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校训.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723562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196.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大校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十大校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十大校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十大校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十大校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十大校训.docx

《十大校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大校训.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十大校训.docx

十大校训

“我最欣赏十大校训”出炉中华经典校训受认可

2004年10月25日17:

29  来源:

中国青年报

本报记者成梅

  校训,是大学精神的凝练。

不同的校训代表了各校风格迥异的校园文化和教育理念。

在众多的大学的校训中,哪些最受公众欣赏呢?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和新浪校园频道联合实施的“我最欣赏的十大校训”调查(本次调查历时1个月,共有4672人参与)近日统计完毕。

调查显示,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的校训受到了公众的广泛喜爱,分别占据了校训排行榜的前三位。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清华大学的校训,这次以54%的最高获选率位居校训排行榜榜首。

据记者了解,1914年冬,中国近代名人梁启超先生应邀来清华作题为《君子》的演讲时,曾以此激励清华学子发愤读书。

其后典出《周易》的这八个字被当时清华大学的梅贻琦校长定为校训,并一直沿用至今。

 40%的公众对复旦大学“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的校训表示欣赏和认同。

一名复旦大学的学生这样解释:

“我们的校训典出《论语》,意思是说,学习要广博、坚定,并且要有敢于质疑的精神。

”她认为,校训的确可以对自己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中山大学的校训是“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它以35%的获选率位居第三。

这十字训词原文出自儒家经书《礼记·中庸》。

按《中庸》原意是指人具有“诚”之本性,只要按“至诚”之本性从事修身,透过学、问、思、辨、行五个环节,便可以把自己修养成“君子”。

  调查显示,排在4~10位依次是山东大学“气有浩然,学无止境”(33%)、南开大学“允公允能,日新月异”(29%)、北京师范大学“学为人师,行为世范”(28%)、中国政法大学“厚德、明法、格物、致公”(27%)、中国海洋大学“海纳百川,至人至德”(26%)、苏州大学“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22%)和北京大学“勤奋、严谨、求实、创新”(20%)。

  我们看到,大部分被公众广泛认同的校训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不同程度地汲取了中国古代典籍中的精华。

排名前三位的校训这个特点更加显著,基本上都是直接援引中华古籍中的经世格言。

  本次调查备选的大学校训共有27个,一些校训没有得到公众的广泛认同。

一名大学生说,有些学校的校训太晦涩,有些是口号式的语言,甚至带了浓厚的政治色彩,这样就没意思了。

  校训由来考续

 1913年1月,李登辉在马相伯等人的推荐下,出任复旦校长。

上任伊始,他雄心勃勃,依托校董会,打算募款在郊区购地,筹建永久校园(见1915年以李登辉名义写的《复旦校史简介》)。

越二年,适逢复旦建校10周年,李登辉仿美国名校制度,为复旦规定了校训、校标(徽)等。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的校训就是在这时由国文部的教师从《论语》中挑出来的(其它条目尚有“博学、审问、慎思、明辩”等)。

李校长从海外归国不过10年,自知古汉语不如马相伯,便请马相伯选定(马相伯曾助其弟马建忠著中国第一部语法著作《马氏文通》,古汉语造诣颇深)。

从此,“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的校训便成为复旦学生的座右铭。

此后李校长还陆续规定了复旦的校旗、校歌、校庆日和校花(白玉兰)等。

  这次评选获前3名的校训中,以复旦校训的确定时间最早,为1915年;中山大学次之,为1924年;清华大学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确定为校训则在1931年之后,因梅贻琦在“九·一八事变”后始任清华校长,而清华校训正是在梅校长任职期间确定的。

  

  这次校训评选中获第四到第十名的依次为山东大学的“气有浩然,学无止境”(得票率33%)、南开大学的“允公允能,日新月异”(得票率29%)、北京师范大学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得票率28%)、中国政法大学的“厚德、明法、格物、致公”(得票率27%)、中国海洋大学的“海纳百川,至人至德”(得票率26%)、苏州大学的“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得票率22%)、北京大学的“勤奋、严谨、求实、创新”(得票率20%)。

此外还有17所学校的校训或因使用了口号式语言,或因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或因晦涩难懂,故不为受调查者认同,未能入选。

  

  (校训评选信息由徐军同志提供,谨致谢)校训由来考

  据报载:

中国青年报社和新浪校园频道以“我最欣赏的十大校训”为题,进行了为期1个月的问卷调查,共有4672人参与投票,最终清华大学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获第一(得票率54%)、我校的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获第二(得票率40%)、中山大学的校训“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获第三(得票率35%)。

  

  校训是近代大学的产物,是各个大学精神的概括、提炼和凝结。

它用最简洁的文字(一般不超过10个字),向学生指明在校期间应做什么,要把自己培养成怎样的人。

同时它还表明这所大学的教育理念如何,文化底蕴是否厚实。

所以这次评选出的前3名校训都取自古籍《周易》(清华)、《论语》(复旦)、《中庸》(中山),不同程度地汲取了中国典籍中的经世格言,以此教育学生做人、做学问的道理。

  

  复旦的校训出自《论语·子夏》,寓意深远。

笔者个人理解,前一句讲做人,要求学生要有广博的知识,做人和做学问都要立志,而且要志向专一(笃志),不能朝秦暮楚、见利忘义,要坚忍不拔、奋斗到底;后一句讲做学问,据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院士在我校90周年校庆时校训墙揭幕仪式上的讲话,做学问就是要学会怎样问问题,问对了就可以求得正确答案。

所谓“切问”,就是经常问,而且要问得中肯;所谓“近思”,就是把问题放在脑子里经常思考。

所以李政道院士对复旦学生说:

“你们要相信自己,要对‘志’作深刻的考虑。

你们的志是什么?

心之所向在哪儿?

你的志愿在哪儿?

将来你要做什么样的事业?

这些问题都是年轻人必须考虑的。

所以,我觉得复旦的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是非常有意义的。

  

  复旦在吴淞时期(1905-1911)校基未固,6年换了5位校长,依次为马相伯、严复、夏敬观、高凤谦、马相伯。

当时复旦在困境中度日如年地求生存,无暇考虑校训之类的事。

评选"十大校训"清华复旦列前二甲

2004-12-309:

34:

39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最近,复旦大学这10个字的校训被评为中国高校“我最欣赏的十大校训”之一。

此次评选由中国青年报社和新浪网合办,共进行了为期1个月的问卷调查。

最后,复旦大学校训以40%的得票率获得十大校训评选的第二名。

清华大学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以54%的得票率获第一。

  复旦的校训定于1915年,适逢该校建校10周年,由复旦创建人之一的马相伯先生选定。

从此,这10个字便成为复旦学子的座佑铭。

此后,复旦还陆续定出了校旗、校歌、校庆日和校花等。

  “我最欣赏的十大校训”

  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复旦大学“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中山大学“博学、慎思、明辨、笃行”

  山东大学“气有浩然,学无止境”

  南开大学“允公允能,日新月异”

  北京师范大学“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中国政法大学“厚德、明法、格物、致公”

  中国海洋大学“海纳百川,至人至德”

  苏州大学“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

  北京大学“勤奋、严谨、求实、创新”

 

中国青年报网络版2004-10-26公众认可出自中华经典的十大校训排行榜

南方网讯校训,是大学精神的凝练。

不同的校训代表了各校风格迥异的校园文化和教育理念。

在众多的大学的校训中,哪些最受公众欣赏呢?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和新浪校园频道联合实施的“我最欣赏的十大校训”调查(本次调查历时1个月,共有4672人参与)近日统计完毕。

调查显示,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的校训受到了公众的广泛喜爱,分别占据了校训排行榜的前三位。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清华大学的校训,这次以54%的最高获选率位居校训排行榜榜首。

据记者了解,1914年冬,中国近代名人梁启超先生应邀来清华作题为《君子》的演讲时,曾以此激励清华学子发愤读书。

其后典出《周易》的这八个字被当时清华大学的梅贻琦校长定为校训,并一直沿用至今。

 40%的公众对复旦大学“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的校训表示欣赏和认同。

一名复旦大学的学生这样解释:

“我们的校训典出《论语》,意思是说,学习要广博、坚定,并且要有敢于质疑的精神。

”她认为,校训的确可以对自己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中山大学的校训是“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它以35%的获选率位居第三。

这十字训词原文出自儒家经书《礼记·中庸》。

按《中庸》原意是指人具有“诚”之本性,只要按“至诚”之本性从事修身,透过学、问、思、辨、行五个环节,便可以把自己修养成“君子”。

 调查显示,排在4~10位依次是山东大学“气有浩然,学无止境”(33%)、南开大学“允公允能,日新月异”(29%)、北京师范大学“学为人师,行为世范”(28%)、中国政法大学“厚德、明法、格物、致公”(27%)、中国海洋大学“海纳百川,至人至德”(26%)、苏州大学“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22%)和北京大学“勤奋、严谨、求实、创新”(20%)。

 我们看到,大部分被公众广泛认同的校训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不同程度地汲取了中国古代典籍中的精华。

排名前三位的校训这个特点更加显著,基本上都是直接援引中华古籍中的经世格言。

 本次调查备选的大学校训共有27个,一些校训没有得到公众的广泛认同。

一名大学生说,有些学校的校训太晦涩,有些是口号式的语言,甚至带了浓厚的政治色彩,这样就没意思了

一所成功的学校,离不开正确的定位。

一所想要发展的学校,必将有明确的目标和与时代特征相适应的办学宗旨及理念。

否则,这个学校就如无渊之水,无本之木,必将被时代所遗弃。

据调查统计,最被欣赏的十大校训是:

1,清华大学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54%)

2,复旦大学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40%)

3,中山大学校训“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35%)

4,山东大学校训“气有浩然,学无止境”(33%)

5,南开大学校训“允公允能,日新月异”(29%)

6,北京师范大学校训“学为人师,行为世范”(28%)

7,中国政法大学校训“厚德、明法、格物、致公”(27%)

8,中国海洋大学校训“海纳百川,至人至德”(26%)

9,苏州大学校训“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22%)

10,北京大学校训“勤奋、严谨、求实、创新”(20%)

一、校训的特征

什么是校训?

中华书局出版的《辞海》是这样解释的:

“学校为训育上之便利,选若干德目制成匾额,悬之校中公见之地,是校训,其目的在使个人随时注意而实践之”。

这里的“德目”可以理解为今天所说的德育方面的目标与内容,即各种道德与价值领域的追求。

如果翻译成英文,校训就是Schoolprecepts;mottoforschooldiscipline。

这从另一个角度告诉我们:

校训是一种格言、箴言和座右铭,它代表了某种道德价值及其追求。

正如南京大学校长蒋树声教授所说:

“校训是一所大学独立思想和传统精神的集中表述,它最能反映一所大学的办学传统和特色。

‘诚朴雄伟、励学敦行’作为今日南大的校训,既反映学校的优良传统和特点,又表明今后办学的追求和态度”。

下面按照校训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把校训分为几大类型。

1.提倡良好学风,指出应该掌握的治学方法。

有的校训充分表达了办学者在学习方面的严格要求,他们希望求学者努力养成什么样的学风,掌握什么样的治学方法。

比如,“团结、勤奋、求实、创新”;“拼搏、奋进、求实、向上”;“勤奋、严谨、求实、创新”;“博学笃志、切问近思”;“博学、审问、慎思、明辩、笃行”;“开拓创新,严谨治学”;“规格严格、功夫到家”;“自强不息、知行合一”等校训就非常具体地指出了“求实、创新”是学习的目的,“审问、慎思、明辩、笃行”以及“知行合一”是在学业、学问以及人生中取得成功的有效方法。

2.彰显教育目的和办学理念。

有的校训比较明确地表达了教育活动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目的,学校这一社会组织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理念。

比如,“国民表率、社会栋梁”;“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敬业、修德、求是、创新”;“勤奋创新、为人师表”;“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创寰宇学府、育天下英才”等校训就比较充分地传递出这样的信息: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优秀的公民和社会的栋梁,学校应该提倡“思想自由”,通过“兼容并包”去传承全人类的优秀文化并不断创造新知识和新文化,只有“海纳百川”,才能“有容乃大”。

3.培养高尚的人格,期待承担社会责任。

有的校训具体地昭示了受教育者应该具备的人格,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应该拥有的人生追求。

比如,“立一等品格、求一等学识、成一等事业”;“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诚朴雄伟、励学敦行”;“日新月异、允公允能”;“勤奋、严谨、信实、诚信”;“实事求是、敢为人先”;“爱国、奉献、敬业、自强”;“止于至善”;“艰苦朴素、实事求是、严格要求、勇于探索”;“公、诚、勤、朴”;“饮水思源、爱国荣校”;“厚德博学、崇实去浮”;“实事求是、经世致用”;“厚德明法、格物致公”等校训就非常明确地为受教育者树立了高尚的人格典范,并期待着他们将来能够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到:

校训是办学者对学习者的总体要求,它表达了办学者寄托于学习者身上的精神追求,它超越了具体学习活动方面的要求,更多地体现了对于人生、人的价值以及大学的社会责任等追求。

从上面的校训分类还可以看到,通常的校训比较偏重于从治学方法乃至学风等方面严格要求学生,或者比较偏重于对学习者提出种种比较高迈或堪称美德的人格追求。

相对而言,从教育目的或者大学理念的角度来表述校训的就显得比较少一些

好校训必须注意几个结合:

(一)好的校训往往是一个学校办学传统、办学特色和时代个性的完美结合。

  清华大学校训: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北师大校训: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四川师大校训:

重德、博学、务实、尚美

  北京舞蹈学院校训:

文舞相融、德艺双馨

  中国海洋大学校训:

海纳百川、取则行远(王蒙)

  厦门大学校训:

自强不息,止于至善

  江苏溧阳中学校训:

求高、崇雅、务实

  灌南县实验小学校训:

厚德博学、与时俱进

  华侨大学校训:

会通中外、并育德才

  山东大学校训:

气有浩然、学无止境

  香港城市大学校训:

敬业乐群

  北京林业大学校训:

养青松正气、法竹梅风骨

  北京航天大学校训:

德才兼备,知行合一

  中山市石歧中学校训:

学、问、思、辩、行

  苏州中学校训:

诚、信、思、勇

  

(二)好的校训大都是办学理念和育人要求的高度概括和生动结合。

  复旦大学校训: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澳门大学校训:

仁、义、礼、知、信

  石河子大学校训:

明德正行、博学多能

  成都市实验小学校训:

堂堂正正做人、勤勤恳恳做事

  湖南祁阳一中校训:

博、雅、真、精

  莱芜华澳学校校训:

爱国、树德、博采、思远

  辽宁世纪中学校训:

慎思、博学、诚信、笃行

  南京陆军指挥学院校训:

以正治校、以奇谋兵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校训:

自信、自立、善学、善用

  奉化中学校训:

勤爱诚朴

  四川大学附属实验小学校训:

求真、从善、尚美、学活

  江西宜春学院校训:

崇德、崇实、自信、自强

  淄博信息工程学院校训:

厚德、尚能、博学、笃行

  山东省昌邑市实验中学校训:

厚德、启智、益能、健体

  湖北大学校训:

日思日睿、笃志笃行

  柳州市雀儿山路二小校训:

文明、好学、活泼、上进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校训:

崇德强能、务实创新

  四川前锋镇初中校训:

会学、善教、力行、创造

  四川新生镇小学校训:

德才兼备、知能并重、学创结合

  四川西平镇初中校训:

自信、自主、自律、自强

  北京东方大学校训:

会做人、会学习、会共处

  广东顺德一中校训:

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办事、学会健身(柳斌题)

  密山五中校训:

勤奋、健美、合作、创新

  (三)好的校训常常是历史经典语言(或改装)和自身办学理念的巧妙组合。

  中山大学校训:

博学、审问、慎思、明辩、笃行

  上海交大校训:

饮水思源、爱国荣校

  河南实验中学校训:

异想天开、脚踏实地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校训:

实事求是、朝气蓬勃

  中南财政大学校训:

博文明理、厚德济世

  长沙民政学院校训:

爱众亲仁,博学笃行

  天津英华学校国际部校训:

至德至学,至思至行

  苏州工业园区第二实验小学校训:

志远行近

  四川三台中学校训:

明理、笃志、求实、创新

  东北大学校训:

自强不息、知行合一

  深圳福田区黄浦学校校训:

君子和而不同

  南京医科大学校训:

博学至精、明德至善

  苏州大学校训:

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

  福州大学校训:

明德至诚、博学远志

  (四)好的校训不少是人性化、哲理化、个性化语言的有机融合。

  山东省高密一中校训:

为四十岁做准备

  北京东城区灯市口小学校训:

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

  白沙滩初级中学校训:

为做人奠定基础、为成才积蓄力量

  山东文登实验中学校训:

自强不息、我能成功

  天津中学校训:

为成功的人生做准备

  洋思中学校训: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日本庆应大学校训:

笔比剑强

  哈佛大学校训:

与柏拉图为友,与亚里斯多德为友,更要与真理为友(另一说追求卓越或追求真理)

  四川大学校训: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浙江海洋学院:

海纳百川、自强不息

  一所成功的学校,离不开正确的定位。

一所想要发展的学校,必将有明确的目标和与时代特征相适应的办学宗旨及理念。

否则,这个学校就如无渊之水,无本之木,必将被时代所遗弃。

据调查统计,最被欣赏的十大校训是:

1,清华大学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54%)

2,复旦大学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40%)

3,中山大学校训“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35%)

4,山东大学校训“气有浩然,学无止境”(33%)

5,南开大学校训“允公允能,日新月异”(29%)

6,北京师范大学校训“学为人师,行为世范”(28%)

7,中国政法大学校训“厚德、明法、格物、致公”(27%)

8,中国海洋大学校训“海纳百川,至人至德”(26%)

9,苏州大学校训“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22%)

10,北京大学校训“勤奋、严谨、求实、创新”(20%)

一所学校的校训不仅仅从本质上讲是该校甚至是学校所处的那个民族文化传统的沉淀和凝聚,更是该校先进的办学理念的提炼和总结;从功能上讲,校训对内影响和规范了师生的言行举止和行为方式、引领了学校的办学方针和发展方向,对外则作用于社会文化和文明理念,从而起到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经过分析,我认为,学校的校训具有以下特点:

   1.稳定性。

我们所说的稳定性是指相对稳定性而不是指绝对稳定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学校的校训会随着社会的变化和时代的进步发生相应的变化和调整。

田广渠老师在《漫话大学校训》一文中提到:

“有百年历史的南京大学校训‘诚朴雄伟,励学敦行’,明显凝练了该校四个时期校训的精华。

南大最早的雏形是两江师范,学堂监督李瑞清提出了‘嚼得菜根、做得大事’的校训,倡导俭朴、勤奋;到了南高时期,以‘诚’字为校训,突显诚信;易名为东南大学后,郭秉文校长实施‘训育、智育、体育’三育并举,要求学生养成‘钟山之崇高,玄武之沉静,大江之雄毅’的国士风范;发展到中央大学时期,罗家伦校长提出以‘诚朴雄伟’四字为校训,而南大另一重要源头金陵大学则以‘诚真勤仁’为校训;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央大学更名为南京大学,2002年该校喜庆百年华诞,决定新的校训为‘诚朴雄伟,励学敦行’,这是基于对历史的继承和尊重,表明承上接下之意。

   相对稳定性则是指一所学校的校训经过历史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而保持自身的相对独立和不变性。

清华大学在形成之初,多受到西方思想的影响,但清华大学的精神并不完全由西方大学的精神照搬而来,学校十分重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对中国传统典籍的诠释和吸收,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校训和校风。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作为清华大学的校训,从最初建校开始,就一直作为清华师生的言行典范和行事准则,伴随着一代代清华学子的成长、成才。

   2.时代性。

一个学校的校训保持相对稳定性的同时也会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体现了校训受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体制等因素制约的特点。

如中国科技大学以“红专并进,理实交融”为校训,就体现了上个世纪50年代我国的时代特色和社会发展水平。

中国科技大学的校训一方面体现了学校作为理工科大学对科学技术的追求和探索,另一方面反映了对以党的教育方针为办校的根本原则的积极拥护和贯彻执行,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对建立社会主义大学的迫切需求和热情。

这说明一所学校是不能脱离自身所处的时代和社会而独立存在的,必定会受到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因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3.个性化。

校训最本质的内容反映了学校的文化传统和办学理念,与该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体制建设、学科设置都息息相关,因而每个学校的校训都体现出个性化的特点。

其中表现最明显的就是师范类院校,如北京师范大学的校训“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源自它的前身京师大学堂师范馆于1902年提出的“办理学堂,首重师范”的理念,开启了中国现代高等师范教育的先河,强调了北师大的办学特色,凸现了对师生在读书治学和行为修养上的基本要求。

虽然北师大在新的历史时期确立了建设“综合性、有特色、研究型的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的目标,其基本办学宗旨还是利用自身先进的教学资源,不断深化教育教学的改革,努力培养优秀的教师人才,从而服务于中国的教育事业、服务于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

   4.导向性。

校训作为学校办学理念的集中体现,是大学进行科学办学的理论基础,从而也具有理论上的指导作用。

韩延明教授在《理念、教育理念及大学理念探索》一文中指出:

“所谓‘大学理念’,就是指人们对那些综合性、多样性、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的理性认识、理想追求及其形成的教育思想观念和教育哲学观点。

‘理性认识’主要是有关‘大学是什么’、‘大学能做什么’方面的内容;‘理想追求’主要是有关‘大学应该是什么’、‘大学应该把握什么的内容。

”一所学校把本校的理念搞清楚了,也就弄明白了该校的发展方向和办学方针,因此,作为大学理念的集中表现的校训,影响了该校校园文化、教风、学风等的形成,自然应该受到重视。

对大学校训颇为关注的东南大学陈怡教授说,一所学校的校训不仅仅从本质上讲是该校甚至是学校所处的那个民族文化传统的沉淀和凝聚,更是该校先进的办学理念的提炼和总结;从功能上讲,校训对内影响和规范了师生的言行举止和行为方式,引领了学校的办学方针和发展方向,对外则作用于社会文化和文明理念,从而起到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

二、中国著名大学校训集锦

1、北京大学:

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2、清华大学: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3、浙江大学:

求是创新

4、武汉大学:

自强、弘毅、求是、拓新

5、南京大学:

诚朴雄伟励学敦行

6、北京师范大学: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7、山东大学:

气有浩然学无止境

8、复旦大学: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9、南开大学:

允公允能日新月异

10、中国人民大学:

实事求是

11、北京外国语大学:

团结紧张严肃活泼

12、同济大学:

严谨、求实、团结、创新

13、暨南大学:

忠信笃敬

14、厦门大学:

自强不息止于至善

15、哈尔滨工业大学:

规格严格功夫到家

16、中山大学:

博学、审问、慎思、明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