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行业分析报告.docx
《智慧城市行业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智慧城市行业分析报告.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智慧城市行业分析报告
2017年智慧城市行业分析报告
2017年12月
目录
一、行业主管部门、监管体制和主要政策法规5
1、行业主管部门和监管体制5
2、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6
二、行业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8
1、发展现状8
2、发展趋势11
(1)城市管理矛盾突出,政策支持助力智慧城市行业发展11
(2)城镇化率不断提高,智慧城市建设成为城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12
(3)大数据等技术应用推动智慧城市建设不断发展13
三、行业竞争格局及市场化程度13
1、硬件设备制造13
2、传输网络提供14
3、软件开发14
4、解决方案与系统集成14
四、行业主要企业情况15
1、数字政通15
2、易华录15
3、银江股份15
4、太极股份16
五、行业基本特征16
1、经营模式16
2、行业周期性、区域性和季节性特征16
(1)周期性16
(2)区域性17
(3)季节性17
六、行业进入壁垒17
1、技术、人才壁垒17
2、资质壁垒18
3、资金壁垒18
4、经验壁垒19
七、行业上下游的关系19
1、上游行业19
2、下游行业20
八、行业平均利润水平及变动趋势20
九、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21
1、有利因素21
(1)国家政策大力支持21
(2)行业发展空间大21
(3)技术进步促进产业发展22
2、不利因素22
(1)区域割据22
(2)市场集中度低22
随着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城市人口持续增加,城市资源承载能力与城市人口不能匹配,资源紧缺、交通拥堵、污染加重等“城市病”日益凸显,这些问题对于政府的公共管理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
基于上述背景,智慧城市应运而生。
智慧城市的起点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下的网络化和数字化,最终目的是将其上升到整合、集群、协同管理的高度,与绿色可持续发展相结合,构建宜居的城市环境。
智慧城市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空间地理信息集成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基础,通过感知、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对城市服务、公共安全、环保、民生、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实现城市规划管理信息化、基础设施智能化、公共服务便捷化。
智慧城市建设涉及城市生活的各个领域,如智慧城管、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安防、智慧环保等。
智慧城市技术架构分为四层,即感知层、网络层、平台层和应用层。
感知层主要承担物体的标识和信息的采集;网络层承担各类设备的网络接入以及信息的传输;平台层负责信息的分析处理和决策,完成特定的智能化应用和服务任务,实现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的识别与感知;应用层则是将物联网技术与行业专业领域技术相结合,实现广泛智能化的行业应用解决方案。
结合四层架构,智慧城市解决方案应用范围十分广泛,遍及城市管理、公共安全、交通管理、智能建筑、医疗服务、环境保护、工业监控、食品药品溯源以及教育、水电供应等诸多领域。
一、行业主管部门、监管体制和主要政策法规
1、行业主管部门和监管体制
行业主管部门为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工信部主要职责包括:
拟订实施行业规划、产业政策和标准;监测工业行业日常运行;推动重大技术装备发展和自主创新;管理通信业;指导推进信息化建设;协调维护国家信息安全等。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作为推行智慧城市试点的主要部委之一,其主要职责包括:
建立科学规范的工程建设标准体系;监督管理建筑市场、规范市场各方主体行为;研究拟定城市建设的政策、规划并指导实施,指导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安全和应急管理;拟定建筑工程质量、建筑安全生产和竣工验收备案的政策、规章制度并监督执行。
2、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
二、行业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
1、发展现状
2011年以来,从中央各主管部委到行业、省市,多点、多层次的智慧城市规划纷纷出台。
这些规划从宏观政策引导、应用行业指南、扶持资金支持等多个层面形成了对智慧城市发展的强大政策推动力,为我国智慧城市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近年来,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产业处于持续增长趋势。
根据工信部统计数据,2012年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务收入为24,794万元;2016年,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务收入达到48,511万元,年均增长率为18.27%。
2017年1月,工信部正式发布《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产业发展目标为到2020年,业务收入突破8万亿元,年均增长13%以上。
同时,我国住建部、发改委、工信部等重要部门均参与智慧城市试点规划,试点城市将经过3-5年的创建期,由主管部门组织评估,对评估通过的试点城市(区、镇)进行评定,促进试点城市之间的竞争,由此进一步推动产业快速发展。
其中住建部规划的智慧城市试点工作情况如下:
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物联网白皮书(2016年)》统计显示,截至2015年底,我国副省级以上城市、地级城市、县级城市建设智慧城市比例分别达到100%、74%和32%,新型城镇化推动智慧城市步入实质建设阶段。
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已形成遍地开花的总体建设格局,除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三大经济区外,成渝经济圈、武汉城市群、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关中-天水经济圈等中西部地区的智慧城市建设均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
智慧城市管理、智能交通、智慧安防、智慧医疗等方面是当前智慧城市投资的重点方向。
2、发展趋势
(1)城市管理矛盾突出,政策支持助力智慧城市行业发展
当前,城市管理面临着交通堵塞、公共安全、环境污染等诸多挑战。
而智慧城市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通过透明、充分的信息获取,广泛、安全的信息传递,有效、科学的信息处理,均衡而有效地提高城市运行和管理效率,改善城市公共服务水平,这将有效解决城市发展问题,提升城市运行管理质量和效率。
在此背景下,一系列支持智慧城市发展的国家、地方政策陆续出台,全国多个城市将智慧城市建设纳入发展规划。
相关政策的出台与落地将为智慧城市相关行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2)城镇化率不断提高,智慧城市建设成为城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镇化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来源。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城镇化进程持续推进,截止到2016年年末,城镇化率达到57.35%。
根据2014年3月18日国务院发布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到2020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的目标为60%左右(现阶段,发达国家城镇化率平均水平约80%),明显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城镇化仍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推进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通过智慧城市建设,能有效提升城市管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有助于改善民生,并使得城市运行更加高效。
智慧城市建设正在成为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3)大数据等技术应用推动智慧城市建设不断发展
智慧城市是城市发展与技术进步的结合,技术的持续进步将有助于城市各项活动的不断改造与持续优化,从而推动智慧城市的建设不断发展。
智慧城市以信息化技术为基础,实现城市运行系统之间的交融协作,从而实现有效的市政服务和管理。
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逐渐成熟对于智慧城市解决方案质量的提升起着较为重要的作用,在整合智慧城市平台建设中,通过大数据发掘等方式实现智慧城市体验提升,将是未来智慧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趋势。
三、行业竞争格局及市场化程度
智慧城市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技术水平含量高,市场层次结构分明,目前整个智慧城市行业主要集中在硬件设备制造、传输网络提供、软件开发、解决方案与系统集成四个层面。
1、硬件设备制造
硬件设备是智慧城市的基础,包含存储及处理设备、感知产品、通讯设备等,如电子标签、传感器、服务器、网络设备、监控设备等产品。
目前,主流供应商主要包括华为、联想、海康威视、霍尼韦尔、西门子、思科等领先企业。
2、传输网络提供
传输网络业务目前主要集中在三大运营商,即中国联通、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部分业务掌握在区域性的运营商中,如中电华通、鹏博士、歌华有线、长城宽带等,市场高度集中。
3、软件开发
在智慧城市领域,软件开发企业主要提供基础软件以及应用软件。
其中基础软件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等,主要以微软、Oracle等为代表的外资品牌为主。
应用软件市场上国内已有相当数量的企业,由于智慧城市的行业特性比较明显,这些企业大多在各自行业领域内提供专业性的软件产品开发及解决方案服务。
4、解决方案与系统集成
解决方案与系统集成是根据客户需求,提供顶层架构设计、咨询规划,其业务主要为对硬件和软件集成,提供完整解决方案,并负责后期运维服务。
国内在解决方案与系统集成方面的企业多数以单一领域为主,部分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能够为客户提供覆盖多个领域的智慧城市解决方案,整体上行业集中度较低,竞争较为充分。
国内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主要包括银江股份、易华录、太极股份、数字政通。
四、行业主要企业情况
1、数字政通
数字政通专业从事基于GIS应用的电子政务平台的开发和推广工作,为政府部门提供办公自动化(OA)、业务管理系统(MI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一体化的电子政务管理信息系统,并提供政府各个部门间互联应用的关联型电子政务管理平台。
数字政通在网格化城市管理、网格化社会管理、综合执法管理、综合管网管理、国土资源管理、城市规划管理、市政管理和信访管理等城市管理领域拥有广泛的客户基础。
2、易华录
易华录应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技术,以智能交通为主体,同时发展智慧城市、公共安全、健康养老和蓝光存储业务,将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科技与文化相融合,打造以数据为核心的城市互联网运营商,为政府、社会、公众提供公益和增值服务,成为政府社会化服务的主要提供商。
3、银江股份
银江股份作为智慧城市信息服务与综合数据运营商,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高科技技术将信息服务广泛应用于交通出行、医疗服务、健康管理、金融服务、城市管理等领域,围绕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城市三大主营业务,为客户提供涵盖信息系统咨询设计、软件开发、系统集成、运营运维在内的一体化的智慧城市解决方案和数据运营服务。
4、太极股份
太极股份的主要业务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包括行业解决方案与服务、IT咨询服务、IT产品增值服务等业务,可以为客户提供涵盖信息系统咨询设计、软件开发、系统集成、基础设施建设、运营运维在内的完整的一体化IT服务。
五、行业基本特征
1、经营模式
本行业企业通过根据客户需要提供前期咨询、方案设计、设备供货、软件开发、工程施工、集成调试及运行维护等服务进行盈利。
本行业无特有经营模式和盈利模式。
2、行业周期性、区域性和季节性特征
(1)周期性
智慧城市发展与城市建设、公共安全建设基础产业发展相关性较强,与宏观经济的发展呈正相关,具有一定的周期性。
(2)区域性
当前,智慧城市的建设以政府投入为主,与当地政府的财政收入直接相关,发达地区对于智慧城市的投资规模高于经济较落后地区。
行业内主要企业围绕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等一线城市形成了激烈竞争,部分企业依托自身优秀的研发能力及当地良好的市场需求已确立了一定的区域优势和品牌优势,并利用区域中心城市向周边和内陆地区进行业务辐射。
因此,由于我国不同地区经济发展和技术发展水平差异,导致目前我国智慧城市的投资、建设在各地区发展不均衡,体现出一定的区域性特点。
(3)季节性
智慧城市领域主要客户为各地政府、城管、公安、交通等管理部门。
智慧城市综合管理系统的建设,目前大多属于政府采购的内容,需要依据政府采购的流程采取招投标的方式进行,而政府采购部门一般在上半年制定采购计划和进行项目需求调研和设计,下半年才安排实施。
并且,由于政府预算管理的特点以及资金支付的审批手续较为繁琐,通常在第四季度支付采购款项,上述情形使得本行业的经营具有一定的季节性特征。
六、行业进入壁垒
1、技术、人才壁垒
智慧城市是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空间地理信息等技术综合利用的体现,而上述技术均为新一代信息技术,其在国内发展历史较短,行业内企业普遍存在技术储备不足的问题。
拥有扎实理论基础、掌握最新技术动态,同时又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型人才是行业内的稀缺资源。
同时,随着国内企业对知识产权、核心技术人员保护意识的加强,开始采取知识产权保护、竞业禁止协议等多种措施限制技术及人才的外流,使得新进企业以外部引进方式解决技术和人才短板的难度较大。
因此,智慧城市拥有较高的技术、人才壁垒。
2、资质壁垒
由于智慧城市业务综合性较强,涉及多个行业业务整合,需要企业具备电子智能化工程专业承包资质、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专项资质以及信息系统集成资质等多项资质,同时,资质等级也与企业能承接的项目范围及规模直接相关。
新进入者一方面难以在短时间内取得全部的资质,另一方面资质的升级也需要长期的积累。
智慧城市建设的主导部门是各级政府,投资项目在选择实施方时一般采用公开招标方式,由于项目金额较大,且承担着一定的示范和引导作用,在招标时,对企业的资质要求较高。
这些都构成了新进入者的进入壁垒。
3、资金壁垒
智慧城市行业具有较高的资金壁垒,主要体现在:
(1)当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重点集中在市政建设、交通管理、平安城市等领域,存在投资金额较大,建设时间较长的特点。
在建设过程中,企业通常需进行资金垫付,需投入较多的运营资金。
(2)智慧城市建设项目目前主要由地方政府主导,政府项目一般结算时间较长,易造成企业应收账款压力。
(3)智慧城市是新兴产业,行业技术水平发展很快,为保持行业竞争力,企业必须进行大量前瞻性研发和持续的人才培养,进一步造成了企业的资金压力。
4、经验壁垒
本行业对企业行业经验要求较高,一方面客户在进行招投标过程时,较为看重投标企业既往的经营业绩以及项目经验;另一方面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深入了解终端客户的需求,并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的解决方案。
新进入者由于行业经验不足,往往难以建立完善的综合服务能力。
七、行业上下游的关系
智慧城市产业链上游为电子元器件制造行业和计算机、网络设备行业、软件及服务外包行业等产业,下游为各地城管、市政、交通、安监、质监、公安等政府部门及酒店运营商、地产开发商、医院、工厂、学校等企事业单位。
1、上游行业
智慧城市业务上游供应商主要是计算机设备、感知设备、网络设备等设备供应商、软件及其他专业服务商等,市场为充分竞争市场,下游企业选择余地较大。
当前上游供应商主要有华为、联想、海康威视、微软等。
2、下游行业
智慧城市行业下游行业一般包括各地城管、市政、交通、安监、质监、公安等政府部门及酒店运营商、地产开发商、医院、工厂、学校等企事业单位。
我国自2012年开始“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目前,住建部发布的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已达277个,智慧城市作为我国解决城市管理问题、建设宜居城市的重要途径,市场需求巨大。
八、行业平均利润水平及变动趋势
智慧城市行业具有客户个性化需求强、项目实施过程复杂、资质要求高等特点,同时政府部门客户比例较多,资质齐全、行业经验丰富、客户服务水平优秀的企业行业竞争力较强,利润水平处于合理水平,该类企业为具有一定行业地位的企业,如银江股份、易华录、太极股份、数字政通等。
报告期内,行业环境及经营模式较为稳定,行业利润水平平稳。
九、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
1、有利因素
(1)国家政策大力支持
2014年国务院印发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将智慧城市建设上升到战略层面,明确了智慧城市建设的6大建设方向:
即信息网络宽带化、规划管理信息化、基础设施智能化、公共服务便捷化、产业发展现代化、社会治理精细化。
自《规划》印发以来,从中央各主管部委到行业、省市,多点、多层次的智慧城市规划密集出台,这些规划从宏观政策引导、应用行业指南、扶持资金支持等多个层面形成了对智慧城市建设发展的强大政策推动力,为我国智慧城市产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这些政策和措施将有利于促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的智慧城市产业化和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我国智慧城市企业的研发及自主创新能力。
(2)行业发展空间大
智慧城市建设适应了当前社会精细化管理的需要,对当前市政管理、交通管理、公共安全与应急、智能建筑等各个领域都有重要的意义。
智慧城市建设强调以科技创新为支撑,着力解决制约城市发展的现实问题。
未来随着人们对信息化、智能化生活的熟悉程度不断上升,智慧城市的建设需求将逐步深入,应用领域不断扩张。
行业发展需求的增加为行业提供了持续的发展动力。
(3)技术进步促进产业发展
智慧城市是信息技术高度集成、信息应用深度整合的网络化与信息化城市发展概念,具有系统规模大、技术更新快、系统继承性强等特点。
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各种新的理念、技术和创新工具不断涌现,推动行业应用技术开发的不断发展,促使行业技术持续进步,功能和性能不断完善,服务更加人性化和个性化,用户体验不断提升。
2、不利因素
(1)区域割据
当前,智慧城市建设以地方政府投资为主,一方面由于地方政府出于发展当地经济的考虑,另一方面地方企业人力物力在当地较为集中,采购多集中于本地及周边企业,导致智慧城市行业形成了一定的区域割据市场格局。
区域割据不仅降低了外地企业在当地拓展业务的积极性,也使得当地企业在研发、技术上的投入缺乏动力,不利于形成开放、竞争、高效的市场环境。
(2)市场集中度低
智慧城市行业市场集中度较低,市场竞争激烈,行业整体市场份额较为分散,影响企业盈利能力,限制企业研发投入,不利于行业整体技术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