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道管理经权之道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792185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57.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道管理经权之道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中道管理经权之道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中道管理经权之道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中道管理经权之道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中道管理经权之道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道管理经权之道篇.docx

《中道管理经权之道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道管理经权之道篇.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道管理经权之道篇.docx

中道管理经权之道篇

第一讲经权是安人的方法(上)

 

引言

经是组织成员的共识

权指配合时空的态度

安人的经不应该常变

安人的权要随时变动

经权要以安人为目标

安人有赖于持经达变

 

引言

 

《易经》是一个非常完整的思想体系,是中华文化的总源头之一,是世界上最早提出整体观的著作,其整体意识不断地被中国人发扬光大。

《易经》包括天文、地理、人文等很多方面的知识,而所讲的道理都非常深刻和值得深思。

《易经》有三个很重要的意义:

第一,“简易”,读《易经》,如果觉得很复杂,那说明没有抓住要领。

一旦抓到要领,会觉得《易经》非常简易。

 

【案例】

在学习的过程中,当你不熟悉一门学问的时候,会觉得这门学问很难;可是当你熟悉了以后,就会觉得简单。

例如:

一个不会跳舞的人问另一个会跳舞的人:

“如何才能学会跳舞?

”,得到的答案可能就是:

“跳舞很简单,会走路就会跳舞。

第二,“不易",就是任何学科知识本身是有复杂体系的,都不是很容易就能掌握的.

第三,“变易”,就是把不易变为容易。

美国管理学家提出的全变理论,就是变易的典型.老子认为一个只懂得变,而不懂得常,即“知变不知常”的人,最后结果是“凶”;不易的叫做阳,变易的叫做阴,一阴一阳之谓道。

而“道"就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在管理学上,要讲究“经权之道”。

 

【案例】

在某方面比较有经验的人,善于把各方面的经验综合起来进行整理。

企业管理中会面临很多重要的选择,比如:

要不要投资?

只有没有决策能力的管理者,才会立刻做出决策,而这些不假思索的人都是不懂得管理的人,可是很多人竟然把这种不懂管理的人看作很有魄力。

事实上,要投资有要投资的做法,不要投资有不要投资的做法,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

有时候不投资,反而会在最终得到更多的利润。

可以先让别人去投资,等他撞到头破血流的时候,才把这个人收过来,这是对自己的发展非常有利的办法。

所以没有必要凡事做出头鸟.商场变化多端,管理者只有抓到“道”,才能够把不易与变易安排得很合理.因此,作为一个总裁,不能摇摆不定,应该把自己提升到道的高度,也就是要讲究管理之道.

 

经是组织成员的共识

 

1.原则

经权之道,讲究的是有所变、有所不变,不能绝对地变,也不能绝对不变。

所谓“经”是“常道”的意思,即经常要注意的道理,不可违背的原则。

管理必须依照规范而行事,管理原则是管理的依据,也是管理的规范。

 

【案例】

主管要有一个经,就是员工不管做什么事情,大大小小都要让主管知道,否则主管就会怀疑员工.如果主管没有这样的原则,员工就可以自作主张,主管就无从管理.

企业应该有本公司独特的经营理念,然后将其变成该公司共同的原则,任何人都不能违反。

“经"要大家一起来“念"才有作用,只有一个人知道是没有意义的。

如果总经理有总经理的想法,部门经理有部门经理的想法,员工有员工的想法,那么这样多元化的公司就会乱糟糟。

管理的原则,一定要全体员工都遵守,这样公司才有纪律,才会产生一致性的力量。

否则,各搞各的,各怀鬼胎,内力就被抵消了.所以,在变动的环境中,常数越来越重要,因为一切都在变,所以一定要有不变的原则,这样才能建立信用。

 

【案例】

台湾有三家汽油公司。

最近油价上涨,其中两家涨,一家不涨,没有涨价的这家就是逆势操作,结果盈利很多。

所以企业应该有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没有必要追求与别人相同。

环境越变动,越需要有常数,这叫做变中之常。

目标是变动的,但是中心永远只有一个:

市场是变动的,但是好的东西永远有它的优质特性.

 

2。

共识

经权中的“经”就是“共识”。

不能违背的道理叫做经。

公司不能多元化,一定要一元化,不能总经理一个指令,副总经理另一个指令,而应该有一个掌握决策大权的人。

管理要有依据,而依据就是共识。

所以,管理一定要按照规范而行事。

企业本应该有自己的经营理念,由这些经营理念来建立一整套经营管理的原则,作为全体成员的共识。

“经”要大家一起来念,才会产生作用;“管理原则”要组织成员共同遵守,才会产生效力。

在变动的环境中,常数十分重要,变中之常,才是管理的着力点。

而“经”要形成共识,有赖于内部的经常沟通,互相影响.

 

权指配合时空的态度

 

1。

权宜应变

“权”指“权宜应变”,为了适应当前的环境,不得不有所变更,以求制宜。

所谓“不得不”,是指当没有必要改变的时候就不变,否则变到最后会走上穷途末路。

例如:

笔记本电脑市场不断变换型号,变到商家卖不出去,血本无归,导致价格竞争,最后同归于尽。

 

2.适当调整

管理原则应该在时间和空间的变动中求取平衡点.时间或空间的改变,原则的运用也要随之改变,称为“应时而造道”.为了配合时空的变动,做出密切配合的调整,相当于又造出一条新的通路。

一切道理,都必须配合时间和空间而调整.配合时空不是变,而是调整.变和调整稍微有别,中国人善于调整,不会轻易去改变。

时空一旦改变,就要根据原来的原则来做调整,这就叫做“应时而造道”。

 

【案例】

当一条高速公路出了问题的时候,就会开辟一条轻便的道路让车辆临时使用;当一条桥被炸毁的时候,就会把很多船连接起来作为一个临时便桥。

当本桥修完以后,便桥就拆掉。

所以,根本永远是要照顾的,变是一时应急的,而不是变就好。

人、事、地、物、时,常常在改变,所以管理措施也应该时时不忘调整,以求应变.但是,调整的目的是求应变,而不是为变而变

第二讲经权是安人的方法(下)

 

经权要以安人为目标

 

经和权合起来,叫做经权,经权要以安人为总目标,而不能偏离此目标。

依照管理原则来随机应变,称为持经达变,或者持经达权。

持经达变的时候,不可忘记安人的总目标。

为求安人而变,变得更加安人。

变得让大家不安适,除非是不得已而为的一种手段,否则不可为。

只有可以求得长久安的暂时不安,才值得做.

权是安人的方法,一个人安或者不安随时会变化.所用的优秀干部,将来可能会变成最大的敌人,最密切、距离最近的人往往是最有能力摧毁自己的人。

因此,可靠的干部是非常值得珍惜的,没有可靠的干部,永远做不了大事情。

可是一旦有了可靠的干部,又有新的担忧,就像皇帝随时提防有军权的大将一样.人不安的时候随时会背叛,可见安人是非常难的。

安人的关键是一定要有经。

 

安人的经不应该常变

 

1。

以安人为总原则

管理原则应务求以“安人"为总原则.安人的原则,是恒久不变的经。

从事管理的人,心中应时时存有安人的念头,能安才做,不能安就不做。

凡事先想:

这样我的心能安吗?

接着要想:

这样处置,对方的心能安吗?

例如:

作为一家企业的管理者,要时时刻刻想:

这样决定,员工是否会不安?

顾客是否会不安?

股东是否会不安?

邻居是否会不安?

否则,决策都是很危险的.

 

2。

安人之经不可常变

安人的经,是不应该常变的。

例如:

现在很多经营餐饮业的公司很萧条,就是没有那种长期的客人.以前的厨师很高明,懂得用很特殊的口味把顾客的嘴巴和胃控制住,顾客非来不可。

管理中安人的总原则永远不能变,否则,会带来员工不安,公司很难持久发展。

 

安人的权要随时变动

 

安人的原则不变,但是安人的方法则时时在变.这时候能安,并不表示长久下去都能安。

时间、空间一旦变动,原本能安的,可能就变成不安。

所谓“权"就是随时变动。

安人的原则不能变,但是安人的方法是经常要变的.有钱有有钱的安人方法,没钱有没钱的安人方法;紧急有紧急的安人方法,平时有平时的安人方法.并不是人安就时时事事都能安,安的方法是经常变动的,时间会改变一切,包括安人在内.

随时变动,是每一个人必须具备的观念和素养,要安就应该合理地变动。

安人的权就是为了安人而产生的变动,并不是爱怎样就怎样,而是应该怎么样,才可以怎么样.

所以,每一个人都要合理地调整,随时随地都在变,但是基本原则不能变。

安人的权就是要使调整产生好的效果.

 

 

安人有赖于持经达变

 

安人的目标不变。

但是如何安人,则必须常常随机应变,才能够适应时空的变化而求得其宜.变来变去,不但是必要的,而且是求安的必经途径。

不变不能安,安人必须要持经达变,因为时空环境在不停地变,所以非变不可;如果你越变越不安,就是离经叛道;越变越安,就是合理应变。

变之前要花一番心思,而不是说变就变。

每一个人都不可以一成不变,都要学会持经达变,而不是随意地变。

大家都要求安,于是大家都要有合理的应变力,同时还要以安人为共同目标,才能彼此配合,互相迁就,共同完成组织目标.

持经达变,要为求安人而变,要改变得更加安人。

要为了创新而变,若变得大家不安宁,就不会维持太久.

 

【案例】

就服装设计而言,现在已经没有办法再变了,所以变到走暴露的路线。

传统医学认为,肚脐是最容易生病的部位,所以古代流行肚兜。

而现在抛弃传统之后,服装设计师设计露脐装,可见他们变来变去,都已经黔驴技穷了。

相对西方人而言,中国人是天生会变的人,中国五千年来,从来没有一个父母敢教小孩求新求变,因为中华民族是一个天生就会变的人,不用刻意教导就是很善变的,不但喜欢变,而且时时刻刻在变.如果一个相当善变的民族,还总是提倡变化,那么最终就会变得完全无法控制.

 

【心得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讲以不变应万变(上)

 

以不变应万变是变

有所变有所不变

时间往往朝坏的方向流动

凡事最好先想不变

不变不行才来想变

以微调防止突变

 

以不变应万变是变

 

以不变应万变是中国人最高的管理智慧。

“以不变应万变”常常被错误地理解为“不变”,然而,事实上以不变应万变的本身就是变,而不是不变。

一直存在于中国人意识中的并不是“不变”的观念,而是以不变的经,来应对万变的权。

权是临时应变,经是千古不变.因此,“以不变应万变”根本没有不变的内涵,而是强调“不可不变,不可乱变”.

变与不变,不变是根本,变是作用。

原则不能变,如果一个管理者的原则变来变去,那下属就没法与其进行配合.因此,管理者应该以不变的管理原则,来回应万变的管理现象.

 

【案例】

国内有一家很有名的航空公司拒绝一个受伤的小女孩搭乘本公司的飞机,对此,众说纷纭,各有道理。

有人认为规定不能变,有人则认为人命关天规则应该改。

因为该航空公司在国内名气很大,一直自我标榜服务质量优异,才导致一旦发生问题,便被苛责。

如果该公司的服务质量向来不好,大家也就不会将其视为焦点了.所以,公司形象越好的时候,越需要注意保护这种优良形象。

现实中,很多公司正如该航空公司,优质的服务质量并不是名副其实,需要进行自我反省和内部规范的调整,处理任何事情要更加用心.该航空公司处理意外状况的反应不够快,为避免受伤的小女孩影响其他乘客的安全,可以拒绝其乘坐,但是应该做好后续工作。

总之,处理管理问题的时候,应该坚持:

原则不可变,方法应该变,即以不变应万变。

无论怎样变,只有依照管理原则而行,才是万变不离其宗。

所以,以不变应万变是管理的最高智慧.然而,遗憾的是,在现实工作中,这一点往往被很多人忽视甚至嘲笑。

 

有所变有所不变

 

“以不变应万变”包括两个层面的含义:

第一是“有所变”,即《易经》中所讲的“变易”;第二是“有所不变”,即《易经》中所讲的“不易”.一个人变的时候,不是完全变,也不是完全不变.

变与不变是相对的,人体的细胞时刻在变化,然而一个人永远不可能变成另一个人,所以没有绝对的变化。

认为世界上没有不变的东西也是错误的,正如一个人在早晨和晚上是同一个人,而其身体和心理方面却发生了变化.世界上有所变,就一定有所不变。

变化的相对论表明:

不变也是变的一种,有变就有不变,如果没有不变,就不存在变。

凡事应该变时才要变,不应该变时就不要变。

所谓“持经应变”,就是该变时才变,不该变时就不要变.

 

【案例】

某员工按照上司的指示做完一件事情后,并没有达到上司要求的效果,因而上司生气地责骂该员工:

根据我的指示做,如果我指示你去跳楼,你也去跳楼吗?

事实上,上司所气愤的是,该员工不懂得随机应变。

第二次被指示完成某项任务时,该员工没有按照上司的指令完成,结果同样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上司气愤地责怪该员工随意变化,不服从指令.所以,在处理问题时,不该变时就不要变,该变时就变,但一定要变得合理。

这就是中国人“易"的思想。

在教育子女的问题上,西方人主张不实行体罚;而在中国人看来,不是该不该打的问题,而是该如何打的问题.如何打才能带来理想的效果,是中国人一直研究的问题。

所以,在处理实际问题时,应该变的,一定要变;不应该变的,绝对不能变。

站在“有所不变”的立场,来探究有所变的部分,才不会毫无道理地变。

不要变是根本,要变是作用.管理者碰到事情应先想不要变,不要先想要变,如果答案是不要变很好,就没有必要变。

 

【案例】

人是惯性的动物,往往由于喜欢一家餐馆的口味而经常光顾。

老字号的酱油一旦变了味道,所有喜欢原来味道的顾客都会非常不高兴.喜欢一种香烟口味的人也往往几年甚至几十年吸这种牌子的香烟。

对于公司来讲,只有老客户才算客户,新客户不算客户。

公司的存活依靠的是老客户的支持,所以在处理问题时,人的习惯思维首先应想到的是不变。

不变有利于在一定时间内形成相对固定的模式,形成处理问题的经验和规则.某主管的办公桌一直很乱,但是自己能很容易地找到需要的东西。

一天,秘书为该主管把办公桌整理了一番,结果,该主管找东西时就觉得很不方便。

坚持有所不变的部分,才能使大家产生信心,否则一切都可以变,就没有常理可言;同时重视有所变,大家才能够安心,否则一切都不能变,随机应变也就无从谈起。

 

时间往往朝坏的方向流动

 

1.越变越糟而不是越变越好

做事不能过于善变,但是应该时刻做好应对变化的心理准备,因为事情往往会背离人的主观愿望朝着糟糕的方向变化,时间总是朝坏的方向流动,例如人会越变越老,东西会越变越旧。

 

2。

须以人力使其朝着好方向而变

时间会朝着坏的方向流动,因此,一定要用人力来扭转糟糕的变化趋势,使其朝着好方向而变,才能趋吉避凶。

人要善于逆向思考,走与常规相反的方向,才能够适时而变,随机应变。

相机而动,适时而变,最重要的是用心。

逆向考虑问题就是用心,例如,当一个人喝茶的时候,被茶烫了,这时,如果喝茶的人能够事先逆向思考一下,想一想茶是不是应该凉一凉再喝,就会有心理准备而不会被烫了;相反,当觉得茶很凉之前,如果能考虑到茶是不是该热一热再喝,也就不会出乎意料地喝到凉茶了。

这个过程就是用心的过程。

 

【案例】

一对夫妇每天都在固定的时间去一家餐厅用餐,可是该餐厅的服务员并不能记住这对老顾客的用餐习惯,每次都把相同的问题重新问一遍,使这对夫妇很不满意,该餐厅服务员的这种做法就是有口无心的表现。

某顾客到一家商店买剃须刀,在挑选的时候,售货员不停地介绍各种剃须刀的性能,这位顾客很不耐烦地问该售货员:

“难道你用过剃须刀吗?

"在顾客离开商店的时候,门口专门欢迎顾客的人员通常是面无表情地说:

“谢谢光临”。

这就是只懂得用口而不懂得用心的“机器人”,是程序化管理造就的“机器"。

逆向思考,逆向操作,做中流砥柱,是管理者的责任。

所以古往今来的中国人都很讲究用心思考,正因为如此,中国人讲话才往往是话中有话,甚至同时讲两句矛盾的话,例如:

“你看着办吧”,意思可能是“你敢看着办!

”。

这种情况,就需要听的人用心揣摩说话人的真实意思。

 

3.风气可以由少数人来扭转

一般认为,风气要靠多数人来形成和改变,事实上是少数人在扭转风气,而不是多数人。

西方人的观念是少数服从多数,而在中国人的传统中,少数人会改变多数人,重大的事往往是由一两个人来决定。

在中国的文化背景中,只有风气可以由少数人加以扭转,才有办法越变越好。

 

凡事最好先想不变

 

凡事最好先考虑不变,而不是先考虑变。

如果一开始就想改变,就会为改变而改变,一路变下去就会陷入茫然,最后无路可走。

不计后果的变化,可能会越变越糟.凡事先想不变,再考虑是否要变,这样比较安全可靠。

一个人一心一意要追求变化,是很危险的念头,如果不变带来的是利益,就可以保持传统,例如某餐厅服务员熟知老顾客的口味,就应该按照老顾客的喜好来为之服务,而不是自作主张地为之改变菜式。

但是,不变并不表示从此以后永远不改变,而是表示此时此地暂时不改变比较好。

正因为中国人与西方人的讲话方式完全不同,比较讲究弦外之音,所以西方人往往对中国人的讲话有所误解,认为中国人说话不算数。

这与思维方式的区别有关,西方人所讲的变与不变都是绝对的,要变就一味地改变下去,要不变就完全不变;而中国人所讲的变与不变是相对的,变化中有不变,不变中也有变化。

 

【案例】

中国的中层经理在与总经理会面时,如果原来坐着,会习惯地站起来,这时,总经理会说:

“坐吧",如果中层经理真的坐了,总经理就会不高兴;而如果不坐,总经理也未必会高兴。

所以,中国的员工往往听话时挨骂,不听话时也挨骂;照规定做挨骂,不照规定做也挨骂;变是死路一条,不变也是死路一条。

上司来视察,中层经理正在开会,中层经理告诉上司:

“我的会还有15分钟开完."这时,决定权就在上司的手里,上司可以决定自己是等15分钟,还是令中层经理立刻中止会议,前来汇报工作.

中国人的传统是:

职位高的人做决定,职位低的人没有权力做决定。

如果职位低的人自作主张,就会令上司很不愉快,这与西方人的做法恰恰相反.另外,西方人经理对下属不满意就会坦白地讲出来,中国经理对下属不满意则不会坦白说出,这也是中国人把握变与不变的艺术。

第四讲以不变应万变(下)

 

不变不行才来想变

 

如果不变很好,就没有必要勉强去变;若是不变不行,当然要求新求变.变是不得已的事情,而不是一心一意求变。

不变不行的时候当然要变,依据不变不行的思考,很容易找到非变不可的重点,根据这些重点来变,才不致乱变.站在不变的立场来变,是最合理的方式。

可惜有的人一旦掉入不变的陷阱,就跳不出来,这是需要特别警惕的地方。

此外,要注意的是变要变得合理,只有站在不变的立场来变,才会变得合理,这就是所谓“以不变应万变”。

 

以微调防止突变

 

1.注意微调

“变”是宇宙间一种根本的事实,变是根本的,一切都在变,只有“变”是不变的.较长时间、较多轻微的变,叫做微调,微调可以防止突变。

如果不注意微调,就会引起突变。

要防止突变,最好时常进行微调。

 

【案例】

高速公路是直的,可是司机驾车行驶在高速公路上的时候,需要不停地转方向盘,否则,汽车就会脱离正常的路线。

同样的道理,不调整的时候就会发生突变.变化需要从微调开始,而不能等到因形势非常严重,最后迫不得已时才做出大的改变。

就像方向盘太久没有转动,突然要进行大转弯,那是非常危险的一样。

人每天都在进行着大量的、细微的变化,但是人总是自己而不会变成别人,同样,公司也需要在避免突变的前提下时常进行细微的调整。

 

【案例】

中国人总认为别人在变来变去,却否认自己也在变化.例如:

甲总是怪乙说话不算数,而乙说:

“我没有变来变去,也没有说话不算数,只是细微的调整而已。

"事实上,这是每个中国人的思维习惯。

比较高明的主管在初上任时,总是对下属承诺:

人事照旧,一切安定。

可是,往往不久就会有下属被调走。

这是因为,该下属乱讲改革,因而让新上任的主管非常不高兴.所以,中国的传统是在一个团体中,只有最高领导者有资格讲改革,下属讲改革意味着对决策者以往决策的否定。

 

2.变化是有条理的

变化是有条理的,不是紊乱的,它有其不变的常规。

如果变化没有规则,就会使大家迷茫而不知所措。

《易经》阐释了如何掌握变化的道理,中国人料事如神,就是因为善于掌握一切变化的规则。

 

【案例】

就服装流行趋势而言,如果当下流行的鞋子是平头的,那么前一股流行的潮流必定是尖头的,依此类推,下一次流行的是圆头。

流行趋势之所以变化,是因为所有人都穿一种样式的鞋子时,有的人就会追求新意和变化。

 

3。

变中之常叫做“经"

不该变的时候,就应该按照常规做事,这样能够保证事态平稳;该变的时候要适当变化,大家会很有新鲜感。

“事缓则圆"、“欲速则不达”,也就是要掌握变化的时机和节奏。

“变”本身实际上是一种“常",因为变动不可以乱,所以有变中之常。

这种变中之常,就叫做“经",“经"并不是不变,而是较长时间才会有较多轻微的变。

汉语中有“经常”一词,也就是说先把经常性的业务办好,而不是专门办理例外的事情。

饭馆和旅馆主要靠常客在维持生意,而不是靠偶尔的过客来维持。

同样,公司经常性的业务通常会占到公司总业务的70%,而只有30%是偶然业务.如果公司连经常性的收入都没有,完全靠偶然业务来维持,那就太危险了.因此,任何公司的改革和调整都应该是从微调开始,循序渐进地进行。

公司管理者不能一心只想着变化,而忽视了不变的意义。

 

【案例】

很多酒店的设计师在设计房间设备时往往盲目求变.卧房里将很大的夜灯设计在天花板正中,亮得使人没有睡意;洗澡间设计成透明的,灯光反而很暗,不便于年老的顾客使用;水龙头完全不是自己能够控制的,想用时不知该操作哪个开关,不期然又被猛然喷出的水喷得全身湿透.一些公司的产品设计也是盲目求变,以致于最后卖不出去,或者很短的时间就被淘汰掉.

改革的速度过快,会使自己失去生存和发展的余地。

而经常进行微小调整则会带来新鲜感,有利于公司的发展。

完全不变是行不通的,但是变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变化的延续性,要确保变化之后,还是自己,还能被大家识别和肯定.任何事物的时间历程是很重要的因素,历史和经验是其自身很宝贵的财富。

 

【案例】

某公司的新产品改变了原来产品的包装,logo也变了,这样的变化对公司是不利的,它会让客户以为是另一家公司生产的产品.客户对完全抛弃良好传统的全新事物接受起来比较困难,所以产品的变化没有延续性是非常不利于公司发展的。

如果要改变某一产品的logo,一定要保留一部分,使一部分先改变,然后慢慢地带动整个产品的变化.

 

4。

微调的原则

持经才能够达变,变化之前需要首先掌握根本的原则-—合理。

合理原则是中国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点。

M理论的实质就是中庸,所谓中庸就是合理。

变化的时机、方式、程度等都要追求合理,才能够真正达到变化的目的。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悠久文化史,其中有很多值得现代管理借鉴的思想和处事原则。

而这些思想和原则,西方文化背景的人是无法理解的,它是中国文化中超越其他文化的部分。

科学技术可以学,但是思想难学,尤其是具有一定思想深度和文化渊源的理论.西方人只知道一切按照规定,但是在中国人看来,一切按照规定就是不负责任的表现,一切按照公文例行公事的官员并非好官员。

灵活掌握变与不变的原则,灵活掌握合理原则是中国《易经》的理论精华。

西方人按照规定做事能够取得很好的效果,因为整个社会都是按照规定办事的;而中国人一切按照规定并不一定能够把事情做好,该按照规定时才依据规定,需要灵活把握时则不应受条文规定的制约.因为依照中国的传统,法令总是落后于实际情况的.

 

【心得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五讲经权配合四种现象(上)

 

经权配合有四种可能

权在经内是谨守分寸

权在经外为具有弹性

经权交集是擅自变更

经权分离为离经叛道

权与经反情况更严重

 

经权配合有四种可能

 

人既不能没规矩,又不能太规矩。

太规矩,什么事都没有办法做.这一点中国与西方有很大不同。

中国人讲究合理,即“度"。

度并非科学所能把握,所以中国的文化不像西方那样以科学为满足,而是以艺术来看人的境界。

通常中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