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模拟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736908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7.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模拟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模拟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模拟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模拟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模拟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模拟题.docx

《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模拟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模拟题.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模拟题.docx

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模拟题

羊祜学校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表述题)两部分,第1卷1至6页,第Ⅱ卷7至8页。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请考生仔细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并务必按照相关要求作答。

2.考试结束后,监考人员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收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16分,每小题2分)

1、下面所给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2分)

A、炫目(xuàn)伫立(zhǔ)清澈(chè)应和(hè)

B、支撑(chēng)黄晕(yùn)一髻(jì)萧瑟(sè)

C、小憩(xī)酝酿(niàng)抖擞(sǒu)蓑衣(suō)

D、玷污(zhān)流淌(tǎng)着落(zhuó)竦峙(sǒ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2分)

 A.信服   匿笑   遮敝   不求甚解

 B.感概   烂漫   心绪   蛛丝马迹 

C.酝酿   舒畅   祷告   恍然大悟 

D.澄清   占距   援助   鸭雀无声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

(指果实又大又饱满) 

B、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高高地挺立)

 C、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

(指声音响亮明朗)

 D、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比喻姿态优美)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是  (       )   

A.小宁在语文课上答错了一个问题,弄得面红耳赤、声名狼藉。

B.班长李华学习好,品德好,在班上德高望重。

 

C.韩日世界杯上,中国足球队以0比2不敌哥斯达黎加队,大家对此津津乐道。

D.“六一国际儿童节”到了,邻居家小女孩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可爱极了。

 5.下面一段话,恰当的语序是()

①芦苇丛中还有一种不知名的香草②空气里满是清香③这里的气味,倒是很好闻的④一缕一缕地掺杂在芦叶的清香里,使杜小康不时地去用劲嗅着⑤且又是在夏季清森森一片时⑥万顷芦苇。

A.③②⑥⑤①④B.③⑥⑤②①④

C.②③⑤⑥①④D.②③⑤①⑥④

6、请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

A.为了防止学生在校期间不发生意外伤害事故,我校采取了教师值勤等有效措施。

B.国际金融危机的逐步加剧,着实给经济对外依存度高的香港带来猛烈冲撞。

C.今年2月23日,广东开始试行“国民旅游休闲计划”。

D、今年我市中考考生人数创新高,比去年增加近万人,预计考生人数6万人,全市有初三毕业班的学校已达262所。

7.下列诗文默写与原文一致的一项是()

A.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十二章》)

B.水何澹澹,山岛耸峙。

(《观沧海》)

C.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天净沙·秋思》)

D.山光悦鸟性,谭影空人心。

(《题破山寺后禅院》)

8、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金色花》的作者是泰戈尔,印度文学家,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有《繁星》《春水》。

B.《咏雪》节选自《世说新语》,《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人谢安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C.《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是老舍,主要作品有《茶馆》《四世同堂》等。

D.《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墨家经典著作之一。

二、(8分,每小题2分。

阅读《我的老师》节选文字,完成9-12题。

最使我难忘的,是我的女教师蔡芸芝先生。

 她是我的二年级、三年级和四年级前一学期的教师。

现在回想起来,她那时大约有十八九岁。

右嘴角边有榆钱大小—块黑痣。

在我的记忆里,她是一个温柔和美丽的人。

 

 她从来不打骂我们。

仅仅有—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

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

孩子们是多么善于观察这一点呵。

…………

像这样的教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并且愿意和她亲近呢?

我们见了她就不由地就围上去。

即使她写字的时候,我们也默默地看着她,连她握铅笔的姿势都急于模仿。

 有一件小事,我不知道还值不值得提它,但回想起来,在那时却占据过我的心灵。

我父亲那时候在军阀部队里,好几年没有回来,我跟母亲非常牵挂他,不知道他的死活。

我的母亲常常站在一张褪了色的神像面前焚起香来,把两个有象征记号的字条卷着埋在香炉里,然后磕了头,抽出一个来卜问吉凶。

我虽不像母亲那样,也略略懂了些事。

可是在孩子群中,我的那些小“反对派”们,常常在我的耳边猛喊:

“哎哟哟,你爹回不来了哟,他吃了炮子儿罗!

”那时的我,真好像父亲死了似的那么悲伤。

这时候,蔡老师援助了我,批评了我的“反对派”们,还写 了一封信劝慰我,说我是“心清如水的学生”。

一个老师排除孩子世界里的一件小小的纠纷,是多么平常,可是回想起来,那时候我却觉得是给了我莫大的支持!

在一个孩子的眼睛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呵。

  每逢放假的时候,我们就更不愿离开她。

我还记得,放假前我默默地站在她的身边,看她收拾这样那样东西的情景。

蔡老师!

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

至于暑假,对于一个喜欢他的老师的孩子来说,又是多么漫长!

记得在一个夏季的夜里,席子铺在当屋,旁边燃着蚊香,我睡熟了。

不知道睡了多久,也不知道是夜里的什么时辰,我忽然爬起来,迷迷糊糊地往外就走。

母亲喊住我:

 “你要去干什么?

 “找蔡老师……”我模模糊糊地回答。

 “不是放暑假了么?

  哦,我才醒了。

看看那块席子,我已经走出六七尺远。

母亲把我拉回来,劝说了一会,我才睡熟了。

我是多么想念我的蔡老师呵!

至今回想起来,我还觉得这是我记忆中的珍宝之一。

一个孩子的纯真的心,就是那些在热恋中的人们也难比呵!

什么时候,我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

9、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选文来自《我的老师》,作者魏巍,著名作家,代表作《谁是最可爱的人》。

B、选文共讲述了四个事例,其中前两个表现了老师对孩子的关爱和呵护,后两个事例则表达了孩子对老师的喜爱之情。

C、选文共讲述了三个事例,其中第一、第三个表现了老师对孩子的关爱和呵护,第二、第四个表达了孩子爱老师的真挚感情。

D、本文作者通过回忆童年往事,抒发了对蔡老师的爱戴、依恋、思念之情,感情步步加深,使文章有巨大的感染力。

10、对文中划线句子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仅仅”限定“有一次”,说明是仅有一次。

“好像”,意思是不过做做样子,不是真打。

B、“落”的速度慢,手里有控制,与“抽”“挥”大不一样。

“迎”与“落”相当,说明不是真打。

C、“敲”,又是在“边上”,也说明不是真打,用词极有分寸。

全句表现了蔡老师爱学生,师生关系亲密、融洽。

D、文中的“狡猾”,说明小孩子狡诈刁钻,知道老师不舍得打学生,故意钻老师的空子,是个让人很头疼的孩子。

11、下列选项对句子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亲近呢?

 ”连用了两个“怎么会不”,加强了语气,抒发了学生热爱自己老师的感情。

B、“连她握铅笔的姿势都急于模仿。

”把宾语“她握铅笔的姿势”放到动词“模仿”后边,都可以突出学生们急于模仿老师范围之广,表达效果没有区别。

C、“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

 ”这里由于抒发感情的需要,变换人称,表示感情激动到了极点,从而抒发了对蔡老师至今仍怀有的思念、崇敬的思想感情。

用第二人称,直接抒情,更加亲切。

D、“在一个孩子的眼睛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

”从孩子的眼光谈论老师给“我”的帮助,热情赞美自己的老师,真实地反映了作者当时的心情。

12.本文的语言风格是怎样的?

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朴实、细腻、感人B.粗犷、豪放、隽永

C.精炼、准确、自然D.清淡、平实、舒缓

三、(6分,每小题2分)

阅读《秋天的怀念》完成13-15题

秋天的怀念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

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

“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

”她总是这么说。

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

“不,我不去!

”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

“我活着有什么劲!

”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

“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

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

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

“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什么时候?

”“你要是愿意,就明天?

”她说。

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

“好吧,就明天。

”我说。

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

“那就赶紧准备准备。

”“唉呀,烦不烦?

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

”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

“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

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

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

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

她比我还敏感。

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了。

就再也没回来。

  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

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

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

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

“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

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

妹妹也懂。

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3.这篇文章反复写“看花”这一内容,对此理解不太和合理的一项是()

A.文章以秋为背景,叙述故事、渲染气氛都和菊有关。

“看花”是全文围绕的中心。

B.“母亲喜欢花”,秋天正是看菊花的最佳季节,所以我们去看花。

C.“看花”是母爱的集中体现。

D.“看花”是我新生活的象征,是母亲愿望的达成。

14.对文末划线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用一连串排比描写北海菊花的美丽,寄托了对母亲的深沉怀念之情。

B.那多姿多彩的菊花象征着人生百态,不管哪一种都应该活出一种姿态,表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C.作者笔下的菊花虽然美好,但花开花谢,人生易逝,美好的描写中隐含着一种无奈和淡淡的伤感。

D.作者之所以浓墨重彩地写菊花,恰恰是对母亲生前那句“好好活儿”的深情解读。

15.对文章标题中的“秋天”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秋天”是写作背景,文中写景、叙事、记人,围绕“秋天”展开。

B.“秋天”增添了一丝凄凉色调,用以渲染对母亲的怀念。

C.“秋天”也是我人生的低谷,以此为背景更渲染出在困境中的母爱之美。

D.“秋天”增添了文章的诗意色彩,更能体现我的积极乐观。

四、(8分,每小题2分)

 四、阅读下面短文,回答16-20题,每题2分。

 

①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

②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③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④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

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⑥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16、给这段话选一个标题。

(    ) 

A.雪后的景色    B.冬天群山美    C.雪后图    D.雪后山更美 

17、.文段开头“最妙的是下点小雪”,究竟“妙”在哪里?

选出正确的一项(    )    

 A、小雪可以给小山穿上“花衣”。

       B、小雪可以给蓝天“镶银边”。

 

 C、小雪可以把小山衬托得更加美丽。

        D、小雪可以反射出小山的各种色彩。

 

18、本段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19、本文写景是按什么顺序安排的?

(    ) 

A、时间顺序     B、空间顺序    C、事件先后     D、景物主次 

20、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本段文字选自《济南的冬天》,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著名作家,作品收在《老舍文集》里。

 

B、作者围绕“妙”字,描述了小雪使矮松越发青黑,给蓝天镶上银边,给山穿上花衣,薄雪还会露出点粉色这四个方面的景色。

 

C、文中的“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一句中的“白”指积雪,“暗黄”指的是草;而“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则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写出了自然之景的美丽。

 

D、本段文字作者主要描述了薄雪覆盖下的小山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

 

五、读下面古诗,回答21-25题,每题2分。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2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观沧海》的作者是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的诗歌以

慷慨悲壮见称。

 

B、《钱塘湖春行》的作者是白居易,字乐天,宋代诗人,著有《白氏长庆集》。

 C、《观沧海》一诗选自《乐府诗集》,是乐府诗《步出夏门行》的第一章,表达了作者宽广的胸怀和一统江山的雄心壮志。

 

D、《钱塘湖春行》通过对初春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初春的喜爱之情。

 22、阅读《观沧海》,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点明了观海的地点,直陈其事,并以“观”字统领全文。

 B、“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是写的实景,静动结合,写出了岛上的数目繁多、百草丰美和波涛汹涌的海面。

 

C、“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是实写,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

 

D、“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作者借助奇伟的想象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和自己的宽广胸怀、伟大抱负。

 

23、阅读《钱塘湖春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从总体着眼描绘了钱塘湖蓬勃的春意。

 

   B、颔联、颈联写莺、燕、花、草四种最能体现春色的景物。

 

    C、诗人善于把握景物特征,运用最准确、最具有表现力的词语加以描绘和渲染。

 

D、尾联详细描写了“白沙堤”的美丽景色。

 

24、下面选项中划分节奏正确的一项是(    ) 

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B、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C、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D、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25、对两首诗歌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写出了作者在观沧海之后的欣喜与喜悦之情。

 B、“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中“竦峙”意为“水波荡漾的样子”。

 

C、“早莺”“新燕”“渐”“浅草”等词语都可以告诉我们作者描写的是初春的景色。

 D、“水面初平云脚低”中“云脚低”是因为初春的时候云彩靠近地面,所以看着很低。

第Ⅱ卷(表述题共70分)

六、(14分)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26-28题。

秀才何岳,号畏斋。

曾夜行拾得银贰百余两,不敢与家人言之,恐劝其留金也。

旦日携至拾银处,见一人寻至,问其银数与封识①皆合,遂以还之。

其人欲分数金为谢,畏斋曰:

“拾金而人不知,皆我物也,何利②此数金乎?

”其人感谢而去。

又尝教书于宦官家,宦官有事入京,寄一箱于畏斋,中有数百金,曰:

“俟他日来取。

”去数年,绝无音信,闻其侄以他事南来,非取箱也。

因托以寄去。

夫畏斋一穷秀才也,拾金而还,暂犹可勉③;寄金数年,略不动心,此其过人也远矣!

[注释]:

①封识(zhǐ):

封存的标记。

②利:

贪图。

③暂犹可勉:

短时期内还可以勉励自己不起贪心。

26.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4分)

①其人感谢而去②俟他日来取

③尝教书于宦官家④略不动心

27.翻译下列句子。

(6分)

⑴不敢与家人言之,恐劝其留金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问其银数与封识皆合,遂以还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闻其侄以他事南来,非取箱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分别用四个词概括文中写到的两件事,并说说为什么作者认为何岳第二次的行为比第一次更难能可贵呢?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课外阅读理解(阅读文章,完成29-33题,共14分) 

孩子是春天的另一种姿势

①看看日历,知道已是春天,可老在户外,觉得风还是冬天的风,冰凉刺骨。

太阳依旧

病恹恹的样子,起伏的山,一片片的林子,全是灰蒙蒙的颜色,铅笔画似的。

哪里有一丝春天的踪迹?

有一天,我却意外地从学生的课桌上,发现了第一抹春痕。

  

②我在静悄悄的教室里巡视,蓦然看见,一张课桌的缝隙里,有一撮小草芽,用细细的白线娇娇的扎着。

草芽针一样细,顶端嫩绿,往下是鹅黄,根部则嫩白。

我站在那里端详了许久,心中一时有些感动。

我相信,这是天地间第一抹春色。

在寒风料峭的二月里,灰黄苍茫的天地间,发现这一抹淡到极致的春色,需要怎样的耐心和细心呀,我捏起那一小撮纤细的草芽看了看,又插进桌面的裂缝里,坐在位子上的男孩,这第一抹春色的主人,仰脸望着我,笑了。

  

③这以后,稍一留意,便天天可以从学生的课桌上,感受到春意的()和()了。

桌缝里,有一二截刚刚泛青或萌发芽苞的小树枝,还有三五朵小野花。

花朵那么小,白的似米粒,黄的、红的,像蜡笔上削下的碎屑。

想这些鲜艳的粉末,该是二月的风荡来的春天的水彩,细心的孩子发现了,使用小手指将它们拾起来,染在了他们的课桌上,教室里,被映上了暖暖的春意。

  

④打碗花、紫地丁、映山红百娇千艳,绚丽多姿。

学生的课桌上花事纷繁起来,演示着春天的进程。

一到春天,孩子们翻山越岭来学校,路上只要一弯腰,便能采一把在手里。

这些山里孩子,有的还穿着露趾的鞋,穿着哥哥姐姐肥大的旧衣裤,他们吹着柳笛,摇着野花到了学校,便把花插在课桌上。

有的孩子,还用细线 把花枝绑在铅笔上。

花枝轻抚小脸,让人想不清,是花枝染红了小脸,还是小脸染红了花枝。

  

⑤有一天,我迎着学生的歌声走进教室,看见我放着教科书的课桌上,循着纵横的缝隙,长满了青草、绿叶、小花。

那课桌,仿佛是从春天剪下的方方正正的一块芳草地。

我打开教科书,书页里也夹了几朵指甲般大小的紫色小花。

我笑了,学生们也喜形于色。

那一笑,已使师生的心沟通了。

这一节课,学生始终情绪高昂。

下课后,我拿起一枝开着淡紫色花朵的葛条,嗅了嗅,对学生说:

“真是春天了,连咱们的课桌也都开花了!

”学生大笑,欢呼起来。

这时候,一个调皮的男孩,指着一个女孩子说:

“老师,她也开花了!

”我看,可不,她的小辫子上,簪了一枝粉红的野花。

学生们又是一阵击掌大笑。

 

⑥在这开花的课桌间踱步,听着学生们那晴朗的笑声,我觉得,这教室该是春天的源头了。

春天从孩子们的身上产生,先染了他们的课桌,然后漫出窗子,染了山川。

和孩子们在一起,就是和春天在一起。

我想起了一位诗人的句子:

 孩子是春天的另一种姿势。

 

 29、文章开头描写户外初春的景色的作用是什么?

(2分) 

                                                                                  

 30、根据语境,选出恰当的词填在下列句中括号内。

【备选词:

萌动 涌动 蔓延 洋溢 】 (2分) 

这以后,稍一留意,便天天可以从学生的课桌上,感受到春意的(     )和(    )了。

 31、从②③④小节中各找出一句具体描写花草的句子,放在一起反映出春意由淡入浓的变化。

(3分) 

第②小节:

                                                                    

第③小节:

                                                                  

第④小节:

                                                                     

 32、概括中心思想:

本文通过对教室里插遍鲜花的描述,反映了孩子们▁▁▁▁▁▁▁▁▁▁▁ ,赞颂了师生之间▁▁▁▁▁▁▁▁▁▁▁▁▁▁▁▁,进而指出了孩子就是最美的春光。

(4分) 

33、第②小节中,男孩“仰脸望着我,笑了”,男孩的笑的原因是什么?

(3分)

 

八、(2分)

34.请将下面一句话,用正楷或行楷抄写在田字格内。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九、(40分)

35.作文(40分)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你已进入初中两个多月了,在这个新的学习环境中,你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

一定有许多感受吧!

请以“这里有______”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1)先将题目补充完正整,横线上可填“欢乐、友谊、挑战、风景”等词语。

(2)要写真实的内容,抒发真情实感。

(3)字数在600字左右。

 

答案

1、B2、C3、C4、D5、B6、C7、C8、C

9—12:

B D B A

13—15:

B C D

16-20 DCDBC  21-25 BCDBC 

第Ⅱ卷

26.(4分)①离开,离去。

②等候,等待。

③曾经④一点也不,丝毫不。

27.(6分)⑴不敢和家里人说这件事,担心家人会劝告他把银子留下。

(2分,错一处词语解释扣一分,扣完2分为止)⑵何岳问那人银子的数目和封存标识,回答全都符合,于是就把银子还给了他。

(2分,错一处词语解释扣一分,省略成分的少补一处扣1分,扣完2分为止)⑶(何岳)听说那官员的侄子,因为别的事来到南方,并不是来取箱子。

(2分,错一处词语解释扣一分,扣完2分为止)

28.(4分)路不拾遗(或:

拾金不昧)(1分);寄金不取(1分)。

作者认为抵御长期的诱惑更难。

畏斋生活困难,而那箱钱一直存在他身边,如果他意志不坚定,很可能找一些借口把钱先用了。

(2分)

29、与后文形成对比,突出了教室里春意盎然。

 

30、萌动 蔓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