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黄山奇松》精品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751774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4.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黄山奇松》精品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部编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黄山奇松》精品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部编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黄山奇松》精品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部编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黄山奇松》精品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部编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黄山奇松》精品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黄山奇松》精品教案.docx

《部编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黄山奇松》精品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黄山奇松》精品教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黄山奇松》精品教案.docx

部编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黄山奇松》精品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正确认读本课“潇、徐、悬、臂、屹”等5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陡、崖、观、屏、宾、赏、舍、状”等8个生字。

2.能力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

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感受黄山松的奇、美。

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教学难点

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13课黄山奇松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潇、徐、悬、臂、屹”等5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陡、崖、观、屏、宾、赏、舍、状”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知道黄山松“奇”在哪儿。

教具准备:

生词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直入课题。

1.美丽的黄山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客前来观光,今天,我们也要去黄山观光。

教师板书:

黄山。

2.简要介绍黄山。

正因为黄山有四绝,所以被誉为:

“天下第一奇山”,但今天这节课,我们既不看怪石,也不看温泉云海,只赏奇松。

教师板书:

奇松(齐读课题)

3.质疑: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黄山松奇在哪里?

4.徐霞客曾说过: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黄山,触摸奇松,感受黄山奇松的无穷魅力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渎课文,思考讨论:

(1)课文中介绍了黄山的那些特点?

重点写了哪一点?

(2)文中写了哪些松树?

是在哪一节写的?

(3)每小节主要写了什么?

(第一节:

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

第二节:

具体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

第三节:

千字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美。

2.集体朗读课文。

3.交流自学的字词。

三、记忆字形,检查自学。

1.第一遍,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不会读的字可通过生字卡片上的拼音来解决。

2.第二遍,要求边读边想想课文介绍了几种黄山奇松,用横线画出来。

3.课件出示认识字“潇、徐、悬、臂、屹”,让学生认读。

生:

“潇”和“啸”是形近字,应读一声。

生:

“徐”不要只的右边。

生:

“悬”不要读成“xiàn”,应读“xuán”.

生:

“臂”应读“bì”不要读成“pì”。

生:

“屹”应读“yì”不要读成“qǐ”。

4.找一找这些生字在文中组成了什么词语。

即:

潇洒徐霞客悬崖手臂屹立

5.课件出示以上词语,开火车认读。

6.指名读,分组读,全班读课文。

7.指导写字。

(1)观察“陡、崖、观、屏、宾、赏、舍、状”8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先描一描,发现字的特点,说说怎样写。

生:

“陡、观、状”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都是左窄右宽。

生:

“崖、宾、赏、舍”都是上下结构的字。

“宾、赏、舍”上面偏旁要盖住下面。

(3)师范写生字,请学生认真观看。

(4)学生描红,师巡视指导。

写好后组织学生评议、参观。

四、走进文本,品悟奇松。

1.是啊,有了千姿百态那么多(板书:

多)黄山松装点,使得黄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怪不得人们对黄山松情有独钟呢!

请大家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说说人们钟情黄山松的是什么?

2.学生交流:

生:

情有独钟:

特别喜欢,格外喜欢

“山顶上……”山顶上、陡崖边都是非常险恶的地方,一般的树木根本无法立足,而黄山松却生存了下来!

多么顽强的松树啊,他们傲然面对各种艰难险阻,敢于战胜一切困难,文中哪两个词?

生:

潇洒、挺秀。

3.你有什么感情油然而生?

生:

爱慕、仰慕……

指导朗读:

黄山奇松那么“潇洒、挺秀”,你喜欢吗?

朗读时就要读出赞美、偏爱的感情。

4.自由读,齐读。

5.小结。

课堂作业新设计:

3、交流自学的字词。

一、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表示。

屹立(yìchī)潇洒(xiāoxāo)悬崖(xuánquán)手臂(bìpì)

二、看拼音,写词语。

dǒuyáguānguāngyùpínglóu

 

bīnkèxīnshǎngxíngzhuàng

三、照样子写词语。

例:

郁郁苍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

依依不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

千姿百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yìxiāoxuánbì

二、陡崖观光玉屏楼宾客欣赏形状

三、高高兴兴家家户户堂堂正正

津津有味落落大方栩栩如生

四面八方千山万水七上八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感受黄山松的奇、美。

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计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黄山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图片)闻名于世。

而人们对黄山奇松更是情有独钟。

只要你来到黄山,就会看到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潇洒、挺秀的奇松。

二、激情导读,感受奇松。

  1.今天,咱们就一起去观赏黄山奇松。

告诉大家,要想看松,最好的去处就是曾被著名旅行家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玉屏楼前可以看到哪些奇松呢?

请同学们好好地读读课文第二节,待会儿告诉大家?

(学生自由读)

  2.同学们,在玉屏楼前,你看到了哪些奇松?

  教师板书:

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3.下面请同学们再好好地读读课文,用横线划出描写迎客松的句子,用浪线划出描写陪客松的句子,用虚线划出描写送客松的句子。

  4.请三位同学分别读一读。

  5.下面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描写迎客松的句子,一边读一边想,在你的头脑中迎客松究竟是什么样的?

  课件出示句子,指导朗读:

  

(1)同学们,你们在读的时候,头脑中出现了迎客松了吗?

它是什么样子的?

(指名说)

  

(2)大家说得挺好,愿意看看真的迎客松吗?

(课件出示:

迎客松)怎么样,真的迎客松和你想的一样吧!

  (3)齐读描写迎客松的句子。

  (4)看着这棵姿态优美、枝干遒劲的迎客松,读了描写迎客松的这几句话,老师相信大家一定有什么话要说吧!

或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指名说)

  ①课前,老师查了资料,黄山上尺把高的松树都生长了几十年,可想而知,这么高大的迎客松,不知经历了多少烈日暴晒,多少风吹雨打,所以文中说它饱经风霜(卡片出示“饱经风霜”),但它却仍然郁郁苍苍(卡片出示“郁郁苍苍”),充满生机。

这儿完全可以看出迎客松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大家试着读一读第一句话看能不能不要老师教,就能一下子把迎客松顽强的生命力给读出来。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②知道为什么叫它迎客松吗?

它如同好客的主人欢迎宾客的到来。

这句话实际上就写出迎客松的奇特所在。

大家能把迎客松的奇给读出来吗?

(指名读)

③指名读第三句。

把这句话改一个说法,用上“不仅……而且……”。

生:

迎客松不仅是黄山松的代表,而且成了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师:

黄山上的松太多了,它们千姿百态,形态各异。

但是人们只要一提到黄山奇松,就不由地会想起——迎客松。

迎客松就代表着黄山奇松。

实际上这句话还清楚地告诉我们,迎客松不光代表着黄山奇松,它还象征着整个黄山。

  课件出示:

人们提到黄山就会想到________,看到迎客松就会想起________。

  同学们,现在这句话理解了吗?

能读好吗?

(指名读,注意“乃至”后适当加重语气。

  (5)同学们,迎客松生命力是那样的旺盛,姿态是那样的独特,它代表着黄山奇松,更象征着整个黄山。

我觉得咱们在读的时候不光要把迎客松的奇、美给读出来,还要把作者对迎客松的赞叹,喜爱之情给读出来。

你们能用自己的朗读把作者的情感表现出来吗?

大家试着再读一读。

(学生自由朗读,指名比赛朗读,师生评点。

  6.陪客松“奇”在哪里呢?

课件出示句子。

指名读。

  7.为什么说陪客松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呢?

  (课件出示:

陪客松图)这是--旁边是--为什么称它是绿色的巨人呢?

说说你的体会--二生读,男生读。

  8.送客松“奇”在何处呢?

  指名交流,你读懂了哪些词语?

(课件出示:

送客松图)结合图,出示卡片蟠曲(枝干弯弯曲曲,这就是蟠曲),天然盆景(没经人工修饰,天然形成的,正因为它的枝干蟠曲,所以人们把它们比作天然盆景),手臂(A、主人的手臂,不加引号;B、这里指枝干,看图,所以加引号)。

女生读。

  9.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形态奇美,神韵非凡。

让我们完整地读一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分组读。

10.同学们,读完了课文第二节。

看完了玉屏楼前的三棵奇松,我们一定会被枝干遒劲的迎客松,形似巨人的陪客松,姿态独特的送客松给深深地吸引住,下面我们再来观赏这三棵奇松。

引读:

来到了黄山最妙的观松处玉屏楼,你举目望去,首先就会看到迎客松。

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三、观看录像,升华情感。

  1.同学们,玉屏楼前的这三棵奇松最具代表性,其实黄山

  上还有许许多多千姿百态的奇松,咱们再去看看其它的奇松好吗?

  播放录像。

  2.黄山松的确是千姿百态。

它们装点着美丽的黄山,使得黄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

看完了录像,咱们再来读一读课文最后一节吧!

教师板书:

千姿百态(齐读)

  3.这段话主要讲了黄山上还有许多许多千姿百态的奇松,文中的省略号更能说明黄山奇松形态多,我们在读的时候再放慢速度,这样就更能把黄山奇松千姿百态给读出来。

请同学们再一起读一遍。

(齐读)

四、布置作业。

1.当一次小导游,给爸爸妈妈绍黄山奇松。

让他们“无须跋山涉水,黄山胜境一览无余”。

2.为了让黄山美景永留人间,我们应该怎么做?

(保护环境)请你为黄山设计一条公益用语。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组词。

陡()观()赏()崖()

徒()现()裳()涯()  

二、选词填空

屹立挺立矗立耸立

1.中华民族靠着自强不息的精神,()在世界的东方。

2.昔日的小渔村,如今()起一座座高楼大厦。

3.商贸中心的摩天大楼()在街旁。

4.操场四周()着一棵棵白杨树。

三、根据意思写成语。

1.形容非常留恋,舍不得分开。

(      )

2.形容姿态多种多样,各不相同。

(      )

3.形容经历过很多艰难困苦。

(      )

四、动动脑筋,按要求改句子。

1.缩句:

送客松向山下伸出了长长的“手臂”。

2.黄山是“天下第一奇山”。

改为反问句:

改为感叹句:

改为双重否定句:

参考答案:

一、陡峭徒弟观察现在观赏衣裳山崖天涯

二、1.屹立2.耸立3.矗立4.挺立

三、1.依依不舍2.千姿百态3.饱经风霜

四、1.送客松伸出“手臂”。

2.反问句:

黄山难道不是“天下第一奇山”吗?

感叹句:

黄山真是“天下第一奇山”啊!

双重否定句:

黄山不会不是“天下第一奇山”的。

板书设计:

《黄山奇松》

迎客松

 陪客松千姿百态

   送客松

【教学反思】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这提示我们,学生阅读《黄山奇松》这篇文章,不仅需要感悟作者对黄山奇松的热爱、赞叹之情,而且需要体会出作者是怎样将这个中心表达出来的。

课文中值得学生学习的表达方法主要有三个。

第一个是总分总构段方式——描绘黄山奇松时,首先粗略地勾勒出它们的“潇洒、挺秀的身影”,然后具体刻画出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最后总结全文,揭示中心。

第二个是点面结合——黄山奇松数不胜数,但作者仅仅重点描绘了三大名松,使读者既感受到黄山奇松的千姿百态,又对三大名松留下了鲜明生动的印象。

第三个是比喻拟人——写三大名松时,将他们当做人来写,让它们具有人的情态,显得形象生动。

通过“根据课文中心,引导体会表达方法”,既促进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能够引领学生揣摩、借鉴作者所运

用的表达方法,可谓一举两得。

2.在教学第二自然段时,我出示三大名松的图像,让学生仔细观察,感知三大名松的姿态,说说各自的特点。

直观的画面唤起了学生记忆中已有的表象,学生用流畅的语句说出了名松的特点。

多媒体的展示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在讲到:

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这一句时,我不急于让学生一下就体会“奇”,而是让学生先通过“遒劲”和“郁郁苍苍”来感受奇松顽强的生命力,再读出这种生命力来,接着抓住“饱经风霜”一词体会奇松生长过程中的艰辛,再读再悟,学生很容易体会到松树的“奇”之所在,读为悟服务,悟反过来促进朗读的提高。

  3.课文第三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勾勒了黄山松的千姿百态。

这一处正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想象能力的切口。

我利用课件展示了几种姿态不一的黄山松。

学生在和谐、充满美感的教学氛围中欣赏着一幅幅的奇松图,想象出更多不同姿态的松树形象,极大丰富了课文内容。

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黄山奇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采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叹之情。

全文共3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可自成一段。

第一段是讲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

第二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

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丽。

  2.教学重、难点:

(1)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2)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

3.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正确认读本课“潇、徐、悬、臂、屹”等5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陡、崖、观、屏、宾、赏、舍、状”等8个生字。

(2)能力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

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感受黄山松的奇、美。

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二、说教法

  多媒体环境以它独有的生动画面、形象的声音、充足的信息在课堂教学中施展着独特的魅力,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针对网络的这些优点和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我采用了“发现法、自主探究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主要引导学生通过观看课件,阅读课文内容,探究问题。

三、说学法

  在整堂课中学生主要以自主探究、思考问题,以读感悟为主。

学生在学习目标的引导下,通过教师提供的有关资料,积极思考问题,深入了解相关内容。

通过师生间的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与创新意识,从而优化学生的学习策略,使多媒体发挥最佳的教学效果。

四、说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黄山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图片)闻名于世。

而人们对黄山奇松更是情有独钟。

只要你来到黄山,就会看到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潇洒、挺秀的奇松。

(二)激情导读,感受奇松。

  1.今天,咱们就一起去观赏黄山奇松。

告诉大家,要想看松,最好的去处就是曾被著名旅行家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玉屏楼前可以看到哪些奇松呢?

请同学们好好地读读课文第二节,待会儿告诉大家?

(学生自由读)

  2.同学们,在玉屏楼前,你看到了哪些奇松?

  教师板书:

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3.下面请同学们再好好地读读课文,用横线划出描写迎客松的句子,用浪线划出描写陪客松的句子,用虚线划出描写送客松的句子。

  4.请三位同学分别读一读。

  5.下面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描写迎客松的句子,一边读一边想,在你的头脑中迎客松究竟是什么样的?

  课件出示句子,指导朗读:

  

(1)同学们,你们在读的时候,头脑中出现了迎客松了吗?

它是什么样子的?

(指名说)

  

(2)大家说得挺好,愿意看看真的迎客松吗?

(课件出示:

迎客松)怎么样,真的迎客松和你想的一样吧!

  (3)齐读描写迎客松的句子。

  (4)看着这棵姿态优美、枝干遒劲的迎客松,读了描写迎客松的这几句话,老师相信大家一定有什么话要说吧!

或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指名说)

  ①课前,老师查了资料,黄山上尺把高的松树都生长了几十年,可想而知,这么高大的迎客松,不知经历了多少烈日暴晒,多少风吹雨打,所以文中说它饱经风霜(卡片出示“饱经风霜”),但它却仍然郁郁苍苍(卡片出示“郁郁苍苍”),充满生机。

这儿完全可以看出迎客松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大家试着读一读第一句话看能不能不要老师教,就能一下子把迎客松顽强的生命力给读出来。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②知道为什么叫它迎客松吗?

它如同好客的主人欢迎宾客的到来。

这句话实际上就写出迎客松的奇特所在。

大家能把迎客松的奇给读出来吗?

(指名读)

③指名读第三句。

把这句话改一个说法,用上“不仅……而且……”。

生:

迎客松不仅是黄山松的代表,而且成了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师:

黄山上的松太多了,它们千姿百态,形态各异。

但是人们只要一提到黄山奇松,就不由地会想起——迎客松。

迎客松就代表着黄山奇松。

实际上这句话还清楚地告诉我们,迎客松不光代表着黄山奇松,它还象征着整个黄山。

  课件出示:

人们提到黄山就会想到________,看到迎客松就会想起________。

  同学们,现在这句话理解了吗?

能读好吗?

(指名读,注意“乃至”后适当加重语气。

  (5)同学们,迎客松生命力是那样的旺盛,姿态是那样的独特,它代表着黄山奇松,更象征着整个黄山。

我觉得咱们在读的时候不光要把迎客松的奇、美给读出来,还要把作者对迎客松的赞叹,喜爱之情给读出来。

你们能用自己的朗读把作者的情感表现出来吗?

大家试着再读一读。

(学生自由朗读,指名比赛朗读,师生评点。

  6.陪客松“奇”在哪里呢?

课件出示句子。

指名读。

  7.为什么说陪客松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呢?

  (课件出示:

陪客松图)这是--旁边是--为什么称它是绿色的巨人呢?

说说你的体会--二生读,男生读。

  8.送客松“奇”在何处呢?

  指名交流,你读懂了哪些词语?

(课件出示:

送客松图)结合图,出示卡片蟠曲(枝干弯弯曲曲,这就是蟠曲),天然盆景(没经人工修饰,天然形成的,正因为它的枝干蟠曲,所以人们把它们比作天然盆景),手臂(A、主人的手臂,不加引号;B、这里指枝干,看图,所以加引号)。

女生读。

  9.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形态奇美,神韵非凡。

让我们完整地读一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分组读。

10.同学们,读完了课文第二节。

看完了玉屏楼前的三棵奇松,我们一定会被枝干遒劲的迎客松,形似巨人的陪客松,姿态独特的送客松给深深地吸引住,下面我们再来观赏这三棵奇松。

引读:

来到了黄山最妙的观松处玉屏楼,你举目望去,首先就会看到迎客松。

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三)观看录像,升华情感。

  1.同学们,玉屏楼前的这三棵奇松最具代表性,其实黄山

  上还有许许多多千姿百态的奇松,咱们再去看看其它的奇松好吗?

  播放录像。

  2.黄山松的确是千姿百态。

它们装点着美丽的黄山,使得黄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

看完了录像,咱们再来读一读课文最后一节吧!

教师板书:

千姿百态(齐读)

  3.这段话主要讲了黄山上还有许多许多千姿百态的奇松,文中的省略号更能说明黄山奇松形态多,我们在读的时候再放慢速度,这样就更能把黄山奇松千姿百态给读出来。

请同学们再一起读一遍。

(齐读)

(四)布置作业。

1.当一次小导游,给爸爸妈妈绍黄山奇松。

让他们“无须跋山涉水,黄山胜境一览无余”。

2.为了让黄山美景永留人间,我们应该怎么做?

(保护环境)请你为黄山设计一条公益用语。

五、说板书

板书是微型教案,集中体现了教学目的、重点、难点及教学过程。

好的板书还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课堂教学中师生双边活动的缩影。

根据本课的教学预设过程,将形成如下板书,使本课的学习变得更加一目了然。

《黄山奇松》

迎客松

 陪客松千姿百态

   送客松

《黄山奇松》教学反思

《黄山奇松》一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的一篇描写大自然美景的佳作。

课文采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叹之情。

1.教学效果:

苏教版小语教材特别注重“读”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把朗读作为学习语言行之有效的方法。

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首先我要求学生自由读,然后让学生深入学习迎客松,通过课文插图感悟文中“枝干遒劲”的意思,利用课前收集到的资料,让学生理解“饱经风霜”的意思,同时引导学生体会迎客松的奇,在此基础上再指导学生细读品味,读出感情,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

接着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描写陪客松和送客松的句子。

这样,通过以读代讲,以读促思,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体会情感。

2.成功之处:

由模仿到创造,由完成老师设计的“形成性”作业,到主动运用于说、写实践,并积极向课外语文活动延伸,这是苏教版在注重迁移运用中提出的具体要求。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在课上还安排了仿照第二自然段描写三大名松的写法描写其它黄山松,这也是为了强化学生的写作迁移运用,进行写的训练。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每篇课文都有插图,插图的内容都和课文有一定联系,是一种不错的资源。

在《黄山奇松》这篇课文中有三张插图,我从网上找到与之相对应的三大奇松及其他黄山奇松的图片,将之放大。

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巧用插图的:

1、让学生看迎客松图和送客松,仔细观察他们的枝干,理解词语“遒劲”、“蟠曲”等词语的意思。

2、让学生看图展开丰富的联想,出示自己搜集到的黄山奇松的集锦图,让学生模仿书中的句式,看图说话、写话。

这一系列环节都巧妙地将图与文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提高了他们说话的能力,通过他们的想象说话、更好地挖掘课文的深刻内涵,理解黄山松的奇。

在学习重点段第二自然段时,主要考虑到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尊重学生的喜好给学生时间和自由,让他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有所感悟和思考,享受文字之妙和审美乐趣。

在交流收获的时候,我用课件出示三大名松的图象,让学生观察,感知三大名松的姿态,说说各自的特点。

并想象三大名松面对游客,分别会说些什么。

3.不足之处:

在朗读的教学环节教师只是在一味地指导学生朗读,并没有进行示范的朗读或录音带朗读,没有起到示范的作用。

4.改进措施:

教学环节的设计上是按照课文的写作顺序展开的,在教学三大名松的环节,能分组来学习三大名松,然后小组选成员来汇报,给学生以更大的讨论交流的空间。

总之在不断地反思中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

《黄山奇松》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写景的课文,主要展示了黄山奇松的“奇”,这也是课后练习的重点,所以我在这节课上重点让学生体会黄山松的“奇”。

主要通过第二自然段根据自学提示感悟“奇”,当小导游介绍“奇”,从课本中提到的三大名松之“奇”说到没有详细介绍的其他松树。

在此过程中同时学习到作者的写作特色。

1.教学反思:

在教学本课时,我抓住黄山奇松的“奇”让学生来理解课文。

教学目标定位好后,如何让学生在读中体会黄山奇松的美和奇,成为了本节课教学的重点。

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我采用让学生根据学习任务进行自学的方式来进行。

“站在玉屏楼前,可以看到哪些奇松”这一问,是对上节课知识的回顾,基本上都能回答出来,重点在第二问:

“这些奇松“奇”在哪儿?

圈画出相关的词句,说说自己的感受。

”其实,在第一课时,我让同学们练习朗读的时候,很多同学指出过哪些词语需要读好,还说明了原因,当时举手的人非常多,说的内容也有很多,如果不是最后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视频讲堂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