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赏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718062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0.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词赏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诗词赏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诗词赏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诗词赏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诗词赏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诗词赏析.docx

《诗词赏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词赏析.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诗词赏析.docx

诗词赏析

古诗赏析

七上: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年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赏析:

诗的正文可分三层。

第一层(开头两句)交代观海的地点,显得很质朴。

第二层(“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描写海水和山岛。

海水荡漾,是动态;山岛耸立,是静态,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再写草木,仍然是静态,次及“洪波”,又回到动态,显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

这一层全是写实景。

第三层(最后回行)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写的是虚景即诗人的主观感受,是从两个“若”字看出来的。

这首诗的基调苍凉慷慨,历来被视为“建安风骨”的代表作。

练习:

①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

②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

③诗中描写了的壮丽图景,抒发了诗人的抱负。

④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统领全文。

从“”字可以看出是虚写。

⑤文中采用动静相交,虚实结合的写法,其中“虚写”的句子是:

“”此句描绘的是的景象。

表现了作者的胸怀。

“实写”内容有:

写出了秋季的特点。

⑥前三行诗句描写沧海景象,有动有静,如“”写的是动景,“”写的是静景。

⑦诗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这几句是作者眼中的实见吗?

它描绘的是什么景象?

表现了作者怎样的胸怀?

⑧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诗中对海水和山岛的描写十分注意动静结合,请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分析。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①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②全曲的主旨句(或中心句)是什么?

③小令中哪一句将九个独立事物统一到一幅画面中?

④有人认为“小桥流水人家”表现的是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与本曲主旨不符,你是怎么理解的?

⑤用自己的话描绘“枯藤老树昏鸦,小桥……瘦马”所展示的画面。

⑥全曲中,暗含题中“秋”字的三个最直接的景象是:

、、;与“夕阳”相呼应的是:

,与“天涯”相呼应的是:

,最能触发旅人(游子)思乡之情的景物是:

⑦小令通过对一组客观事物的描写,表现出的心情。

⑧有人说“古道西风瘦马”中改一字而成“古道西风骏马”,则意境全变,你认为这种说法有道理吗?

谈谈你的看法吧!

⑨这首小令运用了什么写法?

创造出怎样的意境?

衬托了天涯游子怎样的心情?

 

八上:

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自  而,时间是从  至  ,并由望岳联想到将来登岳。

2、"齐鲁青未了"一句表现了泰山的   ;"造化钟神秀"一句描写了泰山的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写的是_____景,用_____描写,表达了___。

3、"造化"句写泰山的____,是___写;"阴阳"句写泰山的_____,是____写。

4、《望岳》中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试对此作具体解释。

 首联是   ,颔联是   ,颈联是   ,尾联是   。

5、诗的前两联着力写泰山的_____,后两联着力表现的是___ 。

6、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抒发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抱负?

7、赏析“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8、“钟”“割”字用得很好,试赏析。

9、本诗紧扣“望”字,试作简要分析。

10、请用简洁的语言谈谈你对“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句诗的理解。

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

全诗紧扣题目中的字展开,热情赞美了泰山。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孔子的名言:

“登泰山而小天。

”在这里写出了诗人怎样的一种精神和气概?

杜甫作诗“语不惊人誓不休”,试从这首诗中选取例子予以说明。

14、“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是写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景象。

①第一句写出了初望泰山时兴奋、惊叹仰慕之情;一个“___”字,炼得极好,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②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之意愿,道出诗人的雄心和气概的一个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选出对杜甫《望岳》赏析有误的一项:

A、一二句写远眺之色。

以距离之远烘托泰山之高,表现了诗人初见泰山时激动喜悦、惊叹不已的心情。

B、三四句写近望之势。

着一“钟”字,写大自然格外倾情,特设泰山奇景:

挺拔的山峰使得山南山北,一明一暗。

C、五六句写细望之景。

山中层云缭绕,使心灵受到涤荡。

极目远眺,只见一只眼眶受伤的飞鸟还巢,可知诗人瞩望之专注。

D、七八句写企盼登山之情。

似写登山,实为明志,巧妙地以脚下群山的渺小反衬泰山的雄伟,蕴含深刻的哲理。

④.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岱宗夫如何”句,作者用拟人手法把泰山比拟为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丈夫——“岱宗夫”。

B.“造化钟神秀”句,意思是说泰山是天地间一切神奇、秀丽的结晶。

“钟”是“聚集”的意思,一个“钟”字将大自然写得十分有情。

C.“齐鲁青未了”句,是说在齐鲁广大区域内都能望见泰山的青色,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之高,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体验。

D.“会当凌绝顶”中,“会当”是唐人口语,意思是“一定要”,从中可以看出诗人不怕困难,勇于攀登顶峰的雄心和气概。

⑤《登飞来峰》中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⑥“山南”“山北”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望岳》“望”的是_岳_山,《望岳》是杜甫青年时代时的作品,字里行间洋溢着一种______

⑧“齐鲁青未了”是别出心裁的惊人之作,它是怎样写出山的高和美呢?

⑨从炼字的角度体味“割”字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⑩理解最后一句诗的含义及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望岳》

①齐鲁青未了割②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③c④A⑤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⑥山北山南⑺东岳泰早年的远大抱负⑧诗中借齐鲁两地来烘托泰山那把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⑨“割”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泰山遮天蔽日的景象.⑩写有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意愿,不久以后一定要登上泰山的最高峰,其他的小山就会匍匐低首在下方,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英雄气概.

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有

到再到。

后四句有前面的景写到自己的情,有描写到自己的形,抒发了诗人的情怀。

2、颔联中“”承上,“”启下,表达了的感情。

3、赏析“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4、从形式和内容上赏析“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5、请展开想像,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6、结合全诗,说说《春望》中的“望”字包含哪两层意思?

7、首联中“破”“深”字用的好,试分析表达的作用及描绘了什么景象?

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春望》

1、望 山河草木花鸟 忧国伤时念家悲己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忧国伤时念家悲己 

3、以花鸟拟人,花因感伤时事而落泪,鸟因恨别也惊心,诗人移情于物,表达了感时伤世的情感.

4、用对偶的手法写出了安史之乱的战火连绵不断,诗人跟家人难通音信,此时的一封家信显得极其珍贵,可以胜过万金,表达了诗人眷念家人的美好感情。

5、画面:

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

老人那长长的头发如纷纷断落,已经短的无法梳髻插簪。

情感:

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

炼字?

“搔”字是诗人愁苦难解时的动作,它将一位白发稀疏、忧心忡忡地站在残破的长安城头的老诗人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6、一方面是看到了国破山河的惨景,另一方面是对于亲人团聚的守望和期盼。

7、一个“破”字是人触目惊心,国都沦陷,城池残破,满目事残垣断壁,碎是瓦片。

“深”不仅说明人迹罕至,而且荒芜已久.叫人满怀凄然,仿佛看到了乱草遍地、树木成林的凄凉萧条的景象。

首联描写国都残破、城郭荒芜的凄凉萧条的景象。

传达出作者忧国伤时的无限悲痛及忧国忧民的感情。

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1、“但使愿无违”中的“愿”指什么?

请说说你的理解。

2、诗中表示要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保持自我节操的诗句是,。

3、表现自己不辞劳苦种作的诗句是。

4、、这首诗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艺术形象?

5、、作者是怎样使这首诗达到文质兼美的?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①“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这两句诗描写了什么景象?

②“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通过哪两幅美丽的画面来形容江上的美景?

③用自己的话描绘“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所展现的画面?

④请从练字的角度,分析尾联“怜”字的妙处,并说说尾联的含义?

⑤“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描写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色,画出一幅气势磅礴地万里长江图,写的是远景。

这一联中的“随”、“尽”、“入”三个字用得好,想一想好在何处。

⑥诗中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渡荆门送别》阅读练习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从表达方式看,诗的首联属于________,它交代了远渡的___________和此行的___________。

2.诗的颔联描写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是从哪一角度来写的?

试用散文语言改写这两句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颈联的描写视角与颔联是否相同?

这两句的描写角度又有何不同?

诗中的“天镜”和“海楼”分别指什么?

试用散文语言改写这两句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诗的尾联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人为什么称面对的长江水为“故乡水”?

“万里”一词与诗的首联中哪个字相照应?

5.品读全诗,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第二联所展现出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

6.诗歌第四联抒写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感。

7.这首诗中间两联描绘舟过荆门时所见景色,其中第二联中的“随”“入”两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

请简要分析“随”字好在何处。

答:

8.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

9.这首诗非常讲究炼字。

请自选一个字加以赏析。

10.诗中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感情?

11.本诗记下了作者初次离开故乡时的观感和情思,其中最能表达他对故乡依依不舍之情的一个字是“____”。

12.诗中点明“送别”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之情。

13.“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两句诗想像大胆、奇特,被人誉为“神来之笔”,试用简洁优美的语言描绘这美妙的画面。

参考答案:

1、记叙。

地点、目的

2、颔联描写了荆门的地理形势和壮阔景象。

是从动态的角度来描写的(诗人乘船,山和江水随着船的移动而逐渐远去)。

连绵的群山随着平原的出现消失了;江水奔流着涌入了无际的旷野。

3、不同。

颔联是以动态变化的角度来写景,而颈联是以静态的角度来写的。

“天镜”指的是月亮,“海楼”指的是云彩。

抬头遥看万里长空,只见一轮明月,犹如天上飞下的明镜,皎洁澄澈,普照大地。

那飘荡在碧空的朵朵彩云,忽而连结在一起,构成了壮观的海市蜃楼的幻影。

4、拟人的修辞手法。

抒发了作者对故乡的依恋之情还有离乡惜别之情。

诗人之所以称长江水为故乡水,是因为诗人在蜀地(四川)长大,长江流经四川,为表达对家乡的浓厚爱恋之情。

“万里”与首联中的“远”字相照应。

5.山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江水奔腾直泻,从荆门往远处望去,仿佛流入荒漠辽远的原野

6.对故乡无限依恋(对故乡思念)

7.一个“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化、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

8.抒发了诗人思念故乡的深情。

9.“尽”字表达了刚从三峡中出来的诗人顿时喜悦开朗的心情,“下”是动词,月亮下来了,月影像一面镜子从天上飞下来了,想象奇特。

10.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惜别之情。

11.怜

12.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3.俯视江面,月亮照在江水里,就像天上飞下来一面镜子,明亮耀眼;仰视天空,云气簇拥而来,就像海面上结成了一座座楼阁,新奇美妙。

八下: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古代_______诗中的名篇,题目中“酬”是的意思。

2、诗歌的首联中的“巴山楚水”“二十三年”分别交代了作者被贬的和,这两句写诗人的境遇,表达了______。

3、与白居易诗的尾联“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紧相承的一句是本诗的首联“,”,此句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表达了。

这首诗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前四句_______,后四句_______,前后形成鲜明对比。

5、“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两句,历来为人所称道。

这两句的本意是以“沉舟”、“病树”比喻,是抒发诗人的身世之感,但其中包含的的哲理。

后人用此诗句,并不和刘诗原意契合,而指等。

6、、“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其含义是什么?

7、“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誉,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诗?

8、古诗中借用的两个典故分别是_____、______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9、尾联“今日听君歌一首,暂凭杯酒长精神”点明题意。

既是的感谢,也是,表现了诗人。

10、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1、颔联运用,一是,二是,写尽自己归来的感触。

12、颈联用和比喻自己,抒发了诗人身世之感。

13、诗的哪两句渲染了诗人抑制已久的愤激心情,让读者了解和同情诗人的痛苦经历?

14、“凄凉地”和“弃置身”表露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15、颔联运用了、、两个典故,“闻笛赋”,“烂柯人”。

这两个典故表达了诗人之情。

赤壁·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唐诗,有的咏史,有的咏物;有的描写清新美丽的山水田园,有的刻画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

本诗属于。

这类诗最突出的特点是。

2、这是一首___的诗,借________这件古物引起对历史的咏叹。

诗的前两句写,后两句。

3、前两句诗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

4、作者以“二乔”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的影响,这样写好处是什么?

5、试说说“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深刻含义”。

6、若将“铜雀春深锁二乔”换成“国破家亡在此朝”好不好?

为什么?

7、说说诗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在写法上的特色。

8、周瑜是《三国演义》中著名的人物,你知道这个人物的哪些故事?

(不少于2个)

9、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赤壁》借和的故事,表现

诗的开头为什么从一把折戟写起?

 

赤壁

1、咏史诗咏史抒怀(借史实抒发作者的感情)。

2、咏史、折戟兴感之由发表议论感慨

3、前两句写兴感之由,为后两句发议论感慨作铺垫。

4、以小见大,深刻警策。

5、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会重写。

通过议论表达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慨叹,他认为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拥有机遇,相信自己只要有机遇总会有作为,抒发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答“怀不不遇,有志不得施展”也可)。

6、不好。

因为作者在这里借两位美女的命运形象地代表了东吴的命运,以小见大,深刻警策。

7、①这两句发议论感慨。

②反说“赤壁之战”其事,以两美女的命运形象代表东吴的命运,以小见大,深刻警策。

8、周瑜打黄盖;火攻曹军战船;周瑜辞降;巧用蒋干骗曹操。

9、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而又心胸旷达的复杂情感。

13、周瑜曹操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14、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小中见大。

 

饮酒·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①诗中表明诗人心境的两个词是:

、。

②“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描绘了怎样的景色?

从中可感受到诗人怎样的人生理想?

③诗中最能体现诗人隐逸生活情趣的一个词是。

④诗中描写的景物突出了的特点。

⑤前人评论这首诗时曾说,“采菊东蓠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用得非常精妙,换成“望”字,就没有这种效果。

请你说说理由。

⑥怎样理解诗中“而无车马喧”与“心远地自偏”?

⑦全诗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的道理,表达作者以自然景物中寻得乐趣恬恬之情和丰富的精神生活。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

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这首诗主要抒发了诗人的情怀,在悲愤中不乏气概,在失意中。

所以,诗人以“行路难”比喻。

2、从表达方式上看,全诗以开篇,渐而过渡到。

3、连用两个典故,盼望自己一展宏才,有所作为的句子是,

4、“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是千古传颂的名句,这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

诗中哪些动作反映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内心情感?

6、诗中“欲渡黄河”、“将登太行”是写实吗?

谈谈你的看法。

7、联系全诗,解释“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并说说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8、“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两句描写了怎样的场面?

作用是什么?

 

9、、本诗题为《行路难》,但纵观全诗,作者的人生态度是怎样的?

举例说明。

10、诗中采用“”和“”(限填四字)两个典故表达自己有为于当世的理想。

 11、诗中名句“,”表现出诗人的性格。

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诗的前四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3、借用典故表达了自己能够重新得到任用的诗句诗哪句?

4、诗歌的最后一句是千古名句,请作赏析。

参考答案:

1、表达了自己政治上遭遇挫折后的愤激之情,并吐露了自己的理想和愿望。

2、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悲苦和愤懑的感情。

3、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4、诗人在沉郁中振起,坚定了“长风破浪”的信心,重新鼓起沧海扬帆的勇气。

也相信自己的信念和追求:

中游一天能乘风破浪,冲开险阻,远渡沧海,实现自己宏大的理想。

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

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

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写出词中表明时间变化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词人不为离愁别苦所束缚的乐观思想,也表达了词人的美好愿望。

3.本词上阕写______,下阕写______,其实是__________。

4.“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包含了什么哲理?

试简要分析。

答:

5.下列对《水调歌头》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上阕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爰,下阙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

B.“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这一句,抒发思念亲人的感情,表面看来,好像是对月有怨恨之意,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句话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对自然和社会作了高度概括,很有哲理意味。

D.全词情景交融,意境豪放阔大,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和浪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以下是08年来宾中考题)

6.赏读诗词,应读出作品的节奏韵律,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这首词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上阕感情缠绵悱恻,下阕则__________。

7.“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广为传诵的名句,请你略作赏析。

8、诗前有一小序,其作用是什么?

9、词的上阕写;下阕写,全词表达了词人。

10、词中直接“问天”的句子是。

直接问月的句子是。

将自然变化与事世变迁联系起来,抒发对人生的感慨的句子。

11、“起舞弄清影”的“弄”字用的极妙,妙在何处?

12、你还知道哪些和月有关的古诗词?

写出两句来,说说“月亮”、“月光”在股市磁力常蕴含什么含义?

答案:

望岳、1远、近 朝、暮2高大、神奇秀丽、实、细节、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

3秀美、虚;高大、实4远望、近望、细望、俯视5整体形象、诗人的感受

6、这首诗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美的景色,也表达出诗人要攀登泰山的顶峰和人生顶峰的远大抱负。

7、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齐鲁青未了”既写出了借齐鲁两地来烘托泰山那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又写出了泰山的秀美。

8、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钟”,写大自然对泰山的眷顾,极言泰山之神秀。

“割”,从山的北面来看,那照临下土的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无比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9、“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写远望所见。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写近望所见。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写细望所见。

10、此句化用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绝顶的雄心,也显示出他坚忍不拔的性格和远大的抱负。

意蕴丰富,有一种哲理美,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