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下初中数学教师专业素养的一点感想.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796505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6.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程改革下初中数学教师专业素养的一点感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新课程改革下初中数学教师专业素养的一点感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新课程改革下初中数学教师专业素养的一点感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新课程改革下初中数学教师专业素养的一点感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新课程改革下初中数学教师专业素养的一点感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课程改革下初中数学教师专业素养的一点感想.docx

《新课程改革下初中数学教师专业素养的一点感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改革下初中数学教师专业素养的一点感想.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课程改革下初中数学教师专业素养的一点感想.docx

新课程改革下初中数学教师专业素养的一点感想

新课程改革下初中数学教师专业素养的一点感想

汉中市实验中学黎源

一、对初中数学新课程改革体会

中学数学教材实施了全面的改革,而课程的实施是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和主要阵地是课堂教学,所以课程改革的实质为课堂教学的改革,它涉及了教师的教育观念的更新、教学方式的转变,也涉及了教育教学的管理制度以及评价制度的变革。

(一)认识新课程、新教材

教材的改革是以课程的改革为背景,课程观决定了教学观。

传统的课程认为只要教师教好课本,学生学好课本,教学就是成功的教学。

所以教师是“工程师”,学生是“机器的产品”。

新课程的基本教学模式是:

和谐、互动、探索、创新

新的课程观认为,教师、学生共同存在于课程之中,是课程参与和开发的主体,是课程的创造者,教学不再只是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更是创生和开发的过程,教学不再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机械相加,而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交往、互动,教师是学生式的老师,学生是老师式的学生,师生共同发展。

新教材的编写突出地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努力实现:

(1)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2)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3)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新教材更体现了层次性和互动性,亦即注重“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以自主探究式为主,教学方法以学法指导为主、教学情境的创设也有利于学生开展自主性学习活动,它改变了原教材中把知识切块处理,一环一巩固的繁锁的、重复的记忆型学习。

在“了解、理解、掌握、灵活运用”的知识技能目标的基础上,新增了“经历、体验、探索”这些刻画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使得学生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发展。

(二)切实落实新课改

1.形成数学观念,促进新教材的实施

新的教育观念的形成需要和教育实践紧密结合,这是—个渐进的过程,它要求人们改变对教育现象、过程和方法的认识和看法。

他是随着学生学习的不断深入而发展的。

2.学习方式的变化,确保新教材的实施

(1)设置问题,使学生通过思考而进入学习角色

问题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没有问题就不会有解释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知识,现代学习方式一方面强调通过问题来学习,把问题看作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的主线。

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这就需要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问题意识的形成和培养。

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思维,吸引学生积极动脑,主动地参与学习,同时鼓励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推理、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概括、归纳等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2)师生、生生互动,使学生充分体会学习过程的美

学习方式是学习者在学习和解决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具有个人特色的方式。

传统的学习方式是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依赖性的基础上,是单向的活动方式。

现代教学强调教学是一种多边的活动,提倡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边互动,形成一个信息交流的立体,因此,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指导者,学生是学的主体是教学过程中学习任务的承担者,是认识的主体,教师要引导学生进入学习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质疑探索的意识。

为此,教师应充分利用数学本身具有的逻辑特点,运用直观性、过程性等教学原则唤起学生的兴趣和热情,为学生提供形象直观的素材,引导学生观察、让学生充分实践、探索交流。

比如我在教学“展开与折叠”。

(三)几点做法和想法

  1、尊重学生,还学生学习的自由,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要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必须使学生对学习有兴趣。

  

(2).要使学生有兴趣,必须留给学生学习的自由。

自由活动是人发展的内在依据,学生的学习也应如此。

学生并不只受教于老师,而且自己也独立学习。

学生应当是主动的学习者。

许多教育事实也反映出,真正的学习并不是由教师传授给学生,而是出自学生本身,我们应该让学生自发地主动地学习,留给学生充分的自由,让学生自己找到并发现、纠正自己的不足。

如果我们把每种事情都教给学生或者规定他们按固定的程序完成,就会妨碍他们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发现,妨碍他们的发展。

(3).要留给学生学习的自由,必须充分尊重学生。

教师往往只根据教材内容设计教学过程,最容易忽视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实际情况。

教师凭想象充分准备一堂课,并依此设计如何去讲授,虽然可以完成教学任务,但其结果往往也只是学生被动地接受。

如果我们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课堂上交给学生恰当的主动权,情况就大不一样了。

2、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由于数学教学的本质是数学思维活动的展开,因此数学课堂上学生的主要活动是通过动脑、动手、动口参与数学思维活动。

我们不仅要鼓励学生参与,而且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才能使学生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数学活动的开放度。

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主动参与条件,提供充分的参与机会,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

(1).巧创激趣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实践证明,情心创设各种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意识倾向,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

(2).运用探究式教学,使学生主动参与。

教学中,在以教师为主导的前提下,坚持学生是探究的主体,根据教材提供的学习材料,伴随知识的发生、形成、发展的全过程进行探究活动,教师着力引导学生多思考、多探索,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品尝到自己发现的乐趣,才能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

只有达到这样的境地,才会真正实现学生的主动参与。

(3).运用变式教学,确保其参与教学活动的持续热情。

变式教学是对数学中的定理和命题进行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情形、不同背景的变式,以暴露问题的本质特征,揭示不同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的一种教学设计方法。

通过变式教学,使一题多用,多题重组,常给人以新鲜感,能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其产生主动参与的动力,保持其参与教学过程的兴趣和热情。

3、强化交流和合作,倡导开放的教学活动方式

(1).改革课堂教学的空间形式。

在教学的进行过程中,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合作与交流,这种小组的形式缩短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增强了学生间交往的机会,有利干小组内成员的交流和含作。

(2).小组学习任务的布置。

小组内的交流与合作学习主要以协同活动为中介实现的,因此我们在组织小组交流与合作学习活动中,应把需要讨论、互相启发、反复推敲的问题布置给学习小组,让小组围绕问题进行交流和合作学习。

我们不仅要指导组内交流,而且要引导组际交流;不仅要交流学习结果,更要重视交流学习方法。

比如课题学习要下达功夫上好。

(3).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训练学生的合作技能。

教育学生树立集体主义观念和互帮互助的合作意识,使每个人都能为集体目标的实现尽心尽力。

不断向学生传授合作的基本枝能,使他们学会既善于积极主动地表现自己的意见,敢于说出不问的看法,又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相互启迪,并能够综合吸收各种不同的观点,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地有针对性地予以指导,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4、适当进行数学开放题教学。

数学开放题是指条件不完备,结论不确定,解题策略多样化的题目。

由于它具有与传统封闭型题不同的特点,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有其特定功能.数学开放题教学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交流与合作的机会,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造了条件;数学开放题的教学过程是学生主动构建,积极参与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数学意识;数学开放题的教学过程也是学生探索和创造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开拓精神和创造能力。

二、教师的专业素养

教师工作的对象是学生,是具有生命活力的活生生的生命体,所以教师的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决不像医生诊断病情、对症下药,科学家一门心思搞研究,建筑师只追求桥梁的坚固和美观……那么单纯。

工作对象的特殊性决定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极其广泛,教师只有具备多方面的素质,才能适应新时期教学工作的需要。

简而言之,数学教师应最基本具备的专业素养有;1、教师职业道德,2、过硬的专业知识3、钻研教材、处理教材的能力4、能调控课堂教学5、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一)无私的爱

学生最需要教师的爱,需要与人交往,需要得到教师的尊重和理解。

教师只有懂得去爱学生,才会真正尊重学生,视学生为知己、朋友,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从而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去实实在在的关注学生的发展,敞开心扉与学生交流,了解和发现学生学习中的困难与不足,想法设法改善学生的学习,鼓励学生树立信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也只有爱,教师才会真诚的欣赏每一位学生,将赞美的语言无私的奉献给学生,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才会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将更多的目光无私的投向学习困难的儿童,并对他们实施有效地帮助,促进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从而消除教育中的歧视和不公平现象。

把爱洒向儿童的心田,让儿童沐浴在友好和谐的氛围中快乐学习。

(二)崇高的敬业精神

敬业精神是一种社会财富,是搞好工作的思想保证。

教师拥有了这种精神,才会深深的爱上教育,工作不再是一种单调重复的谋生手段,而是一种事业,一种生活方式,是自己生活中必不可缺的重要的一部分,也就有了实现自身专业发展的内部驱动力和责任感,懂得用智慧、精神、理念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将最大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时刻铭记学生的发展,志在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并不断地去钻研,通过自身的努力使自己在专业方面得到可持续发展,提升专业水平,更具能力的开展一切教育教学活动。

在平淡无奇的工作中,教师便找到了人生的乐趣,展现自我,从而实现人生抱负。

因此,敬业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原动力,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精神支柱。

(三)坚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完整的专业知识体系

在数学的地位和作用日渐突出的今天,中学数学教师基本素质的构成中,坚实的数学基础理论知识和广博的数学专业知识越来越显得重要。

因为数学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数学、研究与应用数学;所以数学教师对数学专业知识体系要有所研究。

目前,我国大部分中学数学教师都是毕业于高等师范院校的,受到过较系统的专业训练,似乎应当能够“居高临下”,即能用近代数学的体系、思想、观点来理解中学数学;然而,许多教师都觉得大学学的东西没有用,许多知识联系不上。

实际上这是缺乏两者之间衔接的研究。

通过研究,才能发现中学数学与近代数学之间的联系,明白它们之间的关系。

才能有效地指导中学生学习数学。

例如:

七年级下册第四章概率2.摸到红球的概率3.停留在黑砖上的概率九年级上册第六章频率与概率1.频率与概率

作为初中中学教师要知道教材的基本内容和初高中衔接的体系,还要明白数学的中心概念和原理(代数、函数、几何、统计学和数据分析),知道数学思维的基本步骤——审题、假设、建模、推理、结论、解释、分析。

明白计算规则、步骤、方法;不仅是规则,更是学生理解问题的途径,熟悉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清楚各部分的重点和难点。

只有这些知识体系完整,你才能游刃有余,创造性地处理中学数学知识,而不是照本宣科。

数与代数

(七年级上册)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第三章字母表示数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

(七年级下册)第一章整式的运算第六章变量之间的关系

(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实数第五章位置的确定第六章一次函数第七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八年级下册)第一章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第三章分解因式第四章分式

(九年级上册)第二章一元二次方程第五章反比例函数

(九年级下册)第二章二次函数

空间与图形

(七年级上册)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第四章平面图形及其位置关系

(七年级下册)第二章平行线与相交线第五章三角形第七章生活中的轴对称

(八年级上册)第一章勾股定理第三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第四章四边形性质探索

(八年级下册)第二章相似图形第六章证明

(一)

(九年级上册)第一章证明

(二)第三章证明(三)第四章视图与投影

(九年级下册)第一章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第三章圆

概率与统计

统计

第六章生活中的数据(七年级上册)

第三章生活中的数据(七年级下册)

第八章数据的代表(八年级上册)

第五章数据的收集与处理(八年级下册)

概率

第七章可能性(七年级上册)

第四章概率(七年级下册)

第六章频率与概率(九年级上册)

第四章统计与概率(九年级下册)

实践与探究

课题学习:

制成一个尽可能大的无盖长方体(七年级上册)

课题学习:

制作“人口图(生活中的数据(七年级下册))

课题学习:

拼图与勾股定理(勾股定理(八年级上册))

课题学习:

制作视力表(相似图形(八年级下册))

课题学习:

吸烟的危害(数据的收集与处理(八年级下册))

课题学习:

猜想、证明与拓广(证明(二、三)(九年级上册))

课题学习:

拱桥设计(二次函数(九年级下册))

课题学习:

设计庶阳棚(圆(九年级下册))

课题学习:

媒体中的数学(九年级下册)

另外,在人类历史上,数学发生和发展,是与社会政治经济、人文学科及自然科学的发展交织在一起的。

数学史就是人类文化史的一部分,数学的每一个新概念的诞生,每一个新问题的提出,每一个新思想、新方法的发现往往都伴随着一个生动精彩的历史故事,都与人们的社会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例如:

几何学来源于古代埃及土地面积的测量,三角学来源于古希腊的天文测量,勾股定理来源于中国古代测量工具———勾股的制作和在实际测量中的使用等等。

在课堂教学中,联系数学史上这些生动的故事,就能将书上干巴巴的数学内容丰满起来,才能让学生看到一片辽阔无边的数学知识的原野。

一个数学教师还要有一些理解与欣赏数学美的修养。

数学教师是数学王国的导游,引导学生学会欣赏数学美,发现数学美才能做到以美启智,以美育人。

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全面发展的内涵已由原来的知识与技能延伸到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既除了学科学习目标,还包括道德品质、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个性与情感的一般性发展目标。

同时,新课程也对教师在知识结构方面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从原来的内部知识到学科内的综合知识,再到一些跨学科的知识。

教师的思维方式要有一定的创新习惯,具备驾驽多种教学方法的能力,掌握更加先进科学的教学手段。

加之20世纪以来,可以说人类进入了“知识爆炸时代”,知识更新之快,昨天优秀的你今天有可能落伍。

诸多因素告戒我们仅凭过去的老底子是远远跟不上教育发展的形势,如果没有丰厚的文化知识储备,连自己都不懂,怎么与学生展开交流,做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因此,只有不断学习,积聚力量,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才能更好的从事教学工作。

(四)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是交流的工具,同一种思想、不同的语言表达形式会取得截然不同的效果,教师和学生的大部分交流都是通过语言这种形式完成的,可以说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是教师的看家本领之一,是一切教学活动得以有效开展的保证,准确、生动、幽默而富有启发的话语不仅是一种美的听觉享受,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开启学生的智慧,陶冶学生的情操,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听的专注,学的主动,探究的深刻。

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变课堂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教师只有努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才能使自己的教学更具吸引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数学与其它学科不同,它有自己独特的符号语言、图形语言、文字语言三种,这些语言在应用过程中有它自身的特点,作为一个数学骨干教师要应用好这些语言就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准确性:

数学是一门概念性很强的学科,在数学学科中,一就是一,二就是二,来不得半点儿含糊。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确切地使用概念,科学地进行判断,逻辑地进行推理,准确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

很多数学概念往往是一字之差,便有不同的含义。

如“数”与“数字”,“增加”与“增加到”,“数位”与“位数”,“除”与“除以”等。

数学教师的语言应“像敲钉子——声声入耳”。

2.简约性:

简约性是指教师要用言简意赅的语言来表达丰富的内容。

语言的简约性体现在提问的次数不要过于频繁。

有些教师为了体现启发式教学,就频繁地使用提问语,因而使问题难易不当,数量失控。

如频繁地使用“为什么”“怎么样”类提问,致使学生来不及思考,教学效果当然不会好;过多地使用“对不对”“是不是”等选择问句,因为太容易,学生根本用不着思考。

3.启发性:

要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关键在于启发并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因为由“生疑”到“解疑”的过程,正是发展学生思维的过程。

教师要精选带有重点、关键,学生感到困惑、易错的地方,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去启发。

这时,教师应注意开导学生的思路,切不可越俎代庖,先把结论交给学生;应鼓励学生见难解疑,思索争辩,训练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启发时教师要抓在关节处,要善于“引渡”,这样才能帮助学生达到活跃思想、开拓思路及发展思维的目的。

4.趣味性:

教学语言的对象是学生,幽默、风趣的语言才能像磁石一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缺少幽默感和教育机智,常会在师生之间筑起无法理解的高墙。

数学教师的语言如果能声情并茂、妙语连珠、妙趣横生,一定能产生很好的教学效果。

大凡有卓识的教育家、优秀的教师都积极主张教师在教学中善于运用充满趣味性的语言“激励、唤醒、鼓舞”学生,使他们感到“学习乐”而又“乐于学”。

没有幽默感的老师,是一尊雕像;没有幽默的生活,则是一潭死水。

对于枯燥的数学知识,尤其需要幽默这一润滑剂。

(五)精妙设计和真情表演

有效的教学设计是高效开展课堂教学的保证,是一堂理想课诞生的先决条件。

它凝聚着教师对教学的理解、感悟和教育的理想追求,闪烁着教师智慧的灵光,能够实现与新教学理念的高度融合,可不断丰富自己,获取旺盛的生命力。

精彩的教学设计要以先进的理念为先导,以教材为依托,全面关注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的发展搭建平台。

除此之外,教师也要具备一定的表演能力。

在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更始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合作者,是成人世界派往儿童世界的使者,就得下功夫研究儿童,放弃“师道尊严”的架子,走进儿童中间,一起学习活动,真情演绎,共享快乐,共同发展。

使教学因不在作秀而略显真实,但又不失精彩。

(六)善于归纳、研究、模型化

数学是来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的科学,它是把实际问题进行不断的模型化的学科,教师要理解知识的模型化过程,并能自觉地应用它,才能深入研究好数学,才能从更好的角度培养发展中的学生。

比如,数与数式的分类;代数式的运算与函数、方程、不等式的关系;数的开方;方程与方程组的解法;代数、几何、统计和概率的学习方法。

通过研究归纳出一般的教学原则,知识经验与规律,这是作为骨干教师必备,也是重要的专业素养之一。

有了研究意识,就有敏锐地观察现象,研究本质的意识,只要长期坚持下去,一定能出成绩。

数学的知识需要归纳总结形成一定的模式,比如函数的奇偶性与周期性经过研究得出一个性质,这些性质可以解决一些与之有关的问题,形成一定的思维模式,这有助于问题解决。

学生在这个模式的形成过程中形成研究、归纳模式的能力,这也是一种学习数学的方式,不能简单地说成应试教育的产物,只要不是教师强加的结论,是师生探究中获得的,就能体现归纳、研究的目的,也达到培养学生研究意识与提高能力的要求。

教师要把自己的研究过程转化为教育形态过程,实现教师教育研究的教育形态化。

(七)教法突出过程,体现“再创造”,有良好的数学教学思维

作为教师一定有自己的教学特色,但不论如何教,都必须突出数学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尽可能让学生经历“再创造”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体验、感悟。

要实现这个过程必须有良好的数学教学思维,数学教学思维是数学教师对数学教学活动(过程)的内在理性认识,是数学教师和数学教学对象(学生)、数学教学内容、数学教学环境等交互作用的内在理性活动,是数学教师把数学知识转换为教育形态的意识与能力,它着重于满足学生需求的数学的思维,注意培养学生鲜明的个性、独立的人格和创造的活力等重要方面。

怎样提高数学教学思维呢?

首先要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理性认识。

众所周知,在数学教育领域中存在众多不同的口号,如60年代的“新教运动”,70年代的“四到基础”,80年代的“问题解决”,现在的“大众数学”和“数学教育现代化”,还有“建构主义”理论,“人本主义”理论,“主体教育”理论等等这些都要自己作理性的思考,不能人云亦云,要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学生的需要做恰当的取舍,要从数学教育哲学的高度处理好“数学方面”和“教育方面”的矛盾,处理的依据要结合新课程理念,数学教育的目的,学生的终身发展。

其次,勇于探索实践,不断总结经验,数学教师的数学思维能力与数学研究能力之间相互提高、密不可分。

作为教师不仅要关注宏观研究,数学教育的一般理论,课程整体设计,更要重视数学教学的微观研究,这不是一堂课的设计,一类题的求解,而是在理论指导下的微观调查,微观实验,进行个案研究,调查式实验也要精心设计,才会有科学根据,具有说服力,通过实验使数学教师的教学思维能力不断提高。

(八)合理决策和经常反思

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份建议中提到:

每位教师每小时做出30个与工作有关的重大决定,在有25-40名学生的班上,教师与学生之间每日交往1500次。

这一结果充分说明学校生活千变万化,教师每时每刻都会遇到意想不到的挑战,需要在复杂不定的情况下做出决策的能力,在教学工作中就像其它专业领域一样至关重要,困难重重而且颇具挑战性。

因此,发展做出决策能力也是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应得到大家的重视。

教育家赞可夫说:

“没有个人的思考,没有对自己的经验的寻根究底精神,提高教学水平是不可思议的。

”教师若经常反思、记录点滴成功的经验,日积月累,就会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经验和教学个性;记录失误,吸取教训,方可“吃一堑,长一智”,变教训为经验。

久而久之,反思就会成为教师的一种自我意识,必将能够有效地监控、调节教师的教学活动,从而形成教师自我完善的内在机制。

(九)精确的评价

在教学工作中,评价是教师经常性的工作,有教师的自我评价,对学生和学生学习的评价以及其它评价。

教师的自我评价是教师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提高自己的有效办法,有助于教师提高自我评价能力,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通过对学生及学生学习的评价,不但可以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而且有助于教师改善教学状况,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正如高尔基所说:

“一个孩子你说他好,他就好了。

”多说几句鼓励孩子的话,它就会产生无穷的智慧和力量,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由此看来,评价的作用无庸质疑,教师定要学会评价,用先进的评价理念,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及时发现学生发展中的需要,激发其内在发展的动力,促进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

(十)丰富的想象力

教学工作不但是一种技巧,更是一门艺术,需要教师具有敏锐的感受力和超强的想象力。

这样则更有利于发现学生的天赋,挖掘学生的潜能,感染学生创造性的学习,孕育创新意识,最终成为创新人才。

爱因斯坦认为,想象比知识更重要。

富有想象力的教师会根据学生的情况设计出良好的教学方案,创造性的开展工作,解放学生的头脑,鼓励学生想象,做自己喜欢的事,思考和探索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让每一个学生形成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学生的潜能得以最大限度的绽放,个性得到张扬,课堂也因此充满生机和活力。

教师若有一颗艺术之心,就会成为教育界的艺术家。

2008年8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