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学0801.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80036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1.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力学080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力学080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力学080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力学080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力学080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力学0801.docx

《力学080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力学0801.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力学0801.docx

力学0801

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

力学(0801)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适用学科

力学(0801)

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动力学与控制)(080101)

固体力学(080102)

流体力学(080103)

工程力学(080104)

二、培养目标

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诚实守信,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科研道德、敬业精神、合作精神和较强的交流能力,具有领导、组织和管理科学研究或其它工作的能力。

2.适应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力学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全面掌握学科发展动向,引领学科发展方向,促进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和国际化视野的力学领域领军潜质;至少能熟练运用一门外国语撰写科技论文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

3.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三、培养方向

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动力学与控制)(080101)

1.多体系统动力学

2.振动与控制

3.非线性动力学

4.飞行器弹道/轨道/姿态的动力学与控制

5.神经动力学

固体力学(080102)

1.飞行器结构强度

2.疲劳、断裂、损伤特性及结构可靠性

3.工程损伤力学

4.塑性动力学与飞行器结构防护

5.结构动力学

6.计算固体力学

7.特殊材料及结构的力学分析

8.轻质材料与复合材料本构关系和破坏理论

9.实验固体力学

10.微纳米力学

流体力学(080103)

1.飞行器气动设计

2.分离流与旋涡运动

3.流动稳定性和湍流

4.流动控制

5.计算流体力学

6.实验流体力学

7.工业空气动力学

8.高超音速空气动力学

9.先进飞行器气动布局

10.仿生流体力学

工程力学(080104)

1.工程科学与实验测试技术

2.小样本理论与技术

3.微纳米颗粒制备与处理技术

4.空间环境对航天器的影响及防护

5.飞行器材料与结构强度

6.固体废弃物处理及其综合利用

四、培养模式及学习年限

本学科博士研究生主要按一级学科培养,鼓励开展国际联合培养,实行导师或联合导师负责制,负责制订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指导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

遵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

本学科直接攻博研究生学制为4年;其它类型博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实行弹性学习年限。

博士研究生实行学分制,在攻读学位期间,要求在申请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前,依据培养方案,获得知识和能力结构中所规定的各部分学分及总学分。

鼓励研究生从入学起就开始学位论文相关的研究工作;博士研究生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至申请学位论文答辩的时间一般不少于1年。

五、知识和能力结构

力学学科理论性和技术性强,博士研究生必须对数学、物理、力学等有广泛的知识,对自己的研究领域有全面的掌握。

博士研究生获得博士学位时,必须已经深入了解某个学科方向/研究方向的历史发展过程与学科前沿问题,具有国际化视野,具备广泛的交叉学科知识,扎实掌握力学领域的前沿知识,具备本领域领军人才的素质。

本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知识和能力结构由学位理论课程和综合实践环节两部分构成,如下表所示(按类型选择其一)。

知识和能力结构主要体现对研究生业务理论素质、科学及人文素质、实践能力素质、创新意识素质等培养要求,要取得相关学位的研究生必须按培养方案获得表中所规定的各部分学分及总学分。

博士(不含直博)学位知识和能力结构及学分要求

结构

类型

学位理论课程

综合实践环节

公共课

基础及学科理论课

跨学科课

选修课

学术报告

学术交流

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

学分

小计

≥4

≥7

≥2

≥0

1

1

1

总学分

≥16(需同时满足各类学分小计和总学分要求)

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知识和能力结构及学分要求

结构

类型

学位理论课程

综合实践环节

公共课

基础及学科

理论课

跨学科课

选修课

专业实践

学术

报告

学术

交流

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

学分

小计

≥5

≥18

≥4

≥2

≥3

1

1

1

总学分

≥38(需同时满足各类学分小计和总学分要求)

六、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博士研究生课程体系分为学位必修课(环节)和学位选修课(环节)。

1.学位必修课程(环节)

学位必修课程指获得本学科博士学位所必须修学的课程,包括:

(1)公共必修课:

包括思想政治理论、第一外国语。

(2)学科必修课:

包括基础理论课、一级学科理论课和专业课。

(3)跨学科课:

按照导师要求选修跨一级学科必修课。

学位必修环节:

专业实践(直博生)、学术交流、学术报告、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

2.学位选修课程

导师可根据博士研究生知识背景情况及课题研究需要指定选修公共课、本专业课或跨专业课。

第一外国语为非英语(德、日、法等)的博士研究生必须选修英语作为二外,若在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己修英语二外,可以免修;对缺少本学科硕士层次专业基础的跨学科博士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将2-3门本学科的硕士培养方案设置的核心课程作为选修课程,所修课程记录成绩不计入总学分。

3.课程设置(见附表)

4.学分要求

要求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依据培养方案,于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前获得知识和能力结构中所规定的各部分学分及总学分。

硕博连读研究生应同时满足学术硕士学位课程的学分要求,对硕士学术报告及硕士开题学分不做要求。

博士研究生可根据导师的安排在2年内(直博生3年内)完成课程学习。

附表1及附表2:

学位必修课程/环节设置及学分要求

七、主要培养环节及基本要求

1.制定个人培养计划

根据本学科的培养方案,在考虑博士研究生的知识结构与学位论文要求的基础上,由导师或指导小组与研究生本人共同制定博士研究生的个人培养计划。

个人培养计划分为课程学习计划和学位论文研究计划。

课程学习计划应在研究生入学后2周内制定,研究生据此计划在网上办理选课手续。

博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研究计划应在开题报告中详细描述。

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确定后不应随意变更。

2.专业实践

以研究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为目的,开展多元化实践活动,提高研究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直博研究生根据培养计划、研究兴趣,按照知识和能力结构中的规定,选择完成不少于3学分的综合实验课程或创新平台实践项目,由实验指导教师负责考核,记载成绩。

3.学术交流

以提高研究的学术水平为目的,在学科内(间),由学科或导师团队组织博士研究生对科学前沿问题进行学术讨论,拓宽研究思路,促进学科交叉,启发研究生创新思维和凝练科学问题的能力,加强学术交流能力。

根据《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院关于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基本规定》,要求博士研究生在申请论文答辩前参加不少于8次的学术交流与讨论,其中本人作报告不少于2次,提交《博士研究生学术交流记录表》、《博士研究生学术交流考核表》、本人2次报告内容和其它各次交流提纲,由导师负责考核,通过者获得1学分,由学院研究生教务审核后记载成绩。

4.学术报告

营造浓厚的学术及文化氛围是提高博士研究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措施之一,本环节以跟踪前沿、启发兴趣、拓展知识跨度和学术视野、创新思路为目的,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元化的学术交流和文化陶冶活动。

根据《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院关于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基本规定》,要求博士研究生选听本学科及跨学科学术报告总数不少于20次;提交不少于4000字的总结报告和《研究生学术活动考核表》,由导师负责考核,通过者获得1学分,由学院研究生教务审核后记载成绩。

八、学位论文及相关工作

本环节是对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所进行的全面训练,是培养研究生凝练科学问题、发挥创新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环节。

特别着眼于“继承—学术批判—创新”型研究,鼓励原始创新。

1.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

执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院关于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基本规定》。

力学学科博士学位研究生的文献阅读要结合课题研究方向和具体的研究领域进行,一般参考文献应不少于100篇,其中外文文献不少于60篇。

文献综述报告要反映国际上和中国在所研究方向的研究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

开题报告选题应属于本学科范围。

强调研究的前沿性;鼓励开展与国家重大需求有关的研究;鼓励进行多学科交叉的研究;不同类别的研究生选题类型应有所不同。

引导博士研究生选择学科前沿领域课题或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的课题,突出学位论文的创新性和先进性。

开题报告应包括:

学位论文选题依据(包括论文选题的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等);学位论文研究方案(包括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可能的创新之处);预期达到的目标、预期的研究成果;学位论文工作计划等。

规定入学后直接攻博研究生在3年内,公开招考博士研究生、硕博连读研究生和提前攻博研究生在2年内必须完成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

博士研究生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至申请学位论文答辩的时间间隔不得少于1年。

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评审由所在学院组织公开进行,评审小组成员3~5人,由学院确定。

跨学科的学位论文选题应聘请相关学科的导师参加。

评审小组应对报告人的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进行严格评审,写出评审意见。

可利用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环节进行筛选淘汰。

根据论文选题和博士研究生研究能力的要求,评审小组可做出通过开题报告、允许重新开题或终止培养(淘汰)的决定。

若重新开题,需经本人申请,导师同意,一般由原评审小组成员进行评审,评审结果报所在学院研究生教务备案。

重新开题应在半年之内完成,仍未通过者终止培养。

2.中期考查

本环节是对博士研究生继续培养资格的考核,具体依据《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院关于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基本规定》及本学科相关规定执行。

3.学位论文标准与答辩

执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位授予暂行实施细则》。

4.成果与发表论文要求

执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关于研究生申请学位发表论文的规定》。

九、终止培养

执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院关于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基本规定》。

附表1:

博士(不含直博)学位必修课程/环节设置及学分要求

课程性质

课程

代码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要求

学位必修课及环节

学位理论课程

公共课

001101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36

2

必修

001121

英语一外(博)

60

2

必修

至少1门

001133

研究生日语

90

2

001134

研究生俄语

90

2

公共课必修学分小计

≥4

基础

及学科

理论课

001201

数值分析A

48

3

必修

至少1门

001203

矩阵理论A

48

3

001205

数理统计A

48

3

001209

泛函分析

48

3

001207

最优化方法

48

3

051306

力学学科综合课(博)

48

3

必修

051399

科学写作与报告

16

1

必修

基础及学科理论课必修学分小计

≥7

跨学科课

导师指导下跨一级学科选必修课

必修

跨学科课必修学分小计

≥2

学位理论课必修学分合计

≥13

综合实践

环节

001603

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博)

1

必修

001604

学术报告(博)

1

必修

001612

学术交流

1

必修

综合实践环节必修学分合计

≥3

学位选修课

001801

英语二外

60

2

一外非英语必修

学分总计及说明

≥1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