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画杨桃》教案优秀版.docx
《部编版《画杨桃》教案优秀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画杨桃》教案优秀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画杨桃》教案优秀版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课文(四)13画杨桃人教(部编版)
《画杨桃》教学设计
课文内容分析:
《画杨桃》是第五单元的第二课,本单元围绕“办法”这个主题编排了题材各异的课文。
本课是一篇儿童故事,内容鲜活有趣,语言生动活泼,主要讲的是图画课上画杨桃时发生的事情。
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同学们觉得好笑,而老师却注意观察,坐到我的位置上去审视杨桃,同学们在老师的引导下也感受到从不同角度看杨桃,杨桃确实会不一样。
通过这件事情老师启发同学们:
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别人是从什么角度看的。
老师对我们的教育,不仅针对的是画画,还适用于生活中的许多事情。
本课共有18个自然段。
第1自然段主要写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把杨桃画成了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
2至11自然段主要写看到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后老师和同学的不同做法。
12至18自然段写老师先让几个同学坐到我的位置上看杨桃,然后教育我们:
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要换位思考,站在别人的角度看问题。
老师的教诲让我终生难忘。
全文采用对比的手法,通过对人物语言、神态的描写形象生动,能准确反映人物内心世界。
一是老师和同学们态度的对比。
当看到我的画时,同学们是嘲笑的态度,而老师是换位观察,坐在我的座位上审视杨桃。
二是同学们前后态度的对比。
学生们开始是哈哈大笑、嘻嘻地笑,当了解真实情况后,显得很尴尬,文本的最后虽然没有写到学生的表情,但是我们可以想象出此时肯定不再有笑声,而是同学们的沉思。
三是老师神情的前后对比。
老师神情由严肃到和颜悦色,随着同学们认识的变化而变化。
课文配有一幅插图,内容是一个横放着的杨桃和一幅像“五角星”的杨桃画。
这两个内容对比鲜明,既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又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学情分析:
小学二年级学生有一定生活经验,但对问题进行判断时往往习惯从自我出发,就像课文中的同学一样,看到“我”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和平时看到的不一样,就会发笑。
本课教学时,要像文中老师一样,循循善诱,引导学生从画杨桃事件受到启发:
从不同角度看杨桃,样子是不一样的;要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别人的角度看问题。
同时,本课的人物对话比较多,学生之前有分角色朗读课文的基础,会借助标点、人物神态、动作等进行朗读。
这篇课文的对话文字不长,但很多地方省略了说话人和说话时的动作、神态,要想读好对话的语气有一定难度。
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走进人物内心世界,体会人物说话时的心情,读好对话的语气。
教学目标:
1.认识“靠、而”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倒”,会写“图、课”等9个字,会写“图画、老师”等10个词,能积累“靠、视、抢、悦”拓展的词语。
2.朗读课文,能读出对话的语气。
3.能说出看到“我”画的杨桃,老师和同学们的做法有什么不同,并说说自己受到了什么启发。
教学重点:
1.学习识字、写字。
2.根据课文内容,发表自己简单的看法。
教学难点:
朗读课文,注意对话的语气,走入人物内心。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实物激趣,导入新课
1.导入:
(惊喜地)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样东西,这是什么?
(杨桃)
2.教师高举杨桃让学生观察,然后请他们说说对杨桃的了解。
(1)颜色:
成熟的杨桃黄中带绿。
(2)形状:
一般有5条棱。
(教师补充:
所以杨桃又叫“五敛子”)
(3)味道:
像是葡萄、芒果和柠檬的集合体。
(4)产地:
产于热带亚热带杨桃树上,所以叫杨桃,又叫洋桃,表示是进口的洋水果。
3.过渡:
围绕杨桃,还发生过一个真实的故事呢,故事发生在一节普普通通的图画课上,故事的主人公就和你们差不多大,今天我们就来读读这个故事《画杨桃》。
二、初读课文,认读字词
1.独立读。
请同学们把语文书翻到60页,要求: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完后把课后双横线里的生字多读几遍。
(2)标出自然段序号。
(3)想想:
课文围绕杨桃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合作读。
读给同桌听一听,读得好夸夸他,有不会读的字词帮一帮。
3.集体认读。
(1)检查朗读。
刚才同学们读得那么认真,真好!
现在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听?
(逐个自然段检查朗读)
(2)相机正音。
出示字卡指名认读,提示注意平翘舌音:
审视肃。
4.分类整合,多元识字。
第一类:
联系生活识字
生字“班页”,出示班级指示牌和书中页码进行识记。
第二类:
借助偏旁识字
生字“悦诲晌座”,“悦”和心情有关,所以是竖心旁。
“诲”的言字旁表示说话,教导之意。
“晌”可联系词语“半晌”引导学生明白“晌”和时间有关,所以是日字旁。
用比较法认识“座”:
“坐”是动作,“座”的广字旁像房子,表示人在房子里有座位。
巩固练习“填出正确的汉字”:
老师看了看这幅画,到我的(座)位上(坐)下来……
第三类:
语境识字
(1)读好文中词语。
图画老师讲桌哈哈大笑五角星然后
神情喜悦角度抢先靠近注视嘻笑
(2)画横线的字你还会组别的词语吗?
在学生自主组词的基础上,读记课后第3题提供的词语,进行积累。
(3)根据语境确定多音字的读音。
倒不如倒下(四声:
表示上下颠倒,方向相反或意思转折;三声:
表示立着的东西横躺下来)
4.游戏巩固:
摘杨桃。
(课件出现一棵杨桃树,树上长着很多杨桃,杨桃上有生字,谁读对了,就可以摘下杨桃)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读后谈谈课文主要讲了些什么。
(课文主要讲图画课上,老师让我们画杨桃,“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很好笑,但是老师和我们的做法不一样。
)
四、学习第1自然段,了解“我”画杨桃的过程
1.指名一个同学读,要求把句子读通顺,其他同学认真听,想一想:
“我”看到的杨桃是什么样的?
把写“我”看到杨桃样子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1)交流杨桃样子的句子:
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
(2)抓住“根本不像……而像……”体会人物内心想法。
(咦,怎么和我平时看到的不一样呢?
我该怎么画呢?
是按照平时看到的?
还是……)
(3)读出“我”当时奇怪、犹豫的心情。
2.“我”又是怎样画的?
(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引导学生理解“认认真真”“老老实实”在这里的意思,体会我的实事求是、一丝不苟。
3.齐读第1自然段,抓关键语句“根本不像”“觉得画得很准确”读出“我”的情感变化。
五、抓住关键笔画,指导书写
1.认读生字,按结构分类:
左右结构的字:
课、摆、哈、抢、嘻;上下结构的字:
交;独体字:
页;半包围结构的字:
座;全包围结构的字:
图。
2.本节课书写左右结构的5个字。
看比例:
这几个左右结构的字都是写得左窄右宽。
看关键笔画:
(1)“课”右边果要注意笔顺,最后写“木”,“木”字的撇要穿插到言字旁的下面。
(2)“哈嘻”的口字旁在左上格,给右边的笔画避让位置,“哈”右边的“撇”穿插到口字旁下方,“嘻”右边有一笔长“横”也要注意穿插。
(3)“摆抢”提手旁的“横”和“提”很短,起到避让作用,便于“摆”右边的“横”和“抢”右边的“撇”穿插进来。
3.教师范写“摆”,学生书空。
4.学生先描后写,教师巡视指导间架结构和关键笔画。
5.集体讲评。
选具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屏幕呈现,然后师生合作讲评,评价指向关键部件和关键笔画。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积累语言
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画杨桃》。
齐读课题。
1.复习上节课学习的词语,注意读准生字的读音。
倒不如(多音字)严肃(平舌音)教诲(注意声调)
半晌(日字旁说明和时间有关,读shǎng)
2.读一读,像这样结构的词语你还能说几个吗?
认认真真老老实实(干干净净结结实实……)
二、学习2至11自然段,体会老师和同学们做法的不同
导入:
通过上节课学习,我们知道图画课上,老师让我们画杨桃,“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看到我画的杨桃,老师和同学们的做法有什么不同呢?
自由读2至11自然段。
读后同位交流,然后集体讨论。
(一)交流2至5自然段
1.学生的做法是什么?
(1)指名读第3自然段“杨桃是这个样子的吗?
”
问:
从问号读出了什么?
(杨桃不是这样的,这里是反问句,指导学生读好反问、指责的语气,声音稍大)
(2)指名读第4自然段“倒不如说是五角星吧!
”
问:
从感叹号读出了什么?
(觉得我的“画”很好笑,指导读出嘲笑的语气,语调稍高)
(3)全班把2至4自然段连起来读,读出了什么?
(同学们认为“我”画错了,受到同学们的指责、嘲笑)
(4)带着理解,学生练习朗读,同座配合读,读好这两个句子的语气。
2.老师的做法是什么?
用波浪线勾画相关句子。
(1)交流勾画的句子,读一读。
(第5自然段:
老师看了看这幅画,到我的座位上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然后回到讲桌前,举起我的那页画纸,问大家:
)
(2)说说老师的做法,重点理解“审视”:
“视”是一般的看吗?
抓关键字“审”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审视”的意思是对照“我”的画和讲桌上的杨桃认真仔细比较着看)
3.想一想,老师和同学的做法有什么不同。
(学生没有弄清楚事实就随意嘲笑,而老师是什么都没有说,坐在“我”的位置上去看画,审视杨桃。
)
(二)交流6至11自然段
1.导入:
在这样的情况下,老师开始和同学们对话。
看6至11自然段,先自己练读,再同位合作读。
2.指名读对话中学生的三次回答。
(“不像!
”“像五角星!
”“好——笑!
”)你从同学们的回答中读出了什么?
(1)都有感叹号。
(2)他们非常肯定我把杨桃画错了。
3.指导朗读。
这三个带感叹号的句子,前面两次回答读出果断的语气,后面一句中的破折号表示语气延长,学生故意拖长语音起哄。
4.指名读对话中老师的三问。
(“这幅画画得像不像?
”“它像什么?
”“画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好笑吗?
”)从老师的问话中体会到什么?
引导学生重点读第10自然段,体会第三问:
老师的神情变得严肃了。
半晌,他又问道:
“画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好笑吗?
”
(1)前两问看不出老师的态度,第三问“严肃”看出老师的神情发生了变化。
(2)“半晌”才说的第三问,说明老师在想什么。
(3)老师在想什么呢?
此处可以不急着回答,到后面再了解。
5.学生练读,男女生分角色读,读好对话的语气。
三、学习12至18自然段,了解老师的做法和说的话
(一)学习12至16自然段
1.读文:
课文中的学生并没有明白老师的神情为什么发生变化,老师接下来又做了些什么?
说了些什么?
找相关句子读。
2.比较:
刚才这三个同学的说话好像很熟悉但是又有些不同,请看课件。
对比读,并联系上下文体会,你发现了什么?
(1)老师和同学们两次对话的内容几乎是一样的,同学的回答更是一字不差。
(2)表达的意思完全不一样:
刚才肯定,现在结结巴巴;刚才认为“我”画错了,现在发现“我”画得是对的,心里难为情。
(3)提示学生思考文本中没有写到的内容:
前面对话时发出嘻嘻的笑声,后面还会有学生发出笑声吗?
3.体验:
请三个同学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去体验,然后老师拿出准备好的实物杨桃,把一端给全班看,进一步体验原来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是不一样。
4.思考:
(1)为什么学生态度前后会有这样的变化?
(因为这几个学生经历了坐在“我”的座位上看杨桃,再来评价“我”的画,进行了换位思考)。
(2)回扣前面的疑问“半晌”“严肃”,体会老师这样做的用意?
(引导学生站在我的角度看杨桃,学会换位思考)
5.再读:
师生角色体验读对话,要求读出结结巴巴、难为情的语气,语调稍低与之前说话的语气不同。
学习最后两个自然段
过渡:
读得很好,看来经过老师的耐心引导,同学们受到很大的启发。
刚才我们读的都是老师和学生的对话,文中画杨桃的我呢?
他在这件事情上有收获吗?
1.出示句子:
“老师的教诲让我终生难忘。
”体会“教诲”的意思?
(恳切、耐心地启发开导)
2.老师的教诲是什么?
出示老师的话。
(1)读一读。
(2)说说你的理解。
(老师的话包含两层意思:
从不同角度看杨桃,结果会不一样;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别人是从什么角度看的。
)
3.指导朗读。
(1)通过扩词的方法理解“和颜悦色”这个词语的意思。
“和”是和气,“悦”是喜悦,“和颜悦色”指态度和气高兴。
(2)指导有感情朗读,读出老师的耐心,读出他为学生认识的转变而感到欣慰、高兴的语气。
4.启发: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从作者的角度看,还有更多的收获呢!
联系第1自然段想。
(1)当时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这样实事求是去做事是正确的。
(2)当已有的经验或别人的意见和自己的实际不一致时,应该实事求是地去面对。
(3)文本补白。
这篇课文的作者叫岑桑,在老师的影响下,他最后成长为一个作家,曾经获得过鲁迅文学奖、冰心儿童图书奖。
80年代在他出版的《岑桑作品选》后记中曾经这样写道:
“多年来,我一直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地做人做事,这是小时候父亲和老师对我的教诲。
”
四、总结全文,结合生活实际,从不同角度谈看法
(1)画杨桃的故事学完了,大家一定有很多收获,请你们根据课文内容从不同的角度谈谈简单看法。
学生角度:
从不同角度看杨桃,结果会不一样;当别人的意见和自己不一致时,我们要学会换位思考,站到别人的角度去思考,做出正确的判断;
老师角度:
这是个循循善诱、以理服人的好老师,他要创设机会,既保护我幼小的心灵不受伤害,又要让其他学生自己发现错误,自己教育自己,让学生心悦诚服。
“我”的角度:
当已有的经验或别人的意见和自己的实际不一致时,应该实事求是地去面对。
(2)我们在生活中碰到过类似于“画杨桃”这样的事,和大家交流并说出自己的看法。
五、复习生字,指导书写
1.发现规律。
在田字格中呈现四个生字:
图、交、页、座,仔细观察,你发现这四个字结构有什么特点?
(1)“图”是全包围,书写要领:
要把国字框写得方正,框内部分的大小合适,先里头,后封口。
(2)“交”上下结构,上部稍小,下部撇、捺要舒展。
(3)“页”是独体字。
起笔横写在田字格上格的中间。
第二笔撇的长短、角度要适当。
最后一笔是点。
(4)“座”是半包围结构。
2.重点指导。
教师示范“座”:
广字旁的撇写得舒展,藏住里面的“坐”;“坐”字上面两个“人”的捺笔都变成了点,最后写“土”,注意最后一笔横写得长一点,这样半藏半露才好看。
3.学生先描后写,教师巡视指导间架结构和关键笔画。
4.集体讲评。
选具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屏幕呈现,然后师生合作讲评。
评价指向关键部件和关键笔画。
板书设计:
13、《画杨桃》第二课时导学案
班级:
________姓名:
________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课文,读出不同角色的不同语气。
2、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的内容,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
3、背诵课文中老师说的那段话。
教学重难点
学习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
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蕴藏的道理——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定向导学·互动展示·当堂反馈】
课堂
元素
导学
流程
自研自探环节
合作探究环节
展示提升·质疑评价环节
随堂笔记
自学指导
内容、学法、
互动策略
内容、形式、
展示方案
内容、方式
重点摘记、成果记录、知识生成、
规律总结
合
作
探
究
,
自
读
自
悟
拓
展
想
象
一、复习导入
回顾上一节课的学习,说说课文讲一件什么事?
二、分析课文,小组讨论交流
过渡:
课文中作者提到那些人物?
“我”到底怎样画杨桃的呢?
1、“我”之所以把杨桃画成了“五个角的什么东西。
”,是因为什么?
2、父亲的教诲对我有什么影响?
。
3、“同学们”的态度前后有什么变化?
4、“老师”的神态变化有哪些?
5、老师教诲有哪些?
完成随堂笔记一
三、同伴互助,汇报交流。
1、第19自然段,老师和父亲的话语是那么相似。
相同的地方是什么?
他们不同之处又是什么?
2、读了作者的简介,你又有什么的体会?
3、小时侯,父亲和老师的教诲让作者一生受用。
了解了作者这次画杨桃的故事,你想对“我”,对曾经嘲笑过“我”的孩子们,对循循善诱的老师说些什么呢?
请选择其中一个人物,对他说说心里话。
完成随堂笔记二。
分析课文,小组讨论交流
1、“我”之所以把杨桃画成了“五个角的什么东西。
”,是因为什么?
2、父亲的教诲对我有什么影响?
3、“同学们”的态度前后有什么变化?
4、“老师”的神态变化有哪些?
5、老师教诲有哪些?
同伴互助,,汇报交流。
1、回顾全文,边读边画出父亲和老师的话语有哪些相同点?
2、读了作者的简介,你又有什么的体会?
内容一、整体感知课文
边读边画出关于父亲的叮嘱和老师的教诲,思考给“我”带来的影响。
内容二、深入理解课文
1、父亲的教诲对我有什么影响?
。
2、“同学们”的态度前后有什么变化?
3、“老师”的神态变化有哪些?
4、老师教诲有哪些?
5、这节课教育我们看问题货或做事情的时候,不能凭空想象,实事求是,不要轻易下结论。
一、小组合作
1、“我”之所以把杨桃画成了“五个角的什么东西。
”,是因为()
3、“同学们”的态度刚开始是(),后来是()
5、“老师”神态变化的词语()
6、老师的教诲有哪些()
二、同伴互助
1、老师和父亲的话语是那么相似。
相同的地方是()他们不同之处是()
2、说说心里话
我想对作者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想对曾经嘲笑过“我”的孩子们说: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想对循循善诱的老师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闯关小能手】
一、选词填空
严格 严肃
1、张老师对我们的要求一向很( )。
2、小强没有完成作业,李老师( )地批评了他。
教育 教诲
1、山村的孩子渴望受到良好的( )。
2、虽然我离开母校多年了,可是老师们的( ),永远留在我的心中。
二、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老师的用意
春秋时代有个琴师叫俞伯牙,拜成连先生为师。
他苦学了三年,创[ 做 作 ]了一部乐曲,名叫《高山流水》。
他非常高兴地把这部乐曲演奏给老师听。
老师听完以后,笑笑说:
“有个老师比我高明得多。
明天,我带你去拜 访他,你一定会有收获”。
第二天清早,成连先生带着俞伯牙划船来到一个岛上,并告诉他说:
“老师就在岛上,你自己去找吧。
十天以后,我再来接你。
”
成连先生走后,俞伯牙怎么也找不到那位高明的琴师。
他累得气喘吁吁,心情烦 躁 坐在海滩上。
前面是一望无际的大海,身后是高耸入云的山峰。
那惊涛骇浪拍击岩石发出的“哗哗”声,那扣人心弦的阵阵松涛声,使俞伯牙激动得欢呼起来。
他果然明白了老师的用意,立刻面对大海弹起琴来。
十天后,成连先生 果然 的来了。
当俞伯牙把修改过的乐曲再弹给他听时,老师连连夸奖说:
“好,好,好极了!
1、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填在括号里。
(1)形容呼吸急促,不停的大声喘气。
()
(2)一眼望不到边。
()
(3)汹涌可怕的波涛。
()
(4)形容牵动人心,使人非常激动。
()
2、根据段文内容,回答问题。
(2分)
(1)有个老师比我高明得多。
“我”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忽然明白了老师的用意。
“他”是______________,“老师”是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老师的用意是()
A、让俞伯牙再去找个人做老师。
B、创作不能离开现实生活,凭空想象是不可能有好的作品。
4、读了短文,你从中得到的收获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3.《画杨桃》人教部编版
《画杨桃》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识“靠、而”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倒”,会写“图、课”等9个字,会写“图画、老师”等词语。
2.朗读课文,读好文中角色的对话。
3.能说出看到“我”画的杨桃,老师和同学们的做法有什么不同,并说说自己受到了什么启示。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认识13个生字,会写“图、课”等7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能明白从不同角度看问题会有不同的结果,要做到实事求是。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你最喜欢什么水果?
为什么喜欢它?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提出读文要求,整体感知。
2.检查字词的认知
(1)指名读
(2)小老师领读
(3)男生女生赛读
3.识字游戏,摘杨桃。
(三)指导生字
1.课件出示生字,说结构,组词。
2.书写“摆”的时候,需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地方。
3.指名学生发表意见。
4.教师范写,学生书空练写,练习笔顺。
5.学生描红、书写。
教师提醒写字姿势。
6.同桌互评
(四)课文学习
1.指名读课文,相机纠正。
2.指名学生填一填,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情。
3.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1)思考:
我看到的杨桃是什么样子的?
(2)学生回答。
出示不同角度看杨桃,杨桃的图片。
(3)思考:
我是怎么画杨桃的?
引导学生说出我画杨桃时的态度,“认认真真”、“老老实实”,看到什么就画出什么,实事求是的态度。
4.同学们看了我的画之后的态度,通过理解重点词语“哈哈大笑”,引导孩子读出对话中嘲笑的语气。
5.对比同学和老师对于这幅画不同的态度,通过找描写老师动作的词语,理解老师认真的态度。
6.指导朗读文中两次师生对话,第一次学生的回答读出肯定的语气,第二次学生的回答读出吞吞吐吐、难为情的语气。
分角色朗读、师生合作读,体会学生们情感的变化。
7.通过思考从哪个词语看出老师的神情由严肃变得高兴了,引出“和颜悦色”,指名解释词语意思,试着用和颜悦色的语气读一读老师说的话。
指名读,齐读。
读完老师的话,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五.课堂延伸
出示苏轼的《题西林壁》,齐读。
帮助理解:
从不同的角度看庐山,庐山有不一样的景象,就像画杨桃一样,不同的角度看杨桃,就有不一样的结果。
六.习题设计
1.比一比,组词语。
2.选词填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