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e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人教版第一单元.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773236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5.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free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人教版第一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free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人教版第一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free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人教版第一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free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人教版第一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free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人教版第一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free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人教版第一单元.docx

《free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人教版第一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free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人教版第一单元.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free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人教版第一单元.docx

free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人教版第一单元

第一课:

战后世界新格局

 

“两极”与“冷战”

一、两极格局

1.过程

(1)1945年雅尔塔会议划分势力范围(初步形成)

(2)北约和华约两大军师政治集团的出现(标志)

2.含义

是以美苏为中心,在欧洲形成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集团对立,在全球形成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阵营全面对抗的格局。

3.美国成立北约原因

二战后,美国确立了霸权地位,欲凭借强大的军事实力称霸世界。

而共产主义制度就是它控制全球的最大障碍,社会主义国家就是它的主要敌人。

4.1949年,以美国为首的12个西方国家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建立了针对苏联的军事政治集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

5.1955年,苏联好七个东欧国家在华沙签订了《友好合作互助条约》,通称《华沙条约》,即华约。

二、冷战

1.为什么选择欧洲

欧洲是资本主义的发源地和中心。

虽在二战中受到了严重的破坏,但经济基础好,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可以说当时谁控制了欧洲,谁就掌握了压倒对手的绝对优势。

2.冷战出台原因

①称霸世界的野心受到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遏制

②战后和平成为时代的潮流,美国不敢贸然发动战争

3.冷战政策本质:

遏制共产主义

4.形成过程

“铁幕演说”——拉开序幕(1946年3月,丘吉尔访问美国期间)

“杜鲁门主义”——开始标志(采取除军事进攻以外的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

5.冷战表现(美苏争霸)

①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集团的出现

②1961年8月,东西柏林边界筑起了一道水泥墙(柏林墙)

③军备竞赛

④美国侵略战争

⑤古巴导弹危机

⑥“马歇尔”计划

6.“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

 

“殖民体系的瓦解”

一、亚非民族解放运动

1.20世纪40年代,亚洲首先掀起民族解放运动的浪潮。

越南北部、朝鲜和中国相继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其它国家也先后取得独立。

2.印度作为最大的殖民地国家,它的独立对帝国主义殖民体系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3.五六十年代,民族独立运动席卷整个非洲大陆,仅1960年就有17个国家独立,这一年被称为非洲独立年。

4.收回苏伊士运河的意义:

①捍卫了国家主权

②它是东西方的交通要道,能从中获取巨大的经济效益,对于恢复的发展埃及的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③激励了其他非洲国家的民族独立好解放战争

5.1990年,纳米比亚宣告独立,非洲国家彻底埋葬了殖民时代。

二、第一次亚非会议(又称万隆会议。

第一次没有殖民国家参与)

1.时间:

1953年

2.周总理:

“求同存异”方针:

①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②互补侵犯

③互不干涉内政

④平等互利

⑤和平共处

同:

曾是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异:

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

3.意义:

亚非会议大大加强第三世界国家的联合与反帝反殖民斗争,推动了亚非国家的发展。

三、经济上

<一>“七十七国集团”

1.1974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七十七国集团”起草的《关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宣言》

2.目的:

争取公平、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3.宗旨:

加强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经济领域的合作,采取一致立场反对超级大国和帝国主义的控制、剥削和掠夺。

<二>“石油危机”

1.原因:

阿拉伯国家不甘心继续作帝国主义的廉价石油输出国,而是决心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充分发挥自身的能源优势,使阿拉伯国家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2.手段:

1973年,阿拉伯产油国对美国实行禁运同时联合起来大幅度提高油价。

3.结果:

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不得不采取节能措施,开始研究太阳能等新能源。

<三>亚洲四小龙:

新加坡,韩国,中国台湾,香港。

 

第二课:

共和国的风雨历程。

 

“巩固新生政权”

一、抗美援朝(对外)

1.背景:

①美国轰炸东北(严重威胁我国安全)

②美国阻挠中国解放台湾(干涉中国内政)

③抑制美国气势(改善外部环境)

2.过程:

①1950年10月,彭德怀为元帅,跨国鸭绿江

②进攻阶段:

五战五捷,将美国侵略军赶回“三八线”附近

③相持阶段:

边打边谈(上甘岭1952年10月)

④战争胜利:

签订《朝鲜停战协定》

3.意义:

巩固了新生政权

4.四个错误:

①错误时间:

二战刚结束,世界人民渴望和平,美国不得民心

②错误对手:

中国人民作战英勇,不畏强暴,为胜利浴血奋战

③错误地点:

战线太长,且朝鲜土地不适合美军运输物资和战斗

④错误战争:

本身所具有的非正义的性质

5.克拉克:

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胜利的停战协议上签字的将军

二、对内措施

1.肃清了国民党旧政权(全中国解放)

2.实现了西藏的和平解放

3.建立了各地各级人民政府,恢复和发展了国民经济

4.1952年底,中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注;(意义:

土地改革使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得到了废除)

地主所有→农民所有(所有人变化)

个体私有→个体私有(所有制没变)

 

“成长的骄傲:

两弹一星精神永驻”

1.两弹:

核弹(原子弹、氢弹)、导弹

一星:

人造卫星

2.时间:

①1964年6月:

中近程地对地导弹

②1966.10.16:

装有核弹头的地对地导弹实现核爆炸

③1790年,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

3.意义:

①打倒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增强了保卫世界和平的力量,减少了核战争的威胁

②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威力,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为炎黄子孙扬眉吐气

4.态度:

①反对任何形式的核武器的制造和扩散

②发展的目的是为了防御,绝不会首先使用

5.精神:

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助,勇于登攀。

它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科学精神的集中体现。

其核心为科学创新精神。

 

“进入社会主义”

一、三大社会主义改造

1.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按照自愿的原则,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成立了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好共同富裕的道路。

生产资料私有制→生产资料公有制

2.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国家通过公私合营的方法,逐步进行改造,出现了公私合营的高潮。

3.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个体手工业者踊跃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4.1956年底,全国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表明中国建立起来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二、第一个“五年计划”

1.时间:

1953年到1957年

2.先进人物:

“孟泰精神”、钱学森

3.①工业方面:

a.1953年底,中国最大钢铁联合企业——鞍山钢铁公司恢复并扩建

b.1956年,中国第一辆国产汽车诞生

c.1956年,中国第一批喷气式飞机试制成功

②交通运输业方面:

a.成功修建了康藏公路、青藏公路、新藏公路

b.1957年,长江上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桥——武汉长江大桥

4.意义:

中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踏上了了依靠自己的力量,建设一个现代化强国的光辉历程。

 

“失误与挫折”

一、“大跃进”

1.时间:

1958年

2.特点:

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

3.表现:

农业上:

浮夸风

工业上:

全民炼钢

4.影响:

①滥伐树木,水土流失。

生态平衡被破坏,严重造成了环境污染(自然环境)

②打乱了国民经济秩序,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国民经济)

③造成了人们急于求成,急躁冒进,浮躁、浮夸。

假话盛行(人们思想)

二、“人民公社化运动”

1.特点:

“一大二公”:

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

2.危害:

损害群众利益,挫伤农民积极性。

三、出现原因:

①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极大激发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

②对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缺乏经验,又急于求成,违背了经济发展的规律

 

四、教训:

1.党的正确领导和正确的指导路线

2.认清国情,一切从国情出发

3.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

4.要尊重客观规律(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

5.正确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能急于求成

6.社会发展建设,最关键的是要考虑群众利益,不能本末倒置,不能以损害群众利益来“建设国家”。

7.在经济发展的铜丝,不可忽视教育的发展

8.经济发展的同时,要注意保护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

 

五、文化大革命(1966-1976)

1.发生原因:

①毛泽东过分严重地估计了我国阶级斗争形式,采取了“大民主”的错误说法

②党内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严重

③被林彪、江青两大反革命集团利用

2.定义:

领导者错误发动的,被反革命集团所利用的,给党和国家各族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一场内乱。

3.严重后果:

①政治上长期内乱,民主法制被肆意破坏,大批干部和群众受到迫害。

②经济上社会生产力大幅下降,国民经济造成了巨大损失,人们生活得不到改善。

③科技文化教育事业被严重摧残,历史文化遗产遭到巨大的破坏,国民素质下降,科技水平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更加巨大

4.教训:

①正确认识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正确处理改革。

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

②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反对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

③必须进一步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

5.1976.9.13,林彪等人出逃时机毁人亡

1976.10,党中央一举粉碎了以江青为首的“四人帮”

 

第三课:

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改革开放的年代”

十一届三中全会(党的代表大会)

一、时间:

1978年12月18-22日

二、地点:

北京

三、背景(思想准备)

1.邓小平和陈云等一些老同志领导和支持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讨论

2.批判“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

四、内容:

1.会议恢复了马克思主义路线(总)

2.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政治)

3.邓小平成为第二代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的核心(组织)

4.第一次提出了改革开放,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再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新观点(经济)

五、意义:

1.1978年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历史、中共历史的一个伟大的转折

2.中国从此进入实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时期

注:

中国历史转折(新中国成立后):

①1956年三大社会主义改造

②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中共历史转折:

①1927年“八七”会议

②1936年“遵义会议”

③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社会主义现代化:

改革开放,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六、特点:

改革开放

七、成为转折的原因:

1.会议恢复了马克思主义路线(总)

2.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政治)

3.邓小平成为第二代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的核心(组织)

4.第一次提出了改革开放,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再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新观点(经济)

5.中国从此进入实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时期

 

我国的改革

一、农村改革

1.时间、地点:

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

2.内容: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注:

改变:

劳动方式、分配方式

未变:

生产资料所有制(农民获得经营权,所有制属于集体)]

3.意义:

极大的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迅速发展,使中国很快解决了十多亿人口的温饱问题。

同时也为城市经济改革提供了动力和经验。

4.首创: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乡镇企业的崛起

二、城市改革

内容:

由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变成以公有制为主题、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注:

公有制:

国有制、集体所有制、混合所有制中的国有、集体成分

多种所有制:

公有制、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

三.我国的对外开放进程

1.1979年:

给广东、福建两省的对外经济活动优惠措施

2.1980年:

我国在广东的深证、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设立经济特区

3.1983年:

给海南省实行经济特区的某些政策。

1985年海南省成立

4.1985年:

开放长三角、珠三角、闽南三角区、环渤海地区

5.1990年:

开放上海浦东

6.2001年:

加入世贸组织WTO

目的:

以多种形式吸收外国资本,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扩大对外贸易

四、对外开放新格局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新格局

五、加入WTO的意义

1.使中国经济得到了持续、稳定、快速的发展

2.使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提高

3.标志着全方位的对外开放和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了新的阶段

六、深圳、浦东

1.相同点:

①都位于沿海地区,地理位置优越

②都得益于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国家都给予了优惠的经济政策

③都是从相对落后的地区一跃成为东部和南部的金融、经济和贸易的中心

④都是发展速度快,变化大的改革开放成功典型

⑤都发挥了带动周边地区发展的龙头作用

2.不同点:

深圳在于变化快,浦东在于变化大

3.党的改革开放基本国策是正确的,必须长期坚持下去

 

七、发展顺序

1.农业生产关系变革和调整的顺序

土地改革(1952)→农业社会主义改造(1956)→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8)

2.改革开放(始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经历了:

农村改革→城市改革;经济体制改革→政体、科体、教体的改;对内改革→对外改革

八、中国20世纪三次巨变

1.辛亥革命——“三民主义”——推翻了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孙中山

2.新中国成立,三大社会主义改造——“毛泽东思想”——毛泽东

3.开辟了改革开放,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道路——“邓小平理论”——邓小平

 

“一国两制”与统一大业

一、一国两制

1.依据:

从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和国家发展战略全局出发

2.含义:

“一国两制”就是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在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3.前提条件:

一个中国

两种制度:

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二、香港澳门回归

1.香港:

1997.7.1澳门:

1999.12.20

2.回归的原因

①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综合国力提高

②中国人民的不懈努力

③“一国两制”的正确方针指引

3.意义:

①是中国人民洗雪百年国耻的盛世,也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进程中的重要一步

②为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提供了成功的经验

三、台湾问题

1.有利因素:

①祖国的强盛是统一的根本保证

②一国两制是国家的基本方针

③国际上公认只有一个中国的事实

④海峡两岸人民交流、沟通的增强

⑤海峡两岸人民统一的信念是祖国统一的力量之源

2不利因素:

①某些反华势力的阻挠

②台湾省内“台独”分裂势力的日益猖獗

台湾问题与香港澳门被侵占截然不同,属于国家内部事务

 

四、对台政策

1.基本方针: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2.前提和条件: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3.最佳方式:

一国两制

4.寄希望于台湾人民

5.发展以“三通”(通邮、通商、通航)为中心的两岸交往

6.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五、青少年的责任

1.自觉履行维护祖国统一的义务,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2.坚决拥护祖国统一,大力宣传“一国两制”的政策

3.坚决反对、谴责身边一切分裂祖国的言行,敢于同不利于祖国统一的势力做斗争

4.树立远大的理想,努力学习,掌握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本领,报效祖国

六、“一国两制方针”(胡锦涛重申)

1.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

2.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

3.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

4.反对“台独”势力分裂活动决不妥协

 

“独立自主,和平共处”

一、外交原则

1.毛泽东的三条外交原则:

①“另起炉灶”。

就是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建立的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的新的平等外交关系

②“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就是要首先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然后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③“一边倒”。

就是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国家一边,联合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中国外交史的新篇章由此揭开。

 

二、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成就

1.1971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2009年,我国已同171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3.2001年,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APEC)及相关会议在中国上海举行,这是中国迄今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

4.2001年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后加入的)六国元首,在上海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上海合作组织是第一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它进一步加强了我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三、中美关系进程:

1、50年代:

美国在外交上孤立并遏制中国,中美关系敌对、紧张。

2、1971年:

美国代表团访华,双方开始接触,关系出现转机(乒乓外交)

3、1972年:

尼克松访华,关系改善。

4、1979年:

中美正式建交。

八、《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成立的意义

1、有利于维护地区安全和稳定,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2、是第一个以我国成市命名的国际组织,是我国综合国力提高的标志。

3、组织的成立进一步加强了我国与周边地区的联系。

十、近年来的事件

1、一年一度博鳌亚洲论坛

2、2004年世界遗产大会

3、2003年世界财富论坛

 

“冷战”后的和平主题

一、苏联解体的影响

1.东西方两大集团对峙格局的终结,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

2.宣告世界向多极化发展的趋势

二、纷乱不断的原因:

世界格局的变化带来了世界力量对比的失衡,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推行,恐怖主义力量的增长,民族矛盾的计划,南北贫富差距扩大,不同宗教之间的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

三、美国扮演的角色:

既是战争的组织者,又在战争中推波助澜,使地区冲突加剧

 

“新世纪的中国:

机遇与挑战”

一、为什么处于初级阶段:

1.我国社会生产力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还比较低

2.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

3.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完善

二、机遇和挑战

机遇:

①在和平与发展的进步潮流中,争取较长时间的国际和平环境是可能的

②世界范围内科技革命突飞猛进

挑战:

①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其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②经济、科技上同发达国家的差距给我们很大的压力

三、全面小康

①经济更加发达②民主更加健全③科教更加进步④文化更加繁荣⑤社会更加和谐

⑥人们生活更加殷实

 

第四课:

时代主题与当代中国

 

“南北问题和发展问题”

一、出现原因

1.根本原因:

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的存在

2.历史原因:

历史上曾长期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

3.现实原因:

一些国家独立后。

长期内乱,不稳定局面以及外债负担

二、解决措施

1.根本途径:

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2.重要措施:

推进南北对话,南南合作

3.内在因素:

发展中国家自身的发展

南北对话:

发展中国家采取联合行动,要求同西方强国对话

南南合作:

发展中国家为促进本身经济的发展,增强团结斗争的力量,提高在南部谈判的地位,在开展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同时,加强彼此合作

三、自身发展的建议:

1.发展中国家致力于本国民族经济的发展,致力发展符合国情的发展政策

2.发展中国家在自力更生的原则下实现对外开放,引进外贸、技术等

3.维护社会稳定

4.科学合理地使用资源,保护环境,控制人口过快增长

四、面对当代主题的措施

1.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2.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3.打击恐怖主义

4.发挥联合国作用

5.加强南北对话,南南合作

6国与国之间的矛盾应通过对话协商解决

7.发展壮大维护和平的力量

8.铭记世界大战的惨痛历史和大量核武器存在的现实,时刻提醒不要轻易动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