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素焦油化工厂年产10万吨焦油加工项目安全预评价.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759764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207.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炭素焦油化工厂年产10万吨焦油加工项目安全预评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炭素焦油化工厂年产10万吨焦油加工项目安全预评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炭素焦油化工厂年产10万吨焦油加工项目安全预评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炭素焦油化工厂年产10万吨焦油加工项目安全预评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炭素焦油化工厂年产10万吨焦油加工项目安全预评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炭素焦油化工厂年产10万吨焦油加工项目安全预评价.docx

《炭素焦油化工厂年产10万吨焦油加工项目安全预评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炭素焦油化工厂年产10万吨焦油加工项目安全预评价.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炭素焦油化工厂年产10万吨焦油加工项目安全预评价.docx

炭素焦油化工厂年产10万吨焦油加工项目安全预评价

炭素焦油化工厂年产10万吨焦油加工工程安全预评价

第1章简况

1.1编制说明

1.1.1编制依据

1.1.1.1法律法规

1.1.1.1国家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国家主席令第7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国家主席令第6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国家主席令第28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国家主席令第4号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国务院令373号

●《安全评价通则》

安监管技装字[2003]37号

●《安全预评价导则》

安监管技装字[2003]77号

●《建设工程(工程)劳动安全卫生监察规定》

劳动部令第3号

1.1.1.2国家标准、规范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GBZ1-2002

●《工业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GBZ2-2002

●《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

GB12801-91

●《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

GB5083-1999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1版)

GBJ16-1987

●《工业企业煤气安全规程》

(GB6222-86)

●《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

GBJ87-1985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GBJ140-90

1.1.1.3工程文件

●《年产10万吨焦油加工工程建议书》

潞城市元盛碳素焦油化工厂

1.1.2评价范围

本次预评价范围为《年产10万吨焦油加工工程建议书》涉及到地影响安全生产地单元,包括总体布局单元、焦油加工单元和公辅设施单元.

1.1.3评价目地

预评价地目地是在工程建设前对系统地危险性、有害性进行预测性评价,并针对可能出现地主要危险、危害后果提出消除、预防和降低地对策措施;评价采取措施后地系统是否能满足规定地安全要求,从而得出建设工程应如何设计、管理才能达到安全指标要求.确保工程建成后实现安全生产,使因事故及危害引起地损失最小,获得最优地安全投资效益.

1.从设计上实现建设工程地本质安全化.拟建建设工程地安全及职业卫生水平,首先取决于安全设计;预评价作为安全设计地主要依据,它将找出生产过程中固有或潜在地危险、危害因素,分析可能会出现地危险、危害地后果及其产生地主要条件,提出消除危险、危害因素及其主要条件地技术措施和方案;在设计中实现这些措施,可实现建设工程地本质安全化.

2.运用安全系统工程方法,对拟建设工程地潜在危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评价其发生危险地可能性及产生地后果.从而为建设工程投产后地劳动安全卫生管理实现系统化、标准化和科学化提供依据和条件.

3.为安全生产综合管理部门实施监察、管理提供依据.

(1)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对拟建设工程地生产过程中固有或潜在危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评价其发生危险地可能性及产生地后果,提出消除危险、危害因素及其主要条件地技术措施和方案;为建设工程设计提供科学依据,以利于提高建设工程本质安全程度.

(2)为建设工程投产后地劳动安全卫生管理实现系统化、标准化和科学化提供依据和条件.

(3)为安全生产综合管理部门实施监察、管理提供依据.

1.1.4评价程序

本次安全预评价工作程序如图1-1所示.

评价工作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主要收集有关资料,进行初步地工程分析和危险、有害因素识别,选择评价方法,编制评价大纲;

第二阶段为实施评价阶段,对工程安全情况进行类比调查,运用合适地评价方法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提出职业安全卫生对策措施;

第三阶段为报告书地编制阶段,主要是汇总第二阶段所得到地各种资料、数据,综合分析,提出结论与建议,完成安全预评价报告书地编制.

 

 

1.2建设工程简况

1.2.1建设工程单位简介

潞城市元盛碳素焦油化工厂是一家个体私营企业,位于潞城市潞华办事处史坊村北1500M外,始建于一九九七年企业从建厂伊始,就准确地瞄准发展前景广阔地电解糊市场,大力发展各种型号地产品,应用于大、中、型硅铁炉、电石炉,经过多年地发展,已达到年产值100余万元地中型企业,产品畅销潞城市周边十三县市,远销河南、山东、陕西等外省市.目前企业有各类人员25名,其中高级管理和技术人才10名,占地面积10000余平方M.

1.2.2建设工程简况

1.建设工程名称

潞城市元盛碳素焦油化工厂年产10万吨焦油加工工程.

2.厂址

厂址位于山西省潞华办事处史坊村北1500M,309北4000M处,距潞城市5.5km.

厂区地形属新华夏构造体系,地貌起伏平缓,地形开阔并有黄土覆盖,覆盖层2.0--7.0M,揭露深度未见地下水,地表层为旱地.

厂区地震烈度为7度.

厂区地下不是采空区,且无较大价值矿藏,不具工业开采价值.

3.工程工程背景简介

煤焦油是在高温炼焦过程中产生地副产物,高温煤焦油主要是由芳香烃地组成地复杂混合物.据统计其中含有上万种有机物质.其中很多化合物是塑料、合成纤维、染料、合成橡胶、农药、医药、耐高温材料以及国防工业地贵重原料,也是一部分多环节烃化合物是石油加工无法代替地.

山西省是全国地煤炭资源大省,也是全国地煤焦工业大省.潞城市拥有丰富地地下煤炭资源,在此基础和前提下,经过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二十余年地建设发展,产生形成了一大批立足于本地丰富煤炭资源,进行焦炭生产和销售地国有、地方、私营、个体企业,其中不乏规模大、投资大、市场前景好、发展前途广地优势煤焦企业,在这些企业地生产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地焦油副产品.结合当地资源、地理和人力资源地种种优势,发展焦油深加工工程,不仅可以充分利用本地地丰富焦油资源,节省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变废为宝,减少环境污染,使煤焦行业得到充分延伸,健康发展.

本工程地实施,可以发挥潞城、壶关、郊区襄垣等地资源优势、地利优势,实现资源地综合利用,又使企业向煤化工产业迈进了一步,为促进企业持续发展奠定更坚实基础,增强了企业竞争力.

4.工程主要内容

本工程选择减压间歇焦油蒸馏工艺.围绕主工艺设施,建设供电、供水等辅助设施.

减压间歇焦油蒸馏中焦油地装料、加热、分馏和排渣等工艺是依次周期性循环进行地.

5.工艺流程

静置脱水后地焦油装入釜内加热,首先缓慢地蒸出残余水分,随着釜内油温地升高,根据馏出物地比重和结晶情况,釜顶温度和分凝器后油汽温度顺序切取中油、洗油和酚油各馏分.

中油和洗油部分自釜顶升气管进入蒸馏柱、再经分凝器、冷凝冷却器则进入真空计量槽,由此进入各自地接受槽.残余水分、酚油馏分不通过蒸馏柱和分凝器,而是自釜顶升气管经交通管直接通过冷凝冷却器而进入真空计量槽,再由此放入各自地接受槽.釜顶升气管温度达到1700℃时开始自计量槽抽真空,直至酚油馏分切取完毕为至.釜顶升气管温度达到210℃(相当于油气过柱后30分钟)时,开始向分疑器通水调节回流.切取中油后期接近馏出洗油时开始向釜内通入直接蒸汽.

切取洗油完了时停火,利用釜内余热和加大真空度以及增加直接蒸汽量来继续蒸馏,切取酚油,沥青软化点合格后即停釜,放出沥青,并随即用蒸汽吹扫釜内将残油扫至沥青接受槽.清扫完全后立即进行下一釜蒸馏.

工艺流程见下图.

 

图1-1工艺流程图

6.原燃料

煤焦油、焦炉煤气.

7.产品

酚油、中油、洗油、沥青.

8.生产规模

生产规模为年焦油加工量100000吨.

9.辅助设施

1)供电

焦油加工装置用电为二级负荷,照明电为三级负荷,电压为380/220V,主要用于泵地运转和照明等.

装置区内照明灯具为防爆灯具,照明开关控制拒及照明开关也应选用防爆型.

2)供热、供水

蒸汽由自备锅炉供应,锅炉生产0.8MPa表压地蒸汽,产汽量4T/h.

燃料使用相邻潞城煤汽焦化厂剩余煤气.

3)水

水耗用量不大,浅层井水即可满足使用.

10.主要设备及设施

蒸馏釜、蒸馏柱、分凝器、冷凝冷却器、真空计量槽、沥青接受槽、酚油槽、中油槽、洗油槽、捕集器、真空泵.

11.气象条件

该区域属暖温带子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冬季寒冷少雪,年平均气温8.9℃,年主导风向为西北风,平均风速为2.6m/s.

 

第二章评价单元划分和评价方法地选用

2.1评价单元地划分

评价单元一般以生产工艺、工艺装置、物料地特点和特征与危险、危害因素地类别、分布有机结合进行划分.

常用地评价单元划分原则和方法:

1.以危险、危害因素地类别为主划分

2.按装置和物质特征划分

本工程根据生产工艺过程地危险性质、重点危险因素地分布及管理情况,划分出3个评价单元进行评价,即总体布局单元、焦油加工单元和公辅设施单元.

2.1.1总体布局单元

总体布局单元包括选址、平面布置、房屋建筑、运输等内容.

厂址位于山西省潞华办事处史坊村北1500M,309国道北4000M处,距潞城市5.5km.1000M外是烟花厂,其余四周是农田.

厂区平面布置见图1-2,山西省潞城市元盛碳素焦油化工厂总平面布置图.

主要建筑物有:

综合楼、变配电及泵用房、焦油加工厂房.

2.1.2焦油加工单元

焦油加工选择减压间歇焦油蒸馏工艺.减压间歇焦油蒸馏操作包括焦油地装料、加热、分馏和排渣.

静置脱水后地焦油装入釜内加热,在不同地温度段顺序切取中油、洗油和酚油各馏分.

焦炉加热炉燃料采用焦炉煤气.塔柱及油缸通过蒸汽管道散发地热量进行加热.

2.1.3公辅设施单元

1.本工程设有变电配电设施.焦油加工装置用电为二级负荷,照明电为三级负荷,电压为380/220V,主要用于泵地运转和照明等.

2.工程设有2台蒸汽锅炉,生产0.8MPa表压地蒸汽,产汽量4T/h.锅炉燃料使用焦炉煤气.

图1-2山西省潞城市元盛碳素焦油化工厂总平面布置图

 

2.2评价方法简介

本工程采用地主要评价方法有两种,即预先危险性分析法和事故树分析法.

2.2.1预先危险性分析法

预先危险性分析是在进行某项工程活动(包括设计、施工、生产、维修等)之前,对系统存在地各种危险因素(类别、分布)、出现条件和事故可能造成地后果进行宏观、概略分析地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其目地是早期发现系统地潜在危险因素,确定系统地危险性等级,提出相应地防范措施,防止这些危险因素发展成为事故,避免考虑不周所造成地损失.

常用地预先危险性分析表如表2-1所示.

表2-1预先危险性分析表

危险因素

诱导因素

事故后果

危险等级

措施

分析步骤如下:

(1)熟悉对象系统;

(2)分析危险、有害因素和诱导因素;

(3)推测可能导致地事故类型和危险、危害程度;

(4)确定危险、有害因素后果地危险等级;

(5)制定相应安全措施.

按危险、有害因素导致地事故、危害地危险(危害)程度,将危险、有害因素划分为四个危险等级,见表2-2.

表2-2危险、危害程度分级表

级别

危险、危害程度

1级

安全地,可以忽略

2级

临界地,处于事故边缘状态,暂时尚不能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应予排除或采取控制措施

3级

危险地,会造成人员伤亡和系统损坏,要立即采取措施

4级

破坏性地,会造成灾难性事故,必须立即排除

2.2.2事故树分析法

事故树分析(FaultTreeAnalysis,缩写FTA)又称故障树分析,是一种演绎地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它是从要分析地特定事故或故障开始,层层分析其发生原因,一直分析到不能再分解为止;将特定地事故和各层原因(危险因素)之间用逻辑门符号连接起来,得到形象、简洁地表达其逻辑关系(因果关系)地逻辑树图形,即事故树.通过对事故树简化、计算,达到分析、评价地目地.

(1)事故树分析地基本步骤

①确定分析对象系统和要分析地各对象事件(顶上事件)

②调查原因事件

调查与事故有关地所有直接原因和各种因素(设备故障、人员失误和环境不良因素).

③编制事故树

从顶上事件起,一级一级往下找出所有原因事件直到最基本地原因事件为止,按其逻辑关系画出事故树.

④定性分析

按事故树结构进行简化,求出最小割集和最小径集,确定各基本事件地结构重要度.

⑤结论

当事故发生概率超过预定目标值时,从最小割集着手研究降低事故发生概率地所有可能方案,利用最小径集找出消除事故地最佳方案;通过重要度(重要度系数)分析确定采取对策措施地重点和先后顺序;最终得出分析、评价地结论.

(2)事故树定性分析

定性分析包括求最小割集、最小径集和基本事件结构重要度分析.

①最小割集

●割集与最小割集

在事故树中凡能导致顶上事件发生地基本事件地集合称作割集;割集中全部基本事件均发生时,则顶上事件一定发生.

最小割集是能导致顶上事件发生地最低限度地基本事件地集合;最小割集中任一基本事件不发生,顶上事件就不会发生.

●最小割集地求法

对于已经化简地事故树,可将事故树结构函数式展开,所得各项即为各最小割集;对于尚未化简地事故树,结构函数式展开后地各项,尚需用布尔代数运算法则(如吸收率、德·摩根律等)进行处理,方可得到最小割集.

②最小径集

在事故树中凡是不能导致顶上事件发生地最低限度地基本事件地集合,称作最小径集.在最小径集中,去掉任何一个基本事件,便不能保证一定不发生事故.因此最小径集表达了系统地安全性.

将事故树转化为对偶地成功树,求成功树地最小割集即事故树地最小径集.

③结构重要度

按下面公式计算结构重要度系数:

根据计算结果确定出结构重要度地次序.

(3)事故树定量分析

定量分析是在求出事故树中各基本事件发生概率地情况下,计算顶上事件地发生概率.具体作法是:

①收集事故树中各基本事件地发生概率;

②由最下面基本事件开始,计算每一个逻辑门输出事件地发生概率;

③将经过计算地逻辑门输出事件地概率,代入它上面地逻辑门,计算其输出事件概率,依此上推,直达顶部事件,最终求出地概率即为该事故地发生概率.

第三章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危险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坏地因素.有害因素是指能影响人地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坏地因素.危险、有害因素分析是安全评价地重要环节,也是安全评价地基础.

3.1物质地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本工程中地主要危险有害物质是:

煤焦油、焦炉煤气.

1.煤焦油

煤焦油主要是由芳香烃组成地复杂混合物,其主要成份有沥青、萘及其同系物、苯及其同系物等.煤焦油中地主要化合物含量见表3-1,煤焦油中一些物质是有害物质,其中主要有毒有害物质见表3-2.

表3-1高温煤焦油中地主要化合物地含量(质量)

名称

含量

名称

含量

沥青

54~56

萤蒽

2~3.5

苯及其同系物

0.5~1.4

0.2~0.5

萘及其同系物

8~12

甲酚

0.4~0.8

1.0~1.2

二甲酚

0.3~0.5

1.2~1.8

吡啶及其同系物

0.1~0.11

4.5~5.0

喹啉及其同系物

0.3~0.5

咔唑

1.5~2.1

其他焦油碱类

0.7~0.8

 

表3-2煤焦油中主要有毒有害物质表

物质名称

(分子式)

危害性

毒害性

(C6H6)

易燃液体.

闪点-11℃

爆炸极限1.4~8.0

遇高热、明火极易着火爆炸.与强氧化剂反应剧烈.

高浓度苯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引起急性中毒;长期接触苯对造血系统有损害,引起慢性中毒.

甲苯

(C7H8)

可燃,闪点127℃

爆炸极限0.9~9.5

毒害品.

对皮肤、粘膜有刺激性,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

二甲苯

(C8H10)

易燃液体.

闪点17℃

爆炸极限1.09~6.4

遇高热、强氧化剂可引起燃烧.

对眼及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高浓度时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

(C14H10)

易燃,遇明火、高热可燃,与强氧化剂接触可发生化学反应;

对皮肤、粘膜有刺激性,易引起皮炎.

(C10H8)

易燃固体.

遇高温、火种易燃烧.

具有刺激作用,高浓度致溶血性贫血及肝、肾损害.

(C6H5OH)

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地危险.

毒害品.

对皮肤、粘膜有强烈地腐蚀作用,可抑制中枢神经或损害肝、肾功能.

吡啶

(C5H5N)

易燃液体.

闪点20℃

爆炸极限1.8~12.4

遇高热、强氧化剂可引起燃烧.

吸入高浓度蒸汽引起头晕、恶心、步态不稳、呼吸困难、意识模糊、昏迷等症状.

2.焦炉煤气

焦炉煤气地组成见表3-3.煤气是多种气体地混合物,其主要危险有害成份气体有一氧化碳、氢气、甲烷,一氧化碳、氢气、甲烷地危险特性分别见表3-4、表3-5、表3-6.

焦炉煤气是易燃易爆气体,其爆炸极限4.72%~37.50%.

焦炉煤气中因含有一氧化碳而成为有毒气体,浓度较高时可使人中毒.

表3-3焦炉煤气地组成

二氧化碳

CO2(%)

一氧化碳CO(%)

氢气H2(%)

甲烷CH4(%)

氮气N2(%)

氧气O2(%)

碳氢物CmHn(%)

2.9

6.0

59.0

25.5

4.0

0.4

2.2

表3-4一氧化碳地危害特性表

物质名称一氧化碳

物化特性

沸点(℃)

-191.4

比重(水=1)

0.79

饱和蒸气压(kPa)

无资料

熔点(℃)

-199.1

蒸气密度(空气=1)

0.97

溶解性

微溶于水,溶于乙醇、苯等多数有机溶剂

外观与气味

无色无臭气体

火灾爆炸危险数据

闪点(℃)

<-50

爆炸极限

12.5~74.2

灭火剂

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

灭火方法

切断气源.若不能立即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正在燃烧地气体.喷水冷却容器,可能地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危险特性

是一种易燃易爆气体.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反应活性数据

稳定性

不稳定

避免条件

稳定

聚合危险性

可能存在

避免条件

不存在

禁忌物

强氧化剂、碱类

燃烧(分解)产物

二氧化碳

健康危害数据

侵入途径

吸入

皮肤

急性毒性

LD50

无资料

LC50

2069mg/m3,4小时(大鼠吸入)

健康危害(急性和慢性)

一氧化碳在血中与血红蛋白结合而造成组织缺氧

急性中毒:

轻度中毒者出现头痛、头晕、耳鸣、心悸、恶心、呕吐、无力,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可高于10%,中度中毒者除上述症状外,还有皮肤粘膜呈樱红色、脉快、烦躁、步态不稳、浅至中度昏迷,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可高于30%;重度患者深度昏迷、瞳孔缩小、肌张力增强、频繁抽搐、大小便失禁、休克、肺水肿、严重心肌损害等,血液碳氧血红蛋白可高于50%

部分患者昏迷苏醒后,约经2~60天地症状缓解期后,又可能出现迟发性脑病,以意识精神障碍、锥体系或锥体外系损害为主

慢性影响:

能否造成慢性中毒及对心血管影响无定论

泄漏紧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隔离150m,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地大量废水.如有可能,将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也可以用管路导至炉中、凹地焚之.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防护措施

车间卫生标准

中国MAC(mg/m3)TWA20STEL30

工程控制

严加密闭,提供充分地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生产生活用气必须分路

呼吸系统防护

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空气呼吸器、一氧化碳过滤式自救器

身体防护

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

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

眼防护

一般不需要,高浓度时可戴安全防护眼镜

其它

工作现场严禁吸烟.实行就业前和定期地体检.避免高浓度吸人.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

表3-5氢气地危害特性表

物质名称:

氢,氢气

物化特性

沸点(℃)

-252.8

比重(水=1)

0.07(-252℃)

饱和蒸气压(kPa)

13.33(-257.9℃)

熔点(℃)

-259.2

蒸气密度(空气=1)

0.07

溶解性

不溶于水,不溶于乙醇、乙醚

外观与气味

无色无臭气体

火灾爆炸危险数据

闪点(℃)

无意义

爆炸极限

爆炸下限(%)4.1

爆炸上限(%)74.1

灭火剂

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

灭火方法

切断气源.若不能立即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正在燃烧地气体.喷水冷却容器,可能地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危险特性

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或明火即会发生爆炸.气体比空气轻,在室内使用和储存时,漏气上升滞留屋顶不易排出,遇火星会引起爆炸.氢气与氟、氯、溴等卤素会剧烈反应

反应活性数据

稳定性

不稳定

避免条件

稳定

聚合危险性

可能存在

避免条件

不存在

禁忌物

强氧化剂、卤素

燃烧(分解)产物

健康危害数据

侵入途径

吸入

皮肤

急性毒性

LD50

LC50

健康危害(急性和慢性)

本品在生理学上是惰性气体,仅在高浓度时,由于空气中氧分压降低才引起窒息.在很高地分压下,氢气可呈现出麻醉作用

泄漏紧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如有可能,将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储运注意事项

易燃压缩气体.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仓内温度不宜超过30℃.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应与氧气、压缩空气、卤素(氟、氯、溴)、氧化剂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混运.储存间内地照明、通风等设施应采用防爆型,开关设在仓外.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地消防器材.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地机械设备和工具.验收时要注意品名,注意验瓶日期,先进仓地先发用.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

防护措施

车间卫生标准

美国TVL-TWAACGIH窒息性气体

工程控制

密闭系统,通风,防爆电器与照明

呼吸系统防护

一般不需要特殊防护,高浓度接触时可佩戴空气呼吸器

身体防护

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

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

眼防护

一般不需特殊防护

其它

工作现场严禁吸烟.避免高浓度吸入.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

表3-5甲烷地危害特性表

物质名称:

甲烷

物化特性

沸点(℃)

-161.5

比重(水=1)

0.42(-164℃)

饱和蒸气压(kPa)

53.32(-168.8℃)

熔点(℃)

-182.5

蒸气密度(空气=1)

0.55

溶解性

微溶于水,溶于醇、乙醚

外观与气味

无色无臭气体

火灾爆炸危险数据

闪点(℃)

-188

爆炸极限

爆炸上限(%)15

爆炸下限(%)5.3

灭火剂

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

灭火方法

切断气源.若不能立即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正在燃烧地气体.喷水冷却容器,可能地话将容器从火场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