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古诗两首》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750967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1.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4《古诗两首》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4《古诗两首》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4《古诗两首》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4《古诗两首》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4《古诗两首》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4《古诗两首》教学设计.docx

《24《古诗两首》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4《古诗两首》教学设计.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4《古诗两首》教学设计.docx

24《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24古诗两首

教材分析:

两首诗都描写了西湖夏日的景象,相映成趣,相得益彰。

表现出诗人敏锐的观察感受能力,形象生动的想象能力和高超的遣词造句能力。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写的是疾雨急来急去的变幻景色,表现了强烈的动态之美;《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写的是晴好天气下西湖中莲荷的壮美,带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古诗词文化的魅力。

2、学会本课1个生字。

理解古诗词句的意思。

3、借助阅读想象,感受六月西湖在晴雨之时的奇特景象,体会诗人的情感和诗句的语言之美。

4、进行适当的拓展,学习品析诗句,自主朗读表达情感。

教学重难点:

1.理解重点词语“翻墨”“跳珠”“无穷碧”“别样红”的意思。

2.理解诗意,感受诗中的意境美。

3.在诵读和理解中,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课前准备:

教师:

制作课件。

学生:

1.收集西湖风景相关图片。

2.收集有关西湖的古诗名句。

3.收集有关苏轼和杨万里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赛诗激趣、初涉雨诗

经过几年的学习,我们积累了大量的古诗,同学们都与诗文结友,背诵了大量的古诗,课前你们敢和老师比赛背古诗吗?

(学生跃跃欲试。

这么有信心,那我们就来一次飞花令,主题词是“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学生争相背诵,教师相机点拨,营造浓浓的赛诗氛围。

小结:

同学们积累的古诗真不少啊!

这么多的雨诗中有让人心情舒畅的斜风细雨,有纷纷扬扬令人思绪万千的黄梅雨,还有令人称奇惊叹的滂沱大雨。

雨千姿百态,在不同诗人的眼中也总是风情万种,这节课我们就跟随宋代著名诗人苏轼走进一场特别的西湖雨。

一、揭示诗题,简介诗人

板书课题,提示“望”字第三笔是竖提,没有点。

“醉”字左边的“酒瓶”中可不能少了一横啊!

(学生齐读诗题)说说诗题中告诉了我们什么?

(时间、地点、事件,6月27日苏轼在西湖边的望湖楼上醉酒题诗)

师生交流资料,加深对作者及此诗的了解:

1.苏轼的文学成就及写作风格(能更好了解这首诗的写作特点)2.苏轼对西湖的喜爱(了解苏轼写西湖雨的心情)

二、探索大意,感知雨骤

1.学生自由读诗,教师提示要发音正确、吐字清晰。

指名读(指导发音“遮”、“卷”)

再指名读(提示诗的节奏)

学生点评后,教师小结:

读诗不仅要读得正确,还要读出节奏,诗韵,这样读诗就叫“有板有眼”,还想读读吗?

学生自由练读。

2.古人云: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们读了这么多遍,相信同学们也一定有所发现,接下来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读一读,结合你的发现想象下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师范读,生想象画面)

交流:

你看到了什么样的情景?

(这是场急雨,黑云翻滚、雨大风大,来得快去得也快)

三、品词读句,联景悟境

苏轼也和大家一样看到了这场来去匆匆的骤雨,他抓住了每个精彩的瞬间,将它们一一呈现在我们眼前,写得多么精妙啊!

请同学们再身临其境读读,找出你最欣赏的诗句,说说你的感受。

(视学生的回答交流各句)

1.“黑云翻墨未遮山”

这个“翻”字让你想到了哪些词语?

(翻滚、涌动、云翻墨滚……)这是一种怎样的情景,平时有见过吗?

(生说)从“黑云翻墨”中,还让你感受到什么?

(乌云黑压压的来势迅猛)谁能读出这种气势?

(个别读、男生读、齐读)

这句中的“遮”是个生字,你能用“遮”组成哪些词语呢?

(生组词)诗中什么遮什么?

(乌云遮山)下雨前遮住了吗?

(没有)你是从哪看出的说说你的理解。

这样翻滚来势汹汹的黑云却都来不及遮住山头,这场雨来得还真是够快的了。

2.“白云跳珠乱入船”

(1)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呢?

理解“跳珠”,感受“跳”字中蕴含的雨大而急以及诗人对这场雨的喜爱。

诗人把雨点比作珍珠,写出了雨大,一个“跳”字写出了雨急,实在可称奇思妙想之笔。

(看到了雨很大)从哪里感受到?

(“乱”字)乱字还能让你感受到什么?

(雨急)急到什么程度?

乱到什么程度?

请看屏幕!

(2)播放“骤雨”的课件

看到这个画面,你会用哪些词语来形容这样的雨啊!

(倾盆大雨、狂风骤雨……)诗人在诗中是怎么形容的?

(白雨跳珠)你喜欢哪种?

借助课件,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影像,想象“像跳珠样的雨是什么样的”,并在反复的读中对比自己的想法和诗人的表达方式,感受“跳”字中蕴涵着雨大而急以及作者对雨的喜爱之情。

交流后教师引入资料:

苏轼本人也非常的喜欢这句,直到15年后重游西湖他还念念不忘,特意写到“还来一醉西湖雨,不见跳珠十五年”可见诗人对这首诗的喜爱。

3.“卷地风来忽吹散”

过渡:

黑云翻滚,骤雨狂袭,这时风也不甘示弱,读一读,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风?

(突然,风狂)我们还学过带有“忽”字的诗句吗?

(生: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忽”字让你感受到什么?

(雪来得快,下得大)还有其他带有“忽”字的诗句吗?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忽”字中感受汪伦踏歌相送的突然及让李白感受到突如其来的惊喜)……通过勾连学过的诗文,引导学生体味“忽”字之妙,再联系本诗,体会出本诗中这场狂风的急,更深一层地感受狂风过后,西湖景色美带给诗人的享受!

4.“望湖楼下水如天”

“忽”字给李白带来了惊喜与感动,也给苏轼带来惊喜了吗?

(因为苏轼看到了“望湖楼下水如天”的美妙情景,齐读这一句)

(播放背景音乐)云散了,风停了,雨止了,这时站在望湖楼上的“你”看到了怎样的景色?

(引导学生通过换位想象,描述雨后西湖碧水如天的景色,感受景美。

此情此景怎能不让人陶醉,钟爱西湖的大诗人苏轼又一次醉了,这回他是醉在了西湖的景中。

(教师在诗题的“醉”字上加上着重号,示意吟诵这句。

四、回归整体、诵背全诗

醉于酒,更醉于山水之美,苏轼禁不住提笔写下了千古名篇……(生齐诵全诗)

醉于酒,醉于景,我们更醉于诗,大家都来当一回诗人……(生齐诵全诗)

最后让我们带着对这场雨的惊叹,和雨后景色的陶醉,一齐背……(生齐背全诗)

五、拓展雨诗、以读现景

课前我们背诵了许多描写雨的优美诗篇,刚才又领略了这场急来骤去的西湖雨,老师这里还收集了几句也是描写雨的诗句,想看看吗?

交流三句描写急雨狂风的诗

(课件出示,教师读)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唐许浑《咸阳城东楼》

风如拔山怒,雨如决河倾。

——宋陆游《大风雨中作》

雷声千嶂落,雨色万峰来。

——明李攀龙《广阳山道中》

江村入夏多雷雨,晓作狂霖晚又晴。

——(唐)韦庄《暴雨》

游人脚底一声雷,满座顽云拨不开。

——(宋)苏轼《有美唐暴雨》

喜欢这些诗句,请你们也和老师一样放声读读,说说你最欣赏哪一句?

结合学生的发现,引导学生把感受从读中表达出来。

1.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2.风如拔山怒,雨如决河倾。

3.雷声千嶂落,雨色万峰来。

4.江村入夏多雷雨,晓作狂霖晚又晴。

5.游人脚底一声雷,满座顽云拨不开。

六、升华主题、传承经典

课件出示余秋雨的一段话:

在欧洲,作为古代经典最显目的标志,是一尊尊名扬天下的雕塑和一座座屹立千百年的建筑。

中国诗文是蕴藏在无数中国人心中的雕塑和建筑。

而代代相传的诵读,便是这些经典绵延不绝的长廊。

欧洲经典的长廊安静肃穆,中国经典的长廊书声琅琅。

(学生齐读)

教师小结结:

就象你们刚才一样,希望同学们今后都能书声琅琅,传承祖国经典文化,沐浴书声,健康成长。

7、回顾课堂,提炼学法。

回顾整堂课的学习,我们先从了解诗人,理解题目入手,然后明白了词语的意思,进而走进诗人的内心,感受诗歌写作风格。

依次板书:

知诗人,解诗题,明词意,悟诗境。

8、布置作业:

1.选做《语文新课堂》部分题目。

2.搜集以前学过的“送别”诗。

板书设计:

24古诗两首

苏轼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雨前黑云翻墨

雨中白雨跳珠

雨后水如天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理解诗题(课件出示诗句)

  1.人们常说“相见时难别亦难”,同学们,离别是诗,离别是歌,离别是泪水。

  我们领悟过: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我们见证过,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我们怀念过,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从这些流传千古的送别佳句中,我们读出了浓浓的友情、亲情。

今天就让我们带着依依不舍的眷恋,再来学习一首送别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板书课题)

  2.读诗题,想想你读懂了什么?

  送别的时间是早晨,从“晓”字中可以看出;

  送别的地点是净慈寺外;

  送别的人是林子方。

3.谁送林子方?

(杨万里)你对诗人有怎样的了解?

(介绍作者)(课件出示)

南宋诗人,(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江西吉安)人。

他的诗语言清新活泼,想象丰富,具有明快自然、诙谐风趣、生动逼真、富于形象性的特点,被人称之为“诚斋体”,世称诚斋先生。

他的诗在当时与尤袤(mào)、范成大、陆游齐名,并称“南宋四家”。

他一生写了两万多首诗,今存4200多首。

我们曾学过的——《小池》就是他写的。

谁来背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4.小结:

净慈寺,是西湖边上的一座寺庙。

林子方,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一个朋友。

这一天,林子方正要到外地做官,杨万里在西湖边上送别他。

 5.过渡:

接下来就让我们来走进这首诗吧。

(课件出示全诗)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先读读这首诗,读上两三遍,注意读准生字,把诗读通读顺。

(生自由读)

  2.谁来读?

其他同学注意听,看他读准了没有。

(指名两生,师生正音)

  3.古诗还要读出节奏韵律,像这样(范读全诗),谁再来读读?

(指名两生,评价)

  4.齐读,让我们一起读出诗的节奏韵律。

  三、自学古诗,理解大意

  1.诗读正确了,那这首诗的意思呢?

轻声读,可以借助注释,也可以想象画面,看看读懂了什么?

和同桌交流一下,如果遇到不懂的地方在上面做个记号。

  2.有不懂的字词先提出来。

(交流重点字词)(课件出示——标注)

毕竟:

到底。

四时:

春夏秋冬四个季节。

本诗指除六月外的其他时候。

接天:

与天相接。

映日:

映照着太阳。

本诗中映照的是朝阳。

(从题目的“晓”字中可以看出)别样:

特别。

  3.理解了重点词语,谁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的大概意思,前两句和后两句分别写的是什么?

(交流古诗大意,两生左右,鼓励用自己的语言连贯地描述)

  到底是西湖的六月时节,此时的风光与其他时候相比确实不同。

与天相接的莲叶绿得无边无际,映照着阳光的荷花显得特别的鲜红。

  4.理解了诗的大意,相信我们能读得更好了,谁来试试?

注意读出诗的味道。

(指名评价)怎样才能读得更有感情呢?

让我们继续品诗、赏诗,走入诗境。

  四、品读诗境,感受画面

  1.同学们,八百多年前的一个夏天,大诗人杨万里,刚刚走出净慈寺,清风拂面而来,一幅赏心悦目的景象映入眼帘……那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

  2.闭上眼睛去听,去想。

(老师范读第三、第四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3.同学们,那不是一片荷叶,而是一池荷叶;那不是小池塘里的荷叶,而是西湖里的荷叶。

你能描述那样的景象吗?

 

(1)重点理解:

无穷碧

 照应接天,指范围广。

也指绿的程度,很绿很绿,绿得难以形容。

 

(2)想不想欣赏一下这样的美景?

课件欣赏(远景),读好“接天莲叶无穷碧”。

 师小结:

是啊,满池的叶啊,满眼的绿呀,远远地伸向天边,与蓝天相接。

  4.六月,正是盛夏,虽然是早晨,可是太阳已经是火辣辣的。

在骄阳的映衬下,怒放的荷花又是怎样一番美景呢?

  (可以说说荷花在阳光下的照耀下的颜色、姿态等。

 

(1)重点理解:

别样红

  理解一:

特别的红,不一般的红。

  理解二:

红的有层次,有变化。

 

(2)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课件:

突出映日、红。

)这荷花红得多美啊!

谁能再通过朗读,把这样的美景留在每个人的心中吗?

(1)同桌读。

(2)指名读。

(3)分角色读:

男读叶,女读花。

(4)齐读。

  5.荷叶田田,荷花朵朵,难怪诗人说——(引读,课件)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这是诗人由衷地赞美,我们也来试着赞美一下荷花?

你能用自己的话赞美吗?

(先试一试再指名说,注意赞叹)

  五、感悟诗情,深度理解。

  1.同学们,学到这里,有没有同学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呢?

(题目中是送别,可是诗中描写的只有景色)这和我们一开始的猜测是多么不同啊!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学生讨论,试着回答)这首诗在景色中寄予了诗人的感情,这种手法叫:

以景寄情(板书)

  2.请同学们再静静地读读这首诗,闭上眼睛想想送别的画面,然后谈谈自己读到的是诗人一份怎样的情。

(学生自由朗读、品味)

  现在,你就是诗人杨万里,老师就是要去外地做官的林子方,你心里藏着什么话要对老师说?

     预设:

  祝愿你前程如接天的莲叶一样无穷碧,事业像映日的荷花一般别样红。

(我感受到了祝福之情)

  你前程似锦,我真为你高兴。

(我感受到了高兴之情)

  西湖的景色这么美,你还是再逗留几天,好好地欣赏这西湖的美景吧。

(我感受到了眷恋之情)

  六月西湖的景色在是这样美,你要记住这满湖荷花,记住今天的送别之情。

(我感受到了惜别之情)

  六、总结全文,对比写法

  

(一)不同点

1.深入理解两首诗意的基础上思考:

两首诗的组合非常有趣,有趣在哪里?

2.引导学生从诗题的与众不同谈起。

3.内容的不同:

前一首写疾雨的急来急去;后一首写晴天,荷叶荷花的壮美。

3.写景方面的不同:

前一首写实,写西湖水,着重体现动态美;后一首重在议论抒情,写莲叶荷花,体现静态美。

(二)相同点

1.都写六月西湖。

2.景中有情,情在景中,皆具诗情画意。

(三)再次背诗。

1.同学们,“一切景语皆情语”,这首诗告诉我们,离别可以是一幅明朗的画,可以是一个动人的微笑,可以是一片广阔的美景。

让我们把这首与众不同的送别诗背诵下来。

2.千年以来,人们已经渐渐不知道林子方是一个怎样的人,但是,人们却永远记住了杨万里送别他那天西湖上的景色,记住了杨万里和他之间的情分,记住了这开阔优美的诗句——(指读)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3.生自由背诵,指名背(2-3生),齐背。

  七、作业超市。

(课件出示作业)

请任选一项任务完成。

1.从两首诗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首,根据诗意写一篇短文。

2.写西湖的佳作还有很多,可以收集西湖四时美景,配上相应的古诗,制作一本小画册。

(可合作进行)  

  【板书设计】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无穷碧  

送别以景寄情 别样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