、生趣盎然,既表达了作者对“山中”美景和美好生活的欣赏,让美景真情与朋友分享,同时也暗含着对朋友的劝诱和邀请。

要注意的是,本文的写景特别富有生活情趣,这也表现了作者期望闲适山水之中、追求田园生活的心理。

这种借景传情、借景寄意的写法是值得我们学习和琢磨的。

  关于练习

  

  一、朗读课文,将文中描绘自然风景的两处文字找出来,用自己的话加以描述,说说这两段文字给你的感受有什么不同。

  设题意图:

设计这一题主要是引导学生把握的主要内容,加强学生对景物描写部分的体验,提高语言素养。

  参考答案:

  第1段:

“北涉玄灞……复与疏钟相间。

”天上的明月,清光朗朗。

月光下,轻风吹过,辋水柔波潋滟。

远望,一抹远山的暗影,村河边点点渔火。

寂静中偶尔传来一两声犬吠,并疏疏落落的寺庙钟声,时断时续的舂米声,隐隐约约而又清晰可辨。

  第2段:

“当待春中……麦陇朝雊。

”春天的蓝田山,风景绝佳。

树木青青,芳草碧碧,游鱼嬉戏于清流,白鸥展翅与晴空。

早晨,珠露圆润,闪亮在草尖、麦苗上,清晨野鸡在麦地里鸣叫。

  第1段描写,是蓝田山的冬夜图,有静有动,有声有色,如一幅水墨国画,着墨淡雅,用笔清疏,写意传神,基调寂静而清幽,是实景的真实描绘。

第2段描写用欢快流畅之笔,写色彩明快之图画,把春日的蓝田山中万物勃发,生机盎然的景象描写得清新朗秀,令人不胜向往。

  二、解释下列加点的字的意思。

  1足下方温经

  2与山僧饭讫而去

  3多思曩昔,携手赋诗

  4然是中有深趣矣!

无忽

  5山中人王维白

  设题意图:

让学生联系课文掌握古汉语中的常用词语。

  参考答案:

  1方:

正,正在。

  2讫:

罢,结束。

  3曩昔:

以往,从前。

  4是中:

这当中。

  5忽:

不注意,忘记。

  6白:

书信中对平辈晚辈的谦辞。

  三、试将下面王维的三首诗与本文比较阅读,说说它们在景物描写方面有什么相通之处。

  (诗略)

  设题意图:

这是一道拓展题,本文与王维在诗中营造的意境有许多相似之处,让学生比较欣赏王维的诗文,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扩大学生的阅读量。

  参考答案:

  诗文在景物描写方面的相通之处是,善于在寻常的景物中发现美,善于把对自然的热爱欣喜之情融于景物描绘的过程中,这样诗文便处处荡漾着诗情画意。

王维的诗和文中都有禅意,其中常用“寒”“空”“清”“冷”等字,营造一种空灵凄清的意境。

王维工诗善画,苏轼评价说: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本文和三首诗都写景如画,是诗画结合的典范。

  教学建议

  

  一、文中景物描写有特色,有情韵,语言优美。

全文以整句为主,兼以少量的散句,整散结合。

对于这些特点可以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背诵来加深体会。

  二、通过联想进而描述文中所写景物,是体会意境与诗画相结合的好方法。

可结合“研讨与练习一、三”,引导学生在描述扩写中体会,不宜只用讲析。

善丹青的同学可根据诗文的画面意境,尝试给诗文配画。

  有关资料

  

  一、作者介绍(王运熙)

  王维(701—761),唐代诗人、画家。

字摩诘。

祖籍太原祁(今山西祁县),其父迁家蒲州(今山西永济),遂为蒲人。

他官终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

  王维青少年时即富于文学才华。

开元九年(721)中进士第,为大乐丞。

因故谪济州司仓参军。

后归至长安。

开元二十二年张九龄为中书令,王维被擢为右拾遗。

其时作有《献始兴公》诗,称颂张九龄反对植党营私和滥施爵赏的政治主张,体现了他当时要求有所作为的心情。

二十四年张九龄罢相,次年贬荆州长史,李林甫任中书令,这是玄宗时期政治由较为清明而日趋黑暗的转折点。

王维对张九龄被贬,感到非常沮丧,在《寄荆州张丞相》中说:

“方将与农圃,艺植老丘园。

”表示了归隐之意。

但他并未就此退出官场。

开元二十五年,曾奉使赴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幕,后又以殿中侍御史知南选,天宝中,王维的官职逐渐升迁。

安史乱前,官至给事中,他曾说:

“既寡遂性欢,恐招负时累。

”(《赠从弟司库员外纟求》)一方面对当时的官场感到厌倦和担心,但另一方面却又恋栈怀禄,不能决然离去。

于是随俗浮沉,长期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他原信奉佛教,此时随着思想日趋消极,其佛教信仰也日益发展。

他青年时曾居住山林,中年以后一度家于终南山,后又得宋之问蓝田辋川别业,遂与好友裴迪优游其中,赋诗相酬为乐。

天宝十五载(756)安史乱军陷长安,玄宗入蜀,王维为叛军所获。

服药佯为瘖疾,仍被送洛阳,署以伪官。

两京收复后,受伪职者分等定罪,他因所作怀念唐室的《凝碧池》诗为肃宗嘉许,且其弟王缙官位已高,请削官为兄赎罪,故仅降职为太子中允,后复累迁至给事中,终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

  王维诗现存不满400首。

其中最能代表其创作特色的是描绘山水田园等自然风景及歌咏隐居生活的诗篇。

山水之作如《终南山》《华岳》描写雄伟的山岭,《汉江临泛》描绘浩瀚的江流,《山居秋暝》表现秋山雨后的清新气氛,《青溪》《过香积寺》《蓝田山石门精舍》等写深山之中溪涧或寺院的幽邃景象,都是脍炙人口之作。

五言绝句《皇甫岳云溪杂题》5首,《辋川集》20首是描写隐居幽胜的组诗,大多写得很精致,有如精美的绘画小幅。

描绘田园风景的诗作有《赠裴十迪》《春中田园作》《新晴野望》《渭川田家》《田家》《淇上田园即事》《田园乐》等10多首,勾画了农村平凡而美丽的日常风光。

王维把农家生活写得非常和平宁静,将田夫野老写成了悠闲自得的隐士式的人物,以这些诗歌表现了自己对于闲适生活的喜爱。

其他一些描写隐居生活的诗篇,也常有出色的写景片断,如“闲花满岩谷,瀑水映杉松”(《韦侍郎山居》)、“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积雨辋川庄作》)等,绘出了山林田园间种种动人的风景画面。

  王维的大多数山水田园之作,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流露出闲居生活中闲逸萧散的情趣。

诗人特别喜欢表现静谧恬淡的境界,有的作品气象萧索,或幽寂冷清,表现了对现实漠不关心甚至禅学寂灭的思想情绪。

王维从中年以后日益消沉,在佛理和山水中寻求寄托,他自称“一悟寂为乐,此生闲有余。

”(《饭覆釜山僧》)这种心情充分反映于他的诗歌创作之中。

过去时代不少人推崇王维此类诗歌,一方面固然由于它们具有颇高的艺术技巧,一方面也由于对其中体现的闲情逸致和消极思想产生共鸣。

明代胡应麟称王维五绝“却入禅宗”,又说《鸟鸣涧》《辛夷坞》二诗,“读之身世两忘,万念皆寂”(《诗薮》),便是一个明证。

  王维其他题材的作品,如送别、纪行之类的诗中,也经常出现写景佳句,如“远树带行客,孤城当落晖”(《送綦毋潜落第还乡》)、“山中一半雨,树杪百重泉”(《送梓州李使君》)、“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送邢桂州》)、“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等,都是传诵不衰的名句。

  苏轼曾说: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东坡题跋•书摩诘蓝田烟雨图》)王维不但有卓越的文学才能,而且是出色的画家,还擅长音乐。

深湛的艺术修养,对于自然的爱好和长期山林生活的经历,使他对自然美具有敏锐独特而细致入微的感受,因而他笔下的山水景物特别富有神韵,常常是略事渲染,便表现出深长悠远的意境,耐人玩味。

他的诗取景状物,极有画意,色彩映衬鲜明而优美,写景动静结合,尤善于细致地表现自然界的光色和音响变化。

例如“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青溪》)、“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过香积寺》)以及《鸟鸣涧》《鹿柴》《木兰柴》等诗,都有体物入微之作。

王维的写景诗篇,常用五律和五绝的形式,篇幅短小,语言精美,音节较为舒缓,用以表现幽静的山水和诗人恬适的心情,尤为相宜。

王维描绘自然风景的高度成就,使他在盛唐诗坛独树一帜,成为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

他继承和发展了谢灵运开创的写作山水诗的传统,对陶渊明田园诗的清新自然也有所吸取,使山水田园诗的成就达到了一个高峰,因而在中国诗歌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

  王维的创作才能是多方面的。

他的五律和五、七言绝句造诣最高,同时其他各体也都擅长,这在整个唐代诗坛是颇为突出的。

他的七律或雄浑华丽,或澄净秀雅,为明七子所师法。

七古《桃源行》《老将行》《同崔傅答贤弟》等,形式整饬而气势流荡,堪称盛唐七古中的佳篇。

散文也有佳作。

《》清幽隽永,极富诗情画意,与其山水诗的风格相近。

  王维诗在其生前以及后世,都享有盛名。

史称其“名盛于开元、天宝间,豪英贵人虚左以迎,宁、薛诸王待若师友。

”(《新唐书》本传)唐代宗曾誉之为“天下文宗”(《答王缙进王维集表诏》)。

杜甫也称他“最传秀句寰区满”(《解闷》十二首之八)。

殷璠说:

“维诗词秀调雅,意新理惬,在泉为珠,着壁成绘,一句一字,皆出常境。

”(《河岳英灵集》)唐末司空图则赞其“趣味澄夐,若清沇之贯达”(《与王驾评诗书》)。

昔人曾誉王维为“诗佛”,并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并提。

以思想内容而言,王维诗远不能与李、杜相提并论;而在艺术方面,王维确有其独特的成就与贡献。

唐刘长卿、大历十才子以至姚合、贾岛等人的诗歌,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王维影响。

直到清代,王士禛标举神韵,实际上也以其诗为宗尚。

但这派诗歌,往往陶情风景,缺乏社会内容。

  (选自《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年版。

有删节)

  二、参考译文

  现在接近十二月末,峣(yáo)山的景物优美、气候宜人,很值得游赏。

我知道你正在温习经书,(准备应试),不敢轻易打扰(你),就(独自)去山中(游玩),在感配寺休息,同山僧一起吃过斋饭后才离去。

  (归途中)北行涉过灞水,(这时)清朗的月亮已经映照着城郭。

夜间登上华子冈,只见辋水的波澜在月光照耀下起伏荡漾。

还有远山上的树林间有火光忽明忽暗。

还可以听到从深深的小巷里传出像豹子叫似的犬吠声。

村中舂米的声音,与庙宇传来稀疏的钟声相互交错。

(此时)僮仆都已休息,只有我独自静坐,常常回忆起往日,同你在一起的日子,(我们)携手赋诗,在小径间漫步,在清流旁伫立。

  待到来年春季,草转青,树萌芽,可以看到山色一片新绿,小鱼浮出水面,白鸥展翅飞翔,水露润湿了河岸,麦田里野鸡鸣叫,这美丽的景色不久就会有了,你能不能与我一起来游赏呢?

如不是你这样天性敏慧、情趣高雅的人,我哪能用这不打紧的事务相邀呢。

然而,这中间可是有着浓厚的情趣啊!

千万不可疏忽错过。

托运送黄檗的人顺便带信给你,不能一一尽言。

山中人王维说。

  三、王维与裴迪(陈铁民)

  裴迪是同王维来往最多的盛唐山水田园诗人。

他开元末在张九龄荆州幕府(孟浩然有《从张丞相游纪南城猎戏赠裴迪张参军》诗,可证),后到长安,曾隐于终南,《唐诗纪事》卷一六云:

“迪初与王维、兴宗俱居终南。

”维得辋川别业后,常“与裴迪游其中,赋诗相酬为乐。

”(《新唐书•王维传》)在王维与裴迪唱和的诗中,多称迪为“秀才”,又《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云: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以佯狂遁世的接舆喻裴迪,可见天宝年间,迪有较长时间未居官,过着隐逸的生活。

裴迪《青雀歌》:

“动息自适性,不曾妄与燕雀群。

幸忝鹓鸾早相识,何时提携致青云。

”他何尝不想致身青云,但又洁身自好,不妄与燕雀同群,这或许是他仕途失志、只得归隐的一个主要原因吧。

在隐居中,他逐渐接受佛教思想,从中获得精神安慰,《游感化寺昙兴上人山院》说:

“浮名竟何益,从此愿栖禅。

”裴迪今存诗二十八首,都是同维的赠答、同咏之作;而维集中同迪的赠答、同咏之作,则达三十余篇,其数量超过维与其他任何一个作者的这类作品,由此即可见两人之间交往的密切。

又从王维的宽慰裴迪(见《酌酒与裴迪》诗)和裴迪的冒险到菩提寺探望王维(时维被叛军拘于寺中),也可看出他们之间互相关心、患难与共的关系。

这种关系,是以两人的思想、志趣相合作为基础的,用王维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携手本同心”(《赠裴迪》)。

  (节选自《王维新论》,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90年版)

  四、《》评析(邓魁英)

  王维于开元二十年前后曾在辋川隐居,他对田园风光、自然山水怀有特殊的情感,写了许多诗歌赞美那里的生活和景物。

在隐居生活中他经常和野老共话桑麻,同朋友饮酒赋诗,与山僧谈经论道。

在这些人中,裴迪是他最好的伴侣。

早在移居辋川之前,他们就一同在终南山隐居过,得宋之问蓝田别墅后,他们又经常“浮舟往来生,弹琴赋诗,啸咏终日”。

《辋川集》就是他二人的唱和诗集,记录了他们的生活和逸兴雅趣。

写这封信时,裴迪已回家去温习经书准备应试了,王维深感寂寞,只得独自去游山赏景。

  “景气和畅,故山殊可过”,岁末寒冬的山间景致在王维眼中也是很优美动人的。

故山景气如何和畅,他略而不述,专讲了饭后归来时所见到的一片晚景:

灞水深沉、月照城郭;辋川在月光中涟漪起伏;山上灯火,透过树林明灭可见;村巷里的寒犬叫声、夜舂声和山寺里的疏钟声一并传来。

作者所写的是夜景,那河水、城郭、远火,都是在月色朦胧中看到的,而那犬吠、夜舂和疏钟则是在黑夜里听到的,作者通过所见所闻,来写那寒夜的景物特色,这样就更切实、逼真。

下面写他归家后的境遇和感触。

当僮仆静默时,他却思绪不宁,感到十分孤独了!

他不禁想到往日与裴迪一起走过仄径去寻幽访胜,对着清流赋诗论文的快乐。

这一段所写是一天中游山的经历和感受,但从“猥不敢相烦”到“多思曩昔”却是写对裴迪的思念,这是信的本旨,目的是引起对方来同游故山的兴趣。

  下面便是正式的邀请了,王维希望裴迪来年春天能够前来。

他用想像中的大好春光召唤对方,“草木蔓发”以下六个四字句,凝练地描绘出了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色。

白鲦轻快地在水中游动,白鸥展开那矫健的翅膀掠空飞翔,野雉在麦陇中鸣叫,草木染绿了春山,露水滋润了堤岸。

这一切与前面岁末景色的淡雅清冷恰成鲜明的对照。

作者不但在寒冬夜色中保留着浓厚的游兴,还能敏锐地预感到春天不久就要降临,他已开始品味到未来的深趣,这说明山中人王维正是那种“天机清妙者”,即对自然风光有浓厚的兴趣,对佳山丽水具有极强领悟能力的人。

他既能发现岁末寒冬之夜朦胧可见、清晰可闻的景物,又能凭自己的经验想像出来年春光的优美动人。

人们说王维“诗中有画”,其实王维文中也是有画的。

《》虽然是一封书信,但可以说它也是作者以诗人的语言、画家的构思写成的一篇优美的写景记游散文,一首赞美自然风光和表述友情的抒情诗。

  (选自《古文名著串讲评析》,学苑出版社1997年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