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中考语文第五讲写人叙事阅读Ⅰ复习教案.docx
《精品中考语文第五讲写人叙事阅读Ⅰ复习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中考语文第五讲写人叙事阅读Ⅰ复习教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品中考语文第五讲写人叙事阅读Ⅰ复习教案
第五讲写人叙事阅读Ⅰ
第五讲写人叙事阅读Ⅰ
适用学科
初中语文
适用年级
九年级
适用区域
通用
课时时长(分钟)
120分钟
知识点
写人叙事散文文体知识
写人叙事散文概括、赏析类题型
教学目标
1.掌握写人叙事类散文人物形象分析的方法
2.掌握写人叙事类散文的情感表现手法
3.熟悉写人叙事类散文概括、赏析类题型的答题模式
教学重点
人物塑造的手法特点以及人物形象的分析、赏析类题型
教学难点
赏析类题型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回忆性散文集,我们初中三年学过其中的《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等作品。
这两部作品都是写人叙事类散文的经典之作,在我们八年级上册的第二单元进行了集中讲解。
今天我们将进一步解读写人叙事类的散文。
二、复习预习
辨文体:
写人叙事的散文有写人和叙事之分,即一类侧重于写人,着意于刻画人物鲜明的思想性格,并以此突现主题。
另一类是侧重于记事,并从中发掘所叙之事的实质,这就是主题。
写人叙事的散文,一般都写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而不是脱离生活,虚构的人和事。
常考题型:
1、层次概况
2、赏析语句
3、理解词语、句子、题目的含义
4、某句话或者某段话的作用
5、人物形象
6、主题、情感把握
三、知识讲解
知识点1
理清文章脉络,整体把握
1、文章主要人物是谁?
2、写了哪些事情?
3、文章线索是什么?
4、人物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5
、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考点/易错点
1、文章出现多个人物,主要人物混淆
2、具体时间遗漏
4、人物有性格特点分析不够全面
5、情感主旨理解较为肤浅
四、例题精析
考点1
层次概括
1、概括主要内容
“(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主要人物做了什么事?
结果如何?
”,用简明连贯的语言表达清楚即可。
2、文章的线索是什么?
围绕着文章线索写了哪些事情?
考点/易错点
A、概括类题型的语言标志:
“哪些”“哪里”“怎样”“为什么”(原因)“分条概括”“具体说明”
B、答题的方法与步骤
①、根据题干确定答题范围
②、分层概括每段主要内容,相同内容段落合并
③、依据分值确定答题点
④、尽量用原文回答问题
考点2
赏析语句/揣摩人物心理
赏析语句:
表现力丰富的语句、情感丰富的句子
①、修辞(比喻、拟人、排比、夸张、设问)+修辞的作用+写出……+表现/表达了……
②、描写(语言、动作、心理、神态、外貌、细节描写……)+写出了……+表现/表达了……
答题模式:
运用了某某修辞/描写+生动形象/细腻+写出了……+表现/表达了……
揣摩人物心理:
重点的词语、描写
①、确定主体和对象
②、结合上下文揣摩人物心理/心情
考点/易错点
1、修辞、描写寻找不够精准
2、答题时遗漏语句的具体内容
3、表达或者表现的情感,表述不够细化
考点3
人物形象分析
人物形象分析:
人物的外貌、身份地位、性格特点
①、文中对该人物的各种描写(直接描写:
语言、动作、神态、外貌、心理、细节……侧面描写:
通过他们的评价、与他们行为进行对比……)
②、文中该人物所做的具体事情
人物形象常考题型:
⑴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⑵对文中人物进行评析(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⑶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XX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考点/易错点
1、人物形象分析不够全面
2、揣摩作者对人物的情感不够细化
【例题1】
珍珠项链
(1)去鼓浪屿旅游,给母亲挑了一串珍珠项链。
淡粉色的,光泽很柔和,珠子大小也均匀,虽然比不上名贵的珍珠,但已经花去我一个月的工资。
母亲生日
那天,很恭敬地送给了她。
(2)母亲很高兴,那天父亲在森林公园附近的一家酒店里订了房间,想让母亲高高兴兴地度过一个休闲周末。
母亲虽然嘴里说太浪费了但还是很高兴。
她戴上了那淡粉色的珍珠项链,穿了一件墨蓝色的领口和袖子上有镂空花纹的长裙。
然后一家人出去拍照,六十岁的母亲那天依然十分美丽。
(3)中午,我们在酒店的餐厅吃饭,母亲说要去一趟洗手间,谁知一去半天都没回来。
我和姐姐纳闷了,赶紧去找。
在洗手间门口,看见母亲在跟一个年轻的女孩说话,很客气的样子。
见我们来了,母亲对那女孩子说:
我女儿来了,那么我们再见了!
女孩微微地向母亲弯了弯腰,匆匆走了。
(4)我和姐姐都以为那女孩是母亲的学生。
(5)一直到晚上回到家里我们才知道整件事的过程。
(6)母亲从洗手间出来,在镜前想梳洗一下。
酒店的洗手间分两间,外面梳妆,里面是女厕。
她怕肥皂水弄脏了珍珠,就摘下项链放在梳妆台的一个专门用来放小饰物的白色小瓷盘里。
等到母亲洗完脸再看,小瓷盘空着,珍珠项链不见了!
台面上下都没有。
母亲想了想,洗手间里只有她和那个女孩,母亲梳洗的时候她就站在母亲身边,现在那女孩正抓住洗手间玻璃门的铜把手,而且神色慌张要出去,母亲叫住了她。
(7)母亲说,我知道我不能着急,哪怕是一点儿急躁的样子,也会把这个女孩吓跑,就算我判断正确也没用。
(8)“姑娘。
”
(9)“干什么?
”那女孩一惊。
(10)“请你帮我个忙好吗?
”
(11)“什么事?
”
(12)“我有一条珍珠项链,是
我的小女
儿送给我的礼物。
不是很昂贵,但那是她用自己的工资为我买的。
刚才我洗脸怕弄脏了,随手一放就不记得放在什么地方,人老了,记性真不好。
今天是我第一次戴呢。
要是找不到了,那我女儿可要伤心死了。
因为今天是我生日。
我今天整六十岁了,一家人高高兴兴地非要到这儿来给我过生日。
其实,像我这样的年龄,我倒希望她们不记得我的生日才好。
免得老是提醒我一天比一天老。
”女孩长久地看着母亲,紧张的神情开始缓解,慢慢地脸上现出一丝微笑:
“您一点儿都不老,您看上去比我妈妈还要年轻,她才四十多岁。
”她停了一下又说,“我帮您找找看吧。
”
(13)“那就麻烦你了,我到里边去找找看。
”母亲推开了里边那扇门。
(14)过了一会儿,母亲出来。
女孩用餐巾纸托着那串珍珠项链说:
“您看,是这条吗?
”
(15)母亲接过来:
“就是它。
还是年轻人眼睛好,真谢谢你了。
”
(16)女孩
连忙说:
“不用,真不用。
”停了一下,她又说:
“我也祝您生日快乐!
”
(17)就在这时,我和姐姐找来了。
(18)母亲抚摸
着脖子上的珍珠项链,说:
“那女孩,真不错。
”
(19)“她偷了您的东西,您还谢她。
您应该去叫保安。
”我和姐姐叫道。
(20)“我觉得她也许不是有意要偷我的东西,”母亲说,“要是我叫保安,那我们两个人中,总有一个会丢掉珍珠的。
”
【题干】1.请用一句话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限在25字以内)
【答案】母亲的珍珠项链失而复得。
【解析】(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主要人物做了什么事?
/什么事情结果如何?
”
【题干】2.这篇叙事散文以为线索。
请细读全文,在下面横线上,把本文情节发展的脉络补充完整。
受赠珍珠项链→感叹珍珠项链→→
【答案】珍珠项链丢失珍珠项链复得珍珠项链
【解析】结合题干分析,题目涉及到对行文线索,以及文章围绕着线索发生了哪些事情。
在确定答题范围后,依据已有的情节提示,完成了题目。
【题干】3.文中的母亲是一个闪光的人物形象,请你简要分析母亲的性格特征。
【答案】爱护年轻人,宽容他们,机智而有情。
(扣住要点并作简要分析)
【解析】结合题干分析,题目涉及到对人物形象的分析,结合文章中母亲的各种描写以及她所做的事情得出“母亲”这一人物形象。
【例题2】
故乡红叶
凸凹
香山的红叶,我是赏过的。
第一次赏香山红叶,我正上着一所专业院校,适逢红叶盛季,满山皆红遍,同伴便惊叹不迭。
但我只感到亲切,并没有难抑的惊奇。
因为我觉得,故乡的秋天,也是红叶满山、流丹溢彩的;而且,山脉绵亘,红到极远遥的地方,比香山来得有气魄。
只因为香山离市区近些,且是一个著名的公园,命运便很阔达了。
故乡的山峦,植被是极丰茂的:
黄栌满坡,柘丛盈岗,楸树峰耸,檀木沟伏……夏时山色蓊郁,入秋,则渐渐变化起来,先是淡黄,而后是斑驳,最终是红得一统了,满山满野就一如火烧。
但这时却是故乡的农忙时节——
庄稼的秸秆被村人铡碎了,厚厚地铺到猪厩中去,再取山上的表土覆盖,以期在来年沤①出一些好肥料来。
所以,未上冻前,村人的第一宗要事,便是背土垫圈。
而后,有余力的,要在地堰的边上,砍一垛垛的干柴杂草,烧一堆一堆的草木灰。
撒上草木灰的土地,蔓菁憋得大,土豆长得足,谷穗也结得沉。
此时,山上的红叶正红得烂漫呢。
人们哪顾得多看几眼呢。
所以,山里人并未想到,那一丛丛的红叶,便是一团团的激情、一首首的诗,自己正生于美境与福地,正可以坐享一番。
红就让其兀自红去吧,我们还有正经的营生干不完呢,他们想。
那时,我并没有一丝悲哀,因为身在其中,与
村人的感觉相同。
真正醒悟了,感到有些惆怅②了,是看到城里人,居然要爬那么远的路径,到香山专程赏红叶之后。
于是,我怀着这么一种情绪,待人们去香山赏红叶的时候,我便回到故乡去,探抚那故乡的红叶。
它们被漠视和遗忘得太久了!
我爬到屋后的山上:
高远的天,衬以峻拔的山形,那凌风的红叶,簌簌地,便让人极感动。
但激动的心,很快就黯然了——
沉默的父亲,正在地堰的边上埋头打柴草,他要多烧几堆木灰啊。
于是,观赏红叶的这一份闲雅,就显得多么不合时宜,显得多么奢侈,兀然就生出一丝羞耻,便踅
③到父亲的身边,想给他打个下手。
父亲很懂我的心思,笑笑,“去赏你的景吧。
”
见我仍迟迟不动,父亲说:
“有什么不好意思的呢,你高兴赏景就赏景,我高兴做活就做活,不都图个自在么?
!
”
我知道,要父亲埋头干他喜欢干的活,比要他赏红叶更使他心安与欢悦,这是情理中的事,不关乎我的勤与懒。
但我终究不忍在劳作的父亲身边,作赏景的清客,便同他一起干下去了。
这是第一次回故乡赏红叶的情景。
第二年秋深,想到故乡那满山的绚丽,仍有热热的归心。
但父亲在地堰上弯曲的身影从脑底晃出的时候,归心就有了几分迟疑,心中就有了一种惆怅。
最后,还是回去了。
因为:
红叶岁岁依旧,而父亲却要一天天衰老;父亲已经辜负了红叶,儿女还要辜负父亲么?
!
回到故乡,父亲很高兴,抱出一坛雄自酿④:
“崽呀,知道你要回来,爹特意给你留着呢。
”我的眼窝便不由得濡湿了。
从此,每到秋深,我皆毫不迟疑地回故乡去。
每次,我们低头砍着柴草,却都把红叶搁置于一边。
但只要我们抬起头来,山上的红叶,便很执著地红到我们的眼眸中来——
红叶没有怨艾,只有默默的守望和多情的注视,一依如山里的人们。
(本文有改动)
【注】①沤(òu):
长时间地浸泡,使起变化。
②惆怅:
伤感,失意。
③踅(xué):
中途
折回。
④雄自酿:
一种自家酿造的酒。
【题干】1.指出下列句子中作者“惆怅”的具体原因。
①真正醒悟了,感到有些惆怅了,是看到城里人,居然要爬那么远的路径,到香山专程赏红叶之后。
②但父亲在地堰上弯曲的身影从脑底晃出的时候,归心就有了几分迟疑,心中就有了一种惆怅。
【答案】①感受到比香山红叶更为壮美的故乡红叶,却长久地被人漠视和遗忘。
②父亲虽在美景和福地之中,但因艰辛劳作和无暇赏景,且要天天衰老。
【解析】结合题干分析,本题需要考生揣摩人物的心情,在确定主体和对象后,结合上下文得出本题的答案。
【题干】2.请对“父亲”这一人物形象及“我”对“父亲”的思想情感作赏析。
【答案】“父亲”形象:
父亲在地堰边埋头干活,并以此心安和欢悦,表现了父亲的朴实和勤劳;父亲让我去观赏红叶。
做自己喜欢的事,表现了父亲对儿女的理解和宽厚;父亲特意给我留着一谈雄自酿,表现了父亲对儿女的关爱。
“我”的情感:
因父亲辛勤劳作、不断衰老而忧伤、内疚和思念;因父亲对“我”的理解和关爱而感激。
【解析】结合题干分析,本题的人物形象需结合整个文章分析,所以,重点要放在对人物的描写上,人物所做的具体事情,作者的情感要结合文章主旨以及重点表情达意的语句来揣摩。
五、课堂运用
【基础】
韭菜饺子
①儿子回乡下的老家看父母,但只能在家待一天一夜,第二天早上5点半就要走,临走的前一天晚上,儿子跟母亲坐在老房里一直聊到深夜。
②临睡前,儿子有些遗憾地说:
“妈,这次太匆忙,等下次有空,我一定在家多待几天陪陪您,还要吃小时您亲手包的韭菜饺子,那个味道太好了,我一直都想着呢。
”
③之后,儿子便到里屋睡觉了,可母亲却没了睡意,她走到另一间屋,叫醒已经睡下的父亲,说:
“老头子,你赶紧起来,去问问谁家菜园里有韭菜,跟他打个招呼,割点儿回来,娃想吃韭菜饺子了,我得给他做。
”
④躺在床上的父亲一听,立即明白,连说:
“好,好。
”然后迅速穿上衣服,下了床。
母亲又说:
“老头子,你动静小些,别吵醒了娃,他明早还要走呢。
”
⑤父亲再次“嗯”了两声,然后别上一把菜刀,悄悄打开大门,出去了。
⑥此时,正是初冬的深夜,外面很寒冷。
⑦父亲开始在村子里挨家挨户敲门,借割他们菜园里的韭菜,冬日,菜园里韭菜很少,好在敲了数十家门后终于找到了。
⑧村里各家各户的菜园都离村子很远,加上夜路不好走,等父亲割完韭菜回家已是夜里11点多了。
⑨接下来,两位老人开始择韭菜,把两斤多韭菜择完、洗净后,差不多已经是凌晨了。
⑩接下来是擀饺子皮,然后包馅。
这一切如果是在明亮的灯光下完成,不需要太长时间,但事实上他们都是在手电筒的光亮下完成的——两位老人怕开灯惊扰了儿子的好梦。
⑾这一切都做完是凌晨3点多,两位老人想了想,还有一会儿得煮饺子了,干脆别睡了,给儿子烧点儿热乎的水,这样,他一起来就有热水洗
脸。
⑿5点30分,儿子的手机闹铃准时响了,儿子从睡梦中醒来,一睁开眼睛,便隐约闻到一股似曾相识的香味,这香味越来越浓,最后在厨房里达到了鼎盛——一大锅韭菜饺子在翻滚呢。
⒀看到儿子,母亲连连说:
“娃快趁热吃了吧,你最喜欢的韭菜饺子,吃过再刷牙。
”“是呀,先吃,先吃。
”站在一旁的父亲帮母亲的腔,并立即将饺子盛进碗里,双手递到儿子的面前。
⒁儿子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随口说出的一句话,父亲和母亲就当真了,两位六十多岁的老人,竟然为了饺子一夜未眠。
⒂那是一碗滚烫的韭菜馅饺子,很香,很香,吃得儿子想哭。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2、文中描写了怎样的一对父母?
请简要概括。
3、赏析下列句子。
看到儿子,母亲连连说:
“娃快趁热吃了吧,你最喜欢的韭菜饺子,吃过再刷牙。
”“是呀,先吃,先吃。
”站在一旁的父亲帮母亲的腔,并立即将饺子盛进碗里,双手递到儿子的面前。
【答案】1、为了儿子随口说出想吃韭菜馅饺子的一句话,父母包饺子一夜未眠。
2、细心,体贴,为孩子着想,不辞辛劳,甘心付出,关爱孩子。
3、运用了语言描写,细腻地描绘出了父母劝孩子吃饺子的场景以及父母对孩子深沉的爱,表现了父母之爱的伟大。
【解析】层次概括、人物形象分析、语句赏析。
【巩固】
母亲
①荠菜成了春天的一个符号,最讲求新鲜的,现采现摘,现炒现吃。
我小时候,
母亲领我去紫金山踏青,总要随手拎一把小铲刀,挎一只竹篮子,不时蹲下身子,挖路边的荠菜。
这样的活儿,我也爱抢着干。
母亲站在一旁,边夸我眼尖、手巧,边承诺回家后给我好好地打牙祭。
和母亲一起挖荠菜似乎比真把荠菜吃进嘴里更
令人陶醉。
事隔多年之后,我在异乡想念母亲,头脑中浮现的,仍是她教我挖荠菜时那年轻的
面容与身姿。
荠菜,因为我亲手挖过,而且是母亲教我挖的,所以从感情上,它离我最亲近,同时也标志着一段不可复得的儿时时光。
②海带被我当作大海的礼物来看待。
我之所以热爱海带,在于它是我妈妈的拿手菜。
小时候,妈妈总是为我一锅接一锅地用海带炖排骨,说是可以补钙、可以预防大脖子病等等。
我感觉,幸福也一点点地融化在浓香的排骨海带汤里。
有人问台湾美食家蔡澜:
“您见多识广,最好吃的是什么?
”蔡澜不假思索就脱口而出:
“妈妈做的菜最好吃。
”这是什么原因呢?
一方面年少时人的味蕾最灵敏,容易产生深刻印象,口味还未被后来的山珍海味搞得混杂;另一方面,妈妈做的菜最有家常味了,尤其那份细致入微、润物无声的爱心,别人根本模仿不出来。
还有一点,恐怕也是最重要的:
妈妈做的菜,伴随着我们的成长,而且有时效性,不是永远都能吃到的。
终有一天,它会成为一个美好而怅然的回忆,你出再多的钱也买不到,它是无价的。
③我出门在外整整二十年,每次离开家都乘坐夜间的火车,母亲早早就上床睡了,希望我在她睡着的时候再离开。
不知道她是否真能睡着,至少假装睡着了,熄灯后的卧室没有任何动静。
我探头看了一眼,隐约看见她盖着棉被仰面躺着的轮廓,于是在内心里喊一声妈妈,就蹑手蹑脚地走了。
如果她真睡着了,是
否梦见准备离开的我?
如果她假装睡着,在黑暗中会想些什么?
明天醒来后她面对的将是少了一个我的家。
母亲说她越来越畏惧和我的离别,既担心我一去不复返,又害怕我下次回来已找不到她。
希望我在她睡着后再离开,可以把分别当作一个梦来对待,或者根本就不曾察觉儿子已离开。
后来才知道:
每次我离
开的晚上,母亲都要靠吃点催眠药才睡着。
这哪里是催眠药,
分
明是母亲的止痛药,控制她隐隐作痛的心,因为那一刻,我的心也在痛。
④我最怕听见从故乡传来母亲病危的消息。
就是在那个晚上,我被故乡的长途电话惊醒,母亲永远离开了我。
失去母亲就等于失去了半个故乡,就等于失去了半个自己。
远离母亲的二十多年流浪岁月都像梦境,一个电话把我拉回到现实之中。
与母亲有关的生活是我全部的现实,其余的一切都是假的。
原来母亲这个词汇,是我们人生中的一件易碎品,一定要轻拿轻放啊!
这时候,我才意识到自己走得太远了,才意识到自己是有罪的:
曾把唯一的母亲抛弃到了时空的另一端。
虽然她从没责怪过我,但我不能原谅自己:
竟然如此自私地对待母亲。
我所追求的那些所谓名啊利啊,全与母亲无关。
母亲需要的仅仅是爱,而我付出的爱很明显是有限的,与那无限的母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⑤母亲走了,我头顶的天空一次次黑了,又一次次亮了。
可母亲头顶的那一小块天空再也亮不起来。
她睡得那么熟,那么安静,失去了做梦的力气。
母亲,你是否也把我忘得干干净净?
正如你干干净净地忘掉自己?
如果说我比你多一份痛苦,那是因为还无法忘掉你。
你确实已睡去了,可在我脑海中,为什么总有一个醒着的你?
(本文获“中国散文年度金奖”,有删改)
1、选文中与母亲有关的事,都带给“我”深刻的感受。
请补全下面的表格。
与母亲有关的事
带给“我”内心的感受
母亲领我去紫金山挖荠菜
①
②
幸福
母亲在我离家时靠吃催眠药入睡
③
我接到母亲去世的长途电话
④
2、选文第③段画线语句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有什么作用?
3、请品析选文第④段画线语句的表达效果。
【答案】1、陶醉②妈妈炖海带排骨给我吃③心痛(痛苦)④自责(懊悔)
2、动作描写(行动描写)和心理描写;形象地写出了我在夜间离开家时与母亲告别的动作和心理特点;表达了我既不忍惊扰母亲又依依不舍的矛盾心理,可见我对母亲依恋之深。
3、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把母亲比成了易碎品;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母亲随时可能离开我们的特点;作者意识到:
能够和母亲在一起的日子一定要珍惜。
【解析】概括、赏析语句。
【拔高】
我为白菜狂的日子
莫言
12岁那年,一个临近春节的早晨,母亲叹息着,并不时把目光抬高,瞥一眼那三棵吊在墙上的白菜。
最后,母亲的目光锁定在白菜上,端详着,终于下了决心似的,叫我去找个篓子来。
“娘”我悲伤地问,“您要把它们……”“今天是大集。
”母亲沉重地说。
“可是,您答应过的,这是我们留着过年的……”话没说完,我的眼泪就涌了出来。
“我们种了一百零四棵白菜,卖了一百零一棵,只剩下这三棵了……说好了留着过年包饺子的……”我哽咽着说。
母亲靠近我,掀起衣襟,擦去了我脸上的泪水。
透过矇眬的泪眼,我看到母亲把那两棵较大的白菜从墙上摘下来。
最后,那棵最小的、形状圆圆像个和尚头的也脱离了木橛子,挤进了篓子里。
我熟悉这棵白菜。
因为它生长在最靠近路边那行的拐角处,小时被牛踩了一脚,一直长得不旺。
我和母亲格外关照它。
尽管还是小,但卷得十分饱满,收获时母亲拍打着它,感慨地对我说:
“你看看它,你看看它……”在那一瞬间,母亲脸上洋溢着欣喜的表情,仿佛拍打着一个历经磨难终于长大成人的孩子。
去集市的路上。
寒风凛冽,有太阳,很弱,仿佛随时都要熄灭似的。
我的手很快冻麻了,篓子跌在地上,篓底有几根蜡条跌断了,那棵最小的白菜从篓子里跳出来,滚到路边结着白冰的水沟里,根跌损了。
母亲在我头上打了一巴掌,然后小心又匆忙地下到沟底将它抱上来放进篓子。
我知道闯了大祸,哭着说:
“我不是故意的,我真的不是故意的……”母亲的脸色缓和了,没再打骂我,只用一种温暖的腔调说:
“不中用,把饭吃到哪里去了?
”然后蹲下身,将背篓的木棍搭上肩头。
终于挨到了集上。
母亲将篓子放在七姥爷的旁边,就让我去上学。
我也想走,但看到一个老太太朝着我们的白菜走了过来。
她用细而沙哑的嗓音问了白菜的价钱,摇摇头,看样子是嫌贵。
但她没有走,而是蹲下,揭开那张破羊皮,翻动着我们的三棵白菜。
她把那棵最小的白菜上那半截欲断未断的根拽了下来,然后又用枯柴一样的手指,逐棵地戳着我们的白菜。
撇着嘴说我们的白菜卷得不紧。
母亲用忧伤的声音说:
“大婶子啊,这样的白菜您还嫌卷得不紧,那您就到市上,看看哪里还能找到卷得更紧的?
”
我对这个老太太充满了恶感,你拽断了我们的白菜根也就罢了,可你不该昧着良心说我们的白菜卷得不紧。
我忍不住冒出了一句话:
“再紧就成了石头蛋子了!
”老太太惊讶地看着我。
母亲转回头批评我:
“小小孩儿,说话没大没小的!
”
老太太撕扯着那棵最小的白菜上那层已干枯的菜帮子。
我十分恼火,便刺她:
“别撕了,你撕了让我们怎么卖?
!
”
“你这个小孩子,说话怎么就像吃了枪药一样呢?
”老太太嘟哝着,但撕扯菜帮子的手却并不停止。
她终于还是将那层干菜帮子全部撕光,露出了鲜嫩、洁白的菜帮。
这样的白菜包成饺子,味道该有多么鲜美啊!
老太太抱着白菜站起来,让母亲给她过秤。
终于核准了重量,老太太说:
“俺可是不会算账。
”
母亲因偏头痛,算了也没算清,对我说:
“社斗,你算。
”
我找了根草棒,用刚学的乘法,在地上算着。
我报了一个数字,母亲跟着报出。
“没算错吧?
”老太太用不信任的目光盯着我说。
“你自己算就是了。
”我说。
“这孩子,说话真是暴躁。
”老太太低声嘟哝着,从腰里摸出一个肮脏的手绢,层层揭开,露出一沓纸票,沾了些唾沫,一张张地数着。
她终于将数好的钱交到母亲的手里。
我看
到七姥爷尖锐的目光在我脸上戳了一下,然后移开。
我放了学回家,一进屋就看到母亲正坐在灶前发呆。
三棵白菜都躺在蜡条篓子里,那棵最小的因剥去了干帮子,已经受了严重的冻伤。
我的心猛地一沉,知道最坏的事情已经发生了。
母亲抬起头,眼睛红红地看着我,许久,用一种让我终生难忘的声音说:
“孩子,你怎么能这样呢?
你怎么能多算人家一毛钱呢?
”
“娘”我哭着说,“我……”“你今天让娘丢了脸……”母亲说着,两行泪挂在了腮上。
这是我看到坚强的母亲第一次流泪,至今想起,心中依然沉痛。
1、文章题目是《我为白菜狂的日子》,请说说“我”的“狂”体现在文中哪些地方?
2、文章第一段用了大量的细节来刻画母亲,找出这些词语并说说它们表现了母亲怎样的心理?
3、作者回忆了那年随母亲卖白菜的事,母亲的言行举止表现了她怎样的品质?
【答案】1、“狂”主要表现在:
母亲决定卖掉白菜时,“我”不愿意且埋怨(冲撞、责怪)母亲;老太太刁难“我”的白菜时,“我”不顾尊长,气愤地回击她;“我”算账时,故意多算一毛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