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制度.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795532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制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管理制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管理制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管理制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管理制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管理制度.docx

《管理制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制度.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管理制度.docx

管理制度

 

管理制度汇编

 

编号:

FD-JS-001

 

编制:

日期:

审核:

日期:

批准:

日期:

 

目录

1.产品图样及技术文件管理办法

2.培训管理制度

3.仓库管理制度

4.设备管理制度

5.现场管理制度

6.标识标签管理办法

7.采购合同管理制度

8.采购物资分类规定

 

产品图样及技术文件管理办法

本办法对企业机械产品图样及设计文件的入库、保管、复制、分发、使用及处理作出规定。

适用于产品图样及设计文件的管理,由技术部组织实施。

1产品图样及设计文件管理范围及原则

1.1产品图样包含各种机械产品的产品\部件、分部件、零件的全套图样,都在集中管理范围之内。

1.2文件包含各种机械产品的常用技术文件,有:

鉴定或验收文件、文件目录、图样目录、明细表、通(借)用件汇总表、外购件汇总表、标准件汇总表、技术条件、产品标准表、使用说明书、合格证、质量证明书、装箱单。

上述文件都在集中管理范围之内。

1.3保密级的产品图样及设计文件应按有关保密规定管理。

2技术文件的入库及保管

2.1底图、底稿应经整理后入库,清晰、无破损、无水迹、污迹、皱摺及折叠印,标题栏填写完整,签署齐全,按产品、部件明细表或目录成套入库,一般不出借,必须出借时应按规定办手续。

2.2底图、底稿入库应按规定填写入库单,经检查核对签收,登记建台帐,并维持帐物一致。

2.3重新复制技术文件,因破损或遗失者应按规定审核同意后才可复制,需经技术人员校核后方可入库使用,在被替代的旧文件上应加盖“作废”印章,另外存放。

2.4库房内应保持清洁、通风,应有防盗、防火、防晒、防蛀、防鼠、防尘、防潮等设施。

3生产用的复印图、复印稿,应按分发范围与分发定额规定进行发放,并标明发给部门的名称或代号和发放日期,指定专人签收。

外协件用的复印图、复印稿应由生产或采购部门办理申请复制手续。

4.复印图、复印稿的管理和使用

4.1各部门管理和使用复印图、复印稿应规定验收、登记、建台账、整理、装订、出借、保管的职责、以及改图、更换、遗失补图等工作,复印图、复印稿应存放于橱柜内,排列整齐,标志明显,取用方便,定期清点,保持账物一致。

4.2发放新的复印图、复印稿时,应签收记录,同时收回更改前的旧复印图、旧复印稿,予以注销。

如涉及产品台份划分或借用关系,旧复印图、复印稿还需使用时,应规定限期收回。

4.3保管的复印图、复印稿借出时,应用借图凭证或借用手续,如期收回,检查有无破损或沾污,有需要时可办理复制更换手续,以旧换新,如发现复印图、复印稿使用中遗失,应追究遗失者责任,由保管人员代办申请复印手续,经审批后,才能补图、补稿。

5.废图和废稿的处理

5.1企业定期清理库存底图、底稿,对已淘汰产品、不再使用的通用零部件的底图、底稿,经申请、鉴定、批准报废后,才能销毁与注销。

5.2所有已经批准报废的复印图、复印稿,应在标题栏盖“作废”章后,才能销毁或利用。

 

培训管理制度

本制度规定企业干部和职工的培训管理办法,对中层干部、技术人员以及新工人与徒工和换岗人员的培训作出业务规定,适用于有关人员的培训工作,均由综合部统一管理。

1培训的原则

1.1以岗位职务培训和业余时间培训为主要方式。

1.2以提高职工的工作能力为重点目标,提倡学用结合,按需施教。

1.3以提高职工技术素质为目标,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

1.4培训中严格考核,学习成绩与工作实绩,均作为职工使用、聘任、提薪的重要依据。

2对中层干部的培训要求与管理

2.1培训要求:

在职中层干部年龄45岁以下,达不到高中或中专文化程度,要限期培训提高;一般应坚持先培训后任用的原则,文化程度与技术业务水平达不到要求的,不能聘任为中层干部。

2.2对中层干部的培训,可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如岗位职务培训、脱产短期培训、送去大中专院校进修等。

2.3对中层干部的培训经费,凡经组织推荐、选送参加培训进修的应按规定给予报销。

3对技术人员的培训要求与管理

3.1培训要求:

对质量、营销、采购、工艺、设计等各类技术人员,为接受新知识教育而更新知识,应进行继续工程教育。

3.2对技术人员的继续工程教育,应建立在长远结合、学科配套、自学为主的基础上。

初级技术人员以自学为主,学习内容根据业务范围自行选定,利用业余时间安排自学,并指定培训指导人员定期考核。

3.3综合部每年应制定培训计划,组织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工程活动与考评,安排有关费用。

4对新工人、徒工与换岗人员的培训要求与管理

4.1培训要求:

凡分配到公司的新工人及学徒工或聘用的大中专毕业生、换岗人员均必须接受进入企业的培训,进行安全教育、劳动纪律与有关法规教育和质量意识教育,应规定不得少于一定学时的学习时间。

合同或固定工未经技校或职业教育的,除接受上述教育外,还要经培训、考试、试用劳动合格,发给“岗位培训合格证”者可以合同聘用。

不合格未取证者不能分配到技术岗位工作。

4.2综合部负责组织对徒工、实习与代培人员的培训,与劳动工资部门共同组织对学徒工的转正定级、考核工作,有关的部门和技术质量部应负责配合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主人翁态度、安全、劳动纪律、质量意识教育。

5培训管理

年培训计划,内容规定培训的科目与课题,参加培训的对象人员、培训方式、时间安排等发给各有关部门,然后分别按中层干部、技术人员、生产工人组织落实培训措施。

综合部应建立培训档案,对培训计划、教材讲义、考试试卷、实习记录、发给证书的底稿、妥善保管,培训记录类资料保存期为三年,到期后由主管领导审批后才能销毁。

 

仓库管理制度

本制度对企业采购与使用物资的入库验收、帐册管理、物资的保管和保养、物资的出库、清库盘点与盈亏处理等管理业务作出规定,适用于企业内各种仓库。

1物资的入库与验收

1.1物资到库,保管员在判明是本库应保管的物资后,根据有关单据查点登记,存放于待检区,妥善保管。

1.2进库物资必须经验收合格后方可入库。

1.3质量验收,由专职质检人员按供方提供的质量证明书等技术文件负责验收,或按本厂的检验规范进行检验,确认质量合格后填写检验单并盖章。

1.4数量验收,由仓库保管员按入库验收单逐项核对,并通过检斤、检尺,确认物资的品名、规格、材质和数量无误后,才能验收入库。

1.5在物资验收过程中,若发现供方出具的技术证件与实物检验不符时,由质量检验员提出物资检验报告及判定不合格,确定不合格原因,交订货部门作为向供方提出索赔的依据,必要时配合订货部门一同处理。

1.6对经检验质量不合格或数量不符的物资,应放置到待处理区妥善保管,等待处理。

1.7仓库保管员对入库物资都要做好到货记录,以备查对。

2帐册管理

2.1仓库的材料帐,必须按规定项目认真填写,做到日清月结,凭单入帐不跨日,不准无据调帐。

2.2库存物资每月盘点一次,发现盈亏应分析原因,明确责任,并填写盈亏单,经分管企业领导审批后进行帐面调整。

3物资保管与保养

3.1根据物资的类别、形状特点分类存放,并按物资保管技术要求进行加垫、通风、清洗、干燥涂油或重新包装。

3.2对有存贮期限的物资(如橡胶密封件等)应利用卡片(或包装物、合格证)标识出其有效期、生产日期、易发生变化的化学物理特性等。

3.3对长期保存的物资和有存贮期限的物资应定期进行检查(每半年检查一次),并作好检查记录。

3.4露天存放的大宗物资要堆放整齐,标志明显。

应有标牌写明品名、规格和材质。

3.5易燃、易爆及有毒物品,必须放在专用仓库保管。

4物资出库

4.1仓库应根据批准的用料计划凭领料单发料,计划外用料应有经核批后的领料单,才能发料。

4.2发料时,应按物资先进库的先发的原则,对有保管期限要求的物资,应在限期内发完。

确实车间不需用而有剩余时,要及时通知有关人员,予以处理。

4.3超定额领料时,由车间填写超定额领料单,经有关部门审批后才可发料。

4.4调出物资出公司,凭提货单出库。

5检查与考核

5.1生产部每月对仓库的帐、卡、物、资金进行检查,对库容库貌及各种物品的摆放进行检查,对物资的保管与保养是否妥善进行检查。

5.2对物资入库是否经过验收进行考核,查对进库物资记录的正确性。

对出库物资是否有多发、错发问题。

5.3对因保管不善,责任心不强造成物资损坏或丢失的责任者,进行考核并给予必要的批评或处罚。

 

设备管理制度

1.操作工人必须了解设备的性能与结构,使用与维护,不得野蛮操作。

2.公用设备的使用者,应熟悉设备的结构、性能。

3.操作工必须爱护工具、设备的附件,不得遗失。

4.维修工必须做好设备维修记录,定期上交主管部门。

5.新工人上岗前必须经过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

6.设备的三级保养

A、保养:

班前、班后由操作工人认真检查设备,擦拭各个部位及加注润滑油,使设备经常保持整齐、清洁、润滑、安全。

班中设备发生故障,应及时给予排除,并认真做好记录。

B、一级保养:

以操作工人为主,维修工人为辅,按计划对设备进行局部拆卸和检查,清洗规定的部位,疏通油路、管道,更换或清洗油线、油毡、滤油器,调整设备各部位配合间隙,进紧固设备各个部位,做好清洗换油工作。

C、二级保养:

以维修工人为主进行,列入设备的检修计划,对设备进行部分解体检查和修理,更换或修复磨损件,清洗、换油、检查修理电气部分,使设备技术状况全面达到设备完好标准的要求。

7.实行“三级保养制”必须使操作工人对设备做到“三好”、“四会”。

“三好”的内容:

(1)管好:

自觉遵守定人、定机制度,凭操作证使用设备,管好工具、附件、不丢失、不损坏,放置整齐,安全防护装置齐全、好用,线路、管道完整。

(2)用好:

设备不带病运转,不超负荷使用,不大机小用,不精机粗用。

遵守操作规程和维护保养规程,不在设备运动中进行装卸工作和变速。

细心爱护设备,防止事故发生。

(3)修好:

按计划检修时间停机修理。

参加设备的二级保养和大修完工后验收试车工作。

“四好”的内容:

(1)会使用:

熟悉设备结构,掌握设备的技术性能和操作方法,懂得加工工艺,合理选择设备功能(如切削用量等),正确地使用设备。

(2)会保养:

正确地按润滑图表规定加油、换油,保持油路畅通,保持油线、油毡、滤油器清洁。

认真清扫,保持设备内外清洁、无油垢、无赃物,漆见本色铁见光,按规定进行一级保养工作。

(3)会检查:

了解设备精度标准,会检查与加工工艺有关的精度、检验项目,并能进行适当调整。

会检查安全防护和保险装置。

(4)会排除故障:

能通过不正常的声音、温度和远转情况发现设备的异常状态,并能指定异常状态的部位和原因,及时采取措施,排除故障。

参加设备事故分析,明确事故原因,吸取教训,做好预防措施。

8.设备发生事故后,应立即报主管部门,一般事故,车间必须在二日内填写设备事故报告单上交主管部门。

设备发生重大事故,车间必须在24小时内报告主管部门,并请主管部门派人参加事故分析,15天内写出书面报告并附事故现场照片连同“设备事故报告单”呈主管部门。

9.编制年、季、月设备清洗、换油计划。

每班次操作工都必须对设备进行加油。

10.新设备投入使用前必须由工艺部组织验收、安装、调试及办理移交手续后方可。

11.设备的大修工作由生产部负责。

 

现场管理制度

现场管理是企业内部各项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基础。

为进一步优化现场管理,特作如下规定:

1.工作环境明朗舒适,墙壁清洁,地面干净,光线充足。

2.生产场地走道通畅,标志明显,各种设备工件、工位器具、工具箱按指定地点摆放整齐。

3.严格劳动纪律,缺勤人员按规定办理请假手续,无迟到早退现象、上班时工人串岗、干私活等违纪现象。

4.形成良好的生产秩序,职工进入车间按规定穿戴好劳动保护用品,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和劳动纪律,按工艺进行生产。

5.在生产过程中按指定的工位器具摆放成品、半成品,做到轻拿轻放,定位合理,不磕不碰,保证零部件质量,减轻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益,保证安全、文明生产。

6.工具箱做到内外清洁,摆放整齐,对号入座,办量分离,量具有盒,开箱知数,帐物相符,并应遵循“上轻下重、中间放常用”的原则摆放物品。

7.机床设备有良好的安全防护装置,设备油漆完整光滑、无油垢,设备的精度和性能保持良好。

8.生产工艺图纸保持整洁完好,按指定地点放。

9.进行操作时要按工艺要求操作,保证产品质量。

10.各种加工废屑,按类收集,送指定地点存放。

11.每次作业后一小扫,班后一清扫,一周一大扫,保持生产场地清洁。

12.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品,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进行,要做到隔离堆放,保证生产作业区整洁。

13.认真填写各项记录,确保清洁、完整。

 

标识标签管理办法

本办法对企业生产过程各阶段检验和试验用标识标签作出规定,控制产品质量状态和可追溯性,保证只有合格的产品才能转序、出公司。

对标识标签的制备、发放、登记、记录、回收、归档、使用等作出业务规定,也适用于生产采购物资进公司全过程中检验和试验状态的控制。

1标识标签的分类

1.1标识包括合格品、不合格品、待处理品、返修品所用的标识标签,以及检验员印章。

1.2合格标识有粘贴、悬挂式标签,以及检验员印章标识。

不合格品标识有粘贴、悬挂式标签,并在不合格标签的处理栏中可标出返工、返修、报废标识。

待检标识分为二种:

用于固定在待检区的固定式标识;用于临时确定待检区的移动式标识。

对于代用和让步处理的标识,均采用合格标签上加盖“代用”印章或“紧急放行”印章标识。

2标识标签的制备与管理

2.1采购部负责外购件材料和外购件、元器件所用标识标签的制备、发放、登记、记录。

2.2生产部门及各车间,在采购的、外协的以及各工序加工完成之后,应将未经检验的产品移入指定的或临时的待检区,并负责“待检标识”的管理、使用、对已经检验和试验的标识标签有保护责任。

2.3技术部负责所用标识标签的制备、发放、登记、记录,以及使用管理。

3标识标签的使用范围和方法

3.1库存物资的标识管理

库存材料,有色金属材料及生产用辅料应按件(捆、袋、包、垛)采用涂色、悬挂、粘贴式标识标签。

库存外购元器件可用标识标签或生产厂家的产品铭牌、合格证并注明进库日期进行标识。

库存外协零部件要用标签进行标识,内容应包含名称、规格、型号、生产厂家、进库日期。

3.2生产过程的标识管理

半成品制作完工后,分产品用标牌划区摆放,进检验员检验合格,给予标识标签后,才能转序。

检验为不合格品标识不合格标签。

返修品经返修复检合格后才能用合格品标签标识。

标出不合格标识的产品应根据《不合格品控制程序》进行处置、转移。

需要作为代用处理或作为让步处理的产品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办理,检验人员应对其标出“代用”、“紧急放行”标识,方可转序、入库。

3.3检验和试验状态的标识管理。

产品成品在最终检验和检验合格后,由质管人员签发合格证,作为标识标签,挂在产品上。

检验人员使用标识标签时应粘贴可靠、印刷清晰、悬挂牢靠。

对于发现无标识(除成批单件不标识外)或标识不清的产品,如出现漏检或其它因素时,应由发现人及时通知综合部,立即对所发现的产品进行相应的检验,标出相应标识。

企业全体人员必须对检验和试验状态标识注意保护,不得随意涂改、移动、拆除等,一经调查发现有此行为的人员,将按有关规章制度追究一定的责任。

企业的产品标识标签,经领导批准决定需要更改、废除时,由技术部统一销毁。

 

采购合同管理制度

本制度规定企业采购物资、生产协作订货等采购合同的管理方法,对采购计划、订货合同管理、选择合格供方、质量管理保证和验证方法协议管理、合同变更与争端处理等作出规定。

1采购计划

1.1采购物资计划由采购部门归口编制,并负责原材料、辅助材料、辅助各种外购工、夹、刃具及计量器具、产品零件外协、外购、机床与动力设备备件、热工仪表采购合同的管理。

1.2采购计划编制的内容与要求。

采购物资的质量、数量、品种、规格、精度必须满足生产要求、物资需要量和选定的供方能适应降低成本、降低消耗和提高材料利用率的要求。

1.3对签订的采购合同的主要物资采购文件,应进行抽查与复查,得出准确性与完善性方面的评论。

2订货合同管理

2.1规定合同审批的程序,确定合同保管的部门与人员,归档管理的要求等。

2.2对已订货合同应按规定对供方进行监督管理,主要由签订合同代表定期联系了解与派人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2.3有关企业生产全局的重要合同,根据企业领导要求,供应科应按期复核检查,提出对有关部门人员的要求。

3选择合格供方

3.1有关部门应提出待选供方的名单和要求,了解供方的产品、企业、占有市场份额的情况。

3.2按规定程序选择供方,进行资格审查和认证,组织评价供方质量保证能力。

3.3对供方提出关于提供产品样品的要求,并确定样品验证的部门或单位。

3.4必须在合同供方企业名单内选择订货合同对象。

3.5紧急采购情况下,在没有质量保证协议时,应由需方进货检验或生产现场筛选检验,作为控制质量的办法。

3.6非重要性物资的零星采购,可以在供方企业名单之外,进行市场采购。

4质量保证和验证方法协议管理

4.1规定采用质量保证和产品质量验证的方法,由供需双方按研究规定实施。

可选用供方的质量体系出具的证明文件,可实施需方要求的正式质量认证机构的证明文件,在没有质量保证协议时,应由需方进货检验或生产现场筛选检验作为控制质量的方法。

4.2总经理参与涉及有严格质量保证要求的合同的签订、审批和执行过程中的检查。

5合同变更与争端处理

5.1在合同订立以后,未完全履行之前,供需双方提出增加、减少、修改原订条款,或在有效期满之前,要求提前终止合同。

5.2提议的要求:

应提出要求变更或解除合同的理由,并建议变更后拟改动的条款内容,明确因合同变更和解除所造成损失的责任,要求对方答复变更或解除合同的期限等。

5.3答复的要求:

答复方应明确提出对方的提议给予同意或拒绝,也可提出新的建议。

5.4合同的变更与解除,都必须办理书面手续。

5.5合同纠纷的处理。

由合同双方代表人员,在自愿、互谅的基础上,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依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弄清事实,风情是非,明确责任,双方意见一致,协议解决;双方意见不尽一致,可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说服教育之后,调解解决、或邀请无直接利害关系的第三者依法调节,作出具有一定约束力的裁决。

上述协议、调解、仲裁均失败,合同当事人可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人民法院通过行使审判权给予法律保护。

 

采购物资分类规定

本规定对采购物资,按对产品质量影响程序进行分类,并对有关的原材料、外购件、外协件的采购及贮存实行分类管理,确保各类物资处于相应的受控状态,以保证出产的产品质量稳定,适用于企业各种产品的需要。

1物资分类原则与范围

1.1物资按对产品质量影响程度分为A、B、C类,

A类:

直接影响最终产品主要性能的物资;

B类:

直接影响加工质量的物资;

C类:

对最终产品质量无直接影响。

1.2分类范围

A类:

直接影响最终产品主要性能的、外购物资有具有操作安全影响的配套仪器仪表,有可靠性要求的高质量配套部件、需用的特殊材料等;

B类:

直接影响加工质量的物资有各类原材料、外购件、外协件和各类加工设备维修用关键配件、配套件、刀具和辅助材料等;

C类:

此类物资有各类标准件、粘贴件、包装材料和辅助工具等。

2采购物资分类的管理

2.1技术部应制订本企业产品所需外购原材料、外购件和外协件的物资分类明细表,分发采购部。

2.2采购部应按提供的物资分类明细表,组织采购与贮存。

2.3采购部应按提供的物资分类明细表,组织外协加工与保管使用。

采购物资分类表

A类

B类

C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