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英语新课程理念.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766234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0.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通高中英语新课程理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普通高中英语新课程理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普通高中英语新课程理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普通高中英语新课程理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普通高中英语新课程理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普通高中英语新课程理念.docx

《普通高中英语新课程理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高中英语新课程理念.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普通高中英语新课程理念.docx

普通高中英语新课程理念

普通高中英语新课程理念、目标及要求

【主要提要】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纲要》的精神,结合英语学科自身的特点,国家教育部制定了新课程标准。

《标准》体现的基本理念是:

重视共同基础,建构发展平台;提供多种选择,适应个性需求;优化学习方式,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关注学生情感,提高人文素养;完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不断发展。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的目标是:

强调在进一步发展发展综合语言运用的基础上,着重抽调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形成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基本的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进一步拓宽国际视野,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使命感,形成健全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未来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基础》还从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规定了普通高中英语教学的目标。

新课程目标体现了如下新的特点:

以人为本的课程观;建立目标体系,体现了课程的基础性、灵活性和开放性;在抓好语言基本知识的基础上,着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主题为线,语法其中”的教材编排体系;全新课程教学观和学生学习观。

第一节普通高中英语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重视共同基础,建构发展平台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的自然延伸,是基础教育阶段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普通高中英语课程要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打好语言基础,为他们今后升学、就业和终身学习创造条件,并使他们具备作为21世纪公民所应有的基本英语素培。

高中英语课程应根据高中学生认识特点和学习发展需要,在进一步发展学生基本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

二、提供多种选择,适应个性需求

高中阶段的英语课程要有利于个性和潜能的发展。

因此,高中英语课程必须具有选择性。

而课程的多样化是实现课程可选择性的基础。

高中英语课程既应关注社会的需求,也应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

在完成共同基础的前提下,高中英语课程力求多样化,为每个学生提供自主选择和自我发展的机会,使学生在选择中提高规划人生和自主发展的能力,确立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

三、优化学习方式,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高中英语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的利于学生优化英语学习方式,使他们通过观察、体察、探究等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要有利于学生学会运用多种媒体和信息资源,拓宽学习渠道,形成具有个性的学习方法和风格。

四、关注学生情感,提高人文素养

高中英语课程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提高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发展与人沟通和合作的能力,增进跨文化理解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全面提高人文素养。

五、完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不断发展

高中英语课程要建立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多元化评价体系。

评价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促进作用。

要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着重评价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以及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评价体系要有得于学生监控、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策略,要有利于学生增强英语学习的信心。

第二节普通高中英语新课程目标及要求

《标准》是根据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和高中教学计划统一制定的指导性文件。

它以纲要的形式规定英语教学的目的要求、教学内容、教学原则、教学方法,具有纲领性和权威性。

它是高中英语教学目的、任务的具体化。

它是指导高中英语教学、选择和安排语言材料、编写高中英语教材和对教学进行考核的基本依据。

《标准》吸收了当今国内外先进的英语教学研究成果,结合我国英语教学的实际和学生的未来发展的要求,对高中英语教学提出了大胆的改革。

与以往的大纲相比,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的设置、课程的目标、课程的内容、教学实施与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探索,构建了完整的课程目标体系。

一、普通高中英语课程目标及要求

根据高中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特点和学业发展的需求,高中英语课程应强调在进一步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能力的基础上,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形成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基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进一步拓宽国际视野,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使命感,形成健全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未来发展和终生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按照基础教育阶段英语的要求,普通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分别提出了不同的目标和要求。

(一)语言技能方面

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是英语教学的两个基石,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其中听和说是知识的输入技能,而读和写是思想的输出技能。

听、说、读、写是人类应用语言进行交际活动的主要形式,是人们获取知识、交流思想的重要途径。

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也是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

在语言技能方面的具体要求有:

第一是要正确处理听、说、读、写的关系。

从英语教学的整个过程来看,听、说、读、写四项技能必须综合训练,不可偏废。

听、说、读、写是统一的整体,它们的关系是紧密相连、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

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听是分辨和理解别人话语的能力,说是运用话语进行口头交际的能力,读是人们从书面材料获取知识的能力,写是运用文字符号表达思想的能力。

从高中教学的实际来看,人们往往将听说合在一起教学,将读写连在一起教学。

近几十年语言习得理论研究表明:

现代外语教学在处理听、说、读、写这四种语言技能的关系时应当遵循听说领先,读写跟上的原则。

1、听说领先。

听说属于口语,读写属于书面语。

语言首先是话语,文字则是记录话语的一种书面形式,所以口语是第一性的,文字是第二性的。

就人们掌握语言的过程来看,总是先掌握其口头形式,然后再掌握书面形式。

学习英语,先听说,后读写,这个学习规律是不可违背的。

通过听说训练,容易使学生学习地道的语音、语调。

听说训练易于反复操练,易于发现和改正学生的错误,易于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说习惯。

听说训练要求反应迅速,不容过多思考,有助于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能力和直接运用英语的能力。

同时,听说训练使学生的注意办高度集中,随时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这样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教师要先抓好听说训练,让口语早日占领课堂,成为教学手段。

2、读写跟上。

在英语教学中,读和写是紧密相连的。

读是写的基础,读可以为写提供语言、内容和典范,“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便是这个道理。

写可促进学生对词的辨认,从而有利于提高阅读速度。

写作经验丰富,有助于阅读中的理解、欣赏和吸收,有助于提高阅读能力。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正确处理出声的朗读和不出声的默读两种形式。

朗读就是运用重音、节奏、语调等语音手段把语言材料中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

流畅的朗读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有助于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默读是借助视觉进行的阅读。

在阅读过程中要培养学生从上下言语中猜测词义和词性、寻找主题句和判断、归纳文章大意等阅读技巧,这样才能达到阅读的目的。

在写的训练中,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对学生的写作要求来设计自己的训练计划。

教师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在语言形式上,由写短句子到句子。

在训练形式上,由听写、仿写、改写到造句、写短文,由简到繁,由易到难。

第二是要注意阶段侧重,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能力为目标。

听、说、写、结合训练要贯穿英语教学的全过程,但不同阶段应有所侧重。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英语水平的提高,以及英语教学诸多因素的变化,自然地呈现出不同的教学阶段。

教师必须认识到各个不同阶段的特点,对学生在不同阶段听、说、读、写的训练要求应有所不同。

教师在教学中应想方设法为学生创设真实的语境,引导学生在语境中运用英语,从而形成真正的交际能力。

在英语教学中,尽量使用英语,控制使用汉语。

实践证明,只有在教学中加强英语实践,多使用英语,让学生大量接触英语,并沉浸在使用英语的氛围中。

才能有效地排除母语的干扰,培养运用英语的能力。

(二)语言知识方面

英语教学中,语言基础知识是指语音、词汇、语法、功能和话题等方面的规则、定义、概念和用法。

高中英语既要培养学生言语能力,又要教给学生必要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知识,而功能和话题则是将语言规则转换为句子和语篇的工作平台。

要掌握语言基本知识,提高语言技能,就要做到如下三点:

第一,将英语作为一种工具来教。

英语是一种交际工具,英语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运用这种交际工具的能力。

要培养这种能力主要有赖于语言实践,要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实现,要检查这种能力也是在语言实践和使用语言的过程中体现。

因此,英语教师必须把英语作为交际工具来教。

要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教师的教学活动在力争做到英语课堂教学交际化。

在进行语言操练时,不仅多给学生一些开口的机会,还应尽量利用教具,创造适当的情境,用英语进行交际性的、真实的或逼真的演习,鼓励学生在说英语时带表情,并伴随手势、运用等。

这样学生不仅学得有兴趣、有成效,而且能真正学到英语的本领,即学了会用。

第二,注意语言各内容之间的关系。

在教学中,教师要把语言知识的教学和语言技能的培养结合起来。

语言知识的教学和语言技能的教学要同时进行,相互融合。

学生应边学连练,学练结合,以学带练,达到既学会知识又学会运用。

为了使学生能够把所学的语言知识转换为听、说、读、写的技能,教师在课程上应当设计和安排大量的、模拟的或接近真实的语言交际情境和语言交际活动,让学生在这些情境和活动中学会真实的语言,掌握和发展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在进行语言知识教学的时,教师应当把语言知识定位为语音、词汇、语法、功能和话题五个部分。

第三,把机械操练、有意义操练和交际性操练结合起来。

机械操练是指模仿、记忆和反复进行的练习,如记单词、句型操练等;有意义的操练一般指活用性的练习,如围绕课文可所给情境进行的模仿、问答、对话、造句、复述等;交际性操练指用语言表达思想的练习,如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利用课文中的词句叙述自己的思想,谈论学习课文的体会、自己对话、问候、打招呼等。

这几种练习,一种比一种更接近语言交际,要求也不断提高。

教师在教学中应灵活运用这三种操练方式,为学生的语言能力的提高服务。

(三)情感态度方面

情感态度指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以及在学生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祖国意识和国际视野。

情感是人对现实世界各种事物所抱的不同态度和不同体验。

情感对个性心理特征和行为动机都有较大影响,是影响学习者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的最大因素。

新课程标准强调在英语教学中要尊重、理解学生和进行良好品质的培养。

强调利用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积极情感因素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机,调整学习态度,树立自信心,锻炼意志力。

应该看到,情感教育在我国高中英语教育阶段尤其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历来是一个薄弱环节,许多教师在抓英语教学时,注重的是学生的语言知识的学习和智力的发展,而忽视了学生情感的发展。

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要把情感因素和认知能力的提高,才能达到大面积提高英语教学效果的目的。

情感态度与语言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很多方面直接或间接影响语言学习,才外语学习的影响更加明显。

积极向上的情感、活泼开朗的个性有助于学习积极参加语言学习活动,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强烈的学习动机、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大胆实践的精神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果,坚强的意识和较强的自信心有助于学生克服英语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相反,很多消极的情感态度则影响语言学习。

害羞和过于内向的性格不利于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过度的焦虑和胆怯心理不利于学生大胆地用英语表达,展现自己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

为了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教师们就应该注意: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为了了解学生的情感态度,帮助他们培养积极的情感,克服消极的情感,教师首先要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

2、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内在动机。

动机是给学习者提供动力和指引方向的一系列因素。

早期的研究把英语学习动机分为外在动机(工具型动机)和内在动机(融合型动机)。

如果学习英语是为了实际需要就是一种外在动机,如果学习英语是满足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就是一种内在动机。

英语教学应尽量培养学生的内在动机。

3、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形式和方法。

教师对学生的英语学习,首先应该积极、正面引导;应对学生真诚关心、热情鼓励、认真指导和耐心帮助。

对那些开口慢、胆怯害羞的学生说英语时,不能用命令、讥讽甚至谩骂的方式强迫他们开口,相反,应当耐心的诱导和期待。

教师要针对不同学习都的心理、生理特点、学习兴趣和现有英语水平,采用不同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尽可能去适应和满足每个学生的要求,把英语课堂变成学生喜欢并向往的语言学习和活动场所。

4、经常反思。

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经常进行反思,思考自己已经采用的和将要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活动方式和活动方式是否能够得到学生喜欢,是否超出了学生的情感范围,是否能够站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角度上来考虑问题,是否关心班级里每个学生的情感态度和学习过程,在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同时,也应当启发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学习情感反思。

(四)学习策略方面

英语学习策略是学生有效地学习语言和使用语言而采取的各种行动和步骤。

英语学习策略包括认知策略、调控策略、交际策略和资源策略等。

认知策略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具体学习任务而采取的步骤和方法;调控策略是指学生计划、实施、评价学习过程或学习结果的策略;交际策略是指学生为了争取更多的交际机会、维持交际及提高交际效果而采取的各种策略;资源策略是指学生合理关有效地利用多种媒体进行学习和运用英语的策略。

学习策略是灵活多样的,策略的使用因人、因时、因事而异。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并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1、培养学习的认知、调控策略。

教师要在培养学生认知策略的过程中,除了向学生进行英语重要性教育之外,应让学生明确高中阶段学习目标是什么,在听、说、读、写诸方面向学生提出具体的要求。

让学生朝这个目标主动发展,有意识地依据目标制定学习计划、进行实践及评价自己的学习过程与结果。

教师应就每学期、每学年乃至整个高中阶段给学生提出合理的、有挑战性的目标,并要求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要求来制定计划。

要求学生课堂上时刻保持高度的注意力,主动参与分析、推理、归纳等认知过程;主动寻找或创造机会,进行语言交际训练,主动做好预习、复习工作;主动拓展与语言学习有关的知识。

教师应培养学生对学习有一个很强的自我管理能力。

一个学生如果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监控,对自己有分析、有评价,对语言学习策略有选择、有评估,一旦发现问题,能及时调整,那么这个同学就是一个优秀的学习者。

2、培养学生的交际、资源策略。

心理学家就两组持不同学习策略的学生作了比较:

一组学生学习勤奋,但很少提出问题,很少与别人讨论,更缺少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

而另一组学生接受了交际、交际资源策略的培养,在学习中能提出问题,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常与同学展开讨论,与他人合作学习。

比较结果发现第二组的学生学习语言的效果要好于第一组的学生。

因此,教师应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交际、资源策略,应指导学生通过看录像、看电视、听讲座、阅读有关的书报杂志等途径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帮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习俗、社会建构、政府职能,科技教育等。

3、培养听、说、读、写的策略。

在听的方面,要养成在听的过程中快速摘记重要信息的习惯,善于抓住文章脉络,捕捉有用信息;注意语言在不同社会场合的使用;注意日常生活中大量使用的习语、俚语和俗语;注意不同民族的文化差异;注意模仿各种人物的交际方式和语言表达方式。

在说的方面,应认真听别人的发言和讨论,并能监控他人的言语;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对自己的言语实行监控,不仅关心语言和语言的表达形式,还注意语言形式在不同社交场合中的意义;注意捕捉对主的有用信息,运用自己已学过的语言知识发展对话,避免流于形式,避免母语的干扰;注意别人的发言,特别注意他人表达时所用的精彩片段,用简单扼要的几个句子在心里将他人的发言加以概括或提炼,内化成自己的东西。

在读的方面,要根据标题,预测篇章内容;找出文章的中心词、例证和结论,理清文章脉络,划分段落并弄清逻辑关系,归纳中心思想;根据上下文猜词解意,对关键词运用工具书理解其意;调节阅读速度,避免回视。

在写的方面,要练听和练写相结合;阅读和写作相结合;随笔和精练相结合,这些方面的策略培养将在接下来的四章里详细阐述。

(五)文化意识方面

1、文化与语言

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本身就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任何一门现存的自然语言都包含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从小至单词到大至语篇的各个层面上都体现出文化的因素,不具备文化内涵的语言是不存在的。

在现代英语教学中,文化与语言受到了人们的重视。

一个英语学习者,如果不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就不能正确理解和使用英语。

语言学习者实际上是文化学习者。

英语学习者应当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建立和发展文化敏感性,在语境教学与真实的语言活动中逐步克服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文化差异,并逐步形成自己对英语国家文化的认同感。

英语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学习英语国家的文化。

在学生用英语进行交际活动时,要学会能依据英语国家的文化习俗恰当地表达思想的本领。

学习英语要与英语国家的文化结合起来,否则,学生在使用英语同外国人进行交流时将会产生误码解,影响交际效果。

2、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人们学习语言是为了进行交际,而交际是受到文化制约的。

长期以来,英语教师对此重视不够,教学中常常只是语言教学,即一味传授语音、词汇、语法知识,致使学生在实际跨文化交际中由于不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常常犯文化错误(即大多数以英语为母语的人觉得不合适或者不能接受的语言行为)。

语言学家沃尔森说过:

在与外国人的接触中,讲本族语的人一般能容忍语音或语法错误,相反,对于讲话规则的违反常被认为是没有礼貌的,因为本族人不会认识到社会语言学的相对性。

也就是说,如果违背了非本族语国家的文化习俗,就会冒犯对方,甚至引起文化冲突,造成双方感情上的不愉快。

例如,龙(dragon)在中国的文化中是一种神圣不可抗拒之物,它象征着皇帝的权力。

而在西方文化中,dragon却是怪物的代名词。

如果说话者不了解这一点,就容易产生笑话。

又如,汉语的黄色书刊、黄色电影,一般被译成yellowbooks,yellowmovie。

而英语中的blue却隐含有下流、卑鄙的意思。

因此,教师应把英语语言教学置于跨文化交际的环境之中,抓住文化障碍、误解和冲突的焦点,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正确得体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把跨文化交际列为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

这样,英语教学才不失其完整性。

3、在英语教学中渗透跨文化交际的策略

(1)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逐步了解一个社会的语言是该社会文化的一个方面,语言和文化是部分和整体的关系。

语言作为文化的组成部分,是学习文化的主要工具,人们在学习和应用语言的过程中获得文化。

另一方面,文化决定着语言的表达方式,因此不了解文化,就无法正确了解并运用语言进行交际。

教师应不断引导学生自觉地了解并适应英美国家的文化,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学生对英美文化的敏感性和洞察力,在增强语感的同时,提高其对英美文化的感悟。

(2)教学中渗透中西文化差异。

中西文化差异范围很广,大至社会阶层、家庭结构、职业活动等,小至约会、打电话、饮食起居等。

英语教学中,教师不应只重视语言教学而忽视语用教学。

如果忽视了语言文化环境,特别是语言文化的差异,在交际中学生就不能正确表达自己,导致交际失败。

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不断渗透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指导学生注意主要的语用差异,具体要注意下述方面。

第一要注意称呼方式。

很多教师可能都听过这样的称呼:

TeacherWang,TeacherLi…甚至TeacherChemistry等,这显然是套用了汉语中的王老师、李老师、化学老师的表达方式,而实际上在英语中,除了professor,doctor,chirman,captain等词能与姓连用之外(如ProfessorSmith),其它表示职务和身份的词(如teacher,engineer)则不能与姓连用。

在正式的场合,英美人常把Mr.,Mrs,Miss.,Ms.与姓连用。

并且在实际交往中,有些英美人尤其是美国人喜欢别人直呼其名,即使是上下级或师生之间。

第二要注意交谈方式。

一位美国学者曾指出:

中国人常常因为谈话方式的不恰当而使西方人感到尴尬,甚至造成反感。

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中国学生在交际时涉及到了英美人视为隐私(privacy)的话题。

每种文化都有自己的隐私观。

英美人一般视个人生活圈子、行动去向、年龄、收入、婚姻及家庭状况、所购物件的价格以及其他私生活为隐私,不愿告诉别人的目的是不愿别人干涉自己的个人自由。

所以为了避免冒犯他人的隐私权,在交际的过程中,应避免过问一些隐私性的问题,如Areyoumarried?

Howoldareyou?

Howmuchareyoupaideachmonth?

What’syourreligion?

Howmuchisyournewskirt?

Whathaveyoubeenbusydoingrecently?

Whatdoesyourwife/husbanddo?

等。

第三要懂得拜访与告别方式。

曾有一位美国友人邀请一位中国学者到家中吃饭,这位学者在电话中不停地说Thankyou,最后还加上一句I’lltrytocome。

这使得这位美国友人十分纳闷,并感到不知所措,因为他不知这位学者到底是来还是不来。

这个例子表明:

不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就会造成交际失败。

另外,中国学生由于不了解英美文化习惯差异和社交准则,常在未与外籍朋友(特别是外籍教师)约好的情况下,冒然拜访,很多外籍教师对此反感,以致造成师生之间的隔阂。

也就是说,在英美文化中,你要想拜访某人,就得预约(makeanappointment)。

如:

I’dliketocomeandseeyousometime.Wouldyoubefreeoneafternoonthisweek?

这时不应用陈述句或命令的口气来表达自己的请求,如:

I’mcomingtoseeyoutoday.

在与主人告别时,通常用以下的话语:

Well,I’mafraidImustbegoingnow.Well,IthinkI’dbetterbeleavingnow.I’veanappointmentthisevening,I’mafraidImustbeoff.Thankyouforalovelyafternoon.

第四要了解词汇文化。

教师知道,不同民族之间总存在着词汇的对应关系,这是跨文化交际的基本条件。

但对应并不等于对等,即使表达的理性概念相同,但由于文化的不同往往产生不同的联想意义,如Heiscool.一句中的cool一词,教师把它理解为很冷淡、不热情,但对英美人而言,它却是指人镇静、冷静、做事有条不紊,而它的另一含义是新潮。

另外,人们常用breakfast,lunch,supper来对应汉语中的早、午、晚餐。

但餐名的对应主要取决于讲话人来自哪个英语国家,或者这个国家的哪个地区。

午餐被称为lunch,但在英国英语中(尤其在英国北部),如果午餐是一天中的主餐,也可叫dinner。

Dinner与supper都表示晚餐,但在正式的用餐场合常用dinner,而supper远不及dinner正式,它通常是指在家里用的晚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