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物实验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750769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物实验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大物实验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大物实验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大物实验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大物实验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物实验报告.docx

《大物实验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物实验报告.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物实验报告.docx

大物实验报告

大物实验报告

  姓名:

任文浩学号:

2141601049

  第二十四次实验

  成绩

  _________

  实验日期教师签字_____________

  同组者许林松审批日期_____________

  实验名称:

太阳能电池性能的研究一.实验目的

  1.了解太阳能电池的原理及性能。

  2.学习太阳能电池的性能测量与研究方法。

  二.实验所给仪器及用法

  实验仪器:

  LB-SC太阳能电池研究仪,太阳能电池板,连线若干,60W白炽灯,挡板。

  用法:

  1.在光照状态下太阳能电池的短路电流Isc、开路电压Uoc、最大输出功率Pm,最佳负载及填充因子FF的测量

  打开电机箱电源,将控制白炽灯电源的“开灯/关灯”开关置于“开灯”,并把“亮度调节”旋钮调到最小;

  将太阳能电池的插头用线连接到电机箱的相同颜色插头上,将“明暗状态开关”拨到“明状态”,加载电压调到0v,“负载调节”旋钮逆时针调到最小,此时电流表上有电流显示,这是外界光产生的本底光电流;

  (3)将灯源亮度调到最强,逆时针调节负载电阻旋钮到最小,测出太阳能电池的短路电流Isc,顺时针调节负载电阻旋钮到最大,测出太阳能电池的开路电压Uoc;

  (4)将灯源亮度调到最强,调节负载电阻,由最小逐渐调到最大,可以看见光电流及负载电压的变化,负载电压每隔左右测量负载的电压和电流值。

  2.太阳能电池的短路电流Isc、开路电压Uoc与相对光强关系的测量

  分别将“负载调节”旋钮调到最小和最大,改变白炽灯光强度(旋转“亮度调节”旋钮),分别记录下短路电流和开路电压。

白炽灯光强度刻度分有Ⅰ、Ⅱ、Ⅲ、Ⅳ和Ⅴ挡,相对光强分别对应20%、40%、60%、80%和100%。

3.不同角度光照下的太阳能电池板输出功率的测量

  将灯源亮度调到最亮,将“负载调节”旋钮固定,测量太阳能电池板在不同俯

  仰角时的电流和电压值。

比较不同照射角度对太阳能电池板输出的影响。

4.太阳能电池板的串联并联特性的研究串联

  将两个太阳能电池对应的红黑插座用插线串联起来,此时重复光照状态下的测试实验,观察在最大照明状态下单个太阳能电池板的开路电压、短路电流与串联时的区别。

并思考实际开路电压与理论上的不同之处。

注意串联光电池应该是同一种类的。

并联

  将每个太阳能电池对应的红黑插座用插线并联起来,此时重复光照状态下的测试实验,观察在最大照明状态下单个太阳能电池板的开路电压、短路电流与并联时的区别。

并思考实际短路电流与理论上的不同之处。

注意并联光电池应该是同一种类的。

  5.太阳能电池的伏安特性曲线的研究

  在没有光照的情况下,测量在正向偏压的情况下,太阳能电池的伏安特性曲线。

关闭白炽灯,用遮光板将太阳能电池完全盖住,将“明暗状态开关”拨到“暗状态”,太阳能电池处于全暗状态,把可调电阻调到最大,此时负载电压u2是负载电阻两端电压,太阳能电池两端电压u等于加载电压U1减去负载电压U2。

  将加载电压U1从0开始逐渐增大,观察负载电压u2和电流值,当负载电压u2或电流值不为零时开始测量,加载电压每隔左右测量负载电压u2和电流值,要求不少于10个测量点。

此时太阳能电池如同一个二极管的工作

  三.测量内容及数据处理

  表1不同负载电阻时的负载电压和光电流的测量本底光电流I0=

  短路电流Isc=(mA)开路电压Uoc=(V)光强比与开路电压/短路电流的测量

  两端电压与

  通过电流两端电压0  100  

  物理仿真实验报告—测量刚体的转动惯量

  装备02班

  molZn

  一、实验简介

  在研究摆的重心升降问题时,惠更斯发现了物体系的重心与后来欧勒称之为转动惯量的量。

转动惯量是表征刚体转动惯性大小的物理量,它与刚体的质量、质量相对于转轴的分布有关。

  本实验将学习测量刚体转动惯量的基本方法,目的如下:

  1.用实验方法验证刚体转动定律,并求其转动惯量;

  2.观察刚体的转动惯量与质量分布的关系

  3.学习作图的曲线改直法,并由作图法处理实验数据。

  二、实验原理

  1.刚体的转动定律

  具有确定转轴的刚体,在外力矩的作用下,将获得角加速度β,其值与外力矩成正比,与刚体的转动惯量成反比,即有刚体的转动定律:

  M=Iβ

(1)

  利用转动定律,通过实验的方法,可求得难以用计算方法得到的转动惯量。

  2.应用转动定律求转动惯量

  待测刚体由塔轮,伸杆及杆上的配重物组成。

刚体将在砝码的拖动下绕竖直轴转动。

  设细线不可伸长,砝码受到重力和细线的张力作用,从静止开始以加速度a下落,其运动方程为mg–t=ma,在t时间内下落的高度为h=at2/2。

刚体受到张力的力矩为Tr和轴摩擦力力矩Mf。

由转动定律

  可得到刚体的转动运动方程:

Tr-Mf=Iβ。

绳与塔轮间无相对滑动

  时有a=rβ,上述四个方程得到:

  m(g-a)r-Mf=2hI/rt2

(2)

  Mf与张力矩相比可以忽略,砝码质量m比刚体的质量小的多时有

  a<

  所以可得到近似表达式:

  mgr=2hI/rt2(3)

  式中r、h、t可直接测量到,m是试验中任意选定的。

因此可根据用实验的方法求得转动惯量I。

  3.验证转动定律,求转动惯量

  从出发,考虑用以下两种方法:

  A.作m–1/t2图法:

伸杆上配重物位置不变,即选定一个刚体,取固定力臂r和砝码下落高度h,式变为:

  M=K1/t2(4)

  式中K1=2hI/gr2为常量。

上式表明:

所用砝码的质量与下落时间t

  的平方成反比。

实验中选用一系列的砝码质量,可测得一组m与1/t2的数据,将其在直角坐标系上作图,应是直线。

即若所作的图是直线,便验证了转动定律。

  从m–1/t2图中测得斜率K1,并用已知的h、r、g值,由K1=2hI/gr2求得刚体的I。

  B.作r–1/t图法:

配重物的位置不变,即选定一个刚体,取砝码m和下落高度h为固定值。

将式写为:

  r=K2/t

  式中K2=(2hI/mg)1/2是常量。

上式表明r与1/t成正比关系。

实验

  中换用不同的塔轮半径r,测得同一质量的砝码下落时间t,用所得一组数据作r-1/t图,应是直线。

即若所作图是直线,便验证了转动定律。

  从r-1/t图上测得斜率,并用已知的m、h、g值,由K2=(2hI/mg)1/2

  求出刚体的I。

  三、实验仪器

  刚体转动仪,滑轮,秒表,砝码

  刚体转动仪:

  包括:

  A.、塔轮,由五个不同半径的圆盘组成。

上面绕有挂小砝码的细线,由它对刚体施加外力矩。

  B、对称形的细长伸杆,上有圆柱形配重物,调节其在杆上位置即可改变转动惯量。

与A和配重物构成一个刚体。

  C.、底座调节螺钉,用于调节底座水平,使转动轴垂直于水平面。

此外还有转向定滑轮,起始点标志,滑轮高度调节螺钉等部分。

  四、实验内容

  1.调节实验装置:

调节转轴垂直于水平面

  调节滑轮高度,使拉线与塔轮轴垂直,并与滑轮面共面。

选定砝码下落起点到地面的高度h,并保持不变。

  2.观察刚体质量分布对转动惯量的影响

  取塔轮半径为,砝码质量为20g,保持高度h不变,将配重物逐次取三种不同的位置,分别测量砝码下落的时间,分析下落时间与转动惯量的关系。

本项实验只作定性说明,不作数据计算。

  3.测量质量与下落时间关系:

  学生实验报告

  学院:

软件与通信工程学院课程名称:

大学物理实验专业班级:

通信工程111班姓名:

陈益迪学号:

0113489

  学生实验报告

  一、实验综述

  1、实验目的及要求

  1.了解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的构造,掌握它们的原理,正确读数和使用方法。

2.学会直接测量、间接测量的不确定度的计算与数据处理。

3.学会物理天平的使用。

4.掌握测定固体密度的方法。

  2、实验仪器、设备或软件

  150分度游标卡尺准确度=最大误差限△仪=±2螺旋测微器准确度=最大误差△仪=±修正值=

  3物理天平t天平感度最大称量500g△仪=±估读到

  二、实验过程

  1、实验内容与步骤

  1、用游标卡尺测量圆环体的内外径直径和高各6次;2、用螺旋测微器测钢线的直径7次;3、用液体静力称衡法测石蜡的密度;

  2、实验数据记录表

  测圆环体体积

  测钢丝直径

  仪器名称:

螺旋测微器(千分尺)准确度=估读到

  测石蜡的密度

  仪器名称:

物理天平TW—天平感量:

g最大称量500g

  3、数据处理、分析

  、计算圆环体的体积

  1直接量外径D的A类不确定度SD,SD=○

  SD==

  2直接量外径D的B类不确定度u○

  d.

  ud,=

  Ud==

  3直接量外径D的合成不确定度σσ○

  σD==

  4直接量外径D科学测量结果○

  D=(±)mm

  D

  =

  5直接量内径d的A类不确定度S○

  Sd=0

  .0045mm=

  d。

d

  S=

  6直接量内径d的B类不确定度u○

  d

  ud=

  ud==

  7直接量内径d的合成不确定度σiσ○

  σd==

  8直接量内径d的科学测量结果○

  d=(±)mm

  9直接量高h的A类不确定度S○

  Sh==

  d

  =

  hh

  S=

  10直接量高h的B类不确定度u○

  hd

  uh==

  11直接量高h的合成不确定度σ○

  σh==12直接量高h的科学测量结果○

  h=(±)mm

  h

  σh=

  13间接量体积V的平均值:

V=πh(D-d)/4○

  2

  2

  V=

  14间接量体积V的全微分:

dV=○

  3

  ?

(D2-d2)

  4

  dh+

  Dh?

dh?

  dD-dd22

  再用“方和根”的形式推导间接量V的不确定度传递公式(参考公式1-2-16)

  222

  ?

v?

(?

(D2?

d2)?

h)?

(?

?

D)?

(?

?

d)

  计算间接量体积V的不确定度σ

  3

  σV=

  V

  15写出圆环体体积V的科学测量结果○

  V=(±)mm

  2、计算钢丝直径

  

(1)7次测量钢丝直径d的A类不确定度Sd,Sd=SdSd==

  3

  

(2)钢丝直径d的B类不确定度ud,ud=ud

  ud==

  (3)钢丝直径d的合成不确定度σ。

σd=dσd==

  (4)写出钢丝直径d的科学测量结果d=(±)mm

  3、计算石蜡的密度

  

(1)以天平的感量为Δ仪,计算直接测量M1、M2、M3的B类不确定度uMuM==

  

(2)写出直接测量M1、M2、M3的科学测量结果

  M1=(±)gM2=(±)gM3=(±)g

  (3)ρt以为标准查表取值,计算石蜡密度平均值:

?

?

  M1

  ?

t

  M2?

M3

  ρ=(kg/m3)=(kg/m3)(4)间接量石蜡密度ρ的全微分:

  ?

tm1?

tm1?

t

  dρ=dm1-dm2+dm3

  m2-m3(m2-m3)2(m2-m3)2

  再用“方和根”的形式推导密度的不确定度传递公式(参考公式1-2-16)

  2

  ?

?

?

(?

t?

m1/(m2?

m3))?

(m1?

t?

m2/(m2?

m3)2)?

(m1?

t?

m3/(m2?

m3)2)

  2

  2

  计算间接量密度ρ的不确定度σ

  33

  dρ=kg/m=kg/m

  (5)写出石蜡密度ρ的科学测量结果ρ=(±)kg/m3

  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