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测试模拟试卷(四套).doc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77654 上传时间:2022-10-0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测试模拟试卷(四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20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测试模拟试卷(四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20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测试模拟试卷(四套).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20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测试模拟试卷(四套).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20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测试模拟试卷(四套).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020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测试模拟试卷(四套).doc

《2020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测试模拟试卷(四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测试模拟试卷(四套).doc(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020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测试模拟试卷(四套).doc

2020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测试模拟试卷

(一)

一、填空题

1、我国现行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有“两个不适应”:

一是不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二是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2、新编教材有三大特点:

一是(准):

二是(新);三是(实)。

3、课程标准的基本框架是(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附录)五部分。

4、新世纪对人才的新要求必须具备四个“学会”,即学知、学做、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

5、目前课程设置存在不少弊端,主要表现为“(难、繁、偏、旧)”。

6、加纳德的“多元智力”理论将人的智力划分为九种:

语言智力、逻辑数学智力、空间或视赏智力、(音乐智力)、运动和身体协调智力、内省智力、人际智力、自然智力、存在智力。

7、音乐教育的功能:

陶冶情操,(美化心灵);启迪智慧,(促进智能);(丰富生活),增进健康:

开发右脑,(培养创新)。

8、音乐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

9、音乐是典型的“(美感教育)”和“(情感教育)”,所以音乐教育自然成为“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

10、交往的基本属性是(互动性)和(互惠性)。

11、个性教育是与(划一教育)相对立的教育。

12、“表现”包括“(演唱表现)、(演奏表现)、(综合性艺术表现)、(识读乐谱表现)”,“创造”包括“探索音响与音乐、(即兴创造)、创作实践”。

13、综合课程的三种基本形式:

一是以知识的逻辑结构为主线组织教材;二是以主题或解决问题为主线组织教材;三是以学生活动为主线组织教材。

综合课程设计的原则是(浅、广、新)。

14、倡导“(发展性评价)”,注重对学生素质的综合考查,强调评价指标的多元化,改变单纯的书面测验,倡导利用多种方法综合评价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进步与变化。

“发展性评价”重过程,强调给学生多次机会。

15、课程标准的主干是分(层面)、分(领域)、分(学段)呈现的。

16、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置于首位,体现了课程的新理念。

17、音乐课程标准“课程目标”有三个维度:

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②(过程与方法);⑧(知识与技能)。

18、音乐学科的内容包括四个方面;(音乐基础知识)、(音乐基本技能)、(音乐创作与历史背景)、(音乐与相关文化)。

19、课程标准将音乐课程目标分为三个学段来表述;第一学段:

(1-2年级);第二学段:

(3-石年级):

第三学段:

(7-9年级)。

20、课程标准把音乐课程的内容分为四个教学领域:

音乐感受与鉴赏、(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

四部分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相互渗透。

21、课程标准中的音乐课程内容有(少年儿童歌曲)、颂歌、(抒情歌曲)、叙事歌曲、(艺术歌曲)、通俗歌曲等各类体裁和类别的歌曲,还有(大合唱)、组歌、室内乐、协奏曲、(歌剧舞剧音乐)及其他体裁的歌曲和乐曲。

音乐的形式有(独唱)、独奏、齐唱、(合唱)、齐奏、合奏。

22、创造包括(探索音响与音乐)、(即兴创造)和(创作实践)三个部分内容。

23、音乐与相关文化包括(音乐与社会生活)、(音乐与姊妹艺术)、(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三个方面。

24、识读乐谱教学要以生动的(音乐)为载体,在学生感性积累和认识的基础上进行。

学习可以通过熟悉的(歌曲)或(乐曲)识读乐谱。

五线谱教学应采用(首调唱名法)。

25、音乐课程评价的原则有(导向性原则)、(科学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

26、音乐评价的方式与方法包括:

(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述评与定量测评相结合)、(自评、互评及他评相结合)。

(班级音乐会)能充分体现评价的民主性、营造和谐、团结的评价气氛。

27、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规定,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28、编写音乐教材是以(课程标准)为依据。

音乐教材包括学生的(教科书)、教师的(参考书)以及与之相匹配的(音响教材)。

29、根据课程标准编写的教材占教材内容的(75%)左右,其余25%左右留给(地方教材)及(校本教材)。

30、教师的参考书包括内容:

(教学目标)、(教材分析)、(教学建议)及有关参考书目等。

31、新课程在教学方法上其最大特点是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

32、新的课程观认为重视学生个人的(经验),关注(社会),贴近(生活),其情感、体验与理智具有同等的地位。

33、新的知识观认为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实质上是一种(探究)的过程、(选择)的过程、(创造)的过程,也是学生科学精神、创新精神乃至正确世界观的形成过程。

34、新的学生观坚持“(学生是人)”的看法,强调;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35、新的教师观认为视教师为(参与者)、(合作者)、(引导者和促进者)。

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学生人生的引路人。

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而更应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与人合作)、(学生生存)”。

36、新的教学观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与(互动)。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现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37、新的课堂观认为现代课堂观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舞台;第二,课堂不是对学生进行训练的场所,而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

第三,课堂不只是传授知识的地方,它更应该是(探究)知识的地方;第四,课堂不是教师教学行为模式化运作的平台,而是教师教育智慧充分(展现)的平台。

38、现代学习方式具有“(主动性)”、“(独立性)”、“(体验性)”、“(问题性)”等,最受世界重视的是“(研究性学习方式)”。

39、音乐优质课的“标准”是(美的体验)、(美的探索)、(美的熏陶)、(美的享受)、(美的成长)。

2020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测试模拟试卷

(二)

1.新课程的“三维”课程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3.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4.综合实践活动的四大领域(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信息技术教育和劳动与技术教育)。

5.教材改革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

1.以音乐( )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 )、(  )。

2.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     )、(     )、(   )、(    ) 和(      )的全过程。

3.(      )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

4.教学内容应重视与学生的(      )相结合,加强音乐课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5.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的任务,不是为了培养音乐的专门人才,而应(  ),使每个学生的( )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

6.每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乐趣,参与各种(  ),表达个人的智慧。

7.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  )的(  )过程。

因此,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重视学生的(   )。

8.中小学音乐课程中的音乐创造,目的在于通过音乐丰富学生的(   ),开发学生的(   )。

对音乐创造活动的评价应主要着眼于(   )的过程。

9.音乐教学中提倡学科的综合,音乐与(   )、(    )、影视、美术等艺术的综合。

在实施中,综合应以(   )为教学主线,通过具体的音乐材料构建起与其他艺术门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

10.音乐教学的评价机制中,要以( )和( )为评价的出发点,建立( )。

评价应包括( )、( )、

(  )三个层次,可采用(   )、(   )和(   )等多中评价方式。

11.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式引导学生走进音乐,在亲身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喜爱音乐,掌握音乐(       )和(   ),初步养成(    )音乐的良好习惯,为终身爱好音乐奠定基础。

12.通过提供(        )和(     )的音乐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引导学生进行以(           )为主要特点的探究与创造活动,重视发展学生(             )的探究过程。

13.音乐基础知识中基本表现要素如(     )、(      )、(    )、( )、(    )、(    )等和音乐常见结构以及音乐体裁形式等基础知识,有效地促进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14.音乐教学中的评价内容包括(        )、(         )、(       )。

15.新课程下教材的编写遵守了(             )原则、(      )原则、(  )原则、(        )原则、(           )原则、(           )原则。

二、判断题

1.教师只是课程的传递者和执行者。

(×)                         

2.两个班使用的教材不同,不能横向比较学生学习质量。

(×)     

3.生活经验也是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                           

4.新课程强调过程与方法,所以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体验为主,系统知识掌握为辅。

(×)

5.“注重过程”的意思就是教师在解决问题时不但要讲清结果,更要注重讲清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 

1、律动可以刺激和激发学生感受音乐的情绪,对音乐产生兴趣。

(对)

2、“律动”就是表演一些简单的动作。

(错)

3、艺术创新是学生主动参与音乐、体验音乐的最佳方式,要鼓励学生用各种方式进行对音乐的再创造。

(对)

4、“因材施教”就是根据教材指定的内容进行教学。

(错)

5、学校的一切教育活动都要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这是课程的基本理念。

(对)

6、学校的课外音乐活动主要是培养音乐尖子。

(错)

7、学校的音乐课堂教学主要是停留在“传授”的层面上。

(错 )

8、音乐教育主要存在提高与普及的矛盾。

(错)

9、律动可以刺激和激发学生感受音乐的情绪,对音乐产生兴趣。

(对)

10、设计导入”这一环节的目的就是为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错)

11、音乐教学目标就是学生要达到的目标(错)

12、培养学生的表现能力就必须引导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对 )

三、概念题

1、教学媒体:

是指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教学活动的一个中介。

也可说是教与学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的一种工具,它们都具有储存和释放教学信息的功能。

2、教学过程:

是指达到既定教学所经历的活动程序,也是达到音乐教学目标所经历的各项教学活动的总称。

3、人文内涵:

是指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各种文化现象,是每个人每天生活在其中的具体的、活生生的、真实的世界,它渗透到人类生存的每个领域。

4、多元音乐文化:

是指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民族和风格的多种音乐文化。

5、仿真型教学情境:

教师运用语言、实物、音乐和多媒体等手段,为学生创设生动真实的情境,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身临其境”中,领略了音乐艺术的魅力。

6、真实型教学情境:

是指让学生参与到乡村、社区、学校、班级等音乐艺术实践中去,尽情地感受、体验、表现音乐带来的愉悦,并获得成功的喜悦。

7、问题型教学情境:

是指在对某个问题的探究为平台的教学中,学习内容和学习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