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专题复习微练习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792616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49.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专题复习微练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三历史专题复习微练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三历史专题复习微练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三历史专题复习微练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三历史专题复习微练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专题复习微练习题.docx

《高三历史专题复习微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专题复习微练习题.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历史专题复习微练习题.docx

高三历史专题复习微练习题

专题微练11 二战后世界文明的演变与发展——两种社会制度的共存竞争与国际政治、

经济局势的演变

时间:

45分钟 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8·山东潍坊高三下期高考模拟训练)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向国会两院联席会议宣读了一份咨文,他认为在世界上任何地区发生社会主义革命都会威胁美国的安全。

对此美国必须提供援助,并认为这是美国的伟大责任,随即向希腊和土耳其两国提供了4亿美元的援助。

对此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是两极对峙格局下大国关系的体现

B.意味着美苏“大国合作”政策的终结

C.体现了美国的霸权主义野心

D.成为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的主要因素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战后的世界格局。

解答此题可用排除法,依据所学,两极格局的最终形成是1955年华约的建立,故A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题干标志冷战开始,B项正确;题干是杜鲁门主义,实质是遏制苏联,称霸全球,C项正确;美苏冷战对世界和平有一定的威胁,D项正确。

答案 A

2.(2018·天津红桥区重点中学高三下期八校联考文综)以下是美国和捷克斯洛伐克分别于1947年和1949年以马歇尔计划(MarshallPlan)为对象创作的漫画(注:

图一人物身上的文字是Europe,绳子上写着MarshallPlan;图二人物手中和墙上挂着的绳圈上分别写着法国、德国等国家名称)。

下列对漫画解读正确的是(  )

A.马歇尔计划主要目的是帮助欧洲经济复兴

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导致了东、西欧对立的加剧

C.马歇尔计划的推行促使了社会主义阵营矛盾的加剧

D.马歇尔计划的实行加强了美国对欧洲的控制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观察图片,提炼有效信息及比较分析归纳的能力。

解题的关键是对两幅图画的解读,图一是站在美国的立场上画的,由“人物身上的文字是Europe,绳子上写着MarshallPlan”,可知要表达的意思是:

美国认为马歇尔计划是帮助欧洲经济复兴的计划,对欧洲是有好处的;图二是站在捷克斯洛伐克的立场上画的,由“人物手中和墙上挂着的绳圈上分别写着法国、德国等国家名称”再结合图上所画的绳圈上还捆着一条枪,可以看出要表达的意思是:

认为马歇尔计划是通过援助实现对欧洲国家的控制,综合分析可知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导致了东西欧对立的加剧,B项符合题意,A、D两项仅反映了其中一个漫画的主旨,C项“社会主义阵营”的表述不合题意,排除A、C、D。

故选B。

答案 B

3.(2018·四川绵阳高三第三次诊断考文综)下图所示局面的出现(  )

A.标志冷战在亚洲全面展开

B.朝鲜半岛政治分裂的开始

C.美苏两极格局的最终确立

D.使两国对峙格局固定下来

解析 依据“1953年形成的军事停火线”可得出冷战在亚洲已经全面展开,其开始的标志是朝鲜战争的爆发,故A项排除;朝鲜半岛政治分裂的开始是在二战结束后,在时间上不合题意,故B项排除;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成立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的最终确立,故C项排除;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朝鲜战争的爆发且停战,使朝鲜半岛的对峙格局固定下来,故D项正确。

答案 D

4.(2018·安徽安庆市重点中学高三下期模拟文综)“虽然欧盟的‘民主赤字’为人诟病,欧盟还是以‘暗度陈仓’的方式继续排斥代议机构对欧盟政策制定的监控:

一方面,在‘欧洲制宪会议’之后,欧洲议会的法律地位得到加强;另一方面,在现实的政策制定过程中,欧洲议会被边缘化的现实却没有改观”。

上述现象表明(  )

A.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

B.欧洲政治一体化受阻

C.欧洲民主进程放慢

D.欧洲经济形势不乐观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材料“欧盟的‘民主赤字’为人诟病”可知,“加快”表述错误,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欧洲议会被边缘化的现实却没有改观”可知,欧洲政治一体化受阻,故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提到“民主进程”,故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提到“经济形势”,故D项错误。

答案 B

5.(2018·四川绵阳高三第三次诊断考文综)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联邦德国主动发展同苏联、东欧国家的关系,实行以“缓和、均势与联盟”为基础的新东方政策。

这反映了当时的德国(  )

A.经济发展后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B.欧共体成立后推动北约东扩

C.拉拢东欧国家以实现国家统一

D.世界多极化趋势下政策调整

解析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69年勃兰特出任总理,放弃哈尔斯坦主义,正式推行新东方政策,改善与苏联和东欧各国的关系,承认民主德国是独立的主权国家并愿意实现两国关系的正常化。

新东方政策反映联邦德国在国际形势缓和和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摆脱美国的控制,谋求独立的外交,提高国际地位的倾向,故D项符合题意;经济发展后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是日本,故A项排除;题干中仅仅阐释了德国,而没有涉及到欧共体,故B项排除;拉拢的表述不合史实与题意,故C项排除。

答案 D

6.(2018·东北三校哈尔滨师大附中等高三第一次联合模拟)1961年铁托在一次会议上发言:

“当我们走上独立的道路而不同两个对立阵营的国家集团结盟的时候,当我们反对分裂世界的政策和拒绝这个政策所带来的一切时,我们选择了一条艰苦的道路。

”这条艰苦的道路(  )

A.动摇了美国的世界霸权地位

B.形成了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

C.获得了中国政府的支持援助

D.冲击了由超级大国决定世界事务的局面

解析 由“当我们走上独立的道路而不同两个对立阵营的国家集团结盟的时候,当我们反对分裂世界的政策和拒绝这个政策所带来的一切时,我们选择了一条艰苦的道路”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个道路是独立、自主、非集团化,开展不结盟运动。

A项错误,不结盟运动只能是冲击不可能动摇美国的世界霸权地位;B项错误,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是其追求的目标,还没实现;C项错误,当时中国没参加不结盟运动;D项正确,不结盟运动作为一股新兴的力量冲击了两极格局的局面,故本题答案选D项。

答案 D

7.(2018·湖南长沙高三模拟)戈尔巴乔夫在《对过去和未来的思考》中说:

“他是改革的先驱者。

他第一个推动了改革进程。

他留下的主要东西就是使斯大林主义失掉了声誉……这是改革得以开始的前提和条件之一。

”戈尔巴乔夫的这一评价(  )

A.充分肯定了勃列日涅夫改革

B.客观评价了赫鲁晓夫改革

C.全盘否定了斯大林历史功绩

D.是对自身改革深刻的反思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结合所学,赫鲁晓夫改革揭开了苏联改革的序幕,所以由材料“他是改革的先驱者。

他第一个推动了改革进程。

他留下的主要东西就是使斯大林主义失掉了声誉”可以判断是评论赫鲁晓夫改革,故选B。

材料不符合勃列日涅夫改革的特征,排除A;材料也没有全盘否定斯大林的历史功绩,排除C;由“他”字,可见不是对自身改革深刻的反思,排除D。

故选B。

答案 B

8.(2018·黑龙江哈尔滨高三模拟)上图为德国杂志的一幅漫画《马克的葬礼》:

有人献花、有人心事重重、有人无可奈何、也有人悲痛欲绝……对漫画解读不正确的是(  )

A.漫画反映了东德人对自己被并入西德的担忧

B.漫画反映了德国马克将退出流通领域的事实

C.漫画反映了德国人怀念德国马克的真实心态

D.漫画反映了德国面临经济区域化发展的选择

解析 漫画《马克的葬礼》出现的历史背景是:

随着欧盟一体化程度加强,欧盟诞生了单一的货币——欧元,德国货币马克即将退出流通领域。

这幅漫画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德国人怀念德国马克的真实心态。

A项不符合史实,故选A。

答案 A

9.(2018·山东滨州高三模拟)下图是一位同学上课时所记的部分笔记,笔记内容所反映的组织是(  )

A.世界银行B.欧洲联盟

C.关贸总协定D.北美自由贸易区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南北合作,大国主导,减免关税的不同步性战略属于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显著特征,所以笔记内容所反映的组织就是北美自由贸易区。

故D项正确。

答案 D

10.(2018·吉林省吉林市普通中学高三第三次调研文综)英国历史学家阿德诺·汤因比认为,未来的人类只有走向一个“世界国家”,才能避免民族国家的狭隘,以及为追求狭隘国家利益而带来的冲突和灭亡。

该观点对世界现代化进程具有指导作用体现在(  )

A.现代化就是欧洲化、西方化过程

B.现代化进程是各国各地区之间的竞争

C.通往现代化的过程中应该抛弃本国传统

D.要做到本国利益与世界利益互相协调

解析 现代化是欧洲化、西方化的表述肯定了西方在近代的领先地位,但是现代化不能等同于西方化,故A项错误;现代化进程既有竞争也有合作,表述过于片面,故B项错误;现代化进程不应完全抛弃本国传统,丧失本民族特色,对待传统应批判继承,故C项错误;从“未来的人类只有走向一个‘世界国家’,才能避免民族国家的狭隘,以及为追求狭隘国家利益而带来的冲突和灭亡”可知,现代化进程应避免狭隘民族国家,应使本国利益与世界利益一致,维护世界各国协调发展,故D项正确。

答案 D

11.(2018·湖南省益阳市高三调研文综)微电子技术是随着集成电路,尤其是超大型规模集成电路发展起来的一门新技术。

2000年以来微电子技术迅猛发展。

下列图片是微电子技术在生产生活中的体现。

微电子技术所导致的经济发展趋势必然是(  )

A.第一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体产业

B.第二产业追平第一产业

C.第三产业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

D.第三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解析 第一产业是农业,而微电子技术是高新科技产业,属于第三产业,故A项错误;第二产业指的是工业,故B项错误;第一产业才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故C项错误;结合现实生活可知微电子技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而其发展趋势必然是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故D项正确。

答案 D

12.(2018·北京市石景山区高三一模)法国艺术评论家丹纳说:

“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属的时代精神和风俗概况。

”《格尔尼卡》是毕加索的名画(下图),它所反映的时代对应的是(  )

A.18世纪末19世纪初

B.19世纪中期

C.19世纪末20世纪初

D.20世纪30年代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毕加索的作品,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

联系所学,毕加索的《格尔尼卡》描述的是1937年德国法西斯空军轰炸西班牙北部重镇的情形,所以其反映的是时间是20世纪30年代,符合题意的是D项,排除A、B、C三项。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6分,第14题26分,共52分)

13.(2018·湖南省岳阳市高三教学质检文综)理解历史上国家之间的冲突与妥协,对考察当代全球行为体之间的关系有借鉴意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马歇尔计划:

从提出到实施》大事记

1947年6月5日马歇尔提出援助欧洲的经济计划。

6月底7月初 英、法、苏三国商讨参加马歇尔计划事宜。

苏联提出援助应建立在各国分别提出要求的基础上,反对联合的欧洲援助计划。

英法不同意。

苏联退出会议。

7月9日 斯大林训斥热衷于参与马歇尔计划的捷克斯洛伐克和波兰领导人,要求他们必须接受苏联的主张。

8月 苏联与六个东欧国家签订双边贸易协定。

9月 共产党情报局正式建立。

1948年 马歇尔计划正式实施。

规定:

运往西欧的美国过剩农产品在原销售价上追加不低于50%的利润。

英国为接受援助与美国签订双边协定。

之后,有英国议员强烈要求政府取消那些可能使英联邦蒙受损失的条件。

——根据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第七卷)》等编制

材料二 美国和苏联之间的对峙是为了争夺霸权,每一方都认为对方威胁到己方。

西方盟国以条约组织包围了苏联阵营;苏联则迂回到西方的背后,培养革命的盟友。

苏联领导人忽而表现为防御性的焦虑,忽而流露出攻击性的霸气。

赫鲁晓夫时不时威胁发动核战以恫吓世界,旨在吓阻西方的入侵。

其中一次的危机就是古巴导弹危机,但是危机最后双方都各退一步。

——ks5u美]菲利普·费尔《世界:

一部历史》

材料三 随着超级大国竞争的结束,中国重新确定自己在世界事务中的目标之一是:

恢复它在19世纪丧失的作为东亚霸权国家的历史地位。

——某西方学者观点

(1)欧美国家围绕“马歇尔计划”产生了诸多矛盾。

根据材料一,指出其中的两对矛盾及其焦点问题。

结合所学知识,对1947—1948年,围绕“马歇尔计划”的诸多矛盾发展的主要结果进行归纳概括。

(8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学者认为推动冷战形势不断加剧的因素。

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美苏对峙对世界局势产生的主要影响。

(8分)

(3)结合所学知识,辨析材料三中这位学者的观点。

(只列观点,不说明理由不得分)(10分)

解析 

(1)本题考查马歇尔计划的相关内容,旨在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苏联提出援助应建立在各国分别提出要求的基础上,反对联合的欧洲援助计划。

英法不同意“苏联退出会议”可知,英法和苏联围绕是否应该援助欧洲产生矛盾;由“斯大林训斥热衷于参与马歇尔计划的捷克斯洛伐克和波兰领导人,要求他们必须接受苏联的主张”可知,苏联与东欧国家围绕是否应该参加马歇尔计划产生矛盾;由“苏联与六个东欧国家签订双边贸易协定”“共产党情报局正式建立”可知,苏联和美国在对欧洲的控制上产生矛盾;由“有英国议员强烈要求政府取消那些可能使英联邦蒙受损失的条件”可知,英美就援助与国家利益之间产生矛盾。

由于美苏和欧洲之间存在的诸多矛盾,使美国援助欧洲演变为援助西欧的,并进一步加深了美苏之间的两极对峙。

(2)本题考查了美苏两极对峙的相关内容,旨在考查学生结合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每一方都认为对方威胁到己方”“西方盟国以条约组织包围了苏联阵营”“苏联领导人忽而表现为防御性的焦虑,忽而流露出攻击性的霸气”“赫鲁晓夫时不时威胁发动核战以恫吓世界”等内容可知,推动美苏两极格局形成的因素主要在于美苏都认为对方威胁到了自己的利益,而以美苏为核心的两大军事政治阵营的成立则加剧了这一对峙局面的形成;在对外态度上,苏联领导人摇摆不定,并且发出核威胁的言论。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美苏的两极对峙加剧了世界形势动荡,和平遭受威胁;但双方势均力敌和寻求妥协也遏制了大规模战争的爆发。

(3)根据材料三内容可知,该学者认为随着两极格局的结束,中国旨在恢复和实现自己在东亚地区的霸权地位。

根据所学内容可知该学者的观点明显是错误的。

在新时期中国始终坚持不结盟政策,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在对外关系上坚持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和新型区域合作,顺应历史发展趋势,坚持和平崛起,所以说该学者的观点是错误的。

答案 

(1)矛盾及其焦点问题:

英法与苏联围绕欧洲是否接受联合援助问题的矛盾;苏联与东欧某些国家围绕是否参加马歇尔计划的矛盾;美国与英国围绕援助与国家利益关系问题的矛盾;美国与苏联围绕控制欧洲问题的矛盾。

主要结果:

美国从计划援助欧洲转变为事实援助西欧;美苏两极冷战形势进一步发展。

(2)因素:

美苏双方都认为对方威胁到了自己的利益;美苏双方各自成立政治军事阵营推动对峙局面形成;苏联领导人的对外态度摇摆不定;苏联领导人发出核战争威胁言论。

影响:

美苏对峙加剧了世界形势动荡,和平遭受威胁;但双方势均力敌和寻求妥协也遏制了大规模战争的爆发。

(3)这位学者的观点错误。

理由:

①冷战结束后,中国积极发展以不结盟政策为主要特征的新型大国关系;全面参与联合国事务,积极开展多边外交;积极推进“上合”等新型区域合作。

②中国外交顺应世界多极化趋势,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14.(2018·新疆乌鲁木齐地区高三第一次诊断性测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顺治元年至嘉庆十二年(1644—1807年)160年间,银钱比价表现出较长时期的相对稳定,始终是在一千文左右波动。

在鸦片战争前夕,一两白银所换制钱已达一千二三百文,最高达一千六百文。

1845年银价上涨更甚,御使刘良驹奏称:

“银价之昂未有甚于今日者,京中纹银每两易制钱乃二千文,外省则每两易制钱二千二三百文不等”,而且“其势日就增加,尚无底止”。

中国“银贵钱贱”现象日益严重。

——XX百科《银贵钱贱》

材料二 2000年仅全球最大的300家跨国公司的销售额就占整个西方世界国内生产总值的四分之三。

随着世界市场进入经济全球化时代,跨国公司获得了空前发展,其势力扩展到了世界市场的每一个角落,必然对世界市场产生重要的影响。

——戴瑞姣、李细满《当前跨国公司

的新发展及其对世界市场的影响》

材料三 以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和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标志,两大经济体系归为一体,形成了贯穿全球的市场经济。

与此同时,长期的经济停滞和缓慢增长促使发达国家摆脱了凯恩斯主义的束缚,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大力推行经济贸易自由化政策。

在技术方面,信息技术革命使得信息传递和技术传播的速度大大加快,范围迅速扩展,从而大幅度地降低了交易成本。

这不仅直接刺激了国际贸易快速增长和国际资本的迅速流动,而且使国际分工和专业化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展开。

——张书琛《世界市场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1)材料一中出现“银贵钱贱”和“其势日就增加,尚无底止”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跨国公司对世界经济全球化的积极作用。

(8分)

(3)根据材料三,说明20世纪90年代后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的原因及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10分)

解析 

(1)根据材料一看出“银贵钱贱”的变动于“在鸦片战争前夕”“1845年”,从经济角度论述,得出列强侵华不断加剧,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2)根据“销售额”“必然对世界市场产生重要的影响”得出结论。

(3)第一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三“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和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标志,两大经济体系归为一体”得出结论两极格局的瓦解也为经济全球化扫清了障碍,绝大多数国家都实行了市场经济体制,推动了世界经济向全球化发展;根据材料“在技术方面,信息技术革命使得信息传递和技术传播的速度大大加快”得出结论“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把世界各国各地区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加速了原材料、资本和劳动力的国际流动”;根据材料“国际分工和专业化”可以得出跨国公司和各种国际组织成为经济全球化的强有力的推动者。

第二小问影响,根据材料三“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标志”总结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顺应经济全球化。

答案 

(1)原因:

列强侵华不断加剧,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2)作用:

加速了生产国际化;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推动了国际资本的流动;促使科技的开发和利用日趋国际化,跨国公司成为经济全球化的强有力的推动者。

(3)原因:

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把世界各国各地区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加速了原材料、资本和劳动力的国际流动。

跨国公司和各种国际组织成为经济全球化的强有力的推动者。

两极格局的瓦解也为经济全球化扫清了障碍,绝大多数国家都实行了市场经济体制,推动了世界经济向全球化发展。

影响: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潮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