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高中地理第3章第2节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12.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729930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86.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高中地理第3章第2节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1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版高中地理第3章第2节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1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版高中地理第3章第2节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1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版高中地理第3章第2节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1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版高中地理第3章第2节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1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高中地理第3章第2节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12.docx

《版高中地理第3章第2节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1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高中地理第3章第2节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12.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版高中地理第3章第2节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12.docx

版高中地理第3章第2节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12

第二节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1.识记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的分布、特点。

(重点)

2.理解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的主要差异。

(重点)

3.运用相关资料,分析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的形成条件。

(重难点)

[基础·初探]

教材整理1 季风水田农业

阅读教材P47至P48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分布:

主要分布在亚洲季风区。

2.农作物:

水稻。

3.区位条件

(1)自然条件

(2)社会经济条件

区位因素

优势条件

劳动力

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市场

居民喜食,人口众多,消费量大

历史经验

种植的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4.特点

正误判断:

(1)亚洲的季风气候区具备季风水田农业形成的社会经济条件。

(  )

(2)季风水田农业经营规模大。

(  )

(3)季风水田农业是一种劳动密集型农业。

(  )

(4)季风水田农业水稻种植的机械化和科技水平高。

(  )

【提示】 

(1)√ 亚洲人口密集,稻米是当地人们喜爱的主食,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季风水田农业所产稻米占世界稻米产量的绝大多数。

(2)× 季风水田农业区的水稻生产以家庭为单位,由于人均耕地少,每户耕种的田地很少,经营规模较小。

(3)√ 农民在田地里精耕细作,需要的劳动力数量多。

(4)× 农民一般从事手工劳动,虽近年利用电力进行脱粒、灌溉等,化肥、农药的使用量也逐渐提高,但是,从总体上看,机械化和科技水平仍较低。

教材整理2 商品谷物农业

阅读教材P49至P50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分布

区域

具体地点

经营方式

世界

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乌克兰等

家庭经营

中国

东北和西北地区

国营

2.主要作物:

小麦和玉米。

3.区位条件

区位因素

优势条件

自然条件

地势平坦开阔、土壤肥沃、气候温和、降水丰富等

社会经

济条件

交通运输便利、市场广阔、地广人稀、机械化水平高、农业科学技术先进

正误判断:

(1)商品谷物农业都分布在发达国家和地区。

(  )

(2)我国的商品谷物农场一般是家庭经营的。

(  )

(3)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特点是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机械化和科技水平高。

(  )

【提示】 

(1)× 商品谷物农业主要面向市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有分布。

(2)× 我国的商品谷物农场一般是国营的。

(3)√ 美国的商品谷物农场一般是家庭经营的。

生产规模大,以进入国际市场为目标,商品率高,中部平原的商品率超过95%。

建立全国农业科技研究和推广体系,免费向农场主提供最新农业科技成果,提高了商品谷物农业的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

[质疑·手记]

预习完成后,请将你的疑问记录,并与“小伙伴们”探讨交流:

疑问1:

                                    

解惑:

                                    

疑问2:

                                    

解惑:

                                    

疑问3:

                                    

解惑:

                                    

季风水田农业

湖南日报2016年1月24日讯,日前,国家统计局湖南调查总队发布数据:

我省水稻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8.4%,比上年提高2.9个百分点。

探讨

亚洲季风水田农业区的分布与其气候有何关系?

【提示】 亚洲季风水田农业区主要位于亚洲热带、亚热带季风区,夏季高温,雨热同期,具有适合水稻生长的优越气候条件。

水稻也是喜温、喜湿的高产农作物。

探讨

上面的材料及图示景观,说明了水稻生产有何特点?

【提示】 水稻生产需要投入较多劳动力,属劳动密集型农业;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较低。

探讨

图中同样是水稻种植,插秧方式有何差别?

为什么?

【提示】 种植的地块面积小,主要采用手工插秧;种植的地块面积大,主要采用插秧机机械插秧。

说明了土地经营规模会影响农业机械化。

探讨

季风水田农业水稻的单产量高,但为什么商品率低?

【提示】 季风水田农业区水稻种植业精耕细作,单产高,但由于生产规模小,人口稠密,所产稻谷以自给为主,故商品率低。

1.亚洲季风水田农业的形成和分布

分布

东亚、东南亚、南亚

自然

因素

气候

以季风为主,高温多雨适合水稻生长

地形

地势平坦,适宜水田管理

社会

经济

因素

人口

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生活习惯

人多地少,生活习惯导致

粮食需求量大

历史

水稻生产的历史悠久(7000年历史)

2.季风水田区水稻种植业的主要特点及原因

特点

原因

发展措施

小农经营

以家庭经营为主,人均耕地少

适度规模经营

单产高,商品率低

精耕细作,单产高,但由于生产规模小,人口多,所产稻谷以自给为主

控制人口数量

机械化和科技水平低

田地规模小,经济水平低,劳动力丰富,机械化水平低,农业生产主要靠传统经验,现代科技水平低

加大科技投入,提高机械化水平

水利工程

量大

水稻生长需水量大,季风区旱涝灾害频繁,对水稻生产威胁大

增加投入,兴修水利

1.季风水田农业主要分布在亚洲季风区,农业以种植业为主,作物以水稻为主,水稻被称为“亚洲的粮食”。

据此回答

(1)~

(2)题。

【导学号:

36460063】

(1)水稻种植可缓解某些地区人口对土地的压力,其根本原因是(  )

A.水稻地区适应性强

B.水稻种植技术简单

C.水稻的单位面积产量高

D.水稻种植很适合于小农经营

(2)“杂交水稻”的开发应用说明了我国农业发展必须坚持(  )

A.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的农业

B.不断增加国家对农业的投入

C.贯彻土地承包30年不变的政策

D.千方百计地增加农民收入

【解析】 第

(1)题,水稻的单位面积产量很高,在人口密集、人均耕地少的地区种植水稻,可以缓解人口对土地的压力和对粮食的需求。

(2)题,“杂交水稻”产量高,品质好,对我们这个农业大国和人口大国来说,意义非常大,同时也说明我国农业发展必须走“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的农业”之路。

【答案】 

(1)C 

(2)A

商品谷物农业

美国农业大都以家庭规模经营农场为主,土地资源丰富,土地流转自由,为规模经营提供了充分保障,特别是在美国大陆,在大田农产品生产上,如玉米、谷物等,其经营规模都是以上千英亩为单位进行的,规模经营特点也体现在美国农业生产过程中的高度机械化、现代化管理。

探讨

美国北部小麦区和南部小麦区在小麦种植时间上有何不同?

分析形成这种差异的主导因素?

【提示】 北部春季种植(春小麦),南部秋季种植(冬小麦)。

形成这种差异的主导因素是热量。

探讨

美国中部平原发展商品谷物农业有哪些有利的区位条件?

(填表)

自然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交通条件

便利的铁路、公路和__________

人口

__________,耕地面积广

工业

工业发达,为农业提供现代化机械

科技

________________

市场

世界人口增长,__________

【提示】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雨热同期 水路运输 地广人稀 农业科技发达 市场广阔

探讨

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特点是什么?

【提示】 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机械化和科技水平高。

1.美国商品谷物农业发展的区位优势

(1)自然因素

区位因素

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

评 价

地形

中部平原→地势平坦开阔

自然条件优越,有利于作物的高产稳产,地势开阔平坦,为机械化生产和大规模经营创造了条件

土壤

土层深厚,世界三大黑土区之一→土壤肥沃

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温和、降水丰沛、夏季潮湿

水源

五大湖与密西西比河→水源充足

(2)社会经济因素

区位

因素

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

评 价

交通

五大湖及密西西比河、铁路、公路交织→交通便利

便于商品集散,有利于降低运费,提高经济效益

人口

地广人稀,生产规模大,竞争优势大

有利于大规模经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商品率

工业

工业发达,提供机械、电力、化肥、农药

为大规模经营创造了条件,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科技

科技水平高,科技成果推广快

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促进了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和社会化

市场

世界人口增长,市场广阔、世界上最大的谷物出口国

促进了商品粮的大规模生产和农业的现代化

2.季风水田农业与商品谷物农业的异同

农业地域类型

季风水田农业

商品谷物农业

主要农作物

水稻

小麦和玉米

分布

亚洲季风区

主要分布在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等国以及我国东北、西北

气候条件

季风气候区

温带大陆性气候区

经营方式

小农经营、生产规模小、机械化水平低

家庭农场、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

生产目的

自给农业

商品农业

相同点

都是以种植业为主

2.下图示意中国和美国的部分地区,阴影部分为玉米带。

读图,完成

(1)~

(2)题。

(1)中美两国玉米带共同具备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

A.地势平坦B.热量丰富

C.地广人稀D.四季多雨

(2)我国东北地区有大面积水稻种植,而美国同纬度地区几乎没有水稻种植,原因是我国(  )

A.夏季受夏季风的影响

B.水稻品种的不断改良

C.科技发达

D.当地居民的主食需求

【解析】 第

(1)题,地广人稀为社会经济条件;两地纬度都较高,热量条件较差;两地四季降水都不均匀。

(2)题,我国东北地区夏季受夏季风的影响,水热条件比世界上同纬度其他地区优越。

【答案】 

(1)A 

(2)A

 亚洲季风水田农业的形成和分布

探讨

季风气候的特点对水稻种植有何影响?

针对不利影响应采取哪种措施?

【提示】 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对水稻的生长有利;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匀,旱涝灾害多发。

针对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匀,应兴修水利工程。

探讨

读人口分布图,分析季风水田农业形成的条件有哪些?

由此产生的特点是什么?

【提示】 季风水田农业属于劳动密集型农业,此区域人口稠密,为季风水田农业形成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但是由于人多地少,消费量大,只能靠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来满足粮食需求。

因此水稻种植表现出单位面积产量高、商品率低的特点。

探讨

亚洲季风水田农业形成的优越自然条件除气候外,还有哪些?

【提示】 位于大河的中下游,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

(1)阅读图名,明确图示主题

由图名“亚洲季风水田农业的形成和分布”得知:

此图表示季风水田农业在亚洲的分布位置,以及影响其形成的区位因素。

(2)提取信息,把握区域区位

①位置:

季风水田农业分布在东亚、东南亚的季风气候区。

②区位因素:

气候、河流、地形、人口等。

(3)分析问题,把握产业活动特点

分析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对水稻种植的影响,以及水稻种植的特点。

3.图中阴影为某粮食作物分布区,据此回答

(1)~

(2)题。

(1)该种植业的优势条件有(  )

A.大面积可供开发的土地

B.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C.终年高温多雨的气候

D.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

(2)下列有关图示种植业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科技水平高B.水利工程量大

C.单产高D.机械化水平低

【解析】 第

(1)题,水稻种植业分布区是世界人口稠密地区,劳动力丰富。

(2)题,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为:

小农经营;单产高,但商品率低;机械化水平和科技水平低;水利工程量大。

【答案】 

(1)B 

(2)A

[课堂·小结]

对点训练1 季风水田农业

下图为部分地区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分布示意图。

据此完成1~3题。

【导学号:

36460064】

1.图示农业地域类型为(  )

A.商品谷物农业B.季风水田农业

C.混合农业D.乳畜业

2.图示区域旱涝灾害频发的共同原因是(  )

A.台风活动频繁B.锋面活动频繁

C.气温变化大D.季风的不稳定性

3.在农业生产中,为防御旱涝灾害可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B.培育良种

C.加强水利工程建设D.改良土壤

【解析】 图示农业地域位于亚洲东南部、南部,为季风水田农业,该地受夏季风强弱影响,旱涝灾害频发,应加强水利工程建设以减少灾害损失。

【答案】 1.B 2.D 3.C

对点训练2 商品谷物农业

读“北美(美国和加拿大)小麦和玉米主要产区分布示意图”,完成4~6题。

4.北美小麦和玉米集中产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A.季风水田农业 B.商品谷物农业

C.混合农业D.自给农业

5.北美小麦和玉米集中产区不具有的条件是(  )

A.国际市场广阔B.交通便利

C.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D.技术装备好

6.该农业地域类型具有的特点是(  )

①机械化程度高 ②商品率很高 ③主要分布在发展中国家 ④集中在大城市周围 ⑤耗费能源多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③④⑤D.①②⑤

【解析】 北美小麦和玉米集中产区为商品谷物农业分布区,地广人稀,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商品率高,投入多耗能也多,多分布在发达国家。

【答案】 4.B 5.C 6.D

我还有这些不足:

(1)                                    

(2)                                    

我的课下提升方案:

(1)                                    

(2)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人类对色彩的研究,也是对人类文明发展史过程的研究。

在人类社会形成之前,人对色彩的认识更多来源于对自然界的感官认知,这是人类从自然界中提炼积累色彩经验的初级阶段。

形成人类社会以后,人对色彩的认知也逐渐融入了特定社会阶段的文化内涵,成为辅助指导和规范社会生活的文化理念。

据考古研究证实,人类在冰河世纪之前就本能地使用颜色了。

如在洞窟岩壁上涂绘猜物和狩猎场面;以赭土或鲜血涂抹身体以祈求力量;在陶器上彩绘动物或困腾标志等。

但那时的原始初民所使用的颜色只局限在从自然界直按得来的简单色彩,如从赤铁矿粉、血液里得来的红色,由碳化物得来的黑色和从大地土壤得来的黄色,再加上兽骨、贝壳等具有的天然白色,通共四色。

此后由于地理环境和宗教传统等的不同,同时古代原始部落又有各自热衷的颜色追求,色彩民俗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

中国传统的“五色观”也正是在此文化背景下发展起来的。

“五色观”最早源于周王朝,《周礼》有载:

“画绩之事杂五色。

”这是我国最早关于“五色”的记载,自此我国传统的美学色彩观形成了。

这比源于西方古代哲学四元素说的“四色理论”要至少早一个世纪。

在“五色体系”的观念上,又产生了“正色”与“间色”的概念。

五色观最早源于人类的朴案色彩认识,被赋以中国阴阳五行理论的框架体系之后而具有了更深远的社会文化内涵。

自此开始,传统的色彩观真正融入了社会文明的发展,色彩的内涵不断扩展,使色彩文化不仅具有感官认识的作用,更成为“明贵贱,辨等级”的工具,也成为商周以后统治阶级有效的政治文化统治手段。

《白虎通》曰:

“圣人所以制衣服何?

以为蔽形,表德劝善,别尊卑也。

”到了春秋时期,“正色”与“间色”的色彩观念进一步强化和扩散。

《礼记·玉藻》记载道:

“衣正色,裳间色,非列采不入入公门。

”自此,五行、五色的观念和思想逐渐渗透到社会、政治、军事、天文等各领域,并不断在华夏历史的沉淀中发展其内涵和外延,使色彩的发展融入中国文化的精髓,塑造和形成了千百年来中国人独特的民族色彩审美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人类提炼积累色彩经验的初级阶段,人对色彩的认识都来自于对自然界的感官认知。

B.冰河时期之前的人类已能本能使用颜色,这些颜色全都是从自然界直接得来的简单色彩。

C.色彩的内涵在五色观出现时进一步扩展,成为了一种社会分辨阶级的工具和政治文化统治的手段。

D.五色观融合并发展了中国古代阴阳五行理论的框架体系,因而具有了更深远的社会文化内涵。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从原始初民对色彩的使用写到五色观的形成及内涵的扩展,展现了中国民族色影观的发展过程。

B.文章第二段用举例论证的方法,指出了冰河世纪前的人类就能使用来自自然界的色彩。

C.文章引用《周礼》的记载,是为了说明五色观比西方的“四色理论”至少早一个世纪。

D.文章引用《礼记·玉藻》,证明了“正色”与“间色”的观念在春秋时期进一步强化扩散。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原始初民在洞窟岩壁徐绘狩猎场面、用鲜血徐抹身体时,只有红、黑、黄、白四色可选择。

B.周朝之前的传统色彩观并未真正融入社会文明发展,五色观产生后色彩文化才逐步渗入政治文化领域。

C.我们在对中国传统色彩文化探究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对人类文明发展过程进行了研究。

D.地理环境和宗教传统等方面影响了人们对色彩的审美追求,使得色彩民俗的内涵不断发展和丰富。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外婆的世界

李娟

之前外婆大部分时候跟着我生活,有时也送到乡下由我妈照顾一段时间。

在阿勒泰时,我白天上班,她一个人在家。

每天下班回家,一进小区,远远就看见外婆趴在阳台上眼巴巴地朝小区大门方向张望。

她一看到我,赶紧高高挥手。

后来我买了一只小奶狗陪她。

于是每天回家,一进小区,远远就看见一人一狗趴在阳台上眼巴巴地张望。

每到周六周日,只要不加班我都带她出去闲逛。

逛公园的绿化带,逛超市,逛商场。

每到那时,她被我收拾得浑身干干净净,头发梳得一丝不苟。

一手牵着我,一手拄杖,在人群中慢吞吞地走啊走啊,四面张望。

看到人行道边的花,喜笑颜开:

“长得极好!

老子今天晚上要来偷……”

看到有人蹲路边算命,就用以为只有我听得到的大嗓门说:

“这是骗钱的!

你莫要开腔,我们悄悄眯眯在一边看他怎么骗钱……”

在水族馆橱窗前,举起拐棍指指点点:

“这里有个红的鱼,这里有个白的鱼,这里有个黑的鱼……”

水族馆老板非常担心:

“老奶奶,可别给我砸了。

她居然听懂了:

“晓得晓得,我又不是小娃儿。

进入超市,更是高兴,走在商品的海洋里,一样一样细细地看,还悄声叮嘱我:

“好生点,打烂了要赔。

每次逛完回到家,她累得一屁股坐到床上,一边解外套扣子,一边嚷嚷:

“累死老子了,老子二回再也不出去了。

可到了第二天,就望着窗外蓝天幽幽道:

“老子好久没出去了……”

除此之外,大部分时间她总是糊里糊涂的,总是不知身处何地。

常常每天早上一起床就收拾行李,说要回家。

还老是向邻居打听火车站怎么走。

但她不知道阿勒泰还没通火车。

她只知道火车是唯一的希望,火车意味着最坚定的离开。

在过去漫长的一生里,只有火车带她走过的路最长,去的地方最远。

只有火车能令她摆脱一切困境,仿佛火车是她最后的依靠。

每天她趴在阳台上目送我上班而去,回到空空的房间开始想象火车之旅,那是她生命之末的最大激情。

她总是趁我上班时,自已拖着行李悄悄跑下楼。

她走丢过两次,一次被邻居送回来,还有一次我在莱市场找到她。

那时,她站在那里,白发纷乱,惊慌失措。

当她看到我后,瞬间怒意勃发。

似乎正是我置她于此处境地。

但却没有冲我发脾气,只是愤怒地絮絮讲诉刚才的遭遇。

有一次我回家,发现门把手上拴了根破布,以为是邻居小孩子恶作剧,就解开扔了。

第二天回家,发现又给系了一根。

后来又发现单元门上也系得有。

原来,每次她偷偷出门回家,都认不出我们的单元门,不记得我家的楼层。

对她来说,小区的房子统统一模一样,这个城市犹如迷宫。

于是她便做上记号。

这几块破布,是她为适应异乡生活所付出的最大努力。

我很恼火。

我对她说:

“外婆你别再乱跑了,走丢了怎么办?

摔跤了怎么办?

她之前身体强健,自从前两年摔了一跤后,便一天不如一天。

我当着她的面,把门上的碎布拆掉,没收了她的钥匙。

第二天我上班时就把她反锁在家里。

地开不了门,在门内绝望地号响大哭。

我突然意识到自己介入她的世界太深。

她已经没有同路人了。

她早已迷路。

她在迷途中慢慢向死亡靠拢,慢慢与死亡和解。

我却只知一味拉扯她,不负责地同死亡争夺地。

每天我下班回家,走上三楼,她拄着拐棍准时出现在楼梯口。

那是我今生今世所能拥有的最隆重的迎接。

每天一到那个时刻,她艰难地从她的世界中抽身而出。

我便依仗她对我的爱意,抓牢她仅剩的清明,拼命摇晃她,挽留她。

向她百般承诺,只要她不死,我就带她回四川,坐火车回,坐汽车回,坐飞机回。

想尽一切办法回。

回去吃甘蔗,吃凉粉,吃一切她思念的食物,见一切她思念的旧人……但是我做不到。

我妈把外婆接走那一天,我送她们去客运站,再回到空旷安静的出租屋,看到门把手上又被系了一块破布。

终于痛哭出声。

(有删改)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二、三自然段写外婆在阳台上张望的情形,表现出外婆对我的依赖。

B.外婆虽然年迈,但是内心仍保有对生活的热爱,这一点从作者带她外出时对她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中可以看出。

C.文章的字里行间充满了我对外婆的深深的依恋,哪怕我把外婆“狠心”地反锁在家里,也是出于对外婆安全的考虑。

D.作者是四川籍人,在进行语言描写的时候,多用四川方言,这样不仅贴近生活,也让人物形象更加鲜活真实,跃然于纸上。

5.文章说“她早已迷路”,请结合上下文,谈谈你对“迷路”的理解。

(5分)

6.文中说“我突然意识到自己介入她的世界太深”,请结合文本探究“她的世界”是怎样的世界。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目前关于数宇经济最权威的定义是620杭州峰会发布的《二十国集团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该倡议提出,数字经济是指以使用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ICT)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

《数字经济:

中国创新增长新动能》一书认为,数字经济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数据成为驱动经济发展的关键生产要素;数字基础设施成为新的基础设施;数字素养成为对劳动者和消费者的新要求;供给和需求的界限日益模糊;人类社会、网络世界和物理世界日益融合。

中国数字经济发展近年来之所以突飞猛进,至2016年中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数字经济体,主要是因为国家“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了数字技术与传统经济的创新融合。

马化腾指出,对于数字经济与传统制造业的融合,国家应当有更加系统的规划,从顶层设计开始改变,由需求引发供给,通过云、大数据、柔性制造,让生产资料得到效率最佳的配置,真正让数据提升效率、爆发力量。

(摘编自牛禄清《数字经济革命》)

材料二:

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会催生出许多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继而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

腾讯研究院《中国“互联网+”数字经济指数(2017)报告》显示,中国数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