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考病句歧义辨析大全.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706880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64.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考病句歧义辨析大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公考病句歧义辨析大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公考病句歧义辨析大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公考病句歧义辨析大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公考病句歧义辨析大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考病句歧义辨析大全.docx

《公考病句歧义辨析大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考病句歧义辨析大全.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公考病句歧义辨析大全.docx

公考病句歧义辨析大全

语言理解之病句诊断题应从八个切入点入手

考生要提高“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除了按照《考试大纲》的要求,对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六种语病归类复习训练外,还要了解一些诊断语病的切入点,以便快速准确地找出语病的症结,做出正确的选择或修改。

下面,结合实例介绍八种诊断语病的切入点:

一、并列短语

并列短语使句子结构复杂化,因而容易导致语病。

例1.侵略者攻陷北京后,焚毁并洗劫了西郊的圆明园。

并列成分意义上往往包含着内在的有机联系,有先后、主次、深浅、远近之分,这些联系和差异相应地直接反映在排列顺序上,成为规律性的约束,随意改动,便会产生排序不当。

“洗劫”应在“焚毁”之前,二者时间有先后,一切都“焚毁”了,还怎么“洗劫”呢?

例2.值得一提的是,扮演张学良的苏金榜同志和扮演蒋介石的石荫昌同志把两个人物演得有血有肉。

前者的正直、爽快、威武和后者的狡诈、阴险、专制,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并列短语要保持并列成分词性上的一致,而例2“狡诈、阴险”是形容词,“专制”是动词,并列在一起不协调,可改为“专制”或“专横”。

例3.我们的报刊、杂志、电视和一切出版物,更有责任作出表率,杜绝用字不标准现象,增强使用文字的标准意识。

具有主从关系〔如学生与中学生〕、交叉关系〔如工人与青年、农民与妇女〕的概念不能并列在一起;否则,就会使概念之间的关系混淆不清。

“报刊”“杂志”是出版物,“一切出版物”显然包括了“报刊”“杂志”,所以三者不能并列在一起。

此外这个句子还有语序不当的毛病,最后两个句子应该互换位置。

例4.水库和运河如同闪亮的镜子和一条条衣带布满了原野和山谷。

一句话中包含两个充当不同成分的并列短语时,两个gwy360并列短语的并列成分之间往往有一种前后相应的关系,不恰当的排序就会带来对应关系的混乱。

“水库和运河”与“原野和山谷”分别充当主语和宾语,实际情况应是“水库布满山谷”“运河布满原野”,而例句中二者对应关系不当。

应将“原野和山谷”改为“山谷和原野”。

二、数量短语

数量短语的误用,主要表现在数量增减表示不当、语序不当、前后矛盾、搭配不当等。

例5.上海公共汽车票价很低,与曼谷普通公共汽车票价相比,廉价三倍。

表示数目减少〔缩短、降低、廉价〕时不能用倍数,例5可改为“廉价四分之三”或“只有曼谷普通公共汽车票价的四分之一”。

例6.局长嘱咐几个学校的领导,新学期的工作一定要有新的起色。

数量短语的位置不当,会造成句子的岐义,例5可以理解为“一个学校的几位领导”也可以理解为“几所学校的几位领导”,应将“几个”放在“领导”一词的前面。

例7.据统计,全省个人捐资办学万元以上的将近400余人。

“将近400”是“将要接近400”,说明还没有到达400,而“400余”是“400还要多”,显然前后矛盾。

例8.据科学统计,蜜蜂每酿一斤蜜,大约要采集50万朵的花粉。

与“朵”相配的是“花”,而不是“粉”,因此去掉“粉”即可,也可以在“花”与“粉”之间加上“的”,即为“50万朵花的粉”。

三、介词短语

误用介词短语,会造成句子主语的残缺、主客体颠倒等语病;少用、滥用介词也会影响语意的表达。

例9.经过老主任再三解释,才使他怒气逐渐平息,最后脸上勉强露出了一丝笑容。

“经过”这个介词湮没了主语,改法有两种:

〔1〕去掉“经过”,让“老主任再三解释”作主语;〔2〕删去“才使”,让“他”作主语。

例10、在这里,他学到了化学、生物,特别是对他最感兴趣的畜牧学。

“他”是主体,“畜牧学”是客体,是他对畜牧学感兴趣,不是畜牧学对他感兴趣,正确的说法应是“特别是他最感兴趣的畜牧学”。

例11.江北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考古工作者展开了热烈讨论。

“江北地区的新石哭时代文化”是考古工作者讨论的对象,因此,应在它的前面加“对”。

例12.我们对于自己的语文修养也要不断提高。

“我们自己”本是同位词组作定语,没有必要再插进一个“对于”。

四、否认词

不、没有、否认、否则等否认词的重复出现或多次出现,容易犯否认失误方面的语病。

例13.凡事要三思而行,否则贸然行事,往往会好心办坏事。

“否则”意为“如果不这样”,常用在假设复句中后一分句的开头,引出以否认前一分句内容为条件而虚拟的结果。

例13中,“否则”就是“如果不三思而行”,因此,后面不能再接“贸然行事”,改法有两种:

〔1〕删除“贸然行事”;〔2〕将“否则”改为“如果”。

例14.国务院台办新闻发言人指出:

台湾当局对“XX功”邪教组织利用设置在台湾的发射装置攻击鑫诺卫星事件应立即采取措施予以查处,并gwy360杜绝类似事件不再发生。

误用了双重否认。

“杜绝”和“不再”都是否认词,宜将“不再”改为“再次”。

例15.近几年来,王芳几乎无时无刻不忘搜集、整理民歌,积累了大量的资料。

“无时无刻不”等于说“时时刻刻都”,后面又说“忘”,显然与“积累了大量的资料”矛盾,应将“无时无刻”改为“每时每刻”或“时时刻刻”。

例16.睡眠三忌:

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当风。

“忌”其实相当于否认词,意思是不能做的,句中重复使用后,又用了“不可”,造成三复否认,语意费解。

修改方法有两种:

〔1〕把“一忌”、“二忌”、“三忌”中的“忌”去掉;〔2〕把所有的“不”去掉。

五、关联词

关联词的误用主要表现在错用、移位、漏用、赘余等方面。

例17.无论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到了顶峰。

这是一个转折关系的复句,而“无论……都……”是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应将“无论”改为“尽管”。

例18.翻译的作品日渐其多,一方面这些作品提高了中国的学术文化的素养,另一方面也促进了中国书面语言的发展。

〔1991年全国高考题〕

分句主语相同,关联词语一般放在主语的后面;分句的主语不同,关联词语一般放在主语的前面。

例18两个分句的主语是相同的,应将“一方面”移至主语“这些作品”之后。

例19.“耶路撒冷”是和平之城的意思,又是遭受劫难最多的城市,长期的冲突并没有使其失去迷人的魅力。

前两个分句是并列关系,使用“是……又是……”是恰当的;第三分句语意有明显的转折却没有使用必要的关联词,宜在第三分句前加“可是”。

例20、《徐霞客游记》本是部很有创造性的地理考察著作,但对祖国很多名山大泽都作了详细的记载。

地理考察著作本来就应记载名山大泽,两个分句之间不存在转折关系,“但”字应该删除。

六、两面词

句中使用能否、是否、好坏、有没有等两面词时,宜从前后是否照应的角度检查语病。

例21.电子工业能否迅速发展,并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去,关键在于要加速训练并造就一批专门技术人才。

前面用了“能否”,后面没有与之照应的词语,应在“关键在于”之后加“是否”,句子前后才能统一起来。

例22.继续保持无产阶级的先锋队的作用,已成为无产阶级政党生死攸关的大问题。

例题22与例题21的情况有所不同,后面有“生死攸关”,前面没有与之相照应的词,因此在“继续”之前加“能否”,前后才能搭配起来。

七、赘余词

前面用了一个词语,后面又用一个与之相重复的词语,造成句子成分多余。

例23.参加这次探险活动前他已立下遗嘱,万一假设在探险中遇到不测,四个子女都能从他的巨额遗产中按月领取固定数额的生活费。

〔2003年全国高考题〕

“假设”即是“如果”,与句中表假设的“万一”重复。

例24.在国际间文化交流日趋频繁、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融和碰撞的今天,更应重视继承和发展传统节日文化。

〔2003年北京高考题〕

“国际”即指“国家与国家之间”,后面的“间”字多余。

例25.他的艺术见解独到、深刻,近年来,常被应邀到许多高校发表演讲,深受学生欢送。

“应邀”即“接受邀请”,它前面的“被”字,可删除。

例26.具有不同专长的大学生暑假里愿意为您的令郎、令爱辅导功课。

“令”是个敬词,用于称对方的亲属或有关系的人,其前的“您的”应删除。

八、时态词

“已经、立刻、正在、刚刚、将要”等副词常用在动词前表示动作发生的时间,“着、了、过”等助词常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状态,混用这些副词、助词,就会造成语病。

例27.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复排的大型历史剧《蔡文姬》定于5月1日在首都剧场上演,日前正在紧张的排练之中。

“日前”即“前几天”,指的是过去,它不能与表现在的“正”连用,应将“日前”改为“目前”。

例28.该店青年服务员正努力保持和发扬了传统特色。

表现在的“正”与表过去的“了”混用在一句子中,造成时态的混乱,应将其中的一个删除。

熟悉这些诊断语病的切入点并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对提高辨析、修改病句的能力,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语言歧义现象的解题方法

同一语言形式如果表示了多种意义,就是多义现象。

多义现象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得不到制约,就势必带来理解上的分歧,谓之歧义。

歧义是最常见的语病之一。

几年来,高考试题中都出现了有关歧义方面的题目,它可以有效地检测学生对语言结构的辨识能力和语言表达的思维能力,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本文就其产生的原因略作分析。

一、词义不固定、不明确。

(1)我买的那只灯泡早就报销了。

(2)独联体国家看不上2002年世界杯足球赛。

(2003全国题)

(1)中的“报销”,既可理解为“核销”,又可理解为“报废”。

(2)中的“看不上”既可理解为“看不到”,又可理解为“瞧不起”或“轻视”的意思。

二、一种组合层次,多种结构关系。

(1)人们对进口彩电颇多争议。

(2)学生家长都来齐了。

(1)中“进口彩电”这一短语,从结构类型上看可以是动宾式,也可以是偏正式。

(2)中的“学生家长”这一短语,从结构类型上看可以是并列式,也可以是偏正式。

自然,不同的结构所表示的意义就不会相同了。

三、多种组合层次,多种结构关系。

(1)院子里有许多孩子种的花。

(2)禁止取缔药品交易市场。

(2003全国题)

(3)数百位死难者的亲属出席了隆重的葬礼。

(2004全国题)

(1)“许多孩子种的花”这个短语存在两种结构形式:

A中“许多”一词强调种花孩子数量多,至于花的数量不确定;B中“许多”一词则强调花的数量多,至于孩子的人数就不确定了。

(2)“禁止取缔药品交易市场”这个短语有两种结构形式:

A.禁止取缔药品交易市场

A结构说明不允许药品交易市场的存在,B结构说明不赞成对药品交易市场的取缔。

例(3)数百位死难者的亲属”这个短语也有两种结构形式:

A.数百位死难者的亲属

A中“数百位”强调“亲属”的人数之多,至于“死难者”的人数很不确定;B中“数百位”强调“死难者”的人数之多,至于“亲属”的人数很不确定。

四、语言单位之间没有稳定的语义关系

(1)通知的人还没回来。

(2)这是名模孙燕摄于2002年11月的照片。

(2004年全国题)

(1)中“通知的人”既可表示“去通知的人”,又可表示“被通知的人”。

(2)中“孙燕摄”既可表示孙燕是摄照的施事者,又可表示孙燕是摄照的受事者。

两例中的“人”和“通知”,“孙燕”和“摄”之间都形不成稳定不变的语法关系(施事与受事,主体与对象),因此也就没有稳定不变的语义关系了。

五、动词后支配对象的范围界限不清。

(1)李煜认为杜甫有浓厚的门第观念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

(2)教师节中老师希望学生别送礼品送祝福。

(2004年全国题)

(1)中动词“认为”的宾语如果是“杜甫有浓厚的门第观念的观点”,例句显然说明“杜甫有门第观念”只是李煜的观点;动词“认为”的宾语如果是“杜甫有浓厚的门第观念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例句显然说明“杜甫有门第观念”就是其他人的观点了。

(2)中的“别”在句中相当于“禁止”、“杜绝”之类的意思和用法,其后支配的对象如果是“送礼品送祝福”,那么例句的意思就是教师既不需要学生送礼品,也不需要送祝福。

其后支配的对象如果是“送礼品”,不包括“送祝福”,那么例句的意思就是教师希望学生免送礼品,仅送祝福即可。

六、不该省略的成分省略了。

(1)我说服妈妈和你一起去。

(2)孩子很喜欢李大伯,一来到这里就有说有笑十分高兴。

(1)可以理解为“说服妈妈,让妈妈和你去”,也可以理解为“说服妈妈,让我和你去”。

(2)中后一分句的主语可以承前主语“孩子”,又可以承前宾语“李大伯”,这就使得“有说有笑十分高兴”的主语不明确,理解上造成了歧义。

语言理解之病句识别妙法

一、关注句中的介词

这类介词主要有:

“由、由于”、“经、经过”、“通过”、“对、对于”、“当……”、“在……”、“正……”。

考试时一定的关注这些词语,这些词在病句考题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出错的频率也非常高。

例如:

1、草,对于庄稼人是厌恶的。

〔颠倒了主客体。

二、关注程度副词

这类副词主要有“十分”、“非常”、“很”、”过分“等。

或者这个副词会造成歧义。

最常见的短语是“不适当地……”。

例如:

1、近几年,常有报纸对明星大肆吹捧,过分的溢美之词,助长了某些明星的骄傲情绪。

〔“溢美”这个词本身的意思就是“过分地赞美”。

再加上“过分”就造成了语意的重复。

2、元月1日,14名非常酷爱冬泳的人参加了在加拿大温哥华举行的第四届“北极熊”冬泳活动。

〔“酷”含有“非常”的意思。

3、加强对全民环保意识的教育,是当前非常至关重要的问题。

〔“至关”含有“非常”的意思。

4、这是非常奇缺的药品,不到万不得已,是不能动用的。

另外有“十分〔很〕溺爱”“很过分地……”等短语搭配。

三、关注本身具有两面性的词语

两面性的词,即词语本身表达现两个相反的语意。

如“成败〔成功和失败〕”、“得失〔得到和失去〕”、“好坏”、“高低”、“能不能”、“能否”、“是不是”、“是否”等等。

因为它们表达的是不确定的两个方面的意思,所以它要求语句的上下文必须有与之相照应的词语或者语意。

否则就会造成语意上的不对称。

如:

1、我市在西部大开发的战略规划中能否抓住时机,迅速发展,关键在于加速培养一批各行各业的人才。

〔后半句只谈了一个方面的问题,应在“加速”前面也加上一个“能否”。

2、越来越的农村干部认识到,交通是否方便,是招商引资一一个重要条件。

〔“是……”这个分句只谈了一个方面。

3、选择最可靠、最恰当的材料,对一篇文章的成败,常常有很重要的作用。

〔“最可靠、最恰当”是单面的,而“成败”是双面的。

4、能否将群众的呼声记在本子上产不十分重要,最重要的是要看他把群众的事情记在心头,落实在了行动上。

〔在第二个分句的“把”字前加上“能否”即可。

5、对爱好文科的学生,加强文科的辅导是必要的,但是否可以无视理科的学习呢?

还要不要他们学好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呢?

从长远的观点看,我们认为这样做是不恰当的。

〔“是否”和“要不要”都是双面的、不确定的,而“这样做”是单面的、确定的,前后无法照应。

6、为了发展国民经济,难道我们共产党人还有什么个人得失不能抛弃吗?

〔“得”可以抛弃,“失”则不能。

应该把“得失”改为“利益”。

四、关注并列短语

并列短作句子成分和句间的并列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也是一个最容易出错的地方,往往造成顾此失彼的错误,当然出错的情况也有很多种,所以,在做题时,只要见到并列短语,就应予以特别的关注。

并列短语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

①用表示并列的连词“和”、“与”、“跟”、“同”、“以及”、“及其”等等。

②用顿号表示的并列。

这类并列最容易被无视,因为许多同学不知道顿号是表示并列的。

从众多的试题中,我们也可以看到,顿号表示的并列关系出错率很高,且情况最为复杂。

③用逗号表示的分句之间的并列。

这类并列也是容易被无视的。

因为是句子或句子成分之间并列,它的错误也就更隐蔽,所以要格外留心。

例如:

1、西部开发一定要以可持续发展为前提,把生态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决不能走以牺牲环境求得发展的老路。

〔这是一种比较特殊的例子,三个并列短语都无法和动词“提升”相搭配。

2、四年的下海经历,使她尝尽了酸甜苦辣,也使她开阔了眼界,培养准确的观察力和敏锐的判断力显得非常重要。

〔这个例子本身并不是并列短语做句子成分出现错误的,是限制不当的错误,但也出在并列短语中,同样应当引起我们的注意。

“准确”和“敏锐”应当互换位置。

3、作者十分成功地、同时又有意识地借鉴了电影艺术所特有的“蒙太奇”和“画外音”的手法,画面组合相当成功。

〔这是用顿号表示的并列短语,犯的是逻辑错误,语序排列不当,两个短语应该互换位置。

4、新华书店派出的流动售书车和大批农业科技方面的书籍,受到广阔农民群众的热烈欢送。

〔加点部分是一个名词性并列短语,而只有“售书车”可以与“派出”相搭配。

应该在“大批”前加上一个“携带的”或“销售的”之类的词语。

这属于一种“顾此失彼”的错误。

5、李局长在新学期工作发动会上特别强调,思想政治课要改革,要结合实际,讲求实效,应该把政治常识和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结合起来。

〔这个并列短语不符合并列短语并列的规则,并列短语要求并列的两项或多项,词性或短语结构必须一致。

但这个“并列”短语前面的“政治常识”是偏正结构的短语,而后面的“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却是一个动宾短语。

应该在第一个短语前加上“教授”或“学习”之类的动词。

6、文章对环境污染问题作了比较具体的分析,同时也概括地介绍了关于环境科学的基本知识,引起了人们对环境科学的重视。

〔这是个用“同时也”表示的分句间的并列,这样的并列形式需要我们注意的是分句间的逻辑关系。

分析一下这两个句子的的主干成分,我们不难发现“作……具体分析”在层次上和深度上都要比“介绍了……基本知识”要高一些和深一些,所以要把二者的位置换一下。

7、你可以在因特网上阅读到以前无缘见到的珍贵文件、书籍、录音和影像资料。

〔这是用顿号和连词“和”表示的并列短语,但“录音”和前面的“阅读”是不能搭配的。

8、人生价值和意义,其实并不在于别人对自己如何膜拜、崇敬、羡慕,而在于自己对社会,对历史的进步和发展作出何种奉献。

〔这种情况是相当棘手的,因为它不是一般意义上搭配问题,而是词序问题。

这三个词有词义上轻重之分,一般陈述句而言,它应该按由轻到重进行排列,此句正好相反,所以“膜拜”和“羡慕”必须互换位置。

9、诗歌是一种文学体裁,从内容方面来说,一般有叙事诗、抒情诗、史诗、英雄赞歌、故事诗等,还有一种用诗体对话构成的剧本,叫做诗剧。

〔这一句比第8句更难识别,但我们在遇到这种并列形式的时候,一定要格外留意,一定要认真区分。

这一句属于逻辑混乱,分类标准不一致的一种情况。

其中的“叙事诗”’“抒情诗”和“故事诗”不是从内容方面来分的,而是从形式方面来分。

10、作为一名股票投资者,必须充分了解和掌握股票投资的风险和收益情况,尽量防止投资风险,以便获得最大的投资收益。

〔这句中使用了两个并列短语,第一个为动词性并列短语,作全句的谓语;第二个为名词性并列短语,作前一个短语的宾语,仔细分析一下,我们不难发现,“了解”和后面的搭配没有问题,而“掌握”却只能和“情况”搭配,而不能和“风险”搭配。

11、印度军方负责人近日称,印度已向印巴边境地区派遣了数百辆坦克、装甲车和军用车辆。

〔坦克和装甲车属于军用车辆,属种概念的并列不当。

这种情况并不少见。

五、关注判断句

判断句是容易出错的句型之一,因为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是主语和宾语一致且宾语不能缺失。

但在实际运用中,因为句子太长或结构复杂,经常造成宾语的缺失或者主语和宾语的不一致。

这类病句在试题中出现频率较高,所以遇到判断句一定要检查一下宾语是否缺失。

例如:

1、修建青藏铁路是加快西部大开发的重要举措,是民族团结的重要纽带。

〔这个句子由两个判断句组成,第一句子没有问题,而第二个句子趁第一个句子的主语“修建青藏铁路”是不恰当的,因为“修建青藏铁路”是一种行为,一种举措,它和“纽带”不属于同一种事物,构不成判断句。

应该在第二分句前加上“这条铁路”一类的词语。

2、纵观20世纪世界各国的发展,可以清楚地看到,国家的强大,民族的振兴,取决于多方面因素,良好的国民素质,无疑是最重要和最具潜力的。

〔看最后的一个判断句,主语是“国民素质”,它是一种“因素”这个可以从“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看出,而“是”后面的宾语是“最重要和最具潜力的”吗?

显然不是,因为它们是形容词性的,不能做宾语,所以句子最后缺少了名词性的中心语“因素”。

3、巍巍长城逶迤万里,雄伟壮观。

她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伟大祖国的天然屏障。

〔“长城”是“天然屏障”搭配不当。

六、关注带有否认意义的词语和否认句

在考题中,带有否认意义的词语和否认句也是考查的重点。

出现的频率也是相当高的,也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带有否认意义的词语主要有以下一些:

“以防”、“防止”、“劝阻”、“阻止”、“防止”、“忘记”。

否认句主要应该关注双重否认句和疑问句中钳套否认形式的句子。

这些词语和句子经常出现的错误是表意相反或造成三重否认。

特别是第一种情况具有很强的迷惑性,很容易被考生无视,从而造成误判。

而三重否认又常常被考生当成是正确的句子,因为它很拗口,很费周折,让人难以判别它的正误。

下面举例分析。

1、电门一关,就可以阻止电流不再通过。

〔“阻止”含有否认意义,而后面又紧跟了一个否认“不再”,使得语意费解,含义模糊。

应去掉“不再”。

2、许多有识之士认为,不安全、侵权、不诚信以及防止文化不受污染等问题,目前已经成为制约互联网行业进一步发展的最大瓶颈。

〔此句滥用否认,造成表意相反。

应把“防止”和“不”都去掉。

3、正因如此,所以庄子说:

当你做好事的时候,不要以追求荣誉为目的;当你做坏事的时候,千万不要忘记触犯法律。

〔把意思表达反了。

4、我们并不完全否认这部书没有透露出希望,而是说这希望是非常渺茫的。

〔滥用否认,构成三重否认,把意思表达反了。

应去掉“没有”并做适当调整。

5、专家认为,减少烟害,特别是劝阻青少年戒烟,对预防肺癌有重要意义。

〔“劝阻”和“戒烟”都有否认的意义,这样使用反而把意思表达反了。

6、为了您的人身安全,请勿用左手启动家电,以防万无一失。

〔“以防”和“万无一失”都具有否认意义,如此使用就把意思表达反了。

七、关注几种复句

复句在表意方面比单句更复杂,逻辑性更强,所以人们在使用复句时特别容易出错。

而经常出错的复句主要有下面几种:

〔一〕因果复句。

因果复句按说是出错率最低的复句,但恰恰是这一点,使考生判断起来更困难。

判错的可能性更大。

因果复句,标志不用说主要是“所以”、“因此”、“因而”等。

遇到这类词,我们首先应该考虑前后句是否构成必须的因果联系,也就是说,后面的“果”是不是前面的“因”造成的,前面的“因”是不是一定能推出后面的“果”。

如:

1、由于这些证书的获得都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因此备爱广阔干部职工的喜欢。

〔这个句子毛病很明显,一是“因此”中的“因”和前面的“由于”重复,二是前后句没有必然的因果联系。

前面的“因”无论如何也推不出后面的“果”来。

2、我写这本小说,并不是要讲一个曲折离奇的故事,所以我选择了第一称的表达手法,让人们认识骨子里的北京人。

〔强加因果〕

〔二〕递进复句。

这种复句,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顺递,也就是意思由轻到重,事物由小到大,认识由浅入深等,另一种是逆递,与顺递刚好相反。

而用得最多的是顺递,逆递只有在比较特殊的情况下才用。

出现问题的主要是顺递。

如:

1、对认知奥秘的新认识,不但可能带来教育科学的革命,而且将开启信息技术新的变革。

〔“带来……革命”的语意显然比“开启……变革”重,所以二者应当互换位置。

2、他不但能用马克思主义的有关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工作,而且能够领会这些理论的精神实质。

〔“领会”在先且轻,“指导”在后且重。

〔三〕“尽管”与“不管”的区别

这两个词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它们所用于表达的关系却是有着天壤之别的,“尽管”略等于“虽然”,表达的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笔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