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届 高考总复习 山东专用从意义角度辨析常用常错字列举70组156个.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774084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2.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届 高考总复习 山东专用从意义角度辨析常用常错字列举70组156个.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语文届 高考总复习 山东专用从意义角度辨析常用常错字列举70组156个.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语文届 高考总复习 山东专用从意义角度辨析常用常错字列举70组156个.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语文届 高考总复习 山东专用从意义角度辨析常用常错字列举70组156个.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语文届 高考总复习 山东专用从意义角度辨析常用常错字列举70组156个.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届 高考总复习 山东专用从意义角度辨析常用常错字列举70组156个.docx

《语文届 高考总复习 山东专用从意义角度辨析常用常错字列举70组156个.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届 高考总复习 山东专用从意义角度辨析常用常错字列举70组156个.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届 高考总复习 山东专用从意义角度辨析常用常错字列举70组156个.docx

语文届高考总复习山东专用从意义角度辨析常用常错字列举70组156个

从意义角度辨析常用常错字(列举70组156个)

1.暗 黯

暗,指光线昏暗、暗地隐蔽或糊涂不明;黯,阴暗,多用于形容忧郁伤感的样子。

2.趴 扒

趴,是趴下、卧倒的意思;扒,则用于靠手的动作,如搔、抓、攀援等。

所以“扒窗户”“扒墙头儿”一律不得写“趴”。

3.弊 毙 毖

弊,指欺骗行为或毛病、害处,如:

作弊、舞弊、弊端、兴利除弊。

毙,指死,有贬义,如:

枪毙、毙命、路毙、作法自毙。

毖,指谨慎小心,如:

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4.蚕 茧

蚕,家蚕、柞蚕等的统称,通常专指家蚕;茧,某些昆虫的幼虫在变成蛹之前吐丝做成的壳,通常是白色或黄色的。

蚕茧是缫丝的原料。

5.采 彩

采,用于表示动作:

采集、采用、采访等;用于指精神状态:

丰采、风采、神采奕奕、兴高采烈等。

彩,用于表示物体的颜色、花样:

丰富多彩、光彩照人、彩霞满天,彩声满场等。

6.沧 苍

“沧”意指(水)青绿色。

“沧海”即“大海”,“沧桑”是“沧海桑田”的省略语。

“苍”为“青色”或“灰白色”,如“苍白”“白发苍苍”“苍鹰”“苍天”等词语。

7.察 查

“察”的本义为看,仔细地看。

“查”的义项:

①检查;②调查;③翻检着看。

“查”虽然大都与“察”一样有“看”义,但“察”只重在“看”,而“查”则重在“看”的施动者和看的目的,或者从“看”中找到一点什么东西,或者从“看”中得到什么结论或处理意见。

8.憧 幢 疃

人影憧憧(chōnɡ),也作“幢幢(chuánɡ)”。

幢(zhuànɡ)是用于建筑物的量词,如:

一幢房屋。

疃(tuǎn)是村庄的意思,如“柳疃”。

9.崇 祟

崇是形声字,声旁是“宗”,意思是像山一样又高又大。

祟是会意字,“示”有鬼神的意思。

所以作祟、鬼鬼祟祟等都必须写“祟”。

10.才 材

才,指才能,如:

德才兼备、才华横溢、人尽其才;材,指材料,如:

就地取材、大材小用。

“人才”可以写作“人材”。

但“大材小用”说的还是材料使用,指人事安排不当是用它的比喻义,所以仍要写“材”。

11.长 常

长,指距离、长度或是时间长久,如:

长年累月、长治久安、长此以往;常,指经常、时常、常常,如:

常备不懈、常胜将军、冬夏常青。

12.词 辞

两字多有相通处。

一般说来,词典、词赋、词令、词讼、词藻、词章、献词、言词,也可写成“辞”。

而诗词、词牌、词曲、词谱、词语,不可写成“辞”;修辞、楚辞、《木兰辞》、推辞、告辞、辞谢、辞职,不可写成“词”。

13.弹 殚 惮

“弹”从“弓”部,以“弓”为部首的字意义大都与弓矢有关。

“弹”(tán)字的意义是“以竹为弦的弹弓”。

后来“弹”(dàn)成为子弹、枪弹、炸弹一类的总称;“弹丸”多用来比喻地方狭小。

“殚”从“歹”部,以“歹”为部首的字意义大都与“坏、死”有关。

“殚”的意义是“尽、竭尽”,与“死、完”相近。

“殚精竭虑”中的“殚”字仍取此义。

“惮”从“心”部,意思是“(心里)怕、畏惧”的意思。

如“惮烦、肆无忌惮”中的“惮”都是此义项。

14.蹈 陷

两字右边偏旁不同,舀上面是“爪”的变体,像用手从“臼”中取物,这就是“舀”的意思。

用它作声旁——读音与它相近的“稻”“滔”“蹈”“韬”,右边用的当然就是它。

而“陷”字右边,上面是“人”字的变形,像人落入陷阱,“陷”字就是取这个意思;韵母是“ian”的几个字(焰、阎、谄),取的就是这个声旁。

15.弟 第

“弟”,其义有:

①弟弟;②亲戚中同辈而年纪比自己小的男子;③朋友相互的谦称(多用于书信);④一种姓。

“第”,其义有:

①用于整数的数词前边表示次序;②科第,如及第,落第;③封建社会中官僚的大宅子,如府第,宅第;④(当连词用)但是;⑤(作副词)仅,只;⑥(名词)姓。

16.叠 迭

叠,指重叠或折叠;迭,指更迭或迭次(屡次)。

层见叠出、叠床架屋、叠放整齐,都不能写作“迭”。

高潮迭起、迭挫强敌,也不能写作“叠”。

17.定 订

这两个字,都有“约定”的意思,前者偏重决定、规定,后者侧重商定、预定,不过很难完全区分清楚。

订阅、订购、订户、订婚,都统一为“订”。

“预定”和“预订”,“商定”和“商订”,区别还是比较明显的。

至于定价、定额、定期、定员、定居,订立、订交、修订、订正、装订,就更不应混淆。

18.度 渡

“度”的本义是计量长短、高低,如长度、深度、温度、湿度。

引申义有由此达彼的“过”“通过”的意思,如度日、度假。

“渡”从“水”,专指由江河的此岸到达彼岸,也就是通过水面,如渡口、渡船、渡工、泅渡、飞渡。

在现代汉语中,“度”与“渡”的分工很明确。

“度”的对象是时间,如节日、假期、光阴、年华、季节、良宵。

“渡”的对象一般是空间,如江河、关山、海洋、险关;还可用于比喻义,如共渡难关,渡过困难时期,难渡年关等。

值得注意的是,在古汉语中,“度”“渡”并没有严格的分工,两者可以互相通用。

《木兰辞》中有“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句,又如成语“明修栈道,暗度陈仓”,都本应写“渡”,但古人都用了“度”。

19.二 两 俩

这三个字在表示数目时都表示“两个”,但三者用法有别。

在一般量词前用“两”不用“二”,如“两张纸”“两棵树”。

读数目和序数时只用“二”不用“两”,如“一、二、三”“第二”。

在新的度量衡单位前一般用“两”,如“两吨”“两公里”。

在多位数中,百、十、个位用“二”不用“两”,如“二百二十二”;千、万、亿的前面,“二”和“两”一般都可用。

“俩”和“两”的区别主要在于,“两”后可带量词,而“俩”后不能带量词,一般都直接带名词。

20.幅 副 服

这三个字作为量词时,是有明确分工的。

“幅”,作量词时用于布帛、呢绒、图画等,如“一幅画”“五幅布”“三幅呢绒”等。

“副”,作量词时用于成套的东西或用于面部表情,如“四副对联”“三副手套”“全副武装”“一副笑脸”“一副庄严神态”等。

“服”,音fù,多用于中药量词,如“一服清醒剂”“三服中草药”等,也可用“付”,读fù。

21.混 浑

“混人”和“浑人”,音义都相同。

“浑浊”,“浑水摸鱼”,都统一为“浑”。

但在其它的意思上,如:

鱼目混珠、鱼龙混杂、混世主义,浑浑噩噩、浑然不觉、浑然一体,音义都应分清。

22.迹 绩

迹,指痕迹或前人留下的事物,如足迹、事迹、古迹、遗迹;绩,指成绩、业绩、功绩等。

23.即 既

最常见的错,是把“即使”误读误写成“既使”,要记住,没有“既使”这个词。

“既”和“使”连用,是“既然、已经”的意思和“使、让”的意思的组合,不是“就是使”的意思。

24.及 暨

“及”作为连词,主要对名词或名词性短语起连接作用。

如“文学作品包括小说、诗歌、散文及戏剧”,这里“及”的前后部分是并列的平等的关系,顺序也可调换。

如果“及”的前后连接的部分有主次之分,那就一定要把主要的排在前面,如:

“日常生活中的烟、酒及其它刺激性的食品均有害于身体。

”“及”还有到达、赶上的意思,这里不赘述。

如果要连接的部分并无主次之分,为了表示庄重,突出二者等量齐观的地位,可以用“暨”代替“及”。

如:

“热烈欢迎出席省群英会的我市先进单位暨劳动模范载誉归来。

”“暨”也是一个连词,义为“与”“和”,它连接的是语意并列、同级同等的部分。

25.籍 藉

“籍”,读jí,原指用竹简编成的用来记载文书、档案的册子。

“藉”,读jiè,指凭借。

“藉”又通“借”,如“凭藉”“藉口”“藉故”。

“藉”,又读jí,指践踏、欺凌。

两者古时多通用,但“户籍”“典籍”中的“籍”不可以写作“藉”,“草垫”意义的“藉”不能写作“籍”。

现代汉语中除“狼藉”与“狼籍”(均读jí)相通外,其余一般不能通用。

此外,两者都可作姓氏(读jí),但不能通用。

26.交 缴

交纳、交卷、交费、交税、交公粮等词语,也可用“缴”。

用“缴”有强调履行义务的意思。

缴获、缴械、缴枪不杀,都有强迫或被迫交的意思,应当用“缴”。

27.灸 炙

“灸”是形声字,从火,久声,是中医的一种治疗方法,用燃烧的艾绒熏烤一定的穴位。

“炙”是会意字,上面是“肉月”的变体,用火烤肉的意思。

所以脍炙人口、炙手可热,都必须写“炙”。

28.橘 桔

“橘”,读jú,通常指和“橘”这种常绿木本植物相关的内容。

如“橘树”“橘子”。

“桔”:

①读jié,如“桔梗”,一种药用的多年生草本植物。

②读jú,“桔”是“橘”字的俗写。

29.篮 蓝 兰

“篮”是竹字头,同竹子的编织有关,如菜篮、花篮。

北方用柳条、藤条、荆条编的筐也叫篮;用线编织的叫网篮;篮球,是指向网篮里投的球。

“蓝”是草字头,和草有联系。

蓝多指颜色,如蓝色、蓝天、蓝图等。

另外,蓝是姓。

“兰”和草有关,但多指花草,如木兰、兰花、兰草、君子兰、马兰花;兰也是姓;地名有兰州市等。

30.厉 利

“厉害”和“利害”,都可指难对付,难忍受,或指达到某种异乎寻常的程度;但“利害”还指利益和损害。

“变本加厉”,指变得比原来更严重、更坏,不可写成“变本加利”。

31.连 联

“连”作为动词,是相连的意思,主要指物体之间形体上的连接,多为表象上的,如:

天连水、南北相连——空间相接;连年水灾、一连几天——时间相接;连环、连衣裙——物体相接。

“联”其义较“连”要深要广,不但指具体事物的相接,更指抽象事物之间无形的联结。

如:

联盟、联邦、联军——指几种群团、组织、势力联接;联席、联欢、联手——指几个方面联合起来共同活动;联贯、联系——指事物间的内在逻辑连接。

32.练 炼

“练”,指练习,熟练,经验多;“炼”,指使之纯净、精美。

简练、苦练都作“练”;锤炼、锻炼、炼句都作“炼”。

精炼、精练可通用,但前者还可当动词用。

33.渺 缈

“渺”:

①渺茫,如“渺若烟云”“渺无人迹”“渺无声息”“音信渺然”“渺远”;②渺小,如“渺不足道”。

“缈”一般组成“缥缈”,也可写成“飘渺”(形容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34.溶 融 熔

“溶”强调溶剂是液体;“融”强调融合这一现象,也指冰雪等受热变成液体;“熔”强调熔化的条件是固体受热变形。

35.竖 树

“竖”,指跟地面垂直的,如“竖立”。

“树”,有建树的意思。

所以“竖立”和“树立”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意思。

36.申 伸

“申”,指申述说明,用“申”所组的词多含此义,如:

申请、申明、申诉、申辩、申谢、引申、重申等。

“伸”,指伸展,如:

伸缩、伸张、伸直、伸手、延伸、能屈能伸等。

要注意“伸张”易误用“申”。

“申冤”同“伸冤”。

37.塌 蹋

“塌”有三种意思:

①(支架起来的东西)倒下或陷下,如“倒塌”;②凹下,如“塌鼻梁”;③安定、镇定,如“塌下心来”。

“蹋”有两种意思:

①踏,踩;②(书)踢。

“糟蹋”也可写作“糟踏”,其意是:

①浪费或损坏;②侮辱、蹂躏。

38.骛 鹜

“骛”从“马”,含快跑、纵横奔驰之意,引申为“追求”。

成语“好高骛远”是指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过远的目标;而“心无旁骛”则是说用心专一,不去考虑其他无关的事情。

“鹜”从“鸟”,表明与鸟有关,指的是鸭子。

成语“趋之若鹜”便是说像鸭子一样争先恐后地跑去。

39.戊 戌 戍 戎

“戊”音wù,是天干的第五位;现在常用作顺序的第五位。

而“戌”音xū,是地支的第十一位。

“戍”音shù,意义为军队防守。

“戎”音rónɡ,用法有三:

一是用作姓氏;二是指我国古代对西方少数民族的称呼;三是用于书面语,指军队、军事,如“投笔从戎”的“戎”即此意。

40.暇 瑕 遐

“暇”义为空闲,如“无暇”“目不暇接”等词语。

而“瑕”义为玉上的斑点,如“无瑕”“瑕不掩瑜”等词语。

“遐”义为“远”,如“遐迩闻名”“遐想联翩”等词都必须用“遐”。

41.象 像 相

“象”,指“大象”这种动物,还当“摹拟”讲,如象征、象形等;“像”,指形象上有共同点,有好像、比如的意思;“相”,指观察事物外表(相时而动、相机行事、相面、相马),还有辅助的意思,如相国、吉人天相等。

但是它们都有表示某种形状样子的意思,要着重区别的也就在这方面。

“相”,主要指和人外貌有关的样子,如相貌、相片、站有站相、福相、识相(知趣)、众生相、穷形尽相、皮相之见等。

“像”,主要指比照人物制成的形象,如:

画像、绣像、铜像、佛像、肖像、头像、群像、遗像、虚像、实像、音像、录像等。

“象”,主要指除了上面之外的形状样子,如:

现象、景象、气象、表象、印象、迹象、惨象、病象、败象、万象更新等。

不过三者也有难以区分的地方。

比如:

“想象”“想像”,就可并存。

42.斜 邪

“斜”,无贬义;“邪”,有贬义。

“斜阳”和“邪路”不应混淆。

43.泄 泻

“泄”,指排出,不强调迅疾;“泻”,指很快地流。

排泄、发泄、泄露、泄漏、一泻千里、上吐下泻,不应混淆。

44.馨 謦 磬 罄

“馨”读xīn,以“香”作偏旁,说明与香气有关,意思是散布很远的香气。

如“温馨”“如兰之馨”。

“謦”读qǐnɡ,以“言”作部首,表明与说话有关,含意为咳嗽,引申为谈笑,如“亲承謦欬”。

“磬”读qìnɡ,以“石”作部首,说明与石头有关,指的是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用玉或石头制成。

如“钟磬”。

“罄”,读qìnɡ,以“缶”作部首,表明与器皿有关,引申为“尽”“空”。

如“罄竹难书”。

45.喧 暄

“喧”指声大而繁闹,如“喧哗”“喧闹”“喧宾夺主”等词语。

“暄”是“温暖”之义,如“暄妍”“暄凉”“寒暄”等词语。

46.尤 犹

“尤”,意思比较多,如:

尤其、尤甚、尤物、无耻之尤(都有最甚、特异的意思),以儆效尤(指坏事),怨天尤人(指埋怨)等。

“犹”,意思比较简单:

犹如(即如同),记忆犹新(即还很清楚),犹疑(即犹豫)。

47.渔 鱼

主要掌握“渔”的动词义,如:

渔民、渔村、渔业、渔产、渔场、渔轮、渔猎、渔樵、从中渔利等等,要写“渔”。

而釜底游鱼、鱼龙混杂、鱼肉乡里等,自然要写“鱼”。

不过也有不必特别区分的,如:

鱼具、鱼网、鱼汛、鱼鼓等,习惯上把“鱼”写成“渔”也可。

48.园 圆

“园”只用于与花草树木有关的词,如:

园林、园艺、满园春色等等。

圆圈、圆形、圆满、花好月圆、外圆内方、字正腔圆、圆滑世故等,必须写“圆”。

49.折 拆

两字一笔之差,意思很不相同。

前者如:

折合、折价、折扣、折(shé)本、损兵折将、心折已久;后者如:

拆毁、拆封、拆卸、拆迁。

50.只 支

作量词时,二者读音一样,但用法有别。

前者多用于动物、某些器物或成对的东西,后者多用于象形事物或歌曲、钢笔、蜡烛等。

如:

两只鸡、三只皮箱、五只船、一只眼睛;一支队伍、两支毛笔、三支枪、一支歌、四十支灯泡。

51.残 惨

二者都能表示凶恶之意,但也有明显的不同。

“残”,①表示不完整,残缺,如“这部书很好,可惜残了”;②表示剩余的,将尽的,如“风卷残云”;③表示伤害,毁坏,如“摧残青少年身心健康”;④凶恶,如“残忍之至”“残酷无情”。

“惨”,①指悲惨,凄惨,如“惨绝人寰”“惨不忍睹”;②程度严重,利害,如“敌人又一次惨败”;③凶恶,狠毒,如“惨无人道”。

52.尝 偿

“尝”主要表示吃一点试试,或相当于副词“曾经”,如“备尝艰辛、尝试”。

“偿”表示“归还、满足”,如“偿还、偿命”。

53.戴 带

这两个字在用作动词时容易混淆。

“戴”指把东西放在头、面、胸、臂等处,以及由这些意义所产生的引申义,如“披星戴月、不共戴天、戴罪立功”等;“带”指随身拿着,携带、连着、附带、带领等,如“带上干粮、连说带笑、带队人员”等。

54.典 奠

这两个字在用作动词时容易混淆。

“典”指典礼,如“开国大典、盛大庆典”等。

“奠”除了指用祭品向死者致祭外,主要指奠定、建立,如“奠基、奠酒、奠定、奠都”等。

55.恶 噩

二者都与不好的事有关,不同的是:

“恶”指很坏的行为、犯罪的事情,跟“善”相对,如“无恶不作、罪大恶极”;又指凶恶、凶狠、恶劣等,如“一场恶战、恶习不改”等等。

“噩”指凶恶惊人的事,如“噩耗、噩梦”等。

56.费 废

“费”表示费用、花费和耗费,如“交费、话费、费时”。

“废”表示不再使用、失去了原来的作用;衰败、荒芜,如“废弛、废除、废气、废渣、废止”。

57.复 覆

二者在表示转过去或转过来之义时用法相同。

表示“重复、繁复、恢复、报复、再、又”时用“复”。

表示盖住、底朝上翻过来、歪倒时用“覆”,如“全军覆灭、重蹈覆辙”。

58.杆 竿 秆

“杆”读ɡān,指杆子(较长的木棍),如“旗杆、电线杆”;读ɡǎn,指器物像棍子的细长部分,包括中空的器物,如“枪杆子、秤杆子、笔杆子”等。

“竿”指竿子,如“竹竿、钓竿、百尺竿头”。

“秆”用于指某些植物的茎,如“高秆植物、秸秆”。

59.冈 岗

表示较低而平的山脊时用“冈”,表示不高的山、高起的土坡或岗位时用“岗”。

60.激 急

“激”,读jī,①指水因受到阻碍或震荡而向上涌,如“一石激起千层浪”;②指冷水突然刺激身体使得病,如“他被雨水激着了”;③使发作,使感情冲动,如“刺激、激将法”;④指感情激动,如“感激、激于义愤”;⑤急剧,强烈,如“激战、激流、偏激”。

“急”,读jí,①想要马上达到某种目的而激动不安,着急,如“他的眼都急红了”;②容易发怒,急躁,如“急性子、急功近利”;③很快而且猛烈,急促,如“形势急变、急风暴雨”;④急迫、紧急,如“急事,急件”;⑤紧急严重的事情,如“当务之急、救急”;⑥对大家的事或别人的困难赶快帮助,如“急人所难、急公好义”。

61.嘉 佳

“嘉”,动词,表示美好、夸奖、赞许等,如“嘉奖、嘉勉、嘉许、精神可嘉”等;“佳”,形容词,表示美、好,如“佳句、佳音、佳话、佳节、佳境、佳丽、佳期、成绩甚佳”等。

62.具 俱

“具”可以用作名词指“用具”,如“农具、卧具、文具”,可以用作量词,如“一具座钟”;还可以用作动词,有“具有、备、办”之义,如“初具规模、具备、敬具菲酌”。

“俱”指“全、都”,如“一应俱全”等。

63.元 原

“元”主要指开始的、第一、为首的、主要的或构成一个整体的独立部分,如“元月、纪元、元首、元凶、元气、元素、元音、单元”等。

“原”也指开始的、最初的,但除了指原来的、本来的、没有加工的外,如“原版、原来、原理、原始”等,还指“原谅”等。

64.消 销

“消”主要指消失、消遣、需要等,如“烟消云散、消夏、不消说”。

“销”则主要指“熔化金属、除去、销售、消费”等,如“销铁、撤销、销路、花销”等。

65.形 型

“形”指形状、形体、表现、对照等,如“图形、形影不离、喜形于色、相形见绌”等。

“型”主要指模型等成型的物体及类型等,如“型号、血型、脸型”。

66.义 意

“义”,通常所指意思较抽象,如:

词义。

“意”,通常所指意思较为具体,如:

段意,文意。

67.分 份

“分”有fēn、fèn两个读音,容易与“份”混淆的是读fèn的“分”。

下面几种情况用“份”:

①量词,用于搭配成组的东西,如“一份礼物”“订了两份报纸”“这个文件一式三份”;②用在“省、县、年、月”后面,如“省份”“县份”“年份”“月份”;③表示整体里的一部分,如“分给我一份”“份额”“凑份子”;④表示地位、派头、程度等,如“跌份儿”“事情都闹到这个份儿上了,你还装不知道”。

其他如“养分”“过分”“恰如其分”等,用“分”。

而“身份(分)”“成分(份)”“股价(分)”用哪个都可以。

68.至 致

“至”:

①到达,如“宾至如归”;②最,如“至高无上”。

“致”:

①给予,向对方表示,如“致意”“致信”;②招致,如“以致”“招致”;③情趣,如“兴致”。

69.作 做

“作”:

①起,奋起,如“兴风作浪”“振作精神”;②从事活动,如“作演讲”;③写作,如“作文”;④装作,如“装模作样”;⑤当作,如“认贼作父”。

“做”:

只有动词性,表述意义更具体,如“做工”“做买卖”“做人”“做事”。

它后面常带名词或代词;而“作”后面还常常可跟双音节的动词。

70.粹 萃 瘁 悴

“粹”:

①不杂,如“纯粹”;②精华,如“精粹”;“萃”:

①聚集,如“荟萃”;②聚集在一起的人或物,如“出类拔萃”;“瘁”:

过度劳累,如“鞠躬尽瘁”;“悴”:

神色不好,也可以形容心情忧伤,如“憔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