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地理复习专项训练城市与城市化含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790451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591.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地理复习专项训练城市与城市化含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届高三地理复习专项训练城市与城市化含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届高三地理复习专项训练城市与城市化含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届高三地理复习专项训练城市与城市化含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届高三地理复习专项训练城市与城市化含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地理复习专项训练城市与城市化含答案解析.docx

《届高三地理复习专项训练城市与城市化含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地理复习专项训练城市与城市化含答案解析.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三地理复习专项训练城市与城市化含答案解析.docx

届高三地理复习专项训练城市与城市化含答案解析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专项训练:

城市与城市化

何各庄是一个自然村,隶属于北京市朝阳区崔各庄乡,毗邻温榆河绿色生态走廊。

2006年以前,房屋非正规租赁(当地人戏称“吃瓦片”)是村庄的主要经济来源;2006年以后,村庄通过发展乡村四合院文化为核心的第三产业体系,探索出一条体现老北京乡村特色的服务型经济的路子,并在2010年被评为“北京最美乡村”。

下图为何各庄地理位置示意图。

据此完成1~3题。

1.2006年以前,何各庄依赖“吃瓦片”是由于(  )

A.郊区城市化发展迅速

B.村内四合院房租较高

C.该村交通便利,经济结构单一

D.该村远离市区,生态环境优越

答案:

C

解析:

据图文材料可知,何各庄为北京“城中村”,靠近首都,交通便捷,地租(房租)较市中心低,吸引租客;何各庄依赖“吃瓦片”则说明其经济结构单一,其他产业发展不足;“郊区城市化发展迅速”为何各庄带来大量租客,但不一定会导致何各庄依赖“吃瓦片”经济。

2.若何各庄长期依赖“吃瓦片”会导致(  )

A.乡村建筑杂乱,村容不整B.促进就业,城市化水平提高

C.经济结构多样化D.基础设施完善

答案:

A

解析:

据材料可知,“吃瓦片”为房屋非正规租赁,屋主为获得更多租金,会出现私搭乱建、盲目违建等现象;长期依赖“吃瓦片”,会导致经济结构单一,不会促进就业,不利于基础设施完善。

3.改“吃瓦片”为发展“乡村四合院文化产业”会(  )

A.降低工业化水平 B.刺激废弃物排放

C.吸引大量移民迁入D.提供更多就业岗位

答案:

D

解析:

据图文材料可知,发展“乡村四合院文化为核心的第三产业体系”,是“一条体现老北京乡村特色的服务型经济的路子”,即以乡村四合院为核心发展旅游、餐饮、娱乐等第三产业,具有当地特色;产业链延长,经济多元化会提供更多就业岗位。

下图为我国某大城市规划图,读图,完成4~6题。

4.该城市空间形态未来的发展方向最有可能是(  )

A.围绕一个核心向四周扩展  B.沿河流呈条带状延展

C.围绕多个核心向四周扩展D.沿交通线呈条带状延展

答案:

C

解析:

读图可知,该城市有多个组团,每个组团都有工业区和住宅区,城市的扩展最有可能以每个组团为中心,向四周扩展。

5.该城市水厂(水1、水2、水3)以及污水处理厂(污1、污2)布局均合理的是(  )

A.水1和污2B.水2和污2

C.水3和污1D.水2和污1

答案:

D

解析:

根据图中西山和北山的位置判断,该城市河流整体自北向南流,污水处理厂应位于下游河段,污1位于下游河段,符合要求;水厂应位于水质较好的上游河段,水2位于河流上游,水质好,符合要求。

综上,选D。

6.与E组团相比,B组团布置物流中心的优势区位条件是(  )

A.邻近高速公路,交通便利 

B.地形平坦开阔,可利用空间充足

C.靠近山区,环境优美

D.分布在郊区,土地租金低

答案:

A

解析:

与E组团相比,B组团位于高速路出入口附近,交通更加便利;E组团附近地势开阔,可利用空间更加充足;靠近山区、环境优美不是物流中心布局的主要影响因素;两个组团都位于郊区。

2016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我国城市群内应逐步形成横向错位发展、纵向分工协作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如图为其理想模式(实线圆圈表示不同等级城市)。

完成7~8题。

7.我国把城市群作为城镇化发展主体形态的主要目的是(  )

A.扩大城镇总体规模B.促进城镇协调发展

C.提高城镇人口密度D.改善城镇交通联系

8.下列城市群中,目前产业发展格局最接近该理想模式的是(  )

A.中原城市群B.长株潭城市群

C.成渝城市群D.长三角城市群

答案:

7.B 8.D

城市不同功能区发展程度的差异可以通过功能区人口迁移结构反映出来。

下图为某城市功能区某年的不同年龄段人口迁移数量统计图。

读图完成9~10题。

9.该功能区最可能是(  )

A.商业区B.住宅区

C.工业区D.行政区

10.该功能区内最迫切需要增加的配套设施是(  )

A.养老院B.医院

C.商业网点D.中小学

解析:

第9题,由图中信息可知,该功能区15~44岁青壮年人口迁入最多,说明该功能区对劳动力需求量大,而60岁及以上的人口迁出数量多,是因为该年龄段的人口多为退休人口,故该功能区最可能是工业区。

第10题,由上题分析可知,该功能区为工业区。

由图可知,5~14岁人口迁入量大,主要是跟随父母迁入该地,为解决5~14岁人口上学的问题,迫切需要增加中小学数量。

答案:

9.C 10.D

  下图示意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单位城市化水平的变化情况。

读图,回答11~12题。

11.图中(  )

A.东部省份的城市化水平较低

B.部分省份的城市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C.西部省份进入城市化中期阶段

D.城市化水平与城市化速度呈正相关

12.在城市化过程中,北京市(  )

A.绿地增加,人口合理容量变大

B.人口流动量大,管理难度增大

C.城区面积扩大,服务功能增大

D.劳动力资源紧缺,退休年龄延迟

答案:

11.C 12.B

流域型城市是指一个地区城市的人、财、物的流动,存在着类似河流一样的主流和支流,支流汇入主流,最终融入更广阔的市场。

“经济河流”发源于通达性较差的上游城市,向通达性较好、联系程度强的中下游城市流动,最终汇入通达性更强的下游城市。

下图为某年东北地区流域型城市空间格局图。

读图完成13~15题。

13.位于流域型城市上游的城市(  )

A.所在地区海拔较高、地势起伏较大

B.多为下游城市提供劳动力

C.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生态环境保护较好

D.所在地区水质清洁

答案:

B

解析:

结合“流域型城市”的概念分析,上游城市并不等同于河流上游的城市,因此其海拔不一定高,水质不一定清洁;上游城市一般规模较小,以初级农矿产品开采和加工为主,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于下游城市,劳动力流向下游城市;大量开采和加工初级农矿产品可能带来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14.图中各城市(  )

A.哈尔滨“流域范围”最大,“流域范围”内各城市间联系最紧密

B.长春“流域范围”最小,“流域范围”内各城市间联系最紧密

C.沈阳位于河流下游,水运最发达

D.大连虽距各“流域范围”内其他主要城市较远,但与其他城市联系密切

答案:

D

解析:

在流域型城市中,各城市之间的联系程度不能依据城市间的距离和“流域范围”来判断,而是要依据城市间人、财、物的流动程度来判断:

沈阳“流域范围”不是以河流划分的,所以并非位于河流下游;大连虽然距各“流域范围”内其他主要城市较远,但其扼守东北地区的出海通道,在城市流域中处于重要位置,与其他城市联系十分密切。

15.在城市流域中,下列关于“河流”流动方向的判断,正确的是(  )

A.吉林→长春→沈阳 B.抚顺→沈阳→哈尔滨

C.大连→沈阳→长春 D.哈尔滨→长春→吉林

答案:

A

解析:

根据各城市在流域中的干支流位置可以判断“河流”的流动方向为吉林→长春→沈阳。

人口半城镇化率M=(城镇常住人口-城镇户籍人口)/城乡总人口×100%,能反映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过程中的不完整程度,主要表现为没有城镇户籍,在子女教育、社会保障、住房等诸多方面未享有城镇户籍人口同等待遇。

下图表示某年我国半城镇化率(M)的省际差异。

据此完成16~17题。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M高的省市城市病最突出

B.M高的省市就业机会较多

C.M低的省市处于高水平均衡阶段

D.M低的省市经济发展速度快

17.以下有助于解决半城镇化问题的措施是(  )

A.降低城市化速度

B.加速郊区城市化进程

C.在农村宅基地上建商品房

D.重视以人为本的城市化进程

解析:

第16题,从材料可知,半城镇化的表现是农民已经离开乡村到城市就业与生活,但他们在子女教育、社会保障、住房等许多方面并不能与城市居民享有同等待遇,不能真正融入城市社会,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城乡差异。

据此,M高的省市城市病不一定突出,城市病还和城市的管理相关;M高的省市就业机会较多,吸引大批人口迁入;M低的省市经济相对落后,城市化水平也较低;M低的省市经济发展速度一般不快,对外来人口的引力小。

第17题,降低城市化速度会加剧半城镇化;中心城市的问题不能靠加速郊区城市化进程解决;在农村宅基地上建商品房既不现实又不能解决城市化问题;重视以人为本的城市化进程既有利于经济发展,又有利于城市健康发展,有助于解决半城镇化问题。

答案:

16.B 17.D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城市生物多样性分布格局由自然生态环境和城市化过程所决定。

在城市化过程中,存在本地物种多样性降低、外来物种多样性增加等一系列问题。

一般认为,城市中不同功能区之间用地类型、性质、面积等存在差异,造成城市生态景观呈现破碎化,而植物和动物的生态活动范围也存在差异,从而出现了城市植物多样性远大于动物多样性的特征。

下图为我国东部某城市物种种类数量统计图。

(1)分析在城市化过程中城市内部本地物种多样性降低的原因。

(2)解释城市中植物多样性远大于动物多样性的原因。

(3)推测该城市近郊区(大约距市中心10~11千米)生物多样性的特点及原因。

答案:

(1)人类活动强度的增加,局地气候(光照、气温、湿度、空气质量等)、土壤等环境改变,导致本地物种无法适应、生存;城市规划和建设过程中,追求美学观赏性(统一标准绿化等),造成本地物种减少;城市建设以及引进外来物种,侵占本地物种的生存空间。

(2)城市生态景观呈现破碎化;植物的生态活动范围较窄,在破碎的生态环境中生存能力强;动物的生态活动范围大,破碎化的生态景观阻碍其活动,其生存需求难以满足;城市建设过程中,人为引进的外来物种以植物为主。

(3)特点:

生物多样性不仅高于城市中心区域,而且显著大于当地的自然生态系统。

生物多样性主要与本地物种数量呈正相关。

近郊区受城市和自然环境双重影响,土地利用类型更加多样,为(本地)生物提供了多样的生存环境;外来物种和本地物种并存现象明显(外来物种与本地物种种类均较多)。

解析:

(1)本地物种适应本地的原生环境,但城市化是对原生环境破坏最严重的人类活动;另外,城市规划和建设过程中追求“整齐划一”,仅保留少量本地物种或引进外来物种。

(2)城市中植物多样性远大于动物多样性,一方面从材料提示的城市生态环境特点和动植物生态活动范围存在差异分析,另一方面,从动植物外来物种引进差异分析。

(3)图示城市近郊区生物多样性主要与本地物种数量呈正相关,说明适应本地物种的环境类型多样。

其次,外来物种也较多,也增加了多样性。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南宁市位于以邕江河谷为中心的盆地之中,盆地向东开口,南、北、西三面均为山地围绕,河流汇集到盆地形成向心状水系。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南宁城市热岛效应显著增强并呈蔓延趋势,对城市发展产生的负面影响日益突出。

南宁市从城市总体规划角度构建城市降温通道,以期缓解与减轻城市热岛效应。

下图示意南宁市降温通道实施规划。

(1)阐释南宁市降温通道缓解热岛效应的基本原理。

(2)指出南宁市降温极核和降温节点的分布特点,并推测其土地利用类型。

(3)说明降温极核除降温功能之外的生态、社会效益。

(4)除建设降温通道外,请你再为南宁提出三种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措施。

答案:

(1)南宁市的降温通道由邕江水系和城市主干道组成。

邕江水体比热容大于混凝土和柏油路面,吸收相同热量,两者温度上升幅度不同,形成温差,加大热力环流的速度,起到降温效果;河流又可以通过蒸发降温,并将部分热量带出城外,使城区温度不致过高。

南宁市主干道两旁植树种草,形成林荫大道,绿化带可以遮阳隔热,大量蒸腾,对林下和周边环境具有显著的降温增湿作用,从而缓解热岛效应。

降温通道可以将郊区凉爽的风引入城区,从而缓解热岛效应。

(2)降温极核主要分布在城市边缘;降温节点主要分布在城市内部。

降温极核用地:

农业用地、水利设施用地、公园与绿化用地。

降温节点用地:

城市公园与绿化用地。

(3)南宁市地处河谷地带,周围山地环绕,降温极核能够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保护生物多样性,为南宁市提供青山绿水的宜居环境,成为城市居民节假日旅游的目的地,游览功能显著。

(4)控制空调使用,提高建筑物隔热材料质量,减少人工热量的排放;建筑物淡色化,以增加太阳辐射的反射量;用透水性强的新型柏油铺设机动车道,渗水砖铺设人行道,以储蓄雨水,降低路面温度;提高能源利用率,改燃煤为燃气;节能减排,提倡低碳生活,发展循环经济;控制城市的人口和用地规模,积极建设卫星城等。

解析:

(1)结合图例判断南宁市的降温通道围绕水系和主干道进行规划,热岛效应的形成原理主要是因为市区和郊区温差不同,因此规划的目的是减弱二者间的温差。

(2)结合图例根据示意图判断降温极核是在城市边缘,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是农业用地、水利设施用地、公园与绿化用地等;降温节点主要分布在城市内部,主要是城市绿地。

(3)生态效益主要是涵养水源、保持生物多样性等;社会效益主要有提供宜居环境和适宜旅游等。

(4)可以从减少人为热量的排放、改造硬化路面、建立卫星城等方面做出说明。

20.城市是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影响最深刻的地方,优越的地理环境更有利于城市的发展。

读我国某城市规划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示信息,比较A、B、C三地地租高低,并说明地租最高处的判断依据。

(2)请在A、B、C、D四地中,选择高级住宅区的最佳建造位置,并简析理由。

解析:

(1)地租的高低与交通通达度、距市中心远近等因素相关,读图作出判断。

(2)高级住宅区要选择环境优美、交通便利、地势稍高、文化生活条件好的地区,据此作出判断。

答案:

(1)A>B>C。

 A地位于市中心,交通通达度好,地租最高。

(2)D地。

 ①靠近文化教育中心;②地势较高;③靠近森林,处在上风地带,环境优美;④处在河流上游,水质较好;⑤交通比较便利。

(答出其中两个要点即可)

21.阅读下列有关江苏省城市化发展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改革开放以前,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受严格的户籍制度影响,江苏省城市人口的增长主要来源于自然增长,城乡之间的人口流动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图甲)。

材料二 1978年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江苏省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最快、最具活力的省区之一。

20世纪80年代苏南地区的乡镇企业迅猛发展,被誉为“苏南模式”。

图乙表示这一时期江苏省城市化进程。

(1)改革开放以前,江苏省城市化发展的总趋势是             ;改革开放以后,江苏省城市化进程的主要特点是       。

(2)江苏省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江苏省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减轻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解析:

本题综合考查城市化的进程、特点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读材料一及图甲、图乙可知改革开放前江苏省城市化发展缓慢,改革开放后城市化发展迅速,城市化水平高。

(2)从资源、生态、环境污染、人类生活等角度分析。

(3)从城市规划、节能、节水、绿化、防治污染等角度分析。

答案:

(1)发展缓慢(或略有下降、停滞等) 发展迅速,城市化水平高

(2)环境污染加剧,如空气质量下降、水质下降、噪声污染等;土地(耕地)资源锐减、土地质量下降;交通拥堵、居住条件差等

(3)①加强城市的科学合理规划;②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城市各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③使城市景观尽可能地与山、河、湖、海、植被等景观保持协调,建立良性循环;④建立卫星城市,开发新区;⑤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⑥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等。

(任答四点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