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两位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784278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66.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两位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小学数学两位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小学数学两位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小学数学两位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小学数学两位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两位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小学数学两位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两位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数学两位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小学数学两位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两位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课标分析

1.《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

“应该注重发展学生的运算能力”。

本节课正是培养学生理解运算的算理,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的基础课程。

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是学习是本单元的难点之一,因此,本课设计时重点通过画符号确定运算的顺序,并记下第一步的得数,然后再接着往后算,从而解决了这一难点。

2.《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

“教学中注重结合具体的学习内容,设计有效的数学探究活动,使学生经历数学的发生发展过程,是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重要途径”。

数学活动经验需要在“做”的过程和“思考”的过程中沉淀的。

因此在教学中,设计了有效的探究活动,使学生经历完整的探究过程,包括猜测、验证、结论、应用,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不断积累探究活动的经验,加深理解探究活动的过程与方法,渗透数学研究中猜想验证思想方法的运用。

3.《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

“帮助学生形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无论是设计、实施课堂教学方案,还是组织各类教学活动,都要尽可能地组织学生开展实验、操作,尝试等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抽象概括,运用知识进行判断。

《两位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教材分析

青岛版五四制教材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两位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是在学习了20以内加减法、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口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在本单元学会了加减法的竖式计算,也是今后学习万以内数的加减计算的基础,对发展学生的数感有着重要的意义。

它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因此,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在整个小学阶段具有重要意义。

本单元有五个信息窗,分别是:

《两位数不进位加法》、《两位数不退位减法》、《两位数进位加法》、《两位数退位减法》、《两位数连加、连加、加减混合》。

“两位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是信息窗5第一课时,是一节新授课。

第二课时为“两位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练习课”为练习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结合具体情境,初步掌握100以内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掌握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

发展估算意识和能力,体验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充分体验解决数学问题的成功喜悦,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

发展问题意识,把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提高计算能力、培养创新精神有机结合。

【教学难点】

体验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并学会表达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两位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学情分析

《两位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是在学生学习了“两位数竖式加法(进位和不进位)”以及“两位数减法竖式计算(退位和不退位)”的基础上学习的。

学生已经学会了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两位数减两位数。

同时又积累了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具备了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数学学习方式。

本课是本单元的总结课,对学生的后续学习和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已经掌握了两位数加减的竖式计算。

理解了竖式计算的算理,也都知道在竖式计算时应注意:

1.相同数位要对齐。

2.从个位开始算起。

3.个位加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一。

4.个位减个位不够减,向十位借一,个位加十。

因此本节课,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从他们熟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具体、生动、有趣的情境,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乐趣。

让数学服务生活。

《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青岛版)五四年制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信息窗5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结合具体情境,初步掌握100以内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掌握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

发展估算意识和能力,体验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充分体验解决数学问题的成功喜悦,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

发展问题意识,把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提高计算能力、培养创新精神有机结合。

【教学难点】

体验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并学会表达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教学过程】

谈话:

孔子有句话,叫做温故知新,就是说要复习以前的知识才能更好的掌握现在的知识,那我们今天就先温故:

一,竖式计算

15+16=36-18=

竖式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

1.相同数位要对齐

2.从个位开始算起。

3.个位加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一

4.个位减个位不够减,从十位借一,个位加十。

二,口算我最棒

5+6+3=20-9-6=

这是连加,这是连减,在计算时按什么顺序计算?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

老师去逛街的时候发现了一家玩具店,忍不住拍了张照片想与咱班的同学分享,照片里,你喜哪个卡通玩具?

里面有你们喜欢的小黄人,小叮当,蜘蛛侠还有托马斯小火车。

师:

从老师的中照片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可能找到的信息有:

1、小黄人每只17元;

2、小叮当每只23元;

3、蜘蛛侠每只13元;

4、小火车每只13元;

谈话:

找的真完整!

你们可真有数学的眼光啊。

问:

谁当小老师,来提个数学问题?

谁来帮他解决?

生自由提问后口头列出算式。

(提问两个同学)

师:

老师有个问题,想请大家帮忙愿意帮助老师吗?

“用50元钱去买一只小黄人和一只小叮当,还剩多少钱?

”(出示课件,贴问题。

二、探究方法,解决问题。

1、解决第一个问题。

(出示课件红点问题同时板书:

用50元钱去买一只小黄人和一只小叮当,还剩多少钱?

齐读问题,

谁会列算式?

预设:

学生可能列出以下算式

(1)50-13-17=50-17-13=(你真了不起!

列出了一道减法算式。

提问:

为什么要用减法计算?

(学生根据图意理解连减的意义)

指两名同学说一说后教师小结:

要求还剩多少钱,就要从50元中先去掉小黄人的价格、再去小叮当的价格。

所以用减法。

(2)13+17=30(元)50-30=20(元)

2、独立探究笔算方法。

谈话:

这道连减的算式你想怎样计算结果?

预设:

(1)口算,(那要等到你口算达到很熟练的程度才可以)

(2)用竖式计算!

谈话:

那这种连减的算式怎样用竖式计算,你会吗?

让学生尝试,并把想法和小组的同学交流。

要求:

①请你先独立在作业纸上竖式计算,②同位交流你们的算法。

比一比,谁想的方法多,并且秩序最好。

交流完以后拍手坐正。

3、算法交流,提炼算法。

学生练习,老师巡视。

展示学生的作品。

1.两个竖式。

请生说想法,请生进行评价。

2.

请生说想法,请生进行评价。

你们觉得这个计算容易出错,那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呢?

我们继续来看下一个作品。

3.

请这个算式的小主人,来说说你的算法。

生进行评价。

同学们真是太棒了,不一会儿的功夫就得到了两种算法。

我们一起跟着电脑来看一看吧。

这两种算法可以计算出结果,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他们有什么不同之处?

预设:

一个竖式和两个竖式。

师接着问:

他们又有什么相同和联系呢?

预设1:

都是先计算的50-13,再用37-17.

预设2:

结果一样。

运算顺序一样。

对,他们有不同也有相同,哪一个更简便呢?

这个高票通过,那跟着老师一起再来回顾这个竖式的过程吧。

你们说老师写。

师板书。

所以50-13-17=20(元)那还剩20元钱。

师:

小博士用了和我们不同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一起看看小博士是怎样做的好吗?

先算买东西用了多少元,再算还剩多少元。

谢谢你们,帮老师解决了这个问题。

老师想继续请求你们的帮助。

5、解决第二个问题:

要买蜘蛛侠、小火车和小黄人,一共需要多少元?

自由读问题,在你的作业纸上进行计算。

师:

听问题“我要买一只蜘蛛侠、一只小火车和一只小黄人,一共需要多少钱?

”,

谁来帮老师列出算式?

引导学生试着用连加的方法解答。

生练习,集体订正。

6、沟通联系,明确算法。

师:

同学们,刚才我们用竖式计算了连加连减,想一想,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时应该注意什么?

生自由说。

师小结:

不管是连加,还是连减,计算时都应该从左边开始算起,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相减,再用算出的得数去加或减后一个数。

7.反馈练习

那同学还想不想试一试,

同位商量一人选一道,算完以后同位间交流,检查。

课件展示计算过程。

同学们笔算也特别厉害,计算了连加,连减。

加减混合.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重点内容《两位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齐读课题。

三、联系实际,灵活运用。

谈话: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表现得真棒!

下面是你们大显身手的时候了,

1.现在世界和平,蜘蛛侠开起了小诊所,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辩对错,并说错在哪里?

2.托马斯小火车今天要开动了,准备请咱班同学去坐一坐呢。

谁能解决这个问题啊?

请完整的说出题意,谁能列式?

四、课堂总结

谈话:

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新知识?

(板书课题)

生自由谈。

说得真好,你们学会了吗?

老师希望你们能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更多生活中的问题!

下课!

板书设计

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50—13-17=20(元)

505037

-13-13-17

373720

-17

20

23+25+13=61(元)

232348

+25+25+13

484861

+13

61

《两位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评测练习

姓名:

1.竖式计算

42+25-3870-21-3265+14-27

76-16-98+43+3761-28-5

2.辩对错,错的请改正。

3.一年级学生春游,每人发一个面包,需要多少个面包?

 

4.

小红的妈妈有100

元钱,她要在下面衣

服中买一件上衣和一

条裤子,她可以怎样

买?

算一算,小红的

妈妈还剩多少钱?

 

《两位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效果分析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人人获得必须的数学知识,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

本次课堂检测考查了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基本能力的培养情况,也适当考查了学生的学习过程。

试题内容全面,层次性较强,难易适中。

其中:

第一题、第二题、第三题为基础题,第四题为稍难题。

第一题

第二题

第三题

第四题

正确率

98%

99%

97%

93%

答题情况分析:

(一)主要成绩:

1.基础知识掌握好。

  

会按照顺序进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竖式计算,测试中第一、二题都是竖式计算的基础题,98%的学生得了满分,有些学生在进位退位时还是理解不够,出现错误。

2.大多数学生学习习惯较好。

  

从试卷看,90%的学生字迹清晰、书写规范。

说明大多数的学生日常学习习惯较好,学习态度认真仔细。

可以说,这些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了基础,提供了保证。

(二)存在问题 

1.审题不够认真造成错误。

 

这次考试主要问题是孩子们做题不“细心”。

目前大部分的孩子在学习数学时的最大困难是无法“审题”。

什么叫审题?

就是通过学生自己的理解去看懂题目的要求,明白题目要求自己去干什么。

如:

第三题,有些学生在没有认真审题的情况下,就随意列式,造成丢分。

特别竖式计算完成后,横式上忘写得数的情况尤其突出。

 

2.部分学生还存在着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不强的现象。

如:

第四题的解决问题,题目开放性较强,。

这就反映出部分学生数学思考不全面、不灵活,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

(三)改进措施

1.继续加强基础知识教学。

在教学中继续贯彻课改精神,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加强对学生数感的培养,提高学生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的能力。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并不知道如何自觉、主动地来学习。

因此,我们应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如:

认真读题、认真思考、认真书写、认真计算、认真检查的“五个认真”的好习惯。

《两位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课后反思

反思生成智慧  智慧引领课堂

——《两位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教学反思 

《两位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是青岛版五四制教材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信息窗5第一课时的内容。

对学生来说,学生已经学会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减法,本节课主要是在解决问题的情景中让学生会竖式计算两步运算。

因此本节课,我根据学生年龄特点,从买他们感兴趣的玩具入手,创设具体、生动、有趣的情境,在买东西这一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情境中,较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

在教学中,我力求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基于经验,学生经历知识生成的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

“数学知识的教学,要注重知识的“生长点”和“延伸点.”。

本节课中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熟练掌握了竖式计算,所以本节课中,我大胆放手,让学生尝试写出两步计算的算式。

2..及时进行数学方法的总结。

在学生通过学具进行验证后,归纳得出结论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这是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整体把握,有助于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有利于学生解决类似问题的速度与能力。

因此,我及时引导学生在课件上,在黑板上板演连加竖式计算过程,并及时在练习中巩固,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另外,本节课在教学中还应该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要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转变教师角色,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

我应该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而不是主导作用,不能牵强的让学生朝自己设定的方向发展。

应该让他们在具体的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经历竖式计算创造的过程,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2.给孩子更多操作思考的时间

教育是教与学的有机结合,老师的教只是一种引导,怎样让孩子经历知识建构的过程呢?

在数学课上,每堂课都有操作学具的时间,也是孩子独立思考的时间,特别是计算课,加减乘除数字越来越大,让学生理解算理是难点,只有通过自己独立的思考,先学后教,才会内化成学生自己的东西,所以,在以后课堂上,多给孩子留有操作,独立思考,以及同位交流的时间。

3.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

一年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不成熟、不完整,在教学过程中不管是新授时有意识地指导学生把话说完整,还是练习时让学生主动的表达,我都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从而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所提高。

4.关注学生,关注细节

每一节数学课都是循序渐进的向学生展现知识,逻辑性特别强,每一个环节都应该扎实,所以细节尤为重要,如老师启发性的问题,老师对于学生回答的评价,老师总结性的语言,在这一方面我感觉做的尤其不足,在以后的备课中要仔细揣摩,多加思考。

总之,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本节课由于课前准备充分,所有的练习和操作活动较为自然的串联在一起,课堂结构紧凑,学生兴趣浓烈,让学生用不同的方式、从不同的角度学会了两位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竖式计算。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本节课中都有了不同的发展。

《两位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评课材料

济宁学院附小冠亚校区杨恩利

今天听了我校老师执教的《两位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一节课,感觉受益匪浅。

本节课是五年制青岛版教材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减法

(二)信息窗5第1课时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笔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自主探究知识和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活动经验。

我认为本节课以下几方面处理得比较好:

一、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探究经验,利用学生的知识迁移类推能力来学习新知。

苏老师上课伊始便出示了三道20以内的两步计算的算式,分别是连加、连减、加减混合,通过让学生口答算式的计算过程来回顾两步算式的运算顺序。

紧接着出示了两道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算式,通过让学生口答笔算过程来回顾笔算的方法。

通过这样两个复习题充分唤起了学生对已学两步算式运算过程和笔算方法的掌握,不仅回顾了旧知识还为下面的学习新知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灵活运用教材,从学生生活中感兴趣的话题引入教学。

通过创设“买喜欢的玩具”这一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现数学源之于生活、用之于生活这一理念。

同时,在这一环节,苏老师不仅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还提高了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生提出简单的一步计算的加减法的问题时,苏老师并没有急于解决而是让其他学生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并说出列式的想法,由此可见,苏老师在平时的课堂上就特别注重学生对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整节课始终使学生置身于帮老师解决买玩具算钱的情景之中,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始终处于一种亢奋状态。

三、教师注重教给学生思考的方法,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整节课,教师善于启发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去挖掘其思路,鼓励他们大胆的讲出自己的不同看法,并及时给予肯定或鼓励,但在鼓励学生想法、算法多样化的同时,又不忘教给学生一般的优化的计算方法,让他们的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都得到了共同的发展,使学生能掌握基本的、简单的两步计算算式的运算顺序和笔算方法。

四、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这一理念,整节课从收集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都是有学生自己主动的去探索去发现、去解决,教师只是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

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基础和探究经验,利用知识的迁移类推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逐步掌握了两位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笔算方法。

在探究活动中不仅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而且体会到计算方法的多样化,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当然,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我们在看到苏老师这些亮点的同时,我发现课堂上还出现了一些值得我们思考的地方。

比如,在展示学生笔算方法的时候,有一个学生是直接把三个数写出来,再加减,最后的得数他也算对了,但是老师直接就叫了一个学生去评价这个学生的方法,当然那个学生也很配合老师说这种方法容易出错,不是很方便,应该先算出第一步的结果,用结果再去减下一个数。

我再想,我们是不是把这个学生否定的有点早呢!

我们是不是应该听一听孩子是怎么想的呢?

他既然能算出结果,就应该有他的方法,我们既然展示了这种方法,就应该给孩子说话的权利,如果孩子真的说不出所以然,或者在讲的过程中真的口算错了,我们再找学生评价、否定他也不迟,那样孩子的心理可能接受失败的心情更坦然。

当我们评价学生之前都应该静下心来听听学生的解释,可我们往往没有给他们这样的机会。

另外,本节课各环节间的过渡语稍欠缺一些,虽然教学环节很清晰,教学目标也很明确,但总觉得环节中间的过渡有些突,不是那么自然而然、水到渠成。

如果教师的语言能再儿童化一点,过渡的再自然一些,我想课堂氛围会更活跃,效果会更佳!

 

《两位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评课稿

鞠仙

一、课堂活动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体现了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知识这一先进的课程理念。

课程标准中明确地告诉我们:

数学的教学活动都必须建立在学生原有的生龙活虎活经验和学生原来的认知基础上的。

苏老师能恰当的运用身边的教学素材,创造有趣的教学情景。

 

二、注重学生自主探索,三维目标得到充分体现。

新课程标准对数学课的教学目标有明确要求:

就是使学生在获得必须的基本数学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能力方面都得到发展。

苏老师的课堂中,教者都能够充分扮演好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所以对于一个问题的解决,我们老师不是传授的现在的方法,而是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给学生一把在知识的海洋中航行的桨,让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尝试,在主动探索中获取成功并估验成功的喜悦。

 

三、合作交流于动手实践相结合,充分获取数学活动经验。

在课中,不同程度上都能够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同伴交流,并充分给足了学生动手、观察、交流、合作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获得知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获得学习的主动权。

 

四、学习方法和教学手段多样化,降低了学习难度,提高了学习效率。

教师都能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同时将观察、操作、讨论、练习、转化、对比等有效的学习方法与之相结合,大大提高的学习效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