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阴符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732001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帝阴符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黄帝阴符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黄帝阴符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黄帝阴符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黄帝阴符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黄帝阴符经.docx

《黄帝阴符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帝阴符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黄帝阴符经.docx

黄帝阴符经

《黄帝阴符经》

《黄帝阴符经》作者说是轩辕黄帝,历史上有太公、范蠡、鬼谷子、张良、诸葛亮、李淳风、李筌、李治、李鉴、李锐、杨晟等都作过注解,《四库全书》中有所收集。

《阴符经》应该是一部思想著作,集道家的治国方略,养生之道,兵法战术等。

《黄帝阴符经》立义于社会,导向于人生。

《黄帝阴符经》共四百余字,分上、中、下三篇,上篇主要内容是阐述天道与人事的关系。

中篇主要内容是论述富国安民的道理。

下篇主要内容是论兵法战术的。

历史上对《黄帝阴符经》评论不一。

许多注家将其神化。

其实《黄帝阴符经》是一部朴素、抽象的思想著作,是实践经验的总结。

其中养生之道对我国的中医理论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关于治国、治兵等谋略在历史上都曾发生过积极作用。

我们仔细研究,此书大抵言天地阴阳运行变化,与人事之间有相生相克之辩证关系,蕴含无穷机变,包含比较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这些思想对于我们研究宇宙大自然变化规律,养心修身,谋事策略都有一定的借鉴作用,现根据自己学习以后的体会,作些浅显解释,旨在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上篇】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

(观察天体的运行规律,掌握其规律并按其规律去做,则天地阴阳动静之道就全包括在内了。

故天有五贼,见之则昌。

(天体有五行之气,五行相生顺时而行,则万物昌盛。

五贼在心,施行于天,(了解和掌握了五行生克制化之理,合天而行。

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

(则宇宙就掌握在手中,万物就生乎身上。

天性人也,人心机也。

立天之道,以定人也。

(天性即是人性,人性即是天机,天人合一。

天道定了,人道也就定了。

天发杀机,移星易宿;地发杀机,龙蛇起陆;人发杀机,天地反覆。

天人合发,万变定基。

(五行逆行则天发杀机,星体移位,黑白颠倒,灾难将至;地发杀机,则山崩水溢,龙蛇不安其位;人发杀机,则翻天覆地,山河动摇。

若是人合天机同发,则万物将在一个新的基础上定下来。

性有巧拙,可以伏藏。

九窍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动静。

(人有聪明智慧的一面,也有愚蠢笨拙的一面,但都不要显示出来,要善于隐藏。

人有九窍,能招惹邪恶是非,其中唯有耳、目、口这三者是最重要的。

耳能听,目能视,口能说,它们可以动也可以静。

火生于木,祸发必克;奸生于国,时动必溃。

知之修炼,谓之圣人。

(火生于木,火燃烧起来木就变成灰烬了。

奸贼生于国内,若奸贼得逞则国家就要灭亡。

唯有圣人能修身炼性,防微杜渐。

天生万物(春生夏长),天亦杀万物(秋敛冬藏),这是自然规律。

天地生万物亦杀万物,万物生人亦杀人,人生万物亦杀万物。

三者相互为盗又寓相生之理,使天、地、人各得其位,各司其职,万物育生。

【中篇】天生天杀,道之理也。

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

三盗既宜,三才既安。

故曰:

“食其时,百骸理;动其机,万化安。

”人知其神之神,不知不神之所以神也。

日月有数,大小有定,圣功生焉,神明出焉。

其盗机也,天下莫能见,莫能知。

君子得之固躬,小人得之轻命。

【下篇】瞽者善听,聋者善视。

绝利一源,用师十倍;三反昼夜,用师万倍。

心生于物,死于物,机在于目。

天之无恩而大恩生,迅雷烈风,莫不蠢然。

至乐性馀,至静性廉。

天之至私,用之至公。

禽之制在气。

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

恩生于害,害生于恩。

愚人以天地文理圣,我以时物文理哲。

人以愚虞圣,我以不愚虞圣;人以奇期圣,我以不奇期圣。

故曰:

“沉水入火,自取灭亡”。

自然之理静,故天地万物生;天地之道浸,故阴阳胜;阴阳相推。

而变化顺矣。

是故圣人知自然之道不可违,因而制之。

至静之道,律历所不能契。

爰有奇器,是生万象,八卦甲子,神机鬼藏。

阴阳相胜之术,昭昭乎进乎象矣。

按:

《阴符经》,是与《老子》、《庄子》齐名的中华道教圣典。

全篇仅有四百余字,言深旨远。

全部经文从天、地、物、人、我五个方面,论述天人之道。

尤为中华道教修炼所宗述,奉为丹学祖经之首。

仙宗祖师张紫阳诗赞曰:

"阴符宝经逾三百,道德灵文满五千。

今古神仙无限数,尽于此处达真诠。

"可见对其地位之尊崇程度。

下面逐句作注,以阐其真义:

《阴符经》【题解】阴,隐含,内藏。

符,符合。

通过内在修炼,以符合天地之道。

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

【字解】观,观察,体悟。

执,按照,执行。

【释义】观察天道运行之规律,并按照天之运行修炼自身,一切修道的内容都可以包括在其中了。

修道所追求的就是"天人合一"的境界,天人合一的程度越深,修炼的层次也就越高。

故此明白了天人合一,也就等于明白了修道。

这句话点明了全经主题,是全篇总纲。

【白话文】观察天体的运行规律,掌握其规律并按其规律去做,则天地阴阳动静之道就全包括在内了。

天有五贼,见之者昌。

【字解】贼,贼害,戕害。

见,识别,发现。

昌,精进,成功。

【释义】天上有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喻指五行。

五行生克制化,莫不戕害我身,使我堕入其中,尝受生老病死之苦,不能做自己命运的主人。

而在修练之人,则可识其贼性,探得造化之根源,使五行颠倒,造化逆行,自能反夺五行之造化,使"贼"化为"昌",反而促使我之道成。

【白话文】天体有五行之气,五行相生顺时而行,则万物昌盛。

五贼在心,施行于天。

【字解】心,指修练人之心。

天,指身外之宇宙。

【释义】反夺五行造化,在于一心之运用。

此乃空空洞洞,不执不失之道心,非世俗顽恶之人心。

其所反夺之源,在于体外之宇宙。

由于色身有限,宇宙无限,要从宇宙之中施行反夺,才能获取无穷之造化。

修成恒古不灭之先天元神,长生久视,"天地有坏,这个不坏"。

大道之奥妙,早已揭示无遗矣。

【白话文】了解和掌握了五行生克制化之理,合天而行。

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

【字解】手,手掌,手通心,亦指自心。

【释义】人能认清五贼,追根溯源,还归本来,求得宇宙总持之门,自然成为造化主人。

此时无穷宇宙,如同在我掌中;万物变化,亦好似生于自身。

又手通心,亦指宇宙变化,自心了然可知。

这等气魄。

若非修道之士其谁人能之。

【白话文】则宇宙就掌握在手中,万物就生乎身上。

天性人也,人心机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

【字解】机,时机(此经重在"机"字,包括所有的道功、法、道妙。

吾人修道,采药得丹,全在火候,全在掌握时机)。

立,遵循。

【释义】吾人未生之前,不过元神混沌之体,谓之天性;既生我后,化为后天气质之性,谓之人心。

天性既可化为人心,吾人自可明通此机,遵循天道,去掉人心,返归天性。

老子谓之"归根复命",大道之根源在此。

【白话文】天性即是人性,人性即是天机,天人合一。

天道定了,人道也就定了。

天发杀机,易星易宿。

地发杀机,龙蛇起陆。

人发杀机,天地反覆。

天人合发,万化定基。

【字解】易,变易,变化。

龙蛇,指水患地震。

【释义】天发杀机,日月相蚀,陨星坠落。

地发杀机,洪水地震,起于四野。

人发杀机,天翻地覆,灾异横起。

要在人能合乎天道,天人齐发,则万种变化,可以定其基矣,以上虽言杀机,但生杀互根,杀机即是生机。

人能发杀机于天地,即是反夺生机于自身。

丹道谓之"大死再活"置之死地而后生,是也。

以上虽言杀机,但是生杀互根,修练人须由此悟去,杀机即是生机。

人能发杀机于天地,即是反夺生机于自身。

丹经谓之"大死再活","置之死地而后生"。

【白话文】五行逆行则天发杀机,星体移位,黑白颠倒,灾难将至;地发杀机,则山崩水溢,龙蛇不安其位;人发杀机,则翻天覆地,山河动摇。

若是人合天机同发,则万物将在一个新的基础上定下来。

性有巧拙,可以伏藏。

九窍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动静。

【字解】性,指人心。

邪,邪妄。

三要,指耳、目、口三宝。

【释义】修练之人,要在杀机中反夺生机,必须人天合发,即人性合乎天性。

但人性有巧有拙,务使伏巧为拙,使外拙而内巧,拙中藏巧,才合乎天性。

伏藏之道,在于九窍(即耳、目、口、鼻、脐、外肾、谷道。

)九窍皆邪妄出入之门户,而关键更在于耳、目、口三者。

精通于耳,气通于口,神通于目,动则外漏,静则内藏,使动化为静,则三要皆成为三宝矣。

【白话文】人有聪明智慧的一面,也有愚蠢笨拙的一面,但都不要显示出来,要善于隐藏。

人有九窍,能招惹邪恶是非,其中唯有耳、目、口这三者是最重要的。

耳能听,目能视,口能说,它们可以动也可以静。

火生于木,祸发必克。

奸生于国,时动必溃。

知之修炼,谓之圣人。

【字解】火,指人之心火。

木,木能生火,喻为元神。

【释义】钻木取火,古人经验。

但火性太炽,则木反为火伤。

比喻人之心火过旺,必伤无神。

推之治国,其理亦同,国家出了奸臣,祸国殃民,动荡之时,必然崩溃。

犹人炼意不净,滋生妄念,定有伤丹之度。

可见祸福生杀,太过不及,差之毫厘,谬之千里。

识得其机,修之炼之,才是圣人。

【白话文】火生于木,火燃烧起来木就变成灰烬了。

奸贼生于国内,若奸贼得逞则国家就要灭亡。

唯有圣人能修身炼性,防微杜渐。

天生天杀,道之理也。

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

三盗既宜,三才既安。

【字解】盗,逆取,反夺。

宜,平衡,协调。

【释义】天生天杀,阴阳消长,乃顺行之自然。

但天杀之机,即是反夺生气之机也,又为逆行修道之枢要。

天地从万物中反夺,万物从人中反夺,人从万物中反夺。

三者互相反夺,合平衡,才合乎生杀之道,成为自然。

【白话文】天生万物(春生夏长),天亦杀万物(秋敛冬藏),这是自然规律。

天地生万物亦杀万物,万物生人亦杀人,人生万物亦杀万物。

三者相互为盗又寓相生之理,使天、地、人各得其位,各司其职,万物育生。

故曰食其时,百骸理。

动其机,万化安。

人知其神之神,不知不神所以神也。

【字解】食,掌握,采取。

动,发动。

【释义】欲求修炼,贵在能知生杀予夺之时机。

按时采取,从天地万物中反夺生机,陶铸自身筋骨,才能成为乾健之躯。

乘机发动,借生杀变化之机,反夺造化,安定自身。

丹功每次提高阶段,都在掌握时机。

平常人只知后天思虑之神为神,不知先天不神之神,才是真神。

大要修道,先使后天识神归于先天不神,空空洞洞,虚灵不昧,才能时至神知,机动觉随,反夺造化,调理百骸,得成修炼之动。

【白话文】所以古语说:

“饮食得其时,则人体得到调养生息;行动符合天机,则万物安泰。

”人只知道万物从阴阳而生,将这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称之为“神”;却不知道这个“神”是从至道虚无的“不神”而来的。

日月有数,小大有定。

圣动生焉,神明出焉。

【字解】数,定数。

定,周期。

圣功,即修练之功。

【释义】太阳东升西降,月亮晦朔弦望,皆有定数。

小往则大来,大往则小来,阳大阴小,与日月之出没相同。

我能知往推来,食其时而动其机,采日精月华,夺天地正气,自可完成修真成圣之动,神明由此而出。

【白话文】日月之行必有常数,日月之大小也有定数。

圣人掌握其规律推而测之,就能昭示神明之道。

其盗机也,天下莫能见,莫能知。

君子得之固躬,小人得之轻命。

【字解】固,固然。

躬,躬敬,谨慎。

轻,丧失,夭折。

命,生命。

【释义】盗机即反夺之机也,反夺造化之功,皆无形象可言,若有形象,便落后天,故天下无见之知之者。

先有见知,便失真机。

采炼之时,若为"寂然不动,感而遂通"之先天元肖,无形无象,不可得见,则可成丹。

此时若动情识,迅即化为后天浊质,可以见如,必有走漏之危,即使追回采炼,亦不能成丹。

此反夺之机,君子得之固然谨慎,倍受奉行,可以长生久视。

小人得之轻视造化,修功差驰,反促其寿也。

【白话文】三盗的实现都是在寂静中完成的,形迹未露,人们看不见、摸不着,求知者对它认识不一。

君子得之能顺时而行,用以健壮身体、修身养性;小人得之则违时而行,恃才妄为,反而害身。

瞽者善听,聋者善视。

绝利一源,用师十倍:

三反昼夜,用师万倍。

【字解】师,兵事。

修道与用兵理同。

【释义】双目失明的人,视不外漏,专一于耳,所以听觉灵敏。

两耳失聪的人,听不外漏,专一于目,因而视觉灵敏。

专心用于一处,便可得到用兵十倍的效力。

反复昼夜地不断用心,则可得到用兵万倍的效力。

丹法与用兵相同,二者一理,运用之妙,都在专一。

【白话文】瞎子有目不能视,却擅长于听;聋子有耳不能听,却擅长于视。

不能听或不能视就杜绝了外界的种种诱惑,胜于众人十倍;如若再能昼夜反省自己,则就胜于众人万倍了。

心生于物,死于物,机在目。

【字解】心,指人心。

目,指眼睛。

【释义】人生之初,心本虚空,渐为外物所扰,因而产生各种念想,损人心性,损尽则死。

修道下手,还虚第一,盖"魔由心生,境由心造",心若不虚,反而自惹魔障,坏我功修。

故须收心离境,聚性止念。

其机在目,神生于心,发于二目,乃丹动之枢机。

内视、采药、烹炼、养胎及至出神等等,均以目力机。

【白话文】心(人的思想)来源于客观事物,并随着客观事物的变化而变化、发展而发展、灭亡而灭亡,其机关就在于目(目是“三要”之首)。

天之无恩而大恩生,迅雷烈风莫不蠢然。

【字解】天,指天空,于天道。

【释义】天本空空洞洞,无识无知,毫无施恩之意,而其行四时,育万物,大恩遂生焉。

迅雷烈风受其驱使,而蠢蠢然不能自主。

此乃大道隐含之力量,不可思议,修真悟道之士,当由此参证之。

【白话文】宇宙天体按着自己的规律运行着,无意施恩于万物,而万物却得其恩泽雨露而生长。

阴阳相交,产生了雷电风雨,使万物自由自在地发育生长。

至乐性余,至静性廉。

天之至私,用之至公。

【字解】至,到,真正。

余,余闲。

廉,清廉。

【释义】至乐的人,心胸坦荡,性有余闲。

至静的人,心性收敛,廉而不失。

修炼的人悟到虚静之时,心忽开朗,舒适畅快,妙不可言,就是达到至乐至静的境界了。

天道驱风使雷,运行四时,看似至私,而作用于万物生化,却无偏无倚,一视同仁,实为至公。

犹天性降之于人,虽为个人所私,实际贤愚皆同,人人均有。

天性与太虚等量,大公无私,若至私而实至公也。

【白话文】人的性格有“至乐”“至静”之分,至乐者性格开朗,宽裕优容;至静者思维缜密,廉洁无染。

天也有“至公”和“至私”两个方面,它将天地万物都包容于一身,似其自私;然而万物又无偿地使用它,则又大公无私。

禽之制在杰。

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

恩生于害,害生于恩。

【字解】禽,通"擒",制服之意。

【释义】制服的诀窍在于肖,肖聚则生,肖散则死。

生与死互为本根,生于何处,死于何处,人由男女而生,亦因男女而死。

恩害相生,亦同于生死。

由人心返还天性,为死处求生,是谓逆则成仙,即恩生于害;由天性降落人心,为生老病死,是谓顺则生人,即害生于恩。

【白话文】统摄万物者,制造万物者,都在于一气。

万物有生必有死,则生乃死之根源;有死必有生,则死又是生的根源。

人间社会也是如此,无害则无恩,因救害而有了恩;若知恩不报,则害又生于恩。

愚人以天地文理圣,我以时物文理哲。

人以愚虞圣,我以不愚虞圣。

人以奇其圣,我以不奇其圣。

【字解】愚人,常人,一般的人。

我,指修道之人。

【释义】愚人以天文地理为神圣,我以随机应变为原则。

人以愚弄欺骗为神圣,我以不言而信为神圣。

人以惊世骇俗为神圣,我以和光同尘为神圣。

这些都是修德之要,无德便不能培道。

道家认为,道在我身上就是德;没有德也就失去了道。

有人做功出魔,或功夫停滞,就因为不注重修德之缘故。

【白话文】愚蠢的人认为,天地万物都是无形的,是不可知的神圣之物;而我却认为,天地万象都是有形的,是可知的。

有的人用愚蠢的办法揣测、预料天地的表面现象,以为自得,自称为圣人;我却认为,聪明智慧,能体察万物之理的人为圣人。

人们以为能够推度出神奇事物的出现是圣人;我却认为,能体察天地、成就万物“不奇期”者是圣人。

沉水入火,自取灭亡。

【字解】水,指肾水,在易象为坎卦。

火,指心火,在易象为离卦。

【释义】以坎水填入离火之中,使后天坎离复为先天乾坤,则人心灭亡,而天性复现,到此筑基完成。

【白话文】故古语说:

“(追求“愚虞”和“奇期”的)如同于投于水火之中,自取灭亡。

”自然之道静,故天地万物生。

天地之道浸,故阴阳胜,阴阳相推而变化顺矣。

【字解】浸,浸润,充满。

胜,主宰。

【释义】自然之道,主静立极,空空洞洞,无中生有,《老子》曰:

"清静为天下正。

"天地万物遂得以生化。

天地之道充满其中,天为阳,地为阴,因此阴阳之道主宰于万事万物之中。

静极生动,阴极生阳,阳极消长,互资互根。

如此相推,则天地万物生生化化,顺其自然,不失其序也。

【白话文】天地日月依其自然规律静静地运行着,故天地万物得以生存、生长。

天地之道是浸润渐进的,阴极生阳,阳极生阴,阴阳相互转化,而四季成序,万物生长,都按照一定的规律自然顺畅的运动。

圣人知自然之道不可违,因而制之至静之道,律历所不能契。

【字解】违,违抗,改移。

制,制订,采用。

契,契合,规定。

【释义】圣人明白自然之道不可随意违抗,因而采用至静之法。

只有静才能体悟天道,才能识别五贼,才能天人合发,才能反夺造化。

一切修为,都是从静中自然生出。

能静片刻,可以攒簇一年之气候,这是律历所不能规定的。

【白话文】所以,圣人知道天地自然规律是不可违背的,人应该与天地合,顺其道而行。

至静之道是无形的,而天文历法是有形的,却无法揭示和包括无形的“至静之道”。

爰有奇器,是生万象。

八卦甲子,神机鬼藏。

阴阳相胜之术,昭昭乎近乎象矣。

【字解】奇器,奇异之器。

万象,万象变化。

象物象,指事物的本来面目。

【释义】有奇异之器,才能产生万象。

八卦甲子之中,藏有鬼神莫测之机。

阴阳相胜的法则,昭昭然可以揭示事物的本来面目了。

《参同契》、《悟真篇》等类丹经,多以卦象干支描述自身修练中的阴阳变化,亦宗此义也。

【白话文】于是,圣人就发明了一种神奇的东西,用以昭示天地万物之象,这就是阴阳八卦和六十甲子,神之申机,鬼之屈藏,无不包括在内。

阴阳相生相克之术,与天地之道暗合(阴符),故能昭示天地之间的万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