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博物馆敏求图书馆 第一期.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755955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0.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博物馆敏求图书馆 第一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上海博物馆敏求图书馆 第一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上海博物馆敏求图书馆 第一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上海博物馆敏求图书馆 第一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上海博物馆敏求图书馆 第一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海博物馆敏求图书馆 第一期.docx

《上海博物馆敏求图书馆 第一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博物馆敏求图书馆 第一期.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上海博物馆敏求图书馆 第一期.docx

上海博物馆敏求图书馆第一期

上海博物馆敏求图书馆2008年第十期

最近上架书

(推荐与介绍)

 

《八大山人研究》朱良志著001.21/398

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年1月第一版16K68.00

本书上下两编,分别介绍了八大山人的思想和事迹。

作者尝试从八大山人思想发展的脉络中,去寻求对其晦涩作品的解读,尤其注意八大山人作品中所体现的曹洞禅法特点。

作为哲学教授,从美学的角度来研究八大山人及其作品,当别有一番追求和意趣。

《鹊华秋色:

赵孟頫的生平与画艺》李铸晋著001.21/399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年7月第一版16K38.00

赵孟頫被视为元代初年最伟大的书画家,他承前启后,开创一代画风,成为勾连中国艺术史的关键人物。

然而,由于他身为宋代王孙,却出仕元廷,使他在遭受时人讥讽外,也备受后人非议,艺术成就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

作者欲重新梳理赵孟頫的生平与画艺,既以微观的考察剖析赵孟頫的生世、心境和画作的内涵,也以宏观的视野立论时代背景的困境与无奈,更搜寻上下千年时空,远接唐宋,下启明清,为赵孟頫的画艺作继往开来的定位,使赵孟頫在艺术上重闪光芒。

宁波文物考古研究丛书·丁种第2号

《宁波文物考古研究文集》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宁波市文物保护管理所编著王结华主编王力军副主编104/115

科学出版社2008年7月第一版16K158.00

宁波地处浙江东部,濒临东海,历史源远流长,资源丰富。

这里既是河姆渡文化的主要分布区,又是越窑青瓷的中心产地和古代著名的对外交通贸易口岸。

深厚的历史文化沉淀,使宁波的文物工作大有可为,也造就了宁波文物考古事业的进取。

书中收录的31篇文章,内容主要涉及史前文明、青铜文化、汉晋墓葬、越窑青瓷、水下考古、科技应用、名城保护、对外交往、民间工艺和信息建设等多个方面,代表了宁波乃至浙东地区文物考古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美术考古与古代文明》刘敦愿著104/360

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年7月第一版16K

刘敦愿先生早年致力于山东地区田野考古调查,积极组织考古发掘,对于建立山东早期考古学文化序列有重要贡献。

其著述侧重于中国古代史、史前考古学与商周考古学等方面。

晚年则专注于美术考古研究,针对史前陶器艺术、商周青铜艺术、东周与汉代绘画艺术,以及有关理论问题撰写了一系列论文。

本书收录了刘敦愿先生近30年来的关于中国古代文化史方面的论文45篇,基本反映了刘敦愿先生的研究历程和研究成果。

甘肃省博物馆基本陈列丛书

《甘肃彩陶》甘肃省博物馆编韩博文主编贾建威副主编105/489-2

科学出版社2008年6月第一版16K200.00

彩陶是甘肃省博物馆最有特色的藏品之一。

甘肃彩陶从距今八千年的大地湾文化开始,经仰韶、马家窑文化,到齐家、沙井文化,延续了五千多年,构成了一部辉煌灿烂的彩陶发展史。

其中马家窑文化彩陶达到了彩陶艺术的高峰,是中国原始艺术中最绚丽多彩的一部分,被誉为新石器时代彩陶之冠。

甘肃省博物馆基本陈列“甘肃彩陶”,集中展示了400余件能系统反映甘肃远古彩陶艺术发展历史的精美文物,本书是从中选取了149件代表性彩陶而组成的。

甘肃省博物馆基本陈列丛书

《甘肃丝绸之路文明》甘肃省博物馆编韩博文主编李晓青副主编105/489-3

科学出版社2008年6月第一版16K200.00

甘肃位于古丝绸之路的东段,是古代东西方交流的重要通道,各族人民在这里共同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历史,留下了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

甘肃省博物馆基本陈列“甘肃丝绸之路文明”,集中展示了420余件能系统反映古丝绸之路的精美文物,本书从中遴选了160余件代表性的文物,如草原青铜器、铜奔马及仪仗队、汉唐丝织品、佛教造像、金银器、唐三彩、元青花瓷器等。

《国家图书馆藏陈介祺藏古拓本选编·瓦当卷》国家图书馆金石拓片组编袁玉红本卷编撰人105/490-1

浙江古籍出版社2008年6月第一版12K60.00

《国家图书馆藏陈介祺藏古拓本选编·青铜卷》国家图书馆金石拓片组编冀亚平曹菁菁本卷编撰人105/490-2

浙江古籍出版社2008年6月第一版12K60.00

《国家图书馆藏陈介祺藏古拓本选编·铜镜卷》国家图书馆金石拓片组编曹菁菁卢芳玉本卷编撰人105/490-2

浙江古籍出版社2008年6月第一版12K60.00

《国家图书馆藏陈介祺藏古拓本选编·古砖卷》国家图书馆金石拓片组编卢芳玉本卷编撰人105/490-2

浙江古籍出版社2008年6月第一版12K60.00

《假钞揭秘》石长有编著110.111/314-5=乙种本

中华书局2007年8月第一版32K66.00

在纸币收藏中最悲伤的事,莫过于花高价购入一枚假钞。

为避免此种事情的发生,收藏者可多看看本书,因为书中收录了唐、宋、元、金、明、清及民国假钞200余种,采用真假钞对照等方式,揭示假钞奥秘。

河南出土钱币丛书之七

《南阳平顶山钱币发现与研究》刘绍明刘全德等著110.111/340-7

中华书局2006年4月第一版16K220.00

本书由<南阳钱币发现与研究>(刘绍明、包明军、王正旭著)和<平顶山钱币发现与研究>(刘全德、张尧成、娄金山、孙清源、张照、孙志军、胡民著)组成。

《壮侗语族先民青铜文化艺术研究》谢崇安著110.41/125

民族出版社2007年10月第一版32K25.00

本书是立足于现代的中国西南民族地区的考古发现而撰写的一部有关壮侗语族先民的上古青铜文化艺术史和文明史(约公元前7世纪至公元1世纪)。

其中叙述的内容实有部分的年代与铁器时代相重合,原因在于:

当中原内地已进入铁器时代的蓬勃发展期,但铁器时代文明对西南边区的影响还是微弱的,后者却伴随着铁器及冶铁术的输入而步入了其青铜文化发展的高峰鼎盛期,此后才逐步走向衰落。

——摘自<前言>

《楚系铭文综合研究》邹芙都著110.43/181

巴蜀书社2007年11月第一版32K26.00

楚系铭文是指铸刻在楚国或深受楚文化影响的其他诸侯列国所铸造的青铜器上的文字,据现有出土资料,其起止时间上承西周中晚期,下迄秦灭楚之际,延续时间达六七百年之久。

楚系铭文作为两周铜器铭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区域文化的铜器铭文相比较,具有自身突出的特色风格并成为中国南方文字的典型代表。

本书以楚系铭文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作了较为系统的综合考订、研究。

《新疆吐鲁番出土文献》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学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西域历史语言研究所合编荣新江李肖孟宪实主编110.72/54

中华书局2008年4月第一版8K1800.00

吐鲁番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古丝绸之路重镇之一,地上、地下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吐鲁番学的诞生,每时每刻都伴随着大规模的田野考古发掘,出土文献的主要内容特征是世俗性、社会性,而且时间跨度大。

利用吐鲁番出土的这些文献资料,既可以吐鲁番盆地为坐标纵向地研究从魏晋南北朝到宋元时期的历史文化,也可横向地研究某一个特定时期的地域或关系。

本书是对近些年吐鲁番新出土文献的一个整理合集,包括古墓出土文书、寺院遗址出土的佛经、墓志等。

《敦煌莫高窟千佛图像研究》梁晓鹏著110.81/229-4

民族出版社2006年12月第一版32K16.00

本书运用现场考察、文献研读、图文对比分析和利用前人研究成果的方法,对敦煌莫高窟千佛图像进行了定义和分类,并在此基础上从图像学和语言学的角度分析千佛图像的结构和特点,从莫高窟佛教石窟的整体出发,探讨了千佛图像的地位和功能,与此同时指出千佛图像作为一种符号更有深入研究的意义,以便建立真正意义上的敦煌图像学。

《天一阁明州碑林集录》章国庆编著110.92/378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4月第一版16K65.00

宁波古称明州,明州碑林由重修天一阁委员会始建于民国二十四年(1935),比较集中地保存了宁波城厢和市郊散落的碑碣刻石,碑多如林,沿称碑林。

宁波又称四明,在碑林建设之初,也曾称四明碑林。

本书所收均为现存碑刻,以冯贞群<明州碑林目>和骆兆平<明州碑林续增目>所收碑刻为主,包括已嵌入碑林中的部分法帖和书法、绘画石雕作品,以及后期征集的馆藏碑碣、刻石,时间下限为民国为止。

本书是碑碣文献的汇编,也是碑刻研究的著作。

长江三峡工程文物保护项目报告·乙种第十号

《忠县仙人洞与土地岩墓地》重庆市文物局重庆市移民局编115/404-2-10

科学出版社2008年4月第一版16K188.00

本书是忠县仙人洞与土地岩墓地的发掘报告。

全书以墓葬为单位,系统地介绍了该墓地两汉与六朝时期50余座墓葬的发掘成果,为研究重庆乃至长江三峡地区古代墓葬发展序列和丧葬制度,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

长江三峡工程文物保护项目报告·乙种第十一号

《秭归卜庄河》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国家文物局编115/404-2-11

科学出版社2008年6月第一版16K800.00

本书是一部综合性的考古发掘报告,按照发掘区域,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三峡库区卜庄河遗址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遗存,且分别就卜庄河遗址的大溪文化、石家河文化、二里头文化、商代、周代、汉代、六朝、宋代、明代、清代等遗存进行了研究,内容涉及考古学、历史学、人类学、生物学等学科,重点总结了三峡地区古代文化的发展里程和各阶段的文化特点。

《中国腹心地区体质人类学研究》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张松林杜百廉编著115/483-11

科学出版社2008年6月第一版16K168.00

本书由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介绍了中原腹地现代人骨的诸多特征。

第二部分介绍了考古发掘中古人人骨的形态、骨病的形态和发病率。

第三部分介绍了13个性别、年龄鉴定参照标准表,10个人体骨骼测量仪图片,27个人体骨骼图解。

《石上逍遥:

栓马桩的雕刻艺术》柯文辉赏析王勇超释图204.1/68

上海书画出版社2008年7月第一版16K78.00

栓马桩雕刻艺术是明清时期中国雕刻艺术之一杰出代表,但长期以来,因其“民间性”而未被广泛关注。

本书所选栓马桩是从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馆八千余件藏品中遴选出来的精品,希望能给这深具东方特色的雕刻艺术以应有的重视。

栓马桩平平常常,不夺人视线,仅仅是中国文化大树上的一片小红叶,却是足以雄视后代五百年。

《中外剪纸艺术》仉凤皋编著208/57

辽宁美术出版社2000年7月第一版16K32.00

剪纸是我国最普及和最具群众基础的民间艺术,具有浓厚的民族民间艺术特色,装饰画的艺术规律和法则也包含在剪纸中,可以说是流传至今内容最丰富和数量最大的装饰艺术体系。

本书收入古今中外剪纸精品数百幅,既是编著者多年收藏积累的结果,也是编著者潜心研究的成果。

《二十世纪中国画讨论集》邵琦孙海燕编302.1/156

上海书画出版社2008年7月第一版16K60.00

20世纪的中国画是一个承载了太多风云变幻的命题。

随着东西方文明的碰撞和交流,中国画从一统天下的自主价值系统退居为与诸多外来绘画形态共享天下的子系统,一方面使原先观照世界与表现世界最为有效的方式这一千古定律发生动摇,另一方面又将重建现代性民族价值的迫切需求连同其内含的悖论推到了我们面前,在过去时的中国画与未来时的中国画之间,平添了形形色色的骚扰、困惑和畸变。

┅┅本书就20世纪以来的中国画理论思维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五十余篇论文,按其发表时序汇编成集,希望以此为这个时代的中国画提供一份思想观念背景的参照。

——摘自卢辅圣<序>

 

《饶宗颐艺术创作汇集·第一册:

采英掇华·临摹擬古》饶宗颐创作邓伟雄责任主编304.134/252-5-1

《饶宗颐艺术创作汇集·第二册:

寰宇风光·域外写景》饶宗颐创作邓伟雄责任主编304.134/252-5-2

《饶宗颐艺术创作汇集·第三册:

神州气象·中国山水》饶宗颐创作邓伟雄责任主编304.134/252-5-3

《饶宗颐艺术创作汇集·第四册:

腕底山川·造景山水》饶宗颐创作邓伟雄责任主编304.134/252-5-4

《饶宗颐艺术创作汇集·第五册:

万紫千红·花鸟翎毛集》饶宗颐创作邓伟雄责任主编304.134/252-5-5

《饶宗颐艺术创作汇集·第六册:

传神写貌·道释仕女》饶宗颐创作邓伟雄责任主编304.134/252-5-6

《饶宗颐艺术创作汇集·第七册:

沙州余韻·敦煌书画》饶宗颐创作邓伟雄责任主编304.134/252-5-7

《饶宗颐艺术创作汇集·第八册:

清凉境界·禅意书画》饶宗颐创作邓伟雄责任主编304.134/252-5-8

《饶宗颐艺术创作汇集·第九册:

翰逸神飞·各体书法》饶宗颐创作邓伟雄责任主编304.134/252-5-9

《饶宗颐艺术创作汇集·第十册:

通会今古·擬古书法》饶宗颐创作邓伟雄责任主编304.134/252-5-10

《饶宗颐艺术创作汇集·第十一册:

文房清供·文房文玩》饶宗颐创作邓伟雄责任主编304.134/252-5-11

《饶宗颐艺术创作汇集·第十二册:

珠联璧合·诸家合作》饶宗颐创作邓伟雄责任主编304.134/252-5-12

香港大学饶宗颐学术馆2006年12月第一版

饶宗颐教授严谨治学,勤奋不懈,数十年来于文学、史学、经学、考古学等许多领域中的成就极高,享有盛名,著作约六十余种,论文超过五百篇,在国内外享有盛名,使人难以用一般的分类方法加以标签。

近年来尤以诗书画艺术创作为有识之士所共赏,于学艺两方面,相辅相成。

既是其气质与胸怀的展示,也是一生艺术生命的光辉。

饶宗颐教授的书画创作,师古人、师造化而自得心源。

对前人书画艺术有高度观察及转化能力,能一下子抓著其特征,以其劲线条及浓厚个人气格之结体,把古代一些不是书法家所写的字,变成他自己面目的古文字书法作品。

所作不拘于某家某法,亦不滞于物象。

以其深厚之学术为根基,精练之笔墨为载体。

冯其庸赞其书法曰:

“苍茫浑朴更深醇,万卷罗胸偶写真。

赋得山川灵秀气,飞来笔下了无尘”。

 

《傅抱石家属捐赠·南京博物院藏:

傅抱石著述手稿》傅抱石著南京博物院编庄天明万新华主编304.134/94-11-3

荣宝斋出版社2007年12月第一版16K138.00

本书是傅抱石家属捐赠、南京博物院藏傅抱石作品系列的“著述手稿”部分,包括“中国美术史研究”、“国画问题讨论”、“创作体会与杂谈”、“思想汇报与会议发言”、“壁画与画法”,卷末附有万新华的“傅抱石美术著述之考察:

以南京博物院藏傅抱石手稿为中心”一文。

中国美术分类全集

《中国岩画全集·1·北部岩画》盖山林本卷主编范文南林阳高志孝本卷副主编304.3/186-1

辽宁美术出版社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年10月第一版16K380.00

本卷所含地域包括:

黑龙江、辽宁、内蒙古、山西。

《中国岩画全集·2·西部岩画

(一)》盖山林本卷主编李福顺岳邦湖本卷副主编304.3/186-2

辽宁美术出版社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年10月第一版16K460.00

本卷所含地域包括:

宁夏、甘肃、青海。

《中国岩画全集·3·西部岩画

(二)》盖山林本卷主编林瑛珊王明哲本卷副主编304.3/186-3

辽宁美术出版社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年10月第一版16K380.00

本卷所含地域包括:

新疆、西藏。

《中国岩画全集·4·南部岩画

(一)》陈兆復本卷主编李洪甫本卷副主编304.3/186-4

辽宁美术出版社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年10月第一版16K380.00

本卷所含地域包括:

广西、贵州、江苏、安徽、福建、台湾、香港、广东、澳门。

《中国岩画全集·5·南部岩画

(二)》陈兆復本卷主编胡振东杨天佑本卷副主编304.3/186-5

辽宁美术出版社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年10月第一版16K380.00

本卷所含地域包括:

云南、四川。

《敦煌壁画艺术与疑伪经》殷光明著304.3/187

民族出版社2006年12月第一版28.00

作者对敦煌壁画艺术中与疑伪经有关的图像作了梳理,尤其是以传统文化为中心,将敦煌石窟中的疑伪经图像及相关资料放在中国历史长河中进行了宏观考察,作了系统、综合的研究,通过敦煌石窟艺术看到印度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撞击以及佛教中国化、世俗化的不同断面。

《中国版画史丛稿》周心慧著304.41/288

学苑出版社2002年12月第一版16K80.00

本书收录了作者近年来有关中国版画史论述的文章,内容主要分有三,一是对某一流派、某一地域所刊版画渊源流变的综合论述;二是就中国古代版画作品的专题性考证;三是对中国古代版画作品的提要钩沉,也即本书的最末篇<稀见中国古版画作品叙录>。

《神话中原:

2006中国神话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白庚胜叶舒宪主编向云驹夏挽群程健君高有鹏副主编乔台山执行副主编408/1244

大象出版社2008年4月第一版16K96.00

神话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作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类型,神话及神话学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世人的瞩目。

2006年8月11日至13日,“中国神话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河南省周口市举行。

会议围绕中国神话学百年回顾与展望、中国神话学对国际神话学的贡献、神话与现当代及未来社会的关系、中国神话学方法论研究、中国神话学本体研究、中国神话学与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中原神话调查与研究等内容,展开了多种形式的交流和讨论。

《民间佛教研究》谭伟伦主编408/1245

中华书局2007年10月第一版16K39.00

民间佛教是指在乡镇社会中,佛教与地方宗教文化结合而有的不同呈现,比如发展出新的神祇、仪式和地方信仰模式等。

这是一个较新的研究领域,不同于以往着重于义理与精英方面的研究,而是关注佛教在平民大众中的发展与流布,采取新的方法与新的态度来扩阔中国佛教的研究领域。

本书主要是从地方佛教、宗派佛教和仪式佛教来探讨佛教在中国民间社会中的展开。

《中国虎文化》汪玢玲著601/896

中华书局2007年1月第一版32K28.00

中国传统文化常以龙虎并举,来源甚古。

天文文献的四象有青龙、白虎,考古发现如濮阳西水坡仰韶文化蚌塑也有龙虎相对。

但是近年有关研究著作大多只偏重龙,关于虎的文化意义的探索,要以东北师范大学汪玢玲教授这部书为首创,确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李学勤语

《论民族博物馆建设》中国民族博物馆编张永发主编赵建新贾守成韦荣慧张志文杨华山副主编韦荣慧执行副主编602.2/154

民族出版社2007年5月第一版32K35.00

民族博物馆的迅速发展,要求广大民族博物馆工作者积极总结经验,加强相关基础理论研究。

在这方面,中国民族博物馆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由该馆主编的这本<论民族博物馆建设>就是其中的一个成果。

这本论文集收录了与民族博物馆相关的36篇论文文章,内容涉及民族博物馆发展、民族博物馆与民族文化遗产保护、博物馆展示服务、民族文物征集管理以及生态博物馆等诸多方面。

——摘自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序>

《古籍保护新探索》国家图书馆古籍馆编张志清陈红彦主编苏品红林世田张平副主编林世田吴澍时执行主编602.412/109

浙江古籍出版社2008年6月第一版16K60.00

本书收录了2002年以来国家图书馆古籍馆在文献保护方面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主要包括保存保护的经验与方法,文献修复的实践与研究,古籍保护理念的倡导与践行,全国古籍保护的规划与展望。

 

《宋代刻书产业与文学》朱迎平著603.31/93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3月第一版32K27.00

作者认为,刻书在宋代已形成为一项独立的文化产业,具有相当的规模;宋代文化首先是文学的发展,已经与刻书产业密不可分,它标志着文学的发展由写本时代进入了刻本时代。

本书即以这两点认识为基础,对相关材料进行系统的梳理、挖掘和阐发,希图从经济生活与文学发展关系的角度,作一点实证性的考察。

《中国历代民族古文字文献探幽》史金波黄润华著701/633

中华书局2008年5月第一版16K48.00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

不少民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创制并使用了本民族文字。

历史上先后创制或使用过三十多种少数民族古文字,形成了种类多样、数量惊人、内容丰富多彩的民族古籍文献。

本书试图以一种新的视角即以断代的形式来论述民族文字古籍,并试图探索文献形成的背景和文献形成的过程。

按中国历史发展顺序、分时代展示中国少数民族文字古籍的风貌,不仅可以反映出不同时代少数民族书籍琳琅满目的状况,可以统揽各历史时期各种少数民族文字及其文献概貌,还可以比较清楚地了解少数民族文字书籍发展的历史脉络,进而透视当时少数民族文化的时代特征。

《云间派文学研究》刘勇刚著706.1/840

中华书局2008年2月第一版16K58.00

云间派是明清易代之际一个地域性、家族性特征十分突出的文学流派,诗学以汉魏盛唐为圭臬,词学则胎息花间南唐北宋。

其在实学精神召唤下,又能挣脱复古的枷锁,师心重情,刺讥现实。

本书第一次对云间派文学的理论与创作做了全面深入的探讨,论述过程中,既注重对流派的整体把握,又突出个案之研究;既呈现出抽象的理论思辩,又流露出深沉的感性体悟。

《明清词谱史》江合友著706.1/842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5月第一版32K39.00

词兴起于唐五代,大盛于两宋,衰微于元明,而又复振起于清代。

明清词体研究的文献载体主要以词谱、词韵为主,这些文献试图系统全面地描写词体格律,并通过凡例的形式进行理论表述。

因此本文旨在全面清理现存的明清词谱、词韵类文献,并兼及词话的讨论,以之为基础,发掘词谱递嬗的词学情境,进行历史的叙述。

通过充分考察明清时期的词体研究发展演进的具体过程,从而描述了明清词的文体研究是如何世代累积,并进而影响到今天我们对于词的文体界定,以及所谓词学知识的最终完型。

《唐代女性形象研究》张菁著706.1/843

甘肃人民出版社2007年12月第一版32K20.00

女性群体是人类生存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半。

本书主要从广阔的文化角度来研究唐代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以唐代的诗歌小说和墓志为主要线索,选择了几个具有代表意义的类别形象进行分析,在社会政治和经济的背景下阐释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揭示其文化内涵,并论述唐代妇女的社会角色及其变化,以深化对古代女性生活的认识。

分析过程中较多地采取文史互证、微观和宏观结合的方法,并借鉴文学、历史学、社会学、心理学的成果,对唐代的妇女地位和形象进行多角度、多侧面的研究,力求站在一个较高的角度透视女性形象的文化内涵。

《宋代史学研究》燕永成著801.1/181

甘肃人民出版社2007年1月第一版32K28.00

历史是记事的,事的发生牵连到人时地。

本著述重点按南宋史学的时代特征、编修方式、史学思想和治史队伍等几个方面,系统地论述了南宋史学的发展状况,并且通过比较说明南宋史学在两宋以及此后史学发展史中的地位,以便人们从宏观的方面来全面把握南宋史学的基本状况。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向云驹著803.1/111

宁夏人民出版社2006年12月第一版16K48.00

非物质遗文化产是联合国世界遗产的新家族,范围广泛,涉及人类全部历史和全部形态的文化样式,包括口头文化、形体文化、口头语言为主的综合艺术、当下的造型艺术等。

本书介绍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