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政治中考知识点整理文档资料.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769383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87.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政治中考知识点整理文档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人教版政治中考知识点整理文档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人教版政治中考知识点整理文档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人教版政治中考知识点整理文档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人教版政治中考知识点整理文档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政治中考知识点整理文档资料.docx

《人教版政治中考知识点整理文档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政治中考知识点整理文档资料.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政治中考知识点整理文档资料.docx

人教版政治中考知识点整理文档资料

人教版政治中考知识点整理——考点整理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

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

《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

”;《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

”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

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

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

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

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

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

 

心理

1、从众心理和好奇心(运用)七上76P2

2、正确对待挫折(运用)七下60P2

3、拒绝不良诱惑(运用)七上88P2

4、学会换位思考,与人为善(运用)八上105P3

5、做诚实的人(运用)八上115P3

6、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运用)九全7P3

7、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运用)九全19P4

8、客观地认识自我(理解)七上46P4

9、情绪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学会调控情绪(理解)七上60P4

10、养成团结合作的品质(理解)八上93.99P4

11、正确认识宽容(理解)八上101P4

12、发扬艰苦创业精神(理解)九全120P5

13、养成自信的生活态度(了解)七下18P5

14、做一个自立的人(了解)七下39P5

道德

1、孝敬父母和长辈(理解)八上12P5

2、正确对待父母的关爱和教育,正确认识逆反心理(理解)八上19P5

3、正确与老师交往(理解)八上47P6

4、积极与同学、朋友交往(了解)八上30P6

5、培养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了解)九全70P7

 

法律

1、防范侵害,保护自己(运用)七上93P7

2、权利与义务(运用)八下15P8

3、违法与犯罪(理解)七下93P8

4、受教育的权利与义务(理解)八下60P9

5、消费者的权益和义务(理解)八下86P10

6、运用法律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理解)七下103P10

7、法律的特征(了解)七下87P10

8、我国法律的本质和作用(了解)七下89P10

9、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了解)七下103P11

10、生命健康权(了解)八下24P11

11、隐私和隐私权(了解)八下46P12

12、合法财产所有权(了解)八下68P13

13、智力成果权(了解)八下81P13

14、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了解)九全80P14

15、维护国家统一(了解)九全44P14

 

国情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运用)九全118P142、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运用)九全60P15

3、依法治国(运用)九全78P164、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运用)九全86P16

5、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运用)九全57P17

6、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和政策(理解)九全41P17

7、积极参与政治生活(理解)九全84P17

8、我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作用(理解)九全32P18

9、实现共同富裕(理解)九全96P18

10、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理解)九全48P18

1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解)九全104P19

12、我国的基本国情主要矛盾和总任务(了解)九全33P20

13、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了解)九全37P20

14、我国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现状(了解)九全51.54.55P20

15、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了解)九全113P21

16、我国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和根本政治制度(了解)九全77.92P21

人教版政治中考知识点整理——知识梳理(心理)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

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

“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

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

《韩非子》也有云:

“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

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一、从众心理和好奇心(运用)七上76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

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

《说文解字》中有注曰:

“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

“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

“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

“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

“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

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

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

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1、好奇心:

(1)好奇心正处在兴趣高峰的时期,好奇、好动、好学、好模仿,对许多问题都有兴趣。

(2)我们要善于将好奇心转化为浓厚的兴趣,从而培养自己高雅的生活情趣。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

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

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

“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

”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

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

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

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

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

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

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2、从众心理:

(1)盲目从众的心理为好:

盲目从众,跟着“群体”无意义甚至对身心健康有害的活动,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

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

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

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

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

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

“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

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

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会使我们陷入庸俗的生活情趣中,不利于我们身心的健康发展。

(2)正确对待从众心理:

我们要学会鉴别不同的情趣,“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二、正确对待挫折(运用)七下60

1、正确认识挫折

(1)挫折的含义:

即人们所遇到的失利、失败和阻碍等。

人生难免有挫折,挫折是人生的一部分。

(2)造成挫折的原因:

自然因素(天灾)、社会因素(各种人为因素等)、个人因素(人的道德品质、智力、体力、外貌以及某些生理缺陷等)。

P61-62

(3)挫折具有两重性(挫折的作用;挫折对人们具有怎样的影响?

)P65

①消极影响:

使人们前进的步伐受阻,产生忧愁、焦虑、不安、恐惧等消极心理。

②积极影响:

有利于人们磨砺意志,增长才干和智慧,最终走向成功。

2、面对挫折和困难:

人生难免有挫折,不同的人生态度,会导致不同的人生结果。

(1)胆怯、懦弱的人:

遇到挫折和困难,放弃目标,一事无成。

(2)意志不坚定或者容易满足的人:

不能坚持到底,享受不到成功的喜悦。

(3)意志坚强、坚定信念的人:

善于把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变成垫脚石,从而有利于成功,实现生命的价值,享受真正人生。

3、寻找应对挫折的有效方法:

(我们应如何战胜挫折?

)P67-69

(1)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2)正确认识挫折,冷静分析原因,对症下药。

(3)善于激发探索创新的热情。

(4)自我疏导,将消极情绪转化为积极情绪。

自我疏导的方法有合理宣泄法、移情法、目标升华法等。

三、拒绝不良诱惑(运用)七上88

1、身边的诱惑P82-87

(1)诱惑的种类:

金钱的诱惑,游戏机的诱惑,黄、赌、毒的诱惑,邪教的诱惑,网络的诱惑等

(2)正确地看待金钱

①要取之有道,通过正当途径来获得。

②决不能沾染法律禁止的“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等违法行为,更不能触犯刑法。

(3)正确对待电子游戏的诱惑要正确地对待,既要看到它的利,又要看到它的弊。

①利:

适当、有节制的娱乐有益处。

②弊:

对视力、神经等造成损害,使大脑的灵活性下降,影响学习成绩;诱发寻衅滋事、勒索财物、打架斗殴、参与赌博等违纪违法甚至犯罪行为。

要坚决抵制沉迷于游戏的诱惑。

(4)正确认识黄、赌、毒与邪教的危害

 

毒品

①使人上瘾的麻醉剂和精神药品,危害极大。

②吸毒违法,贩毒有罪。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把未成年人“吸食、注射毒品”列为

严重的不良行为之一。

 

赌博

①赌博是一种恶习。

②赌博一但上瘾,就很难回头,可能使人一步步走上骗、偷、抢的违法犯罪道路。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

“参与赌博,屡教不改”是未成

年人严重不良行为之一。

不良信息

侵蚀着人的肌体,毒害着人的精神。

邪教

是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毒瘤。

2、面对不良诱惑的要求(如何才能不上当呢?

(1)学会分辨并自觉抵制不良的诱惑,才会有健康幸福的生活。

(2)增强法治观念,自觉守法,增强自我保护能力,依法自律。

(3)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不去干扰未成年人正常学习和生活的地方,不去会使未成年人的精神受到污染和伤害的地方,学法、懂法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不良诱惑的危害

(1)不良诱惑毒害青少年的思想,危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使人不思进取,影响人的进步和发展。

(2)损害他人和社会,甚至引发违法犯罪。

4、学会拒绝不良诱惑(如何拒绝不良诱惑?

)P88--89

(1)总体要求:

要结合自己的实际,用科学的态度、坚强的意志、清醒的头脑和正确的方法,摆脱不良诱惑的干扰,避免其对自己的伤害。

(2)具体方法有:

①联想后果法.②寻求帮助的方法。

③避开诱因法。

④婉言谢绝朋友,提高自制力。

⑤专时专用,改正不良习惯。

四、学会换位思考,与人为善(运用)八上105

1、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

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即想人所想、理解之上。

P107

2、换位思考的要求:

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如情感体验、思维方式等与对方联系起来,站在对方的角度上体验和思考问题,从而与对方在情感上得到沟通,为增进理解奠定基础。

3、与人为善:

当我们以欣赏的眼光看人时,就会获得尊重、信任、感激和友善。

我们对周围的食物应多持欣赏的态度。

只有理解他人,才能与人为善。

我们要以欣赏的态度待人。

4、换位思考是人对人的一种心理体验过程。

实质是:

对交往对象的切身关注,深入对方的内心世界。

既是一种理解,也是一种关爱。

五、做诚实的人(运用)八上115

1、诚信

(1)含义P115:

即诚实守信。

“诚”,就是诚实无欺、诚实做人、诚实做事,实事求是;“信”,即有信用、讲信誉、守信义。

(2)意义(讲诚信的重要性/为什么要讲诚信/不讲诚信的危害)P115-116

①交往中不兑现自己的承诺,失信于人,就会产生信任危机。

②不讲诚信的人,难以在社会上立足,其结果既伤害别人,也伤害自己。

③为人诚实,言而有信,就能得到别人的信任,也是自身道德的升华。

(3)要求:

P117-118

①对人守信,对事负责,是诚信的基本要求。

②不轻易许诺,一旦许诺,就应努力兑现。

③诚信做人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

(4)不要轻易许诺:

承诺是一件严肃的事情。

践约守信是我们诚实做人的核心。

(5)诚信做人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

我们所做的大事、小事,都要认真面对,在做人方面实质上没有大事小事之分。

生活是点点滴滴的小事构成的,诚信做人就体现在一点一滴的小事之中。

我们做大事

的同时也要拘小节,把做事与做人有机地统一起来。

2、诚信守则

(1)诚实和信任的关系P119坚持诚实,就会赢得信任。

诚实是获得信任的前提,信任的基础永远是诚实。

(2)诚信守则的具体要求P120-121

①坚持实事求是,是诚信做人的守则之一。

诚信的基础是尊重客观事实。

②在涉及利益冲突的问题时,站在多数人利益一边。

③在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冲突时,站在长远利益一边。

④在情与法的冲突时,站在法律一边。

3、诚信的智慧P121-123

(1)做到诚信的具体条件是复杂的,对诚信的理解应与具体的情景结合起来,在现实生活中做出诚信的正确选择。

(2)诚实与尊重他人隐私发生冲突时,要结合具体情景,坚持原则,权衡利弊,按照实际情况妥善处理。

(3)善意的谎言并不违背诚实的道德。

(“善意的谎言”不是出于个人的“私利”,而恰恰是维护对方利益的需要。

(4)诚信的核心是善。

★怎样做一个诚信的人?

①要对人守信,对事负责;

②要慎重许诺,言而有信;

③诚信面前无小事,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

④坚守诚信守则:

坚持实事求是;在涉及利益冲突的问题时,诚信守则要求我们站在多数人利益的一边;在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冲突时,诚信守则要求我们站在长远利益一边;在情与法的冲突中,诚信守则要求

我们站在法律一边。

⑤诚信要与具体的情景相结合。

我们对诚信的理解应与具体的情景结合起来,在现实生活中做出诚信的正确选择。

[核心观点]

1、对人守信,对事负责,是诚信的基本要求。

2、诚信的核心是善;从根本上说,善意的谎言并不违背诚实的道德。

我们应该正确把握诚实与尊重隐私关系。

六、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运用)九全7

1、责任的含义,责任与角色的关系

(1)责任产生于社会关系中的互相承诺。

承诺表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2)责任与角色的关系:

不同的血色承担不同的责任。

我们在社会中生活,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每一种角色往往意味着一种责任。

○1作为子女,承担孝敬父母的责任;

○2作为学生,承担遵守学校纪律,完成学习任务的责任;

○3作为朋友,忠诚、互助、互谅,我们义不容辞;

○4作为普通公民,我们“位卑未敢忘忧国”;

○5作为社会成员,我们应该保护环境、维护正义、仁爱和平只有人人意识到自己扮演的角色,尽到自己的责任,才能共同建设和谐美好的社会,共享美好生活。

2、增强责任意识

①首先是对自己负责。

我对自己负责,说到底,也就是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具有责任感。

用合理、合法的方法,及时纠正自己的过失,也是负责任的表现。

②对他人负责。

我对他人负责他人也对我负责。

③对集体负责。

只有维护集体利益,个人利益才会有保障。

关爱集体,人人有责。

④对社会负责。

作为公民,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要胸怀社会,承担起关爱社会的责任,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

⑤对国家负责。

维护国家尊严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坚决维护国家的荣誉和利益;为国分忧是我们义不

容辞的责任。

3、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①慎重许诺、坚决履行诺言。

②承认错误并承担错误所造成的后果。

③自觉承担责任,做责任的主人,享受承担责任的快乐。

④学会反思自己的责任,在承担责任中不断成长。

4、慎重许诺

①代价与回报:

承担责任,需要付出代价,往往也伴随着获得回报的权利。

承担责任,是自尊、自信的表现,是自立自强的必然选择,是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②有些该做的事情,并不是我们自愿选择的,但我们仍要为它们承担责任。

我承担,我无悔。

③履行社会责任,不计较代价与回报,这种奉献精神,是社会责任感的集中体现。

七、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运用)九全19

(1)集体和个体的关系(P19)

①两者相互依存。

离不开

②集体个体

依靠

(2)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P20)

①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是相互依存的。

②只有维护集体利益,个人利益才有保障;保障个人利益是集体的责任,而集体利益是集体中每个成员努力的结果。

因此,集体应充分尊重和保护个人利益,个人更应该积极关心和维护集体利益。

(3)关爱集体的表现(怎样对集体负任?

)(P21)

①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服从集体的安排,积极主动地为集体建设贡献力量。

②发扬集体的好作风,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集体遇到的困难。

③在集体中能求大同存小异,善于团结他人,让集体发挥出更大的力量。

集体的力量不仅仅取决于成

员数量的多少,更取决于成员之间的组织和配合。

八、客观地认识自我(理解)七上46

1.认识自我的要求P46-48

(1)正确认识自己,就要做到用全面、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

(2)全面地认识自己,既要认识自己的外在形象,又要认识自己的内在素质;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也要看到自己的缺点。

(3)每个人都是变化发展的,优点、缺点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通过不

断改正缺点来完善自己。

2.认识自我的途径P49-50

(1)通过自我观察认识自己,学会自我反省。

(2)通过他人了解自己。

重视他人的态度与评价,既不能盲从,也不能忽视。

(3)通过集体了解自己。

集体往往对一个人的评价更全面、更客观。

九、情绪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学会调控情绪七上60(理解)

1、丰富多样的情绪及影响

(1)、情绪的基本分类:

喜、怒、哀、惧。

P61

(2)、情绪对人们生活的影响P62-63

①情绪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②积极影响:

积极的情绪可以充实人的体力和精力,提高个人的活动效率和能力,促使我们健康成长。

③消极作用:

消极的情绪会使人难受,抑制人的活动能力,降低人的自控能力和活动效率,做出一些令自己后悔甚至违法犯罪的事情。

2、青少年需要调控不良情绪P66

析:

青少年的情绪丰富而强烈、起伏变化很大、很不稳定。

情绪会带给我们勇气、信心和力量,也会使我们冲动,懦弱和忧郁,甚至做出一些违背道德与法律规范的事情,所以情绪需要调控,对我们情绪多变的青少年来说,则更应如此。

3、学会调控情绪(调控情绪的方法)P65-68

(1)改变自己的态度来控制自己的情绪;

(2)掌握具体的调控方法,如注意转移法、合理发泄法、理智控制法等。

(3)关心他人,学会在合适的场合、用合理的方式表达情绪。

(4)懂得彼此分担。

十、养成团结合作的品质(理解)八上93.99

1、正确认识竞争

(1)竞争的作用P90积极作用:

竞争对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有促进作用。

①给我们以直接现实的追求目标,赋予我们压力和动力,能最大限度地激发我们的潜能,提高学习和工作的效率。

②使我们在竞争、比较中客观评价自己,发现自己的局限性,提高自己的水平。

③竞争能让我们的集体更富有生气,丰富我们的生活,增添学习和生活的乐趣。

消极作用:

①它可能使某些获胜者滋长骄傲自大情绪,使某些失败者丧失信心、产生自卑感。

②竞争的压力可能引起我们心情的过分紧张和焦虑。

③当虚荣心作怪时,会把别人的成绩看做一种威胁,出现怨恨别人超过自己的忌妒心理。

(2)竞争的要求(如何竞争?

)P91-92

①要消除忌妒心理,培养健康的竞争意识。

忌妒心理是竞争的副产品。

②要公正竞争。

道德和法律是我们在竞争中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

(3)参与竞争的目的P92:

超越自我,开发潜能,激发学习热情,提高工作效率,取长补短,共同进

步。

2、合作与共享的关系P93

3、合作是事业成功的土壤(合作的意义/重要性/作用)P93-94

(1)合作,才能有面对困难的勇气和战胜困难的力量。

(2)合作能集聚力量、启发思维、开阔视野、激发创作性,并能培养同情心、利他心和奉献精神。

(3)合作,容易获得他人的支持和帮助,大大增加成功的可能。

(4)精诚合作会使我们分享到成功的愉悦,互助互惠能让我们取得更大的胜利。

4、在合作中竞争

(1)内涵P95:

一方面,团体的通力合作鼓励各个成员间相互竞争;另一方面,成员间相互竞争促进团体竞争力的提高。

(2)意义P95

①在合作中竞争,才能达到充分地合作和合理地竞争。

②竞争与合作的和谐交融,会使我们的集体更强大,使我们每个人更快地进步。

(3)要求:

善于在合作中竞争(怎样在合作中竞争?

)P96-97

①要尊重竞争对手,向竞争对手学习。

取长补短,携手共进,是我们在合作中竞争的目标。

②要善于找准自身的优势,扬长避短,敢于他人竞争。

③不成败论英雄。

5、在竞争中合作

(1)原因(竞争与合作的关系)P98竞争中需要合作。

竞争是达到更高目标的手段。

在竞争中,合作得越好,力量就越强,成功的可能性

就越大。

(2)在竞争中合作的要求P98-100

①应体现“双赢”的原则,要相互促进,共同提高,这是在竞争中合作的真谛。

(竞争中合作的原则和真谛是什么?

②要处理好自己与他人的关系。

(在竞争和合作中如何处理与他人的关系?

A要学会欣赏他人,发现别人的长处,虚心向别人学习;B学会理解和体谅别人;C以诚待人,帮助他人,求得共同发展。

③要形成团队精神。

含义:

团队精神是团队内部形成的上下一致、相互支持、密切合作、无私奉献的群体精神。

核心:

队精神的核心是集体主义,是合作共享、乐于奉献,是个人的利益服从团对的利益。

★我们应如何参与竞争?

①正确看待竞争的利弊,消除忌妒心理,培养良好的竞争意识。

②克服自卑心理,找准自己的优势,扬长避短,相信自己,敢于与他人竞争。

③遵守竞争的基本准则,公平竞争。

④善于理解别人,尊重竞争对手,向竞争对手学习。

⑤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才能取得事业的成功。

⑥保持良好心态,学会自我减压,竞争时发挥自己的正常水平。

⑦理智面对竞争结果,要正确对待成绩与挫折,胜不骄,败不馁;保持良好心态,及时调整方法,努力进取。

★作为初中生,我们应如何合作?

①培养合作意识,认识到合作在当今社会的必要性。

②选好合作伙伴,互相弥补,互相促进。

③合理分工,加强配合,主动承担责任,积极完成各自任务,发扬集体主义精神。

④正确处理好与合作者的关系,营造和谐融洽的合作氛围,学习他人优点和长处。

⑤在合作中不忘竞争,提高效率。

⑥合作成果要共享,摒弃多占多得的思想。

十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