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第三单元《奇妙的声音王国》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701793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6.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第三单元《奇妙的声音王国》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第三单元《奇妙的声音王国》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第三单元《奇妙的声音王国》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第三单元《奇妙的声音王国》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第三单元《奇妙的声音王国》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第三单元《奇妙的声音王国》教学设计.docx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第三单元《奇妙的声音王国》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第三单元《奇妙的声音王国》教学设计.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第三单元《奇妙的声音王国》教学设计.docx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第三单元《奇妙的声音王国》教学设计

1.声音的产生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能够运用扩散性思维设计出各种制造声音的方法,能够完成“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探究过程。

3.养成在实验过程中既动手又动脑的好习惯,体会与他人交流、倾听,感受探究声音的乐趣,体会到各种自然现象都是有规律的;培养和学会尊重客观事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比较、讨论交流等学生对科学探究过程的体验活动,认识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并能从体验中归纳总结出结论。

【教学难点】

通过学生自主设计实验、观察、比较发声物体和不发声物体,引发思考,并积极地探究、发现声音产生的原因,并大胆尝试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意识。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

课件。

学生材料:

保鲜袋、尺子、皮筋、鼓、音叉。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谈话:

请同学们来玩一个小游戏,游戏的名字叫:

猜声音。

大家闭上眼睛,仔细听,看你能听到哪些声音。

(播放课件,摩托车发动行驶的声音,池塘里青蛙小虫叫的声音,大海潮声,海鸥鸣叫声,电闪雷鸣声)

2.提问:

自然界里有各种各样的声音,我们的周围有声音吗?

生:

有!

师:

你们想更深入地研究声音吗?

生:

想!

3.师:

关于声音,你最想研究什么问题呢?

(生畅所欲言)

4.师:

非常好,同学们想研究的问题可真多啊,声音为我们传递着各种各样的信息,因此,除了用眼睛看外,声音也是我们认识世界的另一种重要的方式。

今天我们一起到奇妙的声音王国遨游一番。

(板书课题:

声音的产生)

二、制造声音,大胆猜测

1.师:

同学们刚刚听到那么多不同的声音,如果给大家一个保鲜袋,你会通过什么方法制造出声?

2.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保鲜袋,问:

你能想各种办法使一只食品保鲜袋发出声音吗?

(1)学生自行制造声音。

(2)学生汇报各种方法。

(搓保鲜袋、拉平放在唇间吹奏、放在桌上使劲摩擦、吹足气后钻一个小孔放气、吹足气后再用指头弹击、敲击桌面、来回绷紧袋子、吹足气后系紧再挤破、风吹、放个豆子在吹气的袋子里晃……)

3.让学生进行一场比赛:

不借助其他任何物体,只利用自己的身体,看谁能发出更多种声音。

并观察发音物体有什么特点?

4.讨论:

同学们用了很多种方法,都能使物体发出声音、不同的声音,你们能不能大胆猜测一下,物体发出声音到底与什么有关?

那么是不是所有物体发出声音时都有这个现象?

接下来就让我们自己动手去证实一下

二、探声音之产生,谨慎实验求证

1.师:

下面,我们就来做实验,观察物体发声时的状态,与不发声时相比有什么不同,来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

2.选一组同学做音叉的演示实验。

音叉:

轻轻敲击音叉,仔细观察。

音叉

不敲击

敲击时

3.学生分组实验:

(1)钢尺:

一只手在桌子边缘按住钢尺的一小部分,另一只手弹拨。

钢尺

不弹拨

弹拨时

(2)橡皮筋:

将橡皮筋套在右手拇指和食指上,用力张开这两个手指,用左手手指拉动橡皮筋。

橡皮筋

不拉动

拉动时

(3)喉咙发声:

用手摸喉部,发出“啊……”的声音,终止发音后,你感觉有什么变化。

喉咙发声

不发声时

发声时

四、汇报实验结果,得出最终结论

1.展示学生实验记录表。

2.做完了以上实验之后,让学生思考讨论下面几个问题:

(1)以上实验中,发声的物体相同吗?

发出的声音相同吗?

(2)这些物体在发声时有什么相同现象?

(3)由此推断,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3.小结:

(板书)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那么又如何使声音停止呢?

演示实验:

敲击音钹,然后轻轻按住。

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

要想声音停止,就要停止振动。

(板书)停止振动

五、回顾总结、拓展延伸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2.我们是如何来研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问题的?

3.在奇妙的声音王国里,在浩瀚的科学世界中,还有很多奥秘在等着你们去探索,只要大家多运用今天我们所学的科学研究方法去研究你所碰到的问题,相信你们将来都能成为科学家。

【板书设计】

1.声音的产生

振动产生声音

物体

振动停止声音消失

 

2.声音的传播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使学生认识到“声音能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即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不同的物质传播声音的效果是不同的。

”并能简单设计声音可以向各个方向传播的实验。

2.通过实验探究和分析,培养学生实验观察、分析和综合的能力,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想象力,并能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的问题。

3.培养学生追求新知、独立思维、重视实践的意识,通过实践来探究自然现象,养成学习科学、应用科学的情感。

体现“从生活走向科学,从科学走向社会”的课程教育理念。

【教学重点】

理解声音在气体、固体、液体各种物体中都能传播。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认识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的。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

课件。

学生材料:

线、纸杯、勺子﹑筷子......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课题探究

活动一:

声音传播需要媒质。

1.出示小铃并摇动它,让学生能观察到铃锤在动,请他们听听铃声。

2.问:

你们听到铃声了吗?

对于这种情况你有什么看法?

(在空气中能传播声音)

3.学生自由讨论。

(空气是传播声音的一种重要介质,容易被人们忽视,学生回答不到点上也不要紧)

4.老师演示著名的“真空铃”实验。

取下橡皮塞,向烧瓶中倒少许水,给烧瓶加热,使烧瓶中水沸腾,大量水蒸气涌出后,停止加热,并迅速塞紧橡皮塞。

冷却一会儿,待烧瓶中水蒸气大部分凝结,瓶中气体稀薄时再摇动烧瓶,听小铃铛此时的响声。

比较两次铃铛响声的强弱,可以明显地感到气体稀薄时响声弱。

由此可推得,真空不传声。

5.提问:

你们听到铃声了吗?

为什么会听不到小铃的声音?

对于这种情况你有什么推测?

请学生发表各自的看法后,引出“真空”的初步概念,让学生认识到声音不能在真空里传播。

6.师:

那么声音究竟能通过哪些途径来传播呢,我们今天一起来研究一下吧!

二、设计实验与活动  探索物理规律

活动二:

探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及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效果

1.学生讨论:

(1)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还能在其它物体中传播吗?

(2)你们组能提出什么实验方案来验证你们的假设?

2.学生分组讨论实验方案。

(教师走到学生中去,根据实际情况和学生需要,给予适当的帮助和鼓励。

3.交流实验方案。

(提醒学生尊重别人,认真倾听和思考同学的发言,适时进行评价和鼓励。

4.各组调整自己的实验方案后进行实际操作,并作好记录。

5.小组交流,汇报。

6.教师帮助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索声音在液体中的传播径。

7.实验探究:

利用水、沙子、书桌、可封口的塑料袋、空气、铅笔、橡皮等多种物品设计实验,探究声音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的传播效果。

8.把沙子、水和空气按传播声音的效果从好到差进行排序。

活动三:

哪个方向可以听到声音?

1.师:

声音能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传播,是向什么方向传播的呢?

2.学生思考并讨论,提出假设。

3.师:

你们可以自己设计实验来验证自己提出的假设吗?

4.学生交流、实验、汇报。

学生基本能自己设计实验。

比如站在教室中间说话,教室各个方向的同学都能听到声音;轻敲桌子,把耳朵贴在桌子的每一个方向上都能听到声音。

向水中扔一块石头,石头周围各个方向上的鱼都会被吓跑。

5.教师对学生活动进行评价。

6.教师小结——声音可以向各个方向传播。

活动四:

探究声音传播的形式。

1.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知道了声音能通过气体、液体、固体向四面八方传播声音,那么声音是以什么形式传播的呢?

我们做个小实验想一想:

声音是怎样通过“电话”传播的。

2.学生制作“土电话”。

3.土电话的声音是通过空气——棉线——空气传播到另一个人的耳朵中的。

实验中要拉直棉线,拉直的棉线能很好的传递振动,松垮垮的棉线会抑制振动,减弱并最终吸收振波,使振动无法到达另一只话筒。

4.学生观察、解析实验现象. 初步认识“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的”。

5.教师小结:

当物体振动发生时周围的空气也跟着振动,发声体振动得快,周围的空气振动得就快,发声体振动得慢,周围的空气振动得就慢。

这样发声物体周围的空气就会形成不断振动的声音的波浪,这种声音的波浪就叫声波。

三、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1.阅读书33页成语伏罂而听,了解历史上的声音传播的故事。

2.让学生把成语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出来,说说它运用了什么科学道理.

3.原理:

挖掘声通过土壤和岩石这些固体物质向四面八方传播,传到罂后引起罂壁的振动,又引起罂内空气的振动,于是空气的振动把声音传到了人的耳朵,与上一个活动共同反映出声音可向各个方向传播。

4.让学生用不同的办法是矿泉水瓶中的豆粒声音变小或消失。

【板书设计】

2.声音的传播

气体

声音可以通过液体传播

固体

声音传播的方向各个方向(四面八方)

3.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教学目标】

1.了解耳朵的构造及各部分的作用。

2.了解人是怎样通过耳朵感觉到声音的。

3.知道什么是噪音及其危害,知道如何保护耳朵。

【教学重点】

知道耳朵的结构、声音在耳朵中传播的过程。

【教学难点】

探究“声音会引起鼓膜振动”,并能解释耳膜的作用。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

课件。

学生材料:

人耳构造模型、卡纸、纸屏、小鼓。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任务驱动

1.开始上课之前,我们一起复习声音在哪些介质下可以传播?

2.生答:

固体、液体、气体。

3.那我们又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板书课题)生答:

耳朵。

4.关于耳朵你知道些什么?

谁来告诉大家?

你是怎么知道的?

二、提供素材,动脑思考,合作探究

活动一:

认识耳朵的构造。

1.同学们对耳朵有一定的了解,来看屏幕。

(课件出示耳朵构造图)

2.介绍耳朵的组成部分(点图一一介绍)

3.现在谁来说说耳朵有哪些部分组成?

(教师板书各部分的名称)

4.同学们这就是一个耳朵的模型。

(出示模型)你能对照模型说出各部分的名称吗?

5.仔细看看模型图,耳朵的构造从外到内依次是……谁来说说看。

活动二:

认识耳朵各部分的作用

(一)认识耳廓的作用

1.耳朵有那么多的部分组成,那你们知道耳朵的各部分有什么作用呢?

2.好,先来看看我们最熟悉的——耳廓。

谁来说说看,它有什么作用?

学生说……

耳朵主要有什么作用呢?

我们先来做一个实验,谁来帮帮老师?

你来。

我们来看,这是一张卡纸,我把它一卷,粘起来,现在像——喇叭。

3.拿出桌子里的卡纸,我们一起来做一做。

4.做好了我们来听节拍器的声音。

用喇叭听;放下喇叭听;再用喇叭听一听。

你们发现了什么?

谁来告诉大家?

生答。

5.总结:

刚才同学们有一个共同的发现:

耳廓有收集声音的作用。

(课件出示)

(二)认识鼓膜的作用

1.耳廓收集的声音通过外道传到哪儿去呢?

生答:

鼓膜

2.谁来说说看,鼓膜有什么作用?

生答:

(1~2)

3.鼓膜到底有什么作用呢?

我们来做一个小实验,这是一个纸屏,上面还有一个泡沫小球,这是一个小鼓。

我再请一位同学来与我合作。

请你拎起小鼓,鼓面对准纸屏,连续敲击。

明白吗?

其他同学注意观察。

学生演示

4.同学们自己动手试一试吧,看哪个小组合作得最好,观察得最仔细。

5.学生小组实验

6.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答:

小球的跳动

7.为什么小球会跳动?

8.其实这个纸屏相当于我们耳朵的——鼓膜(哪个部分)

9.耳朵里鼓膜振动的原理和纸屏振动的原理是一样的。

10.鼓膜有振动的作用。

(课件出示)

(三)认识听小骨和耳蜗的作用

1.同学们在书本34页下面有一幅漫画图,找到了吗?

对照上面的耳朵构造图,仔细看一看;有什么发现?

2.学生对照回答

3.刚才我们通过实验知道了外耳道有收集声音的作用,鼓膜有产生振动的作用,那听小骨和鼓膜有什么作用呢?

对照这两幅图,小组内讨论讨论。

4.小组汇报

5.听小骨跟随鼓膜一起振动,把振动传给耳蜗,耳蜗把振动转换成声音信号,再由听神经把声音信号传入大脑,这个时候我们就听到声音了。

(课件出示作用)

6.下面,我请同学来完整的描述一下,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谁来试试看?

(2个学生,适当评价。

生答,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7.教师总结

三、交流分享、学以致用、构建智能。

1.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对怎样听到声音,已经有了比较完整的认识。

接下来,我们来听一段录音。

2.学生听录音(优美的音乐+噪声)

3.听了这段录音,有什么感觉?

生答

4.我们把听起来不舒服的声音叫做噪声。

生活中还有哪些噪声?

(生答)

5.老师这儿也有一些例子,我们来看。

(出示一些噪音场所)

6.那我们能为减少噪音做些什么呢?

(生答)

7.生活中的噪声有的时候难以避免,当我们遇到噪声时,我们应该怎样保护自己的耳朵?

【板书设计】

3.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声音传递的路径

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神经

4.不同的声音

【教学目标】

1.感受不同声音的差异,辨别出声音强弱与高低。

2.知道声音的强弱、高低与哪些因素有关

3.学以致用,自制简单的乐器演奏

4.学会辨别声音的高低与强弱;懂得改变声音强弱与高低的办法;能初步认识声音强弱、高低与哪些条件有关系

【教学重点】

知道声音的强弱、高低与哪些因素有关

【教学难点】

感受不同声音的差异,辨别出声音强弱与高低,自制简单的乐器演奏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

课件。

学生材料:

三角铃、直尺、橡皮筋、生活中常见的粗细、长短不同的材料。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1、游戏导入

1.听辨同学声音

游戏规则:

全班同学闭眼,老师让一名同学说一句话,然后请同学们猜说话的同学是谁?

他(她)的声音有什么特点?

请男女同学各一名,让学生分辨男女同学声音的差别。

2.听辨老师声音

游戏规则同上,老师参与。

让学生分辨孩子的声音与成人的声音的不同。

3.听辨各种声音

师:

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声音,你们说说看这是什么声音?

(①雷声②雨声③虫鸣声④电话⑤火车)课件展示

4.教师谈话:

看来在我们身边,有许许多多奇妙的声音。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不同的声音。

(板书课题:

不同的声音)

二、研究音量的不同

(一)敲三角铃

1.师:

今天我们来研究不同的声音,老师就带来了一个与声音有关的乐器。

(出示三角铃)

2.师问:

知道它是谁吗?

生答:

三角铃。

3.师:

看样子,大家对它不陌生。

4.师问:

现在,老师要让你们敲一敲,听一听发出的声音相同吗?

生1:

第一声大,第二声小。

生2:

用力地敲,声音就大;轻轻地敲,声音就小。

5.师敲击三角铃(师生互答):

用力地敲,发出的声音就大;轻轻地敲,发出的声音就小。

6.师小结:

现在我们知道声音的大小和用力的大小有关,用的力气越大,它发出的声音就响,也就是强;用的力气越小,它发出的声音就弱。

声音的强弱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音量。

(板书:

音量强弱)

(二)玩直尺

1.师:

既然声音有强弱的变化,我们就来做一个与它有关的小实验。

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玩直尺的画面),大家熟悉吗?

(学生回答)

2.师:

大家会做吗?

(学生回答)

3.师:

在实验之前,请看实验要求(①轻轻拨动直尺,观察描述直尺发出的声音;②用力拨动直尺,观察描述直尺发出的声音,重复3次,并记录在记录表中)。

4.师:

开始实验,并完成记录表格。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5.教师小结:

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明白用的力越大,直尺的振动幅度就越大,发出的声音就越强。

这说明音量的大小与用力的大小有直接的关系。

三、探究音调的高低

1.用同样大的力分别敲击同材料,但大小、粗细、长短不同的物体,你听到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生实验,并小组谈感受。

2.用橡皮筋来探究声音的高低与什么因素有关。

①讨论实验方法

同学们讨论:

(课件呈现)你用什么办法使橡皮筋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

学生讨论一会儿以后,师生交流。

师:

到底怎么操作?

书本37页给了我们提示,请同学们认真看书,待会告诉老师有几种研究方法?

生1:

弹拉紧的橡皮筋

生2:

弹变短的橡皮筋

生3:

弹变短的橡皮筋

可以让学生上台来交流,上台的学生也可以请本组同学做助手到讲台前演示。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

弹橡皮筋的力大小要一样)

②学生实验

学生实验前,老师用课件出示实验要求:

①在实验前,我们每个小组先预测一下实验结果,请记录员将预测结果填到表格中。

实验结束时,记录员再将实验结果填入表格中。

②由于是有关声音的实验,请同学们实验时一定要保持安静,听声音时要把耳朵靠近橡皮筋听。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提醒学生小组交流的声音要小,以免影响其他小组同学听橡皮筋发出的声音。

③汇报交流

交流时提醒学生将实验结果与预测结果相对照。

3.师小结:

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现在明白声音的高低与振动物体的松紧、长短、粗细有关。

四、课堂小结

1.总结:

今天,我们研究了不同的声音,知道了声音有音量的强弱之分,有音调的高低之分,并通过实验了解了音量轻弱、音调高低与哪些因素有关。

五、课外拓展

1.师:

我们自己也可以利用身边的物体制造简单的“小乐器”。

这儿是老师班上学生的创意,请大家欣赏一下。

2.师:

课后,请大家利用身边的材料,自己动手做一个小乐器,让我们在实践中体验声音的奇妙。

【板书设计】

4.不同的声音

声音的强弱叫做“音量”。

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职业技术培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