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课本思考题参考答案九下.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761443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42.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课本思考题参考答案九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北师大版课本思考题参考答案九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北师大版课本思考题参考答案九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北师大版课本思考题参考答案九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北师大版课本思考题参考答案九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课本思考题参考答案九下.docx

《北师大版课本思考题参考答案九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课本思考题参考答案九下.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师大版课本思考题参考答案九下.docx

北师大版课本思考题参考答案九下

历史九年级下册思考题参考答案

第1课俄国向何处去

课程标准:

简述1917年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概况,了解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的诞生及其重大意义。

了解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所作的探索。

一、二月革命

1、背景原因:

一战使俄国社会矛盾空前激化

2、时间:

1917年3月(俄历二月)

3、结果:

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

4、困惑:

工兵苏维埃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并存,俄国社会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抉择

5、列宁指明俄国革命的方向:

确立将民主革命推进至社会主义革命的目标

二、“阿芙乐尔号”的炮声(彼得格勒武装起义中进攻冬宫的信号)

1、背景原因:

1917年秋,革命运动高涨,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公开镇压革命群众,布尔什维克党制定武装起义的方针

2、经过:

1917年11月(俄历10月),列宁领导起义,攻克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

十月革命的标志: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揭开了俄国十月革命的序幕。

3、结果:

列宁领导的工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成立。

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俄国简称苏俄)成立。

4、影响:

十月革命是世界历史上无产阶级第一次取得的胜利的革命,它把社会主义的理论变为现实。

使俄国走上实现现代化的独特之路,为世界上落后国家的发展树立了榜样,对20世纪的历史进程产生深刻影响。

区别:

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第一次武装夺取政权和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伟大尝试。

{想一想}十月革命在世界历史进程中有什么影响?

提示:

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一个划时代的事件。

它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它的胜利开辟了人类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过渡的新时代。

十月革命的胜利不仅激励着各国(如:

中国)无产阶级的斗争,而且鼓舞着被压迫人民、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

十月革命使人类进入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新时期。

三、退一步,进两步(指实行新经济政策)

列宁对俄国富强之路的探索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年——1921年)

背景原因:

十月革命后,国内反革命势力的联合反扑,苏俄政府为保证国内战争的胜利而被迫实行的一种非常经济措施。

内容:

实行余粮收集制,普遍实行工业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

结果:

2、新经济政策(1921年3月开始试行)

背景原因:

国内战争结束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不适应新的形势

内容:

改余粮收集制为粮食税;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自由贸易,允许商品生产,恢复商品货币关系;退还一部分收归国有的企业,让国内外资本经营

结果、作用:

到1925年苏联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基本完成。

意义:

新经济政策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这是列宁建设社会主义的一大转变,它对小农占优势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说一说}:

举出列宁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方面坚持实事求是原则的例子。

提示:

提出依靠科学技术和专家建设社会主义,苏维埃国家要充分用西欧资本主义个的科学技术和大生产管理经验等主张,以及“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的转变等等。

启示:

社会主义国家富强之路的探索必须根据国情和现实,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材料阅读}:

说一说,粮食税代替收集制为什么能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提示:

粮食税的税额比余粮收集制大为减少。

农民交纳粮食税后,剩余的粮食等农产品可以到市场交换物品,明显改善了生活水平。

{自我测评}人们认为十月革命是“震撼世界”的历史事件,请谈谈你的看法。

提示:

这种看法有道理。

理由:

(略。

参考十月革命的影响。

 

第2课苏联的崛起

课程标准:

概述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和经济政治体制上存在的严重弊端。

一、理想与成就

1、启动:

(1)列宁逝世后,苏联确立了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经济建设路线

(2)1926年苏联以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启动了工业化的进程。

1928年“一五”计划开始实施。

“斯达汉诺夫运动”

2、成就:

(1)二、三十年代,当资本主义世界陷入经济危机困境时,苏联经济却迅速发展,在短时间内机械制造等重工业部门纷纷建立,形成比较完备的工业体系

(2)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超过英、德,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苏联在全国完成农业集体化的同时,也由一个经济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为世界一流的工业强国,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二、斯大林模式

1、形成标志:

1936年,苏联颁布新宪法,这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的建立,也标志着斯大林创建的经济政治体制(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2、表现、特点:

(1)政治上,党政不分,国家的所有决策权集中于党的最高领导机构,最终集中于斯大林个人手中;民主与法制匮乏,(如:

肃反运动)个人崇拜和家长制作风盛行。

(2)经济上排斥市场调节和价值规律,强调用行政手段来干预经济,把一切经济生活置于指令性计划之下,结果造成部门发展的严重失调和农业长期停滞不前等问题。

斯大林模式表明苏联在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方面形成巨大误区。

{议一议}斯大林模式有何利与弊?

提示:

(利)斯大林模式创立时是和当时苏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相适应的。

在苏联迅速赶上和超过西方发达国家的过程中起过积极作用,为后来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弊)但从长远来看,这种模式障碍了苏联的民主与法治建设和经济持续发展,妨碍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充分发挥。

{每课一得}苏联的由来

1922年底,俄罗斯联邦、乌克兰、白俄罗斯、南高加索联邦成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

1991年苏联解体。

{材料阅读}你知道这段话出自哪一部名著吗?

你对这段话是怎样解的?

提示:

这段话出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作者借主人公保尔•柯察金之口说出了他对生命的理解。

每个人都要把握生命,在有生之年做些有意义的事,不要浪费光阴要朝着既定的目标不断努力,奋斗终身。

{自我测评}用图表列举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

提示:

(略)

{活动建议}毛泽东说过,对斯大林要“三七开”。

请查找资料,说一说你对斯大林的评价。

提示:

功:

一、领导苏联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把苏联由一个经济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为世界一流的工业强国,实现工业化。

二、领导苏联人民进行卫国战争并取得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重大贡献等。

过:

他当政期间形成的斯大林模式障碍了苏联的民主与法治建设和经济持续发展,妨碍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充分发挥。

进行错误的“肃反”运动,给苏联建设事业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

 

第3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课程标准:

了解《凡尔赛和约》《九国公约》的基本内容。

一、《凡尔赛和约》

1、巴黎和会

时间:

1919年1月

操纵国:

英、法、美

战胜国的目的、企图:

分赃和称霸世界

巴黎和会的中心问题是对德和约问题,1919年6月对德《凡尔赛和约》正式签定

2、《凡尔赛和约》的主要内容:

(1)领土问题:

阿尔萨斯和洛林交还法国;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不得设防;承认波兰独立,部分领土划归波兰等国。

(2)海外殖民地问题:

德国的海外殖民地交给战胜国进行“委任统治”(这最能体现和会的目的和性质。

巴黎和会外交的失败和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引发了中国“五四”运动。

中国代表最终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

(3)军事问题:

废除德国的普遍义务兵役制。

(4)赔款问题:

德国应支付大量战争赔款。

2、作用:

《凡尔赛和约》以及战胜国分别与奥地利、保加利亚、匈牙利、土耳其签订和约,构成了重建欧洲国际新秩序的“凡尔赛体系”。

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战胜国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关系。

3、

{想一想}《凡尔赛和约》对德国有何影响?

提示:

暂时限制并削弱了德国。

条约对战败国过于苛刻,而又没有根本触动德国国内产生军国主义和形形色色好战势力的温床,从某种意义上说导致德国的复仇情绪的滋长。

二、《九国公约》

1、华盛顿会议召开的

背景原因:

美国在巴黎和会上未获实利,加快了同日本争夺远东和太平洋的步伐。

时间:

1921——1922

发起国、处主导地位、起主要作用的国家:

起主要作用的还有:

英、日

参加国家:

美、英、法、日、意、比、荷、葡和中国

2、《九国公约》

签订时间:

1922年2月

内容:

尊重中国主权和独立及领土和行政的完整;中国保证各国在华“机会均等”,对外“门户开放”。

公约的影响(评价):

公约打击了日本独占中国的计划,但没有列入中国取消领事裁判权、归还租借地、关税自主等要求,从而为列强共同掠夺中国提供了条件,实际上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3、华盛顿会议的影响:

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调整了战胜国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关系,构成“华盛顿体系”。

从巴黎和会到华盛顿会议,列强建立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确立了战后世界新秩序。

{说一说}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中蕴藏着哪些矛盾?

提示:

这一体系是不牢固的,从它产生的那一天起,就包含着各种矛盾:

战胜国之间的矛盾,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战胜国与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矛盾等等。

所以列宁说“这个体系是建立在火山上的”。

{每课一得}你知道国际联盟吗?

国际联盟成立于1920年1月,也叫“国际联合会”,简称“国联”。

是人类社会第一个具有普遍性意义的国际性组织。

总部日内瓦。

宗旨是制裁侵略、维护和平,但实际上成为英法操纵国际政治事务的工具。

1945年,联合国成立。

次年,国联正式宣告解散。

{材料阅读}通过以上材料的阅读,谈一谈《九国公约》产生了哪些后果。

提示:

打击了日本独占中国的计划,为列强共同侵略中国提供了条件。

{自我测评}请把有关条约内容的字母代号填写到左边相应条约下的空格里。

(略)

 

第4课“大危机”与“新政”

课程标准:

简述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的影响。

以《全国工业复兴法》为例,评价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作用。

知道德莱塞的《美国的悲剧》等著名文学作品。

一、“美国的悲剧”

1、《美国的悲剧》出版时间:

1925年

2、作者:

德莱塞

3、主人公:

克莱德

4、小说被誉为“美国最伟大的小说”。

揭露了美国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和腐败。

“是对美国社会制度的一个控诉。

二、“黑色星期四”(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

1、爆发:

1929年经济危机首先在美国爆发

2、危机的特点:

(1)范围特别广(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2)持续时间特别长(1929~1933年)(3)破坏性特别大(1933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下降40%,各国的工业产量倒退到19世纪末的水平,资本主义世界贸易总额减少三分之二,美、德、法、英共有29万家企业破产。

3、危机的影响:

(1)受害最深的是广大劳动人民。

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失业工人达到3000多万,几百万小农破产,无业人口颠沛流离。

(2)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世界以沉重的打击,激化了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矛盾,引起了资本主义各国的政局动荡。

(3)经济危机也使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已引出一连串的关税战、倾销战和货币战。

4、产生危机的原因:

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具体原因是生产的相对过剩。

三、罗斯福新政

1、实施新政的原因:

经济危机冲击了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

2、时间:

1933年总统:

富兰克林罗斯福

3、新政内容:

(1)整顿金融业,恢复银行信用

(2)贬值美元,刺激出口;(3)恢复工业,强化国家对工业的调节和控制,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4)调整农业,压缩农业产量,稳定农产品价格,维护农业生产;(5)兴办公共工程,减少失业,扩大消费需求,进行社会救济,稳定社会秩序。

4、核心和基础:

《全国工业复兴法》

内容:

规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水平和工作日时数,规定工人具有集体谈判的权利,规定了资本家必须接受的最高工作时数和应付工资额。

实施:

为保证《全国工业复兴法》的实施,发动了“人尽其职”的“蓝鹰运动”。

5、新政的性质:

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做了局部的调整

6、新政的新特点:

资产阶级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生活

7、新政的影响:

“罗斯福新政”是美国资本主义的一次自我调节,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使美国度过了经济危机(但经济危机的个根源没有消除),进一步提高了美国国家资本主义的垄断程度,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和发展。

这不仅为后来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创造了条件,而且开创了资产阶级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生活的先河。

 

1、{议一议}“新政”有哪些历史作用?

提示:

1、维护和保证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存在,对生产关系作了局部的调整,以适应社会生产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经济的严重破坏,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恢复和社会稳定。

2、国家对经济加强干预的政策,加强了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它不仅成为现代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开端,而且对其他国家经济政策的发展,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新政”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2、{材料阅读}想一想,这两段材料说明了什么?

提示:

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后,劳动人民生活困苦,生活水平急剧下降,而资本家有了维护和追求自身的利润不惜故意大量销毁产品。

对于人民的困苦,他们是绝不会发善心的。

这充分说明了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与黑暗。

3、{自我测评}列举《全国工业复兴法》的主要内容。

提示:

《全国工业复兴法》规定了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水平和工作日时数,规定了工人具有集体谈判的权利,规定了资本家必须接受的最高工作时数和应付工资额,等等。

 

第6课邪恶的轴心

课程标准:

通过国会纵火案和反犹暴行等事例,揭露德、意、日的法西斯暴行。

了解毕加索等美术家的艺术成就。

一、希特勒的法西斯恐怖

1、背景:

世界性经济危机沉重打击了德国

2、希特勒上台:

1933年初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

3、纳粹党(法西斯政党)制造“国会纵火案”,嫁祸并镇压共产党和进步势力,德共中央主席台尔曼和保加利亚共产党领袖季米特洛夫也遭逮捕,

4、迫害犹太人:

(1)目的是转移德国人民对垄断资产阶级的仇恨(2)迫害事件:

水晶之夜;二战后采取种族灭绝政策,纳粹德国共屠杀了约600万犹太人。

二、非洲之角的战火

1、入侵埃塞俄比亚的原因:

(1)1922年,墨索里尼在意大利建立法西斯专政(最早建立的法西斯政权)(2)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3)欧洲扩张成功可能性小(4)埃塞俄比亚战略地位重要

2、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屠杀埃塞俄比亚人民

3、英、法、美的态度:

采取姑息纵容的绥靖政策。

(绥靖政策:

20世纪30年代,英法美面临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的挑衅,为维护自己的利益,采取了一种以牺牲他国利益为手段,换取与对手妥协的政策。

)助长了意大利的侵略气焰,致使埃塞俄比亚被意大利吞并。

三、愤怒的《格尔尼卡》

1、画的背景:

1936年,德意法西斯直接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全力援助叛乱军队,1937年纳粹对西班牙一个名为格尔尼卡的城镇进行了轰炸,造成极大伤亡。

2、作者:

毕加索(立体派的创立者;作品有《亚威农的少女》《格尔尼卡》《和平鸽》;立体派和野兽派、抽象派等其他画派统称现代派。

3、内容:

大型壁画《格尔尼卡》描绘了战争的恐怖、痛苦、受难和兽性,控诉了法西斯屠杀无辜居民的血腥暴行

四、“死亡工厂”

1、日本法西斯对中国的侵略(1)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中国局部抗战开始,最早的反法西斯战争)(2)1937“七七事变”(4)1937年12月南京大屠杀(5)细菌战、化学战:

731部队,基地设在哈尔滨(被称为“死亡工厂”)。

2、二战前,德意日法西斯对内实行恐怖统治,对外侵略扩张(法西斯的共同特征),在反共的幌子下,形成柏林——罗马——东京轴心。

法西斯的结盟使得世界战争日益逼近。

1、{说一说}你对纳粹暴行是如何认识的?

提示:

纳粹暴行是灭绝人寰的反人类暴行。

2、{谈一谈}如何从历史的视角欣赏美术作品?

提示:

每一幅美术作品都是时代的产物、历史的产物。

在欣赏美术作品时,注意挖掘美术作品后的历史信息,体会作品反映的历史内涵。

3、{材料阅读}阅读以上材料后请思考,这两段材料反映是什么事件?

显示出西方国家执行的是什么政策?

这种政策产生的后果是什么?

提示:

材料反映的事件是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

这些材料显示出西方国家执行的是姑息纵容的绥靖政策。

这种政策对当时的国际形势发展产生的后果有,弱小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被出卖;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气焰,增强了法西斯的侵略势力,给世界带来更大的灾难;西方大国自保的政策,也损害了自身的利益,最终自食其果。

 

第7课疯狂的战车

课程标准:

以慕尼黑会议为例,说明绥靖政策的实质和恶劣影响。

简述德国进攻波兰和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等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和逐步扩大的主要事件。

一、和平到来了吗(慕尼黑会议)

1、背景:

(1)面对法西斯的侵略扩张,英法等国的软弱退让非但没能换来和平,反而造成了法西斯的步步进逼(2)在吞并奥地利(最早被德国吞并的国家)后,德国又 开始把注意力转向捷克斯洛伐克。

2、召开时间:

1938年9月  地点:

德国慕尼黑  出席国家:

英法德意

3、《慕尼黑协定》内容:

规定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和与奥地利接壤的南部地区割让给德国,捷方应于十天之内从上述领土撤退完毕;英法应对捷克斯洛伐克的新边界安全给予“国际保证”

4、评价:

《慕尼黑协定》是绥靖政策达到顶峰的标志。

英法以牺牲小国利益为代价,与德意侵略者妥协,换取一时苟安,助长了法西斯侵略气焰。

《慕尼黑协定》签字后,希特勒得寸进尺,占领了捷克斯洛伐克,从而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二、闪击波兰

1、二战全面爆发的标志:

1939年9月1日,德军闪击波兰(“白色方案”)9月3日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2、德军进攻方向:

波兰(东)——北欧——西欧;整个欧洲只剩英国孤军奋战。

3、希特勒德国第一次遭到重大挫折:

进攻英国受阻(不列颠空战,挫败了德军征服全西欧的计划)

三、“巴巴罗萨计划”

1、苏德战争爆发(苏联称其为卫国战争):

(1)时间:

1941年6月22日,德国向苏联发动突然的全面进攻(“巴巴罗萨计划”)。

(2)意义:

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

2、莫斯科保卫战:

(1)指挥者:

斯大林(2)结果:

苏联军民经过浴血奋战,最终取得胜利。

(3)意义:

打破了希特勒吹嘘的德军“天下无敌”的神话(粉碎希特勒的“闪电战”)。

三、“虎!

虎!

虎!

”(偷袭珍珠港)

1、背景:

日本法西斯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进一步加深了与美英等国的矛盾。

2、时间:

1941年12月7日

3、过程:

日本特遣舰队对美国太平洋舰队所在地珍珠港发动突然袭击。

4、结果:

重创美国太平洋舰队,使其丧失战斗力达半年之久。

美国、中国、英国、澳大利亚等20多个国家先后对日宣战。

5、意义:

标志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1、{说一说}对张伯伦的这句话,你是如何认识的?

提示:

张伯伦是推行绥靖政策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为了英国自身的利益,不惜出卖弱小国家的利益。

签订《慕尼黑协定》回国后张伯伦这样说,一方面是想向媒体、向世界、向国人有所交待,表明他是谋求和平的功臣;另一方面他不惜冒最大的风险,而内心也希望希特勒到此为止。

事实上,张伯伦一味地妥协退让,希特勒却是得寸进尺。

在当时法西斯侵略气焰十分嚣张的情况下,以牺牲他国利益为前提,由一纸文书定下的和平及张伯伦口头许下的和平都是极不牢靠的,到头来既扩大了法西斯的胃口,又麻痹了社会。

新一轮的法西斯侵略战争越发临近了。

2、{想一想}战争初期苏军为什么节节失利?

提示:

(1)30年代的“肃反”运动,苏联大批的高级军官被无辜清洗,严重削弱了部队的战斗力。

(2)德军对战争的准备比苏联更为充分,且苏联对德军突然袭击的时间及主攻方向估计失误。

(3)战争初期双方力量对比对苏军不利。

德军现代化准备程度高于苏联,在此之前的战争中又积累了丰富的作战经验,欧洲当时实际上不存在对德作战的第二战场,德国便把绝大部分兵力集中于东线进攻苏联。

3、{材料阅读}阅读以上材料后请思考,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后,美国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为什么?

提示: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后,美国的态度起初是把自己当作预备队员,隔岸观火;后来当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后,美国才宣布处于战争状态,并表达了战胜法西斯的决心。

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是美国的对外政策主要服从本国利益的需要。

战争初期法西斯的侵略未从根本上严重触犯美国的国家利益,而日本偷袭珍珠港却开始触犯美国的利益要害,故美国才宣布“处于战争状态”。

4、{自我测评}

时间

事件

1939年9月1日

德国突然袭击波兰,大战爆发

1940年7月

德国轰炸英国本土,不列颠之战开始

1941年6月22日

德国突然进攻苏联,大战进一步扩大

1941年12月7日

日本突然袭击珍珠港,战争规模进一步扩大

 

第8课正义的胜利

课程标准:

通过联合国家宣言和雅尔塔会议等史实,了解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及其作用。

简述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和攻克柏林战役的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

一、正义力量的携手联盟

1、原因:

(1)法西斯力量成为世界人民最凶恶的敌人,也对英美等国的利益构成最大威胁(2)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促使遭受法西斯侵略的各国逐渐走向联合。

2、形成:

时间:

1942年1月1日  

标志:

中、美、苏、英等26国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3、宣言内容:

签字各国保证竭尽全力,互相合作,彻底打败德、意、日三国轴心及其附庸,决不单独与敌人停战或媾和。

4、意义:

《宣言》的发表,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最终形成。

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种族、不同语言、不同宗教信仰的国家集合到了反法西斯的大旗之下,从而极大地鼓舞了各国人民的斗志,大大增强了反法西斯力量,为最终打败法西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世界人民赢得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二、大战的转折

1、斯大林格勒战役——(意义)苏德战场根本转折的开始,而且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

时间:

1942年7月——1943年2月

结果:

苏军胜利,德军损失约150万人。

2、1942年6月,美军中途岛海战取得胜利——太平洋战场的转折

3、1942年,英军获得阿拉曼战役的胜利——北非战场的转折

4、1943年9月,意大利宣布投降——标志着法西斯集团开始解体

三、“消灭法西斯,自由属于人民!

1、诺曼底登陆(代号:

“霸王计划”)

时间:

1944年6月

原因:

根据德黑兰会议的决定

过程:

美英军队在法国西北部诺曼底登陆

意义、作用:

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相对于苏德战场),是二战期间规模最大的两栖登陆作战行动,盟国武装力量开始从东、西、南三面围攻德国,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了粉碎德国法西斯的最后决战阶段。

2、雅尔塔会议

背景:

二战接近尾声,德国败局已定,

目的:

为取得反法西斯的最后胜利,解决战后的重大问题

时间:

1945年2月  地点:

雅尔塔  

参加国家及人物:

苏、美、英三国首脑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

内容:

(1)分区占领德国,彻底摧毁军国主义和纳粹制度;(2)战后成立联合国;(3)苏联在结束欧战的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等。

作用:

对协调盟国战胜德日法西斯的步伐,以及建立联合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3、攻克柏林

1945年4月底苏军进攻柏林,希特勒自杀身亡。

5月8日,德国签署投降书,欧洲战场的战事以反法西斯联盟的胜利而宣告结束

4、日本无条件投降

原因:

(1)1945年8月,苏联对日宣战,对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发起全线进攻(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