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环境艺术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771735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4.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析环境艺术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试析环境艺术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试析环境艺术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试析环境艺术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试析环境艺术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试析环境艺术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docx

《试析环境艺术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析环境艺术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试析环境艺术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docx

试析环境艺术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试析环境艺术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

我们生活中所闻所见的事物都与环境艺术有关,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审美水平的不断提高,环境艺术设计越来越多得渗入到各个领域,形成了一门综合的交叉性学科,已经与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密不可分。

环境艺术设计过程包括三个方面:

功能性、技术性和艺术性。

是以功能需求为必要基础,以技术为实现途径,最终形成有艺术美感的艺术作品。

它满足人类精神层面较高的审美,对社会环境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设计要以环境为依托,实现作品与环境的有机结合,并在美学方面达到较高要求,体现作品丰富的内涵。

本文介绍了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趋势及其理论基础,进一步分析了当今环境艺术设计中存在的多种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合理得解决方案,目的是为人类创造更美好舒适的生存环境。

关键词:

环境艺术设计;发展;生存环境

 

一、绪论

(一)研究起源

早期对环境艺术设计的解释为把建筑、绘画等观赏艺术相融合,实现一种艺术环境。

当今我们对环境艺术有了更深更开阔的理解,它是一种纯艺术行为,即以自然环境为基础,不仅仅是指结合观赏艺术,更要在此之上进行艺术升华,实现环境艺术再创造,体现对万物美的精神追求。

随着社会经济,人文艺术,政治文化的高速发展,人们对自己生存的环境及直观感受也有了更大的需求。

生存是人类最基本的要求,而仅仅如此远远不能达到高的生活质量。

对环境艺术的创造,要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在行为方式和内容上进行加深和丰富,不仅满足行为的多样性,也能满足人们心理和精神上的需求,因此要实现环境的美化、合理化以及科学化。

环境艺术的科学化表明环境艺术是融合多学科的综合性较强的体系。

这门学科包含了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等,结合了如设计、工艺、建筑、美术等多种学科,由于其丰富的内容,可以及时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不断改革与更新,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环境艺术的生态化表明人们应重视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由于人口密集,居住空间不断减少,环境污染严重,自然资源慢慢枯竭,一系列的生态危机时刻警醒着人们对生态环境的重视。

我国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提出人与自然环境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可持续发展观,督促人们要对人与自然有道德心,责任心,不能以恶性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去改善生活质量,而是要创造和谐社会,不去跨越生态系统的承受极限。

当人们身处环境之中时,使其生活质量得到提高,是环境艺术设计的终极目标。

现在社会中很多设计师存在两方面的缺点,一是他们对环境艺术设计的作用了解不成熟不深入,二是有些不能对环境设计进行系统的规划整合,导致设计不合理或不能最大限度发挥其设计优势,有些只是注重表面形象,实用效果不佳,造成资源浪费,甚至是破坏。

因此我们需要更加科学得进行规划,提出合理对策尤为重要。

(二)研究方法和论文结构

本论文的撰写搜集了多方面的学科知识,如环境艺术设计的历史和现状,相关学科的知识概念等。

通过对书籍以及论文材料的熟读,掌握了我国环境艺术设计的基本情况,并对它进行了深入探讨。

该论文的章节内容如下:

第一章:

绪论部分,总述了环境艺术设计的起源,并交代文章的结构。

第二章:

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趋势。

从和谐发展的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环境、注重保护和传承的文化环境以及节约利用自然环境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第三章:

环境艺术设计的理论基础。

介绍了环境艺术设计的概念和特点,总述了其相关理论:

环境生态学与建筑人类学;环境心理学与环境美学;人体工程学与信息化智能化。

第四章:

当前环境艺术设计问题分析与对策。

分析了当前环境艺术设计中存在的多种问题,真多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第五章:

结语。

二、环境艺术设计的趋势

随着二十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环境艺术设计中诞生了许多新技术,这些新技术的应用使创作有了全新的局面,使环境艺术的感染力,表现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并且新的艺术形式也发展起来。

比如新型建造技术和建筑材料,使艺术形式变得多样化,灵活化以及智能化。

如今智能化的环境设计已与我们的工作生活密不可分,在不远的将来,科学技术智能化的发展将是环境艺术设计的中流砥柱。

由于环境涵盖大自然的一切事物,因此它是一个广义概念。

因此环境艺术设计也要以广义角度为出发点,来结合各方面内在的、外在的事物。

将各学科领域融会贯通,借助科学技术成果,形成完整的艺术。

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广义艺术设计将成为主流,它同时也是我国在艺术设计领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体系。

(一)和谐发展的社会环境

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可持续发展的关注越来越高。

这要求我们的环境艺术设计要符合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要求。

社会环境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不是静止的。

它的表现形态就是城市的发展更新,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建立在区域环境的整体变更上的。

所以要想实现和谐发展的社会环境,就要把握好整体和局部之间的关系。

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范畴,对于社会环境涵盖的每个因素,如自然、经济、社会、文化等,都要从广义的概念去理解。

环境艺术设计考虑并重视社会问题,也是当今社会进步的表现。

与此同时,这也要求设计师有更高的能力要求。

例如创造一个好的公共环境,使人们喜欢并融入其中,给他们带来方便的行动和愉悦的心情,进行文化、感情的多种交流。

这就是通过艺术设计手段将社会资源合理规划,解决私有化问题。

和谐社会的创建,也需要社会环境各方面的平衡发展,如人工与自然、历史与现代等的平衡。

人工与自然地平衡是要使创造与生态环境和谐共存,保护生态不被破坏,保护生物多样性,构建绿色家园。

只有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才能更长久持续得受益于自然,得到更大的回馈率。

历史与现代的平衡是指中国深厚悠久的历史文化与现代文化有机得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和谐的社会环境。

古代的历史遗迹,文化遗产,旧城旧址要进行有效地保护,新城和旧城和谐共存,使得历史遗迹在新的环境下得以重生。

(二)可持续的经济环境

环境艺术设计考虑并重视经济因素,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是实现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经济因素并非只是建造所耗材料的成本,而是对该设计所利用的环境资源的利用情况。

要使资源利用率最大化,使同等资源的利用产生最大的效益。

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它顺应当下的梯度格局,使该区域的经济发展脱离平衡态,和外界进行物质与能量的交换,完全适应耗散结构自组织理论。

是通过了不平衡发展来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平衡打破。

城区的发展水平取决于该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只有各种环境因素与经济发展协调统一,才能相互促进,良性发展。

如果只一味发展经济而忽视环境保护,则最终会制约经济的发展。

因此可持续的经济环境是建立在生态保护的基础上,尽可能的避免环境污染好破坏,在经济效益增长的同时,环境效益也在增长,形成一个健康的可持续的经济环境。

地域文化在社会经济的带动下得以有效发展和传播,新文化和传统文化融合在一起,在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环境下发生着剧变。

合理安排各种功能空间,最大限度得提高使用效率。

好的设计并非要投资巨额,而是尽可能考虑业主和社会的后续稳定效益。

一句话,实现可持续的经济环境,需要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提高使用效率,回报率,使纯粹的经济发展和环境效益平衡,实现广义的经济概念。

(三)注重保护与传承的文化环境

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内涵,它展示着城市的痕迹,也彰显着其独有的文化特色。

在环境艺术设计中,通过对自然地利用和改造,创造有别于其他文化,有独特精神内容的艺术,能有效徐进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当下的城市特色是由其历史环境发展而来,体现其特有的社会风貌。

文化环境是历史的见证,是延续地域发展的要素。

一个地域的建筑风格,形态,反映着其历史底蕴。

若对城市彻底重建,就遗失了该城的原有记忆,丧失了其曾经的形态,特征,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并不能得到人们的认同感。

对不同时代不同风貌的事物进行保护,可以给该地域环境留下深远的烙印,将历史文化进行了延续。

20世纪20年代,人们意识到文化遗产的重要地位,保护文化遗产的行为在全球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响应。

另外,我国历史悠久,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在这片土地上绽放光芒,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遗产,已经成了环境艺术设计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

(四)节约利用的自然环境

早期自然环境被占用是因为少部分的工业城市,后来随着人口的增多,社会的发展变迁,使得越来越多的城市包围了自然,使自然资源越来越少,甚至枯竭。

自然环境是人们生活的基础,没有自然环境,人类也无法生存。

如果继续无节制得破坏自然,后果将不堪设想。

在进行环境艺术设计时,需充分考虑其生态循环,资源消耗率,利用率以及整个系统的评估情况,如城市环境的“紧凑设计”就提高了环境利用率,降低了城市扩展速度,确保了许多自然环境不被入侵。

三、环境艺术设计的理论基础

(一)环境艺术设计的相关阐述

1.环境艺术的基本含义

环境艺术设计是依附于环境,进行艺术设计和创造,通过各种因素,如比例缩放、空间形体和材质肌理来实现艺术的价值。

建筑、艺术品、雕像、公共场所等的设计,都是环境艺术设计,它有着宽广的内涵,人们所耳闻目睹的所有事物都是构成环境的要素。

其已经与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密不可分。

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方面是满足人类的生存需要,另一方面是创造符合欣赏的美的规律。

2.环境艺术设计的基本特点

“环境艺术设计”所追求目标应该是创造一个综合的系统,在这个复杂的系统里,人与环境是最为重要的元素。

环境艺术设计具体特点有以下几点:

(1)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人文特征与自然特征的统一协调。

既要考虑人们的生活习惯,又要考虑一些气候、地理、温度及季节等多种自然因素,从而保证了人与自然利益双赢的效果。

(2)“情”和“景”的相互统一。

设计需具备科学性,体现人文关怀,作品要营造一个完美的已经,无不良影响,给人带来积极情绪,使得人的内心情感和环境相融合统一。

(3)整体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环境艺术的设计的直观效果在整体中体现,需要统一理念,同时需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对象,不同时期等的需求。

(4)实用性和美观性协调统一。

作品符合对象的基本生活需求是最基本的原则,同时还要满足对象精神、心理的审美需求,为人们提供一个身心愉悦的环境。

(二)环境生态学与建筑人类学

环境生态学由海克提出,他是德国生物学家,主要内容是研究生物和其生存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环境艺术设计要结合环境生态学,体现设计内涵和生态价值观。

在人类的介入下,生态系统的反应和变化规律,其在受损后的自恢复能力,都是重要研究内容。

在此基础上,运用生态学原理对生态系统进行保护和修复,科学得解决环境问题。

在生态系统研究中,合理高效得利用自然资源,避免浪费,抓住生态系统的运动规律,是当今的一个重要课题,这个研究有益于多个领域,其中就包括环境艺术设计。

每个生态系统都有承受上限,超过这个限度救护造成生态系统的失衡和损坏,因此人们应建立一个生态系统承载上限的学术机制,以长久持续得与自然和平相处并受益于自然。

建筑人类学起源于19世纪。

人类学是专门研究人类的科学,包括人体本身以及人与社会、文化的相互作用。

文化人类学着重研究人类社会状况。

建筑人类学就是将文化人类学的范畴应用到建筑学科中,形成一种新的学科。

因此它的研究不仅仅局限于建筑本身,而是融合了各种社会文化,通过空间布局等的设计使建筑学更有内涵和文化底蕴,成为一种社会文化状态的映射。

这个学科是必要的,因为建筑离不开人类,人类离不开社会文化背景,因此建筑人类学要比纯粹的建筑学更有价值和深度。

这里的社会文化背景包括很多方面,如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审美观等多种因素。

在建筑创造中,充分体现了人类的思想内涵。

(三)环境心理学与环境美学

环境心理学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兴起,是研究环境和人类心理行为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由于社会心理学研究社会环境中人的行为,而从系统论的观点看,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是统一的,二者都对行为发生重要影响,因此环境心理学是社会心理学的一个应用领域。

环境心理学揭示了自然环境对人心理的影响情况。

环境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向是:

人对环境的认知和评估;环境危险直觉、压力和生活质量;环境研究中的认知、动机和社会因素;可持续发展行为、生活方式和组织文化;改变非可持续发展行为模式的方式方法;支持环境政策的形成和做出决定。

把握好人类对环境的心理感受进行艺术创造。

可以很好地满足人们美好生活的需求。

环境美学即主要结合环境科学和美学,同时结合多种相关学科,创造出体现人们对美的追求的作品。

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人类生存环境的审美要求,环境美感对于人的生理和心理作用,进而探讨这种作用对于人们身体健康和工作效率的影响[10]。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对资源的开发浪费现象越来越严重,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有个优美环境的重要性。

长远得受益于环境,并提供优美的环境,是环境美学所要完成的任务。

科学得使用环境美学只是,对设计进行规划统一,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绿化美化,创造出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的景观。

(四)人体工程学与信息化智能化

人体工程学(HumanEngineering),也称人类工程学、人体工学、人间工学或工效学(Ergonomics)。

工效学Ergonomics原出希腊文“Ergo”,即“工作、劳动”和“nomos”即“规律、效果”,也即探讨人们劳动、工作效果、效能的规律性。

人体工程学是由6门分支学科组成,即:

人体测量学、生物力学、劳动生理学、环境生理学、工程心理学、时间与工作研究学。

人体工程学诞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人体工程学最基本的是创造要符合良好的人机关系,它有两个基本目标:

提高人们的工作生活效率;实现人们追求的某些价值。

信息化智能化是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时代产物,同时也是当代设计的重要途径。

信息化和智能化在使人们生活环境发生改变的时候,同时也在为我们的生活环境进行着不断创新。

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同时也是推动环境艺术设计学科的动力,已经与建筑构造等学科密不可分。

四、当前环境艺术设计问题分析与对策

(一)分析

1.自然环境和环境艺术失调

统一协调好环境艺术设计和自然环境的关系,仍是现在的一大难题。

设计师往往过分注重建筑本身的美观上,而忽视了与自然环境的有效融合,使作品独立于自然环境。

目前对环境艺术设计的钻研集中在高新技术和高新材料上,却忽视了自然因素的灵活运用。

不能真正体现作品的深度和内涵。

2.城市的监督管理机制不完善

城市在建设规划中,往往只顾着追求快速得益,使得设计非常仓促,考虑不全面,影响了设计的发挥,无法达到预期或对象期待的效果。

另一方面,完成的作品在后期维护中也存在很多问题。

个部门之间不能有效合理得协调,导致管理矛盾多,环节冗杂脱节。

大大影响了作品的效果。

3.环境艺术设计手段单一

目前国内的环境艺术设计普遍存在着设计单一老套,没有特点的现象,水平的是东施效颦,大量模仿复制,感觉城市、地域之间以及地域内的各环境间没有什么差别,效果的呈现跟不上人类审美的进步,造成审美疲劳。

4.公众的参与力度不足

环境艺术设计往往是由设计者个人的情绪反映,由个人或单位实施,很少有征求群众想法的举动,即不贴近对象的真实需求,因此在很多方面对业主来说存在不足之处,设计想法因设计者个人原因会有很多狭隘之处。

(二)对策

我国环境艺术设计中存在的以上诸多问题,已得到而业内的广泛关注。

广义建筑学的概念是由清华大学教授吴良镛提出,主要内容是充分融合城市规划和建筑学理论,在内容上结合风景园林学和经典建筑学等多方面学科,即将与环境艺术设计相关的学科进行综合,使艺术家和建筑师有更多的交流互动。

这样的作品才能体现多种意向,更加饱满,可以使用户对象的心灵得到美化,视野得到净化。

与此同时,还结合了科学技术和社会人文等多种开放知识系统,为设计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创新之路。

针对我国的环境艺术设计现状及其存在的多方面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对策进行改善:

1.环境艺术设计和自然的融合

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人类要与自然友好相处。

环境艺术设计的目标就是给人们提供更好的生存环境,所以在设计过程中,要充分结合自然环境而不能独立于环境。

在创造美的作品本身时也能受益于自然。

这里的结合自然环境并非肆意改造自然,以牺牲自然生态为途径,而是良性得利用其资源,提高利用率,减少破坏和浪费,有生态循环功能,保留自然环境的美,使设计和自然得以平衡。

2.建立专门的管理和咨询机构

建立专门的环境艺术设计管理机构,可以提高专业水平和作品效果,也能进行良好的维护工作,工作流程紧密有律。

使城市布局规划和设计施工工作与城建部相互分开,有针对性得进行管理维护,解决管理部门冗杂,事务分工不明确等缺陷。

建立专门的环境艺术设计咨询机构,是为了更好地规划整体和局部,提高人类的居住环境。

重点针对不同地域的不同文化和景观,打造其特有的环境,使城市更具特色,提高其形象,同时也使人们的生活得以改善。

3.创新环境艺术设计理念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以前传统的设计理念已经不能适应当下社会的发展。

为更持久得发展下去,不断创新设计理念是尤为重要的。

如果只是墨守成规,没有创意,无法结合当地特色和优势,就会逐渐消失魅力,不能体现该作品的内涵。

艺术设计要美化人类的生活工作,因此在美学设计方面要多研究创新,顺应时代的审美观并创造未来世界的审美观,使其独树一帜标新立异而并不给人们带来违和感。

不能简单得复制照搬以前的模式,而失去个性。

4.引导公众参与环境艺术设计

公众的参与能大大提高设计的使用率和舒适率,避免设计师和单位的考虑欠缺等问题。

因此在这几过程中,要多方面得引导群众参与进来,使公共环境的作品符合大众心理,得到身心的满足。

例如指派专门人员对群众进行问卷调查或走访统计,结合大众的需求,再设计方案。

最大限度得满足人们的期望,使人们又更好的生活感受。

在此基础上,设计师再进行有利的创新和专业的评估,从而设计出好的作品。

5.重视地域文化,形成独特设计

每个地域都有其特有的人文历史,区域特色。

充分结合当地独有的这些地域文化,及彰显了这个城市的特点,又能延续历史的珍贵物质和文化遗产。

这种拥有特色的设计,生命力会很持久,同时也能体现人与社会、自然、历史的和谐统一,为什么带来生活和心理上的舒适感、责任感和新鲜感。

6.集合高新科学技术进行设计

现代社会处在飞速发展的时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快速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设计就不能仅仅局限于传统的手工方法,而是利用现代科技,电子产品,在空间和美感上都能高效得实现作品效果。

除了高科技工具,也要重视高新材料的应用,使设计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五、结语

随着人口的增多,人类活动范围的增大,有效得解决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弊端非常重要。

设计师要在专业上不断学习和创新,提高水平。

专门的环境艺术设计也需要建立,来强化设计管理和维护工作。

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多样化,生活环境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设计不仅要满足功能需求,还要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要深入研究环境艺术设计,从分考虑人文特色,不断改革创新,全面提高环境艺术设计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郭雪蓉.从人与自然关系看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N].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0(3):

25~28.

[2]鲍诗度.中国环境艺术设计·集论[M].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64.

[3]吴良镛.发达地区城市化进程中建筑环境的保护与发展[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175.

[4]郭晓阳,刘立伟,魏晓东.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像素化视觉表现[J].装饰.2010,(6).

[5]吴良镛.建筑学的未来[M].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48.

[6]郑曙旸.环境艺术设计[M].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61.

[7]沈磊.无限与平衡——快速城市化时期的城市规划[M].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216.

[8]刘淑芳.中国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河南科技.2010,(3).

[9]吴思佳.对现阶段我国环境艺术发展问题的思索[J].才智.2011,

(1).

[10]祁菲.环境艺术设计的困境与出路[J].才智.2009,(3).

[11]张勇.环境艺术设计与美的形式法则[J].郑州轻工学院学报.2006,(3).

[12]彭小青.浅谈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设计表现[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

(2).

[13]郭彦弘著,《城市规划概念》(陈浩光编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180

[14]邵健.环境艺术的通境之路中国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育访谈录,2006,(12):

6~10.

[15]刘晓娜.环境艺术设计的多学科交叉特性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

 

致谢

本论文是在指导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完成的,论文从选题到完成的整个过程中,得到了指导老师的热情和耐心指导,其严肃的科学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以及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让我受益匪浅。

同时,在研究课题的过程中,开展了一些实践活动,其中部分实际活动是由我的专业老师和我的朋友协助完成,在此对我的老师、朋友表示深深的感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