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一中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045342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3.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济宁一中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山东省济宁一中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山东省济宁一中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山东省济宁一中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山东省济宁一中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济宁一中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山东省济宁一中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济宁一中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济宁一中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山东省济宁一中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山东省济宁一中高三月考语文试题

2013年10月

命题人:

孙伟审题人:

李秀荣

说明: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请将第Ⅰ卷的答案涂在答题卡上,第Ⅱ卷的答案写在答题纸中的相应位置。

第Ⅰ卷(共48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悄然/愀然痉挛/劲敌八宝粥/胡诌八扯

B.瑕疵/龇牙饮恨/饮马滞纳金/栉风沐雨

C.噱头/矍铄湮没/殷红拉家常/摧枯拉朽

D.伺候/肆意纤夫/翩跹庇护权/刚愎自用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信笺落寞综合征扶正祛邪

B.坐镇吹拂策源地卑躬曲膝

C.怄气浏览蜂窝煤分庭抗理

D.瞭望寒暄口头蝉优哉游哉

3.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天燃气见危授命骀(dài)荡瑕瑜互见(xiàn)

B.流线形绠短汲深恫吓(xià)妍媸(chī)毕露

C.路由器积重难返炽(chì)热如蚁附膻(shān)

D.大杂会除恶务尽甲壳(ké)居心叵(pǒ)测

4.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北方山河雄壮,蕴育出粗犷豪放的北方文化,呈现出恢弘大气的阳刚之美;江南山清水秀,滋养出秀美聪慧的江南文化,呈现出精致灵动的阴柔之韵。

  B.《达芬奇密码》的作者丹•布朗是个博采众长、兼融并蓄、才华卓著的小说家,他的每部作品都是精雕细琢之后的艺术珍品,赢得了广大读者的青睐。

  C.编撰《平凡的感动》的目的就是记载和放大发端于网络、传颂于社会、感动了中国的“最美人物”和“最美故事”,让更多的人从他们身上汲取道德力量。

  D.在一系列的食品安全事件被曝光后,我们无不痛心疾首,怒斥那些唯利是图、有恃无恐的不法奸商,对食位素餐、渎职的有关官员进行无情地鞭挞。

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春节期间,学校举行了一场别无二致的茶话会,校领导向离退休的老教师祝贺新年,并汇报了过去一年学校在教学管理及教学改革上所取得的成绩。

B.战国晚期,关东六国联合抗秦,但六国由于存在利害冲突,表面上信誓旦旦,实际上各有打算,因此最终被秦国各个击破。

C.学习中国古典小说时我们不禁感喟:

面对伟大的作家罗贯中、吴承恩、蒲松龄、曹雪芹等,如今的作家为什么只能望其项背?

D.一次语文老师进行名言名句的测试,当他看到有的同学在“山重水复疑无路”后面填的是“船到桥头自然直”时,真是哭笑不得,哑口无言。

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被文学界称为《小红楼梦》的《浮生六记》,是清代文学家沈复的自传体作品,书中相关文字记载,是钓鱼岛主权归我的新证。

B.最近,“中国式过马路”一词在网络上迅速蹿红,引发了人们热议和思考。

网友口中的“中国式过马路”等交通违规现象在我市怎样,原因何在,又该如何根治这一现象?

C.当被问及“中国好声音”为什么会有如此高关注度的问题时,中国当代知名作家查建英一语中的地回答“很闹的外表,形式里边是触及灵魂的”。

D.看吧,他飞舞着,像个精灵(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它在大笑,它又在号叫……

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有些人喜欢把桃园三结义之类的图画糊在壁上做装饰,并不只是因为那些图画好看,而是因为它们可使人产生许多有趣的联想。

B.北湖校区为加强学生心理疏导,计划在每班特设两个心理情报员,搜集同学们的心理,以便老师及时掌控学生心理动态。

C.常有男生开玩笑说,如今这世道实在是不景气,十个女生中有十一个不会做饭的;可好消息则是,十个女生中起码有十个会对漂亮的厨具器皿爱不释手。

D.纽约一家信息公司通过对3000名女性调查,68%的人表示,如果丈夫经济条件允许,她们宁愿放弃工作,而我国上海三分之二的受访者也表示愿意呆在家里。

8.下列各句中,有歧义的一项是

A.他一进厨房就喊:

“我要炒肉丝,快去把油拿来。

B.老师对我们说:

“你们三个一组,自动组合,6点前一定要把草剪完。

C.不适当地布置作业,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意识十分不利,学校应采取措施予以制止。

D.天色已晚,汽车还没修好,修车的急坏了,因为如果不能按时把货送到,他将赔付一大笔的罚款。

9.下列语句表述比较得体的一项是

A.农民工春节返乡北京半瘫痪,市民吃早餐都成难题(搜狐新闻标题)

B.上春晚对西单女孩和旭日阳刚他们来说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

(央视主持人)

C.差生往往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没有强烈的上进心。

(老师)

D.当孩子闯了大祸以后,有的家长反而对上门找麻烦的人说:

“这点鸡毛蒜皮的小事,未免小题大做了吧?

”(儿童教育专家)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9分,每小题3分)

活得丰富比活得正确更重要

西方传统哲学家认为,活得丰富和活得正确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追求。

说一个人活得丰富,是说这个人阅历丰富,在生活经验方面有深厚的积累;说一个人活得正确,是说这个人的生活符合一个原则或标准。

“正确”这个词预设了原则,隐含了标准。

它们处于他的实践生活之外,否则就不能成为原则或标准。

正确与否是由外在于自己的标准来决定的。

希腊哲学家有这样的思路:

只要我们还沉浸在经验世界中,还受着感性经验、情感欲望的支配,我们就无从懂得如何正确地生活。

只有符合理性所发现或发明的普遍原则的生活才是正确的生活,才能为生活找到一个可靠的根基。

但令人遗憾的是,这种意义上的活得正确只能是一种无法实现的奢望。

用一种凌驾于具体生活之上的普遍原则来指导人们如何生活,这条路注定是无法走通的,我们只能从我们的生活之中而不是生活之外,去寻找生活的意义和正确的标准。

在儿时的心目中,凡事总有个对错。

后来发现事情并不那么简单,生活中充满了太多的灰色的模糊地带,常常面临着两难,没有一个大写的原则,能真正为我们指点迷津。

我们必须也只能在具体的境况中,自己为自己做出选择,并承担选择的责任。

毋庸讳言,活得越丰富,昭示着跟头摔得越多,痛苦也越多。

这正是许多人向往活得正确的原因之一。

但这里有两点值得一说:

第一,痛苦和快乐一样,是生命不可或缺的一环。

当下的痛苦构成了整个生命的一个层面,生命由此而厚重,让人回味无穷。

第二,没有痛苦的生活也就没有快乐的感受。

当痛苦、挫折消失了的时候,也正是空虚和无聊开始的时候。

人的生命意义,就是在克服生活障碍中显示出来的。

一个因害怕犯错误而在生活面前停滞不前的人,既丧失了自我也丧失了世界。

人是活在不同的世界中的,生活的丰富造就了世界的丰富。

世界不是静止的,而是动态的;随着我们和它打交道的深入、广泛,它向我们敞开了不同内容。

世界是什么,没有一个固定的答案,取决于我们和它交往的程度。

敢于生活,敢于追求丰富的生活,才能拥有一个丰富的世界。

但说活得丰富比活得正确更重要是不是意味着活得正确与不正确无关紧要呢?

我们必须承认,我们不可能接受怎么都行。

每一个社会,都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形成了一套价值观、思维方式等,这是一套正确生活的标准。

但这套标准是可以改变也一定在改变着的。

既然它是生活的产物,那么随着生活的展开,它必定会不断地被人们修改着。

我们每个人的每个行动,都在为什么是正确什么是不正确进行着注释,正是在我们的有声和无声的赞同、反对中,正确性的标准或得到延续或被修正。

一个成熟社会的成熟公民,应该秉持这样一种生活态度:

一方面是对既有规则的遵守,不因为它缺乏先验的特性就减弱对它的权威性的尊重;另一方面是对它的反讽或批判,在生活中保持一种怀疑的精神,一旦具有充分的理由,就敢于对它加以否定或修改。

总之,不论是正确性标准的形成,还是正确性标准的修正,都离不开生活实践的丰富性。

10.下列关于“活得丰富”和“活得正确”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活得丰富”对于西方传统哲学家来说,是指这个人有丰富的阅历,在生活经验方面有深厚的积累。

B.“活得正确”对于西方传统哲学家来说,是说这个人的生活符合一个外在于生活实践的原则或标准。

C.“活得丰富”要求我们在生活中保持一种反讽或批判的态度,敢于对现存标准加以否定或修改。

D.“活得正确”是“活得丰富”的前提,只有活得正确,生活才能丰富而多彩。

11.以下说法不能支持“活得丰富比活得正确更重要”的一项是()

A.生活中充满了灰色的模糊地带,常令人面临两难境地,而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原则能真正为我们指点迷津。

B.痛苦和快乐一样,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无痛苦便无所谓快乐,无快乐也就无所谓痛苦。

C.追求一种具体生活之上的普遍原则很容易,所以很多人选择“活得正确”而放弃“活得丰富”。

D.不论是正确性标准的形成,还是正确性标准的修正,都离不开生活实践的丰富性,二者密切相关。

12.下列说法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A.用一种符合理性所发现或发明的普遍原则指导的生活才是正确的生活,才能为生活找到一个可靠根基。

B.生活中个体的人,追求“活得丰富”并不意味着对“活得正确”的放弃,仍应体现出对既有规则的尊重。

C.成熟社会的成熟公民不必刻意选择生活,“活得丰富”与“活得正确”是自然而然形成的结果。

D.“活得丰富”和“活得正确”有主次之分,前者容易追求到,后者不易追求到,所以说前者重要。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6题。

(12分,每小题3分)

徐渭,字文长,为山阴诸生,声名藉甚。

薛公蕙校越时,奇其才,有国士之目。

然数奇,屡试辄蹶。

中丞胡公宗宪闻之,客诸幕。

文长每见,则葛衣乌巾,纵谈天下事,胡公大喜。

是时,公督数边兵,威震东南,介胄之士,膝语蛇行,不敢举头,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

议者方之刘真长、杜少陵云。

会得白鹿,属文长作表。

表上,永陵喜。

公以是益奇之,一切疏记,皆出其手。

文长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视一世士无可当意者。

然竟不偶。

文长既已不得志于有司,遂乃放浪曲蘖(代指酒),恣情山水,走齐、鲁、燕、赵之地,穷览朔漠。

其所见山崩海立,沙起云行,雨鸣树偃,幽谷大都,人物鱼鸟,一切可惊可愕之状,一一皆达之于诗。

其胸中又有勃然不可磨灭之气,英雄失路、托足无门之悲,故其为诗,如嗔如笑,如水鸣峡,如种出土,如寡妇之夜哭,羁人之寒起。

虽其体格时有卑者,然匠心独出,有王者气,非彼巾帼而事人者所敢望也。

文有卓识,气沉而法严,不以模拟损才,不以议论伤格,韩、曾之流亚也。

文长既雅不与时调合,当时所谓骚坛主盟者,文长皆叱而奴之,故其名不出于越,悲夫!

喜作书,笔意奔放如其诗,苍劲中姿媚跃出,欧阳公所谓“妖韶女老自有余态”者也。

间以其余,旁溢为花鸟,皆超逸有致。

卒以疑,杀其继室,下狱论死,张太史元汴力解,乃得出。

晚年愤益深,佯狂益甚。

显者至门,或拒不纳;时携钱至酒肆,呼下隶与饮。

或自持斧击破其头,血流被面,头骨皆折,揉之有声;或以利锥锥其两耳,深入寸余,竟不得死。

然文长竟以不得志于时,抱愤而卒。

石公曰:

“先生数奇不已,遂为狂疾,狂疾不已,遂为囹圄。

古今文人,牢骚困苦未有若先生者也。

虽然,胡公,间世豪杰;永陵,英主。

幕中礼数异等,是胡公知有先生矣;表上,人主悦,是人主知有先生矣。

独身未贵耳。

先生诗文崛起,一扫近代芜秽之习,百世而下,自有定论。

胡为不遇哉!

梅客生尝寄余书曰:

‘文长吾老友,病奇于人,人奇于诗。

’余谓文长,无之而不奇者也。

无之而不奇,斯无之而不奇也,悲夫!

(有删节)

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客诸幕诸:

之于

B.文长皆叱而奴之奴:

奴役

C.议者方之刘真长、杜少陵云方:

比拟,比作

D.下狱论死论:

判罪,判决

1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介胄之士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奇其才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C.然文长竟以不得志于时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D.抱愤而卒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15.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徐文长“数奇”的一组是

①文长每见,则葛衣乌巾②文长既已不得志于有司,遂乃放浪麴櫱

③然匠心独出,有王者气④当时所谓骚坛主盟者,文长皆叱而奴之,故其名不出于越⑤卒以疑,杀其继室,下狱论死⑥显者至门,或拒不纳

A.①③⑤B.②④⑤C.①④⑥D.②④⑥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薛蕙认为徐文长有奇才,胡宗宪延请他为幕府宾客;所作表文受到皇帝青睐;喜好谋划奇计,谈论兵法深得要领。

B.徐文长傲视官场和权贵,不拘礼节,葛衣乌巾,高谈阔论;权贵登门,有时拒不接纳;佯狂自虐,抱愤而死。

C.徐文长广博的阅历丰富了他的创作素材,而胸中又有怀才不遇的悲愤,所作诗歌匠心独出,文章见解独到,文气深沉去度严整;所画花鸟苍劲中透出姿媚,超逸有致。

D.作者对徐文长的才华和人格大为赞赏,认为“无之而不奇”;对其不幸命运深表同情,说“斯无之而不奇也”。

第II卷(共102分)

四、(24分)

1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显者至门,或拒不纳;时携钱至酒肆,呼下隶与饮。

(4分)

(2)先生数奇不已,遂为狂疾,狂疾不已,遂为囹圄。

(3分)

(3)表上,人主悦,是人主知有先生矣。

独身未贵耳。

(3分)

18.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

南柯子•忆旧

仲殊

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

数声啼鸟怨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

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

绿杨堤畔问荷花:

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①?

【注】①家:

句末语气词,加强语气,无实义。

(1)这首词的上片用了哪些技巧来写景?

请简要分析。

(4分)

(2)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

请简要回答。

(4分)

1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3个小题)(6分)

(1)子曰: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则不复也。

(《论语》)

,此时无声胜有声。

(白居易《琵琶行》)

(2)吾师道也,?

(韩愈《师说》)

______________,但愿长醉不复醒。

(李白《将进酒》)

(3)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____________。

(《齐桓晋文之事》)

,到黄昏,点点滴滴。

(李清照《声声慢》)

(4)_________________,水随天去秋无际。

(辛弃疾《水龙吟》)

细草微风岸,______________。

(杜甫《旅夜书怀》)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3题。

(18分)

界河

[希腊]安东尼斯·萨马拉基斯

命令很明确:

禁止下河洗澡!

同时规定沿岸200公尺内任何人不得擅入。

大约3周之前,他们来到河岸这边停顿下来,对岸就是敌军——通常被称之为“那边的人”。

河两岸的纵深处尽是茂密的丛林,林子里驻扎着敌对双方的部队。

据情报,那边有两个营,但他们并未发动攻势,谁知道眼下他们正打着什么鬼算盘。

与此同时,双方都派出哨兵隐蔽在两岸的密林里,戒备着随时可能出现的情况。

记得他们初抵此地时,还是春寒料峭。

然而几天前却突然放晴,现在竟是明媚和煦的春天了!

第一个潜下界河的是位中士。

一天早晨他偷偷溜了出去,跳入水中。

不久当他爬回此岸时,肋下已中了两弹,后来只活了几个小时。

翌日,又是两个士兵下去了。

没有人再能见到他们,只听到几阵机枪的扫射,然后,便是一片沉寂。

此后,司令部就下了那道禁令。

然而,那条河依然具有不可抗拒的诱惑力。

听到潺潺的水声,渴望便从他们心底油然而生。

两年半的野战生活已使他们变得蓬头垢面,邋里邋遢。

在这两年半里,他们享受不到一丝的快乐,而此时他们却邂逅了这条河……

“这该死的命令!

”那天夜里他忿忿地诅咒道。

这一夜,他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远处,滔滔河水依稀可闻,令他难以安适。

对,明天要去,他一定要去——让那禁令见鬼去吧!

士兵们都在酣睡,最后,他也渐入梦乡。

梦中,他似乎看到了它——一条河。

那河就在他的面前,期待着他。

他站在岸边,脱光了衣服,正欲跃入水中。

就在此刻,那条河竟然变成了他的恋人——一个胴体黝黑、年轻健美的姑娘。

他裸露在她面前,她正待他奔来——突然,一只无形的手却紧紧攫住了他的后颈!

这是一场噩梦。

醒来时已精疲力竭,幸好天还未放亮……

他终于站到河边。

他注视这条河,它的确存在着!

一连几个小时,他都在担心这只是一种想象,抑或只是大兵们的一种普遍的幻觉。

天气多好啊!

他把衣服和枪靠放在树干旁,纵身跳入水中,承受了两年半的折磨,他那迄今还留有两道弹痕的躯体,顿时化作了另一个人。

无形中,仿佛有一只拿着海绵的手抚过他的全身,为他抹去这两年半中留下的一切印迹。

他时而仰泳,时而俯泳。

他顺流漂浮,又长时间地潜入水中……当兵的他一下子变成了一个孩子——他毕竟只有23岁。

左右两岸,鸟群在自由飞翔,有时它们盘旋在他的头顶,和他亲昵地打招呼。

少顷,顺流漂下的一根树干出现在他的前方。

他一个长潜试图抓住树干。

他真的抓住了!

就在他浮出水面的刹那间,他发现约在30公尺开外的前方有一个脑袋。

他停下来,想看得清楚些。

那另一个游泳者也停了下来。

他们彼此默默注视着。

他立刻回过神来,恢复到原来的自己——一个经历过两年半炮火洗礼、荣获过十字勋章的士兵。

他不知道对面的家伙是自己人还是那边的人。

他怎么认得出来呢?

只凭一个脑袋?

几分钟的时间。

两人在水中一动不动。

一个响亮的喷嚏打破了死一样的寂静,是他打的,而且像往常一样,大声咒骂了一句。

那个人掉转身去,很快游向对岸。

他亦飞速向岸边游回。

他先行出水,狂奔到那棵树下,一把抓起枪。

还好,那个人刚刚爬出水面。

他举起枪,瞄准。

要击中对面那人的脑袋实在太简单了。

20米开外奔跑着的一丝不挂的人体,是一个很容易击中的靶子。

突然,他觉得自己无法扣动扳机,对方那人在彼岸,赤条条的像刚从娘胎里出来时一般,而自己端枪在岸的这边,同样也赤条条的。

他无论如何开不了枪,两个人都赤裸着!

两个赤裸的人,脱掉了国籍,脱掉了姓名,脱掉了卡其布的军装。

他实在无法扣动扳机,他觉得此刻这条恋人般的河未能把他们隔开;相反,却把他们联合在一起了……

随着彼岸的一声枪响,他只是瞥见鸟群被惊起。

他应声倒下,先是膝盖跪下,后是平扑在地。

20.“突然,一只无形的手却紧紧攫住了他的后颈!

”这句话有何作用?

(4分)

21.文章的结尾反复强调“赤裸”一词。

你认为有何深意?

(4分)

22.文中有多处自然景物的描写,请简要分析这些描写的作用。

(4分)

23.有人说,这篇小说的结尾震撼人心;也有人说,去掉结尾一段更耐人寻味。

哪一种结尾更好?

请谈谈你的看法。

(6分)

六、(60分)

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本名叫《虎妈战歌》的书在美国引起轰动。

该书介绍了耶鲁大学华裔教授蔡美儿如何以中国式教育方法培养两个女儿的故事。

她要求女儿每科成绩拿A、不准看电视、琴练不好就不准吃饭等。

蔡美儿在英美媒体掀起的一场中美家长育儿方法差异的讨论十分热烈。

虎妈也登上了《时代》周刊封面。

美国一些媒体认为,在教育子女方面,中国母亲的严格教育方式似乎更见成效。

而正在素质教育之路上蹒跚起步的中国母亲们则开始困惑:

宽松的家庭氛围,不是更能培养孩子的创造力么?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3年10月月考语文答案

1.A(A依次:

qiǎo、jìng、zhōu;B依次:

cī/zī、yǐn/yìn、zhì;C依次:

xué/jué、yān、lā;D依次:

cì/sì、qiàn/xiān、bì)

2.A(B.“曲”应为“屈”,C.“理”应为“礼”,D.“蝉”应为“禅”)

3.C(A天然气,xiàn—jiàn;B流线型,xià—hè;D大杂烩,ké—qiào。

附:

见危授命:

在危急关头勇于献出自己的生命。

绠gěng短汲深:

吊桶的绳子短,打不了深井里的水。

比喻能力薄弱,难以担任艰巨的任务。

如蚁附膻:

比喻许多臭味相投的人追求不好的事物,也比喻许多人依附有钱有势的人)

4.C(A.孕育;B.兼容并蓄;D.尸位素餐)

5.B【A.别无二致:

没有两样,没有区别,非常相像。

一般用于比较。

B.誓言说得真实可信。

C.望其项背:

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脊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

(多用于否定句式,如“难以望其项背”)D.哑口无言:

像哑巴一样说不出话来。

形容理屈词穷,无话可说。

与句意不合】

6.C(A.将“小红楼梦”的书名号改为引号。

B.连续问,“在我市怎样”“原因何在”两句的后面均应用问号。

另外,“中国式过马路”既然是“一词”,后引号就要加在“路”的后面。

句中使用正确。

D.破折号误用为括号)

7.C(A项关联词“不只是……而是”搭配不当,应把“不只是”改为“不是”,或把“而是”改为“还”;B项成分残缺,缺少“搜集”的宾语中心语,应在“心理”后加“信息”等;D项“信息公司”没有谓语)

8.C(“不适当地布置作业”可理解为“不/适当地布置作业”,也可理解为“不适当地/布置作业”)

9.A(搜狐首页曾用新闻标题“外地人返乡搅乱北京生活,吃早餐都成难题”;后三项中的“遥不可及”、“差生”和“找麻烦”表述不当)

10.D(“活得正确”与“活得丰富”二者之间的关系颠倒了)

11.C(不是“活得丰富比活得正确更重要”的原因)

12.B(A.这是希腊哲学家的观点,作者认为这种意义上的生活是一种无法实现的奢望。

C.“活得丰富”与“活得正确”是自然而然形成的结果有误。

D.文中无此意。

主次、难易和因果关系的说法都不当)

13.B(意动用法。

把某某看做奴仆)

14.C(A.的/定语后置的标志;B.他的/他;C因为;D.表修饰/表承接)

15.B(①⑥表明人奇;③表明诗奇)

16.C(苍劲中透出姿媚,指的是书法而不是绘画)

17.

(1)有名声地位的人登门拜访,有时他拒不接待。

他常常带钱到酒店,叫下人仆隶和他一起饮酒。

(2)先生命运一直不好,以致得了癫狂病;癫狂病一直没有痊愈,以致犯罪入狱。

(3)上奏的表文博得皇帝欢心,这表明皇帝也认识到了他的价值。

只是自身未能显贵罢了。

18.

(1)远近结合。

“十里青山远”是远景,“潮平路带沙”是近景。

(2)视听结合。

前两句是视觉描写,“数声啼鸟”是听觉描写。

(3)拟人。

“数声啼鸟怨年华”一句实则是表达作者自己心中的愁怨。

(4分。

答出两点即可。

每点技巧1分,分析1分。

答案超出以上三种,言之成理即可)

(2)①年华易逝、青春易老的忧伤;②漂泊天涯的厌倦;③旧地重游既喜悦又感慨的复杂心情。

(4分。

答出两点,意思基本一致即可)

19.

(1)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别有幽愁暗恨生

(2)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钟鼓馔玉不足贵

(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梧桐更兼细雨

(4)楚天千里清秋、危樯独夜舟

20.

(1)与前文照应,强调禁令对士兵的钳制,使他们失去自由;

(2)成为后文的引线,预示着这个士兵将失去生命。

21.“赤裸”表现了人们摆脱了种种外在束缚后回归自然、终将平等的关系。

作者认为自然、平等的人是不该相互残杀的,从而表现了作者反对战争的主题。

22.这些景物描写均表现了对生的渴望,对美的讴歌,对爱的珍视,表现了生活的美好,衬托出年轻战士的生命力,又侧面烘托了战争摧残人性、毁灭生命的主题。

23.

(1)保留现有结尾更好。

从结构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陡然生出波澜,情节出现撞击心灵的高潮,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从表现手法上看,悲剧性的结尾与前面所描写的美好情景形成鲜明的对比,造成艺术上强烈的感染力;

从主题上看,悲剧性的结局凸显出战争对美好人性的摧残,有力地控诉了战争的罪恶,深化了人类呼唤和平幸福生活的主题。

(2)去掉现有结尾更好。

从表达效果上看,小说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

从读者的情感体验看,喜剧性的结尾与主人公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

从主题上看,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