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县十一中下学期九年级化学期中考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750792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98.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邵阳县十一中下学期九年级化学期中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邵阳县十一中下学期九年级化学期中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邵阳县十一中下学期九年级化学期中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邵阳县十一中下学期九年级化学期中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邵阳县十一中下学期九年级化学期中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邵阳县十一中下学期九年级化学期中考试题.docx

《邵阳县十一中下学期九年级化学期中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邵阳县十一中下学期九年级化学期中考试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邵阳县十一中下学期九年级化学期中考试题.docx

邵阳县十一中下学期九年级化学期中考试题

邵阳县十一中【最新】下学期九年级化学期中考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生活中发生的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汽油挥发B.冰雪融化C.钢铁生锈D.石蜡熔化

2.北京奥运会祥云火炬的燃料为丙烷。

下列关于丙烷性质的描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无色气体B.易燃

C.沸点为-42.1℃D.微溶于水,可溶于乙醇

3.下列气体属于稀有气体的是(  )

A.氦气B.氧气C.氮气D.二氧化碳

4.不同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A.相对原子质量不同B.质子数不同C.中子数不同D.电子数不同

5.5.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给试管中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

B.把烧杯置于铁架台的铁圈上直接加热

C.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D.实验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试剂瓶

6.下列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A.二氧化碳B.氯化钠C.氧气D.金

7.下列属于氧化物的是

A.液氧B.高锰酸钾C.二氧化碳D.碳酸钙

8.比较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

下列有关比较,正确的是( )

A.密度:

空气<氧气B.沸点:

液氧<液氮

C.反应进行程度:

燃烧<缓慢氧化D.二氧化碳的含量:

空气>人体呼出的气体

9.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A.两个氢分子:

2HB.镁离子:

Mg+2C.两个氮原子:

2N2D.氧化铜:

CuO

10.对于Na和Na+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属于同一种元素B.质子数相同

C.核外电子数不同D.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

11.某物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则该物质

A.一定是一种单质B.一定不是化合物

C.一定是纯净物质D.一定是混合物

12.下列反应中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的是

A.CaO+H2O==Ca(OH)2B.C2H5OH+3O2

2CO2+3H2O

C.2H2+O2

2H2OD.HCl+NH3==NH4Cl

13.下列防止水污染的措施中,你认为合理的是:

①禁止使用农药和洗衣粉②工业废水经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③抑制水中所有动植物的生长④生活污水净化后再排放

A.②④B.②③C.①④D.①③

14.夏天从冰箱中拿出一瓶饮料,放在空气中,饮料瓶外壁会潮湿,说明空气中含有( )

A.氧气B.二氧化碳C.水蒸气D.稀有气体

15.下列物质的鉴别方法不正确的是()

A.用闻气味的方法鉴别水和酒精

B.用看颜色的方法鉴别铁丝和铜丝

C.用水鉴别蔗糖和面粉

D.用燃烧的木条鉴别二氧化碳和氮气

16.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分子、原子和离子都能直接构成物质

B.原子中,质子数不一定等于核外电子数

C.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可以变成离子

D.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不能再分

17.某元素R的原子序数为m,可形成核外有x个电子的Rn+离子,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A.m=n

B.m=n-x

C.m=x-n

D.m=n+x

18.从分子的角度分析,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A.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吹胀气球﹣﹣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C.电解水生成H2和O2﹣﹣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成分子

D.液氧和氧气都能助燃﹣﹣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19.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可燃物在氧气中的燃烧都是化合反应

B.氧气可以供给呼吸,医疗急救,也可以作燃料切割金属

C.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D.在点燃的条件下,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20.下列化学用语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

A.OB.ZnC.N2D.CO

21.按照物质分类及化合价规律排列的Mn、S、MnO2、SO2、K2MnO4、六种物质中,最后一种物质应为( )

A.CuSO4B.Na2SO3C.KMnO4D.Cu2S

22.下列有关电解水的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接通直流电源后,正、负极表面都有气泡不断冒出

B.一段时间后,正、负两极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为2:

1

C.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正极产生的气体中,木条复燃

D.负极产生的气体能被燃着的木条引燃,火焰呈淡蓝色

23.有一种氮的氧化物,氮和氧的质量比为7∶4,则此氮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

A.N2O4B.N2O5C.NO2D.N2O

24.如图是一定条件下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B.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

1

C.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

D.该示意图中共有3种分子

25.实验室制取氧气可以采用加热氯酸钾(白色固体)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的方法,现加热质量相等的两份氯酸钾,一份中混入少量的二氧化锰(b曲线),分别同时加热,放出氧气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图象正确的是()

A.

B.

C.

D.

二、填空题

26.选择下列物质填空①氧气②氢气③氮气④二氧化碳⑤二氧化硫(选填序号):

(1)具有可燃性的气体________________;

(2)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气体____________;(3)空气中含量最大的气体____________;(4)植物光合作用吸收的气体______________;

27.现有①氯酸钾;②液氮;③清澈的湖水;④75%的医用酒精;⑤五氧化二磷;⑥氧化汞;⑦镁条;请用相应的序号填空:

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属于单质的是_______,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_________,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

28.按要求写出下列符号或指出符号的意义:

(1)镁元素_______;

(2)四氧化三铁_________;(3)2个氢氧根离子__________;(4)氧化铜中铜元素为+2价________;(5)Fe(NO3)2_______(6)2SO2_________________;

29.小刚收集到一瓶浑浊的太湖水,他要模拟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最终制成蒸馏水。

其实验过程如下所示。

请回答以下问题。

(1)操作①的名称是________,其主要作用是除去水中________杂质(填“可溶性”或“不溶性”)。

(2)操作②向滤液C中加入活性炭,利用其________作用除去水样中的颜色和异味。

此过程主要发生_______变化(填“物理”、“化学”)。

(3)小刚取少量液体D于试管中,加入少量肥皂水,振荡,发现有较多泡沫出现,此现象说明液体D是_______(填“硬水”、“软水”)。

(4)消毒剂高铁酸钠(化学式为Na2FeO4)集氧化、凝聚、杀菌等功能于一体,目前被广泛应用于自来水净化。

高铁酸钠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

30.图a是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图b是铝原子结构示意图,图C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X、Y、Z代表三种不同元素。

(1)由图a可知,铯元素属于____(“金属”或“非金属”)元素;其核外有_____个电子;

(2)图b方框内的数字是______;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填“失去”或“得到”)电子,形成稳定结构,其离子符号为____________;

(3)有关图C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原子序数:

Z>YB.核外电子数:

X=YC.Y和Z同处于第二周期

三、实验题

31.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仪器的名称:

①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

(2)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A装置还缺__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

(3)若用B装置来制取氧气,实验时,先在锥形瓶中添加二氧化锰,再从长颈漏斗添加过氧化氢溶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装置B中反应很剧烈,据此提出实验安全注意事项是____________(选序号).

①控制液体的加入速度②用体积较小的锥形瓶③加热反应物

(4)氨气极易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小,实验室常用加热固体硫酸铵和固体熟石灰的混合物来制取氨气,制取氨气的发生装置应选用__________装置,若使用装置E收集氨气,则气体应从___________(填“c”或“d”)通入.

四、科学探究题

32.实验室常用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氧气。

某化学兴趣小组发现:

氯酸钾与氧化铜混合加热,也能较快产生氧气,于是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猜想):

除二氧化锰、氧化铜外,氧化铁也可以作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

(完成实验)按下表进行实验,并测定分解温度(分解温度越低,催化效果越好)。

实验编号

实验用品

分解温度

A

3.0g氯酸钾

580

B

3.0g氯酸钾和1.0g二氧化锰

350

C

3.0g氯酸钾和1.0g氧化铜

370

D

xg氯酸钾和1.0g氧化铁

390

(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1)实验D中x的值应为________,由实验_______与实验D对比,证明猜想合理.

(2)实验所用的三种物质中,催化效果最好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若要证明氧化铁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还要验证它在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和______不变。

(继续探究)小组同学完成上述实验后,又深一步进行“氧化铜用量与一定质量氯酸钾制取氧气反应速率关系”的探究,下表是他们的有关实验数据,请你回答有关问题:

氧化铜与氯酸钾的质量比

1/40

1/20

1/10

1/5

1/3

1/2

2/3

1/1

2/1

生成1L氧气所需的时间(s)

124

79

50

54

75

93

106

153

240

(分析整理)

(3)据上表可知氧化铜用量过多,产生氧气的速率_________(填“变快”、“变慢”或“不变”),氧化铜与氯酸钾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时,反应速率最快。

(结论)在化学反应中催化剂的用量______(填“是”或“不是”)越多越好。

五、计算题

33.过氧乙酸是较为有效的一种消毒剂,其化学式为C2H4O3,请计算:

(1)过氧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______________;

(2)过氧乙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________________;

(3)38g过氧乙酸中含碳元素的质量是_________?

(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参考答案

1.C

【分析】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详解】

A、汽油挥发过程中只是物质的状态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冰雪融化过程中只是物质的状态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钢铁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石蜡熔化过程中只是物质的状态的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于物理变化。

故选C。

【点睛】

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B

【分析】

化学性质是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的性质。

【详解】

A、无色气体属于物理性质,故A不正确;

B、易燃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故B正确;

C、沸点为-42.1℃属于物理性质,故C不正确;

D、微溶于水,可溶于乙醇属于物理性质,故D不正确。

故选B。

3.A

【解析】

【详解】

由稀有气体包括氦气、氖气、氩气、氪气、氙气可知,故A正确。

故选A。

4.C

【解析】

试题分析:

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故B正确。

答案为B。

考点:

元素

5.B

【解析】试题分析:

烧杯不能直接加热,加热时要垫石棉网。

考点:

实验基本操作

6.D

【解析】

试题分析:

由原子构成的物质有:

①金属单质、②大多数的固态非金属单质(常温)③稀有气体。

D项金属于金属单质,为原子直接构成。

所以应选D项。

考点:

构成物质的微粒

7.C

【解析】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故选C。

8.A

【解析】A、空气的密度小于氧气的密度,正确;B、液氮的沸点小于液氧的沸点,错误;C、燃烧比缓慢氧化反应剧烈,错误;D、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空气中多,错误。

故选A。

9.D

【解析】

A、2H表示两个氢原子,两个氢分子表示为2H2;B、镁离子是用镁的元素符号和数字加正负号表示,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应表示为Mg2+,故错误;C、两个氮原子表示为2N,故错误;D、氧化铜:

CuO,正确。

故选D。

10.D

【解析】A、Na和Na+可以表示钠的不同微粒,是同种元素,正确;B、同种元素的不同微粒质子数相同,正确;C、钠离子是由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失去而形成的,所以核外电子数不同;D、钠原子有3个电子层,钠离子有2个电子层,错误。

故选D。

11.B

【详解】

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纯净物属于单质,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也可能是混合物,如氧气和臭氧但一定不是化合物,故选B。

12.C

【解析】

氧化反应是物质与氧的反应,排除A和D,化合反应是多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B不属于化合反应,所以答案选C。

13.A

【详解】

①农药、洗衣粉只能合理使用,不能禁止,措施不合理; ②工业废水经处理达标后再排放,能防止水体的污染,措施合理;③抑制水中所有动植物的生长,是不可能,措施不合理;④生活污水净化后再排放,能防止水体的污染,措施合理,由上述分析可知A正确。

故选A。

14.C

【解析】夏天从冰箱中拿出一瓶饮料,放在空气中时,饮料瓶外壁遇到空气中的水蒸气,使水蒸气遇冷液化为小水珠,故选C。

15.D

【解析】

试题分析∶A.用闻气味的方法鉴别水和酒精。

故A正确。

B.用看颜色的方法鉴别铁丝和铜丝。

故A正确。

C.用水鉴别蔗糖和面粉。

故C正确。

D.二氧化碳和氮气均可使燃烧的木条熄灭。

故D错误。

考点∶考查常见物质的鉴别方法。

16.B

【解析】微观三粒子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构成物质,正确;B、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错误;C、原子最外层的电子得失而形成了离子,正确;D、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是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组为新分子的过程,正确,故选B。

17.D

【详解】

Rn+离子是表示失去n个电子后形成的阳离子,所以m=n+x。

故选D。

【点睛】

明确由原子变成离子,变化的是核外电子数,不变的是核内质子数。

18.B

【详解】

A、墙内开花墙外香,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故选项解释正确;

B、吹胀气球,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隙,压强增大,分子间间隔变小,故选项解释错误;

C、电解水生成H2和O2,是因为水分子分裂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氧原子分别重新组合形成氢分子、氧分子,大量的氢分子、氧分子分别聚集成氢气、氧气,该事实说明分子是可以再分的,故选项解释正确;

D、液氧和氧气都能助燃,是因为它们是由氧分子构成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B。

19.C

【解析】

A、化合反应是指由多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可燃物在氧气中燃烧不一定都是化合反应,比如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不是化合反应,错误;B、氧气不能作为燃料,错误;C、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正确;D、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不是白雾,错误。

故选C。

20.B

【详解】

A、能表示氧元素和一个氧原子,但是不能表示一种物质;

B、能表示锌元素、一个锌原子和锌这种物质;

C、能表示氮气这种物质和一个氮分子;

D、能表示一氧化碳这种物质和一个一氧化碳分子。

故选B。

21.A

【解析】由题可知,规律是锰元素和硫元素的化合价交替增加,空格处的物质应该为硫元素的化合物,且硫元素的化合价为+6价,故选A。

22.B

【解析】

A、水在通电的情况下,正负极分别生成氧气和氢气,正确;B、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氢气是氧气体积的2倍,错误;C、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正确;D、氢气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的火焰,错误。

故选B。

23.D

【解析】

试题分析:

设该氮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NxOy,则:

N:

O=14x:

16y=7:

4,x:

y=2:

1.选D。

考点:

化学式;元素质量比。

点评:

此题的解答方法是设而不求的方法,只要设出未知数x和y,求其比值就可以了。

24.B

【解析】

试题分析:

分析反应的图示可以发现反应前后存在相同的分子,所以反应前后存在没有参加反应的分子,故该图示可转化为如图的情况:

A、由图示可知反应前的物质含有两种分子,即两种物质,而反应后含有一种分子,即一种物质,故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化合反应特征;

B、由转化图示可知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2:

1或1:

2;

C、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的分开原子的重新组合过程,所以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由图示信息也可知道);

D、由图示可知反应前的物质含有两种分子,而反应后含有一种分子,故该示意图中共有3种分子;

故选B

考点:

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反应类型的判定.

点评:

该题不仅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考查了学生观察理解微观模型示意图的能力,从多方面考查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25.C

【详解】

加热质量相等的两份氯酸钾,一份中混入少量的二氧化锰(b曲线),混有二氧化锰的氯酸钾反应得快但生成的氧气一样多,,反应在图像上为先发生折点,但生成的氧气的线重合故分别同时加热,故选C。

26.②⑤③④

【解析】

(1)氢气有可燃性,故选②;

(2)二氧化硫能形成酸雨,故选⑤;(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故选③;(4)二氧化碳可以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故选④。

27.③④②⑦①⑤⑥⑤⑥

【解析】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指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纯净物是指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纯净物由分为单质和化合物,单质是指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指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又包含氧化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故

(1)③④;

(2).②⑦;(3).①⑤⑥;(4).⑤⑥。

28.MgFe3O42OH-略硝酸亚铁两个二氧化硫分子

【解析】

(1)镁元素表示为Mg;

(2)四氧化三铁的化学式为Fe3O4;(3)2个氢氧根离子表示为2OH-;(4)

(5)Fe(NO3)2读作硝酸亚铁(6)2SO2表示2个二氧化硫分子。

29.过滤不溶性吸附物理软水+6

【解析】

(1)操作①是将固液分离,名称是过滤;主要除去水中的固体杂质;

(2)活性炭有吸附性,可以吸附色素和异味;在吸附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3)加入少量肥皂水,振荡,发现泡沫多浮渣少的水是软水;(4)Na2FeO4中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设铁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1

2+x+(-2)

4=0的x=+6

30.金属553失去Al3+A

【解析】

(1)铯元素属于金属元素;铯元素的核外电子数等于质子数,故有55个质子;

(2)因b是原子结构示意图,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故方框值为3;最外层电子数小于3,易失去3个电子,形成铝离子,符号为Al3+;(3)A、原子序数由前到后一次增加,正确;B、XY属于同一族元素,核外电子数不同,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错误;C、Y和Z同处于第三周期,错误。

故选A。

31.试管集气瓶试管口需要放一团棉花2KMnO4

K2MnO4+MnO2+O2↑分解反应2H2O2

2H2O+O2↑①Ad

【分析】

(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题中所指仪器的作用进行分析;

(2)根据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试管口需要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进行分析;

(3)根据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以及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进行分析;

(4)根据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反应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氨气极易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小进行分析。

【详解】

(1)通过分析题中所指仪器的名称和作用可知,①是试管,②是集气瓶;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试管口需要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2KMnO4

K2MnO4+MnO2+O2↑;该反应是由一种物质生成多种物质,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

(3)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2H2O2

2H2O+O2↑;装置B中反应很剧烈,实验安全注意事项是:

控制液体的加入速度而控制反应速率,故选①;

(4)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所以制取氨气的发生装置应选用A装置,氨气极易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小,应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若使用装置E收集氨气,则气体应从d通入。

32.3.0A二氧化锰化学性质变慢1/10不是

【解析】

(1)该实验是探究氯酸钾分解的速率与不同催化剂的关系,故应选相同质量的氯酸钾,3.0g;经过A与D比较,发现加氧化铁的反应速率比不加氧化铁的反应快,可以得出氧化铁也能做该反应的催化剂;

(2)等质量的氯酸钾和等质量的三种不同物质反应时,二氧化锰用的温度最低,所以,二氧化锰最好;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

(3)据上表可知氧化铜用量过多,产生氧气的速率变慢;且二者的比值为1:

10时,反应速率最快;由此可知,在化学反应中催化剂的用量不是越多越好。

33.

(1)76;

(2)6:

1:

12;(3)12g

【详解】

(1)过氧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12

2+1

4+16

3=76;

(2)过氧乙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12

2):

(1

4):

(16

3)=6:

1:

12;(3)过氧乙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所以38g过氧乙酸中含碳元素的质量是38g

=12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