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期中试题4含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763782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9.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期中试题4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九年级语文期中试题4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九年级语文期中试题4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九年级语文期中试题4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九年级语文期中试题4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期中试题4含答案.docx

《九年级语文期中试题4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期中试题4含答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年级语文期中试题4含答案.docx

九年级语文期中试题4含答案

九年级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120分钟;分值:

150分)

题号

总分

得分

评卷人

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30分)

1.根据拼音在下面语段的括号内写出相应的汉字并给加点的字注音。

(2分)

风中的柳枝舞蹈着,袅娜()着,shà()是好看。

虽说繁华褪去,却尽显纤纤本色。

她们翩xiān()依旧,舞得慑人心魄!

通身泛着青绿,积蓄着勃发的能量,涌动着春的色彩。

原本枯瘦的枝条在微湿的晨曦中荡漾出丝丝的灵动,她们轻柔漫舞,一直摇曳()到人的心里。

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诓骗涕泗横流郑重其是实事求是B.精彩无精打彩改邪归正孜孜不倦

C.鞠躬笑容可掬金壁辉煌张皇失措D.陷阱翻来覆去莫衷一是漠不关心

3.依次填人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

①秘书处听取并____了各位代表的提案,拟将其分类后,呈交主席团。

②程老领衔____《敦煌彩绘源流新证》,填补了敦煌艺术研究的空白。

③我正在欣赏着这里的景致,一位穿长袍戴小帽的老先生骑着一头小毛驴____走过我的身旁。

A搜集编著悠然自得B.搜集编纂泰然自若C收集编纂悠然自得D.收集编著泰然自若

4、下列句子使用标点符号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萧山原始青瓷精品展”在浙江博物馆展出,据悉,萧山是八千年跨湖桥文化的发祥地,也是中国瓷器发祥地之一。

B.《杭州亲子论坛》是2009亲子杭州休闲文化节的重头活动之一,已于上周启动报名,凡报名成功的家长都可以到现场,聆听儿童教育专家卢勤的精彩演讲。

C.“请大家注意,”班长说,“我们这次的行程很紧张,请大家一定要跟上队伍,不要掉队”!

D.消费者如拿到印刷不完整,套色错位,有破损污染的消费券,应该立即找有关部门更换。

5、、下面这段文字有三句话,各有一处语病,请加以修改。

(3分)

①旅游旺季即将来临,作为萧山母亲湖的守护者,湘湖旅游管委会提出了全新的管理。

②他们将一片草地预备作为嘉年华游乐专用场地,并在山脚下的水面上搭起绚丽的立体式舞台。

③正在紧张忙碌着的工作人员小王擦了擦额头的汗水,兴奋地告诉我们,他们力求构建一个欢乐休闲的气氛。

6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

(2分)(    )

A.电影《贫民窟里的百万富翁》以独特的视角,栩栩如生的人物刻画,赢得评委一致好评,最终获得大奖。

B.那位在汶川地震中失去双亲的少年,在朋友无微不至的关心下,他那颗冰冻已久的心终于茅塞顿开,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

C.鸟巢体育馆建筑宏大精美,因势构筑巧思妙想,真可谓鬼斧神工,令人叹服。

D.刘谦表演的魔术能从观众的喜好与需求出发,大胆实践,不断推陈出新。

7、根据语境,仿照画线句子,接写句子,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2分)

承诺,有时只是一句话语,一个点头,一次握手。

但作出承诺的决定却是不易的,因为轻轻一句话语,那是用信誉凝成的铮铮誓言;,;

作出了承诺,就倾注了无悔的真情。

8、诗句默写(6分)

(1)深林人不知,。

(2),何人不起故园情。

(3),凭君传语报平安。

(4)春潮带雨晚来急,。

(5)正是江南好风景,。

(6),闲敲棋子落灯花。

(7),各领风骚数百年。

(8)荷笠带斜阳,。

(9)万里赴戎机,。

(10)峨眉山月半轮秋,。

(11)普希金给了我们这样的叮咛: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

9、文学常识填空。

(3分)

(1) 蜜蜂的幼虫们都被母亲安置在四周紧闭的小屋里,或呆在丝织的茧子里,为的是可以静静地睡一个长觉,直到它们变为成虫。

可是这些宏伟的蓝图往往不能实现,敌人自有办法攻进这四面不通的堡垒。

(1)这段文字出自____________________(作家名)的《》。

(1分)

(2)《童年》是_____________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他的主人公是______________。

其他两部著作分别为:

《》和《》。

10、综合性活动(6分)

国家旅游局将2009年确定为“中国生态旅游年”,并明确主题年口号为“走进绿色旅游,感受生态文明”。

生态旅游是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独特的人文生态系统,采取生态友好方式,开展生态体验、生态教育、生态认知并获得身心愉快的旅游方式。

请结合本市的生态旅游资源,回答下列问题:

(1)为你所推荐的旅游胜地拟一条不少于50字的电话彩铃文字(可以从家乡的文化、历史、人物、景物、等内容入手,仿照示例编写)。

(3分)

示例:

您好!

欢迎您致电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雁荡山,这里有“一景多变,移步换形”的奇峰异石,各具情态的飞瀑流泉,曲折迂回的茂林幽谷,欢迎您畅游有中国“东南第一山”之称的雁荡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目前,生态环境在不知不觉中被破坏,你认为我们市(县)的哪里的生态环境急需保护,请说明理由。

(3分)

保护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二、阅读赏析(60分)

(一)诗歌阅读(4分)

三月晦日送春(唐·贾岛)

三月正当三十日,风光别我苦吟身。

共君今夜不须睡,未到晓钟犹是春。

注:

农历三月三十日是春季的最后一天。

“苦吟身”是诗人自称。

11“共君今夜不须睡”,看似平淡却别有趣味,请对这句诗作赏析(2分)

12这首诗抒发的是诗人怎样的感情?

请简单阐释。

(2分)

 

(二)(17分)

【甲】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丐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

“泯然众人矣。

【乙】板桥居士,姓郑氏,名燮,扬州兴化人。

幼随其父学,无他师也。

幼时殊无异人之处,少长,虽长大,貌寝①陋,人咸易之。

然读书能自刻苦,自愤激,自竖立②,不苟同俗,深自屈曲委蛇③,由浅入深,由卑及高,由迩达远,以赴④古人之奥区⑤,以自畅其性情才力之所不尽。

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不知非善记,乃善诵耳。

板桥每读一书,必千百遍。

舟中、马上、被底,或当食忘匕箸食具、羹匙和筷子,或对客不听其语,并自忘其所语,皆记书默诵也,书有弗记者乎?

【注释】①寝:

丑陋。

  ②竖立:

同“树立”,自竖立,指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③屈曲委蛇(yí):

指书中曲折难尽的深意。

④赴:

探求。

⑤奥区:

奥妙的境界,指难攻的古代学术问题。

13.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

(4分)

(1)未尝识书具()

(2)从先人还家()(3)少长,虽长大()(4)或对客不听其语()

14.下面句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并自为其名有仙则名B.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日数千言不肯休

C.即书诗四句板桥每读一书D.还自扬州并自忘其所语

15.翻译下面句子。

(4分)

(1)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2)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不知非善记,乃善诵耳。

16.方仲永和郑板桥幼时在天资方面分别有什么特点?

请从文中各找出一个依据。

(4分)

 

17.结合【甲】【乙】两文内容,联系实际,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至少使用一句名言)(3分)

 

(三)(12分)

(甲)暮色苍茫,天上出现了星星,悬崖下面的大地越来越暗。

这时,树林里有一道手电光照来照去。

我听到了杰利和我父亲的声音!

父亲的手电光照着我。

“下来吧,孩子,”他带着安慰的口气说,“晚饭做好了。

“我下不去!

”我哭着说,“我会掉下去,我会摔死的!

“听我说吧,”我父亲说,“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

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

你能办得到的。

眼睛看着我电筒的光照着的地方,你能看见石架下面那块岩石吗?

我慢慢地把身体移过去。

“看见了。

”我说。

“好,”他对我说,“现在你把左脚踏到那块岩石上。

不要担心下一步。

听我的话。

这似乎能办得到。

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

我顿时有了信心。

“很好,”我父亲叫道,“现在移动右脚,把它移到右边稍低一点的地方,那里有另外一个落脚点。

”我又照着做了。

我的信心大增。

“我能办得到的。

”我想。

我每次只移动一小步,慢慢爬下悬崖。

最后,我一脚踩在崖下的岩石上,投入了父亲强壮的手臂中。

我先是啜泣了一会儿,然后,我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

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历。

(乙)做大人,常常有人要我做大人。

……

爸爸也不拿我当孩子了,他说:

“英子,去把这些钱寄给在日本读书的陈叔叔。

“爸爸!

“不要怕,英子,你要学做许多事,将来好帮着你妈妈。

你最大。

于是他数了钱,告诉我怎样到东交民巷的正金银行去寄这笔钱——到最里面的台子上去要一张寄款单,填上“金柒拾元也”,写上日本横滨的地址,交给柜台里的小日本儿!

我虽然很害怕,但是也得硬着头皮去——这是爸爸说的,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

“闯练,闯练,英子。

”我临去时爸爸还这样叮嘱我。

我心情紧张地手里捏紧一卷钞票到银行去。

等到从最高台阶的正金银行出来,看着东交民巷街道中的花圃种满了蒲公英,我很高兴地想:

闯过来了,快回家去,告诉爸爸,并且要他明天在花池里也种满了蒲公英。

18.试分别概括甲乙两文中“我”心理变化的过程。

(4分)

 

19.两文的“我”最终都战胜了困难,他们各自领悟到了怎样的生活道理?

(4分)

 

20.甲文中父亲让孩子自己走下来,而不把孩子报下来,乙文中父亲让孩子“硬着头皮”去寄钱,而不亲自去寄,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

(4分)

 

(四)(14分)

翻译自然的建筑设计

(1)大自然的精妙建筑确是人类建筑师和设计师的最好老师。

我们可以发现,人类的创造不管多么精巧,几乎都能在大自然的创造物中找到对应的影子。

于是,人们开始对大自然进行有意识地模仿,从大自然汲取营养,请大自然开拓思路,一门新兴的学科——建筑仿生学便应运而生了。

(2)仿生建筑设计并不是单纯地模仿照抄,它是吸收动物、植物的生长机理,以及一切自然生态的规律,结合设计的自身特点,而适应新环境的一种创造。

羽茅草和禾木科植物的长叶往往卷曲成筒形或壳形,香蒲植物的叶子又构成螺旋状,帽状蘑菇的辐射密肋,以及弧形的贝壳和壳面之波、空心的苇秆和秆间之节,都启发人类去探索空间结构的奥秘。

(3)人们已经发觉,传统建筑的梁板支撑体系实际上是一种不经济的结构形式,而且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大跨度空间的需求。

仿生空间结构则帮助建筑师和工程师解决了这一难题。

(4)蛋壳的外壳虽然很薄,但是却能耐受相当大的外力。

这是因为,这类结构具有弯曲的表面,壳体在外力的作用下,内力是沿着整个表面扩散和分布的,因而壳体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力就小了许多。

(5)据统计,“二战”以来,各国为举办奥运会而建造的体育馆,有60%以上采用薄壁空间结构。

法国的夏蒙尼先斯滑雪山北区体育中心由9个三角形薄壳所组成,覆盖面积达6000平方米。

1980年建成的香港太空馆是一个典型的蛋壳形,23米直径的半球形天象厅酷似鸡蛋的核心部分——蛋黄。

鸡蛋壳厚约0.5毫米,一只普通的鸡蛋壳纵向直径按照7厘米来计算,两者之比约为是1:

140。

可见人类仿生工程的巨大意义。

(6)更有趣的是,国外有人模仿鸡蛋设计了一种特殊的抗震房屋,“蛋壳”是用钢铁制造的,“蛋白”是用耐高温的玻璃、石棉等制造的,人住在相当于蛋黄的部分。

这种房屋能抵抗强烈的地震,即使被震翻了,也能像鸡蛋一样滚过来复原。

屋内贮有空气、水和食物,在与外界完全隔绝的情况下,7个人可在里面生活1个星期。

住在这种屋子里,即使遇到了强烈的地震,也安然无恙。

(7)应该指出,人类在结构仿生方面还停留在静态阶段,仔细观察一下生物的生长过程,恐怕对人类工程会有更大的借鉴意义。

例如,十丈青松,挺拔矗立;劲细翠竹,轻巧刚直,都是从地面寸寸长起,自己“建造”自己。

(8)那么,人类的建筑可否如青松生长、雨后春笋一般,把自己一节节“长”上去呢?

有人曾提出一种不用脚手架、不用大型起重机,而是由建筑自身的屋面开始从地面一节节“长”上去的“春笋建筑法”,一星期可建成1幢4层高的住宅楼。

(9)这种方法把每一层墙板从高度上分成三四段预制好。

然后用液压顶以1米的行程,反复顶升,可以很快“长”成设计的建筑。

(10)建筑仿生是一门妙趣横生的新兴科学,是科学与美学的有机结合。

生物是人类工程设计的最好老师。

正如著名仿生设计师L·科拉尼所说:

“仿生建筑设计是一个揭示自然界生命体的设计领域,也可以称为一项‘翻译自然的建筑事业’。

21.本文是一篇介绍仿生科学的说明文,它主要向我们介绍了关于建筑仿生的哪些知识?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3分)

 

22.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或短语所指的具体内容。

(4分)

①仿生空间结构则帮助建筑师和工程师解决了这一难题。

②这种方法把每一层墙板从高度上分成三四段预制好。

23.文章第(5)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分)

 

24结合全文,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不正确的请指出问题所在。

(4分)

①我们可以发现,人类的创造都能在大自然的创造物中找到对应的影子。

②人类在建筑仿生方面已经从静态仿生走向动态仿生,大大丰富了人类的创造。

 

(五)(16分)菊有黄花

一场秋雨,再紧着几场秋风,菊开了。

菊在篱笆外开,这是最大众最经典的一种开法。

历来入得诗的菊,都是以这般姿势开着的。

一大丛一大丛的。

倚着篱笆,是篱笆家养的女儿,娇俏的,又是淡定的,有过日子的逍遥。

晋代陶渊明随口吟出那句“采菊东篱下”,几乎成了菊的名片。

以至后来的人一看到篱笆,就想到菊。

陶渊明大概做梦也没想到,他能被人千秋万代地记住,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家篱笆外的那一丛菊。

菊不朽,他不朽。

  

  我所熟悉的菊,却不在篱笆外,它在河畔、沟边、田埂旁。

它有个算不得名字的名字:

野菊花。

像过去人家小脚的妻,没名没姓,只跟着丈夫,被人称作吴氏、张氏。

天地洞开,广阔无边,野菊花们开得随意又随性。

小朵的清秀不施粉黛,却色彩缤纷,红的黄的、白的紫的,万众一心、齐心合力地盛开着,仿佛是一群闹嚷嚷的小丫头,挤着挨着在看稀奇,小脸张开,兴奋着,欣喜着。

  

  乡人们见多了这样的花,不以为意,他们在秋天的原野上收获、播种,埋下来年的期盼。

菊花兀自开放、兀自欢笑,与乡人各不相扰。

蓝天白云,天地绵亘。

小孩子们却无法视而不见,他们都有颗菊花般的心,天真烂漫。

他们与菊亲密,采了它,到处乱插。

  

  那时,家里土墙上贴着一张仕女图,有女子云鬓高耸,上面横七竖八插满菊,衣袂上亦沾着菊,极美。

掐了一捧野菊花回家的姐姐,突发奇想帮我梳头,照着墙上仕女的样子。

后来,我顶着满头的菊跑出去,惹得村人们围观。

看,这丫头,这丫头,他们手指我的头,笑着,啧啧叹着。

  

  现在想想,那样放纵地挥霍美,也只在那样的年纪,最有资格。

  

  人家的屋檐下,也长菊。

盛开时,一丛鹅黄,另一丛还是鹅黄。

老人们心细,摘了它们晒干,做菊花枕。

我家里曾有过一只这样的枕头,父亲枕着。

父亲有偏头痛,枕了它能安睡。

我在暗地里羡慕过,曾决心给自己也做一只那样的枕头。

然而来年菊花开时,却贪玩,忘掉了这事。

  

  年少时,总是少有耐性的,于不知不觉中,遗失掉许多好光阴。

  

周日逛街,秋风已凉,街道上落满梧桐叶,路边却一片绚烂。

是菊花,摆在那里卖。

泥盆子装着,一只盆子里只开一两朵花,花开得肥肥的,一副丰衣足食的模样;颜色也多,姹紫嫣红,千娇百媚。

我还是喜欢黄色的。

《礼记》中有“季秋之月,菊有黄花”的记载,可见,菊花最地道的颜色还是黄色。

我买了一盆,黄的花瓣、黄的蕊,极尽温暖,会焐暖一个秋天的记忆和寒冷。

25.仔细阅读文章,围绕“菊”叙述了“我”哪些活动?

请加以概括,分别陈述。

(3分)

 

26.文章第三段引用了陶渊明和他的那句“采菊东篱下”,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请结合文章

内容简要分析。

(3分)

 

27.下列句子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选择两句进行具体赏析。

(6分)

(1)小朵的清秀不施粉黛,却色彩缤纷,红的黄的、白的紫的,万众一心、齐心合力地

盛开着,仿佛是一群闹嚷嚷的小丫头,挤着挨着在看稀奇,小脸张开,兴奋着,欣

喜着。

(2)乡人们见多了这样的花,不以为意,他们在秋天的原野上收获、播种,埋下来年的

期盼。

(3)秋风已凉,街道上落满梧桐叶,路边却一片绚烂。

 

28.文章最后一句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请简要表述。

(4分)

 

三、作文(60分)

一年又一年,春草绿了;一年又一年,春花红了。

一年又一年的南风吹拂,牙牙学语的孩童变成了青春勃发的少男少女。

亲爱的同学,在你们成长的过程中,有亲情友情的滋润,有成功快乐的伴随,也有烦恼挫折的困扰……请用你手中的笔,记下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让它成为你记忆中永不褪色的珍藏。

(1)请以“想起了__________________”为题,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文章不少于500字。

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2)文中不得出现真是的人名、校名和地名,否则扣分。

如果不可避免,请用××代替。

500

600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语音积累与运用。

2.D3、C4.A5.①在“管理”后加“理念”或“方案”②把“预备”放到“将”的前面③把“构建”改为“营造”

7.示例:

微微一个点头,那是用良心写成的堂堂契约;默默一次握手,那是用人格定下的

切切保证。

(写出一句给2分,写出两句给3分。

要求符合上下文语境,句式基本相同,

语意贯通。

有欠缺酌扣)

10.

11“共君今夜不须睡”中的“君”即指春天,将春天拟人化,运用第二人称,直接表达对春天的留恋,读来亲切自然,感情真挚。

12这首诗极力抒写的是“苦吟”诗人不忍送春归去,但也无计可留,只有长坐不睡,与那即将逝去的春天共守残夜,哪怕是一刹那时光,也是值是珍惜的。

13

(1)曾经

(2)跟随(3)但是(4)有时

14.B

15.

(1)让他作诗,不能符合以前的好名声了。

(2)人们都说板桥读书善于记忆,不知道(他)不是善于记忆,是善于背诵罢了。

16.仲永特点:

天资聪颖,是个神童。

依据: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板桥特点:

资质平常。

依据:

幼时殊无异人之处。

17.示例: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郑板桥虽资质平常,但正是靠着自己勤奋刻苦的精神,终于取得成功。

作为中学生,我们要像郑板桥那样,努力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