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综述--卢秋燕.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773365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便秘综述--卢秋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便秘综述--卢秋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便秘综述--卢秋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便秘综述--卢秋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便秘综述--卢秋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便秘综述--卢秋燕.doc

《便秘综述--卢秋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便秘综述--卢秋燕.doc(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便秘综述--卢秋燕.doc

慢性便秘的研究现状

福建中医药大学 中西医结合学院临床医学专业

作者:

卢秋燕王素环林晶林廖丽英何美玲罗志添  

【摘要】

便秘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常见病症,大多为功能性。

中医学认为便秘是粪便在肠内滞留过久,秘结不通,排便周期延长,或周期不长,但粪质干结,排出艰难,或粪质不硬,虽有便意,但便而不畅的病证。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便秘是消化道系统常见的疾病,其人群发病率为3%-21%。

国内对慢性便秘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便秘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且有年轻化的趋势,严重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

本文从流行病学、中医、西医三大方面对慢性便秘进行综合论述。

流行病学主要针对普通人群、不同的特殊人群进行流病的数据说明;中医方面主要从便秘的病名、病因病机、中医分型及中医治疗展开阐述;西医方面则是通过诊断标准、病因病机、临床分型及其与中医分型的关系、诊断进展、西医治疗五个方面进行分析。

【关键词】便秘;功能性便秘;流行病学;治疗

Abstract

Constipationiscausedbyavarietyofcauses,mostcommondiseaseforthefunctional.TCMholdsthatconstipationisstrandedinintestinalfecestoolong,BiJieimpassability,defecatecycleextended,orcycleisnotlong,butdungqualitative,ejectingdifficultdryquality,ordung,thoughtherewashard,butthenjammedmeansofdiseaseandsyndrome.Modernmedicalstudyfoundthatconstipationisacommondisease,gastrointestinalsystemforthecrowdincidence3%-5%21%.Domestictochronicconstipationepidemiologicalsurveyshowsthattheincidenceofconstipationisrisingyearbyyear,andayoungertrend,theseriousinfluencepeople'sphysicalandmentalhealth.Thisarticlefromepidemiology,Chinesemedicine,westernmedicineforchronicconstipationthreeaspectsdiscussedcomprehensively.Epidemiologicalmainlyaimedatthegeneralpopulation,differentspecialcrowdthatthedataonflowdisease;Inthe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mainlyfromconstipation,etiology,diseaseclassificationandtreatmentofTCMonTCMexpatiated;Westernmedicineisthroughindiagnosticcriteria,etiologyandpathogenesis,clinicalclassificationandrelationshipwithChineseclassificationdiagnosis,progress,westernmedicinetreatmentfiveaspectsforanalysis.

Keywods:

constipationFunctionalconstipationepidemiologytreatment

前言

便秘是一种慢性消化道疾病,其危害很少导致住院治疗或有生命危险,因此对健康的不良影响往往被人们忽视。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提升、科技的更新、人们饮食起居等生活习惯的改变,尤其是转基因食物代替了纯天然食物,使便秘的发生率逐渐上升。

便秘一般是女性多于男性,老年多于青年。

便秘不仅能引起腹胀、腹痛、呕吐、头痛、面部粉刺和雀斑、烦躁不安、精神不振、还可以引起如下疾病:

高血压、肝脏疾病、乳腺癌、大肠癌、痔疮、肛裂,影响智力等危害,严重影响患者的情绪和生活质量。

近年来对功能性便秘的研究有了一些进展,但目前尚无安全特效的药物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本综述查阅、汇集、分析了近10年的相关文献资料,从慢性便秘的流行病学、中医、西医三大方面进行了综合论述,旨在归纳总结近年来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研究功能性便秘提供思路与参考,以便为人们正确认识便秘、如何预防便秘提出可行性建议。

1、流行病学

便秘是消化系统的一个常见症状,人群发病率在3%-21%之间,[1]大多处于3%一5%之间,大于10%的相对较少。

[2]女性明显高于男性,各个年龄段均可发病,尤以老年人及儿童便秘患病率较高。

调查方法大多都是采用整群随机抽样调查。

各地调查选用标准以罗马Ⅱ标准多见,2005年罗马Ⅲ标准确立,但目前以罗马Ⅲ标准做调查的还很少,也有不少的调查采用自拟标准,且差别较大。

1.1普通人群

很多疾病的患病率都与地域密切相关。

据流行病学调查,约有12%-19%的美国人受到慢性便秘的影响,亚洲地区的便秘发病率也达到了14%。

[3]另外,我国的流行病学调查也显示,新疆地区的发病率高于北方,北方高于南方。

如史红调查的新疆地区的便秘发病率为21.05%;沈阳、北京、天津等北方城市的发病率分别为18.5%[4]、6.07%、[3]11.6%[5];而南方地区,广州、台湾和香港的患病率分别为4.0%[2]、8.5%和14.3%[6]。

和地域对疾病也影响一样,性别不同,发病率亦不相同。

吕农华、谢勇等人对南昌市的便秘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男女比例为1:

1.8;[7]向国春、龙庆林等人对重庆的便秘流病调查的男女比例为1:

1.68;[8]郭晓峰、柯美云等人对北京市成年人慢性便秘的调查结果中,男女比例为1:

4.59。

[9]由此可以看出各地便秘患病率女性明显高于男性,且北京男女性别比更突出。

1.2特殊人群

1.2.1大学生

魏柏、余保平对大学生便秘情况的流行病学调查及危险因素分析显示便秘与性别有关,男生和女生的发病率分别为6.70%和23.08%。

女生发病率显著高于男性,便秘男生:

女生为1:

3.046。

[10]这一结果和国外报道类似。

张敏、蒋希对孝感职业技术学院662名大学生便秘情况调查显示便秘发生率为25.5%,其中女生为28.2%,男生为10.8%。

学生对便秘有关知识知晓率低。

[11]还有刘伟宏、陈长香对唐山市五所高校1109名学生进行便秘的调查,调查结果为在校大学生便秘患病率为24.08%。

[12]在校大学生的便秘患病率较一般人群高且发病有明显的时间性,多发生在新生入学期间和学期末考试前。

1.2.2儿童

梁芳等对广东省江门市287例6一8个月的散居婴儿进行随机抽样调查。

自拟便秘诊断标准。

结果显示便秘患病率为27.18%,男女患病率无显著差异,认为母乳喂养儿便秘的发生比人工喂养儿少。

[13]西安王宝西等调查当地城乡2一14岁的儿童1001名,自拟便秘诊断标准。

结果便秘发病率为3.8%;城区发病率为4.65%,农村2.38%,城区高于农村。

认为便秘患儿生活质量及生长发育受一定影响,便秘与饮食有关。

[14]而胡娟娟自拟便秘诊断标准,对西安市城区及农村1001名2一12岁儿童的调查显示儿童患病率为4.40%,女性高于男性,小年龄组(2一6岁)高于大年龄组(7一12岁),农村高于城市。

认为儿童便秘与性别、年龄、居住地有关,尚可能与家族史及膳食结构等因素有关。

[15]这两种结果存在矛盾,可能与诊断标准不一有关。

1.2.3老年人

蔡云清等人对南京市3731名6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调查。

结果便秘患病率为24.0%,并随年龄增长其患病率增高,性别无差异。

认为老年人便秘的患病率较高,便秘者较易发生亚健康症状,皮肤瘙痒和皮肤干燥为便秘者易发生的亚健康症状。

[16]天津郭亮等对干休所老年人进行了便秘的现况调查。

调查显示便秘患病率为42.10%,患病率高。

认为生活无规律,饮食单一,日常生活不能自理或部分自理者患病率高。

[17]成都王静思等调查城乡1016例60岁及其以上老年人。

结果患病在城市为4.7%,在农村为12.6%。

[18]

综上所述,不同人群的便秘发病率根据地域和年龄不同,其结果也都不尽相同,各有各的特点。

2、中医方面

便秘是指粪便在肠内滞留过久,秘结不通,排便不通,排便周期延长,或周期不长,但粪质干结,排出艰难,或粪质不硬,虽有便意,但便而不畅的病证。

2.1中医病名

祖国医学对便秘的认识起源于《内经》,其称便秘为“后不利”、“大便难”、“秘涩”、“秘结”、“大便涩滞”。

汉·张仲景则在《伤寒论》称便秘为“大便硬”、“不更衣”、“脾约”、“闭”“阴结”、“阳结”等。

宋代朱胧在《类证活人书》中提出“大便秘”的概念。

此后各代医家又有“风、气、寒、、湿秘”和“风热燥”等学说。

直至清·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中才比较明确的提出“便秘”的病名。

2.2病因病机

中医学认为便秘的基本病机属大肠传导失常,同时与肺、脾、胃、肝、肾等脏腑的功能失调有关。

胃与肠相连,胃热炽盛,下传大肠,燔灼津液,大肠热盛,燥屎内结。

《金匾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19]曰:

“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坚,其为脾约。

”金元·李东垣《兰室秘藏·大便结燥门》[20]曰:

“若饥饱失节,劳役过度,损伤胃气,食辛热味厚之物,而助火邪,伏于血中,耗散真阴,津液亏少,故大便结燥。

”肺热肺燥,下移大肠,则肠燥津枯;清·唐容川《血证论》[21]云:

“肺移热于大肠则使结,肺津不润则便结,肺气不降则便结”。

肝主气机,若肝郁气滞,或气郁化火伤津,则腑气不通,气滞不行。

秦景明《症因脉治·大便秘结论》[22]曰:

“诸气佛郁,则气奎大肠,而大便乃结;若元气不足,肺气不能下达,则大肠不得传道之令,而大便亦结矣”。

明·张介宾《景岳全书·秘结》[23]曰:

“凡下焦阳虚则阳气不行,阳气不行则不能传送而阴凝于下,此阳虚而阴结也。

”可见便秘虽属大肠传导失职,但以上诸因皆可影响大肠的传导,而发为本病症。

功能性便秘一般病程较长,反复发作,多数医家赞同“因虚致秘”的病机理论,认为本病症多责之于脏腑气血阴阳之不足,证属本虚标实。

韩偎偎[24]总结其师李乾构教授经验,认为老年习惯性便秘的病机特点是以脾虚为本,进而引发肠燥津亏或气滞血癖等标实之象,故以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多见。

王秀珍[25]认为习惯性便秘津液不足,燥热内结,气血亏虚者十居七八。

刘军玲[26]认为脏腑机能衰退,气血阴阳诸亏为老年人的体质特征,病理特点多为因虚致实,以体虚为本,阳明腑实为标。

脾肺气虚,则大肠传送无力,宋·窦材《扁鹊心书·便闭》[27]曰:

“老人气虚,及妇人产后血少,致津液不行,不得通流,故大便常结。

2.3中医分型

古代医家对便秘一病有许多分类,因而列出一系列不同证候的名称,此种证候相当于现代中医病证结合的名称,即辨病与辨证的合称,又是证类分型。

如《伤寒论·辨脉法》[28]分为阳结与阴结二类:

“其脉浮而数,能食,不大便者,此为实,名曰阳结也。

其脉沉而迟,不能食,身体重,大便反硬,名日阴结也。

”明代著名医家张景岳十分推崇这一分类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