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一中届高三月考.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714009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1.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潍坊一中届高三月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山东省潍坊一中届高三月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山东省潍坊一中届高三月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山东省潍坊一中届高三月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山东省潍坊一中届高三月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潍坊一中届高三月考.docx

《山东省潍坊一中届高三月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潍坊一中届高三月考.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潍坊一中届高三月考.docx

山东省潍坊一中届高三月考

山东省潍坊一中2015届高三12月月考

高三

2013-01-1107:

35

山东省潍坊一中2015届高三12月月考

语文试题

第I卷

一、(15分,每小题1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给予/给以   重合/重头戏   引擎/风驰电掣

B.标识/识别   删削/刀削面   着陆/不着痕迹

C.劲旅/干劲   发卡/卡脖子   抹布/一抹霞光

D.地壳/躯壳   胳膊/胳肢窝   纤夫/纤尘不染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缘分   爆发户   卑躬屈膝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B.遐想   股份制   改弦更章   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C.吊销   威慑力   郑重其事   百尺杆头,更进一步

D.坐落   顶梁柱   铩羽而归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上海世博会是第一个正式提出“低碳世博”理念的世博会,中国在     过程中也在全力实践这一理念。

②对于景区假期“井喷”式客流,各地假日办     游客高峰应急预案,交警、辅警、志愿者全力以赴保障旅游平稳运行。

③孩子是天真烂漫的,不肯拘束自己的。

他活着整个就是在享受生命,世俗的   和规矩暂时都不在他眼里。

A.筹措 启用 利益       B.筹办 启动 利害

C.筹措 启动 利害       D.筹办 启用 利益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如何使全球经济复苏,欧美在会前的态度可谓南辕北辙:

美国希望欧盟主要经济体扩大经济刺激规模,欧盟则认为制定严格的金融监管体系更为重要。

B.2012杭州太子湾花展共引进50余种郁金香品种,数量比去年增加整整10万枝,届时郁金香、樱花齐开放,整个公园都将色彩斑斓,真让人感受到了什么叫如花似锦。

C.第八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实现了节俭文明、务实高效的办会理念,这和组织方瞻前顾后的周密安排是分不开的。

D.现在我们单位职工上下班或步行,或骑车,为的是倡导绿色、低碳生活。

尤为可喜的是,始作俑者是我们新来的局长。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中国首善”陈光标赴台湾高调捐赠的行为究竟是行善还是作秀,香港时事评论员赵嘉一对此的评价是肯定的。

B.学生志向的高远和低下,对其能否成才有重要的作用。

因此,激励学生科学地确立志向,是学校教育中一项至关重要的内容。

C.“我自横刀向天笑,别看广告,看疗效!

”经典名句与小品台词混搭出的“本山体”以独具个性的风格为无数网友所倾倒。

D.南昌市准备建设新公园路周边停车场和公交站点方位,已经出台了《新公园路地下通道及地下停车场规划方案》,将于5月18日前对该方案进行公示并听取、收集公众意见。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8题。

又见文理之争

石野樵

近日,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钱文忠的一句话引起了无数非议,他向教育部建议称,高中之前,除数学外,学校不开设物理、化学课程,大量增加人文类、特别是艺术类课程,大量增加体育课,可开设不进行考核的第二第三外语。

虽然这建议听起来异想天开,也绝没可能被教育部采纳,但依旧在微博和网络世界引起了广泛争论,这些争论中有意思的不是关乎中国教育制度的种种弊病,因为教育之弊已是陈年旧题,倒是他挑起的文理之争颇值得关注。

长久以来,人类都面临着一个文化困境,那就是“科学”与“人文”两种价值体系之间逐渐分裂和对立的局面。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扩张和学科细化,人文学科的领地日见狭窄,地位也有所下降。

与此同时,自然科学自许道德中立,使得科学家们心安理得地拒绝人文关怀,人类被技术异化,越来越忽略生命和存在的意义。

在现代科学进程中,中国算得上是个后发国家,但科学与人文的分裂却丝毫也不比西方国家浅。

“五四”运动提出了两大口号——科学与民主,二者原本是并驾齐驱的,但随后近100年,“德先生”和“赛先生”并不能友好相处,甚至经常互相仇视。

在政治领域,过去的30多年里,工程师思维主导了整个国家的发展建设,但进入新世纪,社会矛盾剧烈,让工程师式的治国理念在很多时候都捉襟见肘,事实上,过去几年,中国政坛高官确实有人文学科背景者越来越多。

在教育领域,过去30多年,同样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全天下”。

新世纪以来,对人文精神丧失和人文教育缺失的批判声也越来越响亮,但像钱文忠这样,直呼要求取消理化课程的建议,是第一次。

虽然这些只是网络谈资,当不得真,但却可见我们这个社会对人文教育的需求已经相当迫切,而与前30年的对照,发生这么大的变化,也说明了这不仅仅是教育的问题,更是整个社会的深层心理结构发生了变化。

在人类历史上,一直都是这样:

科技愈发达,人们对科技的恐惧也便愈发严重,对人文精神的渴求愈发强烈。

但人类的进程也清晰地告诉我们,所有的自然科学与人文体系都是紧密相连的,即便是最尖端的科学发明,脱离了人文内涵,也变得毫无意义,甚至面目可憎。

但反过来也一样,一个没有科学精神的人,一个没有科学信仰的民族,也难以对他所处的世界有客观且真实的认知,更何谈建设新的文明?

正因为如此,对于教育而言,科学与人文都不可偏废,我们不能活在单纯的科技中,也无法仅仅凭借人文精神就度过历史的漫漫长夜,个人的修养与社会的文明,建立在二者间的张力之中。

就中国现实而言,我们到底是太缺乏科学精神了,还是太缺乏人文素养,抑或二者都缺乏,这些都见仁见智,但至少有一点是毫无疑问的:

将人文精神与自然科学简单地二元对立起来,是最糟糕的思维方式。

(摘自《教师博览》2012年第3期)

6.对于钱文忠教授给教育部的“建议”,下列选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钱教授第一次直呼取消理化课程,重视文艺和体育,主要目的就是为了给学生减负。

B.钱教授的建议不可能被教育部采纳,但依旧在现实世界和网络世界引起了广泛争论。

C.因为钱教授的建议纯属无稽之谈,听起来异想天开,所以只能成为网络谈资。

D.钱教授的建议虽然只是网络谈资,不可能被采纳,却反映我们这个社会对人文教育的迫切需求。

7.第四段首旬是作者的一个基本观点,不能作为这一观点的论据的一项是

A.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扩张和学科细化,人文学科的领地日见狭窄,人类被技术异化。

B.“五四”运动提出的“科学”与“民主”,由原本的“并驾齐驱”到后来的“互相仇视”。

C.在政治领域,进入新世纪之后,工程师式的治国理念在很多时候都捉襟见肘。

D.在教育领域,“学好数理化,走遍全天下”曾经是被莘莘学子普遍认同的真理。

8.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钱教授的“建议”在微博和网络世界引起了争论,其中有关乎中国教育制度的种种弊病,但是更值得关注的是由他挑起的文理之争。

B.科技愈是发达,人们对科技的恐惧也便愈发严重,对人文精神的渴求愈发强烈。

科技是一把双刃剑,科学与人文不可偏废。

C.一个国家或者民族要创建新的文明,需要有科学精神和科学信仰,而再尖端的科学发明也不能脱离人文内涵。

D.作者认为,就今天的中国现状而言,我们既缺乏科学精神,又缺乏人文素养。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赵韩王普①为相,太祖即位之初,数出微行,或过功臣之家,不可测。

一日大雪,向夜,叩赵普门。

普亟出,惶惧迎拜,问日:

“夜久甚寒,陛下何以出?

”帝日:

“吾睡不能着,一榻之外,皆他人家也,故来见卿。

”普曰:

“陛下小天下耶?

南征北伐,今其时也,愿闻戍算所向。

”帝曰:

“吾欲下太原。

”普默然久之,曰:

“非臣所知也。

”帝问其故,普曰:

“太原当西北二边,使一举而下,则二边之患.我独当之。

何不姑留,以俟削平诸国。

”帝笑曰:

“吾意正如此,特试卿尔。

”遂定下江南之议。

太祖既得天下,召普问曰:

“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其故何也?

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建长久计,其道如何?

”普曰:

“镇节太重,君弱臣强而已。

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语未毕,上曰:

“卿勿复言,吾已谕矣。

”上因晚朝,与故人石守信、王审琦等饮,酒酣,上曰:

“人生如白驹之过隙,所为富贵,不过多积金帛,厚自娱乐,使子孙无贫乏尔。

汝曹何不释去兵权,择好田宅,重为子孙久远之业,多置歌儿舞女,日饮酒相欢,以终其天年。

君臣之间,两无猜嫌,上下相安,不亦善乎?

”皆再拜日:

“陛下念臣及此,所谓生死肉骨也。

明日皆称疾,请解兵权。

上许之,皆以散官就第,赐赉甚厚,诸功臣皆以善终。

赵韩王事太祖时,有臣立功,当迁官。

上素嫌其人,不与。

普坚以为请,曰:

“刑以惩罪,赏以酬功,古今之通道也。

且刑赏者,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

”上怒甚,起,普亦随之。

上入宫,普立于宫门,久之不去。

上寤,乃可其奏。

普欲除某人为某官,不合太祖意,不用。

明日,普复奏之,又不用。

明日又奏之,太祖怒,取其奏坏裂投地,普颜色自若,徐拾奏归补缀,明日复进之。

上乃寤,用之,后果称职。

赵韩王为相,每朝廷遇一大事,定一大议,才归第,则亟合户,启箧取一书而读之,有终日者,虽家人不测也。

及翌日出,则是事决矣。

后普薨,家人始开箧见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太宗②欲相普,或谮之曰:

“普,山东学究,惟能读《论语》耳!

”太宗疑之,以告普。

普曰:

“臣实不知书,但能读《论语》佐艺祖③定天下,才用得半部,尚有一半可以辅陛下。

”上意释然,卒相之。

               (选自《言行龟鉴》,有改动)

[注①宋乾德二年(964年),赵普被任命为宰相,晋封为韩王②太宗,指宋太宗赵光义,继宋太祖赵匡胤后为帝。

韩王赵普做宰相。

③指一朝开国的皇帝。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向夜,叩赵普门             向:

接近

B.以俟削平请国               俟:

等待

C.皆以散官就第,赐赉甚厚     赉:

赏赐的东西

D.上意释然,卒相之。

         释:

放下

10.下列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上因晚朝,与故人石守信、王审琦等饮

②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B.①人生如自驹之过隙

②不知东方之既白。

C.①刑以惩罪,赏以酬功

②卒以吾郡这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

D.①家人始开箧见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②臣欲奉诏奔驰, 则刘病日笃。

11.《续资治通鉴·宋纪》中评价赵普“以天下事为己任”,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体现这一点的是

①何不姑留,以俟削平诸国   ②稍夺其权,制其钱谷

③君臣之间,两无猜嫌       ④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

⑤徐拾奏归补缀,明日复进之 ⑥及翌日出,则是事决矣

A.①④⑤    B.②③⑤   C.②④⑥   D.③⑤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宋太祖刚刚即位之时经常微服私访,有时经过功臣的家门但不进去。

不过有一次却雪夜访赵普,拿攻打太原的事情来试探他。

B.赵普指出将领的权力太大导致君弱臣强,这是战争不断的主要原因。

在他的提示下,宋太祖“杯酒释兵权”,很多功臣因此得以善终。

C.赵普向太祖推荐人选,并不受太祖好恶的影响。

他认为惩罪赏功是古今公理,事实证明他推荐的人选果然是合格的。

D.面对别人的诬陷,赵普承认自己读书不多,仅凭半部《论语》辅佐先帝。

宋太宗明白这是他的自谦,也是他的自信,所以最终继续任他为相。

 

第II卷(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君臣之间,两无猜嫌,上下相安,不亦善乎?

”。

(3分)

(2)陛下念臣及此,所谓生死肉骨也。

(3分)

(3)才归第,则亟合户,启箧取一书而读之,有终日者,虽家人不测也。

 (4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长安夜雨

薛逢①

滞雨通宵又彻明,百忧如草雨中生。

心关桂玉②天难晓,运落风波梦亦惊。

压树早鸦飞不散,到窗寒鼓湿无声。

当年志气俱消尽,白发新添四五茎。

【注】①薛逢,字陶臣,历侍御史、尚书郎。

因恃才傲物,屡忤权贵,仕途颇不得意。

②桂玉:

喻昂贵的柴米。

(1)作者在首联中运用哪些方法来表现自己的百忧缠心?

(4分)

(2)颈联从哪些角度对景物进行描写?

所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

(4分)

15.补写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

(任选3句)

(1)人生如梦,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总角之宴,                    。

   (《诗经·卫风·氓》)

(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用之如泥沙。

(杜牧《阿房宫赋》)

                    ,血色罗裙翻酒污。

   (白居易《琵琶行》)

(3)汨余若将不及兮,                    !

(倔原〈离骚》)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论语·学而》

(4)                    ,内无应门无尺之僮(《陈情表》)

业精于勤荒于嬉,                    。

(韩愈《进学解》)

五、(12分)

16.概括下面一段文字的主要意思,不超过30字。

(4分)

综合外国媒体12月26日报道,美国国税局公布了《海外账户纳税法案》部分实施细则。

根据规定,截至2011年12月31日,居住在美国境内、在海外拥有5万美元以上资产或者居住在美国境外、在海外拥有20万美元以上资产的美国公民都需要在2012年4月15日前向政府申报;藏匿海外资产拒不中报被视为有意逃税,一经查出会被处以高达5万美元的处罚,严重的还会被判刑。

17.根据语境,仿照下面的句子中本体(画线部分)的句式,补写出两个恰当的喻体。

(4分)

年轻是什么?

年轻是春日的竹笋、             、出水的芙蓉:

年轻是             、远征的船帆、离弦的利箭:

年轻是轰然出山的瀑布、             、、大漠风沙中的战旗;年轻是金,             ,年轻是生命中无与伦比的宝贵财富。

18.根据语境,在横线处补写上老者说的话,要求语言表达鲜明、得体。

(4分)

在一辆公交车上,一名乘客在喝完可乐之后,顺手把空瓶子扔在了地上,旁边的乘客纷纷摇起了头。

这时候,一位女售票员走了过来,义正辞严地说:

“你这个人怎么这么没有公德心啊,把空瓶扔在车厢内。

”顺手把瓶子拣了起来,众人给予了肯定的眼神。

可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售票员顺手打开车窗,把瓶子扔到了窗外。

这时候,一个老者开口了:

“                  。

”听完老者说的话,售票员脸红得低下了头,显然她已经明白了自己的错误。

六、(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18分)

耄耋之年的黄永玉

斜戴一顶深蓝色贝雷帽,叼一支咖啡色烟斗,永远是时尚小老头黄永玉的标志。

被称为“一代鬼才”的他,绘画、雕塑、木刻、写作样样俱佳。

虽然今年已经87岁了,可是黄永玉有时像小孩,有时慈悲,有时兴高采烈,有时泪流满面,活得最像自己。

80岁过后的黄永玉曾说,除了画画和应付来客,他的工作就是写《无愁河上的浪荡汉子》。

黄永玉颇为自信地说:

“小说写的就是我的亲身经历,而非虚构。

如我这般的生活,没有人经历过,相信尤为引人注意。

它是部很好玩的小说,一定能引起读者的兴趣。

“但直到2008年,小说的故事依然在“黄永玉”4岁时徘徊,“我写得很慢,因为我是老老实实地写,没有随意删改,我要把所经历的每个时代与社会的各个侧面勾勒出来。

一些年代久远的事就让笔触随着记忆逶迤而行,连我自己也不知道到底要写多长。

”永玉解释说,写得慢的主要原因是“手里写着小说,却总想着要画上几笔”,“现在我得努力戒掉画画这个‘恶习’,不然把小说写完的可能性都不大了”。

回顾黄永玉的艺术成就,不难发现在黄永玉的绘画题材里,荷花是一个非常具有风格的主题,对于荷花,中国的文人也画了上千年了,各种流派的,比如说像明末清初的朱耷画的那种残荷就有一种孤傲于世的感觉。

但是黄永玉画的荷花,没有给人那种非常清高、出世的感觉,而是一种很绚丽、很灿烂的气质。

黄永玉打趣地说,荷花从哪儿长的?

从污泥里面长的。

什么是污泥呢?

就是土地渗了水的那个叫做污泥,是充满养料的那种土。

从土地母亲那里长出来的,回头再来骂它是污泥,这叫忘本。

据黄永玉回忆,他小时候,外婆家附近有个荷塘,他一淘气犯事,外婆要找他算账的时候,他就把一个高高的洗澡盆滚入荷塘,跳到里面躲趣。

“小时候个儿不高看着荷花像房项那么高,待久了,青蛙都过来了,水蛇什么,能够仔细地看到它了,于是发现荷花底下的那种变化,不是我们所看到的那种一根一根这么清清爽爽,有很多的苔、草,那种光的反映、色彩的关系丰富多了,我开始画荷花。

”“我常想到的是外婆当年池塘里头给我的那种感觉。

目前,黄永玉在写作之余,也常常读书,他认为读书对人生有着重要意义。

在《书的回忆》这篇文章中黄永玉有这样的总结:

“读书能使人的思想有节奏感,有灵活性。

不那么干巴巴,使尽了力气还拐不过弯来。

读一点书,思考一点什么问题时不那么费力,而且还觉得妙趣横生。

”难怪老先生的文章读起来也让人觉得妙趣横生,不那么干巴巴的。

例如他写道:

“读得高兴,便在书眉上写出自己的联想和看法,明知道这是很学究气的东西,没想到‘文化大革命’时很为它吃了些苦头。

”寥寥数语,既写出了一种读书习惯,还写出了一段严酷的历史,风趣又沉重。

读书需要顺乎情趣,否则必会苦不堪言。

对此,黄永玉说出了他的体会,他不无幽默地说:

“我这个老头子一辈子过得不那么难过的秘密就是,凭自己的高兴读书。

”在另一处又说:

“我喜欢读书,遇到没听过、没见过的东西便特别高兴……”正因为如此吧,他才博学多才,他才把书读得津津有味,并写出津津有味的东西供人阅读。

耄耋之年的黄老对人生看得尤为豁达与透彻,“人生不要去找意义,过日子平平常常就好,有的有意思,有的没意思,不要什么都找意义。

我常常想,我怎么一眨眼就80多岁了呢,感觉像自己的年龄被人给偷去了似的。

有个美国学者说过,他恨不得把帽子摘下向年轻人伸过去说。

‘请施舍几年时间给我吧’,可是这是异想天开”。

在黄永玉看来,人到八十,不绝望,感觉生活有意思就很满足了。

黄永玉说自己一直很累,“不仅是体力上的累,还有情感上的累,假如哪天我死了,我的碑上就写‘太累了’三个字。

或者写上‘爱,怜悯,感恩’。

爱就是博爱,爱自己爱众生;怜悯就是要保持一颗怜悯之心,连虐待人的人都要怜悯他,尽管他无知、残暴;而感恩不是感一个人的恩,而是鼓励一切人帮助人的美德”。

   (选自《共鸣》2011年第5期,有删改)

19.请简要概括文章第一段的内容并分析其在行文结构上的作用。

(4分)

20.请简要概括黄永玉的形象特征。

(4分)

21.有人认为本文对于黄永玉的话引用过多,冲淡了作者的思想。

你是否同意此看法?

为什么?

(4分)

22.从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在“生活”“读书”及“创作”方面有独特个性和深刻理解的黄永玉的形象,请结合文本,联系自身的实际,任选一个方面,谈谈你的理解。

(6分)

七、作文(60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没有任何借口”是美国西点军校奉行的最重要的行为准则,是西点军校传授给每一位新生的第一个理念。

它要求每一位学员想尽办法完成任何一项任务,而不是为没有完成任务寻找借口,哪怕看似合理的借口。

有人说,“没有借口”太绝对,不公平;有人说“没有借口”就是要求我们直面问题,反思自我,承担责任。

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请以“没有借口”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

①自定立意;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文体特征鲜明。

 

 

 

高三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15分,每小题1分)

1.A

2.D(A暴发户B改弦更张C百尺竿头)

3.B(筹办:

筹划办理,对象是事情;筹措:

设法弄到,对象是财物等东西,如款子、粮食等。

启动:

开始工作。

启用:

开始使用。

利害指利益和损害,此处应指世俗得失的考量,不单指利益)

4.C(“瞻前顾后”形容做事之前考虑周密慎重,也形容顾虑太多,犹豫不决。

A“南辕北辙”,指自身的行为和目的相反,与欧美两方语境不符。

B如花似锦:

形容风景、前程等十分美好。

用在此处属望文生义。

D比喻首先做坏事的人)

5.B(A表意不明。

C主客颠倒,不合逻辑,应为“使无数网友倾倒”D搭配不当,改为“规划公交站点方位”。

二、(9分,每小题3分)

6.D(A“主要目的是”呼唤人文教育。

B原文为“依旧在微博和网络世界引起了广泛争论”C.不是无稽之谈)

7.A(论述在第三段,说的是人类的共同状况,论据应该是中国的个性状况。

8.D(原文最后一段认为“就中国现实而言,我们到底是太缺乏科学精神了,还是太缺乏人文素养,抑或二者都缺乏,这些都见仁见智”)

三、(12分,每小题3分)

9.D(释:

消除)

10.B(B均为助词,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实意A①介词,趁着②介词,由于C①连词,表目的关系,译为“用来”②介词:

表示原因,译为“由于”D①副词:

表对己然或发现的强调。

可译为“原来是”②连词:

表示转折、让步关系。

译为“但”“可是”。

11.A(③是宋太祖劝解兵权的委婉之词⑥是说赵普善用《论语》治政)

12.A(错在“经过功臣的家门但不进去”,应为“探访功臣的家,无法预料”。

四、(24分)

13.(10分)

(1)君臣之间,双方没有猜忌隔阂,上下彼此和睦,不是很好吗?

(3分,“猜嫌”,“安”,“不亦……乎”,每处1分)

(2)陛下顾念我们到如此地步,这就是所说的使死者复生、白骨长肉啊!

(“及”“生”或“肉”、判断句各1分)

(3)刚刚回到家,就急忙关上门,打开箱子拿出一本书读,有一整天,即使家人也不能猜出(他读的是什么)。

(4分,“才”“第”“亟”“虽”各1分)

文言文译文:

太祖刚刚即位,多次出去微服私访,有时探访功臣的家,不可预测。

一天下起大雪,接近深夜,皇上敲赵普的家门,赵普赶忙出来,慌忙叩拜迎接,问:

“夜深寒冷,陛下为什么出来?

”皇上说:

“我睡不着,一张床之外,都是别人的家,所以来看看你。

”赵普说:

“陛下认为天下狭小吗?

南征北伐,现在正是时候,希望能听听您以后的打算。

”皇帝说:

“我想攻打太原。

”赵普很长时间没有说话,说:

“这不是我所能了解的。

”皇帝问其中的缘故,赵普说:

“太原阻挡着西、北两面,假使一举攻下太原,那么两边的祸患就要由我们来独挡了,为什么不暂且留着等待平定各国(之后再攻打太原呢)。

”太祖笑道:

“我的想法正是这样,只是试探一下你罢了。

”于是定下攻打江南的决议。

   太祖取得天下以后,召见赵普问道:

“自从唐朝末年以来,数十年问,帝王总共换了十个姓氏,战争不断,是什么原因呢?

我想停止天下战争,替国家建立长治久安之计,有什么方法呢?

”赵普说:

“藩镇节度使的权力太重,君弱臣强罢了。

只有渐渐地削夺他们的权力,控制他们的钱粮,收回他们的军队,那么天下自然安定了。

”话未说完,皇上说:

“你不要再说了,我已经明白了。

”皇上趁着晚朝,和老将石守信、王审琦等人喝酒,酒喝到最畅快的时候,宋太祖开口道:

“人生在世,好像骏马掠过缝隙一样快,所求的富贵,不过多积聚些金银:

多一些自我娱乐,让子孙没有贫乏罢了。

你们为什么不解去兵权,选择好田产房屋作为子抓长久之业,多养些歌儿舞女每天饮酒相欢,来度过一生。

君臣之间,无所猜嫌,上下相安,不是很好吗?

”石守信等都拜了两拜说:

“陛下顾念我们到如此地步,这就是所说的使死者复生、白骨长肉啊!

”第二日,都托言有病,乞求解除兵权。

宋太祖答应了,都让他们以散官的身份回家养老,赏赐的物品也特别优厚,众多功臣都因此善终。

赵普辅佐太祖时,有一名大臣立功应当升官,太祖一向讨厌他的为人,不赞成升他的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