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李秀梅第三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768390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15.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李秀梅第三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1李秀梅第三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1李秀梅第三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1李秀梅第三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1李秀梅第三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李秀梅第三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docx

《1李秀梅第三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李秀梅第三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李秀梅第三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docx

1李秀梅第三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

第一单元

教学内容:

认识厘米和米

单元教材分析:

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米、厘米的含义,知道由几米变成几百厘米,或者由几百厘米变成几米的道理。

通过联系学生的学校生活与日常生活,会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

培养学生的解决实际生活的能力。

学情分析:

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对数学兴趣较浓。

由于学生学谦教育程度不同,知识方面表现出来的差异特别大。

学习习惯方面,大部分较好,但也有个别学生课堂上小动作多,注意力不集中,导致学习效果不是很理想;也有个别学生存在智力障碍,学习上出现障碍。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4.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5.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量线段的长度。

教学重点:

1、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2、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量线段的长度。

教学难点:

1、知道1米=100厘米,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2、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量线段的长度。

学生学习策略:

利用投影等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过程中通过看、说、读三方面结合,让学生动眼、动脑、动口,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重点突破法,学习迁移法。

教学时间:

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厘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

通过实物,学生懂得测量物体的长度要用尺子,认识刻度尺,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并对几厘米的长度有感性认识。

学会用厘米作单位估测或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掌握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估测和测量的能力。

充分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间的密切联系。

同时在矛盾冲突中感悟数学知识并增强同学间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学习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

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掌握用厘米做单位的测量方法。

教学用具:

直尺、实物投影

学生用具:

直尺

教学过程:

一、在矛盾冲突中建立数学观念

(一)故事导入:

1、讲熊猫开店的故事,提出问题:

为什么熊猫和小松鼠量得的结果不一样?

2、量一量:

数学书的一条边,用你喜欢的办法,看有什么结果?

3、小结:

你们说的真有道理,要想准确地进行测量就要有统一的单位。

4、出示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长度单位:

厘米

二、小组合作在动手操作中主动探究

(一)认识厘米

1、认识尺子

(1)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用什么工具呀?

你们见过什么样的尺子?

(2)你们知道的尺子可真多!

那先看看我们自己的尺子吧!

举起来互相看一看。

(3)你们每天都要用到尺子,仔细观察过吗?

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你的尺子吗?

谁愿意?

(4)到实物投影前演示。

注意!

他尺子上有的,如果你也有就大声说:

“有”!

你没有的就说:

“没有”!

要求听明白了吗?

在学生介绍中讲清楚刻度线、0表示起点、cm表示厘米。

2、认识1厘米

(1)我也有一把尺子,我尺子上有的你们有吗?

(2)从刻度0到刻度1有多长?

用手指肚在尺子上比划一下,拿起来,互相看一看,真好!

请放下。

还有1厘米吗?

(可以提示从几到几也是1厘米)这么多1厘米一样长吗?

(4)说一说:

还有那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3、认识几厘米

(1)知道了1厘米,你还想知道什么呀?

(2)谁告诉他几厘米是从几到几?

还有吗?

你是怎么知道的?

(3)还想知道什么?

还有吗?

(5厘米、10厘米等)

(二)用尺子量

1、我们认识了尺子和厘米,你知道是干什么用吗?

2、你想量一量吗?

3、我们每个小组都有一根红色或紫色的小棒,组长赶快找出来。

我们小组合作一起测量一下小棒的长度是几厘米?

4、谁想到前边说一说,你们组是怎么量的?

5、这样量你们同意吗?

量的结果一样吗?

还有其他方法吗?

你量的结果是9厘米吗?

还有不同方法吗?

小结:

看来从刻度几量都可以,只要数清楚有几个1厘米是几厘米就可以了。

提示测量时注意的问题:

对准尺子的整刻度线为起点、尺子与测量物体贴在一起、数清楚有几厘米。

6、哪个组量的不是9厘米(这样对吗?

为什么?

如果有就这样追问)

7、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你会了吗?

有没有想提醒大家的?

三、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兴趣

1、还想再量吗?

学具袋里有好多学具,你愿意量什么就量什么,还可以量周围物体的长度。

小组合作一起选择测什么,然后再测,测完就回到座位。

你们小组量的是什么?

多少厘米?

2、刚才我们都是用尺子进行准确测量,那你估计一下我的手掌宽(或一乍)大约是多少厘米?

谁来量一量?

3、小组说一说你的手掌(或一乍)估计大约是几厘米?

再测量验证一下估计得准不准,谁估计的比较准?

你真棒!

你的眼睛真像孙悟空的火眼金睛。

4、拿出你的任意一件学具,先估测一下大概有多长,再用尺子量一下你估测的准不准?

5、问题情境活用知识

  师:

现在有一个问题等着我们。

有个同学叫小明,他也会测量的方法了,就是把尺子的0刻度线对准物体的一端,另一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我们看看小明的这把尺子。

(展示教具)和我们的尺子是一样的,但是很不幸,小明家有一次着火了,结果呢这把尺子烧了一段。

(展示)就烧成这样了,这把破尺子还能量东西吗?

能量这个打火机的长度吗?

  师:

怎么破尺子还能量东西?

  

  师:

这位同学概括的方法很好,是用12减4就是8厘米。

我们一起来数一数,有几个1厘米。

  生:

(齐数)1、2、3、4、5、6、7、8。

  师:

对了,就是8厘米。

请同学回座位。

  师:

真的很精确,搞科学就是要精益求精,这个态度非常好。

好了同学们,刚才小明遇到的困难,一把尺子两端都烧掉了,其实我们遇到了很大的困难,但是我们居然还能用这把破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我们战胜了困难。

你们知道我们是依靠什么战胜了困难吗?

  师:

(充分肯定的)你们说得都对,就是要依靠智慧,依靠自己,依靠知识,依靠灵感,来解决问题。

下面还有一个困难,怕不怕?

  师:

看屏幕。

同样有一把尺子和一支铅笔,但铅笔和尺子都有一部分被一张纸片盖住了。

请你猜猜看,这支铅笔可能有多长?

 

  师:

最有可能就是几厘米?

  生:

8厘米。

  师:

还有可能是……?

  生:

7厘米。

  师:

好,我们来看看。

  师:

现在,从3到10。

就是几厘米?

  

  师:

对!

10减3等于7。

如果铅笔的一端对着2呢?

  师:

10减2等于8,就是8厘米。

所以可能是7厘米,也有可能是8厘米。

有没有可能是10厘米?

  师:

可能是6厘米吗?

四、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你还想知道什么?

五、作业:

从生活中搜集一些大概一厘米的物体。

板书设计:

厘米的认识

数字0、1、2、3、……10——刻度刻度线

0刻度——表示起点

厘米——长度单位CM(用字母表示)

课后反思: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出发,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数学的愿望。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

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

知道1米的实际长度,初步学会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一把米尺,一把折尺,一盘卷尺、学生准备一根3米长的绳子,一把1米长的尺子或1米长的小棍。

教学重点:

建立1米的长度概念,学习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

建立1米的长度概念,掌握用米做单位的测量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提问:

你的哪个手指的宽是1厘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大概长1厘米?

2、学生尺量数学课本的长和宽。

并回答量的结果。

3、请你在尺子上指出2厘米、4厘米、5厘米、8厘米、10厘米的实际长度。

(指给你的同桌看)

二、导入新课

(一)引入:

1、教师请一名学生拿着学生尺到讲台前,告诉大家他的尺子的长度,再量出教室窗台的长度,看看量了几次。

2、量完后你们遇到了什么问题?

有什么想说的?

(太麻烦了)

3、教师介绍米尺。

4、米尺还可以测量我们周围的什么?

5、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

“前面我们学习了长度单位厘米。

知道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厘米做单位。

如果要量黑板或操场的长用厘米做单位就不方便了,就要用比厘米大的长度单位来量。

今天我们就学习用米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

板书课题:

米的认识

三、新课

1、直观感知米。

①教师拿出米尺并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米尺或1米长的小棍,告诉学生,它的长度是1米,米也是长度单位,可以用字母m表示。

②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③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绳子,两人一组量出1米、2米、3米的长度给大家看。

2、理解米与厘米间的进率。

教师出示一把折尺,把它拉直,告诉学生这是一把折尺,把它拉直正好是1米。

这种尺子可以折叠,携带比较方便,也叫米尺。

然后指定一名学生在折尺上数一数,看一看1米里有多少厘米,数完后,教师提问:

“l米有多少厘米?

”1米和100厘米有什么关系?

教师板书:

l米=100厘米

1m=100cm

学生齐读两遍。

四、训练:

1、做一做,用米量。

(1)教师出示1盘卷尺,告诉学生这是1盘卷尺。

用它可以量比较长的距离。

请两名学生量一量教室的长。

(2)让学生用米尺量黑板的长度,看大约是几米几厘米。

2、在()里填上厘米或米。

(1)床长2()。

(2)楼高30()。

(3)花瓶高30()。

3、估一估。

(1)黑板长约()米。

(2)教室的门高约()米。

(3)小轿车的车身长约()米。

4、1米=()厘米100厘米=()米

  5米=()厘米200厘米=()米

5、练一练第三题:

这棵树的一圈大约有几米?

你是怎么想的?

四、总结:

1、我们今天学的什么?

你有什么收获?

2、请大家用两臂比划一下1米到底有多长。

1厘米呢?

3、实践活动:

(1)合作测量课桌宽;为什么用厘米作单位?

(2)合作测量黑板的长度,为什么用米作单位?

(3)测量时注意些什么?

五、作业:

从生活中搜集一些大概一米的物体。

板书设计:

长度单位—米(测量较长的物体)

1米=100厘米

1m=100cm

教学反思:

(一)抓住联系,认识"米"。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抓住知识之间的联系,利用"厘米"学习"米"。

1、找关系。

学习了厘米以后,我让学生用手比划出1厘米、2厘米、5厘米、10厘米。

然后让学生把10张10厘米的学具条排成一排,使学生认识:

这是100厘米。

再让学生从老师提供的学具中找出和100厘米同样长的尺子。

学生会很自然地找到米尺或者1米的皮尺,从而引出单位"米"。

接着问学生:

比较两者,你发现了什么?

得出:

1米=100厘米的结论。

2、认识1米。

让学生利用手中的米尺或者皮尺比划一下:

1米有多长,1米有多高,建立"1米"的实际观念。

3、估量。

让学生利用刚刚建立的表象,估计一下黑板的长度,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同时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反馈。

(二)利用比较,深化认识。

让学生对照板书或者手中的学具想一想:

为什么数据都是1,它们的长度却不同?

引导学生认识:

单位不同引起长度的不同。

使学生知道:

"米"和"厘米"大小不同,"米"是高级单位,"厘米"是低级单位。

测量较长的距离时用"米"做单位,测量较短的距离时用"厘米"做单位。

从而使学生掌握长度单位的用法。

1.让学生经历长度单位的形成过程,建立表象。

2.通过联想和比较来巩固对厘米和米的认识。

3.建立初步的估计意识和估计能力。

通过对前后测情况的分析,学生对于米、厘米的认识是学生学习长度单位中的一个难点,要让学生地正确建立起米、厘米的表象是比较困难的,原因是米、厘米这个长度单位是所有长度单位中最不常用的,离学生的生活经验比较远,因为不常用,所以在学生头脑中留下的表象是不深刻的。

而这两堂课教师都已经致力于米、厘米这两个长度单位的表象的建立,使我感受颇深的就是:

教与学都要以“做”为中心。

“做”就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体验数学。

通过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

因此,我们在教学米的时候,可以挖掘学生身边的一些教学资源,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要有充分的时间给学生操作、感悟的过程。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两个特征直的和可度量的。

  2、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

  能力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操作能力、合作意识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德育点:

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两个特征:

直的和可度量的。

教学难点:

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

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

直尺、各种直、弯的实物若干。

教学过程:

一、线段的特征

1、师:

今天老师叫小朋友们准备了一条毛线,看,毛线是怎样?

(弯弯的)

2、师:

怎样能把它变直?

生:

用手拉紧。

师:

请你把它拉直。

3、小朋友们真聪明,两手一拉,弯弯的线就变直了。

(师示范)

揭示:

把线拉直后,我们两手之间的一段就可以看成线段。

(贴毛线)

师: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线段。

(板书:

线段)

4、我们看看这条线段有什么特点?

生:

直的(板书:

直的),追问:

还有吗?

生:

有两个点。

师:

线段的两端是线段的两个端点。

(板书:

两个端点)

5、出示毛线

①(长线段)现在这条是线段吗?

为什么?

(直的、两个端点)

②这样呢?

这样呢?

(不要问为什么)

小结:

看来只要是直的、有两个端点的,我们都可以把它看成是线段。

3

这是线段吗?

你是怎么想的?

(不是)老师拉直的这部分是线段吗?

(是的),为什么?

(直的、两个端点)

(短一点)这是线段吗?

(再短一点)这还是线段吗?

小结:

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而且有长有短。

6、判断:

师:

老师画了五个图形,你们来看看,哪些是线段,哪些不是线段,是线段的就用手势√表示,不是的这样×来表示。

第一个,为什么不是?

(弯弯的,不直并且没有端点)

第二个呢,为什么它是线段(直的,有两个端点)

这个呢?

为什么?

(它是圆)

它呢?

最后一个呢?

你是怎么想的?

(只有一个端点)

二、找线段

1、师:

我们身边的物体也有很多线段,比如数学书,小朋友们拿起数学书,找一找它的哪条边可以看成线段?

(指名一人板演)

请你指一指它的哪条边可以看成线段?

这条线段的端点在哪?

还有不同的吗?

2、你们为什么都觉得它们是线段?

(都是直的,都有两条线段)

3、小结:

书的每条边都可以看成是线段。

4、还有哪些物体的边也可以看成线段?

(生:

直尺师:

对,(拿着直尺)直尺的边也可以看成线段。

(还有吗?

生:

课桌,师:

对,课桌的四条边也可以看成线段。

三、折一折

1、师:

老师这有一张长方形纸,找一找它的哪条边也可以看成线段?

还有吗?

(学生指一指)

长方形的四条边都可以看成线段。

2、师:

你能就只用这张纸创造出一条线段吗?

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创造的?

(对折的)

是这样折的举手?

有这么多的小朋友这样折,说说这条折痕是线段?

(直的,有两个端点)

还有吗?

这条折痕比刚才的长

还有小朋友是这样折的,它是线段吗?

(是)说说你的理由?

(直的,有两个端点)

还有很多折法,我们课后交流。

四、数线段

1、这有4个图形,你能数一数,它们各有几条线段围成的?

会吗?

填在书本6页上。

做好了吗?

用手势告诉我答案,

2、这个图形是有几条线段?

(4条),它是正方形,由4条线段围成,是特殊的四边形。

这个图形呢?

(3条),它是三角形,由3条线段围成

它呢?

(4条),它是长方形,由4条线段围成,也是特殊的四边形

这个图形呢?

(5条),它是五边形,由5条线段围成。

五、画线段

1、师:

小朋友们认识了线段,想不想画一条线段?

那我们画线段用什么工具?

生:

直尺和笔

2、师:

对,我们常用直尺和笔画线段,怎样画?

请你画在6页的最上面的空白处

(指名两人黑板画)

我们用两个短竖线表示线段的两个端点。

六、测量线段。

1、出示两条线段:

观察这两条线段,你发现了什么?

(一条长,一条短)

2、要想知道长多少怎样解决?

(量一量)

3、说一说:

怎样量?

4、独立测量线段。

5、指名到前面展示。

6、总结方法:

先把左端点对准0刻度,再看右端点对准几就是几厘米。

7、给一把没有“0”刻度的尺子,你会量出这条线段的长度吗?

指名演示。

8、量一量。

(1)

(2)

()厘米()厘米

()厘米

(3)

()厘米

()厘米()厘米

9、画一条5厘米长的线段。

七、连一连

1、下面我们来玩个连一连的闯关游戏。

第一关:

现在我们黑板上出现了什么?

(两点)

(1)猜一猜,连接2个点能画几条线段?

(1条)有不同的答案吗?

(2条)还有吗?

(3条)。

答案真多,请大家在书上试一试。

(2)二

(2)班的小朋友在学这个知识的时候,出现了这三种错误

①②③

你认为①号错在哪里?

(对,它的线不直,不是线段)

②号图形呢?

(没有经过两点来画这一条线)

③号图形错在哪里?

(线段没有经过已知的两点)

(3)小结:

连接两点可以画()条线段。

(随手板书)

连接两点只能画一条线段。

2、第1关小朋友们知道了连接两点可以画1条线段。

第二关开始啦,这儿有3个点,猜一猜,连接没两点可以画几条线段?

也来试一试(一人黑板上画)

大家看看他连得对吗?

(对)

小结:

有3个点,连接每两点画一条线段,一共可以画(3)条线段,画成的是(三角)形。

(随手板书)

3、真不错,第2关闯关成功,如果有4个点呢?

第三关来了

连接每两点画一条线段,你又能画几条线段呢?

赶快在书上画一画。

同学们出现了3种答案,请你看一看,你认为哪种是错的?

错在哪里?

生:

有的2点没连,有的两点连了一条线段

师:

还有想说的吗?

师:

我们一起来研究错在哪里现在陆老师给点编上号,小朋友们都能把外面的4条线段连出来,但是面对面的两点忘了连,1号点和3号点,2号点和4号点别忘了连,所以应该一共是6条线段,第一个小朋友少画了

(2)条,第3个小朋友少画了

(1)条。

小结:

有4个点,连接每两点画一条线段,一共可以画(6)条线段

八、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九、作业:

完成数学书6、7页;按要求画线段。

板书设计:

认识线段

端点5厘米端点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力求让学生经历认识线段的活动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初步实践能力和想象力,充分感受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厘米和米的复习

教学目标:

1、回忆所学的长度单位,明确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长度和用法,用刻度尺画线段的方法。

2、通过寻找生活中的物体,再次巩固1厘米和1米的表象。

3、巩固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并通过估测,具有初步的估测意识。

教学重点:

巩固1厘米和1米的表象,巩固用刻度尺和米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难点:

巩固用刻度尺和米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具准备:

课件、各种尺子、需测量的实物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小故事:

一天,小猪和小羊在树林里玩,一只长劲鹿走了过来,问他们:

你们看到我的孩子了吗?

我找不到他了。

小猪和小羊说:

您别着急,我们一起帮您找,找到就把它送回家。

小长颈鹿妈妈说:

谢谢你们,你们真是爱帮助人的好孩子。

长颈鹿妈妈走后,他俩想到,咱们不知道小长颈鹿高多少,怎么找呢?

同学们,你们能也来帮帮小猪和小羊想一想小长颈鹿多高呢?

二、观察探究

(一)讨论小长颈鹿多高。

1.小长颈鹿一般高(),成年长颈鹿一般高()。

2.看来我们学习米和厘米很有用呦,今天咱们就把这一单元的知识复习一下。

(二)复习

1.这一单元,我们学了哪些内容?

学生讨论后,师指名回答。

学生回答的内容较多:

生1:

我们学习了两个长度单位:

厘米和米。

生2:

我知道了1米=100厘米

生3:

我知道了我的食指的宽大约1厘米长。

生4:

……….

2、师生共同回忆重点内容。

(1)师生共同回忆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2)师:

1厘米有多长,你能在尺子上找出来吗?

学生自由回答:

1和2之间是1厘米,2和3之间是1厘米……….。

最后总结:

直尺中任意相邻的两个数之间的距离都是1厘米。

(3)寻找尺子中的几厘米?

让学生不但知道尺子中有1厘米,也能说出任意两个数之间的距离到底是几厘米。

(4)从生活中寻找长1厘米的物体,巩固1厘米的表象。

(5)从生活中寻找长1米的物体,巩固1米的表象。

3、阶段性小结:

(1)复习总结厘米的应用:

师:

我这里有一支铅笔,如果让你来测量一下它的长度,你想选择哪一个长度单位。

学生回答后,师出示厘米的用法,学生齐读。

(2)复习总结米的应用:

师:

我们的黑板,如果让你来测量一下它的长度,你想选择哪一个长度单位。

学生回答后,师出示米的用法,学生齐读。

(3)复习用直尺和米尺测量实际物体的长度。

复习直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让学生先估计一下,再实际测量,并指名在投影下演示。

其余学生补充测量注意事项。

复习米尺测量黑板的长度时,让学生先估计一下,再实际测量,测量时由于黑板较长,一人测量有困难,所以可以指名两位同学合作共同测量。

其余学生补充测量注意事项。

学生回答后,师出示直尺和米尺的测量方法,学生齐读。

用手指间的长度体验,1厘米,2厘米,3厘米5厘米、10厘米的实际长度。

三、精要点拨

同学们对厘米和米掌握的很好,知道较短的物体长度要用厘米,较长的用米,还会用直尺和米尺进行测量,你们真棒。

四、当堂训练

1.练习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应用。

指名学生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填在括号里,并说出选择的理由。

特别注意最后一题,这一题目较难理解。

2.复习正确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方法,出示一个长方形3种不同的测量方法,让学生判断哪种方法是正确的。

对于错误的答案,要让学生说出错误的原因以及改正的方法。

3.复习遇到尺子不是从0开始的题目,练习这一题目,让学生直说出答案及方法。

学生可能会有两种答案,。

数一数,数出有几格,就是几厘米;也可以直接书写算式。

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明确运用直尺进行测量的方法。

4.在圆圈里填上“>”“<”或“=”,是复习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应用的另一种形式。

同时也复习了“>、<、=”的用法。

五、拓展延伸

出示不同的物体,(长的、短的、形状规则的、不规则的),出示不同的尺子(直尺、米尺、盒尺、卷尺),让生选择不同的物体和测量工具来进行测量。

板书设计:

厘米和米的复习

长度单位:

厘米米

较短物体较长物体

测量工具:

直尺、米尺、盒尺、卷尺等。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

米和厘米的认识练习课

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掌握1米=100厘米。

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会画指定长度的线段(限整厘米)。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从尺子上找到1厘米、3厘米、9厘米。

2、1米等于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