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热电度财务报告分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721226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94.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方热电度财务报告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东方热电度财务报告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东方热电度财务报告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东方热电度财务报告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东方热电度财务报告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东方热电度财务报告分析.docx

《东方热电度财务报告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方热电度财务报告分析.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东方热电度财务报告分析.docx

东方热电度财务报告分析

东方热电2012年度财务报告分析

 

一、基本情况

(一)东方热电——公司简介

石家庄东方热电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9月14日,是由石家庄东方热电燃气集团有限公司作为主发起人,联合石家庄医药药材股份有限公司、石家庄天同拖拉机有限公司、河北鸣鹿服装集团公司和石家庄金刚内燃机零部件集团有限公司以发起设立方式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属能源基础设施企业,主营业务为热力、电力生产、销售。

现担负着石家庄市的大部分民用供热及冶金、化工、机械、造纸、棉纺、印染等470多家工商企事业单位的热力供应任务。

1999年9月13日,公司4500万股A股股票正式在深交所上网发行,发行后总股本18000万股。

其中国家股13335万股,占总股本的74.08%,法人股165万股,占0.92%,社会公众股4500万股,占25%。

1999年12月23日公司股票正式上市交易。

2002年6月公司增发4915万股A股,总股本由18000万股增加到22915万股。

2003年5月公司实施每10股送1股转增4股的分配方案,总股本由22915万股增加到34372.5万股。

2006年6月,公司成功完成了股权分置改革,10月,公司实施控股股东以股抵债方案,公司总股本由34372.5万股减少到29948.5万股。

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因公司2011、2012年度连续亏损且2012年期末净资产为负值,公司股票2013年4月26日起,实行退市风险警示,退市后简称*ST东热。

(二)股权结构

截至2012年12月31日,公司大股东为石家庄东方热电集团有限公司,持股80005412股,占26.71%.。

公司内部设置了16个职能部室,即:

办公室、企业管理部、政治部、劳动人事部、财务部、计划发展部、资本市场与股权管理部、生产部、安全监察部、技术中心、供应部、审计室、工会办公室、团委、档案部、行政部。

公司下辖六个分公司,即:

热电一厂、热电二厂、热电三厂、供热分公司、检修工程分公司、运行分公司。

(三)股权变动

公司于1999年9月13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网定价发行4500万股人民币普通股A股,每股面值1元,发行价5.7元。

本公司于2002年5月28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采用网上网同步累计投标询价的方式向股权登记日在册的流通股股东、其他社会公众投资者及网下机构投资者发行新股。

募集资金已经于2002年6月7日全部到位,增发后的股本总额为22,915万元,增发的股份于2002年6月12日挂牌交易。

2003年5月公司实施每10股送1股转增4股的分配方案,总股本由22915万股增加到34372.5万股。

2006年6月,公司成功完成了股权分置改革,10月,公司实施控股股东以股抵债方案,公司总股本由34372.5万股减少到29948.5万股。

根据公司于2006年9月15日召开的2006年第三次临时股东大会决议通过的《以股抵债协议》及修改后的公司章程的规定,并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证监公司字[2006]212号文、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国资产权[2006]975号文核准,石家庄东方热电集团有限公司(本公司控股股东)以“以股抵债”方式偿还所欠本公司债务,减少本公司注册资本人民币4424万元,变更后的注册资本为人民币29948.5万元,业经河北华安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冀华会验字[2006]1006号验资报告予以验证。

其中,有限售条件的股份为10277.54万元,占注册资本的34.32%;无限售条件的股份为19670.96万元,占注册资本的65.68%。

(四)东方热电-十大股东

编号 

 股东名称

 持股数量

 持股比例

 股本性质

 1

 石家庄东方热电集团有限公司

80005412

 26.71%

 冻结

 2

中电投财务有限公司

 22770000

 7.6%

 流通A股

 3

 许震

 1721800

 0.88%

 流通A股

 4

曾智华

 1300000

 0.66%

 流通A股

 5

 马立晓

1247700

 0.63%

 流通A股

 6

 吴爱民

 1027731

0.52%

 流通A股

 7

 蒋玲燕

1003609

0.51%

 流通A股

 8

 陈勇

949868

0.48%

 流通A股

 9

 曾平

 900000

 0.46%

 流通A股

10

桑慧敏

893403

0.45%

流通A股

(五)公司与实际控制人之间的产权及控制关系

26.71%

100%

 

(六)东方热电——经营范围

主营业务为热力、电力生产、销售。

现担负着石家庄市的大部分民用供热及冶金、化工、机械、造纸、棉纺、印染等470多家工商企事业单位的热力供应任务。

二、公司行业状况及行业地位分析

(一)公司行业状况分析

1、所属行业判断:

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电力、蒸汽、热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按证监会行业分类);从该公司的收入结构中可以看出,其主要收入为热电收入。

东方热电收入结构

 

2012

2011

2010

2009

电收入(%)

27.88

26.99

23.45

34.81

热收入(%)

52.16

60.05

45.35

55.7

接网费摊销(%)

3.05

2.69

21.35

4.62

其他(补充)(%)

16.92

10.26

 

 

民用采暖免税(%)

 

 

0.31

1.06

在电力、蒸汽、热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中,共有65家上市公司,其中主营热电公司61家,主营其他业务公司4家,热电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占行业比为95.67%。

2012年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种类

金额(元)

比例(%)

热电行业

665,798,680,237.91

95.67

其它行业

30,141,595,218.44

4.33%

合计

695,940,275,456.35

100%

据CSMAR数据库对65家热电水上市公司统计

2012年,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放缓,GDP同比增长7.8%,较上年回落1.4个百分点。

受此影响,全年电力生产和消费增速减缓。

2012年全社会用电量49,59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50%;全口径发电量49,77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22%;全年新增装机容量8,700万千瓦,至2012年底发电装机总容量达到11.44亿千瓦。

2012年电力消费结构分析表(国家能源局)

项目

电量(亿千瓦)

用电量占比

同比增长速度

全社会用电量总计

49591

100%

5.50%

其中:

第一产业

1013

2.04%

0.00%

第二产业

36669

73.94%

3.90%

第三产业

5690

11.47%

11.50%

城乡居民用电合计

6219

12.55%

10.70%

 

 第三产业及居民消费用电所占比重上升。

从世界主要国家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以后的电力消费变化趋势可以发现,电力消费中的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用电比重很高,以后逐步下降。

2010年,我国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所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分别为74.7%、10.7%、12.2%,而发达国家完成工业化时对应的比重分别为62%、18%、20%——显然,我国第二产业比重过高而第三产业和居民消费用电比重偏低的特点比较明显。

2012年,第二产业用电量占比仍然很高,占比73.94%,但是第三产业及城乡居民用电同比增长速度持续增高都达10%以上。

未来十年,我国电力消费结构将随着城镇化建设、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工业化完成而发生明显变化。

主要表现在第一产业用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稳中略降,预计2015年为2%左右;第二产业用电量比重先升后降,预计2015年下降到71%左右;服务业的逐步培育需要时间过程,第三产业用电量比重是先降后升,预计2015年在12%左右;随着居民消费市场的持续扩展以及消费结构的不断升级,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比重稳中缓慢上升,预计2015年上升到14%左右。

2012年全国电厂发电量结构分析(中电联)

电力行业

发电量(亿千瓦时)

所占比例

增长率

水电

8641

17.36%

29.30%

火电

39108

78.57%

0.30%

核电

982

1.97%

12.60%

风电

1004

2.02%

35.50%

合计

49774

100%

5.22%

2012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国民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预期方向发展,实现了“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开局。

电力工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势头,供应能力稳步增强,在用电需求快速增长的情况下,电力工业克服来水偏枯、电煤紧张、火电企业大面积亏损、体制机制不畅等困难,有效应对了全国电力供需形势总体偏紧、部分地区、部分时段供需矛盾突出的不利形势,全国电力运行总体平稳。

“十二五”期间电力供需形势趋势:

“十一五”期间,我国电力工业持续快速发展,电力规模实现历史性跨越、电力结构不断优化、电力技术取得重大突破、电力节能降耗成效显著。

特别是电力供应能力得到显著提高,面对新世纪以来重化工业加速阶段电力需求的迅猛增长,扭转了历史上最为严重的全国大范围缺电局面,实现了全国范围的电力供需总体平衡,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作出巨大的贡献。

在“十二五”新的发展阶段,电力需求仍将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供需的结构性变化特征也将逐步显现,但与“十一五”比较,电力发展将面临更为刚性的资源环境约束,各种不确定因素也将明显增加和更为复杂,电力供需形势将因此呈现新的趋势性特征。

(1).电力需求:

增速平稳放缓

电力是国民经济发展重要的生产资料及人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生活资料,电力消费的规模、结构及其发展态势与经济运行密切相关。

作为我国经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十二五”时期电力消费也将随着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而相应变化。

全社会用电量继续增加。

我国自2010年已经进入新一轮经济与电力消费增长周期,目前正处于第二次发展的转型阶段,这是以重化工业为特点的工业化中期阶段向工业化后期阶段、部分地区率先进入后工业化阶段发展的关键时期。

从世界主要国家的历史发展轨迹来看,在这一阶段经济和电力需求仍将保持较快增长;从国内发展环境来看,未来5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信息化仍将加速发展,必将带动人均用电量的持续增加。

根据中电联组织编制的《电力工业“十二五”规划研究报告》预测,2015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将达到5.99万亿~6.57万亿千瓦时,基准方案推荐6.27万亿千瓦时,比2010年增加2.08万亿千瓦时,是全社会用电量增加最多的五年。

(2).电力供应:

新增装机向资源密集地区转移

“十一五”期间,全国电力供应能力极大增强,基建新增装机连续5年超过9000万千瓦,年均增长13.2%,快速扭转了全国电力大范围缺电局面,满足了经济发展对电力的强劲需求。

我国人均发电装机容量从2005年的0.39千瓦提高至2010年的0.72千瓦。

“十二五”期间,在电力需求继续较快增长的背景下,预计全国电力装机年均增加仍将超过9000万千瓦,2015年全国电力装机容量将达到14.37亿千瓦,比2010年底增加4.75亿千瓦,总量上基本能适应仍然强劲的电力需求。

“十二五”末,我国人均发电装机容量可以达到主要西方国家完成工业阶段时期的人均装机1千瓦水平。

新增装机加速向资源密集地区转移。

我国能源资源分布极不均衡,东部地区总体开发早、开发程度较高,进一步开发的资源储备和环保空间逐步缩小。

分类型来看,我国未来可开发水电主要集中在西南(西南地区水力资源占全国水力资源的66.7%,而开发率仅有17%);全国煤炭资源的70%以上集中在山西、内蒙古、陕西和新疆四省区,目前已经向西部大煤电基地的大规模开采和综合利用方向发展;风电方面,我国风能资源也主要分布在华北、东北、西北等“三北”以及东南沿海地区,“十二五”期间将加快开发吉林西部、蒙东、蒙西、河北、酒泉、哈密、江苏沿海以及山东等八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

因此,“十二五”时期新增装机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主要集中在水能、煤炭和风能相对丰富的地区,符合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大方向,减轻煤炭过分依赖铁路运输给交通造成的压力。

(3).供需平衡:

平衡中趋于偏紧

全国电力供需总量平衡。

“十二五”期间,我国发电装机总量稳步增长,预计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年均增长8.4%,与电力消费年均增长8.5%左右的增速基本相当,全国电力供需总量平衡关系与2010年基本相当,处于总体平衡的状态。

发电有效供应能力增加不足,供需平衡偏紧。

“十二五”期间,我国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比例进一步增加,由于这些新能源机组利用小时偏低,仅为火电机组的40%左右,所以这些机组并不能形成与火电等常规机组等量的供应能力,加上这些机组的可控性和调峰性能差,导致全国电源有效供应能力下降。

根据2010年底统计数据以及中电联《电力工业“十二五”规划研究报告》中的预期容量折算到火电机组的等效容量,计算出到2015年底全国等效火电装机容量比2010年年均增长8.0%,低于全社会用电量年均增长8.5%的预测推荐目标,可以得出供应能力略显不足。

而且,电力消费增长有可能超过规划预期值,将使全国电力供需形势趋于偏紧的格局更加明显。

另外,从目前电源在建规模及其投资的统计数据分析,由于“十一五”后期火电建设和投资规模迅速回落(2010年火电投资比重仅占电源投资额的三分之一),水电建设新开工项目不足,这些将导致“十二五”中期起作为电力供应支撑主力的火电、水电新增供应能力规模小于规划预期值,有可能因此成为影响“十二五”期间全国电力供需平衡甚至出现缺电局面的重要因素。

(4).应对措施:

四管齐下保障供电

做好“十二五”电力供需总体平衡。

这是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满足人民群众生活的需要,大范围的电力供需短缺将对经济发展造成极为严重的影响,因此,要针对“十二五”期间电力供需总体平衡偏紧、不确定影响因素较多的现实情况,及时采取各种有效应对措施,全力做好电力供需平衡保障工作。

 加快特高压以及智能电网建设,增加跨区电力平衡规模,提高新能源并网能力。

“十二五”期间,要根据我国能源资源与需求逆向分布的特点,加快推进特高压电网建设,全面提高跨区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实现输煤输电并举,实现西部能源资源与东部经济的有机融合。

 加快智能电网研究和建设步伐,提高新能源并网能力,推动新能源和电网协调发展;全面提高电网适应能力和应急保障能力,建设以特高压网架为骨干的坚强智能电网,构建科学、安全的能源综合运输体系。

深化电价体制改革。

按照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的要求,立足于解决当前存在的电价问题,面向促进电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继续积极推进电价改革,进一步理顺能源产业关系中电价过低的问题,完善电价形成机制,推进阶梯电价、分时电价等改革,合理引导用电需求,提高电网负荷率,减小电网峰谷差,实现电力企业的持续发展,并满足用户的合理用电需求。

 全力做好电煤保障工作。

煤炭是我国电力工业的食粮,要千方百计确保煤炭安全稳定供应。

要适度提高煤炭产量,确保煤炭总量充足;要适时启动煤电联动,促进电煤行业和谐发展;要加强煤炭的调配和价格管理,稳定煤炭供应;要利用国际市场,满足东部地区煤炭增量需求。

2.2012年电力总体供求状况特点

(1).电力消费需求旺盛,地区用电增长差异大

根据国家能源局统计,2012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4.96万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5.5%,消费需求依然旺盛。

中电联发布的2012年全国电力工业运行简况显示,东、中、西、东北地区用电分别增长4.6%、5.3%、8.3%和2.2%,中西部用电需求明显快于东部和东北地区。

(2).电力供应能力进一步增强,装机结构出现新特点

2012年,全国基建新增发电生产能力8020万千瓦,年底全国全口径发电设备容量11.45亿千瓦,比上年增长7.8%;电网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回路长度、公用变设备容量分别比上年增长6.7%和8.3%,全国电力供应和配置能力进一步增强。

装机结构出现新特点,清洁能源比重上升,火电装机增长缓慢。

(3).电煤供应总体平稳,电煤价格基本平稳

由于煤炭市场消费需求总体回落,煤价基本平稳,火电企业的燃料成本压力有所减轻,发电企业经营情况有所改善。

(二)本公司在行业中的地位

2012年行业排名(据CSMAR数据库对65家热电水上市公司统计)

排名指标

2010年排名

2011年排名

2012年排名

主营业务收入

46

50

56

净利润

50

63

60

每股收益

42

65

60

净资产收益率

61

64

60

三公司竞争力分析

(一)优势:

1.规模优势:

集团公司现有职工3600多人,下辖4个控股子公司:

石家庄东方热电股份有限公司、辛集东方热电有限公司、邢台东方热电能源环保有限公司、石家庄兴汇建材有限公司。

2个全资子企业:

湾里庙热源厂、石家庄高新技术开发区热电煤气公司。

2个参股公司:

河北中科环保有限公司、山西盂县东方振兴煤业有限公司。

其中由热电一、二、三、四厂和石家庄经济技术开发区东方热电有限公司组成的石家庄东方热电股份有限公司,是河北省公用基础设施行业唯一一家A股上市公司。

2.热电联产:

东方热电集团公司是以热电联产、集中供热为主营业务的公用基础设施企业集团,热电联产是既产电又产热的先进能源利用形式,与热电分产相比具有很多优点:

一是降低能源消耗,二是提高空气质量,三是补充电源,四是节约城市用地,五是提高供热质量,六是便于综合利用,七是改善城市形象,八是减少安全事故。

3.管理优势:

集团公司始终贯彻竭诚为省会工业生产、人民生活服务的宗旨,着眼建设,狠抓基础,苦练内功,磨炼出一个勇于开拓、富有经验、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培养了一支乐于奉献、善于攻坚的科技队伍和职工队伍,形成了一套科学合理、严密完善的管理机制,使企业具备了较强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和抵抗市场风浪的能力。

公司所属6个热电厂连续9年高标准通过了国家电力行业达标,全公司154个班组中有147个班组达到四星级标准,7个班组达到五星级标准,企业综合管理工作在全国同行业居先进水平。

4.区域优势:

公司作为石家庄市主要热力供应企业,根据热电联产生产特点及国家政策要求,在供热范围内具有明显的区域垄断性,公司生产区域集中,管理半径小,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节约管理费用。

同时,公司具有多年的热电联产管理和运营经验,热电联产行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对石家庄市市民生活及部分工商业运行来说不可或缺,市场前景广阔,使得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强。

(二)劣势:

1.电价劣势:

与其他发电企业相比,该公司热电联产,供热设备投资较大,利用燃煤锅炉产生的蒸汽发电成本较高,目前公司上网电价为0.365元/千瓦时,高于内蒙、山西及石家庄电网中部分电厂的上网电价。

2.市场劣势:

由于历史原因,目前石家庄市城区内尚有4000多台小锅炉对工商企业和居民住宅区供暖供热,这些小锅炉的存在直接影响本公司集中供热用户的开发。

另外,虽有许多用户需要集中供热,但由于资金不足、居住区域分散等方面的原因不能及时参加集中供

热。

(三)机会:

1.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是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行业之一是加快经济发展改善投资环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物质基础是节约能源减轻环境污染的治本之策,十二五规划中也明确提及到推动热电联产的发展。

2.限排政策: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特别是2012-2013年冬季,东部地区出现持续强雾霾天气,环境保护和大气治理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限排政策对公司来说是一次机遇,2012年开始,公司加大各项环保投入,增加运行成本。

(四)威胁:

1.技术威胁:

本公司应用的核心技术为热电联产技术,该技术目前已发展到较为成熟阶段,在行业内广泛运用。

本公司未拥有自行研究开发而其他热电厂家尚未应用的重大热电联产技术,因此,基本不存在行业技术壁垒,目前,国内外热电厂家都在研究热电联产新技术,从长期看,成熟的、已被广泛使用的通用技术必将被新的技术所替代,存在技术风险。

2.能源、原材料供应威胁:

本公司主营热力、电力的生产和销售,主要能源、原材料是煤炭、水、酸、碱。

其中煤炭的采购费用约占制造成本的50%。

上述能源和原材料的价格波动或供应不及时将给公司带来一定的经营威胁。

3.财务威胁:

该公司连年亏损,2012年亏损总额6879.34万元,将面临严重的财务问题,从而对正常的生产经营带来不利的影响。

四、公司筹资使用情况分析

2012年度报告期内,该公司无募集资金及非募集资金的重大使用事项。

五、公司未来发展展望

(一)行业发展趋势及市场竞争格局

1.2012年受国民经济增速放缓等因素影响,全国电力需求不旺,全年呈现前三季度低速增长、第四季度随着工业用电企稳回升而总体回升的态势。

2012年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今年我国经济将稳中求进,宏观上将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预计2013年社会用电量将延续企稳态势。

公司所在河北南网2013年将受益于全国经济形势回暖,用电基础负荷有望小幅增加。

由于网内新投产机组减少,且在役机组将陆续进行脱硝改造,预计

河北南网将出现用电缺口。

对此,公司将根据电力市场情况,通过合理安排检修时间,积极开展电力营销,保证用电量指标。

2.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深化电煤市场化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抓住有利时机深化电煤市场化改革,实施电煤价格并轨并逐步形成合理的电煤运行和调节机制,实现煤炭、电力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对此,公司将积极关注燃料市场情况,加强与各供应商的协调沟通,灵活制定采购策略,稳定燃料价格。

同时对部分锅炉进行燃烧改造,提高锅炉能效及煤种适应性,加大低价煤种掺烧力度,降低单位燃料成本。

3.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特别是2012~2013年冬季,东部地区出现持续强雾霾天气,环境保护和大气治理已经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限排政策的实施对公司既有压力,同时也是一次机遇。

公司节能减排任务艰巨。

2012年开始,公司加大各项环保投入,增加运行成本。

(二)公司发展思路

2013年,董事会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认真执行公司股东会决议,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企业重组为关键,以管控改革为载体,以管理提升为手段,以和谐稳定为保障,着力提高安全生产能力,着力提高企业盈利能力,着力提高科学管控能力,着力提高核心竞争能力,全面实现企业和谐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目标。

1.全力抓好控亏减亏,实现防退市目标。

防退市是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重点抓好四项工作:

一是制定防退市工作方案,做到责任落实、任务落实、时间落实。

二是抓好电力、热力营销工作。

根据市场需求,有计划地组织企业生产经营工作,继续优化经济运行方式,提高机组负荷率,确保完成年度任务目标。

三是抓好经营成本管控。

高度关注重要经营指标管控,严格全面预算管理,努力将燃料等主要生产成本和风险成本降到最低。

四是抓好政策补贴。

加强与政府相关部门沟通协调,主动出击,积极落实关停机组电量替代转移、小机组关停补贴和供热补贴等政策。

2.全力推进企业重组工作。

重点抓好四项工作:

1、继续抓好债务重组工作;2、继续抓好小机组关停工作;3、继续抓好企业关停前的各项准备工作;4、加强与省、市两级政府的沟通协调,妥善处理历史遗留问题。

3.全力推进管控改革,确保实现平稳过渡。

管控一体化改革是为了增强企业活力,建立结构合理、权责明确、治理科学、精干高效的管控体系而实施的企业内部改革。

其核心为:

一是通过调整股权结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