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北师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775336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81.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北师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最新北师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最新北师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最新北师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最新北师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北师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docx

《最新北师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北师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北师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docx

最新北师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

本单元在学生具有比和比例的知识、认识常见数量关系的基础上编排的,通过对两个数量保持商一定或积一定的变化,理解正、反比例关系,渗透初步的函数思想。

正比例和反比例是刻画变量之间关系的两个重要模型,是小学阶段学习的两个重要的“关系”(即函数),是以后学习函数的相关知识的基础。

在回顾和反思的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独立进行整理。

教材编排了寻找实例、列表、画图等丰富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体会两个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加深学生对正、反比例关系的认识。

学生在之前已经对比和比例有了较深的认识,为本单元内容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所以在教学上要十分重视从旧知识引申出新知识,在这个过程中,蕴含了抽象概括的方法,运用这个概括对新的实际问题进行判断,是数学学习所特有的能力。

  1.通过具体问题使同学们加深对正、反比例意义的理解,初步建立函数思想。

2.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和反比例量的实例,并进行交流。

培养学生的讨论意识和合作能力,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获得学习乐趣。

3.能根据有关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方格纸上的坐标系中画图,并根据其中一个变量的值得出另一个变量。

1.创设情境,培养数学情感。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正比例和反比例,教学中通过丰富的情境,让学生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正、反比例这一数学模型。

2.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数学活动。

让学生通过寻找生活中成正、反比例的量,并运用表格、图、关系式等方式来描述正、反比例关系,使学生进一步感知正、反比例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并让学生学习用多种形式来理解变量之间的关系。

1 变化的量1课时

2 正比例1课时

3 画一画1课时

4 反比例1课时

5 练习四1课时

变化的量。

(教材第39~40页)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相关联的变量。

鼓励学生观察表格、图像、关系式,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2.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良好习惯,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重点:

充分感受相关联的变量,根据图表说明两种量的变化情况。

难点:

体会变量之间的关系,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课件。

引导学生用手势表示出自己从出生到现在身高和体重的变化。

师:

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事物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例如,人的年龄、身高、体重在变化,我国的人均收入、生产总值等也都在变化,像这样会变化的量,我们都称为变量。

而且往往一些量的改变会引起另外一些量的改变。

例如,购物时,单价或数量的改变,会引起总价的改变。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变化的量”。

(板书课题:

变化的量)

观察表格,感知变量。

1.出示淘气用表格表示妙想的体重变化情况表。

年龄

出生时

2岁

4岁

6岁

体重/千克

3.5

14.0

18.0

21.0

  师:

这是妙想的体重变化情况表,从表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生:

妙想在不同年龄时的体重情况。

师:

上表中哪些量在发生变化?

生:

年龄增长,体重也在增加。

师:

说一说妙想6岁前的体重是如何随年龄增长而变化的。

生:

随着年龄的增长,体重也在增加。

2.出示教材第39页妙想的体重变化情况折线统计图。

师:

人的年龄和体重是相关联的两个量,人的体重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变化。

通过读图,感受变量。

3.出示教材第39页主题图。

师:

骆驼被称为“沙漠之舟”,它的体温随时间的变化而发生较大的变化。

读懂统计图。

师:

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生:

骆驼一天中的体温是在不断变化的。

师:

一天中,骆驼体温最高是多少?

最低是多少?

生1:

骆驼体温最高是40℃。

生2:

最低是35℃。

感受量的周期变化。

师:

一天中,什么时间范围内骆驼的体温在上升?

生:

从4时到16时骆驼的体温在上升。

师:

什么时间范围内骆驼的体温在下降?

生:

从0时到4时、从16时到24时骆驼的体温在下降。

师:

第二天8时骆驼的体温与前一天8时的体温有什么关系?

生:

体温相同,都是37℃。

师:

每天骆驼的体温总是怎样变化的?

生:

每天都是从前一天的16时开始下降、4时开始上升、16时开始下降、第二天的4时开始上升。

学生谈体会,教师小结。

师:

在大自然和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像这样相关联的两个变量,一个量随着另一个量的变化而变化。

谁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

与同伴交流。

生1:

购买铅笔的支数与总价。

生2:

时间与路程。

……

师:

通过举例我们可以发现一个量随另一个量变化而变化,这些量就是变化的量。

师: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掌握了哪些知识?

生1:

明确了两个量之间的关系。

生2:

我知道什么是变量。

生3:

一个量随着另一个量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变化的量

两个变量

其中一个量随着另一个量的变化而变化

读懂图很重要,应引导学生从整体的视角观察图中所反映出来的变化情况。

尽量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鼓励学生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举出一个量随另一个量的变化而变化的例子。

教师应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相关联的变量的例子,教学时,只要学生说得合理,教师就应给予肯定,让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A类

1.根据下表回答问题。

已看的页数/页

100

110

120

……

200

250

未看的页数/页

200

190

180

……

100

50

  

(1)上表中哪些量在发生变化?

(2)说一说已看的页数和未看的页数是如何变化的。

2.下图反映的是小明骑车行驶的路程和所用时间的情况。

图中两种量是不是相关联的量?

它们是如何变化的?

(考查知识点:

感受相关联的变量,根据图表说明两种量的变化情况;能力要求:

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两个变量之间关系)

B类

小明乘车去旅游,汽车行驶的里程和票价如下表。

里程/千米

1~20

21~30

31~40

41~50

51~60

61~70

票价/元

10

15

20

25

30

35

  

(1)上表中哪些量在发生变化?

(2)说一说票价是如何随里程的变化而变化的。

(考查知识点:

提高学生读表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力要求:

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1.

(1)已看的页数和未看的页数在发生变化。

(2)随着已看的页数的增加,未看的页数逐渐减少,总页数不变。

2.图中两种量是相关联的量。

随着时间的增加,行驶的路程也在增加,且行驶的路程与时间的比值是一定的。

B类:

(1)里程和票价在发生变化。

(2)从20千米开始,每增加10千米就增加5元。

教材第40页“练一练”

1.圆柱的高增加,它的体积也增加,体积与高的比值一定,都是10。

2.

(1)18米 3米 

(2)0~6分 6~12分 (3)12分

3.n÷7+3=t

正比例。

(教材第41~43页)

1.结合丰富的实例认识正比例。

能根据正比例的含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2.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发现成正比例的量的特征,并尝试概括出正比例的含义。

提高分析比较、归纳概括、判断推理的能力,同时渗透初步的函数思想。

3.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并乐于与人交流。

重点:

能初步运用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

难点:

通过实例认识成正比例的量,掌握成正比例的量的变化规律及其特征。

课件、弹簧秤、钩码。

教师做实验,向弹簧秤上加钩码。

(1)这其中有哪两种变化的量?

(2)弹簧的长度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师:

弹簧的长度是随着钩码数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像这样的两种量叫作相关联的量。

追问:

现在知道什么叫作相关联的量了吗?

你能举例说明吗?

两种相关联的量还有什么特殊的关系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

1.学习成正比例的量。

课件出示教材第41页第一个问题及表格。

边长/厘米

1

2

3

周长/厘米

4

边长/厘米

1

2

3

面积/平方厘米

1

  根据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面积与边长之间的变化情况,把表格填完整,并根据问题观察表中填好的数据,思考应该怎样解答?

学生填表,相互交流、讨论。

师:

表中有哪两种量?

生1:

周长和边长。

生2:

面积和边长。

师:

你发现它们是怎样变化的?

生1:

正方形的周长随着边长的增加而增加。

生2:

正方形的面积也是随着边长的增加而增加。

生1:

周长总是边长的4倍,而面积与边长的商在发生变化。

生2:

=4,

=4,周长与边长的比值不变。

生3:

=1,

=2,面积与边长的比值不相等。

生4:

可用

=4表示,也就是说在变化过程中,周长与边长的比值是一个定值4,是不变的。

师:

周长和边长、面积和边长之间的变化规律相同吗?

什么不变?

生:

在变化过程中,正方形的周长总是边长的4倍,也就是说比值一定;而正方形的面积与边长的比值不同,与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的变化规律不同。

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

通过观察、比较、讨论使学生进一步感知两种变化的量的关系,为认识正比例的意义奠定基础】

2.课件出示教材第41页第二个问题及表格。

时间/时

1

2

3

4

5

6

7

路程/千米

90

180

270

360

  师:

你能把表格填写完整吗?

学生独立完成。

师:

说一说你是根据什么来填的?

(小组交流)

生:

路程÷时间=90。

师:

观察路程与时间这两种量,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小组讨论、交流)

生1:

路程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生2:

路程÷时间=90(一定),即路程与时间的比值(也就是速度)一定。

师:

从上面两个例题中,你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

生:

它们都是两个相关联的量,一个量随着另一个量的变化而变化。

师:

好!

像路程和时间这两个量,时间变化,所行驶的路程也随着变化,且路程与时间的比值(速度)一定,我们就可以说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

(板书:

正比例)

师:

第一个问题中,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成正比例吗?

生1:

正方形的周长随边长的变化而变化,并且周长与边长的比值都是4,所以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成正比例。

生2:

正方形的面积虽然也随边长的变化而变化,但面积与边长的比值是一个变化的值,所以正方形的面积和边长不成正比例。

师:

很好,接下来大家在小组内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量成正比例。

学生交流、讨论。

师:

如果两个量成正比例,那么它们需要符合哪些条件呢?

生1:

两种量必须是相关联的量。

生2:

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要随着变化,并且这两个量的比值(商)一定。

正 比 例

正方形的周长和边长的比值一定

正方形的面积和边长的比值不一定

路程和时间的比值一定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并且这两种量的比值一定,我们就说这两种量成正比例。

1.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往往比较困难,引导学生了解正比例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十分重要。

2.正比例关系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数量关系,学好正比例关系,不仅可以加深对比例知识的理解,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而且还渗透了函数思想,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A类

填空。

(填“成”或“不成”)

(1)工作效率一定,工作时间和工作总量(  )正比例。

(2)三角形的底一定,它的面积和高(  )正比例。

(3)食堂买回150吨煤,烧了的煤与剩下的煤(  )正比例。

(4)出勤率一定,出勤的人数与应出勤的人数(  )正比例。

(考查知识点:

理解正比例的含义;能力要求:

能正确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

B类

下面是一些有关圆的数据,你能说出哪两种量成正比例吗?

说明理由。

半径/米

1

2

3

4

直径/米

2

4

6

8

周长/米

6.28

12.56

18.84

25.12

面积/平方米

3.14

12.56

28.26

50.24

  (考查知识点:

成正比例的量的变化规律及其特征;能力要求:

会根据正比例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1)成 

(2)成 (3)不成 (4)成

B类:

在同一个圆中,直径和半径成正比例,周长和直径成正比例,周长和半径成正比例。

教材第42页“练一练”

1.

(1)竿影的长随着竹竿的高的增加而增长。

(2)0.4∶1=0.8∶2=1.2∶3=2.4∶6=3.2∶8=0.4 比值都相等。

(3)成正比例 因为竿影的长与竹竿的高度的比值都是0.4(一定),所以成正比例。

2.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高成正比例,因为面积与高的比值是6(一定)。

3.原因略 

(1)成正比例 

(2)不成正比例 (3)不成正比例

4.2.4 3.2 4.0 4.8 5.6 6.4 发现邮票的数量增加,应付的钱数也随着增加。

应付金额与所买邮票的数量成正比例。

画一画。

(教材第44~45页)

1.在具体情境中,通过“画一画”的活动初步认识正比例图像。

2.会在方格纸上描出成正比例的量所对应的点,并能在图中根据一个变量的值得到它所对应另一个变量的值,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利用正比例关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和积极参与的良好习惯。

重点:

会在方格纸上描出成正比例的量所对应的点,理解用图像认识正比例关系,并能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得出另一个变量的值。

难点:

能在图中根据一个变量的值得出它所对应的另一个变量的值。

课件。

师: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有关正比例的知识,请同学们判断下面各题中的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

(1)每行人数一定,总人数和行数。

(2)长方形的长一定,宽和面积。

(3)长方体的底面积一定,体积和高。

(4)分子一定,分母和分数值。

(5)长方形的周长一定,长和宽。

(6)一个自然数和它的倒数。

师:

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看一场电影,你们高兴吗?

(生齐:

高兴)那我来问你,假设每人的票价是2元,我们全班45人,一共需要带多少元钱呢?

师:

请同学们打开教材第44页,填写表格。

(课件出示教材第44页第1个问题)

学生填写,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师:

观察表中的数据,你有什么发现?

生1:

所付票费随着看电影人数的增加而增加,且人数扩大2倍,票费也扩大2倍。

生2:

所付票费与看电影的人数的比值是2,所以它们成正比例。

师:

你们说得很好,那么能不能用图来表示这种关系呢?

(课件出示教材第44页第2个问题)你准备怎样观察?

发现了什么?

生1:

看看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

生2:

横轴表示看电影的人数,纵轴表示所付的票费。

生3:

我发现横轴上1格表示1人,纵轴上1格表示1元。

生4:

每一个点都有对应的一组数。

师:

下面我们分小组来观察,完成后面的问题。

(课件出示教材第44页第3个问题)

要求:

①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在小组内交流。

②有困难的学生可以举手寻求帮助。

③每组要提出一个问题,挑战其他组。

④连接各点,你有什么发现?

小组开始交流,教师巡视。

小组汇报。

小组1:

点A表示5人看电影所付票费是10元,也就是5的2倍是10。

师:

哪个小组能根据表格说说其他各点的意思?

小组2:

我们小组发现所描的点都在同一条直线上。

师:

为什么会在同一条直线上呢?

生:

因为纵轴上的数是横轴上的2倍,每次增加的都一样。

师:

如果有一个点是(100,200),那么这个点是否也在这条直线上呢?

生:

因为这个点表示100人看电影的票费是200元,纵轴上的数也是横轴上的2倍,所以这个点也在这条直线上。

师:

当一个数按固定倍数随另一个数增长时,所绘出的图形是一条直线。

(课件出示:

按顺序连接个点)

师:

这节课你们学到了哪些知识?

生1:

用图的形式可以直观地表示两个成正比例的量的变化关系。

生2:

当两个变量成正比例时,所绘成的图像是一条直线。

生3:

利用图可以进行估算,利用估算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画 一 画

正比例图像是一条通过原点的直线。

图像上任意一点都能在横轴和纵轴上找到相对应的点,以此来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教学主要是在具体情境中,通过“画一画”的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正比例图像,会在方格纸上描出成正比例的量所对应的点,并能在图中根据一个变量的值得到它所对应的另一个变量的值,进而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中,我主要让学生先读懂图的意思,如横轴、竖轴表示什么,各个点所表示的意义是什么,经过了解之后再让学生连接各点,谈谈自己的发现,学生会形象地看到所描的点都在同一条直线上。

在教学中给学生充分操作的空间,让学生谈谈自己的发现,鼓励学生利用图进行一些估计,进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A类

下图表示的是一根水管不停地向水箱注水,水箱内水的体积的变化情况。

(1)看图说关系。

观察上图,图中哪些量是变化的?

哪些量是不变的?

(2)根据图填写下表。

注水时间/分

5

8

13

……

水的体积/升

10

20

……

  (考查知识点:

认识正比例图像;能力要求:

能在图中根据一个变量的值得出它所对应的另一个变量的值,利用正比例关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B类

下面是小丽和同学们用自制的皮筋秤(最多可称2千克的质量)称物体质量的情况变化图。

(1)根据上图完成下表。

所称质量/克

0

200

400

600

800

900

1000

皮筋伸长的长度/厘米

0

2

  

(2)你发现表中哪两个量成正比例?

(3)小丽用这个皮筋秤称一本书的质量,皮筋伸长18厘米,这本书的质量是多少?

(考查知识点:

综合运用正比例关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能力要求:

能运用正比例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1)注水时间和水箱内水的体积是变化的;水箱内水的体积与注水时间的比值是不变的。

(2)16 10 26

B类:

(1)4 6 8 9 10

(2)皮筋伸长的长度与所称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例。

(3)1800克

教材第45页“练一练”

1.

(1)20 25 30 35 

(2)成正比例 (3)(描点略)发现这些点在一条直线上。

(4)在这条直线上,表示8人要付船费40元。

2.成正比例,因为弹簧伸长的长度与所挂物体的质量的比值都是0.4(一定)。

3.

(1)成正比例,因为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是π(一定)。

(2)①16 15.7 ②47 47.1

反比例。

(教材第46~48页)

1.使学生认识反比例关系的意义,理解并掌握成反比例量的变化规律及其特征。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综合、概括能力,使学生掌握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反比例的方法。

3.渗透数学源于生活的观点。

重点:

通过具体问题理解成反比例量的变化规律及其特征。

难点:

会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能否成反比例。

课件。

师:

我们已经学习了正比例,那么判断两种相关联量是否成正比例的关键是什么?

生:

看这两种量之间的比值是否一定,如果比值一定,那么就成正比例,否则不成正比例。

师:

下面哪两种量成正比例?

为什么?

(1)时间一定,行驶的速度和路程。

(2)数量一定,单价和总价。

生1:

因为

=时间(一定),也就是速度和路程的比值一定,所以速度和路程成正比例。

生2:

因为

=数量(一定),也就是单价和总价的比值一定,所以单价和总价成正比例。

师:

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在什么条件下,其中两种量成正比例?

(学生回答后老师板书)

生1:

速度=

在速度一定的条件下,时间和路程成正比例。

生2:

时间=

在时间一定的条件下,速度和路程成正比例。

师:

如果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之间会有怎样的关系呢?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反比例关系。

(板书课题:

反比例)

1.出示教材第46页第1个问题。

表1

x

1

2

3

4

y

24

12

表2

x

1

2

3

4

y

11

10

把表格补充完整。

师:

同桌互相说一说上面两个表中各有哪两种量。

一行一行地看,发现了什么?

一列一列地看,又发现了什么?

生:

长方形一条边的边长都随着邻边边长的增长而减少。

师:

表1和表2中,长方形相邻两边边长之间变化规律相同吗?

用表中提供的数据说明一下。

生1:

面积是24平方厘米的长方形,1×24=24=2×12=3×8……相邻两边的积都是24。

生2:

周长是24厘米的长方形,1×11=11,2×10=20……积不相等,1+11=2+10……和相等。

相邻两边的积不相等,但相邻两边的和相等。

师:

早上,爸爸妈妈都乘坐哪些交通工具去上班?

生1:

坐班车。

生2:

开私家车。

生3:

坐公交车。

生4:

骑自行车。

……

师:

无论上学还是上班,我们最担心的是迟到,所以很关注时间(教师用手指指手表),同时,还关注交通工具的快慢,也就是车的速度。

那么,速度和时间是不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生:

是。

2.课件出示下面的表格。

自行车

大巴车

小轿车

速度/(千米/时)

10

60

80

时间/时

12

2

1.5

  师:

一行一行地看,发现了什么?

一列一列地看,又发现了什么?

生1:

速度不相同,时间也不相同。

生2:

时间随着速度的变化而变化。

生3:

10×12=60×2=80×1.5。

师:

虽然速度和时间都在变化,但路程是不变的,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都是120(一定)。

像这样,相关联的两个量(速度和时间),一个量(速度)变化,另一种量(所用的时间)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速度与时间)的乘积(也就是路程)一定,我们就说这两种量(速度和时间)成反比例。

师:

第一个问题中,表1和表2中的长方形相邻两边的边长(长和宽)成反比例吗?

生1:

表1中长方形相邻两边的边长的积一定(都是24),所以长和宽成反比例。

生2:

表2中长方形相邻两边的边长的积是变化的,不是定值,所以长和宽不成反比例。

师:

如果用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乘积,你能用关系式表示成反比例的两个量的关系吗?

生1:

xy=k。

生2:

不对,还要说明k是定值,即xy=k(一定)。

师:

说得真棒。

师: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知识?

生1:

明确了成反比例两个量之间的关系,以及两个量能否成反比例的判断方法。

生2:

相关联的两种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的乘积一定,我们就说这两种量成反比例。

生3:

反比例关系式可表示为xy=k(一定)。

反 比 例

面积是24平方厘米的长方形:

1×24=24=2×12=3×8……积相等

周长是24厘米的长方形:

1×11=11,2×10=20……积不相等

1+11=2+10……和相等

速度×时间=路程(一定) 10×12=60×2=80×1.5=120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的积一定,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英语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