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数四单元.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737268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1.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五数四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苏教版五数四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苏教版五数四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苏教版五数四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苏教版五数四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五数四单元.docx

《苏教版五数四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五数四单元.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五数四单元.docx

苏教版五数四单元

课时教学设计首页

授课时间:

年月日

课题

小数加法和减法

课型

新授

第几

课时

1

(三维)

1.经历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

2.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

3.初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

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相同计数单位要对齐”的道理。

教学

方法

手段

讲解法、讨论法、发现法、探究法、练习法、

课件演示

使

 

在简单的购物情境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

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

例1探索两位小

数相加、减的竖式计算。

组织学生比较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的相

同点,讨论计算小数要注意的问题,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和归

纳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课时教学流程补充

师生活动

课堂变化及处理环节的效果

1、复习

在下面○里填上“>”、“<”或“=”。

2.3○3.20.68○0.862.4○2.399

0.09○0.10.6○0.6008.4万○8400

2、预习

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0.7+0.30.65-0.256+3.4

1.6-0.44.5+0.50.82-0.42

3、质疑:

二、合作交流

1、小明到商店买了一枝1.5元的水彩笔和1元的橡皮一块,他共花了多少元?

2、讨论例1

(1)观察例图,小明和小丽各买的是什么商品?

价格各是多少元?

(2)如何求小明和小丽一共用了多少元?

(3)怎样用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

(4)全班交流,集体反馈纠正。

三、巩固提升

1、第48页的“试一试”

通过计算,您发现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有怎样的联系?

课时教学流程补充

师生活动

课堂变化及处理环节的效果

2、第48页的“练一练”

3、第50页练习八第2题

四、回顾反思

我的收获是:

我的疑问是:

五、课后作业

第48页练习八第3题

 

课时达标检测设计

项目

检测内容

当堂

 

达标

 

检测

一、填空

1.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光源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2.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是沿(直线)行进的。

3.2000多年前,中国古代的学者(墨子)发现:

光从窗户上的小孔射进来,会在对面的墙上形成外面景物的(倒像),这种现象被称为(小孔成像)。

4.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沿直线传播)。

小孔成的像不仅(上下颠倒),而且(左右颠倒)。

二、设计实验证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检测的目标点与用时预设反馈,矫正方法预设与达标效果补充

 

课时教学设计尾页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判断

1.月亮是光源。

()

2.电灯是光源。

()

3.光可以沿直线传播,也可沿着曲线传播。

()

4.物体的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

教学反思

课时教学设计首页

授课时间:

年月日

课题

一位小数减两位小数、整数减小数

课型

新授

第几

课时

2

(三维)

经历探索一位小数减两位小数、整数减小数的计算方法,进一

步理解小数减法。

经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

中的广泛应用。

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自觉验算的习惯,

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

探索一位小数减两位小数、整数减小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探索当被减数的位数少于减数时的处理方法.

教学

方法

手段

演示法组织指导法检测法对话法

实物投影仪

使

例2重点要引导学生探索当被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少于减数时的

处理方法.先列出竖式,然后启发学生讨论被减数是一位小数,减数是两

位小数,百分位上该怎么减?

最后引导学生把元作单位转化成分作单

位,帮助学生在比较中打开思路,认识到根据小数的性质,可以把被减数

小数部分的末尾看作0再计算。

课时教学流程补充

师生活动

课堂变化及处理环节的效果

一、独立尝试

1.复习

(1)用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应注意什么?

(2)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www.xkb1.com

0.3+0.5=0.86-0.52=2+0.83=0.52-0.12=

2.预习

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0.21-0.12=5.43-0.7=7.9-1.86=

二、合作交流

1.一头大象约重3吨,比一头水牛重2.4吨,水牛重多少吨?

列式:

2.讨论例2

(1)例图中的几种商品的价格各是多少元?

(2)怎样求一本笔记本比一枝水彩笔贵多少元?

(3)如何用竖式计算一位小数减两位小数?

三、巩固提升

1.第49页的“试一试”

您是怎样理解“便宜”的?

2.第50页练习八的第4题

独立找错,同桌互看,交流反馈

3.第49页的“练一练”

4.第50页练习八的第5、6题新课标第一网

四、回顾反思

我的收获是:

我的疑问是:

课时达标检测设计

项目

检测内容

当堂

 

达标

 

检测

 

1.竖式计算

3.6+6.045.7-3.2812-0.12

 

2.一壶水,用去了2.6千克,比剩下的少0.8千克。

(1)还剩下多少千克?

(2)这壶水原来有多少千克?

检测的目标点与用时预设反馈,矫正方法预设与达标效果补充

 

课时教学设计尾页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

课时教学设计首页

授课时间:

年月日

课题

加法运算律的推广

课型

新授

第几

课时

3

(三维)

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认识到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小

数加法同样适用,能正确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一些小数加法的简

便运算。

在探索与交流的活动中,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增强优

化意识;逐步形成积极的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的意识,体验学习数

学的成就感。

教学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

应用加法运算律进行一些小数加法的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

能正确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一些小数加法的简便运算。

教学

方法

手段

比较法探究法引导提示法

实物投影仪

使

根据具体情境提出问题,尝试独立列式并计算,引导学生把整

数加法的运算律推到小数的计算中去,围绕学生采用的不同算法及

时讨论。

明确:

计算小数连加式题可以按从左往右的顺序逐步算出

结果也可以根据加数的特点进行简便计算。

进行简便计算时,需要

应用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整数加法的运

算律,对小数加法也同样适用。

课时教学流程补充

师生活动

课堂变化及处理环节的效果

一、独立尝试

1.复习

口算下面各题

0.52-0.48=3.6+6.4=2.5-0.5=

1-0.75=0.17+0.33=0.47-0.4=

2.预习

下面各题怎样简便怎样算。

75+148+5236+257+64571+184+329+216

 

二、合作交流

出示例3,并讨论

1.怎样求出买四种文具一共用了多少元?

列式计算

2.观察算式中的四个数你发现什么?

3.还可以怎么去算?

4.哪种方法更简便些?

为什么?

三、巩固提升

1.第52页“练一练”

独立练习,交流反馈

课时教学流程补充

师生活动

课堂变化及处理环节的效果

2.第54页第2题

通过计算你发现了什么?

3.第54页第3题

4.第54页第4题

四、回顾反思

我的收获是:

我的疑问是:

课时达标检测设计

项目

检测内容

当堂

 

达标

 

检测

1.你会用简便方法计算吗?

18.36-2.45-7.5546.8-(6.8+12.7)

4.02-2.65+0.983.5+7.28+6.5+3.72

2.第54页第5题

 

检测的目标点与用时预设反馈,矫正方法预设与达标效果补充

 

课时教学设计尾页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用简便方法计算。

27.3+73.2+72.7585+189+215

5.85-1.75-0.25768-274-126

5.85+1.89+2.1524.8+14.6+15.4

3.8+1.37+6.2+12.63

教学反思

课时教学设计首页

授课时间:

年月日

课题

用计算器计算小数加、减法

课型

实践活动课

第几

课时

5

(三维)

1.掌握在计算器上按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的简便按法,会使用计算器正确计算稍复杂的小数加减法。

2.在借助计算器解决生活中常见的小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小数加减法应用的广泛性,感受计算器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

能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3.经历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的过程,激发学数学的兴趣。

教学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

用计算器计算稍复杂的小数加、减法的方法。

教学难点:

在计算器上按出纯小数的简便方法。

教学

方法

手段

实践法操作法观察法谈话法

实物投影仪

使

创设相对复杂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小数加、减法,先讨论“在计算器上,怎样按出买铅笔的钱数?

”然后小组交流,总结在计算器上按出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按法,再让学生用计算器算出“李芸一共用了多少元?

”。

试一试则继续利用例4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借助计算器解决小数减法的实际问题,经历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的过程,并通过简单的推理解决问题。

课时教学流程补充

师生活动

课堂变化及处理环节的效果

一、独立尝试

1.复习

13.8-7.3-2.717.23-(7.23+8.5)7.5+2.3+2.5+17.7

2.预习

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并用计算器验算。

65.3+4.213.46-5.6424-4.6

二、合作交流

1.在计算器上按出0.35、20.86、100.08这三个小数,同桌交流按法。

2.讨论例4

(1)求李芸一共用了多少元,该怎样列式?

(2)用计算器计算。

三、巩固提升

1.第53页的“试一试”

2.第53页的“练一练”

3.第55页第8题

(1)观察表格,弄清余额、收入与支出的含义。

(2)填写表格中“余额”一栏。

4.第54页第6题

5.第55页第7题

四、回顾反思

我的收获是:

我的疑问是:

课时达标检测设计

项目

检测内容

当堂

 

达标

 

检测

1.用简便方法计算。

7.8+3.4+1.2+26.6.58-4.8+4.42-5.29.27-(5.96+2.27)

 

2.一根绳子长30米,第一次用去13.6米,第二次又用去一些后,还剩下2.3米。

第二次用去了多少米?

 

检测的目标点与用时预设反馈,矫正方法预设与达标效果补充

 

课时教学设计尾页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1、第55页的第9题

2、第55页的思考题

 

教学反思

课时教学设计首页

授课时间:

年月日

课题

整理与复习

课型

复习课

第几

课时

6

(三维)

1.通过回顾与整理,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一步沟通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整数加减法的联系,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

2.能灵活选择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性、合理性以及熟练程度。

教学

重点

难点

 

重难点:

灵活选择计算方法,熟练进行小数加、减法计算。

 

教学

方法

手段

讲解法、讨论法、发现法、探究法、练习法、

实物投影仪

使

 

用列表、画图等形式把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整理,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发现几个面积公式推导过程的相同之处,突出“转化”在其中的作用,通过动手实践,探索、解决一些新的问题,进一步感受计算多边形面积的一半策略,加深对面积公式之间内在联系的理解。

 

课时教学流程补充

一、独立尝试

1、复习

(1)计算小数加、减法应注意哪些要点?

(2)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0.52+0.80.71-0.25

4.95+3.20.8-0.48=

2、预习

(1)你学过的整数加法运算律有哪些?

它们对小数也同样适用吗?

(2)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0.85+2.78+1.155.65+2.98-1.6523.5-8.16-1.84

二、合作交流

1、用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为什么要将小数点对齐?

2、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有哪些相同点?

三、巩固提升

1、第56页“整理与练习”第1题

要求又快又对的算好

2、第56页“整理与练习”第2题

先独立计算,然后同桌互相检查,再进行全班交流

3、第56页“整理与练习”第3题

先独立完成,然后交流反馈

4、第56页“整理与练习”第4题新课标第一网

四、回顾反思

我的收获是:

我的疑问是:

 

课堂变化及处理环节的效果

课时达标检测设计

项目

检测内容

当堂

 

达标

 

检测

1、判断。

(1)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

(2)如果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它们一定等底等高。

()

(3)两个等底等高的三角形,它们的面积一定相等。

()

(4)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梯形能拼成一个长方形。

()

2、填空

(1)一个三角形的底是8分米,高是5分米,它的面积是()平方分米,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

(2)从长是20厘米,宽是9厘米的长方形纸板上剪下一个最大的三角形,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3、解决问题。

(1)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地下停车场,底64米,高是25米,共可停320辆车。

平均每辆车占地多少平方米?

(2)有一块梯形玻璃,上底是30分米,下底是45分米,高是40分米,每平方米玻璃54元,800元买这块玻璃够吗?

检测的目标点与用时预设反馈,矫正方法预设与达标效果补充

 

课时教学设计尾页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

课时教学设计首页

授课时间:

年月日

课题

课型

新授

第几

课时

1

(三维)

教学

重点

难点

教学

方法

手段

讲解法、讨论法、发现法、探究法、练习法、

实物投影仪

使

课时教学流程补充

师生活动

课堂变化及处理环节的效果

课时教学流程补充

师生活动

课堂变化及处理环节的效果

课时达标检测设计

项目

检测内容

当堂

 

达标

 

检测

检测的目标点与用时预设反馈,矫正方法预设与达标效果补充

 

课时教学设计尾页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

课时教学设计首页

授课时间:

年月日

课题

课型

新授

第几

课时

1

(三维)

教学

重点

难点

教学

方法

手段

讲解法、讨论法、发现法、探究法、练习法、

实物投影仪

使

课时教学流程补充

师生活动

课堂变化及处理环节的效果

课时教学流程补充

师生活动

课堂变化及处理环节的效果

课时达标检测设计

项目

检测内容

当堂

 

达标

 

检测

检测的目标点与用时预设反馈,矫正方法预设与达标效果补充

 

课时教学设计尾页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