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五四制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751660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78.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五四制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五四制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五四制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五四制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五四制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五四制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

《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五四制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五四制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五四制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

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五四制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

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五四制)【最新】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向下列物质中分别加入适量水,充分搅拌,不能得到溶液的是

A.氯化钠

B.酒精

C.花生油

D.硝酸铵

2.今年,世界新冠疫情严重,我国教育部门要求学校用“84消毒液”对教室进行消毒。

“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NaClO),NaClO属于

A.氧化物

B.酸

C.碱

D.盐

3.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B.溶液通常是液体,溶质一定是固体

C.酒精跟水以任意比互相溶解时,酒精做溶质,水做溶剂

D.溶液中不能同时存在两种溶质

4.下列洗涤方法中利用了乳化原理的是

A.用汽油洗去试管中的碘

B.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

C.用水洗去试管中的氯化钠

D.用稀盐酸洗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

5.下列选项中物质的名称、俗名、化学式不一致的是

A.氢氧化钠 苛性钠 NaOH

B.碳酸钠 火碱 Na2CO3

C.氧化钙 生石灰 CaO

D.氢氧化钙 熟石灰 Ca(OH)2

6.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倾倒液体

B.测溶液的PH

C.取用固体粉末

D.稀释浓硫酸

7.下列物质露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后,质量不会增加的是

A.浓硫酸

B.氢氧化钠

C.浓盐酸

D.澄清石灰水

8.盐酸的下列用途中,能用硫酸代替的是

A.金属表面除锈B.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C.制造药物氯化锌D.除去氯化钠中的少量氢氧化钠

9.pH能定量描述溶液酸碱性的强弱。

下列关于pH的说法正确的是

A.pH表示的是溶液中所含酸或碱的质量分数

B.pH与酸的化学式有关,与溶液中水的含量无关

C.pH与溶液中所含的H+和OH-没有任何关系

D.pH的大小与一定量溶液中所含H+或OH-的数量多少有关

10.生活中一些常见物质的PH值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鸡蛋清呈弱碱性

B.从左到右各物质的酸性增强

C.肥皂水比牙膏的酸性强

D.喝苹果汁可以治疗胃酸

11.下列反应中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A.

B.

C.

D.

12.向如图装置的试管中加入下列某种物质后,U形管右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降低,左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上升,则加入的物质是

A.氢氧化钠B.硝酸铵

C.浓硫酸D.蔗糖

13.在日常生活中,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发现家中燃气泄漏,应及时关闭阀门并打开门窗,但不要触动电器开关

B.生活中为了降低水的硬度往往采用加热煮沸的方法

C.用汽油洗去沾在衣服上的油渍

D.实验中不慎将氢氧化钠溶液沾到皮肤上,要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14.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利用光照和风力使水分蒸发得到食盐

B.海水晒盐得到食盐后的母液可用于提取多种化工原料

C.海水淡化只能得到淡水,剩余物质不再有利用价值

D.海水中溶有二氧化碳,可供海水中的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15.能在pH=3的溶液中大量共存,且溶液无色透明的一组离子是

A.Na+、Cl-、

B.Mg2+、OH-、

C.

D.Ca2+、Cu2+、Cl-

16.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

B.c物质微溶于水

C.a中含有少量b,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

D.20℃时,a物质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等于c物质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17.实验小组探究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规律,得到如图所示曲线。

下列有关该实验事实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盐酸中

B.A点时的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C.B点表示参加反应的盐酸和氢氧化钠的质量相等

D.C点时,氢氧化钠过量

18.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杂方法

A

CaCl2溶液

稀盐酸

加入过量的CaCO3,过滤

B

盐酸

硫酸

加入过量BaCl2溶液,过滤

C

NaNO3

NaCl

加入过量AgNO3溶液,过滤

D

CaO

Ca(OH)2

加过量水,过滤

A.AB.BC.CD.D

19.“

”是著名的“侯氏制碱法”的重要反应,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NaHCO3属于酸

B.析出晶体后,剩余溶液中溶质只有NH4Cl

C.配制饱和食盐水时,可通过搅拌来提高食盐的溶解度

D.向饱和食盐水中先通入氨气使溶液呈碱性,能促进二氧化碳的吸收

20.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所以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一定呈酸性

B.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所以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C.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D.碳酸盐与酸反应会放出气体,能与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二、填空题

21.食盐在生产和生活中具有广泛的用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海水中储量很丰富。

(1)晒盐过程中得到粗盐和卤水。

卤水的主要成分及其溶解度的变化如图,t1℃时,MgCl2、KCl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

MgCl2_____KCl(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t2℃时,MgCl2的溶解度为_____g。

(2)t2℃时,将50gMgCl2放入盛有5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____。

(3)将t2℃时MgCl2、KCl、MgSO4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时析出晶体的是_____(填化学式)。

22.某实验小组利用下图所示仪器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

(1)图1中缺少一种必须用到的玻璃仪器,它是_____。

(2)图2中的操作中的错误是_____,若按图2操作,取用的氯化钠实际质量为_____g。

(3)量取蒸馏水的体积读数如图3所示,则该实验小组原计划配制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水的密度为1g/cm3)

三、推断题

23.如图,A、B、C、D、E分别表示盐酸、硫酸、氢氧化钠、氯化钡和碳酸钠五种物质中的一种,相邻物质之间能发生反应。

其中物质A的浓溶液是常用的液体干燥剂;物质C是盐,其溶液的pH>7;物质D是人体胃液中的主要成分。

(1)B物质的化学式是_____;E物质的化学式是_____。

(2)C与D反应方程式为_____。

(3)A与E反应的实质是_____。

四、流程题

24.粗盐中含有MgCl2、CaCl2等杂质,工业提纯粗盐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1)步骤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

(2)步骤④加入适量盐酸的目的是除去滤液中的Na2CO3和_____。

(填化学式)

(3)若步骤①和步骤②的顺序颠倒,则最后所得的精盐水中还含有_____。

(填化学式)

五、科学探究题

25.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在做实验时发现了一个“异常现象”:

把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时,看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但继续通入二氧化碳后,石灰水又由浑浊变为澄清。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现象呢?

小组顺便用刚配好的氢氧化钠溶液通入二氧化碳气体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

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一段时间后,溶液中会有什么溶质?

(查阅资料)

(1)通入少量的二氧化碳时,NaOH与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碳酸氢盐都是可溶于水的,且可与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

(4)Na2CO3、NaHCO3的溶液呈碱性、BaCl2溶液呈中性

(提出猜想)

(1)溶质有NaOH、Na2CO3

(2)溶质为Na2CO3;

(3)溶质是_____(填化学式);

(4)溶质全部是NaHCO3

(设计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用试管取少量小烧杯中反应后的溶液,滴加几滴_____试液(填酸碱指示剂)

溶液变蓝色

该溶液显碱性

(2)取反应后溶液少许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过量的BaCl2溶液

有_____生成

猜想(4)不成立

(3)取步骤

(2)中的上层清液,滴入稀盐酸

有气泡冒出

猜想

(1)和

(2)不成立

(得出结论)猜想(3)成立

(讨论交流)

(1)有同学提出实验步骤

(1)是多余的。

请说明理由_____。

(2)步骤

(2)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反思迁移)

知识的迁移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

本次实验探究让同学们对“异常现象”有了合理的解释:

石灰水变浑浊是因为发生了反应_____(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继续通入二氧化碳后,石灰水又由浑浊变为澄清是因为生成了_____。

(填化学式)

六、计算题

26.现有200g10%的氯化钠溶液,若使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加一倍,

(1)可以向溶液中加入氯化钠_____g。

(2)还可以蒸发掉水_____g。

27.厨房中使用的食用碱(主要成分碳酸钠)中往往含有少量的氯化钠,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通过实验来测定某品牌的食用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他们实验的过程和数据如图所示。

计算:

该食用碱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计算结果精确至0.1%)

参考答案

1.C

【分析】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它的基本特征是均一性和稳定性;只有被分散的物质在水中是可溶的,二者混合后才会形成溶液。

【详解】

A、氯化钠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错误;

B、酒精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错误;

C、花生油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够形成溶液,正确;

D、硝酸铵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错误;

故选C。

【点睛】

掌握溶液的本质特征(均一性、稳定性、混合物)、各种物质的水溶性方面的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D

【详解】

A、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NaClO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不属于氧化物,不符合题意;

B、酸是解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NaClO中不含氢元素,不能解离出氢离子,不属于酸,不符合题意;

C、碱是解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NaClO不能解离出氢氧根离子,不属于碱,不符合题意;

D、盐是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NaClO是由钠离子和次氯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符合题意。

故选D。

3.C

【详解】

A、均一、稳定的液体不都是溶液,例如水,错误;

B、溶液通常是液体,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错误;

C、酒精跟水以任意比互相溶解时,酒精做溶质,水做溶剂,正确;

D、溶液中可以同时存在两种溶质,错误;

故选C。

4.B

【详解】

A.用汽油洗去试管中的碘,是利用汽油能溶解碘,所以能洗去试管中的碘,这是溶解现象,故不合题意;

B.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利用的是洗洁精的乳化作用,故符合题意;

C.氯化钠能溶于水,所以可用水洗去试管中的氯化钠,这是溶解现象,故不合题意;

D.铁锈不溶于水,但能与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所以不属于乳化作用,故不合题意。

故选:

B。

5.B

【详解】

A、氢氧化钠的化学式为NaOH,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

选项A正确;

B、碳酸钠的化学式为Na2CO3,俗称纯碱、苏打。

选项B错误;

C、氧化钙的化学式为CaO,俗称生石灰。

选项C正确;

D、氢氧化钙的化学式为Ca(OH)2,俗称熟石灰、消石灰。

选项D正确。

故选:

B。

6.C

【详解】

A、倾倒液体时,瓶塞应倒放,瓶口应紧挨,标签应朝向手心处,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B、测溶液的pH:

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点在pH试纸上,观察颜色的变化,然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不能将pH试纸伸入溶液中,会污染溶液,不符合题意;

C、往试管里装入固体粉末时,为避免药品沾在管口和管壁上,可先使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用小纸条折叠成的纸槽)小心地送至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

图中操作正确,符合题意;

D、稀释浓硫酸:

将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使热量尽快的散发出去,不能将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C

【详解】

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露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后,由于吸收了空气中的水分而导致溶液质量增加,不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钠不但具有吸水性,还能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露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后,质量会增加,不符合题意;

C.浓盐酸具有挥发性,露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后,由于挥发出一定量的氯化氢气体而导致质量减少,符合题意;

D.澄清石灰水能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露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后,质量会增加,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A

【详解】

A、金属表面除锈,铁锈与盐酸或硫酸均可反应生成氯化铁或硫酸铁;

B、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可以使用盐酸,不可以使用硫酸,硫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硫酸钙,硫酸钙属于微溶物,附在反应物石灰石表面,阻止反应的进一步进行;

C、制造药物氯化锌,可以使用盐酸,不可以使用硫酸,与硫酸反应生成的是硫酸锌;

D、除去氯化钠中的少量氢氧化钠,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钠。

故选A。

点睛∶除杂原则⑴杂质尽量除净,⑵在除去一种杂质的同时不应增添新的杂质,⑶在除去杂质的同时,非杂物质不应过多消耗,但质量可以增加。

9.D

【详解】

A、pH表示的是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不是溶液中所含酸或碱的质量分数,故选项说法错误。

B、一定量的水溶液中H+越多,pH越小,H+越少,pH越大,表示故选项说法错误。

C、pH的大小与一定量溶液中所含H+或OH-的数量多少有关,氢离子越多,pH越小,氢氧根离子越多,pH越大,故选项说法错误。

D、pH的大小与一定量溶液中所含H+或OH-的数量多少有关,氢离子越多,pH越小,氢氧根离子越多,pH越大,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D。

10.A

【详解】

A、鸡蛋清pH值在7-8之间,大于7呈碱性,pH值越大,碱性越强,所以鸡蛋清呈弱碱性,说法正确,故A正确;

B、从左向右pH值依次增大,pH值越大,碱性越强,故B错误;

C、肥皂水的pH值大于牙膏的pH值,pH值越大,碱性越强,肥皂水比牙膏的酸性弱,故C错误;

D、苹果汁的pH汁小于7呈酸性,胃酸主要成分是盐酸也呈酸性,喝苹果汁不能中和胃酸,故D错误;

故选:

A。

11.C

【详解】

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称为中和反应,符合这一定义的选C;

答案:

C。

12.B

【详解】

U形管右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降低,左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上升,说明装置内气体压强减小,由于热胀冷缩的原理,可知物质溶于水吸热,温度降低,压强减少,常见的溶于水放热的有:

浓硫酸、生石灰、氢氧化钠固体。

常见的溶于水吸热的有:

硝酸铵。

蔗糖溶于水溶液温度基本不变。

故选:

B。

13.D

【详解】

A、发现家中燃气泄漏,应及时关闭阀门并打开门窗,但不要触动电器开关,以防止产生电火花,防止发生爆炸,故选项说法正确。

B、加热煮沸能除去水中的一些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生活中为了降低水的硬度往往采用加热煮沸的方法,故现象说法正确。

C、汽油能溶解油污,用汽油洗去沾在衣服上的油渍,故选项说法正确。

D、实验中不慎将氢氧化钠溶液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D。

14.C

【详解】

A、光照升高温度,利于蒸发,风力可以加快分子运动速率,也利于蒸发,可以得到食盐,选项A正确;

B、母液含有多种化学物质,可以提取多种化工原料,选项B正确;

C、海水淡化后可以得到多种化学物质,还可以再利用,选项C错误;

D、二氧化碳溶于水,可以供给海水中绿色植物光合作用,选项D正确。

故选C。

15.A

【分析】

pH=3的溶液中存在氢离子,溶液显酸性;

【详解】

A、钠离子、氯离子、硝酸根三种离子相互之间不会形成沉淀、气体或水,离子之间不反应,且三种离子均不与氢离子形成沉淀、气体或水,不与氢离子反应,离子能够共存,且离子的溶液均为无色,正确;

B、镁离子与氢氧根反应生成氢氧化镁白色沉淀,镁离子与氢氧根不能共存,氢离子与氢氧根反应生成水,氢离子与氢氧根不能共存,错误;

C、氢离子与碳酸根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碳酸根与氢离子不能共存,错误;

D、铜离子的溶液为蓝色,不是无色溶液,错误;

故选A。

【点睛】

16.C

【详解】

A、在比较物质的溶解度时,需要指明温度,温度不能确定,溶解度大小也不能确定,故A错误;

B、20℃时,c物质的溶解度是35g,所以c物质易溶于水,故B错误;

C、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a中含有少量b,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故C正确;

D、20℃时,a、c物质的溶解状态不能确定,所以a物质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等于c物质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故D错误。

故选:

C。

17.B

【详解】

A、由图可知,反应开始时溶液pH>7,溶液呈碱性,反应结束时溶液pH<7,溶液呈酸性,实验应为将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

选项A错误;

B、由图可知,A点溶液的pH>7,溶液呈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选项B正确;

C、由图可知,B点的pH=7,溶液呈中性,说明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二者的质量满足化学式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36.5:

40,并不相等。

选项C错误;

D、C点时,溶液呈酸性,说明反应后盐酸过量。

选项D错误。

故选:

B。

18.A

【解析】

A、加入过量的碳酸钙可以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过量的碳酸钙通过过滤除去,故正确;

B、引入了氯化钡杂质,故错误;

C、引入了过量的硝酸银杂质,故错误;

D、氧化钙可以与水反应,故错误。

故选A。

19.D

【详解】

A、碳酸氢钠属于盐,错误;

B、析出晶体后剩余溶液是NaHCO3的饱和溶液同时含有溶质NH4Cl,错误;

C、配制溶液时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加速溶解,错误;

D、向饱和食盐水中先通入氨气后溶液显碱性,而二氧化碳是酸性气体,促进二氧化碳的吸收,正确;

故选D。

20.A

【详解】

A、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所以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一定呈酸性。

选项A正确;

B、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但同种元素组成的可以是单质,也可以是不同的单质,如氧气与臭氧。

选项B错误;

C、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金属氧化物与酸反应。

选项C错误;

D、碳酸盐与酸反应放出气体,但与酸反应放出气体的不一定是碳酸盐,可以是碳酸氢盐、活泼金属等。

选项D错误。

故选:

A。

21.大于100100gMgC12、KCl

【详解】

(1)由图像可知,t1℃时,MgCl2的溶解度大于KCl的溶解度,所以两者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

MgCl2大于KCl;t2℃时,MgCl2的溶解度为100g;

(2)由图像可知,t2℃时,MgCl2的溶解度为100g;t2℃时,将50gMgCl2放入盛有5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恰好形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的质量为50g+50g=100g;

(3)t2℃降温到t1℃时,MgCl2、KCl的溶解度减小,其饱和溶液会析出晶体;MgSO4的溶解度变大由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不会析出晶体。

 

22.玻璃棒砝码和物质位置颠倒了216%

【详解】

(1)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需要经过计算、称量、溶解和贴标签保存等过程,而溶解需要玻璃棒进行搅拌;

故答案为:

玻璃棒。

(2)托盘天平遵循作物右码原则进行称量,所以放置砝码和氯化钠的位置颠倒了;此时砝码质量=氯化钠质量+游码质量,5g=氯化钠质量+3g,所以氯化钠质量=5g-3g=2g;

故答案为:

砝码和物质位置颠倒了;2。

(3)按照原计划则称量氯化钠质量=5g+3g=8g,量取水的体积为42mL,相应水的质量就是42g,所以溶质质量分数=

故答案为:

16%

23.BaCl2NaOH

H+和OH-反应生成H2O

【分析】

物质A的浓溶液是常用的液体干燥剂,因此A是硫酸;物质C是盐,其溶液的pH>7,C为碳酸钠;B能够和碳酸钠、硫酸反应,因此B氯化钡;物质D是人体胃液中的主要成分,D能够和C(碳酸钠)反应,因此D是盐酸;剩余物质E为氢氧化钠,带入验证符合转化关系。

【详解】

(1)B物质是氯化钡,其化学式是BaCl2;E物质为氢氧化钠,化学式是NaOH;

(2)D盐酸与C碳酸钠的反应是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

(3)A与E反应是硫酸和氢氧化钠的中和反应,实质是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生成水分子的反应。

24.

复分解反应NaOHCaCl2

【分析】

氢氧化钙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氯化钙,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

【详解】

(1)步骤①中的反应是氢氧化钙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氢氧化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MgCl2═CaCl2+Mg(OH)2↓,该反应两种反应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生成物,属于复分解反应。

故填:

Ca(OH)2+MgCl2═CaCl2+Mg(OH)2↓复分解反应;

(2)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均过量,因此在过滤后的滤液中含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步骤④中加入适量盐酸的目的是除去滤液中的Na2CO3和生成的NaOH。

故填:

NaOH;

(3)过量氢氧化钙溶液是除去氯化镁,过量的碳酸钠溶液除去氯化钙和过量的氢氧化钙,若步骤①和步骤②的顺序颠倒,过量的氢氧化钙不能除去,与盐酸反应生成了氯化钙混入精盐水中,最终所得的精盐水中因含有氯化钙而不纯。

故填:

CaCl2。

【点睛】

本题的关键是碳酸钠的作用:

除去粗盐水中的氯化钙和过量的氢氧化钙。

25.

Na2CO3、NaHCO3石蕊白色沉淀因为无论溶质是哪种组合,都是显碱性的溶液,都能使紫色石蕊变蓝,因此,该实验设计没有必要

Ca(HCO3)2

【详解】

查阅资料:

(1)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

提出猜想(3)如果通入少量的二氧化碳,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且氢氧化钠未完全反应,则溶质是氢氧化钠、碳酸钠,如果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恰好完全反应,则溶质是碳酸钠,如果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会使部分碳酸钠转化为碳酸氢钠,那么溶质就是Na2CO3、NaHCO3,如果碳酸钠完全转化为碳酸氢钠,则溶质是NaHCO3;

设计实验方案:

(1)碱性溶液可以使石蕊试液变蓝色;实验现象为溶液变蓝色,可知滴加的指示剂为石蕊试液;

(2)碳酸氢钠不会和氯化钡生成沉淀;实验结论为猜想(4)不成立,所以滴加氯化钡溶液会有白色沉淀碳酸钡生成;

讨论交流:

(1)由题干可知碳酸钠、碳酸氢钠、氢氧化钠的溶液都显呈碱性,所以实验步骤

(1)是多余的;

(2)步骤

(2)是氯化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的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思迁移:

石灰水变浑浊是因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

;继续通入二氧化碳后,二氧化碳又和碳酸钙反应生成溶于水的碳酸氢钙Ca(HCO3)2,石灰水又由浑浊变为澄清。

26.(

(1)解:

设可以向溶液中加入氯化钠质量为x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